七年级数学上册141有理数乘法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2.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符号法则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有理数的乘法应该怎么进行呢?生1:我觉得可以参考加法的规则,但是乘法可能会有一些不同。

生2:我觉得乘法可能和符号有关,正数乘以正数,负数乘以负数,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师:很好,大家提到了符号,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重点。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

2.学习有理数乘法法则师:我们来看一下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当两个有理数相乘时,它们的积的符号由这两个有理数的符号决定。

(1)正数乘以正数,积为正数。

(2)负数乘以负数,积为正数。

(3)正数乘以负数,积为负数。

(4)0乘以任何数,积为0。

师:请大家注意,这里的“符号”指的是正负号,而不是数字本身。

3.练习有理数乘法(1)3×4(2)(-2)×(-3)(3)(-5)×2(4)0×7师:大家完成后,可以相互检查一下答案。

我来选取一位同学来讲解一下自己的解题过程。

生3:我完成了题目,第一题是3×4,因为都是正数,所以积也是正数,答案是12。

师:很好,你的理解很正确。

其他同学的呢?生4:我做了第二题,(-2)×(-3)。

因为两个负数相乘,所以积是正数,答案是6。

师:很好,大家都掌握了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我们再来做一些更复杂的题目。

4.解决实际问题(1)小华向东走了3米,然后又向西走了4米,求小华现在离起点的距离。

(2)小王从地面开始,每上升1米,他的高度增加1米;每下降1米,他的高度减少2米。

如果小王上升了3米,然后下降了4米,求小王现在的高度。

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的乘除法1有理数的乘法第3课时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习题新版新人教版2

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的乘除法1有理数的乘法第3课时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习题新版新人教版2

(2)上面的解法对你有何启发,你认为还有更好的解法吗?如果有,请把它 写出来;
(2)还有更好的解法,解法如下:
24
4925
×(-5)= 50
1
25
×(-5)
1
=50×(-5)-25 ×(-5)
1
=-2504+5
5
=-249 .
(3)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计算:1915 ×(-8).
16
(3)1915
25
(-5),看谁算得又快又对.有两位同学的解法如下:
1249
1249
4
小明:原式=-25 ×5=- 5 =-2495 ;
24
24
24
4
小军:原式=(49+25 )×(-5)=49×(-5)+25 ×(-5)=-245-5 =-2495 .
(1)对于以上两种解法,你认为谁的解法较好?
解:(1)小军的解法较好.
易错点 利用分配律计算时,漏乘或弄错符号
9.计算:|-12|×
1 3
1
3 4
1 12
1
6
.
1
解:原式=12×3
3
+12×(-1)+12×4
+12×
1 12
1
+12×6
=4-12+9-1+2
=2.
10.下列计算(-55)×99+(-44)×99-99正确的是( C ) A.原式=99×(-55-44)=-9801 B.原式=99×(-55-44+1)=-9702 C.原式=99×(-55-44-1)=-9900 D.原式=99×(-55-44-99)=-19 602
16
×(-8)= 20
1 16
1
=20×(-8)-16 ×(-8)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2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复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2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复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A.-1.1
B.-1.8
C.-3.2
D.-3.9
4.在算式 4-|-3□5|中的□所在位置,填入下列哪种运算符号,计算出来的
值最小( C ) A.+
B.-
C.×
D.÷
5.计算316-256×(-3)-145÷-35的结果是( B )
A.4
B.2
C.-2
D.-4
6.计算: (1)42×-17+(-0.25)÷34; (2)-1-2.5÷-114; (3)[12-4×(3-10)]÷4. 解:(1)-613;(2)1;(3)10.
第一章 有理数
1.4.2 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学习指南 知识管理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 分层作业
学习指南
★教学目标★ 1.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会简化分数. 2.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情景问题引入★ (1)怎样计算下面的算式? 423×-154+(-0.4)÷-245 这个算式含有哪些运算?你认为运算顺序怎么样? (2)这些算式属于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怎样进行加、减、乘、除 运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个问题.
当堂测评
1.[2017·揭西县期末]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B ) A.(-2)+(+1)=-3 B.(-2)-(-1)=-1 C.(-2)×(-1)=-2 D.(-2)÷(-1)=-2
2.[2017·双柏县期末]计算-5-3×4 的结果是( A )
A.-17
B.-7
C.-8
D.-32
3.计算:[2017·武汉]2×3+(-4)= 2 .
4;③23×-94÷(-1)=32;④(-4)÷12×(-2)=16.其中计算正确的个数为( C )
A.4 个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4.1有理数的乘法习题新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4.1有理数的乘法习题新版

1.4.1有理数的乘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已知两个有理数a,b,如果ab<0且a+b>0,那么()A.a>0,b>0B.a<0,b>0C.a、b同号D.a、b异号,且正数的绝对值较大2.计算(﹣1)×(﹣2)的结果是()A.2 B.1 C.﹣2 D.﹣3 3.已知:a=﹣2+(﹣10),b=﹣2﹣(﹣10),c=﹣2判断正确的是()A.a>b>c B.b>c>a C.c>b >a D.a>c>b4.下列各数中,与﹣2的积为1的是()AB.2 D.﹣25.如果□×(﹣3)=1,则“□”内应填的实数是()AB.3 C.﹣3 D6.四个互不相等的整数的积为4,那么这四个数的和是()A.0 B.6 C.﹣2 D.2 7.如果a+b<0,并且ab>0,那么()A.a<0,b<0 B.a>0,b>0 C.a<0,b>0 D.a>0,b<0 8.若“!”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并且1!=1,2!=2×1=2,3!=3×2×1=6,4!=4×3×2×1的值为()AB.49! C.2450 D.2!9.若|a|=4,|b|=5,且ab<0,则a+b 的值是()A.1 B.﹣9 C.9或﹣9 D.1或﹣110.观察算式(﹣425)×28,在解题过程中,能使运算变得简便的运算律是()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交换律、结合律D.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计算= .12.绝对值不大于3的所有整数的积是.13.若|a|=3,|b|=5,ab<0,则a+b= .14.若m<n<0,则(m+n)(m﹣n)0.(填“<”、“>”或“=”)15.如果a>0,b<0,那么ab 0(填“>”、“<”或“=”).16.有三个互不相等的整数a,b,c,如果abc=4,那么a+b+c= .17.在数﹣5,4,﹣3,6,﹣2中任取三个数相乘,其中最大的积是.18.某同学把7×(□﹣3)错抄为7×□﹣3,抄错后算得答案为y,若正确答案为x,则x﹣y= .19.若a、b为有理数,ab>0,则= .20.课本29页有这样一组算式:(﹣1)×3= ,(﹣2)×3= ,(﹣3)×3= ,当我们利用前面所发现的规律,完成这三个填空以后,由这个三个算式可以归纳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具体内容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解:∵ab<0,∴a,b异号,∵a+b>0,∴正数的绝对值较大,故选:D.2.解:(﹣1)×(﹣2)=2.故选:A.3.解:a=﹣2+(﹣10)=﹣12,b=﹣2﹣(﹣10)=﹣2+10=8,c=﹣2×∵812,∴b>c>a,故选:B.4.解:∵﹣2×(﹣2)=4,﹣2×2=﹣4,﹣2﹣1,﹣2=1,∴与﹣2的积为1故选:B.5)×(﹣3)=1,故选:D.6.解:∵1×2×(﹣1)×(﹣2)=4,∴这四个互不相等的整数是1,﹣1,2,﹣2,和为0.故选:A.7.解:∵ab>0,∴a与b同号,又a+b<0,则a<0,b<0.故选:A.49=2450故选:C.9.解:∵|a|=4,|b|=5,且ab<0,∴a=4,b=﹣5;a=﹣4,b=5,则a+b=1或﹣1,故选:D.10.解:原式=[(﹣4)×(﹣25)] 28)=100×4=400,所以在解题过程中,能使运算变得简便的运算律是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故选:C.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1212)(﹣12)=﹣3+6﹣8=﹣5.故答案为:﹣5.12.解:绝对值不大于3的所有整数是:±3,±2,±1,0,它们的积是:(﹣1)×(﹣2)×(﹣3)×1×2×3×0=0.故答案是:0.13.解:∵ab<0,∴a、b异号,又∵|a|=3,|b|=5,∴a=±3,b=±5,有两种情况:当a=3时,b=﹣5,则a+b=﹣2;当a=﹣3时,b=5,则a+b=2;∴a+b=2或﹣2,故答案为2或﹣2.14.解:∵m<n<0,∴m+n<0,m﹣n<0,∴(m+n)(m﹣n)>0.故答案是>.15.解:因为a>0,b<0,由异号得负,所以ab<0.答案:<16.解:4的所有因数为:±1,±2,±4,由于abc=4,且a、b、c是互不相等的整数,当c=4时,∴ab=1,∴a=1,b=1或a=﹣1,b=﹣1,不符合题意,当c=﹣4时,∴ab=﹣1,∴a=1,b=﹣1或a=﹣1,b=1,∴a+b+c=﹣4,当c=2时,∴ab=2,∴a=1,b=2或a=2,b=1,不符合题意,舍去,a=﹣1,b=﹣2或a=﹣2,b=﹣1,∴a+b+c=﹣1当c=﹣2时,∴ab=﹣2,∴a=﹣1,b=2或a=2,b=﹣1,∴a+b+c=﹣1当c=1时,ab=4,∴a=1,b=4或a=4,b=1,不符合题意舍去,a=﹣1,b=﹣4或a=﹣4,b=﹣1∴a+b+c=﹣4,∴当c=﹣1时,∴ab=﹣4,∴a=2,b=﹣2或a=﹣2,b=2,∴a+b+c=﹣1a=﹣1,b=4或a=4,b=﹣1∴a+b+c=2,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1或﹣4故答案为:﹣4或﹣1.17.解:最大的积=﹣5×6×(﹣3)=90.故答案为:90.18.解:根据题意得,7×(□﹣3)=x①,7×□﹣3=y②,①﹣②得,x﹣y=7×(□﹣3)﹣7×□+3=7×□﹣21﹣7×□+3=﹣18.故答案为:﹣18.19.解:∵ab>0,∴a、b同号,当a、b同为负数时,原式=﹣1﹣1+1=﹣1,当a、b同为正数时,原式=1+1+1=3,故答案为:﹣1或3.20.解:(﹣1)×3=﹣3,(﹣2)×3=﹣6,(﹣3)×3=﹣9,两数相乘,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故答案为:﹣3,﹣6,﹣9,两数相乘,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1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1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探究:如图,一只蜗牛沿直线 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在l上的 点O.
O
l
1. 如果一只蜗牛向右爬行2cm记为+2cm,那么向左爬行2cm
应该记为 –2cm . 2.如果3分钟以后记为+3分钟,那么3分钟以前应该记
为 –3分钟 .
探究新知 【思考】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5.原地不动或运动了零次,结果是什么?
1. 2×3×4×(–5)

2. 2×3×(–4)×(–5)

3. 2×(–3)×(–4)×(–5)

4. (–2)×(–3)×(–4)×(–5)

5. 7.8×(–8.1)×0×(–19.6)

【思考】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 0 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
有一个因数为 0 时,积是多少?
探究新知
(
3 5
)
(
5 6
)
(2).
(2)
(
3 5
)
(
5 6
)
(2)
[( 3 5)] (2) 56
1 (2) = −1 . 2
解题后的反思:连续两次使用乘法法则,计算起来比较麻烦. 如果我们把乘法法则推广到三个以上有理数相乘,
只“一次性地”先定号,再绝对值相乘即可.
探究新知
知识点 3 倒数
【想一想】计算并观察结果有何特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新人教版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探究下列问题
1.在数轴上,向东运动2米,记作2米, 向西运动2米应记作什么?(-2米) (1)2×3 其中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沿此 方向运动3次 ,如图所示.
O 12 3 4 56
结果是向东运动了6米,所以有2×3=6 .
探究下列问题
(2)(-2)×3 其中-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沿此 方向运动3次 ,如图所示.
0;
(3) a 、 b 是两个有理数,若 ab<0, a+b<0,且 a>b,
则 a 〉 0,b 〈 0, a 〈
b;
(4) a 、 b 是两个有理数,若 ab<0, a+b>0,且 a>b,
则 a 〉 0,b 〈 0, a
〉 b;
(5) a 、 b 、 c 是三个有理数,若 a < b , a b 0 ; abc >0,则 a c 〈 0;
1. 3 2 ( 1 ); 5
2. 7 2 (3) (6) ( 1 ); 3
3.(3) [
2
(
5 )].
39
某公司去年1~3月份平均每月亏损1.5 万元.4~6月份每月平均盈利2万元,7~ 10月份每月平均盈利1.7万元,11~12月份 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问这个公司去年总 的盈亏如何?
(-1.5)×3+2×3+1.7×4+(-2.3)×2 =+3.7
练习1:确定下列两个有理数积的符号:
5 1 3
46
79
0.50.7
练习2:口答计算结果:
(1) 6×(-9);
(2) (-6)×(-9);
(3) (-6)×9;
(4) (-6)×1;
(5) (-6)×(-1);
(6) 6×(-1);

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数学上册1.4 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一)错误!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3.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错误!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错误!从不同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错误!(设计者:)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1.计算(1)2+2+2+2=(2)(-2)+(-2)+(-2)+(-2)+(-2)=2.你能将上面两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28至30页,完成下列问题: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__得正__,异号__得负__,并把__绝对值相乘__.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2.互为倒数:乘积是__1__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应注意,先__确定符号__,再__确定积的绝对值__.4.几个有理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__0__.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错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活动一:阅读教材第28至29页,思考:1.说一说三个“思考”中各有什么规律?2.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教材中的算式,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有理数乘法法则分几种情况进行归纳的?例1 计算:(1)(-3)×9;(2)8×(-1);(3)(-\f(1,2))×(-2); (4)(-5)×(-7).【展示点评】要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将它乘以-1即可.题(3)中两个因数互为倒数.【小组讨论】计算两个有理数相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法则是怎样的?【反思小结】两个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其法则是: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乘除法(包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乘除法(包含答案)

1.4有理数乘除法1.乘法交换律: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表达式: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其中的两个数相乘,积相等.表达式:(ab )c=a (bc ).3.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表达式:a (b+c )=ab+ac .4.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个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5.倒数的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6.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7.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一、单选题1.下列四组数:①1和-1;①-1和-1;①23-和112;①23-和112-.互为倒数的是( )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2.12的倒数的绝对值是( ) A.12 B.-12 C.2 D.-2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7)×(-6)=-42B .(-3)×(+5)=15C .(-2)×0=0D .−712×4=(−7+12)×4=−26 1(0)a b a b b÷=⨯≠其中4.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倒数是0 B.0的倒数是1 C.0没有倒数D.以上说法都不对5.0.24×116×(−514)的结果是()A.1B.−25C.−110D.0.16.已知整数a1,a2,a3,a4…满足下列条件:a1=0,a2=-|a1+1|,a3=-|a2+2|,a4=-|a3+3|,…,以此类推,则a2 019的值为()A.-1 007B.-1 008C.-1 009D.-2 0167.计算12﹣7×(﹣4)+8÷(﹣2)的结果是()A.36B.﹣20C.6D.﹣248.对有理数a,b,规定运算如下:a①b=a+ab,则-2①3的值为()A.-10B.-8C.-6D.-49.在﹣2、3、﹣4、﹣5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个数相乘,得到的积最大的是()A.20 B.﹣20 C.10 D.810.在数学课上,老师让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做了一道有理数运算题,你认为做对的同学是()甲:9﹣32÷8=0÷8=0乙:24﹣(4×32)=24﹣4×6=0丙:(36﹣12)÷32=36×23﹣12×23=16丁:(﹣3)2÷13×3=9÷1=9A.甲B.乙C.丙D.丁二、填空题11.实数6-的倒数是_____12.若a与b互为相反数,c与d互为倒数,则2019a+2018b+bcd=_________.13.计算下列各题:(1)−2+4=___________;(2)(−3)2×59=___________;(3)−4÷12×2=___________;(4)2a−5a=___________;14.计算(﹣4)×11(1)42⎡⎤-+⎢⎥⎣⎦=_____.15.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1,现将点A沿x轴做如下移动,第一次点A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1A,第二次将点1A,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达点2A,第三次将点2A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达点3A,按照这种移动规律移动下去,第n次移动到点n A,如果点n A 与原点的距离等于19,那么n的值是________.三、解答题16.计算: (1)()21 3.25÷-; (2)121143⎛⎫⎛⎫-÷- ⎪ ⎪⎝⎭⎝⎭. 17.简便运算:(1)(-2)×(-8.5)×(-5); (2)17211127853⎡⎤⎛⎫⎛⎫⎛⎫-⨯-++- ⎪ ⎪ ⎪⎢⎥⎝⎭⎝⎭⎝⎭⎣⎦. 18.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计算:(-112)÷(13−56)”,小明仔细思考了一番,用了一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小明的解法:原式的倒数为(13−56)÷(−112)=(13−56)×(-12)=-4+10=6,所以(-112)÷(13−56)=16. (1)请你判断小明的解答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请你运用小明的解法解答下面的问题.计算:(-124)÷(13−16+38). 19.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小明家中买了一辆小轿车,他连续记录了7天中每天行驶的路程(如下表),以50km 为标准,多于50km 的记为“+”,不足50km 的记为“﹣”,刚好50km 的记为“0”.(1)请求出这七天中平均每天行驶多少千米?(2)若每天行驶100km需用汽油6升,汽油价7.5元/升,请估计小明家一个月(按30天计)的汽油费用是多少元?20.规定一种新的运算:a①b=a×b-a-b2+1.例如:3①(-4)=3×(-4)-3-(-4)2+1=-30.请用上述规定计算下列各式:(1)2①5;(2)(-2)①(-5)答案1.D2.C3.C4.C5.C6.C7.A8.B9.A 10.C11.1 6 -12.013.2, 5, -16, −3a 14.3.15.18或1916.(1) 原式716757 5551616⎛⎫⎛⎫=÷-=⨯-=-⎪ ⎪⎝⎭⎝⎭.(2) 原式5553343454⎛⎫⎛⎫⎛⎫=-÷-=+⨯=⎪ ⎪ ⎪⎝⎭⎝⎭⎝⎭.17.(1) 原式=[(-2)×(-5)]×(-8.5)=10×(-8.5)=-85.(2) 原式878787883117875735315⎛⎫⎛⎫⎛⎫⎛⎫⎛⎫=-⨯-+-⨯+-⨯-=-+=⎪ ⎪ ⎪ ⎪ ⎪⎝⎭⎝⎭⎝⎭⎝⎭⎝⎭.18.解:(1)正确,理由为:一个数的倒数的倒数等于原数;(2)原式的倒数为(13−16+38)÷(-124)= (13−16+38) ×(-24)=-8+4-9= -13,则(-124)÷(13−16+38)= -113.故答案为:(1)正确,理由见详解;(2)-1 13.19.解:(1)50+(﹣6+11﹣15+0﹣13+17+6)÷7=50(千米).答:这七天中平均每天行驶50千米(2)平均每天所需用汽油费用为50×(6÷100)×7.5=22.5(元),估计小明家一个月的汽油费用是22.5×30=675 (元).答:估计小明家一个月的汽油费用是675元.20.解:(1)2①5=2⨯5-2-52+1=-16,(2)(-2)①(-5)= (-2)⨯(-5)- (-2)-(-5)2+1=10+2-25+1=-12。

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1有理数的乘法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1有理数的乘法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4.1有理数的乘法(2)教学目标:1.掌握多个有理数连续相乘的运算方法.2.正确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内容.3.能运用运算律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重点:了解多个有理数连续相乘的运算方法以及乘法运算律的内容,运用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难点:运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教学流程:一、知识回顾问题1:有理数乘法法则:答案: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问题2:填空:2×(-3)=______(-6) ×(-4)=______24×(-5)=______答案:-6;24;-120问题引入:想一想:2×(-3)×(-4)×(-5)该如何计算呢?二、探究1问题1:观察下面各式,它们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2×3×4×(-5)2×3×(-4)×(-5)2×(-3)×(-4)×(-5)(-2)×(-3)×(-4)×(-5)答案:依次为正数;负数;负数;正数追问: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归纳: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例:计算591(1)(3)()()654-⨯⨯-⨯-;41(2)(5)6()54-⨯⨯-⨯解:591(1)(3)()()654591365498-⨯⨯-⨯-⨯⨯⨯=--=41(2)(5)6()544156546-⨯⨯-⨯=⨯⨯⨯=追问: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强调: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各个乘数的绝对值相乘,作为积的绝对值. 练习1:1.若五个有理数的积为负数,那么这五个数中负因数的个数是( )A.1B.3C.5D.1或3或5答案:D 2.计算:(1)(5)8(7)(0.25)-⨯⨯-⨯-;5812(2)()()121523-⨯⨯⨯- 解:(1)(5)8(7)(0.25)1587470-⨯⨯-⨯-=-⨯⨯⨯=-5812(2)()()1215235812121523227-⨯⨯⨯-=⨯⨯⨯= 三、探究2问题2:你能看出下式的结果吗?如果能,请说明理由.7.8(8.1)0(19.6)⨯-⨯⨯-归纳: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0.练习2:判断下列各式乘积的符号:①(-3)×(-4)×(+5.5);②4×(-2)×(-3.1)×(-7);③(-201)×0×7×(-2);④(-3.7)×(-6)×10×(-5.3)×(-1),其中积为正数的有________,积为负数的有____________,积为0的是_______________.(只填写序号)答案:①④;②;③四、探究3问题3:计算:5×(-6) (-6)×5(-4)×(-3) (-3)×(-4)(-2)×7 7×(-2)追问:两次所得的积相同吗?答案:相等归纳: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乘法交换律:ab=ba强调:a×b也可以写成a·b或ab,当用字母表示乘数时,“×”可以写为“·”或省略.问题4:计算:[3×(-4)]×(-5) 3×[(-4)×(-5)]解:[3×(-4)]×(-5) 3×[(-4)×(-5)]=(-12)×(-5) =3×20=60 =60追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归纳: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问题5:计算:5×[3+(-7)] 5×3+5×(-7) 解:5×[3+(-7)] 5×3+5×(-7) =5×(-4) =15+(-35) =-20=-20追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归纳: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分配律:a (b +c )=ab +ac 练习3:1.运用运算律填空:(1)[(-4)×5]×(-15)=(-4)×[ ____ ×( ________ )];(2)(-0.25)×21×(-8)×(-17)=[(-0.25)×( ____ )]×[ ____ ×(-17)].答案:5,-15;-8,212.观察下面的计算过程:(13-315+25)×3×5=(13-315+25)×15=5-3+6=8 在上面的计算过程中运用的运算律是( )A.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B.乘法交换律及分配律C.加法结合律及分配律D.乘法结合律及分配律答案:D 五、应用提高例:用两种方法计算:111()12462+-⨯ 解法1:解法2:111()12462326()12121212112121+-⨯=+-⨯=-⨯=-111()124621111212124623261+-⨯=⨯+⨯-⨯=+-=- 练习3: 计算:(1)(85)(25)(4);-⨯-⨯-91(2)()30;1015-⨯71(3)()15(1);87-⨯⨯-62617(4)()()()()5353-⨯-+-⨯+解:(1)(85)(25)(4)85(254)851008500-⨯-⨯-=-⨯⨯=-⨯=-91(2)()301015913030101527225-⨯=⨯-⨯=-= 71(3)()15(1)8771()(1)158711515-⨯⨯-=-⨯-⨯=⨯=62617(4)()()()()53536217()[()()]5336()556-⨯-+-⨯+=-⨯-++=-⨯=-六、体验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我们学习了哪些乘法运算律?2.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时,哪些情况下考虑使用乘法运算律呢? 七、达标测评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9)×5×(-4)×0=9×5×4=180B.-5×(-4)×(-2)×(-2)=5×4×2×2=80C.(-12)×(23-14-1)=-8-3-1=-12D.-2×5-2×(-1)-(-2)×2=-2×(5+1-2)=-8答案:B2.用简便方法计算:(-23)×25-6×25+18×25+25,逆用分配律正确的是( )A.25×(-23-6+18)B.25×(-23-6+18+1)C.-25×(23+6+18)D.-25×(23+6-18+1)答案:B3. 计算1357×316,最简便的方法是( )A.(13+57)×316B.(14-27)×316C.(10+357)×316D.(16-227)×316答案:D4. 在等式4×□-2×□=30的两个方格中分别填入一个数,使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且等式成立,则第一个方格内的数是________.答案:55.计算:(1) (-4)×(-72)×(-0.25)×(-136 );(2)(-712-56+1)×(-36);(3) 9992425×(-5).解:(1) (-4)×(-72)×(-0.25)×(-1 36)=[(-4)×(-0.25)]×[(-72)×(-136 )]=1×2 =2(2)(-712-56+1)×(-36)=(-712)×(-36)-56×(-36)+1×(-36)=21+30-36 =1524(3)999(5)251(1000)(5)2511000(5)(5)25150005449995⨯-=-⨯-=⨯--⨯-=-+=-八、布置作业教材38页习题1.4第7(1)(2)(3)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4.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4.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有理数乘法是指两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它是数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运算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如温度变化、距离计算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如果温度连续下降3℃和4℃,我们可以用有理数乘法来计算总共下降了多少℃。这个案例展示了有理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4.增强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学会倾听、表达和协作。
5.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将乘法运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正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得正数;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得负数。
举例:3 × 4 = 12,(-3) × (-4) = 12;3 × (-4) = -12,(-3) × 4 = -12。
4.乘法运算的交换律:a × b = b × a。
5.乘法运算的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
6.乘法与除法的关系:a ÷ b = a × (1/b)。
7.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温度变化、方向判断等。
本节课将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讲解、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为掌握程度较低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课后及时进行总结回顾,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我发现,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学生们对乘法运算的兴趣明显提高,他们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对乘法法则和运算定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

《1.4.1 有理数的乘法(3)》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一、自主学习1、乘法交换律:ab =ba 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2、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仍然适用:计算 5×[3+(-7)] 5×3+5×(-7)而5×[3+(-7)] =5×3+5×(-7)分配律:a (b+c )=ab +ac二、学习过程阅读课本P 32-33, 计算:19189×(-15) 解:19189×(-15)=(10-191)×(-15)=10×(-15)-191×(-15)=-150+1915=-194149三、达标巩固1.(-85)×(-25)×(-4); 2。

(-87)×15×(-171);3.(151109 )×30; 4。

19189×19.5.-9×(-11)+12×(-9) 6。

(2×3×4×5)×(21+31+41+51)7.(-12)×(41+61-21) 8.24×(31+41-61)9.(61-21-31)×(-12 ) 10.( 31 +92-61)×(-18)四、学后记五、课时训练基础过关1. c b a ,,均为不等于0的有理数,其积必为正数的是( )A. c b a ,,同号B.c b a ,,0> 异号C. c a b ,,0>异号D. b a c ,,0>同号2. 五个数相乘,积为负数,则其中正因数的个数为( )个 A. 0 B. 2 C.4 D.0或2或43 如果,4,7==n m 那么=mn4. 若,10,16,5-=-==c b a 则()()=⋅-⋅-c b a5计算:1、(-7)×(-0.025)×(-4); 2、(-0.1)×15×(-10);3、2524×(—7).4、75373696418⎛⎫-+-⨯ ⎪⎝⎭5、31810.443⎛⎫-⨯-- ⎪⎝⎭强化提升⑴(-4)×(-3)×(-0.25) ⑵ ⎝ ⎛⎭⎪⎫12+56-712×(-36)⑶18×⎝ ⎛⎭⎪⎫-23+13×23-4×2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单元1.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单元1.4

1.4.1 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使学生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水平。

教学重点: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1]:1。

计算:(1)(一2)十(一2)(2)(一2)十(一2)十(一2)(3)(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4)(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猜想下列各式的值:(一2)×2,(一2)×3,(一2)×4,(一2)×5。

(比照小学学过的非负数乘法,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计算。

)2.[师]两个有理数相乘有几种情况?[生]和有理数的加法一样,分三种情况:同号两个有理数相乘;异号两个有理数相乘;0和有理数相乘。

[师]这节课我们就是要这样分类研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

讲授新课[活动2]问题1:由活动1可知:(1)(一2)×5=一10;(一2)×4=一8;(一2)×3=一6;(一2)×1=;(一2)×0=;(一2)×(一1)=;(一2)×(一2)=;由此你能猜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师生共析]猜想:同号的两个数相乘,积的符号是“十”,积的绝对值是是各因数绝对值的积。

异号的两个数相乘,积的符号是“一”,积的绝对值是是各因数绝对值的积。

零乘以任何数都得零。

[问题2]借助于数轴来研究有理数的乘法。

如图,一只蜗牛沿直线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上的点O 。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师生共析]为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1.4.1 有理数的乘法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1.4.1 有理数的乘法课件


。 -3
其结果可表示为(-2)×(-。3)=+6
2019/10/5
10
想一想:
问题4的结果(-2)×(-3)=+6 与 问题1的结果(+2)×(+3)=+6 有何区别?
因数符号的改变, 积的符号怎么变?
结论: 两个有理数相乘,同时改变两个 乘数的符号,积的符号不变。
2019/10/5
11
规律呈现:
L
0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 在什么位置?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 在什么位置?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 在什么位置?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 在什么位置?
2019/10/5
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a+b-c=a+b+(-c).
减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那么,加上一 个数也等于减去这个数的相反数.
(1) (4) (3) (0.5) 解: = 1 4 3 0.5
= 1 3 4 0.5
2019/10/5
= 4 4.5 = 0.5
2 × 3= 6 ········ 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 (-2)×(-3)=6
一定又,如,二(求-3,.6) ×5 ····· 异号两数相乘 三相乘.(-3.6)×5= -() ········ 得负
3.6 ×5=18 ······· 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 (-3.6) ×4= -18
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 符号 , 再确定积的 绝对值 .
4、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1.4.1《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1.4.1《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1.演示与讲解:首先,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过程,并讲解乘法运算的规律。在此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本质。
2.归纳总结:然后,我会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强调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以及乘法分配律在有理数乘法中的应用。
3.方法指导:接着,我会教授一些实用的计算技巧,如利用乘法分配律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有理数乘法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加减法运算以及简单的乘法运算。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有理数乘法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可能对乘法法则的适用范围和运算技巧掌握不够熟练。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运用乘法分配律等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学生自评: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自我评价对有理数乘法的掌握情况。
2.师生互动:我会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乘法运算规律和技巧。
3.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对有理数乘法的认识。
4.拓展延伸:最后,我会提出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设计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有理数乘法的应用。
-利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运用变式训练法,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掌握。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乘法分配律在有理数乘法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12
: 解 1 3- 7 - 5 -24= 3 -24 - 7 -24 - 5 -24=-18 2110=13;
4 8 12
4
8
12
23 1 -7.2 - 5 -0.81=-3 1 0.81 7.2 5 =- 28 81 72 5 =
9
12
9
12 9 100 10 12
3
1 7
3
1 7
7
1 3
7 22
21 22
;
2
36
4 9
5 6
1
1 3
;
3
3 8
1
2 5
2
2 3
1 9 16
4
4 7
.
〔解析〕 要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关键是注意观察,并能预见结 果,在各种方法中选择最简便的.
解:(1)
3
1 7
3
1 7
7
1 3
7 22
21= 22
22 7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A.一个数同0相乘,仍得0 B.一个数同1相乘,仍得原数 C.一个数同 - 1相乘,得原数的相反数 4, - 5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个数
相乘,所得的积最大为 12 .
〔解析〕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正数大于负数,所以应该 两个同号的数相乘,即3×4=12,( - 2)×( - 5)=10,再比较两数大小, 得积最大为12.故填12. 【规律方法】 解答此类题应明确所选的两数必须是同号.
解:设上升为正,则下降为负,
由题意知7×( - 0.1)= - 0.7(米). 答:经过7天后方向的木棒爬行,先以5米/秒的速度向 东爬行,然后以2.4米/秒的速度向西爬行,试求它向东爬行2秒, 又向西爬行5秒后与出发点的距离.
7 22
22 7

22 3
21= 22
22 7
21 22

22 3
21=3-7=-4; 22
2
36
4 95 61Fra bibliotek1 3
=-36
4 9
-36

5 6
-36
4 =-16 3
30-48=-34;
3
3 8
1
2 5
2
2 3
1 9 16
4
4 7
=- 83
7 5
8 3
25 16
372 =-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运用 考查角度1 有理数乘法法则
例1 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小于0,和大于0,那么这两个有 理数 ( D ) A.同为正数 B.同为负数 C.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 D.异号且正数的绝对值较大
〔解析〕两数积小于0,说明这两数一定异号,和大于0说明正 数的绝对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故选D. 牛牛文档分 享3 88 3
7 5
32 7
25 16
=-32 25=-10. 5 16
【解题归纳】 运用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但要注意因数的符号,可 以先确定积的符号,再运用w1 3- 7 - 5 -24;
4 8 12
23 1 -7.2- 5 -0.81.
- 28 9 3=- 756=-7.56.
100100 牛牛文档分 享考查角度2 逆向运用乘法分配律
例5 计算 -2 2 -4 1 --2 2 4 1 -2 1 4 1 -0 -4 1 3 2 3 2 3 2 2
〔解析〕 要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关键是注意观察,并 能预见结果,在各种方法中选择最简便的.
,99
15 16
解:9915 -8=100- 1 -8
16
16
=100 -8- 1 -8
16
=-800 1 2
=-799 1 . 2
【解题归纳】 拆分带分 数时易发生符号错8
16
解法1:原式=71 15 -8=71 -8 15 -8=-575 1
16
16
2
解法2:原式=
72-
1 16
-8 =72
-8

1 16
-8 =-576
1 2
=-5751 2 牛牛文档分 享考查角度4 运用运算律解决复杂计算问题
例7 (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材料.
1 1 1-1 = 3 2=1, 2 3 2 3 1 1 1 1 1-1 1- 1 = 3 5 2 4= 3 2 5 4 =11=1. 2 4 3 5 2 - 3,5, - 2中任选两个数相乘,其中
最大的积是 15 . 牛牛文档分 享考查角度2 有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
例 2015年5月,某地发生了严重的干旱,有一水库 的3水位每天下降0.1米,经过7天后水库的水位情况如 何? 〔解析〕将水库的水位下降看作负数,列式即可.
5.计算 4.21- 4 - 4 2.79. 7 7
解:4.21 - 4 - 4 2.79
7 7
=- 4 4.21 2.79
7 =- 乘法分配律
例6 计算9915 -8.
16
〔然解后析运用〕9分91165配=10律0-1计16 算,,可起到因化此繁先为用简的100效-替116果换.
解:设向东的方向为正,向西的方向为负,出发点为原点,
由已知,得5×2+( - 2.4)×5=10 - 12= - 2,| - 2|=2, 所以这只猴子爬行终止时在出发点西侧,距出发点2米. 牛牛文档分 享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
考查角度1 直接运用运算律
例4 计算:
(1)
解:-2 2 -4 1 --2 2 4 1 -2 1 4 1 -0 -4 1 3 2 3 2 3 2 2
=4 1 2 2 4 1 2 2-4 1 2 1 23 23 23
=9 2 2 2 2-2 1 =9 3= 27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