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运用不同 的故事情节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以及运用夸张、 对比、烘托等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 象,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甚至取代了历史人 物的本来面目。几百年来,曹操、诸葛亮等人物成为 奸诈和智慧的代名词,张飞代表莽撞,关羽则代表忠 义。特别是关羽,在清朝逐渐被神化,被尊封为“关 帝”供奉。
全书所叙时间漫长,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 绪纷繁,但作者围绕主线,全局在胸,精心安排, 从而使整部小说前后连贯,脉络分明,布局严谨, 构成了一个相当完美的艺术整体。对于一个没有现 成经验可资借鉴的早期长篇小说而言,这实在是了 不起的成就。 语言上,小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 共赏,具有简洁、明快而又生动的特色。但是,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缺点,那就 是人物形象缺少发展,呈现定型化特点。如鲁迅先 生所言:“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 而近妖。”
2.走近作者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 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洲)人,又说庐陵(今江 西吉安)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不见传。他是元末明 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他是一位杰出的通俗小说家,所写小说很多,相传 有数十种,留存至今的除《三国演义》外,还有 《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和《三遂平妖 传》。他也是一位杂剧作家,也写杂剧和词曲,现 存的剧本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孝子连环谏》 等三种。他是一个颇有政治抱负的传统文人。
历史演义小说叙述多有来历,大都本自正(规)史 传,以描写历史演变朝代兴废为重点,约略为“七实三 虚” 。鉴于此,首先要了解作品写作、发表的社会背景 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并在此基 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其次要认真分析人物 形象,理解典型环境中人物的个性特点,从而深入领会 小说的思想和艺术;最后还要分析小说的情节、线索、 结构等是怎样为塑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
1.选文描写了几件事?
两个情节:刺杀董卓未果(借刀,献刀,刺董卓, 遇陈宫);逃亡途中杀死其父结义兄弟吕伯奢全家。
2.选文展示了曹操怎样的性格特征?
①识大义,有谋略,勇猛和有胆识。
②多疑、狡诈、残忍、自私是曹操性格的另一面。
文中的两个情节,恰恰反映了曹操性格的两个 方面:既“雄”且“奸”。
3.本文作者对曹操这一人物持什么态度?
此后,三国展开了角逐争夺。由于镇守荆州的 关羽破坏了孙、刘联盟,孙权乘关羽忙于和曹兵交 战之机,派兵袭占了关羽后方——荆州全境,关羽 由此败死。未几,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 建国号为“魏”。刘备闻讯,亦“继汉统”,正式 建立蜀汉政权。为了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不听诸 葛亮的劝阻,亲自统兵与孙权交战,结果被东吴大 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全军丧亡殆尽,他自己也 病死白帝城。
小说另一突出成就是描写各种战争,手法千变万 化。《三国演义》描写战争成就之高,堪称独步。小 说共描写了大大小小战争上百次,在作者的大手笔下, 可谓惊心动魄,千变万化,各具特色。作者善于集中 笔墨,着重描写战争双方决战前的力量对比、形势分 析和战略战术的运用,从而揭示出战争胜负的原因。 因此一向被军事家当作兵书来读。书中对权谋的描写, 蕴含着智慧和哲理,被喻为生活的教科书,在国内外 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罗贯中外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着 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14岁时母亲病故,于 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元朝末年, 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有 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 两人一同参加位于平江的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做 过一段时间幕僚后离开。曾与另一位吴王朱元璋为 敌,在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弃读书人步入官场 的机会,专注于文学创作。
曹操的处世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 负我”,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极端的利己主义。在这一处 世哲学的指导下,他野心勃勃,“挟天子以令诸侯”。 许田狩猎,他自与天子并驾齐驱,又讨天子弓箭来射鹿, 射中后,竟代天子接受群臣祝贺(第二十回)。为了实现 自己的野心,他玩弄权术,笼络人才。在即将怒杀不降 的张辽时,转瞬用“解衣衣之,迎之上坐”来感化张辽; 为留住关羽,不惜赐马、赠袍,费尽种种心机。赤壁大 败后,他说:“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甚 至捶胸大哭。表面上是推崇郭嘉,实际上是将战败的责 任推给部下。
改建园门 杨德祖(杨修)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 门,始构榱桷(cuī jué ,指椽子,常比喻担负重任的 人物。),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 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 “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吴国国主耽于淫乐,不理朝政,很快也被司马炎 派兵征服。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三国演义》用小说手法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 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近一百年间的历史,集中描绘了 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政治的、外交 的公开或隐蔽的种种斗争。《三国演义》把蜀汉当全 书矛盾的主导方面,把刘、关、张、诸葛亮当作小说 的中心人物,表现出“拥刘反曹”的倾向。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也是多方面的。它是一 部历史小说,但又穿插了各种民间传说,可以说是 “七分实事,三分虚构”,实与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趋向。
3.本文作者对曹操这一人物持什么态度?
本文中的曹操既是一个英勇机智、胸怀大志的 英雄,又是一个多疑自私、心狠手辣的奸贼。同样 渗透着作者对曹操这一人物有否定态度的思想倾向。
4.结合《三国演义》全篇,认识曹操 “奸”“雄”合一的形象。
全书第一回作者通过转述名士许劭对曹操的评 价“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为其性格定了 基调,这里的“奸雄”二字,恰是曹操性格的二重 组合:奸与雄的天然融合,奸是雄者之奸,雄是奸 者之雄。曹操既有不可思议的文韬武略,又有不可 思议的鬼蜮伎俩。他不屑作鸡鸣狗盗式的小恶,也 不乐施针头线脑式的小惠,欲为善则为大功大德, 欲为恶则为至丑至邪。
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
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
曹操生性多疑,常恐别人暗中加害于他,所以 常对侍从说:“吾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汝等切 勿近前。”一日,曹操昼寝于帐中,翻身时被子掉 落于地,一近侍拾被欲盖,曹操突然跃起拔剑杀之, 复上床睡。半晌醒来,惊讶道:“谁人杀我近侍?” 其他近侍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众人皆 以为曹操果真梦中杀人,唯行军主簿杨修明曹操之 意,说:“丞相非在梦中,而是汝等在梦中也。”
2.读准字音 赍(jī) 沥(lì )酒 羸(lé i)行 暗忖(cǔn) 解鞘(qià o) 鞍辔(pè i) 小觑(qù )
恣(zì )其跋扈 言讫(qì ) 沽(gū)酒 掣(chè )宝刀 惶遽(jù ) 前鞒(qiá o) 成皋(gāo)
3.解释词语 赍:送。 恣:放纵。 跋扈:专横暴戾,欺上压下。 贱降:古代对自己生日的谦称。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 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奄有天下:统一天下。 暗忖:暗想。 惶遽:惊慌。 矫诏:假托皇帝的命令。 言讫:说完。 沽一樽:买一杯。
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中,曹操正在进退两难之际,适 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 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 敦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 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敦。敦大惊,遂 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 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
经过一番征战,最终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 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绍、 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 刘备最初转徙不定,后来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山 辅佐,才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战略方针,即以“帝室 之胄”、“光复汉室”为旗号,以“联吴抗曹”为 基本方针,最后,经过“赤壁之战”,迫使曹操北 还,得以占据四川全境,逐步发展壮大;江东孙氏 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六郡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 直至孙权,实力日益增强。曹、孙、刘三足鼎立的 局面形成。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 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获之 后,稳定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 败告终,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军中。他死后, 姜维继其职,先后九伐中原,同样无功而返。后主 刘禅昏庸,朝政腐败,蜀汉国力日渐衰弱。 吴国此时也宫廷政变不断,国力大不如前。魏 国大权此时已被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把持,地位逐渐 巩固,他野心勃勃,一心想统一天下。他整顿兵马, 趁蜀国朝政混乱之机,派兵几路夹击蜀国,刘禅惊 慌失措,只好投降,蜀国灭亡。姜维企图假降,说 服魏国大将钟会造反,事败被杀。不久,司马昭中 风而死,其子司马炎逼魏主让位于他,他即位为皇 帝后改国号晋。
3.丰富视野 (1)《三国演义》内容评介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宦官当权。导致黄巾军 农民大起义爆发,各地豪强纷纷建立地方武装,形 成割据势力。天下大乱。 不久,汉灵帝死去,少帝刘辨继位,外戚何进 掌权,被挤出权力中枢的宦官不甘失败,设法杀死 何进,袁绍起兵诛杀了宦官,又被董卓赶走,董卓 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 其时,司徒王允巧使“连环计”,用美女貂婵 离间董卓与其义子吕布的关系,然后与各路豪强联 络,设计杀死董卓。董卓部将又杀死王允及其同僚。 随之,以袁绍为首的十七镇诸侯以讨伐董卓为名, 先后割据混战。
在罗贯中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期间,施耐 庵从苏州迁移到兴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为了纪 念他的师友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 义》之后,决定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成 书于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间。 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罗贯中继续 创作历史演义系列作品。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 他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大约在公元1400年前后, 罗贯中逝世,享年约七十岁。
曹操献刀
1.了解选文背景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皇帝昏庸无能,爆发了张 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 了许多地方割据势力。朝廷中,丞相董卓弄权,废掉 了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这一行 为引得朝野震怒。满朝文武却对董卓束手无策,甚至 敢怒不敢言,只有曹操在此时挺身而出,献出一计, 借献刀之机,刺杀董卓,本文就围绕曹操献刀一事来 写曹操在献刀的前前后后及献刀过程中的语言、行为, 从而来表现曹操这一人物形象。
他嫉恨杨修之才,用扰乱军心的罪名将他杀了; 他恼怒祢衡,借黄祖之手杀之。最令人痛恨的是他 恩将仇报,杀了吕伯奢全家(第四回);为报父仇, 他下令杀尽徐州百姓(第九回)。他甚至为防行刺, 以“吾梦中好杀人”而滥杀无辜(第七十二回)。作 者在突出表现曹操奸诈、残暴性格的同时,也写了 他的“雄才大略”,如他善于审时度势和任用人才, 具有超凡的政治眼光和军事才能等等。这种“奸” 与“雄”的有机统一,正是构成曹操典型性格的核 心。
1.内容概说 历史与英雄是两个永恒的话题,它们在历代文人 的生花妙笔之下,流淌出许多灿烂的篇章。《三国演 义》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书中的曹操不仅是“挟 天子以令诸侯”的乱臣贼子,更是有雄才大略的乱世 奸雄。作者对曹操奸雄形象的刻wenku.baidu.com,最突出的情节是 曹操杀吕伯奢及其家人。如果说曹操杀吕伯奢的家人 是出于误会,那么杀吕伯奢本人则完全暴露了他自私 自利、心狠手辣的本性,尤其是曹操杀死吕伯奢后说 的那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成 了他的“经典名言”。大凡想起曹操,都会想起他说 的这句话,这也是人们视曹操为奸雄的一个原因。
《三国演义》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近百年间各个 社会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生动画面, 思想内容丰富复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书中“拥 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历史上的曹操,为统一国家 起过积极的作用,在文学史上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三国演义》却把他塑造成“托名汉相,实为汉 贼”的奸雄形象。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 虽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但劣迹斑斑,受到人们 的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