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知识点

合集下载

洋务运动的知识点

洋务运动的知识点

洋务运动的知识点洋务运动知识点概述一、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1. 内忧外患:19世纪中叶,清朝国内民变不断,如太平天国运动;外部则面临列强的侵略压力,如第二次鸦片战争。

2. 自强求富:洋务运动的口号,反映了清朝统治者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增强国力。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1. 曾国藩:倡导实用主义,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近代工业企业——江南制造局。

2. 李鸿章:主导北洋舰队的建设,推动了铁路、电报等现代交通通讯的发展。

3. 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即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科技和制度。

三、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1. 建立洋务企业:如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引进西方技术和管理经验。

2. 建立新式军队:采用西方的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如北洋舰队和淮军。

3. 教育改革:设立同文馆等教育机构,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翻译西方科技书籍。

四、洋务运动的成就与局限1. 成就:- 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 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

- 改善了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提高了国际地位。

2. 局限:- 未能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改革不彻底。

- 重视物质技术,忽视了制度和思想的变革。

- 洋务企业经营不善,效率低下,依赖政府补贴。

五、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1. 为中国的近代化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人才。

2. 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为后来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3.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自强意识。

六、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1. 积极方面: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者在面临国内外压力时的一次自救尝试,对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 消极方面:由于改革的不彻底和局限性,洋务运动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最终未能阻止帝国主义的侵略。

七、结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尝试,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由于其改革的局限性,未能实现根本性的社会变革。

高二学考洋务运动知识点归纳

高二学考洋务运动知识点归纳

高二学考洋务运动知识点归纳洋务运动是指中国晚清时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为了应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业,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运动和现代化建设尝试。

本文将对高二学考洋务运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

一、洋务运动的定义及历史背景洋务运动是中国自上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80年代进行的一系列旨在引进西方科技、建立现代工业制度的改革运动。

这一运动背景下,积极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二、洋务运动的成因1. 对外侵略: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洋务运动是为了应对这一侵略而产生的。

2. 内忧外患:清朝统治的日益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也是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之一。

3. 弱国无外交:中国当时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国力衰落,丧失了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洋务运动的兴起是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三、洋务派与自强派1. 洋务派: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他们代表了一种借鉴西方模式、通过技术引进和学习来发展中国的思想。

2. 自强派:早起的自强派更注重知识教育、国防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后期的自强派主要是以改革社会风气为主。

四、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1. 工业制造业: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发展,兴办了许多洋务工厂,引进和培养了一批西方技术人才,促进了中国的现代产业发展。

2. 教育体系:洋务运动致力于改革中国的教育体制,兴办了洋务学堂和翻译馆,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五、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和失败原因1. 技术依赖:洋务派对技术的依赖性较高,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导致技术传授不深入、技术转化不彻底。

2. 反动势力的反对:洋务运动受到了保守派势力的反对和遏制,使得洋务运动无法全面推进。

3. 社会基础薄弱:洋务运动所面临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封建思想等传统观念的束缚限制了洋务运动的进展。

六、洋务运动的影响1. 开拓意识: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端,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改革思想和国家发展意识。

2. 西方文化的引入: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吸收,为中国的思想改革提供了思想基础。

l八年级上册历史洋务运动知识点

l八年级上册历史洋务运动知识点

l八年级上册历史洋务运动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历史洋务运动知识点洋务运动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次尝试进行近代化改革的运动。

该运动主要以技术改革为重点,试图通过学习先进的西方科技来提高中国实力,从而达到摆脱外侮和实现现代化的目的。

在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中,洋务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本文旨在介绍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19世纪下半叶,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意识到必须进行改革。

1872年,光绪皇帝开始启用有识之士进行新政,这也为洋务运动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技术改革。

这些技术改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 造船业的发展。

清政府启动了许多造船计划,尝试引进外国的船舶制造技术。

2. 兵器的改进。

清政府开始研制新型的火器,并引进西方的火器技术。

其中最著名的是“洋枪”。

3. 矿产资源的开采。

清政府开始推动煤铁采掘和铁路建设,希望通过矿产资源的开采来提高国家实力。

4. 工业的发展。

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兴办工厂,建立了多个机器制造所,并引进西方的机器制造技术。

三、洋务运动的成果洋务运动虽然最终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但这场运动的确给中国带来了一些技术和制度上的进步。

其中最为显著的成果包括:1. 中国船舶制造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学习了西方的造船技术,建造了一批先进的船舶。

2. 中国炮兵装备得到全面升级。

清政府引进了超过3万门外国火炮,形成了以“洋炮”为代表的新式火炮装备。

3. 中国工业经济得到了发展。

虽然成果有限,但洋务运动中建立的一批机器制造所和工厂为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四、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1. 对技术的盲目崇拜。

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一味地崇拜西方技术,而忽视了本国实际情况和群众利益,致使改革措施失去了人心。

2. 腐败现象的严重。

洋务运动中许多官员贪污偷窃,失去了改革的动力。

有关洋务运动的知识点高三

有关洋务运动的知识点高三

有关洋务运动的知识点高三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运动之一,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丰富。

本文将围绕洋务运动的定义、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影响等方面展开细致的讨论,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一、定义洋务运动是指中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改良国家运营管理、发展科学技术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运动。

这一运动主要是受到中国历史上多次遭受外侵的刺激,以及对西方产业革命和军事强大的触动而引发的。

二、背景1.外国侵略:在19世纪,中国遭受了一系列的外国侵略,包括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等,使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主权受到了严重威胁。

2.西方科学技术的冲击: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西方科学技术的优势逐渐显现,给中国传统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三、主要内容1.洋务派的兴起: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成为主要的改革力量。

洋务派主张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产业,培养新型军队,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

2.创建近代工业: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洋务派在全国范围内兴办了一系列的工厂和工业企业,其中包括上海江南造船厂、天津津门机器局等。

3.修缮军备:为了应对外来的威胁,洋务运动还推动了中国军事力量的改革。

洋务派引进了外国的武器装备,并积极推动新式军队的建设,如翻新北洋水师、创建新式陆军等。

4.学习西方制度:洋务运动还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学习西方的政治、法律和教育制度。

洋务派推动了近代化学校的兴办,引进了新的科学教育体系。

四、影响1.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洋务运动的兴起,给中国传统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新兴的工业、商业模式和西方的思维方式逐渐渗透到传统社会,推动了社会结构的改变。

2.启蒙思潮的兴起:洋务运动也催生了一股自强思潮,影响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一些洋务派学者开始思考中国的发展出路,提出了一些启发性的主张。

3.揭示中国社会问题:洋务运动中的失败和问题也揭示了中国社会存在的弱点和困境,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考和借鉴。

洋务运动有关知识点

洋务运动有关知识点

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

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时间1861年-1895年)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个字。

前四个字“师夷制夷”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訢和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湘淮集团,此外还有崇厚、沈葆桢、刘坤一、唐廷枢、张謇等。

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声、光、电、化、轮船、火车、机器、枪炮、报刊、学校等,打出“自强”和“求富”的旗帜。

认为要富强,使中国“有备无患”,必须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甚至社会政治学,因此提倡兴“西学”、提倡“洋务”、办军工厂,生产新式武器、迠立新式军队,达到“自强”目的。

为了解决军用工业的原料、资金、运输问题,进而大力兴办民用工、矿业和运输业,达到求富,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目的。

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同治帝的老师、工部尚书、大学士倭仁和宋晋等,地方上主要是一些内地的官员。

以倭仁为代表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

洋务派反对守旧派,认为守旧派“陈甚高,持论甚正”,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

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

洋务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

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

慈禧明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初二历史第4课知识点

初二历史第4课知识点

初二历史第4课知识点由于不清楚您使用教材的具体版本内容,以下为人教版初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的知识点: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 背景。

-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威胁清朝统治。

- 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 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2.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 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

- 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1.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 目的: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增强军事实力。

- 主要企业:- 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 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

- 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2.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 目的:以“求富”为口号,为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等支持,同时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 主要企业:- 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

- 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3. 建立新式海陆军。

- 陆军:组建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 海军:-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 到80年代,初步建成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其中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4.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新式人才。

- 兴办新式学堂:- 创办京师同文馆,这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主要培养翻译人才等。

- 还创办了军事学堂和技术学堂等,如福州船政学堂等,为洋务运动培养了各类专业人才。

- 派遣留学生:-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如詹天佑等就是洋务运动时期派遣的留学生,他们回国后为中国的近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洋务运动的结果和影响。

1. 结果。

-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八年级洋务运动知识点

八年级洋务运动知识点

八年级洋务运动知识点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是中国开始探索西方科技文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革,它带来的改变对于当今的中国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八年级洋务运动的知识点。

一、洋务运动的起因洋务运动的起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科技落后,需要学习和吸收先进的西方技术;二是在新政府的推动下,中国开始注重发展国民经济,洋务运动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1. 在军事方面,中国开始建造现代化的海军,引进和改良武器。

2. 在工业方面,中国开始引进和推广西方的制造技术,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

3. 在文化方面,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哲学和艺术等。

三、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在不同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严复、吴舜泰等。

四、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对于中国的影响深远,它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军事、工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2. 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洋务运动奠定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基础。

3. 打开了中国的思想视野:中国学习和吸收了西方的文化和经验,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

4. 引导了中国思考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问题:在洋务运动的背景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意识得到了重要的审视和思考。

五、洋务运动的启示最后,从洋务运动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科技和文化的重要性,注重发展和学习,为实现中国梦创造更好的条件。

其次,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但也不能忽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需要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最后,我们应该学会迎接变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企业和自己的竞争力。

总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它标志着中国返璞归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八上历史知识点洋务运动

八上历史知识点洋务运动

八上历史知识点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自强运动,它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是清朝晚期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部危机时,试
图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来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独立的一种尝试。

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主要是清朝的一些开明官员,如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等。

他们认识到西方列强的军事和工业实力,认为只有通过学
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才能增强国家的实力,抵御外侮。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兴办实业:洋务派官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一些近代化的工厂和企业,如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这些企业主要生产军事装备和民用产品。

2. 建立新式学堂:为了培养新式人才,洋务派官员兴办了一些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后来的北京大学)等,这些学堂教授西方的科学
技术和语言。

3. 建立新式军队:洋务运动期间,清朝建立了一些新式军队,如北洋
海军,这些军队装备了西方的武器和训练方法。

4. 改革交通和通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建设铁路和电报线路,
改善了国内的交通和通讯条件。

5. 外交活动:洋务派官员也参与了一些外交活动,试图通过外交手段
来维护国家的利益。

洋务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如保守势力的阻挠、资金和技术的限制等,最终未能实现其目标。

洋务运动的失败,也为中国后来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埋
下了伏笔。

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洋务运动

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洋务运动

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在面对西方列强侵略和中国自身落后的情况下,启动的一系列改革运动。

以下是《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点:
1. 背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正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割地,同时也面临着自身长期以
来的闭关锁国和科技落后的问题。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弥补这方面的差距。

2. 起因:洋务运动的起因主要是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对中国进行不平等条约的迫使,使得一些开明的官员和知识分子自觉地认识到中国必须进行改革。

3. 目标: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以加强中国的国防和实力,
并通过自主创新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 内容:洋务运动主要包括洋务派的改革和造船、兴办工厂、铁路、矿山、电报等一
系列实际行动。

5. 洋务派:洋务派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和主要推动者,他们主张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推行变法政策,以提升中国的国力。

6. 妥酌洋务:洋务运动中崇尚洋务的观点,他们着重引进西方的军事技术和武器,以
提升中国在战争中的实力。

7. 航运事业: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兴办了一批造船厂、铁路和电报系统,这一系列建
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8. 成果和影响: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航运能力,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但由于受到保守势力和外国势力的限制,洋务运动在实际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最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以上就是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

高考洋务运动知识点

高考洋务运动知识点

高考洋务运动知识点洋务运动是中国古代在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认识到自身的落后,并开始积极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制度。

以下将对高考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洋务运动的起因和特点洋务运动的起因是中国封建社会受西方列强侵略的触动,加上自身面临的内外困境,迫使中国开始尝试向现代化靠拢。

洋务运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思潮的兴起。

洋务运动是一股呼唤变革的思潮。

中国社会开始意识到崭新的思想和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中国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强烈的求进心理,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期达到媲美西方国家的目标。

3.推动军事现代化。

洋务运动致力于实施军事现代化,以增强国家的实力和国防能力。

这包括改良旧有军队、制造先进武器等。

二、洋务运动的影响和成果洋务运动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以下是洋务运动影响和成果的几个方面:1.启发了国人的思想。

洋务运动带来的知识和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变革创造了有利的思想环境。

2.推动了技术进步。

中国在洋务运动期间引进了大量的西方技术,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工业制造能力,也为后来的近代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3.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教育的改革,为后来的新式教育体系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4.奠定了近代历史的基础。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篇章,为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虽然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果,但也失败了,其失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全面的改革。

洋务运动只致力于技术和军事改革,没有从基本的制度和政治上进行全面的改革,导致改革的效果受限。

2.西方列强的限制。

特别是在洋务运动后期,西方列强对中国洋务运动的限制和制约很大,导致后来的洋务运动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3.国内政治力量的斗争。

洋务运动时期,国内存在着封建势力和官僚集团的斗争,这使得改革进行的步履维艰,也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洋务运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洋务运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洋务运动
识记知识点:
1.
宗棠、李鸿章等。

2. 总理衙门: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
系的事务,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3.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主,重点是“练兵制器”;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主,重点是民用制造。

4. 新式学堂:为了培养洋务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

1862
学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此外,还有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

5. 派遣留学生:1872年,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首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

理解知识点:
1. 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与西方列强交涉的过程中,清政府中一批手握实权的廷臣疆吏耳闻目睹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

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购置外洋船炮,兴办军工企业。

一些中下层士绅也要求效法西人,以求自强。

朝野上下,形成了一股倡办洋务的思潮。

2. 洋务运动的评价:进步性: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局限性:只是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

八上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知识大汇总

八上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知识大汇总

八上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知识大汇总第4课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政府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中期(大约35年)3.目的: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4.代表人物:奕䜣(中央),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

政治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5.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6.主要内容:⑴创办军事工业:从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等;(简记:福安江南求自强)⑵开办近代民用企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等;⑶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⑷建立新式海陆军:陆军:组建新式洋枪队;海军:建成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7.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8.评价:⑴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⑵进步性: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⑶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9.失败的根本原因: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没有改变封建制度10.启示:学习西方,不仅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简记:三大军事工业,福、安、江南求自强;四大民用工业,胡、汉、开船为求富。

思维导图中考真题1.(2020•眉山)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没有国旗的。

在中外交涉中,清政府因见西方列强侵华舰船均悬挂本国国旗。

于是,在1866年,总理衙门确定大清黄龙旗为中国的第一面国旗。

洋务运动知识点

洋务运动知识点

洋务运动(1)背景: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②清朝内外交困(内指太平天国运动,外指列强侵略)。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镇压人民,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发动者: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4)代表人物: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5)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结束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6)口号(思想主张)和任务:前期:“自强”主要任务是发展军事工业;后期:“求富”主要任务是发展民用工业。

(7)内容:①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1)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创办)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兵工厂;(2)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创办)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3)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设备最齐全的一个船舶制造厂②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19世纪八九十年代):(1)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创办)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

(2)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创办)③筹建海军:19世纪70~80年代中期,筹建南海、北洋(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宣布了洋务运动彻底破产)、福建(中法战争中全军覆没)三支水师;④兴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深造:1862年洋务派创办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北京大学的前身)(8)洋务运动企业性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9)评价:①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②局限性: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③积极性: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也起到一些抵制作用。

(10)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看,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不可能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2)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上看,洋务派学习西方仅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历史书洋务运动知识点总结

历史书洋务运动知识点总结

历史书洋务运动知识点总结一、洋务运动的背景1. 外国侵略的背景洋务运动兴起的时期正值晚清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危机四伏的时期。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陆续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割地让利的屈辱。

英法联军侵略事件、太平天国战争、八国联军侵略事件等,为清朝政府敲响了危机的警钟,也促使清政府寻求变法振兴国家的改革之路。

2. 内外交困的局面除了外部侵略的压力,晚清时期的清政府还面临着内政混乱、社会动荡和民不聊生的局面。

兵部、户部、礼部、刑部尤其是户部,这四个部在中国政济管理的最前线,是维持皇权的柱石。

然而,正因其重要,也成了人们在政治斗争中恣意攫取权力的目标。

由于清政府长期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社会经济技术与国际社会脱节,实力远逊于列强。

3. 思想启蒙与西学传入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时期,西方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包括宗教、科技、政治、社会等。

康有为的《大同书》、梁启超的《新学伪经考》、严复的《天演论》等一系列思想都对中国近代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在洋务运动时期,大批西方工程师、技术人员也进入中国,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知识。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1. 经济改革洋务运动首要之务是进行经济改革。

魏源在《藩国志》中指出,西方强大不是因为有银子,而是所在的国家有很大的经济力量。

因此清政府着眼于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力图借助洋务运动改革和促进国家的工商业。

1861年,清政府成立了直隶总督奕劻邸,创办了北洋水师、北洋造船局、礼部工艺局等一系列工业机构,从而为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2. 军事改革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不仅进行了经济改革,同时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改革。

在洋务运动开始之初,清政府便成立了北洋水师,着力发展水军实力。

同时,清政府还将大量的军费投入到炮兵和火器的现代化改造上去,以便提升国家的军事实力,维护国家的安全。

3. 文教改革在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文教改革。

高三洋务运动必备知识点

高三洋务运动必备知识点

高三洋务运动必备知识点洋务运动是中国晚清时期一场重大的变革运动,主要旨在学习和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先进制度,以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强盛。

作为高三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知识点是必备的。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历史事件。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动因洋务运动是发生在清朝晚期的一场重要的变革运动,主要背景包括:国家面临来自外国列强的侵略,科技落后和制度僵化。

这种背景催生了中国近代化的强烈需求,进而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二、洋务运动的导火索:太平天国战争洋务运动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太平天国战争。

战争的失败揭示了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同时也加深了清朝政府对外国武器和技术的渴望。

三、洋务派与地方派洋务运动期间,官方派遣的代表被称为洋务派,他们主要负责引进外国的科学技术和制度。

地方派则是指各地方政府主导的改革运动,他们着重于发展工商业和军事实力。

四、洋务运动中的科学技术引进洋务运动时期,引进了大量西方的科学技术,主要包括:轮船、火炮、火药、军舰、铁路、矿产资源的探矿和冶炼等。

这些技术的引进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五、洋务运动中的教育改革洋务运动重视教育改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洋务学堂的建立。

这些学堂以培养熟悉西方科学技术的人才为目标,对启蒙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洋务运动的成果和失败洋务运动带来了许多现代化的成果,比如实行了一些新的制度和政策,引进了一些西方科技和文化。

然而,洋务运动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和矛盾,最终失败了,主要原因有内外压力、制度问题以及官员腐败等。

七、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洋务运动尽管失败了,但是它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它的失败也使人们认识到仅仅借用外国科技和文化并不足以解决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更加全面的改革。

八、洋务运动对于现代中国的启示洋务运动虽然历史上留下了失败的一笔,但它带给我们的启示不可忽视。

洋务运动有关知识点

洋务运动有关知识点

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

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时间1861年-1895年)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个字。

前四个字“师夷制夷”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訢和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湘淮集团,此外还有崇厚、沈葆桢、刘坤一、唐廷枢、张謇等。

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声、光、电、化、轮船、火车、机器、枪炮、报刊、学校等,打出“自强”和“求富”的旗帜。

认为要富强,使中国“有备无患”,必须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甚至社会政治学,因此提倡兴“西学”、提倡“洋务”、办军工厂,生产新式武器、迠立新式军队,达到“自强”目的。

为了解决军用工业的原料、资金、运输问题,进而大力兴办民用工、矿业和运输业,达到求富,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目的。

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同治帝的老师、工部尚书、大学士倭仁和宋晋等,地方上主要是一些内地的官员。

以倭仁为代表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

洋务派反对守旧派,认为守旧派“陈甚高,持论甚正”,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

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

洋务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

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

慈禧明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洋务运动考察知识点

洋务运动考察知识点

洋务运动考察知识点洋务运动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场重要历史事件,也是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业的一次大规模引进和学习尝试。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动因、具体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对洋务运动进行考察,并分析其中的知识点。

一、历史背景19世纪上半叶,西方列强开始以殖民和侵略的方式对中国进行压迫和掠夺,中国社会陷入了危机之中。

由于长期封闭自守的政策,中国在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业方面与西方有着巨大的差距。

面对来势汹汹的西方列强,中国政府意识到了自身的薄弱,开始积极引进洋务知识和技术,推行洋务政策,以期强国富民,挽救危局。

二、动因1.西方列强的侵略压力: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中国政府迫切感受到了自身的危机,意识到需要强化国力以抵御外敌的侵略。

2.科学技术的落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现代化需求,因此需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来推动国家的发展。

3.工业制造业的薄弱:中国古代的工业制造业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引进西方的制造业知识和技术成为必要之举。

三、具体内容1.派遣留学生:中国政府派遣大批留学生赴欧洲、美国等国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业知识。

2.引进技术和设备:中国政府购买了一批西方的技术和设备,用于建设工业企业和军事工厂。

3.兴办机器工业:中国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兴办了一批机器工业,如造船厂、军火厂、钢铁厂等。

4.新式军队的建立:洋务运动还推动了中国新式军队的建立,引进了西方的军事制度和武器装备,提高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四、影响1.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的开展,为中国推动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启发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人民深刻意识到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3.引发了思想上的变革: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反思传统文化和制度的问题,催生了一系列的维新变法运动,为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洋务运动知识点归纳

洋务运动知识点归纳

第六课洋务运动1、洋务运动是由阶级的派所掀起的一场“”的运动;2、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后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的这些官员被称为“ ”3、洋务运动的时间是,它开始于,结束于;4、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后期的口号是;5、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是为了适应和的需要;6、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新式学堂是;它创办于年;它以和为宗旨;7、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和人才;8、洋务运动的结果了,标志性事件是;9、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的事件是;10、客观上为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的事件是;11、洋务运动发生在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的的自救运动;12、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而不是把中国引向,它没有使中国起来;13、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培养了;14、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15、洋务运动后期,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在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16、从到,洋务派筹建了、、三支海军;17、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3.代表人物: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10.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洋务运动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2、时间:19世纪60——90 年代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既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4、代表人物:中央——奕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5、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6、洋务运动主要活动:1前期“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目的:武装军队a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近第一个兵工厂,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b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近代军事工业c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中近第一个交通企业,也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2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原因:辅助军事工业a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中近第一个轮船公司;b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中近第一个钢铁厂见书第29页;3筹划海防,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4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奕欣创立的,是中近第一所新式学校;见书第29页插图; 5设立翻译馆,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7、洋务运动的破产: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8、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 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因此,洋务运动没能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历史第四课知识点

历史第四课知识点

第4课洋务运动(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3、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4、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5、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6、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从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

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在安庆创办,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在福州创办,号称远东第一大船厂)(2)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京师同文馆——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福州船政学堂——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

(3)创办民用企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口号。

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煤矿和轮船招商局(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4)建立新式海陆军:陆军——19世纪60年代组建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操连兵;海军——筹建新式海军,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海军,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7、评价: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进步性: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

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1、海关总税务司赫德长期控制中国海关大权。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除英、法、俄、美外,派使来华的有德国、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日本、秘(bi四声)鲁。

3、蒲安臣(美)擅自代表清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中美续增条约》(《蒲安臣条约》)承认美国享有掠夺华工及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学校的权利。

4、中国官员第一次出访西方是在1870年“天津教案”后崇厚赴法“致歉”。

5、中国开始向国外派遣常驻使臣是在1875年“马嘉理案”后,派郭嵩焘、刘锡鸿为驻英正副使。

6、外国资本势力为便利倾销和输出原料,在中国经营轮船航运。

1862年美国旗昌洋行设立了第一家专业轮船公司——旗昌轮船公司(后被洋务派轮船招商局收购),垄断长江中下游航运近十年。

7、1848年,英国在上海设立东方银行(丽如银行、金宝银行);1865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英国)同时开业,是外国在华资本最雄厚的金融机构。

8、曾国藩1861年设安庆内军械所(任用近代著名科技人才李善兰、徐寿、华蘅芳)。

9、奕 (被顽固派称为“鬼子六”)是清朝中央统治集团中最先倡导洋务的首领。

对洋务宗旨说得最完整最透彻的是冯桂芬《校邠(bin一声)庐抗议》,“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成为兴办洋务的纲领,也是后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滥觞(shang 一声)。

10、洋务派在中央有奕 、桂良、文祥;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沈葆(bao三声)桢(zhen一声)、丁日昌、郭嵩焘。

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倭仁、徐桐、李鸿藻。

11、兴办洋务是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一次重大外交、军事和工业生产方式变革。

12、洋务派与顽固派争论的焦点:要不要学习西方近代科技,制船造炮,以资“求强”;西方诸国是不知礼仪的“蛮夷”,还是科技进步、正教昌明的国家?争论的实质是统治集团内部开明与保守政见之争。

13、军机处形成两派,南派以沈桂芬为首,属洋务派;北派以李鸿藻为首,属顽固派。

洋务派在军机处占多数,李鸿藻便笼络一批御史和翰林,这些人也以依附李鸿藻为进身之阶,以议论朝政、抨击权贵相标榜,号称“清流”(张之洞、张佩纶、黄体芳、陈宝琛为代表)。

14、洋务运动的范围包括编练新式海陆军、制造枪炮军舰、建立外交机构、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19世纪60、70年代以“求强”为主,即适应战争和军事需要,把重点放在训练新式军队和建设军工事业上;19世纪70、80年代,在继续“求强”的同时,又提出“求富”主张,强调兴办近代民用企业,把“求强”和“求富”作为洋务事业的总体目标。

15、真正的近代军事工业是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购买的美国旗记铁厂和丁日昌、韩殿甲主持的炮局合并而成)开始的。

生产枪支、大炮、弹药、钢铁、船。

16、金陵制造局(1865年李鸿章将马格里主持的苏州洋炮局迁往南京扩充而成)生产大炮、弹药,主要供应淮军和北洋三省(直隶、奉天、山东)。

17、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设立)是当时最大的船舶修建厂,用以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

铁厂、船厂、船政学堂(“求是堂艺局”,前堂习法文,主要培养造船人才;后堂习英文,以培养驾船人才为主)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由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

制成第一艘轮船叫“万年青”号。

18、天津机器局1867年崇厚建立的清朝在北洋的第一个兵工厂,后由李鸿章接办,沈保靖总理该局。

19、湖北枪炮厂(张之洞(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首领之一)将广州的枪炮厂及筹建中的铁厂
迁至湖北(汉口)而成),在当时军事企业中,规模庞大,设备最新。

20、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完全是官办性质,产品由清政府调拨湘、淮军及沿海各省军用;带有浓厚的封建性,所有局厂都是地方政府的一个组成机构,生产效率普遍低下,成本高昂,管理混乱,部分厂局工人依然受到超经济剥削和人身自由限制。

21、新式陆军:洋枪队(聘用英法军官)、北京“威远队”(醇亲王奕寰)、“练军”(1866年奕 等在直隶选练六军)。

李鸿章淮军成为清军精锐,湘军左宗棠部是新式陆军的另一主力。

22、三支海军:福建水师(闽浙总督管辖)、南洋水师(两江总督兼南洋海防大臣管辖:沈葆桢、左宗棠等湘系)、北洋水师(清政府海军主力,李鸿章管辖,丁汝昌为北洋水师提督。

1888年正式成军,旅顺口、威海卫是其主要海军基地)。

23、1885年10月,北京成立海军衙门。

24、兴办军事工业财政困难;军事工业需要原料燃料供应;新建陆海军后勤需近代交通运输和电讯等建设相配合。

这些因素导致洋务运动后期开始兴办民用企业。

25、19世纪70至90年代创办的民用企业少数是官办,个别(湖北织布局)一度为官商合办,其余都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

26、1872年12月上海轮船招商局是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也是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

唐廷枢和徐润、盛宣怀先后掌实权。

“局规”规定资本100万两,总局和各分局分别由股东推举商总和商董主持,但总局须将商总和商董的职位、姓名等报海关道转呈北洋大臣备案,更换商总和商董也要“禀请大宪”。

这是官督商办的具体体现。

27、唐山开平矿务局(1878年8月唐廷枢)因炼铁成本过高又缺乏专门冶炼人才而停办铁矿,专采煤矿(1881年投产)。

“恤华商而敌洋煤”张翼任总办后管理混乱,生产经营日下。

28、电报总局(1880年盛宣怀总办、郑观应会办)初在天津,上海至广州的线路竣工后迁往上海。

29、上海机器织布局(1880年郑观应)产品在上海销售,免交厘税,运销内地,仅在上海新关交正税,概免沿途厘税。

享有特别专利权和优惠待遇。

失火烧毁后在旧址设机器纺织总厂(后取名“华盛”)。

30、洋务派是官督商办企业的创办者和保护者,又是这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压抑者和限制者。

31、洋务运动官督商办企业出现的同时,出现的一些商办企业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端。

主要是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而来,也有一些由原来旧式手工业工场、作坊向机器生产转化而来。

32、方举赞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作坊转化而来,为外商船厂制造配修零件,19世纪80年代兼营进口五金,成为当时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

华侨陈启源广东继昌隆机器丝厂
朱其昂(曾参与轮船招商局)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黄佐卿上海公和永缫丝厂
徐鸿复、徐润上海同文书局
杨宗濂(官绅)、吴懋(mao四声)鼎(买办)、周盛波(淮军将领)天津自来火公司
严信厚(买办)宁波通久源轧花厂
32、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在受到外国侵略势力打击的同时,还受到国内封建势力的压制和摧残。

许多企业为了生存要么请求外国资本主义的庇护,要么寻求封建势力奥援,致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既有社会历史进步性,又有先天软弱性。

33、中国近代第一代产业工人,最早是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和外国轮船雇佣的中国海员。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无产阶级的发生与发展,不但是伴随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与发展而来,而且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直接经营企业而来。

其前身是破产的农民和家庭手工
业者,深受外国侵略势力、本国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

34、早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来源:投资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的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转化而来;由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主转化而来。

其诞生比中国无产阶级晚。

上层拥有规模较大的企业,经济实力较雄厚,与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联系较紧密,具有亦官亦商或绅商兼备的多重身份。

中下层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少,有的由手工工场发展而来,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矛盾比上层较大,联系比上层少。

35、早期维新思想家(早期维新派)的共同特点是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

主张中国不但要讲求武备,加强国防,行抵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兵战”,还要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商战”。

还具有一定程度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民主思想。

批判顽固派守旧思想。

他们大都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拥护者,有的还直接参与其中。

主张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折中中西,取长补短。

36、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弢(tao一声)园文录外编》)认为“君民共主”制度最善;薛福成(《筹洋刍(chu二声)议》)介绍英国资产阶级两党制;马建忠(《适可斋言纪行》)介绍“三权分立”学说;郑观应(《盛世危言》)提出在中国实行议会制。

37、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培养外语翻译人才。

38、留美学生委员(监督)陈兰彬、副委员(副监督)容闳(hong二声)与李鸿章磋商制定《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yi四声)业章程》1872——1875年共派出四批(每批30人),詹天佑就是其中之一。

39、总理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议定《选派船政生徒出洋肄业章程》1877年3月,留英学生12名,刘步蟾(甲午战争中在威海卫炸“定远”舰自杀)、严复;留法14名。

40、北京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翻译西书成绩最显著)是洋务运动期间主要的译书机构。

41、李善兰翻译《几何原本》后九卷《代数学》《重学》《则古昔斋算学十四种》(其中《方园阐幽》已独立达到了微积分的初步概念)。

42、华蘅芳《行素轩算高》
43、徐寿编译《化学鉴原》《西艺知新》
44、中国近代最早的报刊由外国人创办(《申报》《新闻报》)。

中国报纸主要有:《中外新报》《新报》《羊城采新实录》《昭文新报》《汇报》。

45、商人和商业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