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情境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以某小学语文课堂为例,对情境教学实践进行案例分析。
二、案例描述某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上,教师正在进行《小石潭记》的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
1. 创设情境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山水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山清水秀的地方?如果让你用几句话来描述这个地方,你会怎么表达?”通过这个问题,教师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课文《桂林山水》,并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桂林山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石潭记》,请大家先预习一下课文,找出课文中与山水风光相关的句子。
”通过这个问题,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境体验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用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山水风光的理解。
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如:“小石潭记”中的小石潭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作者会如此喜爱小石潭?通过讨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情境教学法的认识。
教师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强调情境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案例分析1. 创设情境的有效性本案例中,教师通过播放山水风光视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这种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情境教学大纲
情境教学大纲情境教学大纲一、引言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创造真实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探讨情境教学的定义、特点以及设计情境教学大纲的方法。
二、情境教学的定义和特点情境教学是指将学习任务置于真实的情境中,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习的目标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境教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真实性: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创造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2.问题导向: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推动学生的学习。
3.合作性:情境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4.主动性:情境教学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三、设计情境教学大纲的方法设计情境教学大纲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情境教学,以下是设计情境教学大纲的方法:1.明确学习目标:在设计情境教学大纲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的,能够指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应用。
2.选择适当的情境:根据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情境来进行教学。
情境应该与学习目标相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情境任务:在情境中设置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来实现学习目标。
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4.提供支持和指导: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情境和解决问题。
支持和指导的方式可以是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
5.评估学习成果:设计情境教学大纲时,应考虑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可以是通过作业、项目或考试等形式进行,评估结果可以用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效果。
四、情境教学的应用情境教学在各个学科和教育阶段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语言学习中,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科学教育中,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社会学习中,可以通过模拟社会情境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幼儿园实现情境教学案例 情景教学
情境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一、概述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幼儿园阶段,学校不仅要教导孩子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品德。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以幼儿园实现情境教学为主题,探讨情境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情境教学的概念和特点情境教学是一种根据学习者的实际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注重创设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的情境,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情境教学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建构性和合作性,通过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情境教学在幼儿园中的应用实例1. 创设仿真情境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通过创设仿真的情境来引导孩子学习。
在学习自然科学的课程中,老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的实验室,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验器材,让孩子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孩子们会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实践中学习到知识。
2. 游戏情境教学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老师可以利用游戏创设情境,进行情景教学。
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礼貌用语;通过团队合作的游戏,让孩子学习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方式,通过游戏情境教学,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3. 实地教学实地教学是情境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实地教学过程中,孩子们能够与所学知识真实接触,增加亲身体验和感受。
在学习社会科学知识时,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到社区、公园等实地考察,让孩子们在实际的社会环境中学习社会知识,了解社会风情和社会文化。
四、情境教学的优势1. 提高学习效果情境教学可以增加学习的情境性和真实性,使学习更具体、更生动。
在情境教学中,孩子们会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2. 增加学习动机情境教学充分利用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孩子们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新课标中的情境教学
新课标中的情境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模式在不断地创新改革,教材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再只是知识的单纯罗列,而是更加注重问题的探究,设置各种真实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因此,“情境教学”成为近年来课标中屡次出现的高频词汇。
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注重发挥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核心素养”……一、什么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使学生参与其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如何做好“情境教学”?对“情境教学”这个概念有了一些了解后,那接下来要如何去做呢?有以下3点建议:1.明确“情境教学”的目标如果说传统的教学强调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上理论的讲解和操作。
那如今的“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超越过去,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将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问题情境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重视真实情境的创设第一,明确情境内容。
在进行情境创设前,分析教材和课程内容,结合初中生发展需求,从现实生活、社会热点事件、生活经验、实验联想等情境中挖掘素材,作为内容的支撑,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思考。
第二,创设情境主题。
老师需根据具体情境内容设计情境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拓展学习与深入探讨。
如问题引导、实物表现、游戏体验、角色扮演等。
第三,细化情境设计。
老师在具体情境创设过程中,为学生设计情境内容与主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情境,充实细节。
3.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确情境教学目标,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会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掌握所学知识。
情境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是指把课文中讲述的事情的场景再现于课堂,贯穿于课堂。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置身于课本所讲的环境当中,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感受力,再经过教师巧妙设问,使学生得到预期教育效果的教学手段。
1、选择案例。
案例要同学生所学内容相接近;要力求简洁,使之能在上课时间内完成;案例应当是不完整的、缺少最终结果的。
这可使学生根据对案例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
2、课外准备。
首先,根据教学班的情况将学生分为三到四个模拟演练小组。
其次,在组长的领导下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本组活动的各个步骤进行安排。
3、课堂演练和答疑。
当各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就可以按照事先的安排进行正式的模拟演练。
每组演练结束后其他小组和教师均可针对演练内容和提出的方案进行质疑,演练小组答疑,双方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分析总结。
首先,各小组对本组的演练进行介绍、分析和总结,以便相互了解。
其次,教师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各演练小组的方案和演练内容进行总评,尤其要找出学主在演练过程中的闪光点和创新之处,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
情境教学概念
情境教学概念2.⼀、问题情境的含义⼼理学研究表明〔创,学⽣最初学习时经历的认知线索直接影响着今后对相关知识经验的提取,个体具有丰富体验的形象化、条理清楚、联系⼴泛的图式化知识更有利于记忆和提取。
1.1情境教学的界定情境教学的核⼼是“情境”,从词义上说,“情景”和“情境”之间是有区别的。
“情景”的“景”是具体、直观和吸引⼈的。
“情境”的“境”是指构成和蕴涵在情景中的那些相互交织的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内涵看,情境要⽐情景丰富、复杂得多。
数学课程着眼于后者,但脱离了数学课程的背景,去区别这两个词,就没有意义了。
⽆论我们谈及“情景”还是“情境”都不是观赏性的停留在表⾯,⽽是为了深⼊进去,研究情景背后的故事,找出与数学有关的线索。
因此,在数学课程⾥(不是⽣活⾥)的“情景与情境”可以看成⼀回事,这不会引起歧义,也⽅便⼴⼤教师理解。
情境教学的概念,⾸先由Br。
wn.c。
11in.Duguid在1989年⼀篇名为《情境认知与学习⽂化》(SituatedCognitionandtheCulture。
fLearning)的论⽂中提出的。
他们认为“知识只有在它们产⽣及应⽤的情境中刁‘能产⽣意义。
知识绝不能从它本⾝所处的环境中孤⽴出来,学习知识的最好⽅法就是在情境中进⾏。
”〔1]关于情境教学有各种不同的表述。
教育⼤辞典中给出这样的定义:情境教学就是运⽤具体⽣动的场景,以激起学⽣主动的学习兴趣、提⾼学习效率的⼀种教学⽅法「2]。
钟启泉教授认为“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
”〔3」李吉林⽼师认为:“情境教学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发展’的辨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所创建的⼀种教学模式。
”【4]从本质上说,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
新课程标准情境教学
新课程标准情境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情境教学是一种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习更具有意义和深度。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会创造各种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进行学习和探究,例如通过实地考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应用。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情境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此外,情境教学还注重个性化教学,因为不同的学生可能对不
同的情境有不同的反应,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情境教学中得到积极的学习体验。
总的来说,新课程标准提倡情境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式。
情境教学法实践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引言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具有真实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将分享一个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案例,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案例背景某中学初二年级历史课程,教学内容为《抗日战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教师决定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创设(1)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中国人民的苦难。
(2)教师布置教室,模拟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场氛围,如悬挂国旗、播放抗战歌曲等。
2. 情境体验(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事件,如“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等,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角色扮演: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扮演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人物,如周恩来、彭德怀等,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角色和观点。
3. 情境反思(1)小组分享:每组选派代表,分享本组所选取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对事件的看法。
(2)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4. 情境拓展(1)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如“百团大战”、“地道战”等。
(2)撰写心得体会: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效果1. 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学生的爱国情怀得到了激发,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4. 学生对历史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六、总结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境教学法案例
情境教学法案例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情境教学法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案例一,化学实验课的情境教学。
在化学实验课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来进行教学。
比如,老师可以
将实验室布置成一个“化学魔法世界”,让学生扮演魔法学徒的角色,通过完成一系列化学实验来解开魔法的秘密。
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案例二,语言课堂的情境教学。
在语言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真实的情境来进行教学。
比如,老师可以让
学生扮演在餐厅点餐的角色,通过模拟点餐的情境来学习相关的用餐用语。
这样的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练习语言,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案例三,历史课堂的情境教学。
在历史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历史事件的情境来进行教学。
比如,老师可
以让学生扮演古代士兵的角色,通过模拟古代战争的情境来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
这样的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历史事件,增强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来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学习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内容设计不同的情境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希望以上案例能够给大家在教学
实践中带来一些启发,让我们共同探索更多适合情境教学的案例,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
情境教学法PPT课件
地理课中的情境教学
总结词
直观理解地理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VS
详细描述
地理课中,教师通过实地考察、模拟实验 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环境 问题。例如,在讲解环境保护时,教师可 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污水处理厂或垃圾 填埋场,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保护环境 的重要性。
05 情境教学法的优势与挑战
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多的准备和组织工作
情境教学法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能够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创设适当的情境。
教师需要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组织工作,包括情境的设计 、材料的准备、场地的安排等,同时还需要在情境教学中进 行有效的指导和评估。
06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在不同学科领域推广应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ppt课件
目 录
• 情境教学法简介 • 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 情境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案例 • 情境教学法的优势与挑战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情境教学法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设具体、生 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引 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进行自主探 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特点
情境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启发性、情 感性等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01
02
0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情境教学法与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相契合,强调学生 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 非被动接受知识。
认知心理学理论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知 识相关的真实场景,促进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
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方式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Situational Approach)什么是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为了唤起学生的某种态度体验,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一定的情感色彩和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景,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发展其心理功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内容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开发。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只有对社会、生活进行进一步的提炼和加工,才能影响学生。
如榜样、生动的语言描述、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等等,都在具体的形象情境中包含了教学内容,必须有潜移默化的暗示。
情境教学法的原理: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情绪至少具有三种功能:激励、强化和调节。
动力作用是指情绪在增强或减少认知活动中的有效性,即健康积极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启动和促进作用,消极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活动变得对学生来说是积极的、快乐的。
情绪在增强认知活动中的功效,为我们解决目前小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启示。
情绪的调节作用是指情绪对认知活动的组织或瓦解作用,即中等强度、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运作的组织和进步,而过于强烈和微弱的情绪、不良的情绪则可能导致思维混乱、记忆困难。
情境教学法要求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神清气爽,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发展和深入发展。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人们也深切地感受到,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秀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而当学生情绪高涨、喜气洋洋时,他们的知识往往得到内化和深化。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情境教学是基于反映论的原理,基于客观存在对儿童主体意识的作用。
世界通过图像进入儿童的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情境教学创设的情境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和优化的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外部环境。
在教师语言的控制下,这种优化的客观情境将儿童置于特定的情境中,既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又促使儿童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儿童自身的自我运动。
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的概念
咱来说说情境教学是啥。
有一次啊,我去看小侄子上课。
他们老师正在讲一个故事,把教室布置得就像故事里的场景一样。
小侄子和同学们都特别兴奋,听得可认真了。
这时候我就明白了,这就是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呢,就像是给学习搭了一个好玩的舞台。
比如说,要学一篇关于森林的课文,老师就把教室变成小森林,摆上一些假树啊、动物玩具啊。
这样同学们就感觉自己真的在森林里,学起来就更有兴趣。
就像我们看电影,如果电影的场景很逼真,我们就更容易被吸引进去。
情境教学也是这样,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学习就不再是枯燥的事情啦。
小侄子他们那节课,大家都积极发言,对课文里的内容理解得特别好。
这就是情境教学的魅力呀。
所以啊,情境教学就是用好玩的场景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下次你看到一个特别生动的课堂,说不定就是在用情境教学呢。
嘿嘿。
创设情境教学的例子
创设情境教学的例子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创设特定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下面是十个关于创设情境教学的例子。
1. 数学课上的情境教学: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份题目,要求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通过购物清单和预算,让学生计算购买一周食品的总花费。
这样的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物理课上的情境教学: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实验室情境,要求他们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结果,并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和解释物理现象。
例如,让学生在斜面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物体,观察它们滑下的速度和距离的变化规律。
这样的情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生物课上的情境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参观一个生态园,让他们亲自观察和体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相互作用。
例如,让学生在生态园中观察不同种类的鸟类和植物之间的互动行为,了解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
这样的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中的生态原理。
4. 历史课上的情境教学: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模拟的历史情境,让他们扮演历史人物,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历史事件和决策过程。
例如,让学生扮演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政治家,讨论和决策关于战争策略和独立宣言的问题。
这样的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5. 地理课上的情境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一个地理环境特殊的地方,例如一个火山口或者一个雨林,让学生亲自感受和观察地理现象。
例如,在一个火山口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火山爆发的迹象和后果,讨论火山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这样的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学中的物理和人文要素。
6. 语言课上的情境教学:教师设计了一个模拟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特定场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在一个餐厅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服务员和顾客,通过使用英语点菜和交流。
这样的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精选3篇)
“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精选3篇)第1篇: “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情境是数学教学的有力支配,是搭建数学教学的平台。
是开展数学教学的根基。
更是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可以说,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学中的一剂良药。
然而,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与深化,"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不断进入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的今天,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对数学情境教学的开展却产生了新的误解。
进入教学误区。
笔者在多次大型教研活动中发现其教学中存在的几大问题。
这一切,不得不引起教师们深深的反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情境设置只为情景,脱离教学中心当前,正倡导"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目的旨在设置情境,让数学走向生活,让抽象知识具体化、直观化。
达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合理、有效地设置情境,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轻松,并充满趣味。
可是,这一切却使很多教师的情境设置走向形式化,并远离教学目标,失去教育中心。
错误地把情境设置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使学生整堂课被陶醉在美丽的幻想中,在你说我斗中度过。
这样的情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对策新的课程教学倡导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形式,并不是让教师当观众,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表演。
更不是让课堂变成一幅情境画面。
而是强调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有利于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不仅要符合教学内容本身,同时要考虑地区实际情况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既要体现情境中的趣味性,又要重视价值性。
"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的宗旨是在情境中发现与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做到提问有目的,有价值,绝不能让学生行走在茫茫的情境海洋中,感到困惑与不解。
做到"数学因教学而情境,因情境而提问,情境服务于教学'。
抓住这个中心。
情境教学将不再是一场梦,不再为情境而情景。
新课程标准情境教学
新课程标准情境教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课程标准情境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它注重教学内容和活动的真实性和实际性,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增强其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教学方法的落地实施需要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创设真实身临其境的学习场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新课程标准情境教学的特点1.注重真实性和实际性。
新课程标准情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活动具有真实性和实际性,使学生在生活中真实情境中学习知识,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应用场景,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提高综合素质。
3.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4.强调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
情境教学强调学生在情境中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1.确定学习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如角色扮演、仿真实验、项目实践等,创设真实的学习场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设计情境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组织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实践探究、情景演练等,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互动。
4.评价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结合情境教学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作品展示、成绩评定、自我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成长。
1.提升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注重教学内容和活动的真实性和实际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1.含义: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
2.目标: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求教师“目中有人”,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把握学生发展的诸要素在整体中所占的不同地位,使情境教学始终为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促进全面发展服务。
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学生带入情境,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以培养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着眼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发展其融会贯通能力。
3.依据:创设情境是情境教学的总体特征。
情境,即为具体时空条件下的特定情形、景象或境地。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振的基础上进行,其效果最佳。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生龙活虎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的海洋,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的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和适时的情感宣泄。
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并且将情境变为自觉设计的产物。
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认知的发展、品德的升华、情感的陶冶、智能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要努力创造有利情境,避免不利情境,以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境教学摒弃了教学过程中的程式化、概念化,它是以情感为动因,以教材及情境为凭借,采用“滴水穿石”“潜移默化”的方法,将教学的教育性渗透其中。
4.条件:由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所构成的。
关键是教师要做创设情境的导游。
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以教师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
“尽最大可能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对认识的还需要得以多方面地表现出来,并且培植、发展这种需要”(赞可夫语)。
情境教学的作用
情境教学的作用
情境教学是一种基于真实生活情境或模拟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或创造特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和应用知识、技能和概念。
情境教学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提高学习动机和兴趣:通过真实的情境,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为他们可以看到学习的直接应用和意义。
2. 促进跨学科学习:情境教学可以模拟真实生活中的跨学科情境,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注重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解决问题能力,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本质、分析因果关系,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加强实践能力:通过在特定情境下的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5. 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通常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6. 激发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情境教学鼓励学生面对挑战时寻找新颖的解决方案,激发其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7. 提高学习成效和记忆力:通过在真实情境下学习和应用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成效。
总的来说,情境教学有助于将学习与实际应用情境相结合,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和发展各种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
情境教学法理论知识点总结
情境教学法理论知识点总结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习者实际生活经验和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和问题解决的活动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
情境教学法强调学习者的参与和交互,注重学习活动的真实性和意义性,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面将对情境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认知情境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三个方面。
认知情境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和技能,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和问题解决的活动来提供学习者具体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的认知活动和能力提高。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过程,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参与社会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情境教学法强调学习者参与和交互,通过小组合作和教师引导来促进学习者的社会化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和交互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情境教学法注重学习活动的意义性和真实性,鼓励学习者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积极参与学习。
综合这三个理论基础,情境教学法强调学习者的参与和交互,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来促进认知活动和能力提高,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 情境教学法的教学原则情境教学法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真实性原则、意义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和交互性原则四个方面。
真实性原则强调教学活动要具有实际性和真实性,教师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和问题解决的活动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意义性原则强调教学活动要具有意义性和价值性,教师通过联系学习者的实际生活经验和问题解决的需求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习者能够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参与性原则强调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和教师引导来促进学习者的参与和交互,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情境教学实践研究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情境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情境教学,我校开展了情境教学实践研究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理解和认识,掌握情境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通过实践研究,探索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内容1. 情境教学理论培训活动前期,我们组织教师参加了一系列的情境教学理论培训,邀请了教育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讲座和研讨。
通过培训,教师们对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和评价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情境教学案例分享为了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情境教学,我们组织了情境教学案例分享活动。
教师们纷纷分享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实践案例,包括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通过案例分享,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情境教学的实施技巧。
3. 情境教学实践研究在理论学习和案例分享的基础上,教师们开始进行情境教学实践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1)确定研究主题: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确定情境教学的研究主题。
(2)设计教学情境:教师根据研究主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包括情境的创设、情境的展开和情境的总结。
(3)实施教学活动:教师将设计的情境融入课堂教学,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
(4)收集和分析数据:教师记录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表现,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并进行数据分析。
(5)反思和改进:教师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改进措施。
4. 情境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后期,我们组织了一次情境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教师们通过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生作品等形式,展示了他们在情境教学实践中的成果。
评委和专家对展示成果进行了点评,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教学,是指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一、目标设计是有效情境的基础课堂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一要根据各年级段的课标要求;二要从课堂教学目标出发;三要结合教材重难点;四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这样的课堂情境才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同时促进他们的语文素养、心理机能和谐全面的发展,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二、问题探究是有效情境的内核1、质疑问难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
如:针对课题质疑;针对教学重难点质疑;针对内容细节处或空白处质疑;针对文章中心质疑等。
让学生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以求得真知。
2、自主探究学生的好奇心是最好的“引路人”,在教师的点拨下,他们就能抓住关键性的问题,进入课文情境。
如教《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教师没有按常规逐段讲读,而是根据教材的重点,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探究。
教师巧妙引导:“同学们在读了课文后,请你来当一回小老师,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精心设计几个问题,看谁最会动脑筋?待会儿来考考大家。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为什么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它在世界乐坛有着怎样的地位?学生在质疑,探究,品读,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真正地感受到维也纳这座城市浓厚的音乐氛围,领略了它“音乐之都”的独特艺术魅力。
三、氛围营造是有效情境的手段1、以情激情语文情境教学情感性是关键。
要使学生对学习投入情感,首先必须教师要有情感。
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的遭遇、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就会激情绽放。
2、情境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适当应用挂图、实物、多媒体课件,或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形象的比喻等,引领学生在直观、生动的阅读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以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如教《三亚落日》一课,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三亚洋溢着热带风情的自然风光。
基于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教师便为学生播放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画面展示蓝天、碧海、白鸥、椰树、沙滩的南国风光,再配以优美柔和的轻音乐,同时穿插鸟声、风声、浪声。
学生感到十分的新奇,完全被吸引住了。
用心听,仔细看,仿佛身临其境。
此时,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以“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开头,从看到、听到、感受到的这三方面来说一说它的迷人景象。
这样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地走进了“三亚”。
通过生动的语言实践,灵活地积累文本语言,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同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
四、空间拓展是有效情境的境界1、想象空间“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多维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展开想象,说出自己心里的话。
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植树造林给小动物带来了好处”教师摒弃了诗歌读读讲讲的一贯方法,而是创设了一个具体的说话情境——如果你就是动物家族的一员,你会怎样生活呀?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要飞到大树上快乐地歌唱。
”“假如我是一只小猴,我最喜欢在树林里荡秋千。
”“假如我是一只小鹿,我要尽情地在树林里飞奔。
”……孩子们张开了一双双想象的翅膀,似乎来到了茂密的丛林,与小动物们为伴,去体验绿树给我们带来的快乐!2、合作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发互动的一个有效策略, 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探索,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多交流的教学氛围。
“新课标”下的课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合作的空间,通过阅读探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
小学语文“读导法”强调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线,通过“读—导—读”师生互动的循环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目的。
一、“读导法”教学模式的提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语言专家刘国正说过:“获得语言的技能,主要靠语言的实践,对理论知识的依赖是较少的。
”根据小学语文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读书做为一个重要手段,应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我们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小学语文课堂上,如果没有“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写写练练”(张志公语),其效果必定不佳。
“读导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模式,大胆地把“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突破口,强调主体,注重实践,依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合理安排并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主,学生以读书为主,大胆尝试,注意积累,运用迁移规律,尽快提高读书能力,从而为学好其他课程和将来从事其他工作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
二、“读导法”要坚持四个原则“读导法”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教学中,我们除了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原则以外,还应重点坚持如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不会有多少人否认,但是承认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首先就必须承认学生有着个性的差异。
我们所说的“主体”不只是能保证教师教学方案顺利进行的部分优秀学生代表,而应该是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
教师以“导”为主,为全体学生顺利的学提供帮助,能在学生尝试性的读书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矫正教学方向,以学定教,以读定导,通过有针对性的“读”和“导”,发挥师生各自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实践性原则。
田本娜说:“语言文字这一工具,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掌握。
阅读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为主。
”《大纲》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读书的方法只能从读书实践中得来,而方法的正确与否也只有在读书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这正如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的:“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主表达,多读多写,千万不能越俎代庖,削弱学生的语文实践。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面向全体学生,把大量的有层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总结,用学生的多读、多想、多说来改变我们“以讲带读”、“以讲代读”、“以导引读”的旧有习惯。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学生读书的责任,给他们时间,教他们方法,因为未来的书要他们自己去读,未来的路只能靠他们自己去走。
3.整体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文为我们的训练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它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气息,文质兼美,很受小学生的欢迎。
每一篇课文,既是一个整体,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贯彻整体性原则,把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看作一个整体,按年级段要求完成读写任务;把听说读写看作一个整体,用学生主动读书带动其他能力的形成;把字词句段篇看作一个整体,全面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一册书,一个单元,一篇文章,他们是一个整体,同时又是更大整体中的部分。
只有着眼整体,视野才能更阔,目标才能更清,而扎扎实实地抓好了部分,才能完成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
在学生尝试读书时,也应该让他们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心中有了高度,才能保证“读”的力度。
4.合作性原则。
我们强调读,并非要弱化老师的“导”,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并非是排斥一定程度上的合作。
相反,在学生个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起来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必需。
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能一讲了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积极构建立体的学习网,通过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使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堂内互动,师生互相帮助,互相鼓舞,互相竞争,让不同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每一个人都能在互动互补有所进步。
三、读导法一般的教学模式大纲在“关于阅读”中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读导法的核心是学生自主读书,集体互助合作,教师根据从课堂上反馈来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导趣、导向、导法。
“读导法”具体教学流程如下:初读深读精读学生定向初读交流质疑语言积累整体感知读议理解整体深化反馈反馈教师以趣导读以向导读以法导读叶圣陶说过,一篇好作品“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些问题来自己解答,是有效办法之一”。
让学生先读书,实际上是给学生一个尝试的机会,这符合儿童好奇的心理。
教师根据反馈来的信息有针对性地指导,更容易收到满意的效果。
在实验初期,我们先教给学生一般方法,让他们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
常见的方法有:(1)特级教师钱梦龙的“定向提问法”,即学生依次从三个方面提出问题:A. 文章写了什么?(内容);B. 是怎样写的?(形式);C. 为什么这样写?(作者的意图及思路)。
(2)分析题目法,即看从题目上能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疑问,把问题梳理后做为自学的目标。
(3)综合设问法,难度相对较大,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A. 依据所处年级,明确常规目标;B. 综观单元教材,明确特殊目标;C. 阅读预习提示,确定基本目标;D. 结合自己实际,明确具体目标。
总之,有了问题就有了方向,然后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边画,自主学习,力求在正确的基础上读熟练,只有熟练了,才能在心中对文章建立一个大的框架,再想一想,自学目标中有关问题如何解答,最后用笔画出自认为能产生正确答案的词句,以备交流时用。
“深读”的内容主要是文章的重点、难点所在。
所谓的重点,应该是担负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任务的部分内容,而难点则一定是学生要掌握这些重点所需要教师帮助的地方。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强烈。
”学生初读后,必有所得,也必有所疑,老师作为集体学习的组织者,适时创设合作交流的气氛,是教学必需的。
一般的作法是:(1)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针对目标尽量地表述自己的读后感受,成功的快乐留给学生个人去体味,让其从成功中产生今后学习的兴趣和方法;(2)个性问题由学生个人充分调动头脑中原储存的知识信息,通过前后对比、迁移联想,借助字典、词典及有关资料,在进一步的读书中尝试解决;(3)对带有共性的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则由教师梳理后,给学生指出思考的方向,然后在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共同作用下,读读议议,取长补短,达到重点理解、难点突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