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伶官传序同步练习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五单元第21课伶官传序 Word版含解析.doc
第21课伶官传序春秋霸主齐桓公,称霸诸侯,却因亲近小人导致祸起萧墙;吴国国君夫差,雄霸南方,却因贪恋美色导致勾践灭吴;开元明君唐玄宗,开创盛世,却因专宠贵妃导致盛唐衰落,历史上无数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盛衰由人,成败由人。
只有生活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玩物丧志,才能不再重复古人的错误和悲剧,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他又被贬了。
临近不惑之年,命途却还如此多舛,这让他有些压抑不住内心的忧伤。
在汴京的大殿前,他兀立良久,对着周遭静默的雕梁玉砌,喃喃悲叹:欧阳修呀,欧阳修,你还能回得来吗?滁州在哪里?离汴京有多远?欧阳修不知道。
此刻,他内心溢满【课内挖掘】⊙课内素材逆境时,庄宗唯恐辜负先人之托,用兵时负矢在前,身先士卒,终于一胜再胜,大获成功。
在成功后,便改初衷,宠幸伶人,贪图享乐,以致政事废弛,衰败继之。
庄宗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宠信伶人,让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优伶掌握实权。
后来,李嗣源发动兵变,郭从谦首先响应,率近卫兵攻皇城,纵火焚烧兴教门,闯入内宫,乱兵在宫楼上用箭射死仓皇东出的庄宗。
[适用话题]可用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谦受益,满招损”“成与败”“顺境与逆境”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
⊙精彩运用遥想李存勖当年,是何等的雄姿英发。
自从在24岁袭得晋王之位,先后攻燕国,破幽州,灭梁国。
甚至于“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是何等的壮阔,甚至于举天下之豪杰都莫能与之相争。
但是,他没有继续忧劳,反而觉得自满。
于是骄奢不检宠爱伶人,导致最后被数十伶人围困,中流矢而亡,可见死得是多么的凄惨。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无论任何事物,兴也由人,亡也由人。
也就是说,盛衰之理,是源于人事的。
不单单是李存勖,像秦王朝兴起的时候不也是因为仁政,灭亡的时候,也是由于秦始皇的暴政,六国中抗秦则兴,赂秦则亡,虽然最后不赂者以赂者亡,那也是由于失去了强力的援助。
还有项羽不也是由于重贤而兴,寡谋而亡吗?由此观之,成败都由人啊!当然,成败虽然由人,但是人却不能掌握成功与失败,毕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也许就在你不经意时就已经埋下了祸患。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伶官传序》人教版含答案
伶官传序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李存勖.(xù)请其矢.(shì)皆自于人欤.(yú)B.伶.官(líng)盛.以锦囊(chéng)誓天断发.(fā)C.抑.本其成败之迹(yì)仇雠.已灭(chóu)乱者四应.(yīng)D.吾遗.恨也(yí)智勇多困于所溺.(nì)泣下沾襟.(jīn)解析:A项,“矢”应读“shǐ”;B项,“发”应读“fà”;C项,“应”应读“yìng”。
答案: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负.而前驱负:背着。
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
B.吾遗恨.也恨:悔恨。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本来。
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
举.天下之豪杰举:举行。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你的。
岂非人事..哉人事: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
解析:B项,恨:憾恨。
原:推其根本。
C项,举:所有的。
D项,人事:人力所及所为,此处主要指政治上的所作所为。
答案:A3.下列各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D项,所以:用来……的。
A、B、C三项的“所以”都是“……的原因”。
答案:D4.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C.及凯旋而纳之(于庙)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解析:B项,“负”后省略的应是“锦囊”。
答案:B二、阅读鉴赏5.阅读文本,完成第5~8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 专题14《伶官传序》(练)(提升)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专题14《伶官传序》(练)(提升)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伶官传序》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存勖,克用长子也。
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百年歌》,至于衰老之际,声甚悲,坐上皆凄怆。
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鸂鶒卮、翡翠盘,而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
〞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1.以下加点的词意义不同于其他的一项为哪一项A.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
B.从克用破.王行瑜。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答案】C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以下句式不同于其他的一句是A.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
B.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BC是介宾短语后置句,D是定语后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以下翻译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置酒三垂岗——在三垂岗设宴庆功。
B.克用慨然捋须——李克用手握着自己的胡须大发感慨。
C.遣献捷于京师——派他到京师去进奉战利品。
D.儿有奇表,后当富贵——这个孩子外表奇特,日后定当富有。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富贵〞解释为“富有〞错误,应为有作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A.李存勖通大义,善骑射,胆勇过人。
B.李存勖喜音乐歌舞排优之戏,应追溯到五岁那年在三垂岗的熏陶。
C.李存勖外表奇丑,但从小却深受昭宗的喜爱。
D.李存勖五岁就随父亲征战,屡立战功,李克用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继承己业。
【答案】A【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伶官传序》课时训练 -- 人教版高二选修
【要点解读】
“概括文章主旨”在一般的记叙文中,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作品的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写作的意图是歌颂赞扬还是鞭挞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对议论文也要通过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时代,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一篇杂记,记叙了苏轼和文与可之间的深厚情谊,并阐述了文与可的画论,是一篇有回忆,有议论,深情缅怀亡友的文章。文与可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l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陈州(今河南淮阳)。筼筜谷,在洋州,盛产一种叫“筼筜”的竹子。文与可在洋州时,苏轼先为密州知州(今山东诸城),后改知徐州(今江苏徐州)。元丰二年三月又任湖州知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七月七日作者晾晒书画时,见到了文与可在洋州时赠给他的“偃竹图”,睹物思人,悲不自禁,乃写成了这一篇情深意切,凄恻动人的优秀散文。
【名师点睛】
这是一道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和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的题目,文言实词的意思注意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分,虚词注意记忆意义和用法。
【对点练习】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
B.抑本其成败之际(抑:或者)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
D.以一少劳告庙(少劳:祭祀用猪、羊各一头)
这篇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意在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这就使得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高中语文 52(伶官传序)同步练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 选修 试题
语文:5.2 伶官传序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下列词语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勖(xù)仇雠:仇人忽微:微小的事B.沮(jù)逸豫:安乐仓皇:匆忙的样子C.襟(jīnɡ) 凯旋:胜利从事:官名。
这里泛指一般属官D.伶(línɡ) 遗恨:留下的仇恨自然:大自然解析:A.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
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此处指“微小的事”。
B.沮jǔ。
C.襟jīn。
D.自然:理所当然。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莫能与.之争D.当与.秦相较解析:B.给;A、C、D均为“和”。
答案: B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其所以..失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契丹与吾约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乱者..四应,仓皇东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人事:文中指政治上的得失。
第21课 伶官传序-课时同步练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解析版)
第五单元第21课伶官传序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你的C.盛衰之理.,虽曰天命理:道理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告:祭告【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注意一词多义,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A项,“原:原来”错误,“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意思是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原”,动词,推其根本。
故选A。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来看,加点的词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函.梁君臣之首C.仓皇东.出D.负而前.驱【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疏通句子意思,然后依据该词的意义判断其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新的语法功能,注意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A项,“一夫夜呼”中的“夜”译为“在夜里”,放在动词“呼”之前,时间名词作状语;B项,“函梁君臣之首”中的“函”译为“用匣子装”,后带宾语“君臣之首”,名词用作动词;C项,“仓皇东出”中的“东”译为“从东面”,放在动词“出”之前,方位名词作状语;D项,“负而前驱”中的“前”译为“在前面”,方位名词作状语。
3.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函梁君臣之.首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答案】A【解析】A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C、D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的。
4.对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而皆背晋以归.梁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④与其.所以失之者A.①与②中的“归”相同,③与④中的“其”不同。
B.①与②中的“归”不同,③与④中的“其”相同。
C.①与②中的“归”相同,③与④中的“其”也相同。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五单元 《伶官传序》 同步练习1
《伶官传序》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C.此三者,吾遗恨.也恨:愤恨D.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解析:选C C项,恨:遗憾。
2.下列各句中“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莫能与.之争D.当与.秦相较解析:选B B项,动词,给;A、C、D三项均为介词,和。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一夫夜.呼B.函.梁君臣之首C.仓皇东.出D.负而前.驱解析:选B A、C、D三句中的名词“夜”“东”“前”在动词前不是作句子的主语,而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属于名词作状语;B句中的“函”在此用作动词,意为“用木匣子装”。
4.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充得不对的一项是()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解析:选B B项,应是“负(锦囊)而前驱”。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译文:(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译文:参考答案:(1)以至于割下头发,对天发誓(愿以死报),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2)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己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
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同步练习2+.doc
《伶官传序》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而前驱(之),及凯旋而纳之(于庙)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解析:B项,“负而前驱”后面无省略。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抑本其.成败之迹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解析:例句及A、C、D三项的“其”均为代词,他;B项,其:副词,千万。
答案:B3.下列各句中的“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A、B、C三项的“所以”均表原因;D项,“所以”表示“用来……的人或事物”。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B.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C.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解析:A项,古指“官职”;B项,古指“人的事情”;C项,古义表原因。
答案:D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5~9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皇后刘氏素微,其父刘叟,卖药善卜,号刘山人。
刘氏性悍,方与.诸姬争宠,常自耻其世家,而特讳其事。
庄宗乃为刘叟衣服,自负.蓍囊药笈,使其子继岌提破帽而随之,造.其卧内,曰:“刘山人来省.女。
”刘氏大怒,笞继岌而逐之。
宫中以.为笑乐。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伶官传序》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勖(xù)仇雠:仇人忽微:微小的事B.沮(jù)逸豫:安乐仓皇:匆忙的样子C.襟(jīnɡ)凯旋:胜利从事:官名。
这里泛指一般属官D.伶(línɡ)遗恨:留下的仇恨自然:大自然2.下列各句中“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莫能与.之争D.当与.秦相较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其所以..失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契丹与吾约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乱者..四应,仓皇东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一夫夜.呼B.函.梁君臣之首C.仓皇东.出D.负而前.驱5.下列句子,补出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他)还矢先王,而告以(之)成功B.(庄宗)还矢(于)先王,而告以(之)成功C.(庄宗)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D.(他)还矢(于)先王(矣),而告以(之)成功(也)二、文段精析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散文5-17伶官传序(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李存勖.(mào)仇雠.(chóu)欤.(yú)B.伶.官(líng) 盛.饭(chéng) 断发.(fà)C.抑.本(yì) 仓皇.(huáng) 四应.(yíng)D.遗.恨(yí) 所溺.(nuò) 沾襟.(jīn)解析A.“勖”应读“xù”;C.“应”应读yìng;D.“溺”应读“nì”。
答案 B2.下列“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⑥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A.①③B.②④C.④⑤D.①⑥解析①你的;②是;③竟然;④才;⑤才;⑥于是。
答案 C3.下列各句与“梁,吾仇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C.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解析A.判断句;B.否定句;C.介词结构后置句,被动句;D.普通句式。
答案 A4.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析A、B、C项,……的原因;D项,用来……的。
答案 D5.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仓皇东.出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解析A.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B.侧,名词用作状语,从旁边;C.笑,耻笑;D.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第五单元 2 自主赏析 篇目一 伶官传序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
第五单元 2 自主赏析篇目一伶官传序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⑥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A.①③B.②④
C.④⑤D.①⑥
解析:选C。
①你的;②是;③竟然;④才;⑤才;⑥于是。
2.下列各句中,与“梁,吾仇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解析:选A。
A.与例句同为判断句。
B.普通句式。
C.介宾结构后置句,被动句。
D.普通句式。
3.下列各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
..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
..兴隆也
D.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析:选D。
A、B、C项,……的原因;D项,用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
一、古今异义
1.与其
..所以失之者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后面常用“毋宁、不如”等呼应)
2.其意气
..之盛,可谓壮哉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意志和气概;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志趣和性格
3.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方法)处理
二、一词多义
忧劳可以兴国(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
1.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
2.告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苏武传》)()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3.归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天下同归而殊涂()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4.易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函.梁君臣之首() (2)抑本.其成败之迹()
2.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2)仓皇东.出()(3)一夫夜.呼()(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而智勇
..多困于所溺()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2.形容词作动词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四、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句翻译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答案:1.与,介词,和;其,代词,他。
与其,和他 2.气势
3.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二、答案:1.兴盛/起/发生,引起/兴办,兴建/振兴 2.祭告/告诉,报告/告发 3.归顺/女子出嫁/使……返回/送回,归还/结局,归宿 4.容易/交换/替代
三、答案:(一)1.(1)用木匣子装(2)推究 2.(1)向前
(2)向东(3)在夜里(二)使……兴;使……亡
(三)1.(1)有勇有谋的人物(2)微小的事情 2.作乱
四、答案:1、2判断句 1.梁王,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起来的。
2.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3.被动句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4、5状语后置句 4.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5.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有智慧、有勇力的人常常会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
五、答案:1.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采分点:原、所以)
2.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采分点:恨、与、
其、乃)
3.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采分点:以、告、及;状语后置句)
4.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采分点:岂、抑、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