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质量守恒定律》(人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优秀教学案例《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优秀教学案例《质量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3dfa65f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d.png)
4.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化学实验和观察生活中的质量守恒现象,学生能够亲自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证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掌握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能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规律。
2.分享成果: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3.问题解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并解答问题,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四)总结归纳
1.归纳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点: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原理和应用,让学生清晰地掌握这一概念。
2.强调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这一定律的重视。
4.学会关爱环境,提高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2.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规律
3.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4.生活实例中的质量守恒现象
四、教学策略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2.利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实践能力。
质量守恒定理实验报告
![质量守恒定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b472df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6.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二、实验原理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表明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在实验中,通过测量反应前后的质量,可以验证这一定律。
三、实验器材1. 烧杯(100mL)2个2. 天平(精确到0.01g)3. 铁钉4. 稀硫酸5. 滴管6. 搅拌棒7. 集气瓶8. 橡皮塞9. 铁丝网10. 水槽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稀硫酸倒入烧杯中,铁钉放入另一个烧杯中。
2. 将烧杯放在天平上,调整天平至平衡状态,记录初始质量。
3. 使用滴管将稀硫酸滴入铁钉烧杯中,观察铁钉与稀硫酸的反应,铁钉逐渐溶解,产生气泡。
4. 待反应完成后,将烧杯放在天平上,记录反应后的质量。
5. 将集气瓶倒置,用橡皮塞密封瓶口,将铁丝网放在瓶底,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集气瓶中。
6. 观察铁钉溶解后,铁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亚铁,同时产生氢气。
7. 将集气瓶倒置,使氢气充满瓶内,将瓶口用橡皮塞密封。
8. 将集气瓶放在天平上,记录氢气的质量。
9. 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水槽中,观察是否有沉淀物生成。
10. 将反应后的溶液和沉淀物放入另一个烧杯中,放在天平上,记录反应后的质量。
五、实验数据1. 初始质量:铁钉烧杯 + 稀硫酸 = 100.00g2. 反应后质量:铁钉烧杯 + 稀硫酸 = 98.65g3. 氢气质量:0.35g4. 反应后溶液和沉淀物质量:98.65g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分别为100.00g和98.65g,氢气质量为0.35g。
反应后的溶液和沉淀物质量为98.65g。
通过计算,反应前后质量差为1.35g,氢气质量为0.35g,两者相差1g,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次实验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七、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探究法研究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探究法研究质量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75ff2e12a32d7375a5178006.png)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
3.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对数据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能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教学用品教学设备:多媒体。
仪器及药品:托盘天平、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气球、烧杯、小试管、镊子、坩埚钳等、红磷、铁钉、CuSO4溶液、盐酸、碳酸钠、镁带等。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知,化学反应的过程,事实上是克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理解注意点:……2、微观解释: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教后反思:质量守恒定律【复习旧知】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2、化学变化发生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有一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有3、请你用文字(或符号)表达式表示以下化学反应: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水通入直流电分解。
【新课预习】质量守恒定律得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得微观解释是【活动与探究】定量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提出问题】。
【你的猜想】。
【实验探究收集证据】下面方案中选作一个认真探究,仔细观察并记录现象,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交流共享】【得出结论】【结论解释】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实践与运用】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人教版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db0c37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f.png)
学生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讲授新知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假设有一个封闭容器,容器内有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容器内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后,质量是否会发生改变?”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互相学习和交流,从而提高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为例,旨在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优秀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实验验证以及应用等方面。
在案例背景中,首先介绍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质量在发生变化时始终保持不变。接着,通过介绍实验验证,使学生了解到质量守恒定律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增强学生对定律的信任度。最后,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到质量守恒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讲授新知
讲授新知是向学生传授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概念、原理和实验验证方法的过程。在此环节中,教师应以生动、直观的方式进行讲解,结合PPT演示、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首先,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明确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质量在发生变化时始终保持不变。接着,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机制,如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的不变性等。最后,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如天平实验、化学反应实验等,并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现象。
(二)问题导向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本实验: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本实验: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13bad3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5.png)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课本实验再现装置图(1)在红磷燃烧的实验中:①小气球可防止红磷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瓶拓展训练1.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的是( )A. B.C. D.2.如图1是利用红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2是利用压强传感器测量的瓶中的气压变化的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C.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D.最终反应后的气压等于反应前的气压3.用下列装置进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反应前后称量天平不平衡的是( )A. B.C. D.4.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
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装置设计】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讨论与探究】请根据甲组和乙组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甲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_________(是或否)平衡;此反应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乙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
【实验结论】(3)通过甲、乙实验探究,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实验分析】(4)化学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新组合的过程,即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__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_____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反思与交流】(5)通过甲、乙小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个实验(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a0f4da6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1.png)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宏观的质量守恒认知,实现从整个体系到具体反应的思维转换;通过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实现从客观物质质量到微观原子质量的思维转换;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分析,实现从质量总和到质量比例的思维转换;通过元素守恒的本质认知,实现从物质改变到元素不变的思维转换。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课题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课题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时的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反应的知识,对化学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开展实验探究奠定了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为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奠定了操作基础。
元素、原子、分子、化学式、化合价是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是学习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初步学会控制条件进行定量实验研究,能对实验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2.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4.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事实或生活现象。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并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现象和问题。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报告单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de48c56ebed5b9f3f90f1cc5.png)
现象
结论
1、取一块白磷,放入盛水的培养皿中,在水下用小刀切下一粒绿豆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水,放入锥形瓶中。(为防止白磷燃烧时,灼裂锥形瓶,可以瓶下事先放入少量的细砂。)将盛白磷的锥形瓶、绑有小气球的玻璃管一起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在右盘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2、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大庄中学九年级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班级
小组
姓名
合作者
时间
实验名称: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反应后烧杯和内容物放到天平上再次称量,读出读数,记录。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
。
(1)在烧杯中放入约20毫升的硫酸铜溶液,在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溶液
(2)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3)倾倒烧杯使二者反应,观察现象
(约30 mL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打磨光亮的铁钉和盛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读出读数,记录。
(2)将铁钉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da2fc67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3.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1. 定义。
-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 例如: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2. 适用范围。
-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而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 例如:将10g水加热变成10g水蒸气,这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但如果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化学变化,就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1. 从原子的角度。
-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 以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为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_2+O_2{点燃}{===}2H_2O。
反应前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反应后水分子也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也是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所以质量守恒。
2. 从分子和离子的角度(对于有分子或离子参加的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对于离子反应,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但离子所带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 例如在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NaOH + HCl===NaCl + H_2O中,反应前是Na^+、OH^-、H^+和Cl^-,反应后是Na^+和Cl^-以及H_2O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离子所带电荷的代数和也不变。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 解释化学现象。
- 例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这是因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是镁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所以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2. 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 在化学反应A + 3B===2C + 3D中,已知2.3gA和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
人教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84ae6cd4ad51f01dc281f1d3.png)
学 以 致 用
1、为什么高锰酸钾被加热 后燃烧后留下的固体的质 量小于原高锰酸钾的质量?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 固体,经称量发现生成黑色固体 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铁丝的质 量大,你知道原因吗?
你能用物质由微粒构成 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吗?
水
2H2O
通电
氢气
2H2
+
氧气
O2
原子数: 反应前氢原子: 反应前氧原子: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 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1777年,法 国化学家拉瓦 锡用较精确的 定量实验法,在 密封容器中研 究氧化汞的分 解与合成中各 物质质量之间 的关系,得到的 结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演示实验一: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通过本节课
我学会了什么…………
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我最大的困惑是什么……42反应后氢原子:4
2
反应后氧原子:
相对质量: 2×(1×2+16)=36
1×4+16×2=36
在化学变化中: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 目不变
质量守恒
请你用Yes或No回答
1、化学变化过程中质量总是守恒的(
Y)
2、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 会发生改变( )
Y
3、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可能发生 了改变( )
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五单元课题一
一斤黄豆 能生长出多少 斤豆芽?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变化前后, 其总质量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3、进行实验探究
4、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cf2e8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9.png)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为化学课程中的核心章节,其教材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精髓。
教材通过多个实验案例,如红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等,直观展示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不变性,帮助学生构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框架。
同时,教材注重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实质,即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的守恒,这一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分析能力。
此外,教材还强调了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设计思路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变化、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等。
然而,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守恒的概念。
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此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培养。
针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实验驱动: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质量守恒定律的魅力。
微观解析: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实质。
问题导向: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互动合作: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共享智慧,提升学习效率。
评价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改进方法。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其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报告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2619475647d27284a73514d.png)
取一根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反应前总质量; 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锻炼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
序号1234 Nhomakorabea探究
内容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仪器
药品
天平,锥形瓶,单孔塞,套有小气球的玻璃管,白磷,火柴,小刀,滤纸
粗铁丝,硫酸铜溶液,烧杯,天平
实验
步骤
使玻璃管下端与白磷接触。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用法码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在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铜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将几根铁打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塞好橡胶塞,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实验
现象
符号
表达式
反应前后天平指针变化情况
分析
结论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报告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92a6f8dec3a87c24028c42a.png)
学校-----------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锻炼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4、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锥形瓶、导气管、气球、单孔橡皮塞、试管、烧杯、石棉网、坩埚钳、酒精灯
细沙、红磷、铁钉、硫酸铜、碳酸钠粉末、稀盐酸、镁条
实验步骤: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步骤
1、在底部பைடு நூலகம்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红磷。
2、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记录所称量的质量m1。然后,取下锥形瓶。将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红磷引燃。
反应前总质量(m1)
m1=g
m1= g
反应后总质量(m2)
m2=g
m2= g
老师评价:
3、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记录所称量的质量m2
1、在10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稀硫酸铜溶液,塞好橡胶塞,观察溶液的颜色。
2、将几根铁打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3、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塞好橡胶塞,观察现象。
4、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
【实验报告】《质量守恒定律》(人教)
![【实验报告】《质量守恒定律》(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d5838291da38376bae1fae44.png)
班级:姓名:一、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二、实验用品:托盘天平(带砝码盒)镊子、烧杯(100mL)、量筒(10 mL )、胶头滴管、砂纸、抹布、硫酸铜溶液、铁钉;三、实验步骤:1、检查仪器、药品。
2、在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方一张同样的纸,检查并将天平调至平衡。
3、将一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
用天平准确称量盛有10mL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一根铁钉的总质量。
4、把铁钉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是否保持平衡(注意:砝码不需要从天平上拿下来)。
5、使天平复原,整理复位。
6、填写实验分析表。
实验分析反应前称量的物质反应后称量的物质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反应前称得的质量= g, 反应后称的的质量= g,实验结论班级:姓名:一、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二、实验用品:托盘天平(带砝码盒)药匙、烧杯(100mL)、小试管、胶头滴管、抹布、盐酸、碳酸钠粉末;三、实验步骤:1、检查仪器、药品。
2、在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方一张同样的纸,检查并将天平调至平衡。
3、取一药匙碳酸钠粉末于烧杯中。
将盛有适量盐酸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中(注意:不要让盐酸流入烧杯),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天平平衡,读数。
4、将小试管中的盐酸倒入小烧杯中,使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观察现象。
一段时间后,再把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注意:砝码不需要从天平上拿下来)。
5、使天平复原,整理复位。
6、填写实验分析表。
实验分析反应前称量的物质反应后称量的物质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反应前称得的质量= g, 反应后称的的质量= g,实验结论班级:姓名:一、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二、实验用品:托盘天平(带砝码盒)药匙、锥形瓶、带导管和气球的橡皮塞、小试管、胶头滴管、抹布、盐酸、碳酸钠粉末;三、实验步骤:1、检查仪器、药品。
2、在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方一张同样的纸,检查并将天平调至平衡。
3、取一药匙碳酸钠粉末于锥形瓶中。
守恒实验报告
![守恒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fada4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a.png)
守恒实验报告守恒实验报告引言在科学研究中,守恒定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原理。
它描述了在特定条件下,某些物理量的总量在一个封闭系统内保持不变。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守恒实验,验证守恒定律的有效性,并探究其中的科学原理。
实验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守恒定律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条。
我们将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这一定律。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个封闭容器,容器内有一定质量的水。
然后,我们在容器内加入一块完全燃烧的木炭。
经过燃烧后,木炭完全消失,但容器内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
这说明在燃烧过程中,木炭的质量转化为了水蒸气和其他气体的质量,但总质量保持不变,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另一项重要的守恒定律。
我们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能量守恒定律的有效性。
我们准备了一个小球和一段斜面,将小球从斜面顶端释放,观察其滚动到底端的情况。
我们发现,无论小球的初始速度如何,它在滚动过程中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虽然动能和势能的数值在不同时刻会发生变化,但它们的总和始终保持恒定。
这验证了能量守恒定律。
实验三: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定律之一。
我们将进行一项实验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我们准备了两个相同质量的小球,一个小球静止不动,另一个小球以一定速度向静止小球运动。
当两个小球碰撞后,我们观察到它们的速度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说明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可以在物体之间转移,但总动量的大小保持不变。
这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四:角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是描述物体旋转运动的重要定律。
我们将进行一项实验来验证角动量守恒定律。
我们准备了一个旋转的陀螺,陀螺在旋转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角动量。
当我们改变陀螺的旋转轴时,我们观察到陀螺的旋转速度发生了变化,但其角动量的大小保持不变。
这说明在旋转过程中,角动量可以通过改变旋转轴的方向而改变,但总角动量的大小保持不变。
这验证了角动量守恒定律。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df0cde3ac5da50e2524d7f7a.png)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1月(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课程内容角度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属于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知识范畴。
本主题主要包括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等内容。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课程标准要求: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在2017年中考考试说明的考试要求中,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要求层次: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做出解释(★★★)。
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考试要求都在理解层次,要求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的问题,能用化学语言进行描述。
此外,学生在初中初识定量实验和定量思想,是学生形成定量研究的化学学科思想的基础。
2、学生认知角度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以超越了具体的感知事物的依赖,能采用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或抽象概念的含义。
而从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性格和心理分析,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对能直接感知的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印象。
所以,将记忆性的知识适当地转化为更直接的和更利于感知的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而如何引导学生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分析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基于以上教育理论,在教学中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由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化学史引发学生对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的思考,再利用“质量守恒”的思想去分析解释现象。
以历史上两位化学家的争论为素材,引发学生对化学变化中的质量的思考。
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和对实验中物质质量的变化分析,使学生构建自己对质量守恒内容和本质的思考。
(二)教学背景分析1、内容分析单元内容分析: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式,将学生已学过的化学现象用化学的语言进行了科学、定量地描述,抽象为化学方程式;并进一步介绍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方法和步骤,是对化学用语的复习和应用;再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能初步从定量的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课堂探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课堂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2aea802227916888486d796.png)
课堂探究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活动与探究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下面的两个实验为什么质量“不守恒”了呢?如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从中我们可以从微观角度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分裂原子――→重新组合分子――→聚集成新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不论物质分子经过怎样的变化,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各原子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的物质总质量必然相等。
通过分析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我们可以总结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六个不变、两个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六个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量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两个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个数可能改变1.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拉瓦锡被人们称为“定量化学之父”,就是因为他把天平视为一种绝对不可缺少的仪器,并充分发挥了它的效能。
1777年,拉瓦锡利用精确的定量实验法,在密封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后来,人们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做了大量精确度极高的实验,确认拉瓦锡的结论是正确的。
从此,质量守恒定律被人们所认识。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的事项(1)质量守恒定律描述的对象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释。
(2)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对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气体质量总和保持不变,但其体积却不一定相等。
(3)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里“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的质量,反应物中剩余部分不应计算在内。
(4)质量总和:很多化学反应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质量,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
做守恒实验报告
![做守恒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8bc9e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e.png)
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表明在封闭系统中,某些物理量在特定条件下是保持不变的。
常见的守恒定律有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为了验证这些守恒定律的正确性,我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二、实验目的1.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 验证能量守恒定律;3.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三、实验原理1. 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2.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转换,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3. 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四、实验器材1. 天平2. 弹簧秤3. 量筒4. 烧杯5. 秒表6. 打点计时器7. 气垫导轨8. 光电门9. 尼龙搭扣10. 金属碰撞器1. 质量守恒实验:(1) 使用天平称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2) 将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3) 称量反应后物质和水的总质量;(4) 比较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 能量守恒实验:(1) 将重物固定在气垫导轨上;(2) 使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自由下落过程中的速度;(3) 计算重物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动能的增加量;(4) 比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动能的增加量,验证能量守恒定律。
3. 动量守恒实验:(1) 将两个滑块分别放置在气垫导轨上,并使用光电门测量它们的速度;(2) 分别进行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实验,记录碰撞前后滑块的速度;(3) 计算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质量守恒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2. 能量守恒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重物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验证了能量守恒定律。
3. 动量守恒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45c694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4.png)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第一篇:实验报告范文——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目的: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掌握使用电子天平进行质量测量的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封闭系统内,质量不会被创造或破坏,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
本实验利用固态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将干燥的氢氧化钙与盛有稀盐酸的量杯放在称量盘上,记录下量杯中稀盐酸的质量,然后加入氢氧化钙,最后再次称量,记录下盐酸的质量。
实验步骤:1. 清洗电子天平,确保表面干净。
2. 将称量盘放置在电子天平中心。
3. 零点调节,使示数为0。
4. 用干燥的氢氧化钙和盛有稀盐酸的量杯在天平上称量,记录下量杯中稀盐酸的质量。
5. 加入氢氧化钙后稍等片刻,再次称量,记录下盐酸的质量。
实验结果:称量盘的质量为0.010g,称量盘上放置的量杯及氢氧化钙总质量为6.372g,量杯中的稀盐酸质量为2.064g,加入氢氧化钙后,量杯中的盐酸质量为2.006g。
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质量应该相等。
可以通过计算发现,反应前的总质量为6.372g,反应后的总质量为6.362g,前后质量的差值为0.010g。
这个差值的原因是天平测量时的误差。
实验结论:本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同时也熟练掌握了使用电子天平进行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篇:实验报告范文——光的反射实验目的:学习光的反射现象,探究透明介质中的光线传输规律。
实验原理:光的反射是指光线照射到一个物体表面上,并从该表面反射回来。
本实验通过利用实验室中的光学工具,观察光在透明材料中的传播并研究光的反射原理。
实验步骤:1. 架设光学实验装置。
2. 在实验装置中加入凹透镜,并向上方投射一束电筒的光线。
3. 观察光再凹透镜上反向折射并在放置在底座上的半透明平面上投影成侠影。
4. 移动半透明平面的位置,观察发生变化的侠影。
实验结果:当半透明平面移动到一定位置时,侠影会从原来的位置反向移动。
这是因为光线被平面反射,导致反向传播。
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表明,光的反射与反射表面的平滑度,入射角度和介质折射率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使天平复原,整理复位。
6、填写实验分析表。
实验分析
反应前称量的物质
反应后称量的物质
实验现象
实验数据
反应前称得的质量=g,反应后称的的质量=g,
4、将小试管中的盐酸倒入小烧杯中,使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观察现象。一段时间后,再把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注意:砝码不需要从天平上拿下来)。
5、使天平复原,整理复位。
6、填写实验分析表。
实验分析
反应前称量的物质
反应后称量的物质
实验现象
实验数据
反应前称得的质量=g,反应后称的的质量=g,
实验结论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报告(三)
班级:姓名:
一、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
二、实验用品:托盘天平(带砝码盒)药匙、锥形瓶、带导管和气球的橡皮塞、小试管、胶头滴管、抹布、盐酸、碳酸钠粉末;
三、实验步骤:
1、检查仪器、药品。
2、在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方一张同样的纸,检查并将天平调
至平衡。
3、取一药匙碳酸钠粉末于锥形瓶中。将盛有适量盐酸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碳酸钠粉末的锥形瓶中(注意:不要让盐酸流入锥形瓶),塞上橡皮塞,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天平平衡,读数。
实验结论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报告(二)
班级:姓名:
一、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
二、实验用品:托盘天平(带砝码盒)药匙、烧杯(100mL)、小试管、胶头滴管、抹布、盐酸、碳酸钠粉末;
三、实验步骤:
1、检查仪器、药品。
2、在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方一张同样的纸,检查并将天
平调至平衡。
3、取一药匙碳酸钠粉末于烧杯中。将盛有适量盐酸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中(注意:不要让盐酸流入烧杯),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天平平衡,读数。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报告(一)
班级:姓名:
一、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
二、实验用品:托盘天平(带砝码盒)镊子、烧杯(100mL)、量筒(10 mL)、胶头滴管、砂纸、抹布、硫酸铜溶液、铁钉;
三、实验步骤:
1、检查仪器、药品。
2、在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方一张同样的纸,检查并将天
平调至平衡。
3、一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用天平准确称量盛有
实验结论
10mL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一根铁钉的总质量。
4、把铁钉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是否保持平衡(注意:砝码不需要从天平上拿下来)。
5、使天平复原,整理复位。
6、填写实验分析表。
实验分析
反应前称量的物质
反应后称量的物质
实验现象
实验数据
反应前称得的质量=g,反应后称的的质量=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