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鉴赏练习题

合集下载

诗歌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答案及鉴赏

诗歌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答案及鉴赏

参考答案【例1】(1)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词句注释]⑴汉关: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

唐民谣:“将士长歌入汉关。

”⑵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云和月。

月:一作“雪”。

朔:北方。

边:边境。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的岷山,是当时控制吐蕃内侵的要地。

⑶更催:再次催促。

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匈奴称为“飞将军”,这里泛指严武部下作战勇猛的将领。

骄虏: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

⑷莫遣:不要让。

沙场:战场。

[白话译文]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

一再命令那些勇猛的将士追击敌人,不要让敌人一兵一马从战场上逃回。

[作品鉴赏]这首《军城早秋》,一方面显示了严武作为镇守一方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能文善武,杜甫称其为“出群”之才。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

中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

“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

“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

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

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北京边塞诗习题集

北京边塞诗习题集

边塞诗(北京习题集)(教师版)一.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1.(2017秋•东城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B.三、四句都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C.“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

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D.李贺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谓奇诡,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联中,黄金台运用了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高台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

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A.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其一)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C.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同样是描绘边塞,本诗与下面同题作品相比,在内容、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雁门太守行唐张祜城头月没霜如水,趚趚①踏沙人似鬼。

灯前拭泪试香裘,长引一声残漏子。

驼囊泻酒酒一杯,前头滴血心不回。

闺中年少妻莫哀,鱼金②虎竹③天上来,雁门山边骨成灰。

【注释】①趚趚:sù象声词。

轻步行走声。

②鱼金:指紫金鱼袋。

边塞征战诗的鉴赏与练习

边塞征战诗的鉴赏与练习

边塞征战诗的鉴赏与练习定义: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

标志:(1)标题中往往有“行” “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2)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

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

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

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

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边塞征战诗的内容:1、景:边塞风光,奇丽壮阔2、事:民族交往,边关战事2、人:(1)统治者:穷兵黩武(2)将士:军旅艰苦;久戍边关,思乡念亲;记现实战事,以身报国或反战情绪。

(3)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闺怨思念。

边塞征战诗的思想感情:1、雄奇壮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报效国家、建立功业的壮志豪情。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单调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5、反映连年征战对百姓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批评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6、讽刺痛恨骄横无能的将军。

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边塞征战诗常用的技巧: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象描写、细节描写、对比等手法。

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小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经行岚州(唐)杜审言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京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注:杜审言于公元670年中进士后,任隰城县(今山西汾阳县西)尉,因公务赴西北,往返两次途经岚州这首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请结合诗句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边塞诗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种以反映唐、宋年间边境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边塞诗的意象主要与战争有关,包括器物、地点、人、事、物等。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借事言志、直抒胸臆等。

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包括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以下为边塞诗的鉴赏训练:1.塞下XXX北风凋白草,XXX。

夜后XXX,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首联描写的是北方边塞的环境,包括北风、白草、XXX 等,营造了一种荒凉、寒冷的氛围。

这种环境的描写,不仅为诗歌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情境,更重要的是表现了边塞战争的残酷和艰苦,凸显了边塞士兵的英勇和不屈精神。

是唐代长安城的外城。

⑤百夫长: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官职,指率领百人的军官。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从军的青年,他在战争中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但依然坚定地选择了从军。

诗中“烽火照西京”、“铁骑绕龙城”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场面,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更加强调了他的忠诚和正义感。

改写: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年轻人从军的故事,他在经历了战争的种种磨难后,依然坚定地选择了从军。

诗中生动描绘了战争的场面,表现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同时,诗人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更加突显了他的忠诚和正义感。

删除注释。

2.XXX XXX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不畏牺牲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国的热爱和民族精神的弘扬。

诗中“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XXX”表达了诗人为了祖国的荣誉和尊严,不惜付出生命的决心和勇气。

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战争牺牲者的怀念和缅怀之情。

边塞诗鉴赏试题分析及答案

边塞诗鉴赏试题分析及答案

边塞诗鉴赏试题分析及答案边塞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描绘边疆风光、抒发将士戍边情怀为主要特点。

以下是边塞诗鉴赏试题的分析及答案示例:一、填空题1. 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包括唐代的_______、_______等。

答案:高适、岑参2.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自王昌龄的_______。

答案:《出塞》3. 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烽火、狼烟、戍楼二、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不是边塞诗?()A. 《从军行》B. 《塞下曲》C. 《春望》答案:C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句诗描绘的是什么景象?()A. 江南水乡B. 边塞风光C. 宫廷生活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边塞诗的特点。

答案:边塞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以边疆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描绘了辽阔的边疆景象;其次,它表达了将士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乡的思念;再次,边塞诗中常常蕴含着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最后,边塞诗的语言风格通常雄浑、悲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 分析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情感表达。

答案:《凉州词》通过对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的辽阔和壮美。

诗中的“一片孤城万仞山”表达了戍边将士孤独坚守的情感,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则反映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

四、赏析题阅读王昌龄的《出塞》,并回答问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 请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这首诗以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跨越时空的辽阔意境。

通过“万里长征人未还”表达了对戍边将士长期征战、远离家乡的同情。

2. 诗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谁?有何象征意义?答案:“龙城飞将”指的是汉代名将李广,他以勇猛善战著称,被称为“飞将军”。

在诗中,李广象征着英勇的将领和强大的军事力量,表达了只要有勇将镇守,敌人就无法越过边疆的坚定信念。

边塞诗鉴赏试题

边塞诗鉴赏试题
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边塞诗的内容大体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诗歌重视炼字炼句,语言精练,富于表现力。试结合诗的第三联作简要分析。
答:第三联从写“晓战”到抱鞍眠,极概括地写出了边塞整日行军作战的情景何常备不懈的紧张军旅生活。“抱”字更突出地表现了紧张状态,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就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
注:关山系乐曲《关山月》;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1)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边塞诗)。两首诗都写了(乐曲声)和(月色)。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2)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两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答:从字面上理解,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梅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
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江苏卷)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i、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而谷5)浑出的)、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见。

”语义双关又埋怨杨柳尚未返青]、《落梅花》、《关山月》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唐宋诗歌鉴赏第二单元边塞诗习题及答案

唐宋诗歌鉴赏第二单元边塞诗习题及答案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练习题】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参考答案: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

《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2、“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妙处A、化声为形,风吹的就不是音乐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和香和色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B、用了通感的方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1)这这首诗歌的首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结合诗句,请简要叙述。

(3分)答:。

参考答案:描写了一幅苍茫而又清澄的画面。

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趁着月色,战士赶着马群归来,明月朗照,洒下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

(2)这首诗歌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

参考答案:联想(想象、虚写)三四句虚写景,由将士所听之曲《梅花落》想到故乡盛开的梅花,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

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同答后面的问题。

(6分)古从军行①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②风沙暗,公主琵琶③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劫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生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④入汉家。

【注】①“从军行”是乐府古题。

高中语文国学欣赏边塞诗的鉴赏与练习精品素材

高中语文国学欣赏边塞诗的鉴赏与练习精品素材

高中语文国学欣赏边塞诗的鉴赏与练习精品素材高中语文国学欣赏边塞诗的鉴赏与练习精品素材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一、介绍边塞诗的主要特点1.边塞诗派举例: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归纳特征〔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家乡--———-思乡念亲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2〕风格——雄壮豪迈.〔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3、赏析方法〔1〕.词句分析法〔2〕.形象分析法4、常见意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5、主旨:①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②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③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④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⑤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⑥注意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边塞诗鉴赏训练

边塞诗鉴赏训练

边塞诗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2007年山东高考)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

雪山:指祁连山。

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①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②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3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试题。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侍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4、《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这首词围绕题目的“梦”字,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情景?(2).“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一、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夸张比喻借代对比等修辞,烘托、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手法四、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①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②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③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④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⑤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⑥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⑦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⑧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五、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祖咏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注释】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

②三边:泛指边疆。

危旌:高挂的旗帜。

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

④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始一“望”一“惊”,是全诗结构的关节所在,望到的是眼中景,惊异的是心中情,写景抒情都由这一望一惊所生发,铸词之妙颇见功夫。

B.首联用视听结合的笔法,“燕台一去”是“一去燕台”的倒装,这既是律诗音韵的要求,同时以“燕台”起笔,增加了诗歌的气势。

“笳鼓喧喧”则从听觉侧写汉营军纪严整军威凛凛。

古典诗歌鉴赏之边塞诗鉴赏专项练习及解答

古典诗歌鉴赏之边塞诗鉴赏专项练习及解答

古典诗歌鉴赏之边塞诗鉴赏专项练习及解答一、边塞诗概况(一)概念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二)标志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等。

(三)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二、边塞诗内容1、边塞风光——奇丽壮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统治者——穷兵黩武3、家乡——思乡念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__________________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三、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四、边塞诗语言特点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五、边塞诗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六、边塞诗常见意象1、与战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_________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边塞征戍题材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边塞征戍题材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边塞征戍题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张祜二十逐骠姚,分兵远戍辽。

雪迷经塞夜,冰壮渡河朝。

促放雕难下,生骑马未调。

小儒何足问,看取剑横腰。

【注】①骠姚:汉代武官名。

这里用来代指武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用铺陈手法对守边战士艰苦不同寻常的戍边生活给以了生动形象的描写。

B.颔联写军事行动开始是在大雪迷漫的夜晚,一直持续到寒风凛冽的早晨结束。

C.颈联下句写守边战士骑着的烈马还没驯服好,这说明军事行动来得异常突然。

D.本诗虽然没用想象,没用面面俱到的描写,但塑造的守边战士形象十分鲜明。

2.结合对全诗的理解,请赏析尾联。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回中①作温庭筠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

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②别五侯。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

[注]①回中:回中道。

汉武帝巡幸郡国,为行路方便,辟回中道,为丝绸之路中的一段。

②燕客悲歌:指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高渐离辞别时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事。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愁”字统摄全诗,后面对景物的描写无一“愁”字,却都围绕“愁”来表情达意。

B.颔联借典抒怀,诗人通过对“燕客悲歌”这一悲情场面的描写,抒发自己难以排解的愁绪。

C.全诗寓情于景,诗人有意识地只把边塞景物呈现出来,诗的意蕴留给读者自己遐想体味。

D.较之于温庭筠辞藻华丽、浓艳精致的“花间”词作,此诗语言清新爽利,意境含蓄深远。

4.《唐诗评选》评本诗为“纯净可诵”,请结合颈联和尾联,从情景角度对其“纯净”加以赏析。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塞下曲李白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①,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②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注】①虎竹:兵符,分铜虎符和竹符两种,合称虎竹,由朝廷和将领各执一半,发兵时相对合作为凭证。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边塞诗的概念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二、边塞诗的意象: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2、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大漠、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边塞诗常见的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例如[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2、借事言志:例如[李益·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3、直抒胸臆:例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用典、对比、虚实结合??四、边塞诗的思想感情:1、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4、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试题(含答案)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诗的鉴赏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后人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

后来,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然大观,边塞诗成为唐代这个诗歌王国的一朵奇葩。

当然,我们寻常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可归为这一类。

要理解、鉴赏这类诗歌,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

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特征。

A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例1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例2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诗鉴赏练习题
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江苏卷)
征人怨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①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②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2006年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绸之路”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
青海①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③终不还。

[注释]
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

雪山:指祁连山。

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答:
(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②。

[注释]
①《梅花落》,曲调名,“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②关山:山名,在今宁夏南部。

1.“雪净胡天牧马还”句所写景物显示了怎样的氛围在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答:
2.三、四句中将“梅花落”拆用,构成了一种怎样的虚景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①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②,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
①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由此得名;一说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

②回乐烽:回乐县的烽火台,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③芦管:即芦笛。

1.诗的前两句写景,分别是什么角度来写的给人的共同感受是什么
答:
2.分析诗中是怎样把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的。

答:
答案
1. 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3.(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4. (1)“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

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2)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5. (1)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牧马归来,这一情景显示出一种边烽暂息、和平宁谧的氛围。

这句诗为全诗定下了开朗壮阔的基调。


(2)“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现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6(1)第一句是远望,第二句是近看。

共同感受是令人望而生寒。


(2)前两句写景,如霜的月光和如雪的沙漠,营造出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第三句写声,万籁俱寂,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笛声,引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水到渠成,第四句直抒“一夜征人尽望乡”。

前三句是为第四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的。

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