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 全国)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合集下载

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三第二章第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共张

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三第二章第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共张

间分布的变化,右图表示我国1978~2005
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
心变化轨迹。完成2~3题。
2. 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
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B )
A.a、b、c
B.c、b、a
C.c、a、b
D.b、c、a
3. 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
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 D ) A.西电东送
第九页,共26页。
2. 山西煤炭资源开发(kāifā)的优势条件评价
第十页,共26页。
3.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面临(miànlíng)的问题
(1)煤炭外运能力(nénglì)不足
①煤炭运输量大——全国对能源的 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 大部分输出(shūchū)外省。
②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山
①生态 (shēngtài)问 题②环境污染——“三废”污染
第十六页,共26页。
2. 环境(huánjìng)的保护与治理
(2)保护(bǎohù)与 治理①提高(tí gāo)煤的利用
技术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提高煤炭的综 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 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②调整产业结构
措施: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 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 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 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第十九页,共26页。
2. 山西能源(néngyuán)基地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1)必要性
②综合利用(zōnghélìyòng)过程中污染环境
第二十页,共26页。
2. 山西能源基地(jīdì)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2)方法(fāngfǎ)和手段
①提高(tí gāo)煤的利用技术

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学案

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学案

【考纲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知识导读】一、能源的分类能源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原则分类的方法也很多,同一种能源因分类方法不同,它的名称也不同,最常见的有以下四种分类方法:(1)按照能源资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能源分类(2)按照能源资源的性质分类在人类历史时期可以不断再生或者可以循环再现的能源,叫可更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反之,叫不可更新能源或非可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矿等矿物能源。

(3)按照能源的基本形态是否改变分类从自然界可以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叫一次能源。

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另一种形态的能源,叫二次能源,如电力、汽油、焦炭等。

(4)按照利用能源的技术状况分类已被人类利用多年,目前仍在大规模使用的能源,叫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和水能。

近若干年才开始被人类利用或过去已被利用现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的能源,叫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

二、概念辨析:1、能源和能源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能源——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是物质的运动,统称为能源;能源资源——可以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自然资源,即天然能源。

2、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的关系自然资源包括所有的矿产资源。

能源中的一次能源属于自然资源,而像水电、沼气、汽油、核能等二次能源由于被人类加工过,故这部分不属于自然资源。

能源与矿产之间存在交集关系,即煤炭、石油、铀矿等资源既属于矿产资源又属于能源,其他的部分没有相关性3、煤矿、煤田和煤炭基地的关系煤矿是指生产煤炭的矿山,狭义指矿井或露天矿场;煤田是指含煤地层比较连续且分布范围较广的产煤地;煤炭基地是指在一定地域内集中相当规模的煤炭资源量和煤炭生产量,并为其他地区提供大量煤炭产品的地区。

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煤炭基地包含煤田,煤田包含煤矿。

4、煤层气:是一种由煤层生长并主要以吸附状态储集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在煤矿中俗称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煤层气是一种新型的优质洁净能源,我国煤层气资源异常丰富,当技术条件达不到的时候,煤层气对煤矿开采是威胁,容易发生瓦斯爆炸。

[备考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教案:必修3第二章第3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docx

[备考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教案:必修3第二章第3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docx

第3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思维 导 图微专题一 山西煤炭开发的区位条件和能源基地建设1. 能源的分类(1)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2)非可再生能源①类型: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②特点: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2.山西省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3.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①煤炭运输量大: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出外省。

②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东是太行山,南是黄河,不利于晋煤外运。

(2)水资源短缺①原因 收:山西地处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支:随着人口的增加,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 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②解决措施 开源:实施引黄入晋等调水工程节流: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4. 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②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焦炭。

特别提示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目前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以铁路为主。

从东西南北的方位来看,北面是内蒙古,西面是陕西省,两个省区的煤炭资源都很丰富,没有多大运输要求和压力。

向东、向南是煤炭的主要运输方向,尤其是向东运往海港再南下效益最高。

向东的铁路线主要北、中、南三路通道到达海港:北路大秦线、中路神黄线、南路焦作-兖州-日照线。

考向一主要能源的开发条件(2013·安徽文综)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题。

1.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 )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答案 C解析石油、天然气与水能都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石油、天然气是地质时期低等生物沉积在湖泊或海洋中变成有机质,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转变和富集起来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3.1《能源资源的开发》优秀教案2(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3.1《能源资源的开发》优秀教案2(重点资料).doc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尝试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3.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4.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重点: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教学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能源的分类⑴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⑵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特点:①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②有限的③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2.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3.煤炭资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我国更突出⑴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

⑵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开发条件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因地制宜:①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②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⑴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①储量丰富: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 700亿吨,按2002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

②分布范围广: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图3.1)。

③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大同煤田是全国极为宝贵的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主要用于燃烧发电)产地,河东煤田则是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主要用于冶炼钢铁)基地。

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除煤炭资源外,煤田的煤层中还含有丰富的煤层气——一种清洁燃料,储量占全国煤层气总储量的1/3。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3.1.4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3.1.4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第四课时导入新课(教师运用媒体呈现如下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山西能源基地的发展前景山西能源基地将成为中国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在中国未来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效应中起关键作用。

第一,中国当前能源消费和生产构成中,煤炭占71%以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一二十年内难以改变,本区丰富的煤炭资源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第二,能源短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本区煤炭、火电开发前景可观,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种短缺。

第三,中国能源重点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以晋、陕、内蒙古地区的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情况不会改变。

本区区位条件优越,近京津和东北能源短缺地区,西煤东运条件好。

在21世纪初期,全国70%~80%以上的煤要由本区提供,特别是优质动力煤将处于垄断地位。

第四,山西能源基地将成为国家的能源“工业特区”加以强化和建设,可以吸引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既保证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又可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师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中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成就巨大且发展前景良好。

依托P50和P52的背景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媒体展示讨论问题)1.山西煤炭市场将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2.如何理解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对山西经济的影响?3.山西省应采取什么对策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4.从煤炭资源蕴藏量和品种看,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有何异同?5.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和交通条件。

6.读图3.11,从产业结构看,内蒙古东部地区如何确定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师(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后每组派代表1~2名班内交流,根据交流情况评判各组成绩。

生略。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和其他小组代表评判)师(提示)1.山西煤炭工业所面临的挑战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自身开采技术水平和设备更新慢,开采成本较高,开采条件不断下降,煤炭开采不具优势;另一方面,其他能源形式(如天然气、水电、新能源等)的大力发展,使晋煤市场份额减小,致使山西煤炭工业将面临市场缩小,其他能源竞争的压力。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3.1.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3.1.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

3.了解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

4.理解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的资源条件及意义。

5.理解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关系。

6.了解科技创新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7.理解山西省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学会知识迁移,为我国其他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出谋划策。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分析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及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

2.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源工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把能源工业放在战略重点的首位,急需科技人才为能源工业出谋划策,使学生们深知肩负的重任,同时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能源基地的建设成就,力求能源基地的建设有新的突破。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保护要同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与生态道德观。

3.凡事要学会因时而变,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去评判地理事物的合理与否。

教学重点1.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

2.产业结构的调整。

教学难点山西能源基地建设。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关于能源与生活的视频资料及关于山西煤炭基地的景观图,关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及山西能源地位的数据表格。

课时安排共4课时第一课时能源开发条件第二课时能源基地建设第三课时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第四课时活动与探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生活动:1.展示能源与我们生活关系的录像片。

2.展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表。

3.学生讨论关于山西有“煤海”之称的原因。

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并分析山西省在我国能源开发中的地位。

推进新课师充足的能源供应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陆地资源中,有一部分可以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被称为能源资源,请同学们列举所了解的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能源资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学案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能源的分类1.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2.非可再生能源(1)类型: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特点: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温馨提示]可再生资源的再生是有一定的周期和承受能力的,当人类的开发利用超过了可再生能源的承受能力,或者超出了能源循环的周期,可再生能源就难以再生。

二、资源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好。

2.市场广阔: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能源缺口进一步扩大。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与消费城市相距不远;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温馨提示]煤炭资源的开采条件不同于开发条件,区域能源开发条件包括资源状况(储量、分布、煤种、煤质、开采条件)、市场和交通条件等,而开采条件只是资源状况的一个方面。

三、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如图中的①大同、②平朔、③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1)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2)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焦炭。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改革开放初期产业结构单一,煤炭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效益低下。

2.综合利用表现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3.综合利用的成效(1)单一结构转变为多元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

(2)原料工业超过采掘工业,占主导地位。

[巧学妙记]数字法记忆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一个转变”——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高考地理(人教版 全国)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高考地理(人教版 全国)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第三章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一、“导”——教师导入新课(7分钟)二、“思”——自主学习。

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学习。

完成以下有关内容。

(15分钟)三、“议”——学生起立讨论。

小组集体商议以上学习的内容,每位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学习思考结果核对、复述、更正、补充以上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讨论与以上学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知识。

(6分钟)一、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1.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图所示。

2.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评价3.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①煤炭运输量大:由于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出省外。

②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向西有黄河,向东是太行山,向南是黄河,向北有干旱的荒漠,不利于煤炭外运。

(2)水资源短缺①原因:山西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随着人口的增加及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②解决措施:实施引黄入晋等调水工程,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能源综合利用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调整相关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价值,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结构的升级。

如山西煤炭的综合利用。

【对应演练】1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下图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

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3)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二、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山西省在煤炭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既有环境污染,也有生态破坏。

山西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煤炭能源基地建设中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学案课件(必修三)人教版__课时1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学案课件(必修三)人教版__课时1

是“煤炭产区及外运线路”。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互动探究区
课时1
(1)简要说明图甲所示地区发展工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 优势有哪些。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2)图甲所示虚线地区范围内, 在能源和重化工基地发展 与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有哪些?应如何解决? (3)图乙中显示我国煤炭工业空间布局所存在的问题是 什么?结合图示,目前的能源输出方式主要有哪些?
工业中心
交通
自主学习区
课时1
思维活动 2.黄土高原许多地区建设露天煤矿的有利条件和对自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然环境产生的危害分别有哪些? 答案 有利条件:当地的煤矿资源埋藏浅、煤层厚且
稳定。危害: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 产生沙尘,污染空气;露天开采,雨水冲刷下渗,污 染水源。
自主学习区
课时1
答案 能源既包括天然的,也包括人工的。自然资源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中的一部分可以作为能源(即能源资源),能源也包括 一部分自然资源(即天然能源或能源资源)。矿产资源 属于自然资源,矿物能源(又叫化石能源)是矿产资源 中可以用作能源的那一部分,它们是包含与被包含的 关系。如下图:
自主学习区
互动探究区
互动探究区
课时1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方向是建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的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
)
A.能源生产供应基地 B.木材生产和加工基地 C.商品粮、棉生产基地 D.畜牧业生产基地
互动探究区
课时1
解析 第(1)题,表中数据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矿产资 源主要是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
课时1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老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Word版含答案

老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Word版含答案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素养目标思维脉图1.结合区域图,认识某种资源的分布特征。

(区域认知)2.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当地的能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实践力)3.结合资料,分析具体区域的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措施与方向。

(综合思维)4.通过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分析,树立可持续的资源发展观。

(人地协调观)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能源的分类[辨一辨] 判断下列有关能源类型及特点说法的正误。

(1)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等。

(×)(2)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3)非可再生能源是有限的,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可再生能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吗?提示:可再生能源的再生是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和周期的,当人类的开发利用超过了可再生能源的承受能力,或者超出了能源循环的周期,可再生能源就难以再生。

二、资源开发条件 (以山西煤炭开发为例)1.开发原则:要因地制宜,不仅要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而且要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

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市场广阔。

①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②随着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继续增加。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等同于开采条件吗?提示:不等同。

区域能源开发条件包括资源状况(储量、分布、煤种、煤质、开采条件)、市场和交通条件等,而开采条件只是资源状况的一个方面。

三、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1)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2)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

变输煤为输电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提示:发电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加剧水资源紧张;加重本地区的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课堂六环节】
一、“导”——教师导入新课(7分钟)
二、“思”——自主学习。

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学习。

完成以下有关内容。

(15分钟)
三、“议”——学生起立讨论。

小组集体商议以上学习的内容,每位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学习思
考结果核对、复述、更正、补充以上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讨论与以上学习内容相
关的拓展性知识。

(6分钟)
一、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图所示。

2.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评价
3.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①煤炭运输量大:由于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出省外。

②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向西有黄河,向东是太行山,向南是黄河,向北有干旱的荒漠,不利于煤炭外运。

(2)水资源短缺
①原因:山西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随着人口的增加及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②解决措施:实施引黄入晋等调水工程,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能源综合利用
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调整相关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价值,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结构的升级。

如山西煤炭的综合利用。

【对应演练】1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
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下图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
的工业部门。

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3)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二、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山西省在煤炭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既有环境污染,也有生态破坏。

山西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煤炭能源基地建设中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2.调整产业结构
3.“三废”的治理
【对应演练】2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
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生产结构变化的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A.实现了煤炭零外运 B.提高煤炭产量
C.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D.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2)关于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
B .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 .加剧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D .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三、我国的能源问题及能源基地建设
(1)原因
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
②我国高耗能的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
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⑥我国石油储备体系不完善。

(2)解决措施
①采取多元化进口石油战略;
②完善石油储备体系;
③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特别是西北、沿海等重点地区的勘探力度,提高能源产量; 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工程建设;
⑤稳妥发展核电(我国已在常规能源资源少、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且能源需求量大的东南沿海地区,建设了大亚湾、岭澳、秦山、田湾和阳江、台山等核电站);
⑥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
⑦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⑧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
⑨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对应演练】3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下图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量变化和单位GDP 能耗变化
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 能耗变化
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 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2)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
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4、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2)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四、“展”——学生激情展示。

小组代表或教师随机指定学生展示。

(5分钟)
五、“评”、“检”——教师点评,教师总结规律,点评共性问题,或拓展延伸。

(15分钟)
下图示意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几种方式。

读右图完成第1~3题。

1.建设坑口电站的积极意义是()
A.减轻交通压力B.减少环境污染
C.提高能源利用率D.促进煤炭资源开发
2.坑口电站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B.市场C.技术D.资源
3.关于山西省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目的,不正确的是()A.延长产业链B.提高附加值 C.增加就业率D.降低碳排放
4.解决中国石油供应紧张状况的根本措施是()
A.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基地B.鼓励国外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在我国投资建厂
C.限制汽车产业发展D.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
近十年来,我国重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增长值长期占工业增长值的60%以上,尤其是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得到了加速发展。

我国能源利用率较低,单位GDP能源消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下图为“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主要是()
A.交通运输压力加大
B.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
C.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大
D.耕地面积减小,劳动力短缺
6.山西省围绕煤炭开发,充分利用本省丰富的铝土、铁矿资源,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但其经济结构单一,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下列符合该省今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是()
A.禁止开采本地资源,改为进口
B.加大力度开采地下丰富的煤炭、铝土和铁矿等资源,提高矿产资源销售价格
C.封闭矿山,关停所有的重化工业企业,使生态环境迅速转向优良
D.大力发展轻工业和第三产业,降低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
参考答案
【对应演练1】答案:(1)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丰富,煤炭资源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邻近消费区。

(2)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

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3)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对应演练2】答案:(1)D (2)C
【对应演练3】答案:(1)趋势: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

原因: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

(2)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比重较低。

增加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

4、答案:(1)C (2)D
演练巩固提升
1~3.1.A 2.D 3.D 解析:第1题,坑口电站是在煤炭产地建设大型电站,就地发电,变运送煤炭为输出电力,能减少煤炭的外运,减轻交通压力。

第2题,由上题可知,坑口电站应尽量接近煤炭产地,因此坑口电站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应为资源(原料)。

第 3题,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其发展必然加大对能源的需求,也就意味着山西省要消耗更多的煤炭,从而导致碳排放增多。

4.D 解析: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解决其供应紧张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利用率,开发新能源。

5~6.5.C 6.D 解析:第5题,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所带来的主要问题为资源与能源的消耗量大,环境污染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目前不会造成我国劳动力短缺问题。

第6题,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所以山西省的工业是以煤炭的开发、利用为基础的。

针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结构单一、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为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降低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