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曲线在电化学腐蚀中的应用
电化学腐蚀测试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电化学腐蚀测试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操作腐蚀是金属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金属表面的质量和结构的损坏。
为了研究金属材料的腐蚀性能和评估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耐蚀能力,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腐蚀测试方法。
其中,电化学腐蚀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测量金属在电化学条件下的电位和电流变化来研究其腐蚀行为。
电化学腐蚀测试的原理基于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金属与环境中的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在腐蚀过程中,电极表面同时发生阳极和阴极反应。
阳极反应是指金属表面的氧化反应,产生金属离子;而阴极反应是指还原反应,使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
在电化学腐蚀测试中,使用参比电极与被测试金属构成电化学电池,通过测量电极电位和电流来了解腐蚀过程。
在进行电化学腐蚀测试之前,需要设置合适的实验条件。
首先,选择合适的电解质溶液,通常是模拟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化学物质。
其次,选择合适的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
工作电极是被测试的金属材料,参比电极是一个稳定的电极,用于测量电极电位。
常用的参比电极有饱和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
此外,还需要一个计数电极用于测量电流。
最后,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电解质溶液的温度、浓度和搅拌等因素。
在电化学腐蚀测试中,有几种常见的实验操作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极化曲线测试。
该测试方法通过改变工作电极的电位,绘制出电位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曲线,从而得到一个极化曲线。
极化曲线可以提供有关腐蚀速率、腐蚀类型和腐蚀机理的信息。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交流阻抗谱测试。
该测试方法通过施加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交流电信号,测量电极的阻抗谱。
阻抗谱可以提供有关电解质溶液和电极界面的腐蚀信息。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电化学腐蚀测试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测试方法,例如线性极化测试和动电位极化测试。
线性极化测试是通过在电极上施加一个小幅度的电压变化,测量电流的变化,从而得到一个线性极化曲线。
线性极化曲线可以提供关于阳极和阴极反应速率的信息。
动电位极化测试是通过在电极上施加不同速率的电势变化,并测量电流的响应,从而确定腐蚀速率。
极化曲线在电化学腐蚀中的应用
极化曲线在电化学腐蚀中的应用娄浩(班级:材料化学13-1 学号:9)关键词:电化学腐蚀;极化;极化曲线;极化腐蚀图据工业发达国家统计,每年由于腐蚀造成的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l~4%,世界钢铁年产量约有十分之一因腐蚀而报废,因此研究金属腐蚀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其中电化学腐蚀是金属腐蚀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
论文分析了电化学腐蚀的机理以及极化曲线的理论基础。
利用测量极化曲线的方法,研究金属腐蚀过程,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1.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金属腐蚀学是研究金属材料在其周围环境作用下发生破坏以及如何减缓或防止这种破坏的一门科学[1]。
通常把金属腐蚀定义为:金属与周围环境(介质)之间发生化学或电化学而引起的破坏或变质。
所以,可将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2]。
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非电解质直接发生纯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
其反应的特点是金属表面的原子与非电解质中的氧化剂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腐蚀产物[3]。
腐蚀过程中电子的传递是在金属与氧化剂之间直接进行的,因而没有电流产生。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电子导电的介质(电解质)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破坏。
任何以电化学机理进行的腐蚀反应至少包含有一个阳极反应和一个阴极反应,并以流过金属部的电子流和介质中的离子流形成回路[4]。
阳极反应是氧化过程,即金属离子从金属转移到介质中并放出电子;阴极反应为还原过程,即介质中的氧化剂组分吸收来自阳极的电子的过程。
例如,碳钢[5]在酸中腐蚀,在阳极区Fe被氧化成Fe2+所放出的电子自阳极Fe流至钢表面的阴极区(如Fe3C)上,与H+作用而还原成氢气,即阳极反应:Fe - 2e →Fe2+阴极反应:2H+ + 2e →H2总反应:Fe + 2H+ →Fe2+ + H2与化学腐蚀不同,电化学腐蚀的特点在于,它的腐蚀历程可分为两个相对独立并可同时进行的过程。
由于在被腐蚀的金属表面上存在着在空间或时间上分开的阳极区和阴极区,腐蚀反应过程中电子的传递可通过金属从阳极区流向阴极区,其结果必有电流产生[6]。
腐蚀过程的极化曲线分析
极化曲线分析钢筋的腐蚀过程极化曲线分析钢筋的腐蚀过程摘要:为了确定混凝土中钢筋锈蚀速率的控制因素,运用腐蚀极化曲线图分析活化钢筋阴阳极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随环境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并讨论在干湿循环过程中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过程。
结果表明,有锈蚀产物存在时,锈蚀产物中FeOOH可以取代氧成为钢筋锈蚀过程的阴极去极化剂,钢筋的总腐蚀电流为氧去极化和锈蚀产物去极化产生的腐蚀电流的加和。
钢筋的总腐蚀电流随着环境相对湿度的提高而增大,和氧在混凝土中的扩散速率的变化趋势截然相反,从而证明氧仅是混凝土内钢筋开始的锈蚀的必备条件,但却不是混凝中钢筋锈蚀过程控制素。
关键词:混凝土;钢筋;极化曲线;氧;腐蚀产物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电化学过程,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建立钢筋锈蚀速率模型时,普遍借鉴了金属腐蚀学的研究成果,假定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速率受氧扩散速率所控制[1-7],这种假定的正确和合理性直接决定了由此建立的理论模型的适用程度.由于金属腐蚀学研究的对象,大都是金属处于溶液、水或土壤中,整个腐蚀过程受氧扩散控制已为无数的研究所证实。
然而大气环境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和前几种不同,目前已有的研究发现钢筋的锈蚀速率随混凝土湿含量增大而增大,直至混凝土饱水,钢筋锈蚀速率也没有出现下降[8-9],和混凝土中氧扩散速率的变化趋势[10]截然相反,这是上述假定所无法解释的.姬永生等[11]通过试验研究和钢筋锈蚀产物物相组成的变化分析证明锈蚀产物中FeOOH可以取代氧成为钢筋锈蚀过程阴极反应的新的去极化剂,传统的氧作为单一阴极去极化剂的锈蚀机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探究高湿供氧困难情况下混凝土内钢筋仍高速锈蚀的内在机理,对于建立正确、合理钢筋锈蚀速率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腐蚀极化曲线图是进行金属腐蚀机理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在文献[11]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腐蚀极化曲线图全面解释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过程,探究混凝土由干燥到饱水变化过程混凝土内钢筋锈蚀速率变化的内在机理,并讨论在干湿循环过程中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过程,为预测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奠定基础。
电化学腐蚀实验探索金属的腐蚀现象
电化学腐蚀实验探索金属的腐蚀现象金属腐蚀一直是制约金属材料使用寿命和性能的主要问题。
为了深入理解金属腐蚀现象,电化学腐蚀实验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本文将探讨电化学腐蚀实验在揭示金属腐蚀本质方面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
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存在两种反应,即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当金属表面存在缺陷引发了阳极反应时,金属就会发生腐蚀。
而电化学腐蚀实验通过模拟实际工况中的环境,制造特定的电化学条件,从而深入研究金属腐蚀机理。
在电化学腐蚀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极化曲线测量。
通过施加恒定电流或电压,观察电流或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获得极化曲线。
极化曲线是描述金属腐蚀行为的重要指标,包括阳极极化曲线和阴极极化曲线。
阳极极化曲线反映了金属的功率损失,而阴极极化曲线则反映了金属的保护性能。
除了极化曲线测量,电化学腐蚀实验还可以通过测量腐蚀电流密度、腐蚀速率和阻抗等参数来了解金属腐蚀的特征。
腐蚀电流密度是描述金属腐蚀速率的指标,一般通过电化学极化法测量得到。
腐蚀速率可以直接通过重量损失或体积损失来计算。
而阻抗则是评估金属膜层保护性能的重要参数,可通过交流阻抗谱法测量得到。
电化学腐蚀实验常常结合其他表征手段,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来观察和分析金属腐蚀表面的微观结构和组成。
这些分析手段能够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揭示腐蚀过程中的细节变化。
通过电化学腐蚀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金属腐蚀的机制。
首先,我们可以研究金属腐蚀速率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环境中的温度、溶液酸碱度和氧浓度等都会对金属腐蚀速率产生影响。
此外,电化学实验还可以研究金属在不同金属耦合条件下的腐蚀行为。
例如,金属在不同电位下的腐蚀行为可以通过测量其极化曲线来研究。
这些实验结果为我们预测和控制金属腐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除了了解腐蚀机制,电化学腐蚀实验还可以通过设计和优化防腐蚀措施,从而减缓金属腐蚀过程。
例如,在电化学腐蚀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添加抑制剂或电化学方法来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能。
化学实验中的电化学腐蚀
化学实验中的电化学腐蚀化学实验中的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电解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导致金属表面损坏的过程。
电化学腐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物质的传输与转化、电极反应以及化学平衡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电化学腐蚀的定义、机理以及预防等方面加以阐述。
1. 电化学腐蚀的定义与机理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特定环境中与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金属表面损坏的过程。
主要包括阳极和阴极两个区域,其中阳极区是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的地方,阴极区则是金属重新得到电子的地方。
腐蚀反应可以分为两个半反应:氧化半反应和还原半反应。
在阳极区,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成为离子;在阴极区,离子获得电子还原为金属。
这两个半反应必须同时进行,维持电荷平衡。
导致电化学腐蚀的主要原因是金属与电解液中的离子产生反应,形成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等产物,使金属表面发生溶解,产生腐蚀现象。
此外,温度、电位、流体速度等因素也会对电化学腐蚀的过程产生影响。
2. 电化学腐蚀的实验方法与技术为了研究电化学腐蚀的过程,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2.1 极化曲线法极化曲线法是一种通过改变电位观察腐蚀过程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电位扫描仪测量不同电位下的电流变化,从而得到电极电流与电极电位的关系曲线,进而分析腐蚀过程中的各种参数。
2.2 交流阻抗法交流阻抗法是一种通过施加交流电进行测试的方法。
利用交流阻抗仪测量电极的阻抗值,从而得到电化学腐蚀的相关信息,如腐蚀速率、电极界面性质等。
2.3 循环伏安法循环伏安法是一种通过改变电极电位来研究腐蚀反应的方法。
通过改变电位的范围和速率,观察电极电流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到电极表面的反应动力学参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方法和技术,科学家们利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深入研究电化学腐蚀的机理和特性。
3. 电化学腐蚀的预防措施针对电化学腐蚀的特点和机理,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是必要的。
以下介绍几个常用的预防措施。
3.1 阳极保护阳极保护是一种通过在金属表面施加电流,使其成为电化学反应中的阴极而达到保护的方法。
化学检验工常见电化学涂层性能测试方法
化学检验工常见电化学涂层性能测试方法电化学涂层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可用于增加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改善导电性能等。
为了确保电化学涂层的质量,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测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化学涂层性能测试方法。
1. 腐蚀性能测试电化学腐蚀测试是评估电化学涂层耐腐蚀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法。
(1)极化曲线法极化曲线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极化曲线来评估电化学涂层在腐蚀环境中的抗腐蚀性能的方法。
通过应用一定电位范围内的电流,可以观察到电流随电位的变化关系,从而评估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2)电化学阻抗谱法电化学阻抗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电化学阻抗谱曲线来评估电化学涂层耐腐蚀性能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得到频率范围内的电阻和电容数值,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评估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2. 导电性能测试导电性能是衡量电化学涂层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四探针法和电阻率测量法。
(1)四探针法四探针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电阻来评估电化学涂层导电性能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四个探针被插入涂层中,通过测量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可以计算涂层的电导率和电阻率。
(2)电阻率测量法电阻率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涂层材料的电阻来评估导电性能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导电传感器在涂层表面上测量电阻,通过计算电阻率可以评估涂层的导电性能。
3. 附着力测试附着力是评估电化学涂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划伤测试、拉伸测试和冲击测试。
(1)划伤测试划伤测试是一种通过使用硬度指针在涂层表面划伤,从而评估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的方法。
通过观察划痕形状和痕迹深度,可以评估涂层的附着力。
(2)拉伸测试拉伸测试是一种通过施加拉伸力来评估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的方法。
通过在涂层上施加力并测量力的变化,可以计算涂层与基材的附着力。
(3)冲击测试冲击测试是一种通过施加冲击力来评估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的方法。
常用的冲击测试方法包括钢球落锤测试和冲击炮测试,通过观察涂层破损情况可以评估附着力。
极化曲线腐蚀电流与腐蚀电位
极化曲线腐蚀电流与腐蚀电位介绍极化曲线是研究腐蚀电流与腐蚀电位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极化曲线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与腐蚀电流、腐蚀电位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极化曲线的定义极化曲线是指在某一刺激作用下,随着刺激量的变化,所得到的反应物性质与刺激量间的关系曲线。
在腐蚀研究中,极化曲线描述的是电流与电位之间的关系。
二、极化曲线的测量方法1. 三电极系统为了测量极化曲线,通常使用一个工作电极、一个参比电极和一个对电极组成的三电极系统。
工作电极是被测样品,参比电极提供参比电位,对电极则是为了维持电路的稳定性。
2. 实验条件在测量极化曲线时,需要控制一些实验条件,比如溶液的组成、温度、电极表面的状态等。
这些条件的变化会对极化曲线产生影响,所以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这些条件的稳定性。
3. 电位扫描在测量极化曲线时,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改变工作电极的电位来扫描整个电位范围。
通过记录工作电极的电流响应,可以得到不同电位下的腐蚀电流。
三、极化曲线与腐蚀电流的关系极化曲线中的腐蚀电流对应着电位上的表面腐蚀速率。
当电位越正时,腐蚀电流也越大,表示腐蚀速率增加。
而当电位越负时,腐蚀电流较小,腐蚀速率减小。
1. 极化曲线的形状极化曲线的形状可以反映出腐蚀行为的特点。
常见的极化曲线形状有Tafel曲线、线性极化曲线和非线性极化曲线等。
2. 极化曲线的参数极化曲线可以通过一些参数来描述。
常见的参数有Tafel斜率、交流阻抗和腐蚀电位等。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研究腐蚀行为及其机制。
3. 极化曲线的应用极化曲线在腐蚀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分析极化曲线,可以评估材料的腐蚀性能、预测腐蚀速率以及设计腐蚀防护措施等。
四、腐蚀电位与腐蚀电流的关系腐蚀电位是触发腐蚀过程的电位,而腐蚀电流是腐蚀过程中产生的电流。
腐蚀电位与腐蚀电流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1. 过电位理论过电位理论是解释腐蚀电位与腐蚀电流关系的一种理论模型。
根据该理论,腐蚀过程中的电位是由电化学反应的阻抗决定的,而腐蚀电流则是由电化学反应的速率决定的。
极化曲线求自腐蚀电流密度
极化曲线求自腐蚀电流密度1. 引言自腐蚀电流密度是表征金属在自腐蚀环境中的腐蚀性能的重要参数。
通过测量极化曲线,可以获得金属在自腐蚀条件下的电流密度,进而评估其腐蚀倾向和腐蚀速率。
本文将介绍极化曲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详细探讨如何通过极化曲线求得自腐蚀电流密度。
2. 极化曲线的概念极化曲线是描述金属在电化学腐蚀条件下的电流密度与电位之间关系的曲线。
它是通过在不同电位下测量金属电流密度的变化来得到的。
一般来说,极化曲线可以分为两个区域:阳极极化区和阴极极化区。
在阳极极化区,金属电流密度随着电位的增加而增加;在阴极极化区,金属电流密度随着电位的增加而减小。
3. 极化曲线的测量方法测量极化曲线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三电极法和双电极法。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3.1 三电极法三电极法是通过在被测金属表面插入一个参比电极和一个工作电极,通过控制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来测量金属的电流密度。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2.将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使其与溶液充分接触。
3.通过外部电源控制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并测量工作电极的电流响应。
4.通过改变电位差,测量不同电位下的电流密度。
5.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极化曲线。
3.2 双电极法双电极法是通过在被测金属表面插入一个工作电极和一个参比电极,通过改变工作电极的电位来测量金属的电流密度。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2.将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使其与溶液充分接触。
3.通过外部电源控制工作电极的电位,并测量工作电极的电流响应。
4.通过改变工作电极的电位,测量不同电位下的电流密度。
5.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极化曲线。
4. 极化曲线求自腐蚀电流密度的方法通过测量得到的极化曲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求得金属的自腐蚀电流密度。
4.1 Tafel斜率法Tafel斜率法是通过极化曲线的斜率来求得自腐蚀电流密度的方法。
阳极极化曲线实验报告
阳极极化曲线实验报告阳极极化曲线实验报告引言:阳极极化曲线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电化学实验方法,用于研究金属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的行为。
通过测量阳极电流与阳极电位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金属的耐蚀性和腐蚀速率。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金属在不同电位下的阳极电流,探究金属的耐蚀性差异。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本实验选取了铝、铜和铁三种金属作为实验材料。
将这三种金属切割成片状,并用砂纸打磨表面,以确保金属表面的光洁度。
2. 实验仪器准备:实验所需仪器包括:电化学工作站、电化学池、参比电极、阳极电流检测电极、电位扫描电极和数据采集系统。
3. 实验步骤:a. 将电化学池中的电解液(如盐酸)加热至适宜温度,并保持恒温。
b. 将实验材料片依次放入电化学池中,确保每块材料片的表面都与电解液充分接触。
c. 将阳极电流检测电极和电位扫描电极分别连接到电化学工作站上,并将参比电极插入电解液中。
d. 在电化学工作站上设置实验参数,如电位范围和扫描速率。
e. 开始实验,记录不同电位下的阳极电流。
实验结果: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后,得到了以下结果:1. 阳极极化曲线图:通过绘制不同金属在不同电位下的阳极电流与电位之间的关系曲线,得到了阳极极化曲线图。
曲线的形状和趋势反映了金属的耐蚀性和腐蚀速率。
在曲线中,存在两个重要参数:极化电流密度和极化电位。
2. 极化电流密度:极化电流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阳极电流。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到不同金属的极化电流密度,可以比较它们的耐蚀性。
结果显示,铝的极化电流密度最小,说明铝具有较好的耐蚀性;铜的极化电流密度次之;而铁的极化电流密度最大,表明铁的耐蚀性相对较差。
3. 极化电位:极化电位是指金属表面的电位与标准电极之间的差值。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到不同金属的极化电位,可以了解金属在不同电位下的腐蚀行为。
结果显示,铝的极化电位最高,说明铝的腐蚀速率较慢;铜的极化电位次之;而铁的极化电位最低,表明铁的腐蚀速率较快。
实验27极化曲线的测定及应用
实验27 极化曲线的测定及应用一、目的要求1.掌握恒电位法测定电极极化曲线的原理和实验技术。
通过测定金属铁在H 2SO 4 溶液中的阴极极化和阳极极化曲线求算铁的自腐蚀电位、自腐蚀电流和钝化电位范围、钝化电流等参数。
2.了解不同pH 值、Cl -浓度、缓蚀剂等因素对铁电极极化的影响。
3.讨论极化曲线在金属腐蚀与防护中的应用。
二、原理Fe 在H 2SO 4 溶液中会不断溶解,同时产生H 2。
Fe 溶解:Fe -2e =Fe 2+。
H 2析出:2H ++2e = H 2。
Fe 电极和H 2电极及溶液构成了腐蚀原电池。
其腐蚀反应为:Fe +2H + = Fe 2+ + H 2 。
这是Fe 在酸性溶液中腐蚀的原因。
当电极不与外电路接通时,阳极反应速率和阴极反应速率相等,Fe 溶解的阳极电流I Fe 与H 2析出的阴极电流I H 在数值上相等但方向相反,此时其净电流为零。
I 净=I Fe + I H =0。
I corr =I Fe =-I H ≠0。
I corr 值的大小反映了Fe 在H 2SO 4 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所以称I corr 为Fe 在H 2SO4溶液中的自腐蚀电流。
其对应的电位称为Fe 在H 2SO 4 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E corr ,此电位不是平衡电位。
虽然,阳极反应放出的电子全部被阴极还原所消耗,在电极与溶液界面上无净电荷存在,电荷是平衡的。
但电极反应不断向一个方向进行,I corr ≠0,电极处于极化状态,腐蚀产物不断生成,物质是不平衡的,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极化。
它是热力学的不稳定状态。
自腐蚀电流I cor r 和自腐蚀电位E corr 可以通过测定极化曲线获得。
极化曲线是指电极上流过的电流与电位之间的关系曲线,即I=f (E )。
图27-1是用电化学工作站测定的Fe 在1.0mol/L H 2SO 4 溶液中的阴极极化和阳极极化曲线图。
ar 为阴极极化曲线,当对电极进行阴极极化时,阳极反应被抑制,阴极反应加速, 电化学过程以H 2析出为主。
动电位极化曲线 计算腐蚀速率
主题:动电位极化曲线计算腐蚀速率目录1. 动电位极化曲线的概念及原理2. 腐蚀速率的计算方法3. 实际案例分析4. 结论与展望1. 动电位极化曲线的概念及原理动电位极化曲线是一种常用的腐蚀分析方法,它通过测定金属在一定电位范围内的极化曲线,来研究金属的腐蚀行为。
在动电位极化曲线中,横轴表示电位,纵轴表示电流密度。
通过测定金属在极化曲线上的拐点,可以得到金属的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进而计算腐蚀速率。
动电位极化曲线的测定可以在自然环境下进行,也可以在实验室中通过电化学方法进行。
通过对动电位极化曲线的分析,可以了解金属在具体环境中的腐蚀行为,为腐蚀预防提供重要参考。
2. 腐蚀速率的计算方法腐蚀速率是描述金属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腐蚀程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动电位极化曲线的测定结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计算金属的腐蚀速率。
(1)泊松方程法泊松方程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腐蚀速率的方法。
它通过测定金属在不同电位下的动电位极化曲线,并利用泊松方程建立腐蚀速率和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来计算腐蚀速率。
(2)球形极化曲线法球形极化曲线法是一种基于动电位极化曲线的计算腐蚀速率的方法。
它利用金属在球形电极下的动电位极化曲线,通过对曲线的分析,来计算金属的腐蚀速率。
(3)Tafel斜率法Tafel斜率法是一种通过测定金属在不同电位下的动电位极化曲线,利用Tafel斜率和Tafel方程来计算腐蚀速率的方法。
通过对Tafel斜率和Tafel方程的运用,可以较准确地计算金属的腐蚀速率。
3. 实际案例分析以某海洋评台上使用的钢结构为例进行分析,该钢结构在海水中进行了腐蚀测试,得到了相应的动电位极化曲线。
通过对曲线的测定和分析,得到了钢结构在海水中的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
根据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可以利用上述方法计算钢结构在海水中的腐蚀速率。
通过实际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可以较准确地了解钢结构在海水中的腐蚀状况,为相关腐蚀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电化学技术在金属腐蚀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电化学技术在金属腐蚀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金属腐蚀是一个常见而又严重的问题,对于许多行业来说都是一个头疼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利用电化学技术开发出了一系列方法来分析金属腐蚀。
本文将探讨电化学技术在金属腐蚀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首先,电化学腐蚀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金属与环境之间产生的电流和电位来研究腐蚀过程的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腐蚀信息,包括腐蚀速率、腐蚀类型和腐蚀受到的影响等。
电化学腐蚀分析通常基于三种基本测量:极化曲线、极化阻抗和电化学噪声。
其次,极化曲线法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腐蚀分析方法。
它通过改变电极的电位并测量电流来研究腐蚀反应。
在极化曲线中,随着电极电位的变化,电流也会相应地变化。
通过分析极化曲线的形状和特征,可以确定腐蚀类型和速率。
此外,极化曲线法还可以用于评估阴极和阳极反应速率的差异,从而了解金属腐蚀的机理。
此外,极化阻抗法也是一种常见的电化学腐蚀分析方法。
它通过在电化学系统中施加一个交变电势信号,然后测量由此产生的电流响应来研究腐蚀过程。
极化阻抗可以提供关于电化学界面上腐蚀反应速率和金属电极表面特性的信息。
通过测量频率范围内的阻抗,可以得到电化学系统的等效电路,从而推断腐蚀机理以及腐蚀速率。
最后,电化学噪声法是一种新兴的电化学腐蚀分析方法。
它是利用由腐蚀反应引起的电势和电流噪声的统计学特性来研究腐蚀过程的。
电化学噪声法可以提供关于腐蚀反应动力学以及腐蚀速率的信息。
此外,由于电化学噪声法只需要进行非侵入性测量,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更加方便和实用。
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电化学腐蚀分析方法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电化学技术可以应用于金属腐蚀分析。
例如,电化学阶跃法可以用于研究腐蚀反应的动力学和活化控制步骤。
恒电流工作电极法可以通过测量电势变化来研究金属腐蚀和保护性涂层的效果。
此外,电化学交流阻抗光谱法和扫描电镜结合的方法也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腐蚀分析结果。
总之,电化学技术在金属腐蚀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阳极极化曲线和阴极极化曲线
阳极极化曲线和阴极极化曲线1. 引言阳极极化曲线和阴极极化曲线是电化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用于描述金属在电化学反应中的电势变化情况,对于研究金属的腐蚀、电池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阳极极化曲线和阴极极化曲线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应用。
2. 阳极极化曲线阳极极化曲线描述了金属在阳极溶解过程中的电势变化情况。
当金属处于阳极溶解状态时,其表面会发生氧化反应,导致金属离子从金属表面溶解到溶液中。
阳极溶解过程是一个自发的氧化反应。
测量阳极极化曲线可以通过恒定电位法或恒定电流法进行。
恒定电位法是将待测金属置于一个恒定的电位下,测量其对应的电流变化;恒定电流法则是将待测金属置于一个恒定的电流下,测量其对应的电位变化。
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到阳极极化曲线。
阳极极化曲线通常由三个区域组成:主要阳极区、过渡区和次级阳极区。
主要阳极区对应于金属的活动溶解,此时电流较大;过渡区是主要阳极区和次级阳极区之间的过渡阶段,电流逐渐减小;次级阳极区对应于金属的缓慢溶解,此时电流较小。
3. 阴极极化曲线阴极极化曲线描述了金属在阴极反应中的电势变化情况。
当金属处于阴极状态时,其表面会发生还原反应,导致溶液中的离子被还原成金属。
阴极反应是一个自发的还原反应。
测量阴极极化曲线同样可以通过恒定电位法或恒定电流法进行。
恒定电位法是将待测金属置于一个恒定的电位下,测量其对应的电流变化;恒定电流法则是将待测金属置于一个恒定的电流下,测量其对应的电位变化。
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到阴极极化曲线。
阴极极化曲线通常由三个区域组成:主要阴极区、过渡区和次级阴极区。
主要阴极区对应于金属的活动还原,此时电流较大;过渡区是主要阴极区和次级阴极区之间的过渡阶段,电流逐渐增大;次级阴极区对应于金属的缓慢还原,此时电流较小。
4. 应用阳极极化曲线和阴极极化曲线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4.1 腐蚀研究阳极溶解和阴极反应是金属腐蚀的两个关键过程。
通过测量阳极极化曲线和阴极极化曲线可以了解金属在不同腐蚀环境中的耐蚀性能。
实验报告-极化曲线测量金属的腐蚀速度
一、目的和要求1、 掌握恒电位法测定电极极化曲线的原理和实验技术。
通过测定Fe 在NaCl 溶液中的极化曲线,求算Fe 的自腐蚀电位,自腐蚀电流 2、论极化曲线在金属腐蚀与防护中的应用 二、基本原理当金属浸于腐蚀介质时,如果金属的平衡电极电位低于介质中去极化剂(如H +或氧分子)的平衡电极电位,则金属和介质构成一个腐蚀体系,称为共轭体系。
此时,金属发生阳极溶解,去极化剂发生还原。
在本实验中,镁合金和钢分别与L 的NaCl 溶液构成腐蚀体系。
镁合金与NaCl 溶液构成腐蚀体系的电化学反应式为:阳极: Mg= Mg 2++2e阴极: 2H 2O+2e=H 2+2OH -钢与NaCl 溶液构成腐蚀体系的电化学反应式为:阳极: Fe= Fe 2++2e阴极: 2H 2O+2e=H 2+2OH - @腐蚀体系进行电化学反应时的阳极反应的电流密度以 i a 表示, 阴极反应的速度以 i k 表示, 当体系达到稳定时,即金属处于自腐蚀状态时,i a =i k =i corr (i corr 为腐蚀电流),体系不会有净的电流积累,体系处于一稳定电位c ϕ。
根据法拉第定律,即在电解过程中,阴极上还原物质析出的量与所通过的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成正比,故可阴阳极反应的电流密度代表阴阳极反应的腐蚀速度。
金属自腐蚀状态的腐蚀电流密度即代表了金属的腐蚀速度。
因此求得金属腐蚀电流即代表了金属的腐蚀速度。
金属处于自腐蚀状态时,外测电流为零。
极化电位与极化电流或极化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极化曲线。
测量腐蚀体系的阴阳极极化曲线可以揭示腐蚀的控制因素及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在腐蚀点位附近积弱极化区的举行集会测量可以可以快速求得腐蚀速度。
在活化极化控制下,金属腐蚀速度的一般方程式为:其中 I 为外测电流密度,i a 为金属阳极溶解的速度,i k 为去极化剂还原的速度,βa 、βk 分别为金属阳极溶解的自然对数塔菲尔斜率和去极化剂还原的自然对数塔菲尔斜率。
极化曲线在电化学腐蚀中的应用
极化曲线在电化学腐蚀中的应用娄浩(班级:材料化学13-1 学号:120133202059) 关键词:电化学腐蚀;极化;极化曲线;极化腐蚀图据工业发达国家统计,每年由于腐蚀造成的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l~4%,世界钢铁年产量约有十分之一因腐蚀而报废,因此研究金属腐蚀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其中电化学腐蚀是金属腐蚀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
论文分析了电化学腐蚀的机理以及极化曲线的理论基础。
利用测量极化曲线的方法,研究金属腐蚀过程,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1.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金属腐蚀学是研究金属材料在其周围环境作用下发生破坏以及如何减缓或防止这种破坏的一门科学[1]。
通常把金属腐蚀定义为:金属与周围环境(介质)之间发生化学或电化学而引起的破坏或变质。
所以,可将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2]。
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非电解质直接发生纯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
其反应的特点是金属表面的原子与非电解质中的氧化剂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腐蚀产物[3]。
腐蚀过程中电子的传递是在金属与氧化剂之间直接进行的,因而没有电流产生。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电子导电的介质(电解质)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破坏。
任何以电化学机理进行的腐蚀反应至少包含有一个阳极反应和一个阴极反应,并以流过金属内部的电子流和介质中的离子流形成回路[4]。
阳极反应是氧化过程,即金属离子从金属转移到介质中并放出电子;阴极反应为还原过程,即介质中的氧化剂组分吸收来自阳极的电子的过程。
例如,碳钢[5]在酸中腐蚀,在阳极区Fe被氧化成Fe2+所放出的电子自阳极Fe流至钢表面的阴极区(如Fe3C)上,与H+作用而还原成氢气,即阳极反应:Fe - 2e →Fe2+阴极反应:2H+ + 2e →H2总反应:Fe + 2H+ →Fe2+ + H2与化学腐蚀不同,电化学腐蚀的特点在于,它的腐蚀历程可分为两个相对独立并可同时进行的过程。
由于在被腐蚀的金属表面上存在着在空间或时间上分开的阳极区和阴极区,腐蚀反应过程中电子的传递可通过金属从阳极区流向阴极区,其结果必有电流产生[6]。
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
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阳极极化曲线是用于研究金属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的行为的重要工具。
通过测定金属在不同电位下的电流密度,可以得到阳极极化曲线,从而了解金属的腐蚀行为及其抗腐蚀性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铁的阳极极化曲线,探究其腐蚀行为及其抗腐蚀性能。
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将实验所需的试样铁片进行清洗和抛光,确保表面光洁无杂质。
2. 搭建电化学腐蚀实验装置:将试样铁片作为阳极,配备铂丝作为对电极,以及参比电极。
将试样铁片浸入含有适量电解液的电解池中。
3. 测定阳极极化曲线:通过改变电位,测定不同电位下的电流密度,记录数据并绘制阳极极化曲线。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了铁的阳极极化曲线,如图1所示。
曲线呈现出三个明显的区域:主动腐蚀区、穿孔区和过氧化物区。
在主动腐蚀区,随着电位的增加,电流密度逐渐增大,但增速较慢。
这是由于铁表面的氧化膜逐渐变厚,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了进一步的氧化反应。
在穿孔区,电流密度急剧增大,表明铁开始发生局部腐蚀。
这是由于氧化膜中存在缺陷,使得金属表面暴露在电解液中,导致局部腐蚀的发生。
在过氧化物区,电流密度逐渐减小,说明铁的腐蚀速率降低。
这是由于过氧化物的生成,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有效地抑制了进一步的腐蚀反应。
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测定的阳极极化曲线,我们可以对铁的腐蚀行为及其抗腐蚀性能进行一定的分析与评价。
首先,从主动腐蚀区的曲线斜率可以得到铁的腐蚀速率。
曲线斜率越大,说明腐蚀速率越快。
通过对比不同金属的阳极极化曲线,可以评估铁的腐蚀性能与其他金属的相对抗腐蚀性能。
其次,在穿孔区的曲线上,可以观察到局部腐蚀的发生。
穿孔区的位置与腐蚀环境有关,不同腐蚀环境下金属的穿孔区位置不同。
通过观察穿孔区的位置,可以评估铁在不同腐蚀环境中的腐蚀抗性。
最后,在过氧化物区的曲线上,可以观察到铁的腐蚀速率减缓。
过氧化物的生成可以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有效地抑制了进一步的腐蚀反应。
极化曲线腐蚀电流与腐蚀电位
极化曲线腐蚀电流与腐蚀电位1. 引言极化曲线是研究金属腐蚀过程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通过测量极化曲线,可以了解金属在不同电位下的腐蚀行为,并确定其腐蚀电流和腐蚀电位。
本文将介绍极化曲线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与腐蚀电流和腐蚀电位的关系。
2. 极化曲线的概念极化曲线是描述金属在外加电势下的电流密度变化情况的曲线。
它通常由三个区域组成:主动区、过渡区和从动区。
•主动区:当金属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其表面通常保持较低的电流密度,这个区域被称为主动区。
•过渡区:当金属表面开始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时,其电流密度逐渐增大,这个过程称为过渡区。
•从动区:当金属表面完全被氧化或还原时,其电流密度达到最大值,这个区域称为从动区。
3. 极化曲线的测量方法测量极化曲线通常使用电化学工作站或极谱仪。
以下是一般的测量步骤:1.准备工作:清洗待测试的金属样品,确保其表面干净无杂质。
2.设置电化学工作站或极谱仪: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工作站的参数,如扫描速率、起始电位等。
3.测量极化曲线:将待测试的金属样品放置在电解槽中,通过改变外加电势的大小并记录对应的电流密度,得到极化曲线。
4.数据处理: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极化曲线,并计算腐蚀电流和腐蚀电位。
4. 腐蚀电流与腐蚀电位的关系腐蚀电流和腐蚀电位是描述金属在腐蚀环境中耐久性能的重要参数。
4.1 腐蚀电流腐蚀电流是指金属在给定环境条件下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时所产生的电流密度。
它可以通过测量极化曲线中从动区对应点处的电流密度来确定。
腐蚀电流的大小与金属的耐蚀性能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腐蚀电流越大,金属的耐蚀性能越差。
4.2 腐蚀电位腐蚀电位是指金属在给定环境条件下开始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的电势。
它可以通过测量极化曲线中过渡区对应点处的电势来确定。
腐蚀电位的高低决定了金属在给定环境中是否会发生腐蚀反应。
一般情况下,腐蚀电位越低,金属的耐久性能越差。
4.3 腐蚀电流与腐蚀电位的关系在极化曲线上,从动区对应点处的电流密度与过渡区对应点处的电势之间存在一种关系。
化学检验工常见电化学腐蚀分析方法
化学检验工常见电化学腐蚀分析方法电化学腐蚀分析方法在化学检验工中有着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化学腐蚀分析方法,包括极化曲线法、交流阻抗法和电化学噪声法。
一、极化曲线法极化曲线法是一种通过测量金属电位与电流之间的关系,评估材料在特定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电流与电位之间的线性关系,通过改变电位,测量相应的电流变化。
极化曲线可以提供腐蚀的速率以及耐蚀性能的信息。
极化曲线法的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测试样品和电解质:将待测试的材料制成试样,并浸泡在特定的电解质中。
2.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使用电化学工作站连接电流源和电位计,并对其进行校准。
3. 极化曲线测试:开始测试前,先进行开路电位测试,记录样品在未施加外电势时的电位值。
然后施加足够小的电流密度,逐渐增加电位直至达到最大值,然后再逐渐降低电位,同时记录相应的电流。
4. 极化曲线绘制和分析:根据实验得到的电位-电流数据,绘制极化曲线,并分析曲线特征,如 Tafel 斜率、极化电阻等,以评估材料的腐蚀行为。
二、交流阻抗法交流阻抗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材料在交流电场中的阻抗变化,评估材料电化学行为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电化学原理,通过施加交流电势信号,测量样品上的电流响应,从而获得材料的腐蚀和阻抗信息。
交流阻抗法的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测试样品和电解质:制备样品并选择合适的电解质。
2. 建立电化学测试系统:通过连接交流电源、电位计和电流计,建立稳定的电化学测试系统。
3.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进行系统的校准,确保各个仪器的工作正常。
4. 交流阻抗测试:在特定频率范围内施加小幅交流电位波动,测量相应的电流响应,并将其表示为阻抗谱。
阻抗谱提供了关于腐蚀过程和界面特性的信息。
5. 数据分析:根据阻抗谱的形状和频率响应,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腐蚀速率、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等信息。
三、电化学噪声法电化学噪声法是一种通过分析腐蚀系统中的随机电流和电位噪声,评估材料腐蚀行为的方法。
极化曲线 年腐蚀速率
极化曲线年腐蚀速率
极化曲线和年腐蚀速率是描述金属腐蚀行为的两个重要概念。
极化曲线:
极化曲线是一种电化学测量方法,用于描述电极电位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在金属腐蚀过程中,极化曲线可以用来研究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机制。
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点的电流和电位,可以获得金属腐蚀速率与电化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极化曲线通常可以通过线性拟合或非线性拟合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
年腐蚀速率:
年腐蚀速率是指金属材料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每年被腐蚀的平均速率。
它是一个衡量金属耐蚀性的重要指标,通常以质量损失或厚度损失的形式来表示。
年腐蚀速率可以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长期腐蚀试验或现场腐蚀监测来获得。
在实际应用中,年腐蚀速率可以用来评估金属材料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并指导防腐措施的选择和应用。
两者关系:
极化曲线和年腐蚀速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极化曲线可以用来预测金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年腐蚀速率。
通过比较不同环境下的极化曲线,可以评估不同环境对金属耐蚀性的影响。
此外,年腐蚀速率也可以用来验证和校准极化曲线模型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极化曲线和年腐蚀速率可以结合起来指导金属材料的防腐措施和选材。
总的来说,极化曲线和年腐蚀速率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它们共同描述了金属腐蚀行为和耐蚀性能。
通过测量和分析这两个参数,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金属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腐蚀行为,为防腐措施和选材提供重要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化曲线在电化学腐蚀中的应用娄浩(班级:材料化学13-1 学号:120133202059) 关键词:电化学腐蚀;极化;极化曲线;极化腐蚀图据工业发达国家统计,每年由于腐蚀造成的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l~4%,世界钢铁年产量约有十分之一因腐蚀而报废,因此研究金属腐蚀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其中电化学腐蚀是金属腐蚀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
论文分析了电化学腐蚀的机理以及极化曲线的理论基础。
利用测量极化曲线的方法,研究金属腐蚀过程,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1.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金属腐蚀学是研究金属材料在其周围环境作用下发生破坏以及如何减缓或防止这种破坏的一门科学[1]。
通常把金属腐蚀定义为:金属与周围环境(介质)之间发生化学或电化学而引起的破坏或变质。
所以,可将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2]。
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非电解质直接发生纯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
其反应的特点是金属表面的原子与非电解质中的氧化剂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腐蚀产物[3]。
腐蚀过程中电子的传递是在金属与氧化剂之间直接进行的,因而没有电流产生。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电子导电的介质(电解质)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破坏。
任何以电化学机理进行的腐蚀反应至少包含有一个阳极反应和一个阴极反应,并以流过金属内部的电子流和介质中的离子流形成回路[4]。
阳极反应是氧化过程,即金属离子从金属转移到介质中并放出电子;阴极反应为还原过程,即介质中的氧化剂组分吸收来自阳极的电子的过程。
例如,碳钢[5]在酸中腐蚀,在阳极区Fe被氧化成Fe2+所放出的电子自阳极Fe流至钢表面的阴极区(如Fe3C)上,与H+作用而还原成氢气,即阳极反应:Fe-2e→Fe2+阴极反应:2H+ + 2e→H2总反应:Fe + 2H+→Fe2+ + H2与化学腐蚀不同,电化学腐蚀的特点在于,它的腐蚀历程可分为两个相对独立并可同时进行的过程。
由于在被腐蚀的金属表面上存在着在空间或时间上分开的阳极区和阴极区,腐蚀反应过程中电子的传递可通过金属从阳极区流向阴极区,其结果必有电流产生[6]。
电化学腐蚀是最普遍、最常见的腐蚀。
金属在大气、海水、土壤和各种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都属此类。
2.腐蚀电池的电极过程2.1 阳极过程腐蚀电池中电位较负的金属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因此,阳极过程就是阳极金属发生电化学溶解或阳极钝化的过程。
M n+·ne + mH2O→M n+·mH2O + ne即金属表面晶格中的金属阳离子,在极性水分子作用下进入溶液,变成水化阳离子;而电子在阴、阳极电位差的作用下移向阴极,将进一步促进上述阳极反应的进行。
对于完整晶体的阳极溶解总是开始于晶格的顶端或边缘[7]。
而工业金属常存在异相析出或非金属夹杂,它们会引起晶格畸变,能量增高,使该处的金属原子容易溶解到溶液中去。
同样,晶格缺陷,如位错的露头点,滑移台阶处,也容易溶解。
溶液中的某些组分也容易吸附到这些晶体缺陷处,起到加速或抑制阳极溶解的作用。
当吸附的溶液在组分能与金属离子生成吸附络合物时,可降低阳极溶解活化能,从而促进阳极过程;反之,若溶液组分在金属表面上形成吸附阻挡层时,将妨碍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从而抑制阳极过程。
2.2 阴极过程腐蚀电池的阴极过程指电解质溶液中的氧化剂与金属阳极溶解后释放出来并转移到阴极区的电子相结合的反应过程。
电化学腐蚀的阴极去极化剂和阴极还原反应主要是H+和溶液中的氧的还原反应。
(1)氢离子还原反应或析氢反应2H+ + 2e→H2此反应是电位较负的金属在酸性介质中腐蚀时常见的阴极去极化反应。
Zn、Al、Fe等金属的电极电位低于氢的电极电位。
因此这些金属在酸性介质中的腐蚀将伴随着氢气的析出,叫做析氢腐蚀。
腐蚀速度受阴极过程控制,且与析氢过电位的大小有关。
(2)溶液中溶解氧的还原反应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OH- 离子:O2 + 2H2O + 4e→4OH-(3)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还原反应,生成水:O2 + 4H++ 4e→2H2O阴极过程为氧的还原反应的腐蚀,叫吸氧腐蚀。
这是最普遍的一种电化学腐蚀。
大多数金属在大气、土壤、海水和中性盐溶液中的腐蚀主要靠氧的阴极还原反应,其腐蚀速度通常受氧扩散控制[8]。
在含氧的酸性介质中腐蚀时有可能同时发生上述H+离子和O2的两种还原反应。
3.金属腐蚀的极化现象当电极上有净电流通过时,电极电位显著偏离了未通电时开路电位(平衡电位或非平衡的稳态电位),这种现象叫做电极的极化。
3.1 阳极极化阳极上有电流通过时,其电位向正方向移动,称为阳极极化。
产生阳极极化的原因是:(1)活化极化因为阳极过程是金属离子从基体转移到溶液中,并形成水化离子的过程。
如果金属离子进入溶液的反应速度小于电子由阳极通过导线流向阴极的速度,则阳极就会有过多的正电荷积累,改变双电层电荷分布及双电层间的电位差,使阳极电位向正向移动,由于反应需要一定的活化能,使阳极溶解反应的速度迟缓于电子移去的速度,由此引起的极化叫活化极化。
(2)浓差极化阳极溶解产生的金属离子,首先进入阳极表面附近的液层中,使与溶液深处产生浓差。
在此浓度梯度下金属离子向溶液深处扩散。
但由于扩散速度不够快,致使阳极附近金属离子的浓度逐渐增高,阻碍阳极的进一步溶解。
这犹如该电极插入高浓度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因此电位变正,产生阳极极化。
(3)电阻极化当金属表面有氧化膜,或在腐蚀过程中形成膜时,金属离子通过这层膜进入溶液中,或者阳极反反应生成的水化离子通过膜中充满电解液的微孔时,都有很大电阻。
阳极电流在此膜中产生很大的电压降,从而使电位显著变正。
由此引起的极化叫做电阻极化。
阳极极化可减缓金属腐蚀。
阳极极化程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阳极过程进行的速度。
通常用极化曲线来判断极化程度的大小。
极化曲线是表示电极电位与通过的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曲线的倾斜程度表示极化程度,叫做极化度。
曲线越陡,极化度就越大,表示电极过程受阻滞程度越大,进行越困难。
3.2 阴极极化阴极上有电流通过时,电位向负方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阴极极化。
阴极极化的原因有:(1)活化极化(电化学极化)由于阴极还原反应需达到一定的活化能才能进行,使阴极还原反应速度小于电子进入阴极的速度,因而电子在阴极积累,结果使阴极电位向负方向移动,产生了阴极极化。
这种阴极极化是由于阴极还原反应本身的迟缓性造成的,称为活化极化或电化学极化。
(2)浓差极化.由于阴极附近反应物或反应产物扩散速度的缓慢,可引起阴极浓差极化。
例如,溶液中的氧或氢离子到达阴极的速度小于阴极反应本身的速度,造成阴极表面附近氧或氢离子的缺乏,结果产生浓差极化,使阴极电位变负。
阴极极化表示阴极过程受到阻滞,使来自阳极的电子不能及时被吸收,因此阻碍金属腐蚀的进行。
反之,消除阴极极化的过程叫做阴极去极化。
阴极去极化的作用,使阴极过程顺利进行,因此可维持或加速腐蚀过程。
4.腐蚀极化图图2-4为一腐蚀电池。
开路时,测得阴、阳极的电位分别为Eoc和EoA。
然后用高阻值的可变电阻把二电极连接起来,依次使电阻R值由大变小,电流则由零逐渐变大,相应地测出各电流强度下的电极电位,绘出阴、阳极电位与电流强度的关系图,如图2-5就是腐蚀极化图。
由图可见,电流随电阻尼减小而增加,同时电流的增加引起电极极化:使阳极电位变正,阴极电位变负,从而使两极间的电位差变小。
由于足是任意调节的,R 减小对电流的影响远远超过电位差减小对电流的影响。
故总结果使电流趋于增大。
当包括电池内、外电阻在内的总电阻减小趋近于零时,电流达到最大值Imax 。
此时阴、阳极极化曲线将交于S 点[9]。
这时阴、阳极电位相等,即电位差为零。
但实际上得不到交点S 。
因为总电阻不可能等于零,即使两电极短路,外电阻等于零,仍有电池的内阻存在。
因此,电流只能接近于Imax 。
腐蚀极化图是一种电位—电流图,它是把表征腐蚀电池特征的阴、阳极极化曲线画在同一张图上构成的。
为了方便起见,常常忽略电位随电流变化的细节,将极化曲线画成直线形式。
这样可得到如图2-6所示的简化的腐蚀极化图,也称为Evans图。
图中阴、阳极的起始电位为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的平衡电位,分别以Eoc和EoA 表示。
若忽略溶液电阻,图中简化的极化曲线可交于一点S。
交点对应的电位,叫混合电位,处于两电极电位之间。
由于此阴、阳极反应构成了腐蚀过程,所以混合电位就是自腐蚀电位,简称为腐蚀电位,用Ecorr表示。
显然,腐蚀电位是一种不可逆的非平衡电位,可由实验测得。
图中与腐蚀电位对应的电流叫做腐蚀电流。
金属就是以此电流表示的速度不断地腐蚀着。
一般情况下,腐蚀电池中阴极和阳极面积是不相等的,但稳态下流过的电流强度是相等的,因此用E-I极化图较为方便。
对于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都适用。
在均匀腐蚀条件下,整个金属表面同时起阴极和阳极的作用,可以采用电位一电流密度极化图。
5.结论腐蚀极化图是研究电化学腐蚀的重要工具[10],用途很广。
利用极化图可以确定腐蚀的主要控制因素,解释腐蚀现象,分析腐蚀过程的性质和影响因素,判断添加剂的作用机理,以及用图解法计算多电极体系的腐蚀速度等。
可以说,极化图构成了电化学腐蚀的理论基础,是腐蚀科学最终的理论工具。
参考文献:[1]刘永辉,张佩芬.金属腐蚀学原理[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1-6[2]李荻主编.电化学原理[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56—61[3]杨辉,卢文庆编著.应用电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2—91[4]吴开源,王勇,赵卫民.金属结构的腐蚀与防护[M].山东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4:14-17[5]俞蓉蓉,蔡志章主编.地下金属管道的腐蚀与防护[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2-3[6]Christopher M.A.Brett and Maria Oliveira Brett.Electrochemistry-Principles,MethodsandApplications[M].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102-106[7]张祖训,汪尔康编著.电化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4-40[8]J.Wang.Analytical Electrochemistry[M].(2nd Ed.),John Wiley&Sons,Inc.,2001:71-74[9]彭图治,王国顺主编.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层,电分析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63-65[10]高小霞等著.电分析化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