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课件
合集下载
NBT47013.3-2015标准 PPT
3、增加了超声检测仪和探头的具体性能指标要求; 4、增加了超声检测仪和探头的校准、核查、运行核查和检查的要求; 5、增加了“安全要求”,对人员在超声检测中的安全提出了要求; 6、增加了工艺文件的要求,并列出了制订工艺规程的相关因素;
7、重新对本部分所用试块类型进行了划分,主要按国内相关通用的规 定进行划分,而不是在本部分自行划定标准试块和对比试块的类型; 8、调整了“承压设备用原材料或零部件的超声检测方法和质量分级” 内容的顺序,按板材、复合板、碳钢和低合金钢锻件、钢螺栓坯件、 奥氏体钢锻件、无缝钢管等进行编写; 9、合并了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铝及铝合金板材、钛及钛合金板材、 镍及镍合金板材、奥氏体不锈钢及双相不锈钢钢板等超声检测方法和 质量分级。重新设计了对比试块。检测灵敏度主要以对比试块平底孔 距离波幅曲线来确定。修改了质量等级要求,各个级别的合格指标均 有所严格,JB/T 4730.3—2005的板材检测质量等级要求偏低,已难以 控制板材质量要求,且和ISO、欧盟EN等标准相关质量要求的具体指标 有较大差距,故参考欧盟EN等标准对质量分级进行了修订; 10、整合了2005版中“承压设备对接接头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和 “承压设备管子、压力管道环向对接接头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两章 内容。 按焊接接头类型、工件厚度及检测面曲率大小等内容进行分类 ;
3、NB/T47013-2015
恢复了超声测厚并增加了不锈钢堆焊层的超声测厚, 扩大了适用范围,更多地采用了欧标,体现了与国际接 轨的发展方向
1、增加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包括把原JB/T4730.1中的 有关超声检测的术语和定义;
2、用GB/T 27664.1《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检验 第1部分 :仪器》替代JB/T 10061《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通用技术条 件》,对超声检测设备提出了更科学的要求;
7、重新对本部分所用试块类型进行了划分,主要按国内相关通用的规 定进行划分,而不是在本部分自行划定标准试块和对比试块的类型; 8、调整了“承压设备用原材料或零部件的超声检测方法和质量分级” 内容的顺序,按板材、复合板、碳钢和低合金钢锻件、钢螺栓坯件、 奥氏体钢锻件、无缝钢管等进行编写; 9、合并了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铝及铝合金板材、钛及钛合金板材、 镍及镍合金板材、奥氏体不锈钢及双相不锈钢钢板等超声检测方法和 质量分级。重新设计了对比试块。检测灵敏度主要以对比试块平底孔 距离波幅曲线来确定。修改了质量等级要求,各个级别的合格指标均 有所严格,JB/T 4730.3—2005的板材检测质量等级要求偏低,已难以 控制板材质量要求,且和ISO、欧盟EN等标准相关质量要求的具体指标 有较大差距,故参考欧盟EN等标准对质量分级进行了修订; 10、整合了2005版中“承压设备对接接头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和 “承压设备管子、压力管道环向对接接头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两章 内容。 按焊接接头类型、工件厚度及检测面曲率大小等内容进行分类 ;
3、NB/T47013-2015
恢复了超声测厚并增加了不锈钢堆焊层的超声测厚, 扩大了适用范围,更多地采用了欧标,体现了与国际接 轨的发展方向
1、增加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包括把原JB/T4730.1中的 有关超声检测的术语和定义;
2、用GB/T 27664.1《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检验 第1部分 :仪器》替代JB/T 10061《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通用技术条 件》,对超声检测设备提出了更科学的要求;
NBT47013.4-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 PPT
1.2 另外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磁粉检测 技术开始进入半自动/自动化和图像化时代,随着磁粉 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实验研究成果,国内颁布了多部磁 粉检测标准。
➢GB/T 26951 -2011 《焊缝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
➢GB/T 26952 -2011 《焊缝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验收等级》
因此为适应当前承压设备制造及磁粉检测本身的 技术发展和应用需要,为提高我国承压设备产品在国 际市场上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有必要参考和吸收国内 外磁粉检测的新标准、新技术和新成果,对原标准进 行修订。
JB 4730-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JB/T 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NB/T 4701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3. 2015版标准的编制过程
编
制
过
程
全国锅炉压力 容器标准化委 员会于2012 年1月组建行 业标准《承压 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 磁粉 检测》标准工 作组。
2012年4月 在北京召开 了修订大纲 讨论会。 2012年11月 16-17日在合 肥召开了标 准修订初稿 讨论会。
因其对表面和近 表面缺陷检出率高、 缺陷显示直观、操作 简便、检测成本低、 速度快,已成为铁磁 性金属材料表面,或 近表面缺陷检测的主 要方法。
1. 修订的目的和意义
磁粉检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其理论研究比较成熟,方法日臻完善,我国和欧美都已 建立了涵盖设备器材、检验方法、产品检查和验收、质 量控制及人员要求等各个方面的较为完整的标准(规范 )体系。
NB/T 47013.4 -- 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
1 修订的目的和意义 2 国内承压设备磁粉检测标准的发展 3 2015版标准的编制过程 4 标准修订的编制原则 5 NB/T 47013.4 标准条文
➢GB/T 26951 -2011 《焊缝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
➢GB/T 26952 -2011 《焊缝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验收等级》
因此为适应当前承压设备制造及磁粉检测本身的 技术发展和应用需要,为提高我国承压设备产品在国 际市场上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有必要参考和吸收国内 外磁粉检测的新标准、新技术和新成果,对原标准进 行修订。
JB 4730-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JB/T 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NB/T 4701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3. 2015版标准的编制过程
编
制
过
程
全国锅炉压力 容器标准化委 员会于2012 年1月组建行 业标准《承压 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 磁粉 检测》标准工 作组。
2012年4月 在北京召开 了修订大纲 讨论会。 2012年11月 16-17日在合 肥召开了标 准修订初稿 讨论会。
因其对表面和近 表面缺陷检出率高、 缺陷显示直观、操作 简便、检测成本低、 速度快,已成为铁磁 性金属材料表面,或 近表面缺陷检测的主 要方法。
1. 修订的目的和意义
磁粉检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其理论研究比较成熟,方法日臻完善,我国和欧美都已 建立了涵盖设备器材、检验方法、产品检查和验收、质 量控制及人员要求等各个方面的较为完整的标准(规范 )体系。
NB/T 47013.4 -- 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
1 修订的目的和意义 2 国内承压设备磁粉检测标准的发展 3 2015版标准的编制过程 4 标准修订的编制原则 5 NB/T 47013.4 标准条文
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PPT幻灯片课件
7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4 夹渣 (slag) 残留在焊缝金属中的熔渣。根据其形成的情况,这些夹渣可能是:
a)线状的;b)孤立的;c)成簇的。
3.5 烧穿 ( burn-through) 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自坡口背面流出形成的穿孔。
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6 焊瘤(overlap ) 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流淌到未熔化的母材或焊缝上所形成的金属
4、总体要求 4.1 无损检测人员 4.1.1 从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 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4.1.2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I级(初级)、II级(中级)和III 级(高级)。 4.1.3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不同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 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1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10 腐蚀 (corrsion ) 金属与环境间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通常为电化学性质),其结
果使金属的性能发生变化、并常可导致金属、环境或由它们作为组成部 分的技术体系的功能受到损伤。
3.11 缩孔( shrankage) 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补缩不良而产生的孔洞。形成极不规则、
瘤。
3.7 咬边 ( undercut) 母材(或前一道熔敷金属)在焊趾处因焊接而产生的不规则缺口。
9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8 气孔 ( porosity) 熔化的金属在凝固时,其中的气体未能逸出而残留下了所形成的空
穴。
3.9 裂纹(crack ) 金属原子的结合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所产生的缝隙。
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4 夹渣 (slag) 残留在焊缝金属中的熔渣。根据其形成的情况,这些夹渣可能是:
a)线状的;b)孤立的;c)成簇的。
3.5 烧穿 ( burn-through) 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自坡口背面流出形成的穿孔。
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6 焊瘤(overlap ) 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流淌到未熔化的母材或焊缝上所形成的金属
4、总体要求 4.1 无损检测人员 4.1.1 从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 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4.1.2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I级(初级)、II级(中级)和III 级(高级)。 4.1.3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不同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 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1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10 腐蚀 (corrsion ) 金属与环境间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通常为电化学性质),其结
果使金属的性能发生变化、并常可导致金属、环境或由它们作为组成部 分的技术体系的功能受到损伤。
3.11 缩孔( shrankage) 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补缩不良而产生的孔洞。形成极不规则、
瘤。
3.7 咬边 ( undercut) 母材(或前一道熔敷金属)在焊趾处因焊接而产生的不规则缺口。
9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8 气孔 ( porosity) 熔化的金属在凝固时,其中的气体未能逸出而残留下了所形成的空
穴。
3.9 裂纹(crack ) 金属原子的结合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所产生的缝隙。
2
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穴。
3.9 裂纹(crack ) 金属原子的结合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所产生的缝隙。
精品课件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10 腐蚀 (corrsion ) 金属与环境间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通常为电化学性质),其结
果使金属的性能发生变化、并常可导致金属、环境或由它们作为组成部 分的技术体系的功能受到损伤。
精品课件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2 未焊透(incomplete penetration) 焊接时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对于对接焊缝,也指熔敷深度
未达设计要求的现象。
3.3 未熔合(lack of fusion) 焊缝金属和母材或焊缝金属各焊层之间未结合的部分,可能是如下
某种形式:a)侧壁未熔合;b)层间未熔合;c)根部未熔合。
精品课件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14 公称厚度 T(nominal thickness ) 受检工件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和加工减薄。
★一般由设计图纸提供的厚度,不考虑焊缝余高和垫板厚度。 在单壁透照时为透照厚度,在透照厚度范围选择像质计灵
敏度值(单壁透照)以及评级时均采用公称厚度。
3.11 缩孔( shrankage) 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补缩不良而产生的孔洞。形成极不规则、
孔壁粗糙并带有枝状晶,常出现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
精品课件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12 疏松( loosen) 铸件或锻件内部呈细密微孔分布的缺陷。
3.13 夹杂( inclusion) 铸件或锻件中混进非金属夹渣或耐火材料所形成的缺陷。
精品课件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9 裂纹(crack ) 金属原子的结合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所产生的缝隙。
精品课件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10 腐蚀 (corrsion ) 金属与环境间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通常为电化学性质),其结
果使金属的性能发生变化、并常可导致金属、环境或由它们作为组成部 分的技术体系的功能受到损伤。
精品课件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2 未焊透(incomplete penetration) 焊接时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对于对接焊缝,也指熔敷深度
未达设计要求的现象。
3.3 未熔合(lack of fusion) 焊缝金属和母材或焊缝金属各焊层之间未结合的部分,可能是如下
某种形式:a)侧壁未熔合;b)层间未熔合;c)根部未熔合。
精品课件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14 公称厚度 T(nominal thickness ) 受检工件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和加工减薄。
★一般由设计图纸提供的厚度,不考虑焊缝余高和垫板厚度。 在单壁透照时为透照厚度,在透照厚度范围选择像质计灵
敏度值(单壁透照)以及评级时均采用公称厚度。
3.11 缩孔( shrankage) 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补缩不良而产生的孔洞。形成极不规则、
孔壁粗糙并带有枝状晶,常出现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
精品课件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12 疏松( loosen) 铸件或锻件内部呈细密微孔分布的缺陷。
3.13 夹杂( inclusion) 铸件或锻件中混进非金属夹渣或耐火材料所形成的缺陷。
精品课件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新版NB T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讲解52-优质课件
超声、TOFD:仪器、探头按47013.3和10有明确的要求;
性能测试证书:特种设备行业 A/B级
4.2.3 对于可反复使用的无损检测设备和主要器材,为确保其工 作性能持续符合本标准各部分的有关要求,承担无损检测的单位 (检验检测机构或企业的检测部门,以下简称检测单位)应每年 (或更长周期,按本标准各部分的有关要求)进行检定、校准或核 查,并在检测单位的工艺规程中予以规定。
射线:A/AB/B;超声:A/B/C;DR:AB/B
2019/11/16
22
4、总体要求
4.3.1.3 应在遵循承压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产品标准及有关技术文 件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承压设备的材质、结构、制造方法、工作介质、使 用条件和失效模式,预计可能产生的缺陷种类、形状、部位和方向,按照 本部分和NB/T 47013.2~NB/T 47013.13的规定,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宜的 无损检测方法,确定其检测技术等级、检测比例、质量要求和合格级别等 ,以形成明确的检测要求。
2019/11/16
14
4、总体要求
4.1 无损检测人员
人
4.1.1 从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国家特种设备 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4.1.2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I级(初级)、II级(中 级)和III级(高级)。
4.1.3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不同资格
2019/11/16
21
4、总体要求
4.3 无损检测方法和工艺 法
4.3.1 无损检测方法的选用
4.3.1.1 本标准涉及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检测、超声检 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泄漏检测、目视检测、 声发射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漏 磁检测和脉冲涡流检测等。
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01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 DR-直接数字成像(CR-间接数字成像)
X射线数字成像系统组成框图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脉冲涡流检测 基本原理:一个外加的电磁脉冲信号在金属内部产生一个涡流信号,
该涡流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消失,对于不同厚度的金属材料,其持续时间 不同,通过测量持续时间可以计算出金属材料的厚度。主要应用:带保 温层测厚。
★像质计灵敏度:采用与被检工件或焊缝的厚度有一定百分比关系的 人工结构(像质计)得到的灵敏度。
3.16 缺陷检出率(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在给定环境条件下,由熟练的无损检测人员按给定的设备器材和工 艺文件对工件进行检测,所能检测出的缺陷占缺陷总数的比例。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4 夹渣 (slag) 残留在焊缝金属中的熔渣。根据其形成的情况,这些夹渣可能是:
a)线状的;b)孤立的;c)成簇的。
3.5 烧穿 ( burn-through) 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自坡口背面流出形成的穿孔。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6 焊瘤(overlap ) 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流淌到未熔化的母材或焊缝上所形成的金属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4.2.4 对于可反复使用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在检定、 校准或核查周期内,应按本标准各部分中的有关要求进行运行核查,运 行核查的项目、周期和性能指标应在检测单位的工艺规程中予以规定。
★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管理中,需要考虑运行核查的有: 黑度计每6个月应采用标准密度片进行核查;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 每隔3个月或6个月应采用标准试块进行水平线性、垂直线性核查;电磁 轭的提升力每6个月应采用经校准的提升力重力试块进行核查;提升力 重力试块每2年应采用经校准的秤重器具进行核查;磁粉检测设备的电 流表每6个月进行核查;黑光辐照计、白光照度计每3个月进行核查等。
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01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4.3 无损检测方法和工艺 4.3.1 无损检测方法的选用
★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指DR
4.3.1.1 本标准涉及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 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泄漏检测、目视检测、声发射检测、衍射 时差法超声检测、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漏磁检测和脉冲涡流检测等。
NB/T 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一部分 通用部分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1 范围
NB/T 47013的本部分规定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 检测、涡流检测、泄漏检测、目视检测、声发射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 检测、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漏磁检测和脉冲涡流检测等无损检测方法 的一般要求和使用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在制和在用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适用范围包括承压设备的在制(制 造、安装)和在用。
★无损检测方法: 截止目前, NB/T 47013 系列无损检测标准除
五大常规检测方法外,还包括泄漏检测、目视检测、 声发射检测(AE)、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DR)、漏磁检测(MLF)、脉 冲涡流检测等,共12种方法。
★射线检测:
射线监测仪、照射量率 仪、放射性表面污染仪、 个人剂量计。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b)校准:对于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可进行量值溯源的无损 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应定期进行校准,校准可选择中国合格评定 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校准机构进行,也可由检测单位自行开展,检测 单位自行开展的应具备按本标准各部分规定的校准要求开展的能力。
★凡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 目录》(原国家计量局[1987]量局法字第188号,后国家 质检总局先后三次颁布国家强制检定目录[1991]374号、 [1999]15号、[2001]162号,共计61项、118种)的,并 直接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检 测仪器设备必须严格依法定点、定期送有资格的法定计量 检定机构和授权计量检定机构进行强制检定,检定合格的 发“检定合格证书”。
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01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c)核查:对于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且无法进行量值溯源的无 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应定期进行核查,以验证设备和器材性能 是否满足本标准各部分的相关要求,核查一般由检测单位自行开展。
★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中应该核查的有:X射线设备的实际焦点尺 寸;X射线设备的曝光曲线;超声标准试块与对比试块的表面腐蚀 与机械损伤;磁悬液中固体物含量浓度等。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4.3 无损检测方法和工艺 无损检测方法的选用
★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指DR
4.3.1
4.3.1.1 本标准涉及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 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泄漏检测、目视检测、声发射检测、衍射 时差法超声检测、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漏磁检测和脉冲涡流检测等。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2604(所有部分) 无损检测 术语
GB/T 20737 无损检测
NB/T 47013.2~13
4.2.4 对于可反复使用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在检定、 校准或核查周期内,应按本标准各部分中的有关要求进行运行核查,运 行核查的项目、周期和性能指标应在检测单位的工艺规程中予以规定。
★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管理中,需要考虑运行核查的有:
黑度计每6个月应采用标准密度片进行核查;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 每隔3个月或6个月应采用标准试块进行水平线性、垂直线性核查;电磁 轭的提升力每6个月应采用经校准的提升力重力试块进行核查;提升力 重力试块每2年应采用经校准的秤重器具进行核查;磁粉检测设备的电 流表每6个月进行核查;黑光辐照计、白光照度计每3个月进行核查等。
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016)
本部分适用于在制和在用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适用范围包括承压设备的在制(制 造、安装)和在用。
★无损检测方法: 截止目前, NB/T 47013 系列无损检测标准除
五大常规检测方法外,还包括泄漏检测、目视检测、 声发射检测(AE)、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DR)、漏磁检测(MLF)、脉 冲涡流检测等,共12种方法。
★像质计灵敏度:采用与被检工件或焊缝的厚度有一定百分比关系的 人工结构(像质计)得到的灵敏度。
3.16 缺陷检出率(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在给定环境条件下,由熟练的无损检测人员按给定的设备器材和工 艺文件对工件进行检测,所能检测出的缺陷占缺陷总数的比例。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射线: GB/T 19348.1 无损检测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 GB/T 19802 无损检测 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 最低要求 JB/T 5075 无损检测 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 JB/T 7902 射线照相用要求
4.2.3 对于可反复使用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为确保其 工作性能持续符合本标准各部分的有关要求,承担无损检测的单位(即 检验检测机构或企业的检测部门,以下简称检测单位)应定期(每年或 更长周期,按本标准各部分的有关要求)进行检定、校准或核查,并在 检测单位的工艺规程中予以规定。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 DR-直接数字成像(CR-间接数字成像)
X射线数字成像系统组成框图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脉冲涡流检测 基本原理:一个外加的电磁脉冲信号在金属内部产生一个涡流信号,
该涡流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消失,对于不同厚度的金属材料,其持续时间 不同,通过测量持续时间可以计算出金属材料的厚度。主要应用:带保 温层测厚。
★适用范围包括承压设备的在制(制 造、安装)和在用。
★无损检测方法: 截止目前, NB/T 47013 系列无损检测标准除
五大常规检测方法外,还包括泄漏检测、目视检测、 声发射检测(AE)、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DR)、漏磁检测(MLF)、脉 冲涡流检测等,共12种方法。
★像质计灵敏度:采用与被检工件或焊缝的厚度有一定百分比关系的 人工结构(像质计)得到的灵敏度。
3.16 缺陷检出率(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在给定环境条件下,由熟练的无损检测人员按给定的设备器材和工 艺文件对工件进行检测,所能检测出的缺陷占缺陷总数的比例。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射线: GB/T 19348.1 无损检测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 GB/T 19802 无损检测 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 最低要求 JB/T 5075 无损检测 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 JB/T 7902 射线照相用要求
4.2.3 对于可反复使用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为确保其 工作性能持续符合本标准各部分的有关要求,承担无损检测的单位(即 检验检测机构或企业的检测部门,以下简称检测单位)应定期(每年或 更长周期,按本标准各部分的有关要求)进行检定、校准或核查,并在 检测单位的工艺规程中予以规定。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 DR-直接数字成像(CR-间接数字成像)
X射线数字成像系统组成框图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脉冲涡流检测 基本原理:一个外加的电磁脉冲信号在金属内部产生一个涡流信号,
该涡流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消失,对于不同厚度的金属材料,其持续时间 不同,通过测量持续时间可以计算出金属材料的厚度。主要应用:带保 温层测厚。
NBT47013.4课件
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1. 修订的目的和意义
1.1 JB/T 4730-2005标准制定时主要根据当时国内多 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并参照了欧美的主要标准。
自颁布至今,JB/T 4730.4所参考的欧美标准和国内 相关标准都已换版或变更为新标准
➢EN1290:1998已等同转化为ISO 17638:2003《焊缝无损检测 焊缝磁粉探伤》。注:目前已有2010版 ➢ASME第Ⅴ卷第7章(2001版)已经多次换版和增补,现有效版本 为2013版。注:目前最新为2015版 ➢JB/T6063-1992 修订形成JB/T6063-2006《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 用材料》
从磁粉检测用材料、试片或试块、检测仪 器要求,到检测工作质量控制和结果的质量 分级都发生了变化。
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1. 修订的目的和意义
轴向磁化采用闭路交流磁轭,纵向 山东磁省化特种采设用备检直验流研究双院线圈
2. 国内承压设备磁粉检测标准的发展
GB741-80 《钢制焊接压力容器技术条件》
1. 修订的目的和意义
1.2 另外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磁粉检测 技术开始进入半自动/自动化和图像化时代,随着磁粉 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实验研究成果,国内颁布了多部磁 粉检测标准。
➢GB/T 26951 -2011 《焊缝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 ➢GB/T 26952 -2011 《焊缝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验收等级》
因此为适应当前承压设备制造及磁粉检测本身的 技术发展和应用需要,为提高我国承压设备产品在国 际市场上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有必要参考和吸收国内 外磁粉检测的新标准、新技术和新成果,对原标准进 行修订。
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1. 修订的目的和意义
1. 修订的目的和意义
1.1 JB/T 4730-2005标准制定时主要根据当时国内多 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并参照了欧美的主要标准。
自颁布至今,JB/T 4730.4所参考的欧美标准和国内 相关标准都已换版或变更为新标准
➢EN1290:1998已等同转化为ISO 17638:2003《焊缝无损检测 焊缝磁粉探伤》。注:目前已有2010版 ➢ASME第Ⅴ卷第7章(2001版)已经多次换版和增补,现有效版本 为2013版。注:目前最新为2015版 ➢JB/T6063-1992 修订形成JB/T6063-2006《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 用材料》
从磁粉检测用材料、试片或试块、检测仪 器要求,到检测工作质量控制和结果的质量 分级都发生了变化。
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1. 修订的目的和意义
轴向磁化采用闭路交流磁轭,纵向 山东磁省化特种采设用备检直验流研究双院线圈
2. 国内承压设备磁粉检测标准的发展
GB741-80 《钢制焊接压力容器技术条件》
1. 修订的目的和意义
1.2 另外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磁粉检测 技术开始进入半自动/自动化和图像化时代,随着磁粉 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实验研究成果,国内颁布了多部磁 粉检测标准。
➢GB/T 26951 -2011 《焊缝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 ➢GB/T 26952 -2011 《焊缝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验收等级》
因此为适应当前承压设备制造及磁粉检测本身的 技术发展和应用需要,为提高我国承压设备产品在国 际市场上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有必要参考和吸收国内 外磁粉检测的新标准、新技术和新成果,对原标准进 行修订。
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1. 修订的目的和意义
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016)
本部分适用于在制和在用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适用范围包括承压设备的在制(制 造、安装)和在用。
★无损检测方法:
截止目前, NB/T 47013 系列无损检测标准除 五大常规检测方法外,还包括泄漏检测、目视检测、 声发射检测(AE)、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DR)、漏磁检测(MLF)、脉 冲涡流检测等,共12种方法。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4.2 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 4.2.1 无损检测设备和主要器材应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射线:射线装置(X射线机、源)、观片灯、黑度计、胶片… ★超声:超声波探伤仪器、探头、试块、…
4.2.2 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其相应的产品标准规定,且其性能 应满足本标准NB/T 47013.2~NB/T 47013.13中规定的有关要求并提供 证明文件。
★不具有法定性,是检验机构自愿溯源行为,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 量装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校准的结 论不具备法律效力,给出的“校准证书”只是标明量值误差。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c)核查:对于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且无法进行量值溯源的无 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应定期进行核查,以验证设备和器材性能 是否满足本标准各部分的相关要求,核查一般由检测单位自行开展。
瘤。
3.7 咬边 ( undercut) 母材(或前一道熔敷金属)在焊趾处因焊接而产生的不规则缺口。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8 气孔 ( porosity) 熔化的金属在凝固时,其中的气体未能逸出而残留下了所形成的空
穴。
3.9 裂纹(crack ) 金属原子的结合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所产生的缝隙。
★适用范围包括承压设备的在制(制 造、安装)和在用。
★无损检测方法:
截止目前, NB/T 47013 系列无损检测标准除 五大常规检测方法外,还包括泄漏检测、目视检测、 声发射检测(AE)、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DR)、漏磁检测(MLF)、脉 冲涡流检测等,共12种方法。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4.2 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 4.2.1 无损检测设备和主要器材应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射线:射线装置(X射线机、源)、观片灯、黑度计、胶片… ★超声:超声波探伤仪器、探头、试块、…
4.2.2 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其相应的产品标准规定,且其性能 应满足本标准NB/T 47013.2~NB/T 47013.13中规定的有关要求并提供 证明文件。
★不具有法定性,是检验机构自愿溯源行为,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 量装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校准的结 论不具备法律效力,给出的“校准证书”只是标明量值误差。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c)核查:对于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且无法进行量值溯源的无 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应定期进行核查,以验证设备和器材性能 是否满足本标准各部分的相关要求,核查一般由检测单位自行开展。
瘤。
3.7 咬边 ( undercut) 母材(或前一道熔敷金属)在焊趾处因焊接而产生的不规则缺口。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8 气孔 ( porosity) 熔化的金属在凝固时,其中的气体未能逸出而残留下了所形成的空
穴。
3.9 裂纹(crack ) 金属原子的结合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所产生的缝隙。
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孔壁粗糙并带有枝状晶,常出现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
.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12 疏松( loosen) 铸件或锻件内部呈细密微孔分布的缺陷。
3.13 夹杂( inclusion) 铸件或锻件中混进非金属夹渣或耐火材料所形成的缺陷。
.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14 公称厚度 T(nominal thickness ) 受检工件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和加工减薄。
本部分适用于在制和在用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适用范围包括承压设备的在制(制 造、安装)和在用。
★无损检测方法:
截止目前, NB/T 47013 系列无损检测标准除 五大常规检测方法外,还包括泄漏检测、目视检测、 声发射检测(AE)、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DR)、漏磁检测(MLF)、脉 冲涡流检测等,共12种方法。
瘤。
3.7 咬边 ( undercut) 母材(或前一道熔敷金属)在焊趾处因焊接而产生的不规则缺口。
.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8 气孔 ( porosity) 熔化的金属在凝固时,其中的气体未能逸出而残留下了所形成的空
穴。
3.9 裂纹(crack ) 金属原子的结合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所产生的缝隙。
4、总体要求 4.1 无损检测人员 4.1.1 从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 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4.1.2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I级(初级)、II级(中级)和III 级(高级)。 4.1.3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不同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 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12 疏松( loosen) 铸件或锻件内部呈细密微孔分布的缺陷。
3.13 夹杂( inclusion) 铸件或锻件中混进非金属夹渣或耐火材料所形成的缺陷。
.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14 公称厚度 T(nominal thickness ) 受检工件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和加工减薄。
本部分适用于在制和在用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适用范围包括承压设备的在制(制 造、安装)和在用。
★无损检测方法:
截止目前, NB/T 47013 系列无损检测标准除 五大常规检测方法外,还包括泄漏检测、目视检测、 声发射检测(AE)、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DR)、漏磁检测(MLF)、脉 冲涡流检测等,共12种方法。
瘤。
3.7 咬边 ( undercut) 母材(或前一道熔敷金属)在焊趾处因焊接而产生的不规则缺口。
.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8 气孔 ( porosity) 熔化的金属在凝固时,其中的气体未能逸出而残留下了所形成的空
穴。
3.9 裂纹(crack ) 金属原子的结合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所产生的缝隙。
4、总体要求 4.1 无损检测人员 4.1.1 从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 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4.1.2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I级(初级)、II级(中级)和III 级(高级)。 4.1.3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不同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 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01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10 腐蚀 (corrsion ) 金属与环境间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通常为电化学性质),其结
果使金属的性能发生变化、并常可导致金属、环境或由它们作为组成部 分的技术体系的功能受到损伤。
3.11 缩孔( shrankage) 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补缩不良而产生的孔洞。形成极不规则、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2 未焊透(incomplete penetration) 焊接时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对于对接焊缝,也指熔敷深度
未达设计要求的现象。
3.3 未熔合(lack of fusion) 焊缝金属和母材或焊缝金属各焊层之间未结合的部分,可能是如下
某种形式:a)侧壁未熔合;b)层间未熔合;c)根部未熔合。
缺陷作为度量。
★射线检测(照相)灵敏度,从定量方面来说,是指在射线底片上可 以观察到的最小缺陷尺寸或最小细节尺寸,从定性方面来说,是指发 现和识别细小影像的难易程度。
★灵敏度有绝对与相对之分,在射线照相底片上所能发现的沿射线穿 透方向的最小缺陷尺寸称为绝对灵敏度;此最小缺陷尺寸与射线透照 厚度的百分比称为相对灵敏度。
NB/T 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一部分 通用部分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1 范围
NB/T 47013的本部分规定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 检测、涡流检测、泄漏检测、目视检测、声发射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 检测、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漏磁检测和脉冲涡流检测等无损检测方法 的一般要求和使用原则。
4、总体要求 4.1 无损检测人员 4.1.1 从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 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4.1.2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I级(初级)、II级(中级)和III 级(高级)。 4.1.3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不同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 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1 缩孔( shrankage)
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补缩不良而产生的孔洞。形成极不规则、 孔壁粗糙并带有枝状晶,常出现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
学习交流PPT
1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12 疏松( loosen) 铸件或锻件内部呈细密微孔分布的缺陷。
3.13 夹杂( inclusion) 铸件或锻件中混进非金属夹渣或耐火材料所形成的缺陷。
学习交流PPT
1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14 公称厚度 T(nominal thickness ) 受检工件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和加工减薄。
★一般由设计图纸提供的厚度,不考虑焊缝余高和垫板厚度。 在单壁透照时为透照厚度,在透照厚度范围选择像质计灵敏
度值(单壁透照)以及评级时均采用公称厚度。
本部分适用于在制和在用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适用范围包括承压设备的在制(制 造、安装)和在用。
★无损检测方法: 截止目前, NB/T 47013 系列无损检测标准除
五大常规检测方法外,还包括泄漏检测、目视检测、 声发射检测(AE)、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DR)、漏磁检测(MLF)、脉 冲涡流检测等,共12种方法。
学习交流PPT
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学习交流PPT
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 DR-直接数字成像(CR-间接数字成像)
X射线数字学习成交像流P系PT 统组成框图
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脉冲涡流检测 基本原理:一个外加的电磁脉冲信号在金属内部产生一个涡流信号,
该涡流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消失,对于不同厚度的金属材料,其持续时间 不同,通过测量持续时间可以计算出金属材料的厚度。主要应用:带保 温层测厚。
穴。
3.9 裂纹(crack )
金属原子的结合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所产生的缝隙。
学习交流PPT
1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10 腐蚀 (corrsion ) 金属与环境间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通常为电化学性质),其结
果使金属的性能发生变化、并常可导致金属、环境或由它们作为组成部 分的技术体系的功能受到损伤。
学习交流PPT
1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15 检测灵敏度(detection sensitivity)
检测最小缺陷的能力,一般以有效检出工件中某一规定尺寸大小的
缺陷作为度量。
★射线检测(照相)灵敏度,从定量方面来说,是指在射线底片上可 以观察到的最小缺陷尺寸或最小细节尺寸,从定性方面来说,是指发 现和识别细小影像的难易程度。 ★灵敏度有绝对与相对之分,在射线照相底片上所能发现的沿射线穿 透方向的最小缺陷尺寸称为绝对灵敏度;此最小缺陷尺寸与射线透照 厚度的百分比称为相对灵敏度。 ★像质计灵敏度:采用与被检工件或焊缝的厚度有一定百分比关系的 人工结构(像质计)得到的灵敏度。
某种形式:a)侧壁未熔合;b)层间未熔合;c)根部未熔合。
学习交流PPT
7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4 夹渣 (slag) 残留在焊缝金属中的熔渣。根据其形成的情况,这些夹渣可能是:
a)线状的;b)孤立的;c)成簇的。
3.5 烧穿 ( burn-through)
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自坡口背面流出形成的穿孔。
3.16 缺陷检出率(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在给定环境条件下,由熟学练习的交流无PPT损检测人员按给定的设备器材和工
1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4、总体要求 4.1 无损检测人员 4.1.1 从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 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4.1.2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I级(初级)、II级(中级)和III 级(高级)。 4.1.3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不同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 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学习交流PPT
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3.1 无损检测 NDT(nondestructive testing)
在不损坏检测对象的前提下,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相应 的设备和器材,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对检测对象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 性质或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学习交流PPT
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2604(所有部分) 无损检测 术语 GB/T 20737 无损检测 通用术语和定义 NB/T 47013.2~1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NB/T 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一部分 通用部分
学习交流PPT
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1 范围
NB/T 47013的本部分规定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 检测、涡流检测、泄漏检测、目视检测、声发射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 检测、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漏磁检测和脉冲涡流检测等无损检测方法 的一般要求和使用原则。
学习交流PPT
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2 未焊透(incomplete penetration) 焊接时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对于对接焊缝,也指熔敷深度
未达设计要求的现象。
3.3 未熔合(lack of fusion)
焊缝金属和母材或焊缝金属各焊层之间未结合的部分,可能是如下
学习交流PPT
Hale Waihona Puke 8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6 焊瘤(overlap ) 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流淌到未熔化的母材或焊缝上所形成的金属
瘤。
3.7 咬边 ( undercut)
母材(或前一道熔敷金属)在焊趾处因焊接而产生的不规则缺口。
学习交流PPT
9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8 气孔 ( porosity) 熔化的金属在凝固时,其中的气体未能逸出而残留下了所形成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