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九章 压强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九章压强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圆柱体甲、乙,底面积S甲>S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甲对地压强大于乙对地压强的方法是
A.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B.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
C.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D.在甲、乙上各放一个相同质量的物体2.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 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 g,烧杯质量为100 g,活塞面积为7×10-5 m2,g取10 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力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A.1.26×105 Pa B.1.10×105 Pa
C.1.01×105 Pa D.0.96×105 Pa
3.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且ρA=2ρB。
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且S乙=2S甲。
现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没有液体溢出),小球在B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放入小球前,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B.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C.放入小球后,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D.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4.甲、乙两完全相同的烧杯中装有不同液体,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
液体对两个物体下底面的压强分别是p甲、p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是F甲、F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p p <甲乙 F F =甲乙
B .>p p 甲乙 F F <甲乙
C .p p <甲乙 F F 甲乙>
D .>p p 甲乙 F F 甲乙>
5.如图(a )所示,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它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 。
若将它沿斜线切割为如图2(b )所示的两部分,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分别p a 和p b ,则( )
A .p >p a >p b
B .p a >p >p b
C .p <p a <p b
D .p a <p <p b
6.下列函数图像能正确地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
A .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与伸长关系
B .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关系
C .压力一定时,物体受到压强与受力面积关系
D .液体密度不变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
7.如图所示,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容器甲,乙,现将两个容器倒入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若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试比较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A.p甲>p乙B.p甲<p乙
C.p甲=p乙D.不能确定
8.如图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正方体金属块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在A的上表面施加竖直向下、大小为F的压力。
金属块A对B的压强为p1,金属块B对地面的压强为
p2。
已知:金属块A、B的边长之比L1:L2=1:2,F:G A = 3:5,则p1:p2为()
A.2:3 B.6:5 C.3:2 D.4:3
9.两个底面积不同的(S A>S B)薄壁圆柱形容器A和B,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若在两容器中同时倒入或同时抽出原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
A.倒入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等于V乙
B.倒入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小于h乙
C.抽出的液体体积V甲一定小于V乙
D.抽出的液体质量m甲可能小于m乙
10.如图所示,向一个上粗下细的水桶中缓慢匀速注水(相同时间内有相同质量的水注入桶中),直至将水注满。
在图中给出了一组表示此过程中,水桶底部受到由于水重产生的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其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用一个矿泉水瓶和两根吸管制作成的一个“口吹喷雾器”,当向水平管中吹气时,竖直吸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______(选填“大”或“小”),矿泉水瓶中的水在______的作用下从竖直管中喷出,其中矿泉水瓶瓶口要保持______。
(选填“敞开”或“密闭”)
12.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正方体金属块甲和乙,其密度为3×103kg/m3,它们的边长之比为1∶3,甲的边长为0.1m,则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
______Pa,若乙沿竖直方向切割一部分叠放在甲的正上方,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乙正方体切去的重力为______N。
13.如图所示,一个重4N,底面积为20cm2的薄壁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将重5 N的水倒入杯中,水面到杯底的距离为10cm,则水对杯底的压力为______N,盛有水的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Pa。
14.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水,ρ水=1.0×103kg/m3。
水对容器底部B处的压强是
__________Pa,水对容器顶部A处的压强p A与水对容器底部B处的压强p B的比值
p A:p B=________。
15.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
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的关系是p甲______p乙,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F甲______F乙(均选填“>/</=”)。
16.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重物A、B,密度、底面积(S A>S B)均不同、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现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 A ________P B,对地面的压力F A________F B。
(均选填“>”、“<”、“=” )。
17.今年4月,为庆祝人民海军建军60周年,我潜艇部队参加了在青岛举行的海军检阅活动。
某潜水艇的总体积为1.5×103m3,最大下潜深度350m,此潜艇位于海面以下100m处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N,(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取g=10N/g)
18.如图所示,有一圆柱形容器和一足够长的圆柱形金属块,其横截面积S容:S柱=3:1,容器中盛有水,金属块吊在一根细线下,现将金属块慢慢放入水中,则圆柱形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为15厘米的过程中,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_________帕.若绳子从金属块底刚好接触水面到向下放15厘米,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________帕.
19.如图所示,两个正方体铁块,边长之比为3∶1,若如图甲所示放置,则B受到A的压力与水平地面受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若如图乙所示放置,则A受B的压力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_____,压强之比为
____________.
20.如图所示,在充满油的密封装置中,A、B两活塞的直径之比D A∶D B=5∶1.小刚和小峰分别用力F A、F B推该装置两侧的活塞,活塞正好保持静止,那么F A∶F B=________,两活塞对油的压强之比p A∶p B=________.
三、实验题
21.小明利用2.5mL注射器、0~10N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和细线来估测本地的大气压值。
(1)实验时,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如图甲,拔去橡皮帽,将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手沿水平方向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活塞开始滑动时,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6N,则活塞与注射器筒间的摩擦力为
_______N。
若增加拉动注射器筒的拉力,当注射器筒水平向右加速运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他重新将活塞推至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活塞开始滑动时,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6.6N。
然后,如图乙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________cm,则本地大气压强的测量值为_________Pa;
(4)若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筒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则测得的大气压值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实验室还有10mL注射器,其活塞的横截面积为2cm2。
小明认为不能采用10mL注射器来估测大气压的值,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明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2)如图甲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_________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2N.
(3)如图乙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cm,已知注射器的容积是4.5mL,计算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____________cm 2 .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Pa.
(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明利用最大刻度值标有2.5 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其实验步骤如下:
a. 先让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当注射器的小孔充满水后,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 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 N.
c. 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 cm.
d. 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1) 实验所用的器材为: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水和________.
(2) 实验步骤a先让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此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是________cm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大气压强是________Pa.(3) 小明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① 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② 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③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④ 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是________.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小红对小明所做实验进行改进,在完成a、b步骤,活塞回到注射器底端后,添加了“取下封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 N”这一实验步骤,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大气压强的值应为____________Pa
24.小宇同学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在同一块海绵上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来进行探究。
(注:所用每块砖重力和型号大小都相同)
A.一块砖平放在海绵上 B.两块砖叠放在海绵上 C.一块砖竖放在海绵上
(1)小宇是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_____________;
(2)现观察比较图A、B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图A、C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__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
25.小华同学用有挂钩的塑料吸盘来“估测大气压的值”,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将蘸水的吸盘按在平滑的玻璃板上,挤出里面的空气,按住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钩着吸盘上的挂钩,缓慢往上拉,记录吸盘刚刚脱离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再测量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即可算出大气压的值,如图所示.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是:量程为20N的弹簧测力计1只,底面积为2cm2的吸盘,平滑的玻璃板.实验时,他发现当弹簧测力计拉至18N时,弹簧测力计正好离开玻璃板.
(1)那么,小华同学测得的大气压值是多少?
(2)该实验只能粗略测出大气压的值,结果并不精确,请指出你所设计的方案
..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写出2点即可)
四、作图题
26.如图二,一个重为G的小球,正沿着斜面向下滚动.请作出图示瞬间该小球所受重力G,小球对斜面作用的压力N这两个力的示意图_____.
27.如图所示,运动员在百米赛跑时的情景,请画出他的右脚对地面压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O点是力的作用点)。
(________)
28.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木块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_______)
五、计算题
29.将一轻质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正方体物体A、B表面的中央,构成一个连接体,把正方体物体B放在水平桌面上,当物体A、B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原长缩短了1cm,如图甲所示。
现将连接体放入水平桌面上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内,与容器底始终接触(不密合),再向容器中缓慢倒入一定量的水,待连接体静止时,连接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恰好为0。
已知物体的边长均为10cm,物体A、B的密度之比为1:9,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弹簧原长为10cm,弹簧所受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L(即弹簧的长度与原长的差值的绝对值)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上述过程中弹簧始终在竖直方向伸缩,不计弹簧的体积及其所受的浮力,g取10N/kg,求:
(1)物体A的重力;
(2)放在水平桌面上时,连接体对桌面的压强;
(3)为达到题中要求,需要向容器内倒入水的质量。
30.如图所示,有一底面积为50cm2,质量为300g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的密度为0.6×103kg/m3旁边放置一个底面积为200cm2内装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壁厚忽略不计),容器质量为0.5kg,容器中液体深为20cm。
将物体A放入液体中后,用竖直向下的外力使物体A刚好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未溢出,A也没有接触到容器底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了250Pa,求:
(1)物体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容器中液体的密度:
(3)当用竖直向下的外力使A刚好浸没在液体中且保持静止,则此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多少?
31.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它们的高度分别为0.2m和
0.1m。
A的密度为2×103kg/m3,B的质量为1kg,求:
(1)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若在正方体A、B上沿竖直方向按相同比例k截下一部分,并将截下的部分分别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这时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请计算其对应的比例k
的值。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固体压强一般用p=分析,但对于粗细均匀的实心柱体,也可以按照液体压强公式p=ρgh比较大小.
【详解】
A、根据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且甲的高度小于乙的高度,可以直接得到甲的密度大于乙,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相同的部分,根据F=G=mg=ρg V可以得到甲减小的压力就要大于乙减小的压力,但由于甲的底面积大,所以最后甲的压强不一定小于乙的压强,故A错误;
B、两物体原来的压强相等,因为甲、乙都是长方体即柱体,由于原来的压强相同,由公式p=ρgh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在h甲小于h乙条件下,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由公式p=ρgh可知,甲对水平面的减小的压强大于乙对水平面减小的压强,所以最后甲对水平面的压强小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故B错误;
C、两个物体原来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由图知甲、乙的重力不确定,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相
同的部分,作用面积不变,两个物体减小的压力相同,由于甲的受力面积较大,故甲减小的压强较小,则么甲剩余部分的压强一定大于乙剩余部分的压强,故C 正确; D 、在甲、乙上各放一个相同质量的物体,则甲增加的压力与乙增加的压力相等,由于甲的底面积大,所以甲增加的压强较小,最后甲的压强一定小于乙的压强,故B 错误. 故选C .
2.B
解析:B 【详解】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左滑动时,此时活塞所受摩擦力与大气压力方向向右,可得:
pS +f =m 1g =9.8N ;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右滑动时,此时活塞受摩擦力向左,受大气压力向右,可得:
pS -f =m 2g =5.6N ;
联解上述两个关系式,可得:
pS =7.7N ,
故
p =
52
7.7710N
m
-=⨯ 1.10×105Pa , 故应选B 。
3.C
解析:C 【详解】
AB .因为质量相等,所以甲乙两容器底部所受到的压力相等,A 、B 均不正确。
C .根据压强公式
p gh ρ=
知由2ρρ=A B ,小球在B 溶液中悬浮,说明
12
B A ρρρ==小球
所以小球在A 溶液中漂浮,设小球体积为V ,则A 液面上升的高度
12==V
V h S S ∆甲乙
B 液面上升高度
=
=V
h h S ∆∆甲乙
所以加入小球后,A 、B 两溶液的液体高度是相同,再根据压强公式p gh ρ=,知甲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是乙容器底部受液体压强的2倍。
C 正确;
D .两容器放入小球后总质量还是相等的,因甲的底面积是乙底面积的一半,所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乙容器对桌面压强的2倍。
D 错误。
故选C 。
4.C
解析:C 【详解】
由图可知,甲烧杯中的物体漂浮在液体中,乙烧杯中的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所以甲烧杯中的物体和乙烧杯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即
F F
G ==浮甲浮乙物
又根据压强与浮力关系,可知
F p S =浮甲甲底
F p S p S =-浮乙乙顶乙底
则
p S p S p S =-乙顶甲底乙底
即
0p p p =->乙顶乙底甲底
故p p <甲乙;因为甲烧杯中的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小于乙烧杯中的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根据公式
F gV ρ=浸浮液
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两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为
()F G G G G G g hS V ρ=++=++-甲甲甲浸物甲液物容容容 ()F G G G G G g hS V ρ=++=++-乙乙乙浸物乙液物容容容
由于
F gV
G ρ==甲甲浸浮甲物 F gV G ρ==乙乙浸浮乙物
则
F G ghS ρ=+甲甲容容
F G ghS ρ=+乙乙容容
因为ρρ甲乙>,则
F F 甲乙>
故选C 。
5.D
解析:D 【详解】
原来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
G Vg Shg p gh S S S
ρρρ=
=== 若沿如图所示的虚线方向切成a 、b 两部分,由图知对a 两部分 V a <S a h
a 两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
a a a a a a a a a
G m g V g S hg p gh p S S S S ρρρ=
==<== 即
p a <p
对b 两部分
V b >S b h
b 两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
b b b b b b b b b
G m g V g S hg p gh p S S S S ρρρ=
==>== 即
P b >p
综上
p a <p <p b
故选D 。
6.C
解析:C 【详解】
A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关系,图像应是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故A 不符合题意;
B .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若压力为零,则摩擦力为零,而选项中图象反映的是压力为零,仍有摩擦力,故B 不符合题意;
C .根据P =
F
S
可知,压力一定时,物体受到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图像为双曲线的一部分,故C 符合题意;
D .根据P =gh ρ可知,液体密度不变时,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关系,而选项中图象反映
的是深度增大压强减小,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7.A
解析:A 【详解】
由图可知甲乙两容器底部所处的深度h 相同,且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根据公式p gh ρ=可得,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又因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公式m V ρ=得,甲容器中液体的质量大
于乙容器中液体的体积,则甲容器中液体的重力大于乙容器中液体的重力,故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两个容器相同,说明容器和桌面的接触面积相同,根据公式F
p S
=可得,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故选A 。
8.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 、
B 两物体的重力之比:
333A A A 1133B B B 2211==()28
G m g V g L g L G m g V g L g L ρρρρ====, 金属块A 对B 的压力: F A =F +G A =0.6G A +G A =1.6G A , 受力面积:S A =L 12, 金属块A 对B 的压强:
p 1=A A
2
A 11.6=F G S L , 金属块
B 对地面的压力:
F B =F +
G A +G B =0.6G A +G A +8G A =9.6G A , 受力面积: S A =L 22,
金属块B 对地面的压强: p 2=
B A
2
B 29.6=F G S L , A 22211A 222A
2A 122
1.6 1.61229.69.6613G p L G L G p G L L ==⨯=⨯=。
9.B
解析:B 【详解】
倒入或抽出液体前,p 甲=p 乙,即ρ甲gh 甲=ρ乙gh 乙,由图可知,h 甲<h 乙,所以ρ甲>ρ
乙
;
A 、倒入液体的体积为V 甲和V 乙,则倒入后A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甲+
A
V S 甲
,B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乙+B
V S 乙
,因为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所以G 甲=G 乙,由G =mg =ρgSh
得,ρ甲gS A (h 甲+
A V S 甲)=ρ乙gS
B (h 乙+B V S 乙
),ρ甲gS A h 甲+ρ甲gS A A
V S 甲=ρ乙gS B h 乙+ρ乙
gS B B
V S 乙
,因为ρ甲gh 甲=ρ乙gh 乙,且S A >S B ,所以ρ甲gV 甲<ρ乙gV 乙,又因为ρ甲>ρ乙,所
以V 甲<V 乙,故A 错误;
B 、倒入液体的高度△h 甲和△h 乙,则倒入后A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甲+△h 甲,B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乙+△h 乙,因为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所以G 甲=G 乙,由G =mg =ρgSh 得,ρ甲gS A (h 甲+△h 甲)=ρ乙gS B (h 乙+△h 乙),
ρ甲gS A h 甲+ρ甲gS A △h 甲=ρ乙gS B h 乙+ρ乙gS B △h 乙,因为ρ甲gh 甲=ρ乙gh 乙,且S A >S B ,所以ρ
甲
gS A △h 甲<ρ乙gS B △h 乙,又因为ρ甲>ρ乙,S A >S B ,所以△h 甲<△h 乙,故B 正确;
C 、抽出液体的体积为V 甲和V 乙,则抽出后A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甲﹣
A
V S 甲
,B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乙﹣B
V S 乙
,因为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所以G 甲=G 乙,由G =mg =ρgSh
得,ρ甲gS A (h 甲﹣
A V S 甲)=ρ乙gS
B (h 乙﹣B V S 乙
),ρ甲gS A h 甲﹣ρ甲gS A A
V S 甲=ρ乙gS B h 乙﹣ρ乙
gS B B
V S 乙
,因为ρ甲gh 甲=ρ乙gh 乙,且S A >S B ,所以ρ甲gV 甲>ρ乙gV 乙,又因为ρ甲>ρ乙,所
以V 甲可能大于V 乙,也可能等于V 乙,也可能小于V 乙,故C 错误;
D 、抽出液体的质量为m 甲和m 乙,则抽出后A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甲﹣A
m S ρ甲
甲,B 容器中
液面的高度h 乙﹣B
m S ρ乙
乙,因为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所以G 甲=G 乙,由G =
mg =ρgSh 得,ρ甲gS A (h 甲﹣A
m S ρ甲甲)=ρ乙gS B (h 乙﹣B m S ρ乙
乙),ρ甲gS A h 甲﹣ρ甲
gS A A
m S ρ甲甲=ρ乙gS B h 乙﹣ρ乙gS B B m S ρ乙
乙,即ρ甲gS A h 甲﹣m 甲g =ρ乙gS B h 乙﹣m 乙g ,因为ρ甲
gh 甲=ρ乙gh 乙,且S A >S B ,所以m 甲g >m 乙g ,即m 甲>m 乙,故D 错误.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液体密度一定,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根据图中水桶的形状分析判断液体深度的增加量的变化快慢,根据p =ρgh 判断压强的变化,根据F=pS 判断出压力的变化。
【详解】
由图知,水桶的形状是上宽下窄,所以在向水桶倒水时,相同时间内倒入相同质量的水,
但水在水桶中增加的高度越来越小,根据p=ρgh 知容器底所受液体压强的增加量也会越来越小,根据F=pS 知,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增加量也会越来越小,分析四图,B 符合题意。
故选:B 。
二、填空题
11.小 大气压 敞开 【详解】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特点: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所以竖直吸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2][3]矿泉水瓶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吸管中上升并
解析:小 大气压 敞开 【详解】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特点: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所以竖直吸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2][3]矿泉水瓶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吸管中上升并喷出,其中矿泉水瓶瓶口不能密封,不然瓶内气压降低就不能将水压入吸管中而上升。
12.60 【详解】
[1]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则甲对地面的压强
[2]若乙沿竖直方向切割一部分叠放在甲的正上方时,因乙的高度和密度均不变,所以,乙对地面的压强不变,即
因此时甲、乙对地
解析:60 【详解】
[1]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2
F G mg Vg L g p gL S S S S L ρρρ======
则甲对地面的压强
33310kg/m 10N/kg 0.1m 3000Pa p gL ρ⨯⨯⨯甲甲===
[2]若乙沿竖直方向切割一部分叠放在甲的正上方时,因乙的高度和密度均不变,所以,乙对地面的压强不变,即
3339000Pa p gL g L gL p ρρρ乙乙甲甲甲=====
因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此时甲的总重力
2
9000Pa 0.1m 90N G F p S ⨯''甲甲甲===()=
甲的重力
333
310kg/m 0.1m 10N/kg 30N G m g V g ρ⨯⨯⨯甲甲甲甲===()=
则乙正方体切去的重力
90N 30N 60N G G G ∆--乙甲===
13.4500 【详解】 [1]水对杯底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1m=1000Pa
水对杯底的压力 F=pS=1000Pa×20×10-4m2=2N
[2]
解析:4500 【详解】 [1]水对杯底的压强
p =ρgh =1.0×103kg/m 3×10N/kg×0.1m=1000Pa
水对杯底的压力
F =pS =1000Pa×20×10-4m 2=2N
[2]盛有水的琉璃杯对桌面的压力为
F 1=
G 杯+G 水=4N+5N=9N
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
1142
19N
4500P 00a 2m F p S -=
=⨯= 14.17∶35 【详解】
[1]由图可知,水对容器底部B 处的压强为
[2]水对容器顶部A 处的压强pA 与水对容器底部B 处的压强pB 表达式为
联立可知
解析:17∶35 【详解】
[1]由图可知,水对容器底部B 处的压强为
33B B 10kg/m 10N/kg 0.35m 3500Pa p gh ρ==⨯⨯=水
[2]水对容器顶部A 处的压强p A 与水对容器底部B 处的压强p B 表达式为
A B A ()p g h h ρ=-水
B B p gh ρ=水
联立可知
B A A B A B B B ()0.35m 0.18m 170.35m 35
g h h p h h p gh h ρρ---====水水 15.< < 【详解】
[1]切去之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剩余部分的重力相等、质量也相等;
由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 ,且S 甲>S 乙,所以
V 甲剩>V 乙剩
由可知 ρ甲<ρ乙 由图可
解析:< < 【详解】
[1]切去之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剩余部分的重力相等、质量也相等;由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 ,且S 甲>S 乙,所以
V 甲剩>V 乙剩
由m V ρ=
剩剩
可知
ρ甲<ρ乙
由图可知,原来两柱体的高度关系为
h 甲<h 乙
由柱体压强公式p =ρgh 可知,原来的压强关系为
p 甲<p 乙
[2]由图可知,甲切去的体积更小,且甲的密度更小,所以可知
G 甲切<G 乙切
而原来的重力=剩余部分的重力+切去部分的重力,所以可知
G 甲<G 乙
即
F 甲<F 乙
16.= > 【解析】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