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全国教资统考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c3538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a.png)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科目代码:302)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XXX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XXX倡导的是A.发现研究理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XXX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标,这种教育目标价值取向属于A.小我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本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些特征?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
这里的“双轨”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联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树模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带着不懂的问题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05019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d.png)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题】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教师引(江南博哥)导学生整理能够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词。
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A. 曹操《观沧海》B. 李商隐《夜雨寄北》C. 李白《行路难》D.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过零丁洋》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兵败被俘,次年途经零丁洋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作品将国家存亡与个人经历紧密结合,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与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
A项,《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登临碣石山、眺望远海时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作品重点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志在天下的进取精神。
B项,《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作品语言质朴自然,言浅意深,表达了诗人对远在长安的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C项,《行路难》是盛唐诗人李白遭遇政治挫折后创作的组诗。
作品情感跌宕,气势高昂,表达了诗人因理想抱负无法实现而极度苦闷、愤懑与不平的心情。
D项,《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创作的一首散曲。
作品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兴衰写到黎民百姓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思索及对当时人民境况的同情。
A、B、C三项作品均未体现忧国忧民情怀。
2. 【单项选择题】教师围绕“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
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A. 老舍《骆驼祥子》B. 傅雷《傅雷家书》C.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D.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骆驼祥子》通过对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力车夫祥子这一“小人物”形象及其苦难经历的描写,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畸形,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底层的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B项,《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
这些书信所传达出的情感纯真而质朴,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挚爱与期望。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088812aaea998fcd220e01.png)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1.A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阶级性B. 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C [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2019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be130476eeaeaad0f3301e.png)
2019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已经顺利结束看,下面中华考试网小编为你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如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
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
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
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
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
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
生产性C。
目的性D。
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
顺序性B。
不平衡性C。
阶段性D。
个别差异性6。
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
2019 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9 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5338ac195f312b3169a5cf.png)
2019 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阶级性B. 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衔接且对应B. 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性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制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予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0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2019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682c1e27d3240c8447ef9c.png)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1.A[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生产性D.相对独立性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C[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2019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附答案)
![2019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284711e45c3b3567ec8ba6.png)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科目代码:302)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些特征?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
这里的“双轨”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教学教材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教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4e2b3213783e0912a2162a7c.png)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19.参考答案《天上的街市》是一首现代诗,语言形象,富于美感,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抒发了诗人真挚的情感,可以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本文是初中学生第一次学习到的现代诗,学生需通过朗读体会现代诗的基本特征。
因此教师可通过使用朗读法,引导学生对诗歌意象进行深入品析,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提升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初读率先完成对课文的感知;在自由朗读中,将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加以教师指导解决阅读障碍;在重点阅读中,解读设置好的问题,激发多向思维,进一步理解诗歌,把握学习方法。
此外,还可以采用赏读评议法、脚本批注法等多种阅读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阅读中增进对文本的认识。
20.参考答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锻炼想象和联想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者想象的世界。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确立依据:①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具体的目标中有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本课精这首小诗,诗中富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要注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诗歌的内涵。
③学生对诗歌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法,能够通过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而且联想自然、想象丰富是本诗的一大特点,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因此确立了以上的教学目标。
2019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参考答案
![2019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3e61ed284ac850ac024240.png)
2019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C 【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6.C【解析】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种学制。
这种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
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
7.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8.A【解析】略。
9.B【解析】我国新课改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0.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11.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
12.A 【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这种注意方式属于有意注意。
13.C 【解析】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与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新整理)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与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485efac27d3240c8547efbf.png)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題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A阶级性 B生产性C目的性 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 B不平衡性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衔接且对应 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 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性 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 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 B长善救失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制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 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予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0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与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完整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与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6b314114791711cc7917d5.png)
2019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題共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42 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 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 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 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 特征( ) 。
A阶级性B 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3. 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4.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 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 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衔接且对应B 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6. 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7. 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性D社会课程8. 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9.“-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制D因材施教10.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予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0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2019上全国教资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2019上全国教资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c9fb494431b90d6d85c729.png)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些特征?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
这里的“双轨”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2019上半年《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教师资格试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教师资格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5ef9a44028915f804dc2ce.png)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解析(初中)1、D2、A3、B4、A5、A6、A7、D8、C9、B10、C11、C12、B13、D14、B15、D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16.参考答案略。
17.参考答案略。
18.参考答案略。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19.参考答案《天上的街市》是一首现代诗,语言形象,富于美感,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抒发了诗人真挚的情感,可以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本文是初中学生第一次学习到的现代诗,学生需通过朗读体会现代诗的基本特征。
因此教师可通过使用朗读法,引导学生对诗歌意象进行深入品析,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提升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初读率先完成对课文的感知;在自由朗读中,将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加以教师指导解决阅读障碍;在重点阅读中,解读设置好的问题,激发多向思维,进一步理解诗歌,把握学习方法。
此外,还可以采用赏读评议法、脚本批注法等多种阅读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阅读中增进对文本的认识。
20.参考答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锻炼想象和联想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者想象的世界。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确立依据:①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具体的目标中有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本课精这首小诗,诗中富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要注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诗歌的内涵。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63d7724028915f814dc20f.png)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2 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1.A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 项。
3.18 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 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C [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a5c8e4f78a6529657d534b.png)
2019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照答案及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分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讲堂中心。
【分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课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典范教课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 C 项。
【分析】个人本位论以为,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人的天性,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天性,发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公司或阶级服务。
卢梭以为“小孩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表现。
【分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此刻教育自己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与其余社会心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分析】人的发展既表现出量的累积,又表现出质的飞腾。
当某些代表新质因素的量累积到必定程度时,就会致使质的飞腾,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分析】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类学制。
这类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
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连接。
【分析】题干的描绘表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分析】略。
【分析】我国新课改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联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分析】题干的描绘表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分析】道德评论法是经过对学生道德进行必定或否认的评论而予以激励或克制,促进其道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
它包含奖赏、处罚、评选和操行评定等。
【分析】存心注意也称任意注意,是有早先目的、必需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必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这类注意方式属于存心注意。
【分析】忘记的进度是不均衡的,其趋向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快,且到必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忘记了。
【分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脑筋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进而增添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初中语文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初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28037a8433d4b14e852468e7.png)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初中语文答案略。
17.参考答案略。
18.参考答案略。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19.参考答案《天上的街市》是一首现代诗,语言形象,富于美感,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抒发了诗人真挚的情感,可以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本文是初中学生第一次学习到的现代诗,学生需通过朗读体会现代诗的基本特征。
因此教师可通过使用朗读法,引导学生对诗歌意象进行深入品析,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提升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初读率先完成对课文的感知;在自由朗读中,将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加以教师指导解决阅读障碍;在重点阅读中,解读设置好的问题,激发多向思维,进一步理解诗歌,把握学习方法。
此外,还可以采用赏读评议法、脚本批注法等多种阅读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阅读中增进对文本的认识。
20.参考答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锻炼想象和联想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者想象的世界。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确立依据:①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具体的目标中有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本课精这首小诗,诗中富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要注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诗歌的内涵。
③学生对诗歌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法,能够通过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而且联想自然、想象丰富是本诗的一大特点,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因此确立了以上的教学目标。
真题+答案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真题+答案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f9d56d3b3567ec102d8ae1.png)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共21道题,每题2分,共42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
这里的“双轨”()。
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应了教育的哪种功能()。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上半年全国教资统考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
16.参考答案
略。
17.参考答案
略。
18.参考答案
略。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19.参考答案
《天上的街市》是一首现代诗,语言形象,富于美感,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抒发了诗人真挚的情感,可以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本文是初中学生第一次学习到的现代诗,学生需通过朗读体会现代诗的基本特征。
因此教师可通过使用朗读法,引导学生对诗歌意象进行深入品析,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提升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初读率先完成对课文的感知;在自由朗读中,将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加以教师指导解决阅读障碍;在重点阅读中,解读设置好的问题,激发多向思维,进一步理解诗歌,把握学习方法。
此外,还可以采用赏读评议法、脚本批注法等多种阅读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阅读中增进对文本的认识。
20.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锻炼想象和联想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者想象的世界。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确立依据:
①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具体的目标中有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本课精这首小诗,诗中富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要注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诗歌的内涵。
③学生对诗歌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法,能够通过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而且联想自然、想象丰富是本诗的一大特点,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因此确立了以上的教学目标。
21.参考答案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通过自主探究、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者想象的世界。
一、导入新课
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并且谈感受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一)出示作者资料
(二)感知内容,学习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内容。
2.学生有感情的自读,教师指导停顿和重音。
3.学生自读,教师指导,回答问题:
(1)诗人想象的“天上的街市”到底是一个怎样世界?用词语概括。
(2)说说诗人是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为我们描绘这么一个理想的境界的?(对天上美丽街市的憧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街灯和明星相似,展开联想)
2.诗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民间故事中的有什么不同?诗中通过哪些词表现出来?请圈出来加以体会。
3.诗人为什么要对民间故事作这么大的改动?他的用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
(多媒体出示写作背景)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板书。
四、拓展延伸
对《牛郎织女》故事新编,课堂上说一说。
五、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课外读一读《迢迢牵牛星》或读一读郭沫若的其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