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辨析题(请先判断对错,再说明原因)1、哲学得基本派别就是一元论与二元论。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得焦点在于就是否承认事物就是可以被认识得。

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笛卡儿认为,物质与精神就是两种不同得实体,精神得本性就是思维,物质得本性就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

物质与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就是世界得本原。

【材料2】贝克莱认为“存在就就是被感知,人得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就是“绝对观念”得“外化”与产物。

【材料3】恩格斯指出:“物、物质无非就是各种物得总与,而这个概念就就是从这一总与中抽象出来得”。

马克思指出“观念得东西不外就是移入人得头脑并在人得头脑中改造过得物质得东西而已。

”请说明:(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错误得实质就是什么?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得观点有什么不同,错误在哪里?(2)请结合材料3谈谈如何正确理解物质与意识。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韩非子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就是风动,不就是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3】列宁指出把主要得注意力正就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得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得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得“自己运动”得钥匙,才就是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得中断”,向对立面得转化,旧东西得灭亡与新东西得产生得钥匙。

”请说明:(1)材料1与材料2得观点有何异同?(2)材料2与材料3得主要分歧就是什么?并加以评述。

3、阅读下列材料:在十七世纪,牛顿曾坚信光就是由很小得微粒组成得,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实验得证明。

后来到了惠更斯、菲涅耳时代,光得波动学说被光得干涉与衍射实验以及后来得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证实,从而否定了牛顿得微粒说。

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以其优美得数学形式与极其精确得实验,再一次否定了光得波动说,认为光就是由微粒组成得,但这种微粒就是具有波动性得,称之为光量子。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的生产2.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共同构成( )。

A.劳动产品 B.生产资料 C.生产方式 D.劳动过程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D.企业行为和居民行为4.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家庭关系 C.生产关系 D.外交关系5.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6.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其实质是( )。

A.政治关系 B.物质利益关系 C.人际关系 D.经济关系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志是( )。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科学技术 D.劳动力8.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力自身的内存矛盾9.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B.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C.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的D.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 )。

A.主观主义 B.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 D.科学抽象法(二)多选题1.如果撇开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只是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 )。

A.劳动技术 B,劳动者的劳动C.劳动对象 D.劳动方式E.劳动资料2.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

以下选项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是( )。

A.原始森林中正在被砍伐的树木 B.开采中的地下矿藏C.炼钢厂的生铁 D.织布厂的棉纱E.织布厂的纺织机3.劳动资料主要可以分为( )。

软件测试练习第一章作业(带答案)

软件测试练习第一章作业(带答案)

一、单选题1、软件测试的目的:( c )A. 避免软件开发中出现的错误B. 发现软件开发中出现的错误C. 尽可能发现并排除软件中潜藏的错误,提高软件的可靠性D. 修改软件中出现的错误2、软件测试是采用( a )执行软件的活动。

A.测试用例B.输入数据C.测试环境D.输入条件3、导致软件缺陷的最大原因是:( a )A.软件需求说明书B.设计方案C.编码D.维护4、在下列描述中,关于测试与调试的说法错误的是(d )A、测试是显示错误的行为;而调试是推理的过程;B、测试显示开发人员的错误。

调试是开发人员为自己辩护;C、测试能预期和可控。

调试需要想象、经验和思考;D、测试必须在详细设计已经完成的情况下才能开始;没有详细设计的信息调试不可能进行。

5、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软件缺陷修复费用最低( a )(A)需求分析(编制产品说明书)(B)设计(C) 编码(D)产品发布6、软件测试员究竟做些什么。

( c )(A)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B)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尽可能早一些(C)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尽可能早一些,并确保其得以修复(D)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尽可能早一些,并将其得以修复7、某次程序调试没有出现预计的结果,下列( b )不可能是导致出错的原因。

A.变量没有初始化 B.编写的语句书写格式不规范C.循环控制出错 D.代码输入有误8、软件缺陷修复的代价最高的阶段为( a )A、发布阶段B、需求阶段C、设计阶段D、编码阶段9.软件测试按照测试层次可以分为( c )A.黑盒测试、白盒测试B. 功能性测试和结构性测试C.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D、动态测试和静态测试10、软件测试是采用( a )执行软件的活动。

A.测试用例B.输入数据C.测试环境D.输入条件11.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阶段,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下列哪个(些)是软件测试的任务?答案:( d )1预防软件发生错误 2发现程序错误 3提供诊断错误信息A.只有1B.只有2C.只有3D.都是12、导致软件缺陷的最大原因是:( a )A.软件需求说明书B.设计方案C.编码D.维护13、测试用例是为达到最佳的测试效果或高效的揭露隐藏的错误而精心设计的少量测试数据,至少应该包括( a )A、测试输入、执行条件和预期的结果。

(完整版)第一章,练习册答案

(完整版)第一章,练习册答案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1-1质点作曲线运动,在时刻 t 质点的位失为r ,速度为v ,速率为v , t 至(t t 路程为 s ,位失大小的变化量为 r (或称 r ),平均速度为v ,平均速率为v 。

(1)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B ) 时间内的位移为 r ,(A) r s r (B) r s r ,当 t 0时有 dr ds dr (C ) r r s ,当 t 0时有 dr dr ds (D)r s r ,当 t 0时有 dr dr ds (2)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 C )(A) v vj 7 v (B) v vj v v(C ) v v 侗 v (D) v vj v v1-2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失 r (x, y )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 dr (1)巴;(2) dr ;(3) ds . (4) J (dx )2 (dy ) dt dt dtXdt dt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D )(A )只有(1) (2) 正确; (A ) 只有 ( 2)正确(A )只有(2) (3) 正确; (A ) 只有 ( 3) (4) 正确 1-3质点作曲线运动, r 表示位置矢量,v 表示速度,a 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a t 表示切向加速度。

/、 dv/、 dr / 、ds v ; (4) dv (1) 一a ; (2)— v ; (3)— dt dt dt dt对下列表达式,即 a t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D ) (A )只有(1)( 4 )是对的;(A )只有(2)( 4)是对的 (A )只有(2 )是对的;(A )只有(3)是对的 1-4 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 B ) (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 (B )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 (C )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D )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1-5有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 x =6t -2t (SI 制),试求: (1) 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 (2) 第三秒末的速度; (3) 第一秒末的加速度;(4) 质点作什么类型的运动?(5 0解:⑴ 先求出质点在第二秒内的位移。

第一次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饱和空气2.未饱和空气3.制冷4.露点温度5.含湿量6.绝对湿度7. 相对湿度二.简答题:1.空气调节的定义与客车空调装置的任务2.说明制冷与空调的区别和联系3.空气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有什么区别?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4.确定空调装置外气计算参数的方法是什么?5.空气的相对湿度与含湿量有何区别?空气的枯燥程度与吸湿能力大小由那个参数反映?6.白天空气的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50%,夜间温度下降至20℃,夜间会出现结露吗?夜间的相对湿度是多少?7.冷却、冷藏、冷冻都有什么区别?8.焓湿图由哪几种线群组成?9.列车空调系统主要由哪几个根本局部组成?各局部的用作是什么?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饱和空气:干空气和饱和水蒸汽的混合物称为饱和空气。

2.未饱和空气:干空气和过热水蒸汽的混合物称为过饱和空气。

3.制冷:用一定的方法使某物体或空间的温度低于周围环境介质的温度,并且使其维持在某一范围内,这个过程称为制冷。

4.露点温度:指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时,降温至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5.含湿量:随一公斤干空气同时存在的水蒸汽质量,称为湿空气的含湿量〔g〕。

6.绝对湿度: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称为空气的绝对湿度。

7.相对湿度:一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与同一温度下饱和空气中所含水蒸汽质量的比值称为相对湿度。

二.简答题:1. 空气调节的定义与客车空调装置的任务答:空气调节:把经过一定处理后的空气,以一定的方式送入室内,使室内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和干净度等控制在适当范围内的专门技术。

客车空调装置的任务是将一定量的车外新鲜空气和车内再循环空气混合后,经过过滤、冷却或加热、减湿或加湿等处理,以一定的流速送入车内,并将车内一定量的污浊空气排出车外。

答:制冷: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将某物体或流体冷却,使其温度低于周围环境介质的温度,并保持这个低温的过程。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1. 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根据物理学的基本概念,速度是物体运动的一个重要参量,而加速度则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在初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研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第一章练习题的答案:题目1:一个从静止开始的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3 m/s²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求它在5秒后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加速度公式v = u + at,其中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给定初速度u=0,加速度a=3 m/s²,时间t=5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v = 0 + 3 × 5 = 15 m/s。

题目2:一辆汽车在道路上以2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10秒后它的位置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位移公式s = ut,其中s是位移,u是速度,t 是时间。

给定速度u=25 m/s,时间t=10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s = 25 ×10 = 250 m。

题目3:一个物体的速度从10 m/s增加到20 m/s,经过2秒的时间,求它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加速度公式a = (v - u) / t,其中a是加速度,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t是时间。

给定初速度u=10 m/s,末速度v=20 m/s,时间t=2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a = (20 - 10) / 2 = 5 m/s²。

2. 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重要的原理,它指出在一个系统内,所有物体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以下是第一章练习题中涉及到动量守恒定律的答案:题目1:一辆质量为1000 kg的小轿车以20 m/s的速度向东行驶,和一辆质量为1500 kg的卡车以15 m/s的速度向东行驶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车结合在一起,求结合后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前的总动量等于碰撞后的总动量。

小轿车的动量为mv1,卡车的动量为mv2,碰撞后的总动量为(m1 +m2)v。

经济学原理课程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课程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经济体系必须做出的基本选择是: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2.经济学可定义为: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个人的生财之道3.研究某个厂商、某种产品和单个居民行为的经济学被称为:A规范经济学 B实证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学4.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的经济学被称为:A规范经济学 B实证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学5.经济学中的三个主要市场是:A股票市场、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B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劳动力市场C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D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6.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整个经济如何实现最大化D.国民收入的决定7.实证经济学主要回答国民经济:A应该如何运行 B实际如何运行 C应该是什么 D应该怎样8.“资源是稀缺的”是指A 资源是不可再生的B 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C 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D 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 B 通货膨胀率的决定C 一家光碟厂商的产量水平D 广告业雇员人数10.宏观经济学的观点:A 包括对经济个体单位行为的分析B 研究消费者和厂商如何决策C 是以自上而下的角度分析经济D 是以自下而上的角度分析经济1.D2.C3.D4.C5.D6.B7.B8.D9.B 10.C二.填空题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单个经济单位,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整个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2.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问题,规范经济学回答应该是什么问题。

3.需求的无限性与生产的有限性就引出了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稀缺性;它是相对的4.得到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经济学中把这种成本称为机会成本。

5.在经济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实证分析工具是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动态分析、静态分析。

初二的第1章练习题

初二的第1章练习题

初二的第1章练习题1. 下面是关于地球的一些问题,请你简要回答。

1.1 地球是什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之一,它是一个蓝色的行星,具有大气层和赤道等特征。

1.2 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但并非完全规则的球体。

它在赤道处稍微扁平,两极稍微鼓起。

1.3 地球的大小如何?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千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类地行星。

1.4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什么意思?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该运动导致了地球的昼夜更替。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运动,一年完成一周。

1.5 地球是由什么组成的?地球主要由岩石、水和气体组成。

地球表面被70%的水覆盖,其余部分则是陆地和大气。

2. 选择题2.1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A. 24小时B. 12小时C. 1周D. 365天答案:A. 24小时2.2 地球的直径约为多少千米?A. 12,742千米B. 50,000千米C. 100,000千米D. 1,000,000千米答案:A. 12,742千米2.3 地球表面被什么覆盖?A. 火山B. 沙漠C. 水D. 冰川答案:C. 水2.4 地球的公转是指什么运动?A. 绕自身轴旋转B. 绕其他星球旋转C. 绕太阳运行D. 绕月球运行答案:C. 绕太阳运行3. 简答题3.1 请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更替,我们根据地球的自转周期将时间分为24小时。

昼夜的交替影响了我们的作息时间和活动规律。

地球的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改变,不同季节气温和光照条件也会不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3.2 地球的哪些特征使其能够承载生命?地球的适宜气候、大气层和水资源使其能够承载生命。

适宜的气候条件在一定范围内维持适宜的气温和湿度,大气层保护地球不受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的直接伤害,水资源为生物提供生存和繁衍的条件。

总结:通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运动方式。

操作系统 第一章

操作系统 第一章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操作系统是一种()。

A.应用软件B。

系统软件C。

通用软件D。

工具软件2.操作系统的()管理部分负责对进程进行调度。

A.存储器 B。

设备 C。

文件 D。

处理机3.()要保证系统有较高的吞吐能力。

A.批处理系统 B.分时系统 C.网络操作系统 D.分布式操作系统4.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主要有()。

A.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多任务系统B.单用户系统、多用户系统和批处理系统C.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及实时操作系统D.实时系统、分时系统和多用户系统5.使多个用户通过与计算机相连的终端、以交互方式同时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A.单道批处理系统B.多道批处理系统C.分时系统D.实时系统6.计算机操作中,最外层的是()。

A.硬件系统B.系统软件C.支援软件D.应用软件7.所谓()是指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主存,并且同时处于运动状态,这些作业贡献共享处理机和外围设备等其他资源。

A.多重处理 B.多道程序设计 C.实时处理 D.共同处理8.下面关于操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批处理作业必须具有作业控制信息B.分时系统不一定都具有人机交互能力C.从响应时间的角度看,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差不多D.由于采用了分时技术,用户可以独占计算机的资源9.分时操作系统通常采用()策略为用户服务。

A.时间片加权分配 B.短作业优先 C.时间片轮转 D.可靠性与灵活性10.若把操作系统看作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下列的()不属于操作系统所管理的资源A.磁盘 B. 内存 C. CPU D. 中断11.在下列操作系统的各个功能组成部分中,()不需要硬件支持。

A.进程调度 B.时钟管理 C.地址映射 D.中断系统12.在指令系统中只能由操作系统使用的指令称为()A.系统指令 B.设备指令 C.非特权指令 D. 特权指令二、多项选择题1.操作系统的主要设计目标是()A.可扩充性B.使得计算机使用方便C.管理计算机资源D.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工作2.计算机的软件分为()。

物理化学(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物理化学(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每次物理化学作业及答案§1.1 热力学基本概念第一周(1) 练习1“任何系统无体积变化的过程就一定不对环境作功。

”这话对吗?为什么?答:不对,应该是无体积变化的过程,系统就一定不对环境作体积功。

系统和环境之间交换能量的方式,除体积功外,还有非体积功,如电功,表面功等.2“凡是系统的温度下降就一定放热给环境,而温度不变时则系统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这结论正确吗?举例说明之。

答:不正确。

系统的温度下降,内能降低,可以不放热给环境.例如: (13页例1-4) 绝热容器中的理想气体的膨胀过程,温度下降释放的能量,没有传给环境,而转换为对外做的体积功.而温度不变时则系统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不对, 等温等压相变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吸热(或放热), 如一个大气压下,373.15K 下,水变成同温同压的水蒸汽的汽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吸热。

3在一绝热容器中盛有水,其中浸有电热丝,通电加热。

将不同对象看作系统,则上述加热过程的Q或W大于、小于还是等于零?⑴以电热丝为系统Q<0; W>0;⑵以水为系统; Q>0;W=0;⑶以容器内所有物质为系统Q=0; W>0;⑷将容器内物质以及电源和其它一切有影响的物质看作整个系统。

Q=0;W=0.4在等压的条件下,将1mol理想气体加热使其温度升高1K,试证明所作功的数值为R。

证明:∵等压过程则P1=P2=P e∴W=-p(V2-V1)=-p[ nR(T+1)/p- nRT/p]= -p×(nR/p)= -R51mol理想气体,初态体积为25dm3,温度为373.2K,试计算分别通过下列四个不同过程,等温膨胀到终态体积100dm3时,系统对环境作的体积功。

(1)向真空膨胀。

(2)可逆膨胀。

(3)先在外压等于体积50dm3时气体的平衡压力下,使气体膨胀到50dm3,然后再在外压等于体积为100dm3时气体的平衡压力下使气体膨胀到终态。

(4)在外压等于气体终态压力下进行膨胀。

第一章矿山电工作业题及答案

第一章矿山电工作业题及答案

第一章作业题及答案1.电力系统、电力网、额定电压、一级负荷的概念?2.矿井地面变电所、井下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和移动变电站的作用是什么?答:1)矿井地面变电所的作用是:矿井供电的枢纽,它担负着向井上、井下配电的任务。

2)井下中央变电所的作用是:全矿井下供电的中心,接受从地面变电所送来的高压电能后,分别向采区变电所及主排水泵等高压设备专供电能,并通过变电所内的矿用变压器降压后,在向井底车场附近的低压动力和照明供电。

3)采区变电所和移动变电站的作用是:采区变电所是采区供电的中心,其作用是将中央变电所送来的高压电能变为低压电能,并将电能配送到裁决工作面配电点或用电设备。

移动变电站的作用是深入顺槽的供电方式,深入负荷中心,供电容量大、距离短,电压损失小,提高了供电质量。

3.桥式接线分为几种?矿井供电方式有几种?4.变压器中性点工作方式有几种?5.为什么井下变压器中性点禁止接地?6.什么是功率因数?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及方法?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同一额定电压的供电系统,额定电压不一定相同?2)井下照明电压是220V还是127V?3)计算负荷可以用所用设备的额定功率之和来代替?4)矿井主排水是二级负荷?5)井下变压器中性点禁止接地?6)含有一类负荷的变电所必须选用两台及以上变压器?第二章作业题及答案1.什么是短路?类型有哪些?短路的原因及危害有哪些?P40-412.计算短路电流的目的是什么?P413.无限大与有限电源容量系统有何区别?(参考课件)4.短路全电流由哪几部分组成?(iap+ ipe)5.简述ISS、iim、Iim、SS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P43-446.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主要几种方法?(有名制及标幺制)写出有名制法的基本公式?P457.什么是短路电流的动、热效应?如何校验动、热稳定性? P62-63 答:短路电流通过电气设备及载流导体时,一方面要产生很大的电动力,可能导致导线永久易变形或设备被破坏;即电动力效应;另一方面要产生很高的热量可能导致导线、设备烧坏及被破坏,即热效应。

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答案提示:第二章答案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学校组织与管理-第一章 习题作业参考答案

学校组织与管理-第一章 习题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作业参考答案1.请理解学校管理、学校组织机构、学校领导体制、校长负责制的含义。

(1)学校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通过营建良好的学校环境,使学校成员有效实现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

(2)学校组织机构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设置的学校内部组织系统。

(3)学校领导体制是指学校的组织制度,也称内部管理体制。

学校领导体制是学校权限的划分规则,是学校组织机构运行的重要依据,决定学校组织机构的表现形式。

(4)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党的基层组织保证监督,教职工、学生及家长、社区组织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学校领导体制。

2.请结合管理理论分析案例“招收学生的策略”中提出的问题。

(1)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包括统一指挥原则、责权相符原则、授权原则和控制幅度原则。

(2)案例中的问题体现的是管理的控制幅度问题。

控制幅度原则是指一个主管人员直属的下级人员的数量应有一定的限度,这涉及到组织的层次与管理者的注意范围。

要提高组织效率,核心在于对职、责、权的正确划分。

组织管理要做到权责明确、权责对应、权力分担、幅度适当。

任何权责不清、权责不等、权力集中、幅度过大等不良管理现象的存在,都可能带来无人负责、有权无责、权力越位权力失控等效率低下的无效管理结果。

(3)学校要注意控制管理幅度,避免出现因管理幅度过大而导致的权责不对应及其由此引发的相关问题。

3.请为“他山之石”之中的校长提出挂掉董事会主席的电话后,“下一步该怎么做”的有效建议。

(1)校长的做法有很多,例如可以接受这个方案,也可以拒绝这个方案,还可以选择其他的做法。

(2)校长无论选择什么做法,最重要的是要考虑这一问题究竟谁有权作出决定,对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效果。

4.为了有更多的学生考上,某高中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一周之内的一切活动都不能离开校园。

为达到这一目的,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尽力提高一日三餐的质量,开放学校的一切活动场所,延长晚自习时间,对学生进行不离校教育,给家长写通知信,等等。

电路原理》作业及答案

电路原理》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1-1说明题1-1图(a )、(b )中:(1)u 、i 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 乘积表示什么功率?(3)如果在图(a )中u >0、i <0;图(b )中u >0、i >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a ) (b )题1-1图1-4 在指定的电压u 和电流i 的参考方向下,写出题1-4图所示各元件的u 和i 的约束方程(即VCR )。

(a ) (b ) (c )(d ) (e ) (f )题1-4图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a ) (b ) (c )题1-5图1-16 电路如题1-161(a ) (b )题1-16图 1-20 试求题1-20图所示电路中控制量u 1及电压u 。

题1-20图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练习题2-1电路如题2-1图所示,已知u S =100V ,R 1=2k ?,R 2=8k ?。

试求以下3种情况下的电压u 2和电流i 2、i 3:(1)R 3=8k ?;(2)R 3=?(R 3处开路);(3)R 3=0(R 3处短路)。

题2-1图2-5用△—Y 等效变换法求题2-5图中a 、b 端的等效电阻:(1)将结点①、②、③之间的三个9?电阻构成的△形变换为Y 形;(2)将结点①、③、④与作为内部公共结点的②之间的三个9?电阻构成的Y 形变换为△形。

题2-52-11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题2-11图所示电路的电流i 。

题2-11图2-13 题2-13图所示电路中431R R R ==,122R R =,CCVS 的电压11c 4i R u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电压10u 。

题2-13图2-14 试求题2-14图(a )、(b )的输入电阻ab R 。

(a ) (b )题2-14图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练习题3-1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画出题3-1图所示电路的图,并说明其结点数和支路数:(1)每个元件作为一条支路处理;(2)电压源(独立或受控)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组合作为一条支路处理。

数字逻辑 第一章 作业参考答案

数字逻辑 第一章 作业参考答案

解:该命题的真值表如下:
输入
输出
(1)不考虑无关项的情况下,输出逻辑函数表达式为:
ABCD
F
0000
0
F (m1,m3,m5,m7 ,m9 ) AD BCD
0001
1
(2)考虑无关项的情况下,输出逻辑函数表达式为:
0010
0
0011
1
0100
0
0101
1
F (m1,m3,m5,m7,m9) (d10,d11,d12,d13,d14d15)
AB CD 00 01 11 10 00 0 0 0 0 01 0 1 1 0 11 0 1 1 0 10 1 0 0 1 Y2 的卡诺图
将 Y1、Y2 卡诺图中对应最小项相或,得到 Y1+Y2 的卡诺图如下:
AB CD 00 01 11 10 00 1 0 0 0 01 1 1 1 0 11 0 1 1 0 10 1 0 0 1
P151: 3-4 试分析图 3-64 所示电路逻辑功能。图中 G1、G 0 为控制端。A、B 为输入端。 要求写出 G1、G 0 四种取值下的 F 表达式。
解: 3-8 使用与非门设计一个数据选择电路。S1、S0 选择端,A、B 为数据输入端。数
据选择电路的功能见表 3-29。数据选择电路可以反变当量G1输=入0、。G 0=0 时:
输出 F 0 1 1 1 1 1 1 0
由卡诺图可得 F = A + BC + BC = A • BC • BC
(3)逻辑图表示如下:
1-12 用与非门和或非门实现下列函数,并画出逻辑图。
解:(1) F(A, B,C) = AB + BC = AB • BC
(2) F(A, B,C, D) = (A + B) • (C + D) = A + B + C + D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课后练习和习题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课后练习和习题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课后练习和习题汇总(附答案)(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课后练习和习题汇总(附答案)目录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集合的概念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3集合的基本运算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小结复习参考题1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念练习1.判断下列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与定点A,B等距离的点;【答案解析】:是集合,因为这些点有确定性.(2)高中学生中的游泳能手.【答案解析】:不是,因为是否能手没有客观性,不好确定.2.用符号“∈”或“?”填空:0___ N; -3___ N; 0.5__Z; √2__z; ?__Q; π__R.【答案解析】:根据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的定义即可判断.0是自然数,则0∈N ;-3不是自然数,则-3?N ; 0.5,√2 不是整数,则0.5?Z,√2?Z;?是有理数,则?∈Q ;π 是无理数,则π∈R 故答案为:(1)∈;(2)? ;(3)? ;(4)? ;(5)∈ ;(6)∈3.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方程x2-9=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答案解析】:{-3, 3}.(2)一次函数y=x+3与y=-2x+6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答案解析】: {(1, 4)}.(3)不等式4x- 5<3的解集.【答案解析】:{x | x<2}.习题1.1一、复习巩固1.用符号“∈”或“?”填空:(1)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____ A,美国____A,印度____A,英国____ A;【答案解析】: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A,美国?A,印度∈A,英国?A.(2)若A={x|x2=x},则-1____A;【答案解析】:A={x|x2=x}={0, 1},则-1?A.(3)若B={x|x2+x-6=0},则3____B;【答案解析】:若B={x|x2+x-6=0}={x|(x+3)(x-2)=0}={-3,2},则3?B; (4)若C={x∈N|1≤x≤10},则8____C, 9.1____C.【答案解析】:若C={x∈N|1≤x≤10}={1, 2, 3,4,5, 6,7, 8,9,10},则8∈C, 9.1?C.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大于1且小于6的整数;【答案解析】:大于1且小于6的整数有4个:2,3,4,5,所以集合为{2,3,4,5}.(2) A={x|(x-1)(x +2)=0};【答案解析】:(x- 1)(x+2)=0的解为x=1或x=-2,所以集合为{1, -2}.(3) B={x∈Z|-3<2x-1<3}.【答案解析】:由-3<2x-1<3,得-1<x< p="">二、综合运用3.把下列集合用另一种方法表示出来: (1) {2,4,6,8, 10};</x<>。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1.证明:(1)若a|b,c|d,则ac|bd(2)若a|b 1,a|b 2,…,a|b k ,则对任意整数c 1,c 2,…,c k ,有a|(b 1c 1+b 2c 2+…b k c k ).证:1)a|b 可知存在整数m 使得b=ma , c|d 可知存在整数n 使得d=nc得bd=acmn 即ac|bd 。

2) a|b 1,a|b 2,由性质1-1(3)可得a|(b 1c 1+ b 2c 2),其中c 1和c 2为任意整数。

递归可证得a|(b 1c 1+b 2c 2+…b k c k )。

2.若3|a,5|a 且7|a,则105|a.证明: 3|a ∴存在整数m 使得a=3m5|a 即 5|3m,又∵ 5|5m∴ 5|(2*3m-5m)即5|m∴ 5*3|m*3 即 15|3m 即 15|a同理, 15|a ∴存在整数n 使得a=15n ,7|a 即7|15n,又∵7|7n∴ 7|(15-7*2)n 即7|n∴ 7*15|15n 即105|a3.设p 是正整数n 的最小素因数,证明,若n>p>n 1/3,则n/p 是素数。

证明:反证法。

假设n/p 不是素数,则必是合数,则有:n/p=p 1*p 2*…*p k (其中k ≥2, p 1,p 2,…,p k 为素数,且都≥p ,且都为n 的因数) p 为最小素因数, ∴p 1,p 2,…,p k 都≥p∴n/p= p 1*p 2*…*p k ≥p 1*p 2≥p 2 ∴n ≥p 3,即p ≤n 1/3与题设矛盾,所以n 一定是素数,得证。

4.设n ≠1,证明:(n-1)2|(n k -1)的充要条件是(n-1)|k.证: n k -1≡((n-1)+1) k -1≡ 011221(1)(1)...(1)(1)k k k k k k k k C n C n C n C n ----+-++-+- ≡ k(n-1)mod(n-1)2充分条件:若(n-1)|k ,则(n-1)2|k(n-1),上式= 0mod(n-1)2,所以(n-1)2|(n k -1)必要条件: (n-1)2|(n k -1) ∴ (n-1)2|k(n-1) ∴ (n-1)|k7.证明:形如6k-1的素数有无穷多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的生产2.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共同构成( )。

A.劳动产品 B.生产资料 C.生产方式 D.劳动过程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D.企业行为和居民行为4.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家庭关系 C.生产关系 D.外交关系5.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6.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其实质是( )。

A.政治关系 B.物质利益关系 C.人际关系 D.经济关系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志是( )。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科学技术 D.劳动力8.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力自身的内存矛盾9.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B.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C.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的D.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 )。

A.主观主义 B.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 D.科学抽象法(二)多选题1.如果撇开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只是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 )。

A.劳动技术 B,劳动者的劳动C.劳动对象 D.劳动方式E.劳动资料2.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

以下选项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是( )。

A.原始森林中正在被砍伐的树木 B.开采中的地下矿藏C.炼钢厂的生铁 D.织布厂的棉纱E.织布厂的纺织机3.劳动资料主要可以分为( )。

A.生产工具 B.基础设施C.能源设施 D.未经人们劳动加工的自然物质E.已经人们劳动加工的物质资料4.生产关系( )。

A.是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B.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C.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关系D.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E.决定生产力5.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说法正确的包括(A.前者具有客观性,后者不具有客观性B.前者与人们的经济活动密切联系,后者可以完全离开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C.前者绝大多数只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作用,后者大多数是长久不变的D.前者的认识和利用往往受阶级或集团利益的局限,后者则不受这种限制E.前者能按照人的主观意志去废除、创造或改造,后者则不行(三)名词解释1.劳动对象2.劳动资料3.生产关系4.上层建筑5.经济规律(四)简答题1.为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简述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

3.简述社会生产总过程四个环节之间的辩证关系。

4.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五)论述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2.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D;2.B;3.B;4.C;5.A;6.B;7.B;8.A;9.D; 10.C(二)多选题1. BCE;2.ABCD;3.ABC;4.ABCD;5.BCD(三)名词解释1.劳动对象: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

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界物质;另一类是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

2.劳动资料: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资料,是使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联系起来的媒介物。

其基本上可分为生产工具、基础设施和能源设施三大类,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其内容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方面,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其实质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4.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

5.经济规律:是指发生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四)简答题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所以,研究政治经济学,要从物质资料的生产人手。

而且,物质资料生产既是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人们要生活,就需要有生活资料;人们要获得生活资料,就必须进行生产。

我们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屋等生活资料,样样都是生产得来的。

生产如果停止,人类就会饥寒而死,社会就要灭亡。

(2)物质资料生产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除了生产活动外,还要进行政治、科学、文化、艺术及国防、军事等社会活动,而这些活动必须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基础之上。

2.如果撇开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只是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有三个简单要素,即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不管在任何社会形态里,在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上,劳动过程都必须具备这三个要素。

(1)劳动者的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就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在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

(2)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

(3)劳动资料(或称劳动手段),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资料,是使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联系起来的媒介物。

生产过程,就是上述三要素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过程,就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借助于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变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是生产中的主观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客观因素,是进行生产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共同构成生产资料,有劳动能力的人只有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进行生产。

3.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1)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中,生产起着决定作用。

首先,生产决定分配。

是否有产品生产出来或生产多少,决定着是否有或有多少产品可供分配。

而分配的方式,也是由生产的方式决定的。

其次,生产决定交换。

各个生产者生产出不同产品,才有可能把不同产品进行交换;如果大家都生产同一产品,没有社会分工,也就没必要进行交换了。

生产越发展,生产的产品越多,可供交换的产品也就越多,交换的发展程度决定于生产发展的程度。

同样,生产的性质也决定着交换的性质。

最后,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要投入消费领域。

如果产品没有生产出来,就没有东西可供消费,生产的产品越多,可供消费的产品也越多。

生产的发展决定着消费的发展。

生产还能创造出新的消费需要。

(2)但是,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分配、交换、消费不只是为生产所决定,也对生产起着积极的反作用。

如果分配合理,就会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如果交换发展了,市场需要更多的产品,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影响生产的发展。

如果消费发展了,产品很快被消费掉,就需要不断生产出新的产品来供应消费,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又为生产创造出动力;相反,如果消费阻滞,商品卖不出去,则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4.经济规律是指发生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这种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l)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的,如果经济条件改变了或消失了,经济规律的作用也会改变或消失;如果产生了新的经济条件,新的经济规律就会产生并发生作用。

(2)不论人们对经济规律认识还是不认识,它都会按其本身的要求发挥作用。

(3)人们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废除某种经济规律,也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创造或改造某种经济规律。

(4)当人们在工作中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时,社会经济就会遭到破坏,人们就会受到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

(五)论述题1.作为经济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是在17世纪初出现的。

法国重商主义理论家孟克列钦在1615年发表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后来这一名称又在英国和法国普遍使用,产生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继承英、法传统,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经济学说。

15世纪末,西欧进入封建制度瓦解和资本主义产生的时期,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对流通领域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了研究,这就产生了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

重商主义者仅仅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仅仅研究流通领域的表面经济现象,不可能对资本主义经济有全面的理解,更不可能揭露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当然也不可能建立系统而完整的政治经济学。

17世纪到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逐步确立,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逐步走上历史舞台。

这时产生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一方面,由于当时资本主义还处于正在向前发展的上升阶段,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当时现实出发,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得出了一些科学的结论;另一方面,由于他们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回避或掩盖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深刻矛盾,不可能彻底地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固有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在日益发展。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产生了资产阶级的庸俗政治经济学。

其不是对资本主义进行科学研究,而是极力掩盖阶级矛盾,为资本主义制度作辩护。

19世纪初,资本主义在西欧迅速发展,小资产阶级在竞争中不断产生两极分化:少数人上升为资本家,大多数人沦为无产者。

这时,代表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和利益要求的经济理论应运而生,产生了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它一方面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另一方面把小商品生产理想化,企图返回到资本主义以前的小商品经济中去。

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是违反历史发展规律的,当然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论述。

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无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而不断成长壮大。

同这一时期不成熟的资本主义和不成熟的阶级关系相适应,产生了反映这一时期无产阶级利益和政治要求的空想社会主义。

它们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无情的批判,同时对未来的社会制度作了不同的猜测和描绘,其中包含了许多积极的思想。

但它们是从历史唯心主义和自然理性原则出发,幻想出一个合乎理性的未来社会,制造出一些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