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计算例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一根水平放置的无限长的蒸汽管道,其保温层外径d=583 mm,外表面
实测平均温度及空气温度分别为,此时空气与管道外
表面间的自然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h=3.42 W /(m2 K),墙壁的温度近似取为
室内空气的温度,保温层外表面的发射率
问:(1)此管道外壁的换热必须考虑哪些热量传递方式;
(2)计算每米长度管道外壁的总散热量。(12分)
解:
(1)此管道外壁的换热有辐射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两种方式。
(2)把管道每米长度上的散热量记为qi
当仅考虑自然对流时,单位长度上的自然对流散热
q i,c =二d h t =二dh (j - t f )
= 3.14 0.583 3.42 (48 - 23 )
二156 .5(W / m)
近似地取墙壁的温度为室内空气温度,于是每米长度管道外表面与室内物体及墙壁
之间的辐射为:
q i厂d (T; -T;)
= 3.14 0.583 5.67 10》0.9 [(48 273)4-(23 273)4]
= 274.7(W /m)
总的散热量为q i = q i,c +q i,r = 156.5 +274.7 = 431.2(W/m)
2、如图所示的墙壁,其导热系数为50W/(m- K),厚度为50mm在稳态情况下的
墙壁内的一维温度分布为:t=200-2000x 2,式中t的单位为°C, x单位为m 试
求:
t
(1) 墙壁两侧表面的热流密度;
(2) 墙壁内单位体积的内热源生成的热量
2
t =200 —2000x
解:(1)由傅立叶定律:
①
dt
W
q
' (―4000x) = 4000二x
A
dx 所以墙壁两侧的热流密度:
q x _. =4000 50 0.05 =10000
(1)由导热微分方程 茫•生=0得:
dx 扎
3、一根直径为1mm 勺铜导线,每米的电阻为2.22 10 。导线外包有厚度为
0.5mm 导热系数为0.15W/(m • K)的绝缘层。限定绝缘层的最高温度为 65°C,绝 缘层的外表面温度受环境影响,假设为40°C 。试确定该导线的最大允许电流为多 少? 解:(1)以长度为L 的导线为例,导线通电后生成的热量为I 2RL ,其中的一部分 热量用于导线的升温,其热量为心务中:一部分热量通过绝热层的 导热传到大气中,其热量为:门二
1 , d In
2 L d 1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知:l 2RL -门 述二厶E = I 2RL -门 即 E =
— L dT m = I 2RL - t w1 _tw2 4 di 1 , d 2
In 2 L d 1
q v
、d 2t
——' 2 dx
=-(7000)= 4000 50 二 200000
W/m 3
t w1 - t w2
。 2 q x 卫=4000.:
0 = 0
(2)当导线达到最高温度时,导线处于稳态导热,
卞3.98 /33.98
J ---- = J 3
:R . 2.22 10
4、 250C 的热电偶被置于温度为2500C 的气流中,设热电偶节点可以近似看成球 形,要使其时间常数c "s ,问热节点的直径为多大?忽略热电偶引线的影响, 且热节点与气流间的表面传热系数为 h=300W /(m2 K),热节点材料的物性参数 为:导热系数为20W/(m - K),T=8500kg/m 3,c=400J/(kg K)如果气流与热 节点间存在着辐射换热,且保持热电偶时间常数不变,则对所需热节点直径大小 有和影响?
cV V 4 R 3 /3 R
c h
上
解:(1) c , 2 c
1 300/(8500 400)= 8.8
2 10 (m)
hA A 4兀R
3 Pc
故热电偶直径:d=2R= 2 3 8.82 10』= 0.529(mm) 验证毕渥数B 是否满足集总参数法:
B hWA =
300
8.82 10 * 二 0.0013 :: 0.1 满足集总参数法条件。
九
20
⑵若热节点与气流间存在辐射换热,则总的表面传热系数 h (包括对流和辐
:cV
射)将增加,由c 一知,要保持c 不变,可以使V/A 增加,即热节点的直
hA
径增加。
5、 空气以10m/s 速度外掠0.8m 长的平板,t f = 800C, t^ 300C ,计算该平板 在临界雷诺数R e c 下的h c 、全板平均表面传热系数以及换热量。(层流时平板表 面局部努塞尔数Nu x =0.33 2^/2P r 1/3,紊流时平板表面局部努塞尔数
dT m
d . -- 2
二 0 = 0 二 I RL
t
w1 t
w2
—In
d 2 d i
t
wi - t w2
|
2
R_ 4 d 1 . d 2 In -
2“ d 4
65 — 40
1 2- 0.15 ln
2 = 33.98(W/m),
2 —
I R= 33.98 二 =123.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