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反思

合集下载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篇一:俄狄浦斯王读后感俄狄浦斯是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主人公。

他是忒拜王的儿子,但忒拜王相信了一个预言——俄狄浦斯有一天会杀死父亲而与母亲结婚,于是命人杀死俄狄浦斯。

然而,这个执行命令的人不忍下手,只是将俄狄浦斯丢弃在山上。

后来,一个牧羊人发现了俄狄浦斯并将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做儿子。

俄狄浦斯长大后,做了很多英雄事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解开了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的谜语(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答案是“人”,因为人童年爬行用“四条腿”,成年走路用两条腿,晚年要拄拐杖是“三条腿”),并因此得以娶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

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俄狄浦斯才知道,他多年前杀掉的一个老人是他父亲,而与自己同床共枕的是母亲。

闻知这一事实后,伊俄卡斯忒女王自杀,俄狄浦斯则戳瞎双眼,流浪去了。

《俄狄浦斯王》被誉为古希腊三大悲剧之一,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心,是因为唤起了很多人心中的恋母情结,他也因此将恋母情结称为“俄狄浦斯情结”。

相应,弗洛伊德又将女性的恋父情结称为“伊莱克拉特情结”。

不过,“伊莱克拉特情结”这个名词没有流行开来,现在一般用“俄狄浦斯情结”通指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恋母情结既常见又复杂。

弗洛伊德就有典型的恋母情结,他幼年时与母亲关系非常亲密而与父亲关系疏远,且尚未成年时父亲就去世,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因为,父亲的去世唤起了他强烈的内疚感,他下意识中会认为,是他诅咒父亲去世的。

篇二:俄狄浦斯王读后感以前一直对古希腊悲剧,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有一些浅显的了解,到最近我翻阅罗念生先生的译本时才真正感受到这部古希腊悲剧的魅力所在,这不是复习时候看看介绍就能领略到的。

作为科任托斯的王子,俄狄浦斯可以说是从小就享受着高人一等的尊贵,处处受人尊敬。

然而当他在阿波罗的神殿中知道了自己有着一个悲剧的命运——杀父娶母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离开了科任托斯,在路过忒拜的时候,他杀死了几个和他发生冲突的旅人,遇上了狮身人面怪斯芬克斯。

《俄狄浦斯王》中的反讽艺术

《俄狄浦斯王》中的反讽艺术

《俄狄浦斯王》中的反讽艺术《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著名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戏剧史上最著名的悲剧之一。

该剧通过对人性的剖析和对命运的探讨,展现了古希腊悲剧的精髓。

在这部剧中,反讽艺术被巧妙地运用,不仅增加了戏剧的趣味性,更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处理得更加丰富深刻。

剧中对俄狄浦斯自命不凡的议论和行为进行了反讽。

在剧的开场,俄狄浦斯就表现出自负和狂妄的性格,他自以为聪明过人,自诩为解决斯芬克斯谜语的英雄。

故事最后却揭示了他的懦弱和软弱,他不能面对自己的过错,甚至干脆插上自己的眼睛,以逃避现实。

这种自负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正是反讽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对俄狄浦斯的描绘,剧作家讽刺了那些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能力和地位高度自信的人们,告诉他们自以为了不起的聪明绝顶、超然出世,实际上是幼稚可笑的。

对于人们对宿命的选择和对命运的不信任也进行了反讽。

在剧中,俄狄浦斯一直拒绝相信预言,他自以为可以逃避宿命,结果却非但没有逃避,反而更加深了自己的悲剧。

整个编剧故事,讲述的就是他逃避宿命结果更加深入。

剧作家通过这种反讽,揭示了人们对于宿命的无知和不信任是愚蠢的,也将宿命的力量和意志对抗,最终是注定徒劳无功。

对于国王克里翁和提瑞西阿斯的对话也体现出了反讽的艺术。

克里翁对于俄狄浦斯的质疑和诽谤始终不能理解,甚至在提瑞西阿斯对他提出质疑时,也一直表现出一种不屑和傲慢的态度,在他看来,作为国王的自己,怎么可能犯下如此愚蠢的错误呢?最后故事的结局揭示了他的真实面目和无知,这种对他的讽刺,更加深了剧情的变化和冲突,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到像克里翁这样的自负和狂妄的人所处的真实位置。

通过对《俄狄浦斯王》中的反讽艺术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剧作家用巧妙的手法和深刻的思想表达出了对于人性的深刻领悟和对于命运的深刻探讨。

通过这种艺术手法,使得整个剧的氛围更加丰富和变化,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到古希腊文化和悲剧的精髓。

精选俄狄浦斯王读后感5篇

精选俄狄浦斯王读后感5篇

精选俄狄浦斯王读后感5篇俄狄浦斯王是一本很有哲理的好书,不知道你看过没,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选俄狄浦斯王读后感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精选俄狄浦斯王读后感一本轻轻薄薄的书,一种无法阻挡的命运。

对于任何一个文本,都有不同的解读。

而在关于《俄狄浦斯王》的众多解读中,相比于俄狄浦斯情结,悲剧意识,自我毁灭精神等等,我更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这部伟大的著作是索福克罗斯对于命运的追问和反思。

《俄狄浦斯王》体现了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冲突——人跟命运的冲突。

浓重的命运观念,使俄狄浦斯逃脱不了体现命运的太阳神“神视”的罗网。

为摆脱杀父娶母的神视,俄狄浦斯离开家乡,却未曾想到,这是他逐步走到命运漩涡的开始。

未能走出命运悲剧的俄狄浦斯,只能以一种自我毁灭精神去解救忒拜城的众生,这是一种勇于献身的力量!命运这个话题已经困扰我许久,人到底是被命运所掌控,还是可以以自己的力量向命运发出对抗?总有这样一些时候,命运就像一张无边的大网,笼罩着我们,另我们无法逃离,被命运中笼罩着的我们,拼了命地想去逃脱,却发现,自己不过是如来佛手中不断翻着筋斗云的孙悟空,曾欣喜地认为自己以逃离了掌控,却失落的发现,自己只不过在命运的掌控中转了个小圈。

诚然,我们也不该感到沮丧,命运其实该是让我们不断去探索的力量,就像一句恶俗的话所说:“纵使风雨兼程,我也要走向远方。

”我们何尝不是需要一种像想俄狄浦斯一样,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不断抗争的精神呢?只是征途险阻,我们需要一颗淡然的心,去勇于面对命运的安排。

小的时候不明白,总以为努力了,付出了,事情就会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走,总会有回报。

现在才知道,有时候,命中注定会怎样,它就会怎么样。

这就出现了内心的不平静与嫉妒。

当下,拜金主义盛行,追究短期的成功与繁耀成为一种时尚。

总有那样的姑娘,为了包包,为了漂亮裙子,为了房子,车子,努力想嫁个“好人”,甚至为此不惜去改变自己的容貌,掩饰自己的性情,本以为这样就改变了命运,翻身坐了上等人,殊不知,这短期的快乐只是刚刚一个开始,那一生的命运,怎会如此就轻易改变?《俄狄浦斯王》在剧末的时候这样说道:“在我们等着瞧那最末的日子的时候,不要说一个凡人是幸福的。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经典作品,讲述了俄狄浦斯为解决底比斯城的瘟疫
问题而追查自己父亲谋杀的真相的故事。

在阅读《俄狄浦斯王》之后,我感到深深地
震撼和感慨。

首先,我被作品中的戏剧冲突和悲剧主题所吸引。

俄狄浦斯在努力寻找真相的过程中,最终发现自己就是罪魁祸首的情节让我感到震惊和心痛。

他为了揭开真相而不断追问、调查,最终却发现自己与命运无法抗争。

这种悲剧性的结局让我深深反思人生的无常
和命运的无情。

其次,作品中的命运论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俄狄浦斯生来就注定了要完成
一系列不可避免的事件,他的命运早已被注定,无论他怎样努力避免,最终都无法改变。

这种宿命论的思想让我思考人类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助感和对未来的畏惧。

总的来说,阅读《俄狄浦斯王》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古希腊文学的魅力和智慧。

作品
中探讨的悲剧、命运和人性问题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对我来说是一
次宝贵的心灵启蒙之旅。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范本(二篇)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范本(二篇)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范本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著名悲剧,它以古希腊神话中的故事为背景,深刻揭示了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冲突,以及人性的弱点和悲剧。

这部悲剧主要讲述了一个充满悲痛与血腥的故事。

主人公俄狄浦斯是西卡连王国的国王,他自以为拥有一切,但命运却对他起了残酷的玩笑。

在一次谜团之前算命的时候,他得知他将会杀死自己的父亲,并与自己的母亲结婚。

于是,他逃离了自己的家乡,希望逃避这个不幸的命运。

然而,命运的安排总是无法逃避的,当他再次回到西卡连王国时,他杀死了一个陌生人,并娶了王后。

最终,他发现那个陌生人正是他的父亲,并且他已经成功地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

整部剧情的转折点似乎是在这里,俄狄浦斯意识到了自己所做的一切,并感到了巨大的悔恨和痛苦。

他将自己的眼睛刺瞎,以此来惩罚自己。

他意识到命运是无法逃避的,他无法逃避自己的罪恶,也无法逃避对罪恶所带来的痛苦。

通过阅读这部悲剧,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命运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冲突。

俄狄浦斯相信自己可以摆脱命运的安排,但最终他发现人的力量是微弱的,无法与命运抗衡。

他的选择、决定和行动似乎都是在命运的掌控之下。

这引发了我对自由意志的思考。

我们是否真的有自由意志,还是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深奥的问题。

另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是人性的弱点和悲剧。

俄狄浦斯王具有傲慢和自负的性格,他认为自己可以躲避命运的安排,结果却陷入了更大的困境。

这揭示了人类的弱点和短视性,我们经常被自己的自负蒙蔽,误以为自己可以战胜任何困难。

这种自负最终带来了悲剧。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古老的谚语:“骄者必败”,它深刻地表达了自负的危害性。

最后,我对悲剧的定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悲剧并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结局,它还是对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看到俄狄浦斯带来的痛苦和悔恨,我深刻地意识到悲剧是人类经历的一种内在的心灵折磨。

它使我们思考自己的行为和选择,以及我们对命运的认识和接受。

总的来说,俄狄浦斯王是一部深刻而令人心碎的悲剧。

从俄狄浦斯性格中的矛盾性分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

从俄狄浦斯性格中的矛盾性分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

从俄狄浦斯性格中的矛盾性分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一、本文概述《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主人公俄狄浦斯在命运的捉弄下,不断探寻自身命运真相,最终却陷入更深渊的悲剧故事。

本文旨在从俄狄浦斯性格中的矛盾性入手,深入剖析这部悲剧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悲剧性。

俄狄浦斯作为一个充满智慧与勇气的英雄,其性格中既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又隐藏着深刻的矛盾和无法逃脱的命运枷锁。

本文将通过解读文本、分析人物性格和探讨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冲突,来揭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所在,并探讨这一悲剧性如何与俄狄浦斯性格中的矛盾性紧密相连。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古希腊悲剧的艺术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对人性、命运与自由的深刻思考。

二、俄狄浦斯性格的矛盾性俄狄浦斯作为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主角,其性格的矛盾性不仅体现在他的人生选择上,更深刻地反映在他的内心冲突与挣扎中。

他既是智者,拥有超人的智谋和洞察力,能够解开斯芬克斯的谜题,避免忒拜城的毁灭;他又是一个命运的囚徒,无法逃脱神谕的诅咒,即便他再聪明,也无法预知或改变自己的命运。

俄狄浦斯性格的矛盾性首先体现在他对自我认知的迷茫与清晰之间。

他自信能够解开世间的谜题,却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

这种自我认知的模糊状态使他在命运的漩涡中摇摆不定,时而觉得自己能够掌控一切,时而又觉得自己被命运无情地捉弄。

这种自我认知的矛盾性不仅加剧了剧情的紧张感,也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俄狄浦斯性格的矛盾性还体现在他的行动与内心愿望之间的冲突。

他渴望真理,渴望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但当他真正面对真相时,却又无法承受其重压。

这种行动与内心愿望的冲突使他在面对命运的关键时刻犹豫不决,无法做出真正符合自己内心愿望的选择。

俄狄浦斯性格的矛盾性还体现在他对神的态度上。

他既信仰神的力量,认为命运是无法抗拒的;他又对神的残忍和无情感到愤怒和不解。

这种对神的矛盾态度使他在面对命运的打击时既感到无奈和绝望,又保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俄狄浦斯的读后感6篇

俄狄浦斯的读后感6篇

俄狄浦斯的读后感6篇俄狄浦斯的读后感篇1“命运”,多少万年以来经久不衰的话题,没有定论。

人的命运,是在出生时就已注定好的,还是经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的。

这样的争论,似乎也是无休无止的。

公元前400多年的希腊,有一位同样为此困惑的戏剧家,就此问题写出了一部扬名世界的著作,用此来阐述自己的看法,质疑神的公正。

他,就是我们伟大的索福克勒斯,而那部作品,便是成为后世取之不尽的宝藏——《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巧妙地表现了个人坚强意志与强大命运之间的抗争与冲突这一主题。

由于父亲所犯下的罪恶,俄狄浦斯从出生起便要背负上弑父娶母这一残酷的诅咒。

在抵抗命运中,他躲避,他坚强,他质疑,而他最后,只能在血色的暗中,由残忍的命运之神套上沉重的枷锁。

这一切,真的公平吗;这一切,人们所崇拜,所敬仰的神明,真的对人公正吗这一切,这所谓的命运,真的是注定好的,真的是逃不开躲不掉更改不了的吗。

我很久以前亦和朋友们讨论过这个问题,那时年小,对世界了解得十分浅显,只有个模糊的概念,对神,对命运,大都是从长辈那里获得的认识,而长辈们,大多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一切都是命啊,人不能和命争。

所以,那时我的回答,是我信有神,我信有命。

也就在这前提下,我做过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譬如考试前拿着十字架祷告有个好成绩,譬如丢了东西便说这是命啊。

这样的事情,现在想想,觉得傻的还挺可爱的。

长大后的今天,我已和身边好友在此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她说,她相信有命运。

她说,生命就是由一连串的巧合组成,生命由这些巧合组成了一个圆,我们沿着圆的印迹走着,也许逆向而行,但最终相遇的,还是那从一开始就分开的`。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命运。

而我说,我也相信有命运,但我相信我可以用我的努力我的智慧去改变我的命运,即使我最终会走向那个起点,我也会在途中不停地去充实自己,让自己积累更多的经验,让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让这些宝藏,变成我抵抗不公的力量,变成我抗击命运的武器。

这样,即使失败,我亦不会后悔。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悟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悟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悟《俄狄浦斯王》,这可真是一部让人忍不住深思的作品。

说起俄狄浦斯,他的命运那叫一个曲折离奇。

我读的时候,感觉就像在坐过山车,心情起起伏伏的。

他从出生开始,就被命运那只看不见的手摆弄着。

你能想象吗?一个人从一开始就被预言会杀父娶母,这得是多大的心理阴影面积啊!可俄狄浦斯自己并不知道这个预言,他就在懵懵懂懂中成长。

就好像我们平常人,哪会想到自己身上会有这么离谱的事儿。

随着故事的发展,俄狄浦斯离开了他以为是自己亲生父母的家。

这一路上,他的内心或许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期待。

我有时候也会想,要是我突然离开熟悉的环境,去闯荡未知的天地,会是怎样的心情?估计也是又兴奋又紧张吧。

他在外面的世界闯荡,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解决了斯芬克斯之谜。

这一段我读的时候,真为他叫好!觉得他简直太厉害了,聪明勇敢,谁能不佩服呢?可命运这时候又开始作妖了。

他以为自己摆脱了命运的诅咒,却没想到,他所到之处,正是他命运的轨道。

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

当真相大白的那一刻,我的心都揪起来了。

想想看,当俄狄浦斯发现自己竟然犯下了如此大错,那是怎样的一种绝望和痛苦。

他的内心得遭受多大的煎熬啊!我们平常人要是不小心犯了个小错,都会自责好久,何况是这样违背人伦的大错。

再说说他身边的人,那些民众们。

他们一开始把俄狄浦斯当作英雄,可当真相揭露,他们的态度又会发生怎样的转变呢?也许有同情,也许有指责,也许更多的是恐惧和迷茫。

而对于我自己,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们是不是也常常在生活中觉得自己能够掌控一切,却不知道其实有一些无形的力量在左右着我们的命运?有时候,我们拼命努力去追求的东西,可能到头来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就像俄狄浦斯,他努力地想要避开那个可怕的预言,努力地想要成为一个英雄,一个好人。

可最终,却还是陷入了命运的陷阱。

这让我不禁感叹,命运这东西,有时候真的让人捉摸不透。

我们总说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可又有多少时候,我们真的能看得清前方的路呢?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每一个当下,做出我们认为正确的选择,然后勇敢地去面对结果,无论好坏。

悲剧俄狄浦斯王读后感(通用)

悲剧俄狄浦斯王读后感(通用)

悲剧俄狄浦斯王读后感(通用)知道“俄狄浦斯王”这几个字,最初是因为“俄狄浦斯情节”。

“俄狄浦斯情节”是“恋母情节”别称。

当时看到的时候并没觉得什么,如今真正读到,才感受到这几个字所蕴含的悲剧。

故事并不复杂,其实就是忒拜城的王拉伊俄斯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而先知说这个儿子会杀父娶母,所以夫妻俩为了避免这个悲剧,指使仆人将俄狄浦斯杀害,而因为仆人动了恻隐之心,所以俄狄浦斯就活了下来。

后来他就被科任托斯的王和王后收养,有一天,他得到阿波罗的旨意,说他会杀父娶母,俄狄浦斯为了避免这个悲剧,于是远走他乡,在路上却与拉伊俄斯及其仆从发生争执,然后杀了他们。

俄狄浦斯在来到忒拜城之后解决了当地的灾祸,吃人的人面狮身兽,于是被感恩的忒拜人奉为新王,并迎娶了拉伊俄斯的寡妻伊俄卡斯忒甚至还与她诞育了子女。

就这样,尽管大家都尽全力地企某某某避免悲剧的发生,但是俄狄浦斯还是应验了杀父娶母的残忍预言。

这个古老的故事无疑表达的是命运的残忍和不可违抗。

命运对俄狄浦斯是残忍的,预言让他失去了生身父母的庇佑,被生身父母放弃甚至间接杀害。

所幸他拥有了善待他视他为希望的养父母,科任托斯的王和王后,但得知了这个预言,他也只好远走他乡,在路上,他终究是没有躲过这个预言。

而这其中的不可违抗就更让人感到绝望,试想,如果拉伊俄斯并没有将俄狄浦斯遗弃,那么俄狄浦斯也不可能不识生父而将其杀害,更不可能对母亲见而不识,与她结成夫妻了。

只是如上述所言的命运的残忍和不可违抗而言,也许俄狄浦斯自幼在父母亲身边长大,这个悲剧只会换一种形势发生,而不可能被避免了。

古老的悲剧以戏剧形势呈现,无疑会放大它的悲剧性和冲突,在戏剧剧本中可以有很明白的体现。

戏剧中,俄狄浦斯一次次地辱骂说自己就是杀死拉伊俄斯的凶手的先知,又一次次地辱骂找来先知的克瑞翁,最后在一次次的抗拒中接近了事实。

这其中的不愿相信、不愿承认,得知父亲是寿尽而终时,他燃起希望,当得知自己并不是父亲的亲生儿子时他又陷入绝望,不禁让人慨叹,俄狄浦斯本无辜,为什么要让他受到命运这样的玩弄和侮辱。

由俄狄浦斯情结引发的思考

由俄狄浦斯情结引发的思考

由俄狄浦斯情结引发的思考姓名:闫雪班级:10文13班学号:10011137 在当代中,一提到悲剧艺术家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俄狄浦斯王》,人们就很容易想到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将俄狄浦斯这个名字推向普通人的生活,成了一个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无论是在心理学、文学还是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社会科学领域都为人所熟知的名字,俄狄浦斯情结也成了一个多学科使用的术语术语。

但用“俄狄浦斯情结”来指代弑父娶母到底有多少的可信度?在以往自己的阅读经验中,虽然也曾对此表示过怀疑,但由于阅读深度不够再加上理论修养不深厚,对此的怀疑也只能作为一种简单地思考。

在听完老师的讲课之后,自己一直以来的疑惑和怀疑都有了一个完整的令人信服的理论解释和支撑。

在此我就简单地把老师讲的总结和复述一下,以证明“俄狄浦斯情结”的不合理性。

从俄狄浦斯的母亲伊俄卡斯特那方面来说,当俄狄浦斯与她相遇,她当真不知道那是她的儿子吗?而且俄狄浦斯这个名字本身就是“肿胀的脚”的意思,他们夫妻同床共枕,难道真的发现不了吗?从作品中她的一些话可以知道她是一个权欲的女人,这是她“杀子”的动机,也是她“嫁子”的动机,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维护她皇后的地位。

从俄狄浦斯方面来说,他的所有的行为都在表明一点:极力避免弑父娶母悲剧的发生。

他离开科任托斯是因为他爱戴养父母,这表明他是反对弑父娶母的,在知道所有真相之后他刺瞎双眼,自我流放。

从更深层的原因来看,俄狄浦斯真的弑父娶母了吗?在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源头-俄狄浦斯神话中我们得知,拉伊俄斯是俄狄浦斯的生母,而伊俄卡斯特是其继母。

因此从以上的方面来看,弗洛伊德把“俄狄浦斯情结”代指弑父娶母的原始冲动是错误的。

而且,在学习完这个之后,我在自己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

在俄狄浦斯情结提出一开始就有很多的反对意见,但自己由于阅读的匮乏,理论修养和理论意识不浓厚,对于这样现在看来很明显的错误一直置之不理,让其一直在内心深处影响自己低于作品的更深层次的把握。

从《俄狄浦斯王》看理性与命运的冲突——以俄狄浦斯能否自救为视角

从《俄狄浦斯王》看理性与命运的冲突——以俄狄浦斯能否自救为视角

从《俄狄浦斯王》看理性与命运的冲突——以俄狄浦斯能否自救为视角从《俄狄浦斯王》看理性与命运的冲突——以俄狄浦斯能否自救为视角导言:在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俄狄浦斯不断地与命运抗争,试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行动来拯救自己。

然而,他最终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枷锁。

本文将从“理性”和“命运”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俄狄浦斯的故事揭示出的理性与命运的冲突。

一、理性的力量理性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思考的能力,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是古希腊世界中的杰出智者,他总是用理性的思考和行动来解决问题。

在故事的开始,众瘟神困扰底比斯城,人们苦不堪言。

作为国王的俄狄浦斯决定通过理性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他派出大臣克里昂前往德尔菲询问神谕,以找出解决办法。

这显示了他相信理性能够揭示事实和真相的信念。

他相信通过理性的手段,可以找到瘟疫的根源,从而挽救城市和人民。

当得知德尔菲神谕揭示了联璧杀父娶母这个可怕的真相时,俄狄浦斯并没有回避或逃避这个问题,而是毅然决然地通过理性的思考和行动来解决这个困境。

他聘请调查员特瑞西亚斯,希望通过他的调查来查明真相。

他不断追问、不断询问,试图找到杀父娶母的凶手,并将罪行惩治,从而使底比斯城恢复和平与秩序。

二、命运的力量命运是人类无法掌控的力量,它超越了人类的意志和行动。

在《俄狄浦斯王》中,命运的力量是无法逃避的,它像一股洪流,无情地卷走了俄狄浦斯。

尽管俄狄浦斯相信理性的力量,但他并未能通过理性的手段自救。

他通过调查,揭示了他自己就是杀父娶母的凶手,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他的父亲拉伊奥斯遗弃自己的命运,让婴儿俄狄浦斯成为孤儿,然而这一切都无法阻止命运的实现。

命运的铁蹄无情地践踏了他的一切努力,使他陷入绝望和苦痛之中。

在面对真相时,俄狄浦斯试图通过瞎眼的手段来自我惩罚,这是他对命运的挑战。

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可悲的人,值得被惩罚,因为他追求真相导致了家庭的破裂和悲剧的发生。

《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反思

《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反思

感 , 或者 对此话题高度敏感 , 我们 可 以从世界各地 的资料 中
抽 取一 些 片 段来 看看 这些 氏族 部 落 的人是 怎 样避 免这 些 乱
伦禁忌


在美拉尼西 亚 ,
在勒帕斯岛 ,
当一个男孩达到一
定 的年龄 时 , 他就 不 在 家里 , 必 须 搬到 外 面 去 住 。 如 果 路 上
结 了婚 的男子见到 其岳
母要 装作不 认识 。 很多人对此 的猜测 即 时许多男子都是 因 为
先 爱上 其岳 母 , 然 后 才移 情于 女儿 的 。 当 然 , 这 仅 仅 是 猜测 ,
有一 种我们 可 以肯定 的是 , 这些 回避原 则是 作为一 种防 止 可
能会 出现 的乱 伦之进一 步 的防范 措施 。 弗洛伊德通过他 的精
他觉得儿童在性发展 的对象选择时期 , 开始 向外 界寻 求性对
的解 析》 中对 《俄狄 浦斯 王 》 这部 悲剧 进 行 了解析 , 并且 提 出 了俄 狄浦 斯 情结这 个概 念 。 他指 出 : 索福 克勒 斯 的 悲 剧 《俄
狄 浦 斯 王 》 中的 “ 恋 母情 结 ” 是 人 类 的一 个共 通 点 , 俄 狄 浦 斯 是 我 们每个 人 的缩 影 , 是 一 个有恋 母 情结 的人 。 他 认 为《俄
须 回避她 的父亲 。 出现最广泛 的还是 限 制男子与 其岳母之间
的交往 。 在 班 克斯 群 岛 , 男 子 是 不 能 接近 其岳 母 的 , 路 上 相
遇 都会 主 动 给 岳 母 让 路 。 在 东班 图 人 中, “ 习 俗 要 求 男 子 应
以其 岳 母为 耻Fra bibliotek`” ,。
在 所 罗 门群 岛,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在翻开《俄狄浦斯王》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想过一个古希腊的悲剧故事能给我带来如此大的冲击。

故事中的俄狄浦斯,从一出生就被命运的诅咒所笼罩。

他注定要杀父娶母,这是多么可怕而又荒诞的预言!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忍不住嘀咕:“这怎么可能呢?”可命运的车轮无情地转动着,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步步走向了那个可怕的结局。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俄狄浦斯追查真相的过程。

那简直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心理斗争。

他满心以为自己能够摆脱命运的束缚,可每一次的调查都像是在给自己挖更深的坑。

他的执着和勇敢让人佩服,同时又让人心疼。

他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明明前方没有路,却还是不肯放弃。

记得有一次,我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迷茫和挣扎。

那是在准备一场重要的考试时,我每天都拼命地学习,觉得自己已经做了足够的准备。

可是当考试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傻眼了,成绩远远不如我的预期。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我根本就不适合学习?是不是我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那段时间,我就像俄狄浦斯一样,不断地追问自己,不断地寻找答案。

我翻出自己做过的厚厚的习题集,一题一题地重新看,试图找出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找老师分析试卷,听着老师指出我的不足,心里五味杂陈。

晚上躺在床上,我辗转反侧,脑子里全是那些做错的题目和老师的话。

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

我要像俄狄浦斯一样,勇敢地面对,不放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于是,我调整了学习方法,给自己制定了更合理的学习计划。

每天早早起床背单词,晚上认真复习知识点。

那段时间虽然辛苦,但我心里却有着一股劲,一股不服输的劲。

再看俄狄浦斯,当他最终发现自己就是那个杀父娶母的罪人时,他的痛苦和绝望简直让人窒息。

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以此来惩罚自己。

这是多么惨烈的一幕啊!但也正是这种惨烈,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类的渺小。

然而,渺小的人类也并非完全无能为力。

俄狄浦斯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展现出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俄狄浦斯王》告诉人的道理

《俄狄浦斯王》告诉人的道理

《俄狄浦斯王》告诉人的道理《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一部悲剧,它通过描绘主人公俄狄浦斯的命运和悲剧,传达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1. 人类的命运无法逃避:剧中的主人公俄狄浦斯试图逃避自己的预言命运,但最终却不可避免地被命运所束缚。

这表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无法逃避或改变,我们需要面对并接受它。

2. 自知之明的重要性:俄狄浦斯最终发现自己竟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这是他不曾想到的真相。

故事告诉我们,了解自己的过去和真实可能避免许多不幸的发生。

3. 自负与傲慢的危险:俄狄浦斯在剧中表现出强烈的自负和傲慢,他相信自己能够摆脱命运的束缚。

然而,正是这种自负和傲慢导致了他最终的悲剧。

这警告我们要保持谦逊,不要过度自信或轻视命运的力量。

4. 真相的重要性:整个剧情围绕着俄狄浦斯追求真相展开。

最终,他发现真相是残酷而令人痛苦的,但只有面对真相并承担后果,他才能获得解脱。

这启示我们要勇敢地去追求和面对真相,即使它可能带来痛苦。

总的来说,《俄狄浦斯王》提醒我们要谦逊、接受命运,并珍视真相的重要性。

它反映了人类存在中的困境和挣扎,
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类的弱点以及我们与命运之间的关系。

俄狄浦斯情节的心理纠结欲望与道德的心理冲突与妥协

俄狄浦斯情节的心理纠结欲望与道德的心理冲突与妥协

俄狄浦斯情节的心理纠结欲望与道德的心理冲突与妥协俄狄浦斯情节的心理纠结:欲望与道德的心理冲突与妥协在古希腊悲剧中,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其深刻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赢得了观众的赞赏。

整个剧情围绕着主人公俄狄浦斯展开,他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纠结与冲突。

这其中,最显著的便是他的欲望与道德之间的矛盾,以及最终的心灵妥协。

本文将通过对《俄狄浦斯王》的分析,探讨这些心理纠结的原因,并探讨俄狄浦斯是如何在复杂的心理压力下找到自己的妥协。

首先,俄狄浦斯的欲望是他心理纠结的源头之一。

作为一位英雄与国王,俄狄浦斯拥有权力和荣耀,但他同时也追求其他的欲望,尤其是对真相的渴望。

当神谕告诉俄狄浦斯他注定要杀死自己的父亲并与自己的母亲结婚时,他开始质疑自己的身世,并决心揭开事实的面纱。

他的欲望带给他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然而,这与他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和道德伦理产生了冲突。

其次,道德的心理冲突是俄狄浦斯心理纠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古希腊社会中,杀死父亲娶母亲是不可饶恕的罪恶行为。

然而,由于逃避神谕所预言的命运,俄狄浦斯不知情地杀害了自己的父亲拉伊奥斯,并与自己的母亲约克瑟波结婚。

当真相最终浮出水面时,俄狄浦斯不得不面对他道德冲突的现实。

他意识到自己是如此荒唐地践踏了道义,在悲伤和愧疚中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在这种纷琐的心理纠结和道德压力之下,对于俄狄浦斯来说,找到心灵的妥协成为了生存的必然。

他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接受现实。

他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逐渐展现出他的坚韧和果敢。

俄狄浦斯毅然决然地盲目了自己的眼睛,并将自己流放出城。

这样的举动不仅表明了他的忏悔和自罚,也展示了他对血缘关系的尊重和对神谕的顺从。

然而,妥协并不代表和解或者解决问题。

对于俄狄浦斯来说,妥协是他内心混乱情绪的一种方式,是他在道德与欲望之间找到平衡的方法。

他是否应该为自己无意中犯下的罪行受罚?这种深深纠结的问题在他流亡他乡的日子里不断困扰着他。

尽管他采取了行动,但他的内心始终无法得到真正的解脱。

《俄狄浦斯王》中的愤怒耻感与罪感分析

《俄狄浦斯王》中的愤怒耻感与罪感分析

《俄狄浦斯王》中的愤怒耻感与罪感分析首先是愤怒。

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深深地愤怒于他的命运。

在剧中,他首先发现了自己的父母不是他一直以为的,这事让他非常愤怒。

他对追求真相的执着和愤怒的冲动迫使他继续调查事实真相,尽管他感到
自己的愤怒可能导致不愉快的结果。

尽管有朋友们的警告,他还是决定继
续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相,面对着他深深愤怒的父母的真相。

除了愤怒,耻感也在戏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俄狄浦斯发现自己
的身世时,他感到相当的耻辱。

他觉得自己的存在就是一种耻辱,他的生
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一种对父母的背叛。

他的尊严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他
深感自己堕落,晦暗的命运让他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在面对现实的时候,他的眼中充满着无尽的自责和耻辱。

最后,罪感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
斯发现了他犯下的罪行,他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同时与自己母亲发生了不
正当的关系,并导致母亲自杀。

他感到自己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的罪恶之中,良心深处对所犯下的罪行感到极度的痛苦和内疚。

他发现自己无法逃脱自
己的罪恶,罪恶仿佛笼罩在他身上,深深地侵蚀着他的灵魂。

综上所述,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经历了愤怒、耻感和罪感
等复杂的情绪。

他愤怒于自己的命运,这个世界对他的背叛;他感到耻辱,自责自己的存在就是一种耻辱;他感到罪恶,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带来
了毁灭性的后果。

这些情绪不仅仅构成了角色的个人经历,也是戏剧的核
心元素之一、通过深入剖析这些情绪,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俄狄浦
斯王》这一伟大的悲剧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反思作者:卓壮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0期摘要:《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本文试通过对弗洛伊德认为戏剧中的悲剧效果是源于俄狄浦斯的恋母情结,对《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情结进行阐释、解读,由此对弗洛伊德给出的恋母情结是这部戏剧的主要悲剧根由做出一些反思。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依德;反思[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2俄狄浦斯情结,我们也称之为“恋母情结”,它的首次出现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

在1900年,他在《梦的解析》中对《俄狄浦斯王》这部悲剧进行了解析,并且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这个概念。

他指出: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恋母情结”是人类的一个共通点,俄狄浦斯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是一个有恋母情结的人。

他认为《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弑父娶母最主要的因素是他的恋母情结所致。

一、俄狄浦斯情结的解读美国当代著名的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说过“在文化史上极少有东西像弗洛伊德的这个概念那样深入人心,哦,当然,这就是俄狄浦斯情结,我们全都熟悉它”。

[1]对于“俄狄浦斯情结”是造成《俄狄浦斯王》悲剧根源来自于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认为,文学的创造和欣赏都得从无意识欲望——性本能这一根本动因去寻找。

弗洛伊德从戏剧角度来解读的话,是倾向于《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效果来自于俄狄浦斯王的“恋母情结”。

这种情感会让儿子在母亲身上有情感上的交流和体验,而这些会产生无意识的爱以及爱的假想敌。

会让他对异性父母持占有的欲望,期待自己的竞争对手即同性父母死亡,这些都在表明他爱自己的同性父母,厌恨或是排斥自己的异性父母。

在俄狄浦斯情结的症状中,这两个方面基本上会同时存在。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俄狄浦斯情结体验主要集中在儿童时期,之后会进入一段潜伏期。

到青春期,俄狄浦斯情结又会再次显现出来,但每个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克制和转移它。

俄狄浦斯情结在人格的形成发展和爱的欲望倾向中有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弗洛伊德在他的另一本书《图腾与禁忌》里也有谈到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在书中的第一章乱伦畏惧和第四章图腾崇拜在童年时期的再现里,想从人的本性出发来研究这些具有同一图腾氏族的、贫穷的、赤身裸体的食人生番是怎样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避免乱伦的出现。

我们发现,所有存在着图腾现象的地方,几乎同时也会有这样的规定:把同一图腾当作信仰的氏族成员之间不能发生性关系,也不能通婚。

而且这一定律执行的极为严格,男女一样,处罚一般是死刑。

因此,我们发现这些野蛮人对乱伦有着一种异常巨大的畏惧感,或者对此话题高度敏感,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地的资料中抽取一些片段来看看这些氏族部落的人是怎样避免这些乱伦禁忌的。

在美拉尼西亚,在勒帕斯岛,当一个男孩达到一定的年龄时,他就不在家里,必须搬到外面去住。

如果路上偶遇姐妹,必须避开或者跑开。

作兄弟的甚至不能叫出其姐妹的名字。

儿子与母亲也要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在新梅克伦堡群岛,堂表兄弟姐妹彼此之间不可接近,不可握手不可送礼物。

在英属东非的阿坎巴人,女孩在青春期这段时间里必须回避她的父亲。

出现最广泛的还是限制男子与其岳母之间的交往。

在班克斯群岛,男子是不能接近其岳母的,路上相遇都会主动给岳母让路。

在东班图人中,“习俗要求男子应以其岳母‘为耻’”。

在所罗门群岛,结了婚的男子见到其岳母要装作不认识。

很多人对此的猜测即时许多男子都是因为先爱上其岳母,然后才移情于女儿的。

当然,这仅仅是猜测,有一种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回避原则是作为一种防止可能会出现的乱伦之进一步的防范措施。

弗洛伊德通过他的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应用于社会心理学对此的解释是:“这种乱伦畏惧是一种在婴儿期出现的精神特征,小男孩最早选择的恋爱对象时乱伦性的,而且是被禁止选择死亡,此即他的母亲和姐妹。

”在此弗洛伊德也是想论述“俄狄浦斯情结”,他觉得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

小孩子做出这样的选择,有性本身的作用,也有其父母亲的影响。

比如母亲偏爱儿子,父亲偏爱女儿。

在这种情形下,男孩女孩都很容易地就形成了一种恋母情结或是恋父情结。

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种种原因,很大一部分人没能克制、转移和渡过俄狄浦斯情结,长大后,这种俄狄浦斯情结被保存了下来。

弗洛伊德作过一个设想:图腾的存在可能是由于儿子们畏惧父亲的绝对权威和统治力,继而杀了自己的父亲。

而愧疚感让他们将一种动物符号替代死去的父亲供奉起来,后来,为了避免手足相残,又禁止杀害供奉起来的图腾动物。

他的解释是,在原始社会里,绝对的统治权隶属父亲,他可以同时拥有多个妻子,正是由此,儿子们会对父亲产生极大的妒忌,认为父亲把他们的爱欲对象侵占了。

于是,当儿子们有了一定的能力后,会一同把他们的父亲杀死。

之后的最高统治的权利将被兄弟们平分。

可是我们也会发现,父亲死后就不会有谁一人占有绝对的权力。

随着时间的流逝,对父亲的思念也会越来越强烈,于是,他们开始理想化父亲的伟大力量,进而演变成对父亲的供奉。

佛洛依德通过这些分析,让我们了解到小孩子的心理在原始早期人格心理的发展历程中有某些共通之处:原始人出于对“图腾”的崇拜,大多都是源自于对父亲的嫉妒、憎恨,而产生这些心理源于父亲占有了他的母亲。

他们对性的朦胧,这种无意识的形成是来自于每个人幼年对性的压制。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弗洛依德在这里给我们分析出了潜藏在我们孩童时期的无意识状态,即恋母情结,正是由于这种情结,原始氏族人和小孩子才会在潜意识里仇恨父亲,甚至想手刃他,这些说法与弗洛伊德分析俄狄浦斯王杀死自己父亲,是出于实现他孩童的愿望极其相似。

弗洛伊德对《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来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说,在我看来,言过其实。

在心理上,弗洛伊德把人的性本能心理生物学化了,他把性本能夸大,大到可以凌驾人的理性,但人毕竟有别于动物。

性欲虽是人的一种天性,但也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心理行为。

性欲的发生和人的生理、心理和认识水平密切相关。

而这些特质在每个人身上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快,有些慢,而弗洛伊德说的俄狄浦斯情结体验在一个人的3—5岁间达到高峰,显然有点推而广之,以偏概全。

而他在《图腾与禁忌》里对俄狄浦斯情结的看法则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成分。

在原始社会,生产水平很低,宗教、道德和法律都处在一个混沌未分的原始状态,体现的是风俗、习惯和传统。

而随着社会发展的逐步完善,原有的风俗、习惯和传统会在从道德、宗教和法律中逐渐分化出来,各自行使各自的权力。

二、俄狄浦斯情结的反思弗洛伊德把俄狄浦斯的悲剧归根于他是一个“恋母”者,可是,在《俄狄浦斯王》中,这种“恋母情结”的中心说是有失偏颇的。

首先,假设若弗洛伊德的分析、解释是正确无误的。

我们看到的应该是这样,俄狄浦斯邂逅伊俄卡斯忒,知道她就是他的亲生母亲,然后爱上她,然后在知真相地情况下杀死他父亲。

可是在神话里,这些并没有指出。

俄狄浦斯之所以娶了伊俄卡斯忒为妻。

是因为俄狄浦斯解开了人面师身的司芬克斯谜语,被忒拜城人民拥戴成了国王,故而娶了伊俄卡斯忒为王后。

这种“恋母情结”说完全忽略了两人彼此间的吸引力与恋情,显然有点牵强。

其次,对于伊俄卡斯忒这个女人,我觉得她是一位不称职的母亲,在她身上我几乎看不到一丁点慈祥的母爱。

她与丈夫拉伊俄斯竟然把刚出生不到3天的俄狄浦斯的脚钉上,并让仆人把她年幼的婴儿扔到大山里,自生自灭。

对此,她还欣慰地说:“可是那个不幸的婴儿没有杀死他的父亲,倒是自己先死了。

从那时以后,我就不再因为神示而左顾右盼了。

”[2]这就是一个母亲在把自己的孩子害死后的辩解,可谓丧心病狂。

为了一个所谓的预言,在害死了自己的亲身孩子后,竟然连一点点的负罪感和愧疚感都没有。

再一个是,伊俄卡斯忒为什么对俄狄浦斯王没有起过疑心。

如果她够细心与留意,至少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俄狄浦斯”的名字意为:“肿胀的脚踝”,这点该引起伊俄卡斯忒的猜疑。

第二点,小的时候,脚被钉穿是很难全部痊愈的,走路难免会与正常人不一样,即使他走路正常,每夜与俄狄浦斯同榻而眠的她总能看得到他的脚踝是否残疾吧。

所以说她的不作为很可能是在故意掩饰,因为她追逐权欲。

无论是要“害死”还是要“嫁给”自己的孩子,都是为保住自己的钱财名利。

因而,当俄狄浦斯坚持要查清自己的身份时,她却说:“看在天神面上,如果你关心自己的性命,就不要再追问了;我自己的苦闷已经够了。

”[3] “啊,不幸的人,愿你不知道你的身世。

”[4]在整部戏剧中,这些话语似乎预示着她早已知道了答案。

难以想象的是,俄狄浦斯恋上的一个对其阴险、残暴的女人。

最后,戏剧中俄狄浦斯是一个“弑父娶母”者。

可是从他知道了那个可怕的预言:“我命中注定要玷污我母亲的床榻,生出一些使人不忍看的儿女,而且会成为杀死我的生身父亲的凶手。

”后,俄狄浦斯就逃到了外地去,他的出走很好地说明了他是一个十足的“反弑父娶母”者。

面对着深爱的故乡,面对着有养育之恩的养父母,他义无反顾地背井离乡,试图用自己的出走阻止这个“弑父娶母”的可怕预言。

在戏剧的结尾,当“弑父娶母”的预言成为现实时,俄狄浦斯对自己无比怨恨,他把自己的双眼刺瞎,自罚自己,放逐出城。

这种自杀式的自罚,从根本上是对“弑父娶母”的这一神谕作了极有力的否定。

结束语:俄狄浦斯情结是被弗洛伊德当作是这部戏剧的悲剧根由,本文通过对《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甫斯情结的分析与阐释,解读和反思,对作品中的“弑父娶母”源于“恋母”之欲进行了一些是与否的论述,进而得出作品主题的多个面向,总结出人想对人类共有心理状态的探索和反思。

注释:[1]哈罗德·布鲁姆·弗洛伊德.一种莎士比亚的解读[J].吴琼,译.外国文学,2009,(6).[2]《埃斯库罗斯悲剧三种·索福克罗斯悲剧四种:罗念生全集》(第二卷),第36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3]《埃斯库罗斯悲剧三种·索福克罗斯悲剧四种:罗念生全集》(第二卷),第37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4]《埃斯库罗斯悲剧三种·索福克罗斯悲剧四种:罗念生全集》(第二卷),第37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参考文献:[1]《埃斯库罗斯悲剧三种·索福克罗斯悲剧四种:罗念生全集》(第二卷)[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2]哈罗德·布鲁姆·弗洛伊德.一种莎士比亚的解读[J].吴琼,译.外国文学,2009,(6).[3]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A].周红兴.外国戏剧名篇选读[M].张唤民,陈伟奇,译.上海:知识出版社,1987.[4]维柯,新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5]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6]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