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史上最难就业季!校招一年后再回首——一个过来人给应届生的忠告
毕业生的困惑与困难我如何面对就业压力
![毕业生的困惑与困难我如何面对就业压力](https://img.taocdn.com/s3/m/2073475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d.png)
毕业生的困惑与困难我如何面对就业压力面对就业压力,每个毕业生都会面临一定的困惑与困难。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毕业生所面临的困扰,并分享一些应对就业压力的建议。
第一部分:毕业生面临的困惑1. 就业竞争激烈: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许多行业都有大量的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这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和压力。
2. 缺乏实践经验:许多毕业生在大学期间缺乏实践经验,这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面临很大困难。
雇主通常更倾向于有实践经验的求职者。
3. 就业期望与现实不符:许多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希望薪资高、职位好的工作,然而现实往往并不如他们所愿。
这种差距会给毕业生带来沮丧和困惑。
第二部分:应对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建议1. 寻找实习机会:在大学期间,可以积极参加实习活动,获得实践经验。
这可以增加你的简历竞争力,并为将来的求职做好准备。
2. 自我评估与定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短板,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
这样你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并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优势。
3. 学习与提升技能:持续学习和提升技能非常重要。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获得证书等方式,可以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竞争力。
4. 积极参与招聘活动:参加招聘会、求职培训等活动,可以与企业代表互动,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并与雇主建立联系。
5. 建立人脉关系:在求职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非常重要。
通过参加行业活动、加入职业社交平台等方式,可以扩展自己的社交圈,获得更多机会。
6. 积极心态与专业发展规划: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应对就业压力非常重要。
同时,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努力实现它们。
第三部分:总结毕业生面临的困惑与困难是正常的,但并非不可克服。
通过寻找实习机会、学习与提升技能、积极参与招聘活动等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潜力,坚定地迈向成功的职业生涯。
未来不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压力,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招聘留学生】如何应对史上最难就业年
![【招聘留学生】如何应对史上最难就业年](https://img.taocdn.com/s3/m/caa14113bb68a98271fefa72.png)
【招聘留学生】如何应对史上最难就业年今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创下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因受种种因素影响,部分用人单位减少了用工需求。
一时,舆论惊呼: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那么,今年就业真的那么难吗?大学生该如何面对?我们又该从就业难中得出哪些反思?近日来,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就业现状这几天,武汉某重点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吴启明(化名)心里一直很烦,原来家人一直在问他找到工作没。
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他跑了大大小小20多次招聘会,却没有接到一个面试的通知。
“早知如此,我就考研了。
”小吴一脸的愁云。
记者采访发现,今年就业难,工科受到的冲击最大,像武大、华师等以文科或基础学科为主的院校,影响甚微。
华师就业处负责人介绍,由于华师是以师范为特色的高校,受经济影响很小。
“就算经济不太景气,但老百姓还是要把小孩送到学校读书吧。
”他说,目前,应届大学生的签约率,与去年同期持平。
武汉大学的就业同样受到的影响很小。
武大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少雄介绍,目前武大就业率就已达70%。
据了解,今年武大共有7742名本科毕业生,目前已有52%的学生考上研究生,或出国读书,只有48%的学生真正走向就业市场找饭碗。
他说,今年的用人单位确实比往年减少了一些,但在大型招聘会上,对武大学生的需求还是较多的。
和往年相比,武大的就业压力不大。
他透露,本校的水利水电、测绘等专业,市场不仅没有萎缩,相反还处于上升态势。
而其他专业大都是一些基础学科,尤其是文科,这多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今年也就不存在下滑现象。
“今年就业受影响的,主要是与市场紧密相关的专业。
”王少雄告诉记者,比如光伏类相关专业、机械制造行业、管理类、外贸类等,这与我们国家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有关,部分行业人才需求不旺盛,势必会造成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
今年我国光伏产业进入寒冬,无锡尚德电力这家曾经拥有1万多名员工的中国企业今年破产。
往年该公司都要招聘大量大学生,而今年人才招聘会上没有见到它的身影。
如何让史上最难就业年就业不再难
![如何让史上最难就业年就业不再难](https://img.taocdn.com/s3/m/27e40720cfc789eb172dc8ea.png)
如何让史上最难就业年就业不再难大学生毕业人数创新高,大学生就业率创新低——这就是“史上最难就业年”的真实写照。
现在已经是5月下旬,各新闻媒体也开始统计大学生签约状况了。
据最新统计结果,北京、上海这类高校云集的一线城市大学生签约率均在3成左右(截止5月初)。
相比较而言,四川的结果要好很多达到了61%,在近37万毕业生中,还有近15万应届毕业生没有就业。
5月底大部分的毕业生都开始会学校,办理毕业手续,参加毕业典礼。
但是,很多人将参加没有就业的毕业典礼。
“被学校赶出”过后,还得继续为工作而发愁。
现在企业的招聘旺季已快过去,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招聘从去年就已开始,现在已经基本结束了。
应届生们不得不跳出学校,在社会上与往届大学生竞争抢饭碗。
这将使就业工作难上加难。
为何大学生就业这么难,作为大学生的你心里应该最是明白。
没有一技如何就业?看清楚,这里写的是“一技”,不是“一技之长”。
你可以没有专长,当然有就更好,但是你必须要会一门技能。
为何?因为这样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
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是你为公司工作,公司为你的劳动成果付费。
你没有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又怎么换取价值呢?李开复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已经过了20岁但还不到25岁的话,你必须找到除了爱情之外,能够使你用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东西。
你要找到谋生的方式,现在考虑不晚了。
对于大学生来说,大部分毕业生在22岁左右。
22岁的你拥有什么?拥有学历,拥有毕业证,或许还有很多其他的证书,但是你有让你立足于这个社会的本事吗?没有,很多人没有。
大部分人没有。
这就是为何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原因之一。
如何改变,其实很多大学生已经想到了再学习。
当然不是说继续读书,考研考博;而是对自己进行技能强化。
这也是为何社会上教育培训行业如此火爆的原因,在中国尤其多。
国内的大学生出来工作能力很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加之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巨大;还有就是大学生自主独立性不够,赶“时髦导致人才供应不平衡等。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作文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27eacb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6f.png)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作文示例篇一:《嘿,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事儿啊》哎呀呀,说起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那可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啊!如今这大环境,就像一场狂风暴雨,可把咱这些毕业生给折腾得够呛。
你瞧瞧,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那可是乌泱泱的一大片啊,就像潮水一般涌出来。
大家都怀揣着梦想,想着能在社会上闯出一番天地。
可现实呢,却常常给人泼冷水。
就业市场就那么大,岗位就那么多,竞争激烈得让人咋舌。
我有个学长,毕业那会儿可积极了,参加了无数的招聘会,投了数不清的简历。
每次回来都垂头丧气地跟我们说:“哎呀,太难了,感觉自己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根本不起眼儿。
”那模样,真的让人挺心疼的。
还有个学姐,为了找工作,天天早出晚归,忙得像个陀螺。
有一次我见着她,她黑眼圈深得跟熊猫似的,还在那念叨着面试的事儿呢。
她跟我说:“现在找工作就像打仗,你不拼命往前冲,就会被别人挤下去。
”听得我心里也是沉甸甸的。
我自己也深有体会啊。
去面试的时候,那场面,简直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大家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能得到面试官的青睐。
有时候感觉自己表现还不错,可最后还是没消息了,那种失落感真的很难受。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就业形势咋就这么严峻呢?是我们能力不行吗?还是机会太少了?也许都有吧。
就像一条拥挤的道路,车多人多,要想顺利通过,就得使出浑身解数。
不过,咱也不能光叹气啊,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咱得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还要多去尝试,不能因为几次失败就打退堂鼓。
就像那句话说的:“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这是事实,但我们不能被它吓倒。
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积极地去寻找机会,努力让自己的未来变得更美好。
加油吧!我们一定可以的!示例篇二:《毕业季的挑战与希望》嘿,大家好呀!想和你们聊聊高校毕业生那让人头疼又充满希望的就业形势。
咱先说说这形势为啥严峻吧。
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如何应对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如何应对就业压力](https://img.taocdn.com/s3/m/ddf5c89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b.png)
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如何应对就业压力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毕业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如何应对这种压力成为了每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积极心态、提升就业竞争力以及寻找适合的职业路径三个方面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应对就业压力的建议。
一、培养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压力,积极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首先,大学毕业生应该正视并认识到压力的存在,而不是回避或逃避。
毕业生要知道,压力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经历。
其次,要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大学毕业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价值,并相信自己可以通过不懈努力找到适合的工作。
另外,要拥有一颗勇敢的心,敢于面对挑战和失败。
在找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是要坚持并且勇敢地面对,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二、提升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竞争力是应对就业压力的重要方向。
首先,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大学毕业生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自学或者实习等方式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其次,要增强实践经验。
大学期间,毕业生可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担任学生干部或者参加社团组织,以丰富个人的实践经验。
再次,要关注行业动态和就业市场信息。
毕业生可以通过阅读行业新闻、参加行业论坛等方式,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抓住就业机会。
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工具,寻找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
三、寻找适合的职业路径为了有效应对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和目标。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大学毕业生应该思考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和擅长的技能,并将其与就业市场需求进行对接。
其次,要积极寻找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岗位。
可能毕业生一开始并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是可以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位作为起点,逐渐积累经验。
此外,要接触行业相关人士,参加招聘会或者校园招聘活动,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也应该关注创业机会,积极思考自主创业的可能性。
如何看待史上最难就业季
![如何看待史上最难就业季](https://img.taocdn.com/s3/m/8bfbcdca89eb172ded63b7db.png)
如何看待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近几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因而有人就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是高校扩招惹的祸,仔细分析,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前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快的发展,这是在长期坚持内涵发展基础上实现的,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国家、对民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不上大学也是要就业的,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如果没有经过高等教育阶段的文化、技能培养,在今后,他们的就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困难。
事实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是受社会的整体就业环境影响的。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的这几年,恰好是我国总体就业矛盾加剧的几年,新生劳动力就业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原因还在于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城乡二元结构而导致的结构性矛盾。
它表现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事儿多的地方人少,人多的地方岗位少”等等现象。
一方面,由于区域和城乡之间的鸿沟,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更多地考虑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众多的毕业生竞争有限的岗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个牵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跨过就业这道“坎”,需要政府、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积极促进、大力配合,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从政府来讲,要采取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政府要通过宏观调控这只“手”,为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的制度性、政策性环境,出台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大力深化户籍、人事和用工制度的改革,切实加强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套性;要通过创业教育、政策扶持和项目指导,激活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才智;要通过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为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提供更加热情、周到、高效的就业服务和帮助。
此外,从用人单位和社会各方面来看,也有责任为大学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目前,人才市场上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明确表示不考虑应届毕业生或者不要女生。
浅谈史上最难就业季
![浅谈史上最难就业季](https://img.taocdn.com/s3/m/112f872858fb770bf78a5568.png)
浅谈史上最难就业季内容摘要: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我们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中国的就业难问题,说明中国经济在不断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举世惊人,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够工作岗位,然而这些岗位是几乎从没出现的,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导致某些领域没有人能从事这样的工作;就业难,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国民素质还没有跟上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字:就业辩证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正文:就业难,难就业。
就业这是每一个人应该经历,不需要考虑的事情。
现在的这个社会正好到了一个很多人为了就业而犯愁的时代。
我们真真正正的走到了一个最难就业的时候。
主观的原因每个人都不同,所以就从一个客观的事情来谈一谈好了。
就业困难是绝对的,容易是相对的。
就业问题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共性问题。
在这样的就业大背景下,就业难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也必然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反映出来。
大学生与其他群体相比,就业又是相对容易的。
衡量某个群体就业困难程度的指标是失业率。
从失业人口的构成看,失业的总是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口,而不是大学生,大学生真正找不到工作的只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
转眼进入2013年高校毕业和就业的季节,而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相比往年尤为严峻,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成为全社会广泛讨论的热议话题。
从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由2008年的108万人,以远远超过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每年扩招人数递增25%以上,到今年,正面临毕业的在校大学生数量已达到惊人的699万人,这是建国64年以来,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一方面,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大众化,意味着高等文化权利的下移,使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融合;而另一方面,来自用人单位一方的数字显示,招聘岗位与往年相比下降大概15%,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如同一个亟待爆发的隐性炸药,始终根植于文化教育迅速繁荣的大背景中。
确实,高校扩招之后,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学风浮躁、教学质量下降和毕业生就业率“注水”等问题越演越烈,使很多毕业生刚踏出校门,存在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和找工作目标茫然等现象,加之面对各大主流媒体对当前就业情势严峻的宣传炒作,许多在校大学生不禁望之唏嘘,纷纷发出感叹:“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应届生找工作难的感想
![应届生找工作难的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2c49db7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0.png)
随着大学校园的钟声响起,又一届应届毕业生踏上了求职的道路。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回首这段求职历程,我深感应届生找工作之难,不禁引发了一系列的感想。
首先,竞争激烈是应届生找工作的首要难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而就业岗位却相对有限。
在众多求职者中,如何脱颖而出,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场残酷的较量。
招聘会上,人山人海,每个人都带着一颗渴望成功的心,却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同校同学之间,更体现在不同专业、不同院校的毕业生之间。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不得不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其次,经验不足是应届生找工作的另一个难题。
许多企业在招聘时,都倾向于选择有工作经验的人才。
而作为应届毕业生,我们往往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实习、兼职等方式积累经验,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然而,实习和兼职的机会并非唾手可得,且往往难以满足我们心中的期望。
再者,就业信息不对称也是应届生找工作的一大难题。
在求职过程中,我们常常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与实际岗位需求不符。
这种现象导致我们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
此外,许多企业招聘时过于注重外貌、学历等因素,而忽视了对实际能力的考察,这也使得应届生找工作更加困难。
面对这些难题,我深感应届生找工作之不易。
然而,在这场竞争中,我们并非毫无办法。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期望,不要过分追求高薪、高职位,而是要关注自身发展,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其次,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
大学期间,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拓宽人际关系,为毕业后求职积累人脉。
此外,学校举办的招聘会、讲座等活动也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
也谈“史上最难就业季”下的校园招聘
![也谈“史上最难就业季”下的校园招聘](https://img.taocdn.com/s3/m/f55fbf8dd4d8d15abe234e6f.png)
生 家 长、 高 校 教育 工 作者 、 政 府 官 员等 相关 各方 的 神 经 。
事 实 上 ,“ 最 难 就 业 季 ”现 象 的 背 后是 诸 多复 杂 因素 作 用 的
结果 : 大环境 上 , 2 0 1 2 年 我国宏 观经济增速 7 . 8 %, 2 0 1 3 年 宏 观
经 济 增 速 继 续 下行 , 二 季 度 已经 下 滑 至 7 . 5 ‰ 经济增速 缓慢, 产 业 结 构面 临 调 整 , 第 三 产 业 吸 纳 劳 动 力 能 力 不 高 共 同导 致 部 分
要 长期 的培 训 、 考核机制 来保 障 , 健 全的培 养和 管理 机 制才能
促 使企业和 员工共 享发展的繁 荣。
关 键词 : 最难 就业季 校 园招 聘
自2 0 1 3 年 初 ,“ 史上最难 就业季” 这 个 新 名词 伴 随 一 连 串 信 息, 如 “ 全 国 高 校 毕业 生 共 计 6 9 9 万” 、“ 用人 单位 岗位 供 给总 量 下 降约1 5 % ”、“ 北 京地 区截 至5 月1 日高 校毕 业 生 签 约 率仅 为 3 3 . 6 % ” 等, 成 为上半 年 以来 媒 体 最 热话 题 之 一 , 同时也 牵 动 着毕 业 生 、 学
万 左 右 的 高 位 ”, 这些新 鲜血液在 综合素养 、 知识理 念、 学 习能 力方面相 较于其他劳 动力群 体具 有明显 的优势 , 企 业 也 更 易 筛
选 到 自身 所 需 要 的 后 备人 才。
当 前 ,已 有 越 来 越 多 的 企 业 认 识 到 这 一 点 。据 FESCo S u r v e y 2 0 1 2 年1 2 月份进行 的企业校 园招聘调 查结果显 示, 在 “ 史 上 最 难 就 业 季 ”的 严 峻 形 势 下 , 截 至调 查 时 间 , 已有2 3 . 1 % 的 企 业 完 成 或 参 与 了 校 园招 聘 活 动 , 4 5 . 5 %的 企 业 正 在 校 园招
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https://img.taocdn.com/s3/m/ec492b12964bcf84b9d57b0a.png)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时光荏苒,又是一年的毕业季。
对于即将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这个大杂烩的大四学子们,面临这个时候,心情总归是异常激动的,因为他们即将拥有自己的工作,开始自食其力地朝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而这个季节也同时是各大企业招募优秀人才的最佳时期,他们纷纷通过校园、人才市场、网络等各种方式发布招聘信息以招贤纳士。
毕业之季是充满机遇的季节,每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不想错过任何能够成就他们梦想的机会。
为此,在人才市场上,校园招聘会上,你会看到每一个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争先恐后得投递着自己的简历,他们那高涨的热情和正能量无不体现出他们对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未来充满着无比的信心和期待。
招聘会如火如荼的进行,毕业生们积极主动的应聘,看似结果好像会皆大欢喜,企业找到所需的人才,毕业生也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到今年6月底,大学生就业率还不到70%,企业也面临“招工难”的境况。
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从2003年的200万到今年的699万,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与此同时,由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15%吸吶就业人数的核心力量——中小型企业陷入了倒闭困境,企业的萎缩和庞大的毕业生人数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国家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已出台很多条政策,在今年的公务员考试当中,50%的岗位就是专为应届生设定的,研究生考试也已开始了它扩招计划,再加上出国留学签证的放宽,大学生应征入伍,种种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虽然如此,就业形势却仍未得到大幅改善。
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大学扩招,中小型企业萎缩,导致人才市场供大于求以外,目前大学的教育质量和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大学现在的教育模式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很多大学生上了四五年大学后的普遍感想就是大学没学到专业技能,即使对自己专业略知一二的懂点,但也严重缺乏实践经验,没有实践经验的人,理论即使学得再精辟,也只配做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4dff1ee0975f46527d3e148.png)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对于每一届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毕业年都是一个令人百感交集的一年。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找工作成了一件令人恐惧的事。
招聘会上人如潮海的求职者,“大越来越多的学生无法找到工作。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关注的焦点。
而“毕业等于失业”的恐慌则像一把利剑,时刻悬在应届毕业生的头上。
作为大学生中的一员,我也即将面对就业的考验,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也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错综复是杂的具有现实性的社会问题,他的产生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关乎社会和个人各方面的关系。
目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加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使得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
处于当前阶段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自然要受到整个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更何况近几年来各大学一直在扩大招生,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化”过渡,这都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
高等教育要负主要的责任。
在办学理念、职业指导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毕业生“就业难”。
现在招聘场上的普遍现象是:一方面大量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很多企业也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目前高等教育在办学理念与专业设置方面仍没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高校仍沿袭计划经济的办学思路,重视招生,轻视就业,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职业指导方面的工作也有待改进。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
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
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
教育产业化要“正义”,教育改革要拨乱反正,要改变对学校乱扩大升级,对学生“广种薄收”的状况;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决定学校培育人才的结构,各专业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我找工作的艰辛历程 大学生自身经验分享
![我找工作的艰辛历程 大学生自身经验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32a4e96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c.png)
我找工作的艰辛历程大学生自身经验分享我找工作的艰辛历程|大学生自身经验分享原文标题:我找工作的艰辛历程|大学生自身经验分享终于最后一期的自学很快就毕业了,至了我们进修打听工作的时候,这个时候存有很多的招工单位至我们的学校去招录,几乎每天都存有各种各样的公司和厂至我们的学校上开的招聘会,搞出招录活动,除了很多培训机构也在宣传他们自己的学校和培训课程。
找工作的同学也通过各种渠道去找自己合适和喜欢的单位,我就在不断的浏览各个招聘网站,看看有哪家公司再招聘的,然后不断的投简历和去应聘面试,果然不断的大量投简历的效果还是有用的,再加上自己的简历也写的比较完整,就陆陆续续接到很多公司的面试邀请。
但都不符合我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对方看我没什么实际工作经验也不想招我们这样的毕业生。
刚毕业的我由于还没实际的社会工作经验,刚开始还是自信心满满的,指出自己的自学比别人不好,一定能够找出自己最合适的工作,所以一些招录普工的厂我显然不乐意,一心想必须打听计算机类的专业工作,可是后来复试的越多,对自己就越没信心,而身边的同学似的大部分都已经找出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昨天写到说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我也比较着急起来了,就更加的加大了在人才网站简历投递量,后来接到的面试的机会也越多起来,我记得当时还特意从湘潭跑到长沙去面试一个岗位,中途还把自己的身份证弄丢了。
我不回忆起哪个公司的名称了,只回忆起就是在河西的一个10去个人的公司,我好不容易找出公司地址,复试过后,真的我就是个毕业生,没什么实际工作经验,当时给我上开的待遇就是进修岗位,工资只有300一个月。
这么高的工资,我真的真的就是太低了,而且就是在长沙,如果就是在湘潭的话我可能将还可以拒绝接受,因为我真的自己的确须要在一个公司进修过后存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就可以更好找出其它令人满意的工作。
我回到学校后继续找工作,但去长沙面试的两天时间里,我错过了我们班级的毕业聚会活动,我觉得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想想过去和同学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现在即将分别了,还没好好的和你们说再见,我们就将为了各自的生活而要去努力拼搏,努力奋斗了,想想这些年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怎么就过的这么快啊。
最难就业季
![最难就业季](https://img.taocdn.com/s3/m/5f70fd5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c.png)
最难就业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们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
尤其是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可以说是近年来大学生们面临最难的就业季。
本文将从经济形势、就业竞争、心理压力等方面探讨最难就业季的现象和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经济形势不稳定首先,最难就业季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经济形势的不稳定。
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动,许多企业都面临着生存的压力,裁员、停工、倒闭等现象比比皆是。
这使得毕业生们找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大量的就业机会减少,使得毕业生们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
二、就业竞争激烈其次,最难就业季还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供不应求的现象日益明显。
毕业生们在求职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如初次求职缺乏经验、毕业生人数众多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一份好的工作变得异常艰难。
三、心理压力巨大最后,最难就业季让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毕业生一直以来都被灌输着要毕业后立即找到一份好工作的观念,可是现实却往往残酷。
面对无数次的失败,不仅对毕业生们自信心造成打击,也让他们面临着失落、焦虑、自卑等情绪的困扰。
这些负面情绪进一步加剧了就业的困难。
针对最难就业季,我们可以给出一些建议。
一、多方面提升自己毕业生们应该重视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
大学期间,可以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训班、暑期实习等,丰富自己的履历。
通过积累经验和技能,可以增加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拓宽就业渠道除了传统的求职渠道,毕业生们还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
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招聘网站、职业展会等各种途径寻找就业机会,并主动与各种企业、雇主建立联系。
多渠道寻找工作会增加被录用的机会。
三、调整心态最重要的一点是调整自己的心态。
要明白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找工作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坚持不懈地努力。
同时,寻求朋友、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也是很重要的。
总体来说,最难就业季对于大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afb30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7.png)
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走上了大学求学之路。
然而,随着毕业季的到来,许多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
下面我们将探讨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1.1.就业市场需求不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供应量逐渐超过了市场需求量。
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发展较慢的城市,就业市场的需求更加不足。
这就使得大量的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1.2.就业门槛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岗位对应聘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些公司在招聘时往往需要应聘者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技能。
许多毕业生虽然学历不错,但是由于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往往难以满足这些要求。
1.3.教育与就业脱节目前大学的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缺乏实际的应用与实践。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面对工作的时候,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实际技能。
这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1.4.缺乏职业规划许多毕业生在求职时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盲目投递简历,导致找工作的效率低下。
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许多毕业生也难以确定自己的求职方向,导致了就业难的问题。
1.5.民营企业发展不足在中国,虽然民营企业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其资金和资源的相对匮乏,导致了企业的发展空间有限,就业机会也有所下降。
以上所提到的问题都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下面我们将结合这些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二、毕业生就业难的解决方案2.1.加大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协助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一些补贴政策,减少企业招聘成本,鼓励企业多招收一些毕业生,增加就业机会。
2.2.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应该与企业进行更多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
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增加实践经验。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合作企业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就业市场,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浅谈就业,最难就业季之非你莫属
![浅谈就业,最难就业季之非你莫属](https://img.taocdn.com/s3/m/02eea3275727a5e9856a61bf.png)
最难就业季之非你莫属从2013年首次出现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说法以来,每一年的高校毕业生都在增加,于是每一年都是最难就业季。
我们可以从各类媒体上看到“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相关新闻,而“毕业即失业”的说法也在很大程度上深入人心,所以我们只能被动的去接受?今天我想告诉每一位同学,再难的就业季你都可以成为不可替代的优秀人才,大型央企、国企,互联网巨头,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等,只要你想去的你都可以去!我们先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主要是哪些原因造就了最难就业季的产生。
结合我自身的求职经历,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四条。
第一,供需总量的不匹配。
应届毕业生的数量高居不下,而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量总体还是多于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人才量。
第二,实践与理论的断档。
在人才总供给量超出需求量的同时仍有不少企业招不足甚至招不到合适人才。
这里面有一个原因就是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企业的实际需要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思路存在一定差距。
第三,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东部沿海城市等经济发达区域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而学生又不愿意去西部城市及偏远地区就业,会使得热门地区的岗位的竞争程度加大。
第四,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应届毕业生对于自己的能力认知不足,对薪酬、岗位等的要求超出能力范围或者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导致更好的企业进不去,稍差的企业不愿去的局面。
面对这些原因,似乎最难就业季就站得住脚了。
其实不然,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愿景,两年一百年的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实现,有足够的舞台供你发挥你的特长。
在这个过程你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并且去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需要的能力,合理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城市、行业,明确自己的目标,也适时调整自己的标准,只要你做到了不可替代,所有的你想要的岗位都将非你莫属。
当然,在成为不可替代之前你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何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作文
![如何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bfc89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b.png)
如何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作文面对大学生就业难,咱们得学会用轻松幽默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先想象一下,大学生小李刚毕业,满怀信心地去面试,却遇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场景。
面试官开口了:“你觉得自己适合这个职位的原因是什么?”小李顿时有些懵,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就在这时,面试官旁边的秘书突然开口:“其实我们更看重的是你的笑容,毕竟工作压力大,笑容可是最好的解药呢!”这时候,小李的脸上闪过一丝无奈的笑容,也就把这个紧张的场面化解开来了。
所以,面对就业难,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调整心态。
别把自己想得太完美,有时候一份工作不一定能完美契合你的期望,但这不妨碍它是个不错的起点。
就像小李在另一个面试中,虽然岗位和他的专业无关,但他还是把面试变成了一个交朋友的机会,结果意外地收获了不少人脉资源。
另外,别忘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今天的市场可不等人,学点新东西总没错。
比方说,小王不仅学会了基本的专业技能,还对设计有了兴趣,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一些设计软件,结果在一个不经意的机会中,他把这个技能展示给了老板,成功赢得了一个更好的职位。
而且,网络也是一个很好的资源。
不要只是坐等机会,主动出击。
小张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她通过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参与行业讨论和交流,结识了很多行业内的前辈,最后她获得了一次很棒的实习机会。
这也提醒我们,面对就业难,主动出击才是最有效的策略。
还有,别忘了笑一笑,放松心情。
大学生小刘在找工作时,总是紧张得不得了,结果每次面试时表现都不如预期。
后来,她开始调整心态,把每次面试当作是与人交流的机会,不再紧张,结果面试成绩立马好转。
所以,总的来说,面对大学生就业难,心态放宽,技能提升,主动出击,还有笑容相伴,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份工作,不管路有多曲折,笑容和努力一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左手拉右手,校招不再难
![左手拉右手,校招不再难](https://img.taocdn.com/s3/m/d83bcbc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2.png)
左手拉右手,校招不再难作者:白振玉王俭伦来源:《人力资源》2021年第07期又是一年毕业季。
作为高校毕业生,面对未知的职场,他们是陌生的甚至是恐惧的。
有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几年后就成为团队的骨干力量;而有的学生毕业即失业,前路迷茫。
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距,笔者认为,是因为在高校的学习实践中,没有得到专业的训练,没有做好清晰的职业规划。
如果专业知识尚可通过课堂的学习获取,那么职业规划和社会实践,就需要辅导员全程跟踪和辅助。
这样才能培养出毕业即就业的人才。
说起应届毕业生,大家都会想到“没经验”“一张白纸”等词。
经过大量调查发现,他们往往在接触项目后容易出错,受到批评后情绪不稳,然后容易产生离职的想法,但很多企业仍是倾向于招聘应届毕业生。
原因有以下几点:●应届毕业生的人工成本低不可否认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成本较低,这是很多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原因。
对于企业来说,部分岗位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不高,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也能够把工作做好,为企业节省了一定的用人成本。
●应届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强、可塑性强应届毕业生就像一张白纸,具备很强的可塑性,同时自身的学习能力比一般人要突出,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来定向培养人才,为企业的一些重要岗位进行人才储备。
同时,应届毕业生比社会招聘人才更容易规划其职业生涯,企业可以因材施教,逐步将其培养成企业的核心人才。
●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高应届毕业生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培养,他们大部分人都具有良好的品德和素质,整体综合素质会较高。
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便于企业进行人事调动,无论其在哪个岗位都能够有基本的能力保障。
●应届毕业生工作积极性和态度更好由于是应届毕业生走出校园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所以他们基本上都是抱着积极、高涨的热情来面对工作的,同时深知自己的能力不足,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中往往有着谦卑的态度,更利于企业进行管理。
●应届毕业生更容易认同企业文化应届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对于他们的职业素养、工作思维、文化理念等深有影响,他们更容易认同企业的文化理念。
史上最悲壮毕业季即将到来
![史上最悲壮毕业季即将到来](https://img.taocdn.com/s3/m/9106540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62.png)
史上最悲壮毕业季即将到来下个月就是毕业季了。
昨天刷到“中国传媒大学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情真意切,诚意满满,“恳请”用人单位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多给学生实习和面试的机会。
就连一直以真实高就业率高薪酬率的北邮,最近也在就业公众号上自爆,截止到目前为止,就业率不到30%,互联网寒冬之下这些没出校门的孩子先被打击到了。
更夸张的是,有专业机构预测,明年考研人数会直接冲破500w,达到530w左右,是2015年的4倍。
因为去年毕业的学生,甚至前年毕业的学生,还有大量处于灵活就业的状态。
现在网上大量的高学历低就业的新闻,比如什么北大物理系博士去街道办,211硕士毕业去修脚,海归毕业去当家政,或者十多年建筑行业高工职称去当中介,等等。
我小姨子国内重点211 海外知名大学硕士,今年也是考上北京某街道办,同一批进去的还有北大、人大等重点大学的硕士,到现在无一人毁约,大家普遍觉得,有这么个工作真香。
今年不但是史上最悲壮就业季,还是被最悲壮裁员季,我好多开公司的朋友,今年要么暂停歇业,要么主动缩小规模,要么干脆直接关门,现在个体经营者,已经是普遍性的步履维艰了,而个体经济解决了我国80%的就业人口,这就是为啥这么多城市救市还救不动的原因,老百姓是真没钱了,总不能指望房子都被体制内的人买走吧。
从今年这个情况看,对于马上要高考的学生家长,我觉得有几点建议:首先,专业大于学校。
你看那些所谓名校“下沉”就业的,要么是天坑专业,要么是文科专业。
在相同分数的前提下,选一个好专业,降低对学校的要求,不要太“虚荣”,比如重点985的化学专业,就不如重点211的计算机专业。
其次,果断利用好自己的人脉关系给孩子铺路。
这个年代,让孩子单枪匹马的闯关,太难了,很容易产生躺平的心里。
家长有关系的,尽量要孩子报考自己领域的专业,毕业之后起步高。
比如你是医生就让孩子学医,你是律师就让孩子读法学,你是码农就让孩子报计算机。
再其次,好好理财,好好投资,多搞钱,给孩子多准备大城市的首付,让孩子们毕业后尽量轻松一些。
在这史上最难就业年,易唐毕业学员不是找工作而是挑工作
![在这史上最难就业年,易唐毕业学员不是找工作而是挑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de08198ae53a580216fcfe24.png)
在这史上最难就业年,易唐毕业学员不是找工作而是挑工作随着这几年大学生扩招,现在大学毕业证含金量越来越低,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面临着找工作难,应聘难的棘手情况。
面对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选择继续考研,而有的学生选择去培训机构培训后再找工作。
对于考研,小编认为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考研是一项费时费力的过程,你不但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还要花费大量的金钱、精力,更重要的是会错过很多求职机会。
当你的同学朋友们毕业后都陆陆续续地在找工作,而你却每天拿着书本复习,你难道不觉得难受吗?你能忍受这些痛苦吗?想想你的父母,他们把你养那么大,想着你毕业后能自立,而你却还是一个米虫,这种感觉很难受吧?那么如何能让自己走出这种困境,能让自己经济独立呢?小编推荐你去参加一些专业的技能培训,例如南宁易唐的软件开发培训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那么参加培训我要学习什么开发技术呢?小编推荐你学最新、最热、赚钱最多的android技术和ios技术。
这两种技术是现在市面上最火、最有钱途的、市场需求量最大的,能掌握其它一门,找工作不用愁。
iOS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手持设备操作系统。
苹果公司最早于2007年1月9日的Macworld大会上公布这个系统,最初是设计给iPhone使用的,后来陆续套用到iPod touch、iPad以及Apple TV等苹果产品上。
iOS与苹果的Mac OS X操作系统一样,它也是以Darwin 为基础的,因此同样属于类Unix的商业操作系统。
而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Google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发。
易唐结合自身的android、ios真实项目与市场分析,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揣度后推出android课程。
培训注重对学员技术知识的更新和实战经验的培养,目的在于培养“技能+经验”综合型人才。
在易唐有最专业的教师团队,通过手把手带学员做项目,让学员能全面系统的掌握技术,从而为解决他们就业难的状况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已经几个月,去年九月开始的那场充满了看不见的硝烟的校园招聘战场如今已经渐去渐远了。
平静的工作日子正在渐渐展开,然而,突然一天我又收到了来自应届生网站的某公司网申邀请短信,这如同一颗投入静水中的石子那样勾起了我的诸多回忆。
在诧异为何自己还能收到这种短信的时候也突然在脑海中涌出了许多想法,虽然我并不善于在网上发帖公开表达出来,但想起应届生论坛,想起中华英才网,想起跑的一场场宣讲会,一次次笔试与面试,我终于坚定了要表达出来的决心。
也算是在应届生论坛上童鞋们经常说的攒RP吧。
该如何说呢,我想就按时间顺序娓娓道来吧,中间再穿插一些自己的tips吧。
偶是京城某985的小硕,应该说一切指标都还不错,惟一不足的是专业是那种比较偏的社科类,尽管我很喜欢这门学科,但说到找工作毕竟没有经管好使啊(由于学校缘故,还回答了不少为何不去公务员的质问,晕)。
不过从后面我的经历来看,专业这一障碍在面对国企时显得十分明显,其它尤其是外企,基本没遇到这种问题。
好在在我的求职目标当中,就是比较偏向外企,所以虽算是短板,可我有自知之明,遇到鄙视专业的主儿就主动避之,倒也免了许多羞辱。
所以提醒一下,就一路走过来看,国企还是很看重这种职位与背景的相关性的,如果不是专业要求相符,起码也要有相关实习经验,否则会被刷的很惨。
说到北京的孩子,就不得不说户口了,这真是奇葩。
估计除了北京的同学找工作要考虑这个,甚至是首要因素外,再没一个地方学生如此干了。
可能,真的可能是因为这一特殊因素,我确实不在乎北京户口,所以找工作的时候状态就正常和洒脱了许多,对,正常了许多,当然我非常理解那些看重户口的孩子。
对于校招来说,用”金九银十“来形容真是不为过,当然金九银十形容的是前面的申请阶段,不过国企整体会滞后些。
我是九月十号左右开始踏上征程的,由于从五月到十一月在一个外企实习,所以八月底和九月初的时候我还在出去旅行放松工作压力。
当回到学校时,才蓦然发现第一场宣讲会已经结束了,于是迅速调整状态准备迎战。
虽然上场仓促了些,但好在因为有四五找暑期实习的经验,完事都基本具备了。
这里不得不提实习这回事,我知道大家都通过各种方式找过实习,在我看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当然是自己学校的师兄师姐”推荐继承“。
但无论如何,三四月开始的暑期实习招聘在大家有空的时候还是可以去热热身的,因为这时候许多大企业(外企为主)都有实习招聘计划。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完成了中英文简历制作,还自己P了张自认很不错的求职照(吐槽:很多人会八九月蜂拥去照相馆批量照求职照,我以为,这样不仅金额巨大,好的相馆要六七十呢,而且因为是批量生产,很多人的照片雷同度很高,都是那种被P成蓝底白光,面部修理的整洁无暇,几乎千篇一律)。
当然这期间还准备了合适的西装衬衫等行头。
更重要的是,我这时候通过实习的网申也累积了不少OQ答案了,所以后来的OQ都基本是稍微修改下就粘贴上去了。
不仅如此,自己也积累许多了笔试面试,群面的经验,最后也找到了一家合适的外企开始实习了。
以上这些也算是大家校招前准备的清单吧。
即你的行头。
照片,包含各种大小尺寸的,从15K以内,20K以内,100K以内不等,还有不错的生活照。
中英文简历。
有可能也去考个托业(必须吐槽下,这玩意儿比BEC有用太多了)。
开始准备OQ的答案,我的经验是基本有十个左右就足够应付了,因为问来问去无非是成功的事,失败的事,团队合作的事等等。
还有就是准备个excel来记录所有网申资料,这点很多人强调过了,确实重要,多说句,现在很多网站有”云盘“服务了,大家可以把一些资料放入”云“中,这样拿着智能手机随时可看哦。
尽管有着我认为比较充分的准备,但在网申大战开始的时候,我还是比较龟速的。
然后是宣讲会,一场场的听,就目前来看,我以为,除个别会宣讲会现场收简历和笔试的企业,已经大家公认的一些校招广告做的好的公司外,除非你对那个公司很感兴趣,想好好了解一番,否则宣讲会真的没必要去,有些宣讲会垃圾的让我直接就放弃申请了。
比如请来的嘉宾絮絮叨叨个没完,或者嘉宾有1234.。
数不完,有时候公司喜欢找校友来谈入职感受,这是挺不错,但可惜某些校友却没有照顾听众感受,妄自说个不停,唉。
不过无论如何,宣讲会作为校招大战的主战场,大家最好还是经历番才好,而且精华在十月份左右。
第一场笔试是参加京东管培,对,因为它家是宣讲会后马上笔试,而且历年和每次都是如此。
大家一定注意,而且一定要在宣讲前网申,因为我感觉他们是不会看试卷(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旁边的妹子完全是抄我的啊,我俩一模一样,但偏偏她听信现场交简历而没提前网申。
其实后来发现,小部分企业确实不会批改现场的笔试试卷,所以只是小部分,大家还是好好应对)。
这样,我的第一场小组讨论和面试,终面都是在京东完成的。
就在大家还在焦虑网申时,我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全套动作,令同学焦虑的说,你可千万别再我们还在网申的时候拿到offer啊!当然,由于我的稀里糊涂,自己最终没拿到offer,其实我是真觉得这是对双方都合适的结果,可让自己冷静下。
到十一的时候,我才网申了不到十家,听到许多同学说都申请了二三十家了,我顿时觉得自己落伍了。
于是,把我的目标企业按截止日期写了一个list,在十一的时候开始了网申的疯狂之旅。
在我看来,海投这事还是很有必要的,但要有目标和适量,就我的情况看,我前后大概圈定了二十多家重点企业,加上我的优势并钟情的地产行业以及泛滥的银行招聘和专业合适的国企,最后大概投了五十多家。
我以为,这年头,除非你很厉害,可以圈定在20家以内,否则最少也该有四十家以上吧。
到十一结束,我应该申了差不多20家。
说说那感觉吧,首先是越深越快,这是肯定的,因为一些网站比如中华英才网,智联等已经有了你的信息,很多可以直接导入。
其次,大家比较卡的OQ我因为已经有了积累,后面基本都是改改直接交。
顺便说说OQ,我以为很多企业是在乎OQ内容的,这里说的是质量,不过可以理解对吧,人家哪有时间仔细看。
但还有些公司连数量也不管,到后来由于申请疲劳,有时候我就写一句话,但网申还是通过。
我印象比较深的宝洁的网申,它明明说可以直接复制粘贴,但还是很多哥们姐们担心格式问题虔诚地手输,但从结果看,复制粘贴真没事!还有就是以中海地产为代表的一批要打印类似”申请表“的网申,确实会比较痛苦,因为你要回答一堆问题。
说到中海不得不提下,很多总部不在北京的北京分公司,如果招人很少而你又不是很什么的话,就不要硬申啦,因为。
你懂的!十月的时候,就开始各种笔试面试了,因为网申通过率高,所以整个十月十一月特别忙,最忙时,有个周末有9个笔试或面试要应付,有一天跑了五个场子,在北京这见鬼的交通下,最好的选择当然是打的了,所以一个校招季下来,我的打车花费将近两千,这个时候就要求你必须有所取舍并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了!因为去的公司比较多,这里就说些自己印象深的吧。
第一个要说的是给我offer的葛兰素史克,对,就是那个被曝出丑闻的制药大亨GSK,网申程序比较一般,就是面试的时候是连续被三个不同的经理面,有一个给否定就挂,当然,因为当时完全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去的,所以关于offer质量以及后续情况啥的我也就没管了。
接着要扯的是地产企业,因为曾经在万科实习的缘故,所以尽管专业不太对口,但地产企业依然通过率很高。
首先万科,因为实习过,所以也就没兴趣申了,直接放弃。
然后是中海,这是我最想去的,它家确实很有风范,校招是一站站式的,也就是每次都是各个分公司的HR都聚一起来招人。
宣讲会收简历,所以必须去,然后是面试,第一轮,就是到台上进行三分钟演讲,真的好刺激啊。
然后台下HR觉得你合适,就当天晚上约你到酒店大堂再进行交流面试。
因为我很不知好歹的非要申神马北京公司,当然没入人家法眼啦,所以只收到了二志愿的广东公司,那HR找我谈时说希望我改他们为第一志愿,但我没照做,而且表现确实一般,所以虽然收到了第二轮面试,最后的结果还是被鄙视了。
第二轮是小组面,其实经过昨晚和HR的对话,大家心里都有点底了,这一轮小组面我个人觉得比较形式,所以大家也都比较敷衍。
所以,和HR的交谈是最重要的,可惜当时,唉,不提啦。
然后是保利,也许是中海的偏见,所以我觉得既然没法入北京分公司,就干脆放弃申请了。
龙湖,这是惟一一家被鄙视的,唉。
然后是恒大,跟玩似得,都不知道前两面都是啥了,据女同学反映,一面时主要考察形象,呃,然后终面在广州,提供往返火车卧铺,想到这一来一去就没了四天,不知要耽误多少企业,果断放弃,就这样我以为有吸引力的几家第一梯队地产企业就这样结束了。
其它后面梯队的地产公司倒是比较顺利,比如富力,金地,金科,华夏幸福,世茂,雅居乐啥的,但不知道为啥,也许是那种想入大企业的虚荣心吧,真的是虚荣心,所以不是人家公司不好(尽管也有很扯的公司),这些公司也都在各种状态下放弃了。
个人见解,地产企业除了现在一些比较巨型大佬,其他二三梯队的企业在内部管理上确实有诸多欠缺,不太恰当的说法是他们都要看天吃饭,未来的职业风险比较高(纯属个人见解,欢迎拍砖),当然优势是,如果做起来的话,前途不可限量,所以风险是伴随收益的嘛!这里还要说的是中粮地产,这是好不容易拿到offer了,又是北京,可惜它家offer给的实在太晚了,十二月中才确定下来,唉,这就是国企!不过中粮确实是我喜欢的国企,所以对这个offer 我也很在意,不过最后还是遗憾没去。
这里的经验就是,如果你目标是国企,就别羡慕那些十月十一月就有offer的孩子,因为国企的效率等等决定了它好事多磨,就是糖发的晚。
然后谈谈快消吧,目标就两个,宝洁,联合利华。
宝洁在二面也就是终面挂了,想来这其中有啥心得的话,那就是好好准备你的八大问,真的就是八大问,嘿嘿。
想来挺遗憾的,毕竟这么近,要问原因,还是八大问没准备好。
联合利华在笔试挂了,算了,也不想去上海滩,就这么安慰自己吧。
其它的,如雀巢,居然是HR觉得我英语对答的不够流畅,所以遗憾说拜拜,我的天,好吧,这对我英语打击确实蛮大的。
之后偶然申请并拿了三家国内的快消领导者,都很nice,这么说是因为进入终面后他们都直接定了机票或高铁去总部面试,不像某些只给火车票的企业那么抠。
其实个人感觉这些国内行业巨头还是很有发展潜力,也确实有对人才的渴望,可惜,自己在衡量后还是觉得刚毕业去更多大型,管理完善的企业利初多,所以还是遗憾拒绝了,不过可再透露一点,国内这些快消巨头提供的薪水真的不菲啊,这点真的出乎我的意料。
然后一个比较大的申请部分是四大和银行。
四大申了三家,悲剧的是三家要求在同一个周末笔试,在schedule满满的十月,只能忍痛去了两家,最后拿下两个。
这过程也不想怎么描述了,因为网上关于四大的帖子太多太详尽了,就自己在这过程中得到印证的最大体验是,众网友们的经验真的很重要啊,比如笔试做题的正确率也许比完成率重要,比如M 面比PAR面重要因为PAR面刷人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