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措施
水源地保护方案(三篇)
水源地保护方案为保障我镇饮水安全,确保群众喝上方便、干净、安全的自来水,特制定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如下:一、严格实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合理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在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地下水开采井周围规定一定的水域或路域作为饮用水源保护区,竖立醒目的标志牌。
清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区水域的水面污染物。
需移动取水口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区范围要进行相应调整。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范围为:(一)水井以每个水井为中心,半径____米范围内的区域为保护区。
(二)其它饮水安全工程保护区为取水点以上____米的范围。
二、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水源保护的总体目标是。
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保障饮用水清洁、卫生、安全。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区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应当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二)禁止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水域排放污水;(三)禁止堆放、填埋、倾倒、使用____、高残留农药等危险废物及工业废物、生活垃圾、粪便、建设工程渣土和其他废弃物;(四)禁止设立____物品仓库、废物回收场、加工场和堆栈;(五)禁止破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涵养林、护岸林以及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相关的植被;(六)禁止从事破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的开山采石、采砂和围水造田的活动;(七)禁止新建、扩建、改建规模化畜禽等动物养殖场、屠宰场;(八)禁止使用____、有毒物品捕杀动物;(九)禁止从事洗涤和其他可能污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的活动。
(十)法律、法规有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的其他规定。
三、对现已存在的不符合规定的设施和生产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限期拆除或停用。
四、如果水源被破坏或者被污染的,应当按照谁破坏、谁恢复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者负责治理恢复;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情节较重,将申请执法部门予以相应处罚。
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水源保护范围划定前合法合规的项目,暂不具备拆除或关闭条件的,由所在地县级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精神,实事求是制定实施整改措施,确保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
鼓励施用有机肥,发展有机农业。
在农田和水源之间建立生态缓冲带或保护带拦截农田流出的养分,防止养分直接流入水源。
1、水源保护范围内严禁施用高残留、高毒农药,农药包装物及清洗器械的污水须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妥善处置,不应随意丢弃和处置。
2.水源保护范围内不得修建渗水的厕所、化粪池和渗水坑禁止设立粪便、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站禁止堆放医疗垃圾禁止设立有毒、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栈禁止建设畜禽养殖设施,分散式畜禽养殖设施应尽量远离取水口。
3.水源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洗涤、旅游、水产养殖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4.水源保护范围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应依法予以拆除或关闭。
水源保护范围划定前合法合规的项目,暂不具备拆除或关闭条件的,由所在地县级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精神,实事求是制定实施整改措施,确保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
5.水源保护范围划定后,应尽量避免交通穿越,经论证确需穿越的,须采取有效防护或补救措施。
6.水源保护范围内应采用测土配方施肥、优化施肥方案等方式确定化肥合理用量。
鼓励施用有机肥,发展有机农业。
在农田和水源之间建立生态缓冲带或保护带拦截农田流出的养分,防止养分直接流入水源。
7.法律、法规有关饮水安全水源保护的其他规定。
水源地保护措施
水源地保护措施
水源地的保护对保障饮用水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保护水源地的关键措施:
1.划定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该区域的污染排放和建设活动。
水源保护区应该划定必要的一、二、三级保护区,并严格执行各级保护区的管制措施。
2.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水源地过量开采。
对水源地的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利用要进行科学评估和规划,避免超采。
3.控制点源污染。
加强对水源地区域内各类工业、农业、畜牧业、生活污染源的监管,切实减少污染物直排入河或渗入地下。
4.治理面源污染。
水源地周边地区要严格控制面源污染,如农药化肥的使用、养殖业污水的排放等,避免雨水将污染物冲刷入水源。
5.恢复水源地生态环境。
在水源地进行林草植被恢复,建设人工湿地净化水质。
严禁在水源地进行裸露的开挖、采石等破坏植被的活动。
6.加强水源地监测。
建立水源地的水质、水量监测网络,严格排查和治理各类污染事故,保护水源安全。
7.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加强水源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水源的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水源的氛围。
水源地的保护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只有加强保护措施,才能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水生态环境的改善。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摘要饮用水是人类生活必需品,保障饮用水的质量和安全对于人们的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的保护是保障饮用水质量的基础工作。
本文介绍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套专项整治方案,旨在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环境,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 背景介绍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的保护是指对供水工程所依赖的水源地进行保护和整治,以确保水质的安全和稳定。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饮用水供应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同时,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也对饮用水的质量和供应产生了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成为维护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2.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保障饮用水质量水源地是饮用水的起始点,水源地的水质直接影响到饮用水的质量。
通过加强对水源地环境的保护,可以减少水源受到污染的可能性,提高饮用水的质量和安全。
2.2 保护生态环境水源地不仅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也是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
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可以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圈的平衡。
2.3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源地环境的保护,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饮用水的可持续供应。
3.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为了有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制定一套专项整治方案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3.1 水源地环境评估对水源地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包括土壤污染、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整治策略和措施。
3.2 水源地保护区划划定根据水源地的特点,划定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加强对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环境污染源的管控,保护水源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3 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修建水源地保护工程,包括水土保持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等。
保障饮水安全的措施
保障饮水安全的措施饮水安全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为了保障饮水安全,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下面将列举其中一些主要措施:1. 水源保护:饮用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源的保护。
各国政府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禁止在水源附近进行工业污染、农药使用等活动,以确保水源的纯净和可持续。
2. 水质监测和检测:政府和相关部门设立水质监测机构,定期对水源、自来水和饮用水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安全标准。
一旦发现水质问题,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3. 水处理设施建设:政府投资建设水处理设施,对原水进行净化和消毒处理,保证水质安全。
这些设施包括水厂、水龙头过滤器、净水器等,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4. 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定:各国政府制定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允许浓度和饮用水的卫生指标,保证供水单位提供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5. 水源保护区划定:政府根据水源地的特点和保护需求,划定水源保护区,对这些区域采取特殊管理措施,防止污染物侵入水源地。
6. 农业环境管理:政府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限制和规范农药、肥料的使用,以减少农业活动对水质的影响。
7. 水环境治理:政府投入资金进行水环境治理工程,包括河道整治、湖泊修复、水体污染治理等,改善水体环境质量。
8. 公众教育宣传:政府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公众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饮用水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引导公众正确使用和保护水资源。
9. 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水资源管理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处罚,维护饮用水安全。
10. 国际合作与技术支持:各国政府之间开展饮用水安全方面的合作,共享技术和经验,推动饮用水安全工作的发展。
总之,保障饮水安全需要政府、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水源保护、水质监测、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保证饮用水的质量和安全,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饮用水水源环保整改措施
饮用水水源环保整改措施饮用水是人类必需的生活物质,保证饮用水水源的安全和环保至关重要。
饮用水水源环保整改措施主要包括水源保护、水源治理、水源监测和水源保障四个方面。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整改措施。
一、水源保护1.建立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是指对水源地周边区域划定一定范围,禁止或限制开展一些污染性活动。
规划划定水源保护区,是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2.加强立法保护: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和打击,提高保护水源的法律效力。
3.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公众对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水源治理1.水源地整治:对水源地进行整治,清理和修复植被,建立防护林带和湿地,加强土壤水源地的保护,减少水源地的土壤侵蚀。
2.健全污染源治理: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特别是对工业和农业污染源进行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对水源的污染风险。
3.发展生态农业: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农药残留对水源的污染。
三、水源监测1.建立水源监测系统:建立水源监测站和网络,监测水源地周边环境的水质和污染物的浓度,实时掌握水源环境的变化情况。
2.定期水质监测:定期对水源地的水质进行监测,掌握水质变化趋势和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3.建立应急预警机制:建立水源水质异常的应急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水源污染扩散。
四、水源保障1.加强供水设施建设:增加供水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
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减少浪费现象。
3.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探索建立水资源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和策略,提前做好水源保障工作。
综上所述,饮用水水源环保整改措施是保障人类生活和健康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水源保护、水源治理、水源监测和水源保障,可以有效提高饮用水水源的质量和安全,为人类提供健康的饮用水。
饮用水卫生保护措施
饮用水卫生保护措施1. 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源的净化和保护,包括地下水、湖泊、河流等。
防止污染源进入饮用水供应系统,如化学物质、废水和农业污染。
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源的净化和保护,包括地下水、湖泊、河流等。
防止污染源进入饮用水供应系统,如化学物质、废水和农业污染。
2. 水处理:进行必要的水处理,包括沉淀、过滤、消毒等,以去除悬浮物、杀灭细菌和病毒。
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水处理:进行必要的水处理,包括沉淀、过滤、消毒等,以去除悬浮物、杀灭细菌和病毒。
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3. 管网管理:保持饮用水管道系统的卫生和安全。
定期检查和清洁水管,修复漏水和破损部分,以避免细菌生长和污染。
管网管理:保持饮用水管道系统的卫生和安全。
定期检查和清洁水管,修复漏水和破损部分,以避免细菌生长和污染。
4. 水质监测: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定期检测水样,确保水质合格。
监测项目包括微生物指标、化学物质等。
水质监测: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定期检测水样,确保水质合格。
监测项目包括微生物指标、化学物质等。
5. 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饮用水卫生的意识和知识,包括正确的饮水方式、卫生惯等。
鼓励人们保持良好的卫生惯,包括洗手、饮用煮沸水等。
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饮用水卫生的意识和知识,包括正确的饮水方式、卫生习惯等。
鼓励人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洗手、饮用煮沸水等。
6. 应急处理: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应对突发水质事件。
包括及时通知公众、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等。
应急处理: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应对突发水质事件。
包括及时通知公众、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等。
7. 法律监管:加强对饮用水卫生的法律监管和执法力度。
确保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实施,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法律监管:加强对饮用水卫生的法律监管和执法力度。
确保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实施,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通过采取以上饮用水卫生保护措施,我们能够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和健康,预防水源污染和水源性疾病的发生。
县城饮用水源保护的整改措施
县城饮用水源保护的整改措施一、加强源头保护1.制定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确保水源地周围不发生污染。
2.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加强地表水源地河道治理,减少农田污染对水源的影响。
3.严控工业污染,落实总量控制和强制性排污标准,防止工业废水对水源造成污染。
4.加强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防止农村生活污水对水源造成污染。
二、加强监测管理1.完善饮用水源地的水资源监测网络,建立定期监测和报告制度。
2.设置水质监测站点,对水源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
3.建立监测数据分析评估体系,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4.建立饮用水生态监测和评价机制,对水源地的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价。
三、加强法律法规1.制定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2.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破坏水源地环境和擅自排放污水的行为进行重罚。
3.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和排查整治长效机制,确保县级以上政府主导水源地的整治工作。
四、完善应急预案1.制定饮用水源地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2.建立饮用水源地保护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减少群众对水源污染的恐慌。
3.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相关部门的应对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五、加强宣传教育1.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饮用水源保护的意识和重要性的认识。
2.建立饮用水源保护知识普及网络平台,提供饮用水源保护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3.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加大对饮用水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氛围。
综上所述,县城饮用水源保护的整改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源头保护、加强监测管理、加强法律法规、完善应急预案和加强宣传教育。
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整改措施,才能确保县城饮用水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饮用水水源地如何保护」
「饮用水水源地如何保护」饮用水的保护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健康的重要举措之一、水源地的保护对于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可持续供应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污染防治、流域保护和法律法规等方面介绍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措施。
首先,污染防治是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核心内容。
在污染防治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污染物容易渗入土壤和地下水中,进而污染水源。
应建立农田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包括合理施肥、农药使用和农田排水的管理制度。
3.城市生活污染源治理: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若直接排放到水源地,会导致水质恶化,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应推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确保处理水质达标,减少对水源地的污染。
其次,流域保护是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重要手段。
流域是水资源循环最基本的单元,流域内的各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着水源地的质量和供应。
要保护水源地,必须从流域范围内加强管理和保护。
1.激励措施:政府可以制定相应政策和经济措施,鼓励流域内企业和农民采取环保措施,包括生态农业、节水灌溉和可持续用水等。
2.水资源调度:流域内各水资源利用单位应加强协调和合作,合理调度水资源,保证供应和需求的平衡。
3.生态修复: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对于水质和水量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加强流域内湿地保护、河道治理和植物恢复等生态修复工作,提高水源地的自净能力。
此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也对保护饮用水水源地起着重要作用。
1.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政府应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规定水源地的保护责任和要求。
同时,制定对违法行为处以严厉制裁的法律措施,以提高违法成本。
2.加强监管执法:政府应加强对水源地的监管,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提高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和遵守程度。
总结起来,要保护饮用水水源地,需要通过污染防治、流域保护和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等措施综合施策。
政府、企业和公众要共同参与,加强合作,确保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汇报人:日期:目录•工作方案概述•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现状分析•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和措施•专项整治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工作保障和政策支持工作方案概述01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02当前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03专项整治工作对改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的意义背景和意义01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02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工作目标和原则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制度体系03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政府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任务清单,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分析01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严重性水源地水质不稳定、水体污染严重、生态破坏等问题突出,影响居民饮水安全。
02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复杂性水源地污染来源复杂,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等,治理难度大。
03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严峻性水源地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亟待解决。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概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环保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污染排放超标。
工业污染部分工业企业废水处理不达标,直接排放到水源地,造成严重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大,且缺乏有效处理措施,导致水源地污染。
城市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水源地。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成因分析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风险评估水质污染风险01水源地水质不稳定,存在季节性污染和持续性污染,影响供水水质。
生态破坏风险02水源地生态破坏将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影响供水安全。
社会影响风险03水源地环境问题将引发社会公众对饮用水安全的担忧,影响社会稳定。
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和措施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建设,提高环境风险防范能力;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确保水质达标;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保护水源地的措施
保护水源地的措施保护水源地的措施旨在防止水源受到污染、维持水源地生态系统稳定以及确保水质安全,以下是几个关键的保护措施:1. 设立保护区与缓冲带:划定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严禁在一级保护区内从事任何可能造成水源污染的活动,二级保护区内严格控制排污口设置和有害物质排放。
设立缓冲区,种植防护林带,以减少面源污染和土壤侵蚀。
2. 污染源治理:对水源地周边的工业企业和农业活动进行严格监管,清理、整顿、关闭对水源有潜在威胁的工厂和养殖场,控制农药化肥使用,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模式。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污水达标排放,严禁非法排污。
3. 生态修复与保护:实施生态恢复工程,保护水源涵养林、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提高水源地的自我净化能力。
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防治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4. 立法与制度建设:制定严格的水源地保护法规和管理制度,完善水源地保护规划,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强化执法力度,定期对水源地进行环境监测,公开水质数据,接受公众监督。
5. 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提高居民、企业和社会团体的环保意识,倡导节水、减排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鼓励公众参与水源地保护工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6. 科技支撑与监测预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水源地环境监测,实时掌握水质变化,提前预警风险。
推广先进的水源保护技术,研发更高效的污染物处理技术。
7.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制定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政策,限制过度开发和滥用。
加强水资源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加强水质监测:定期对水源地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质符合标准。
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
9.推广节水技术:通过推广节水灌溉、雨水收集利用等节水技术,减少对水源地的需求压力。
通过以上多维度、全方位的措施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保护水源地,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也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源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嘿,各位看官,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一份重量级的方案——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
这可是关系到咱们的“水缸”安全啊,咱们可得好好聊聊。
咱们得明确一下目标。
专项整治的主要目标是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提高水源地环境保护水平,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
下面,咱们就开始部分,一点一点地剖析这个方案。
一、开展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1.1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水源地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水源类型、水源保护区划分、水源地周边污染源、水源地水质状况等。
1.2调查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多种手段,全面掌握水源地环境现状。
二、制定水源地环境保护措施2.1加强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和调整根据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合理调整水源保护区范围,确保水源保护区划设科学、合理。
2.2治理水源地周边污染源对水源地周边污染源进行排查,采取工程治理、生态修复、搬迁等措施,减少污染源排放,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
2.3提高水源地水质监测能力建立健全水源地水质监测网络,增加监测点位,提高监测频次,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
2.4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法规建设完善水源地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责任和义务,加强执法监管,确保法规落实。
三、实施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3.1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等措施,恢复水源地生态环境,提高水源地水源涵养能力。
3.2水源地污染治理工程针对水源地周边污染源,实施污染治理工程,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源地水质。
3.3水源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源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源地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
四、强化水源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4.1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宣传栏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水源地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4.2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水源地环境保护队伍,提高水源地环境保护水平。
五、建立健全水源地环境保护长效机制5.1建立水源地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责任,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与管理措施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与管理措施一、严格环境执法严格按照相关法律保护饮用水水源水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部分摘录: 第二十一条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除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禁止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一)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二)网箱养殖、投饵式养殖、旅游、游泳、垂钓;(三)停泊与保护水源无关的船舶;(四)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第二十二条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除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一)设置排污口;(二)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三)贮存、堆放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四)危险货物水上过驳作业;(五)冲洗船舶甲板,向水体排放船舶洗舱水、压载水、生活污水等船舶污染物;(六)使用含磷洗涤剂、农药和化肥。
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
第二十三条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一)新建、扩建水上加油站、油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严重污染水体的建设项目,或者改建增加排污量的建设项目;(二)设置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三)运输剧毒物品、危险废物以及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四)其他法律、法规禁止污染水体的行为。
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应当逐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保证保护区内水质符合规定的标准。
二、加强污染控制加强保护区内尤其是库区周边土地保护的调控和管理力度,合理调整农业用地的结构和布局,做到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园则园。
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增种植,现有的种植要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用,并逐步退出,全面恢复地表植被,恢复地表生态系统,增加土壤水土保持能力。
二级保护区内的农田种植,实施化肥的减量与精量使用,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鼓励使用农家肥,推广科学种植。
充分利用现有沟、塘等,建设生态缓冲带、生态沟渠、地表径流集蓄与再利用设施,有效拦截和消纳农田退水和农村生活污水中各类有机污染物,净化农田退水及地表径流。
县城饮用水源保护的整改措施
县城饮用水源保护的整改措施一、背景概述县城作为人口聚集的地方,饮用水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县城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旨在加强对县城饮用水源的保护工作,提高水质安全水平。
二、整改措施1.建立健全饮用水源保护区划根据县城饮用水源的特点,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确保水源地周边的环境不受污染。
在保护区内,禁止任何形式的污染活动,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
2.加强水源地周边的环境治理对水源地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清理垃圾、废弃物等污染源,修复受损的植被,确保水源地的生态环境良好。
同时,加强对周边农田和养殖场的管理,控制化肥、农药和养殖废水的使用和排放。
3.加强水源地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定期监测水源地水质的机制,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同时,加强对水源地的评估,定期进行水源地环境状况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4.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县城饮用水源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将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田排水系统的效率,减少农田中化肥、农药等的流失。
5.完善饮用水源保护法规和制度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的法规和制度建设,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标准,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管机构,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饮用水源保护的长效机制。
6.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饮用水源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积极引导公众参与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组织居民参与水源地的巡查和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饮用水源保护的良好氛围。
三、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实施,我们预期将达到以下效果:1.水源地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保护。
2.水源地水质得到有效监测和控制,水质符合相关标准,保障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3.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减少农田中化肥、农药等的流失,降低饮用水源的污染风险。
4.饮用水源保护的法规和制度得到完善,形成长效机制,确保饮用水源的持续保护。
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制度
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制度一、基本原则1. 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原则,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控制污染源。
3.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水质安全。
4. 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提高水源保护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保护区域划分1. 一级保护区:直接供应饮用水的水库、湖泊、河流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区域。
2. 二级保护区:对一级保护区有直接影响的上游流域及周边区域。
3. 三级保护区:对一级、二级保护区有间接影响的较远区域。
三、保护措施1. 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进行任何可能产生污染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排污、农业用药、生活污水直排等。
2. 严格控制二级保护区内的污染排放,实施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
3. 在三级保护区内推广环保型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4. 加强对水源地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水质监测网络,实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
5. 开展水源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增强水源地的自然净化能力。
四、法律责任1. 对于违反水源保护规定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或刑事追究。
2. 建立健全水源保护责任追究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责任。
3. 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对于举报污染行为的公民给予奖励。
五、宣传教育1. 加大对公众的饮水安全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 在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定期举办饮水安全教育活动。
3. 利用媒体等多种渠道宣传水源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六、应急响应1. 建立水源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水质污染事故、自然灾害等情况。
2.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如备用水源、净化设备等。
七、总结。
饮用水污染:饮用安全的保护措施
饮用水污染:饮用安全的保护措施饮用水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为了保障人们的饮用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饮用水污染问题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饮用水污染问题的背景1.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水是生命之源,但许多污染物质会进入饮用水中,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2. 主要污染源:主要的饮用水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城市污水、垃圾填埋场等。
3. 污染物种类:饮用水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包括重金属、细菌、有机物、农药残留等,它们都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二、饮用水污染的保护措施1. 加强监测和治理- 加强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的建设,及时发现并解决污染问题。
- 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制度,对水源地进行严格管控,防止污染源的输入。
- 加大饮用水污染治理的力度,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净化饮用水。
2. 教育公众意识- 增加公众对饮用水污染问题的认识,提高对饮用水安全的重视程度。
- 宣传正确的饮水知识,教导公众如何选择安全的饮用水,使其能够保护自己的健康。
3. 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 加大对水处理技术研发的投入,寻找更加高效和安全的处理方法。
- 推广使用先进的水处理设备,提高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4.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制定更加严格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 加强法律监管,对违规排放废水等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提高违法成本。
- 加强协调合作,推动相关部门的联动和信息共享,形成合力。
5. 提倡绿色生活方式-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源头上降低饮用水污染的风险。
- 鼓励节约用水的行为,推广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观念。
三、实施饮用水污染保护措施的步骤1. 调查和评估:了解当地的水污染问题,评估饮用水的安全风险。
2. 制定措施:根据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饮用水污染保护的具体措施和目标。
3. 实施措施:采取相应的行动,包括加强监测和治理、教育公众、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倡绿色生活方式等。
安全饮水保障措施
安全饮水保障措施一、饮用水源保护饮用水源保护是保障安全饮水的基础,对水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饮用水源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水源地环境保护、水质监测和治理、建设保护区等。
1. 水源地环境保护:通过建立水源地保护制度,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化工厂、垃圾填埋场等对水源地的污染,确保水源的安全。
2. 水质监测和治理: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系统,对饮用水源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水质问题。
同时,加强水质治理,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提高水质。
3. 建设保护区:在水源周边建设保护区,限制农药、化肥、养殖污染等非法活动,保护水源的纯净和安全。
二、饮用水处理措施饮用水源的处理是确保水质达标的重要环节。
饮用水处理措施包括常规处理和特殊处理两个方面。
1. 常规处理:包括单位水处理设备的安装和运行,以及常规水处理过程中的沉淀、澄清、过滤、杀菌等处理手段。
2. 特殊处理:应根据水质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段,如活性炭吸附、臭氧处理、逆渗透等,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三、管网及储存设施保护饮用水的输送和储存环节也是安全饮水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管网保护:加强对饮用水管网的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检修和清洗,防止管网堵塞、泄漏等问题,保持水质的稳定。
2. 储存设施保护:对于储存饮用水的水箱、水桶等设施要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防止细菌滋生,并保证水质的安全和卫生。
四、饮用水质监测和信息公开饮用水安全需要进行固定的水质监测工作,及时了解水质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公开信息并采取对应的措施。
1. 饮用水质监测:建立健全的饮用水质监测机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并制定相应的标准,确保饮用水质量合格。
2. 信息公开:水质监测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开,提高公众对饮用水安全的知晓度,让公众能够了解水质情况并参与监督。
五、饮用水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保障安全饮水的重要途径。
1. 饮用水安全宣传:加大饮用水安全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向公众普及饮用水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饮用水安全的认知度。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然而,当前一些饮用水水源地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给饮用水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特制定本专项整治方案。
二、整治目标通过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和整治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环境问题,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保障水平。
具体目标包括:1、取缔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所有排污口和与供水设施无关的建设项目。
2、清理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的违法排污企业和违规建设项目。
3、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标识、标牌和隔离防护设施。
4、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和监测。
三、整治范围本次专项整治行动的范围包括全市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地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水源地。
四、整治任务(一)全面排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对全市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排查以下内容:1、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情况,是否存在划定不合理或未划定的问题。
2、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污染源情况,包括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排放等。
3、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情况,是否存在违法建设项目和违规开发活动。
4、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标识、标牌和隔离防护设施设置情况。
(二)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和违法建设项目对排查发现的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要立即予以取缔,确保污水不再排入水源地。
对一级保护区内与供水设施无关的建设项目,要依法责令拆除或关闭。
(三)清理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的违法排污企业和违规建设项目对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的违法排污企业,要依法责令限期治理或停产整治,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对二级保护区内的违规建设项目,要依法责令停止建设或使用,并予以拆除。
保障饮水安全的措施
保障饮水安全的措施保障饮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的基本保障之一。
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保障饮水安全的措施。
一、饮用水源地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的第一步是要保护好饮用水源地。
饮用水源地包括水库、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
政府机关应设立专门机构,对饮用水源地进行全面的监测和管理,加强水环境保护、治理和修复工作。
同时对于饮用水源地周围的区域,要加强环境管理,禁止在饮用水源地附近从事涉水污染的活动。
二、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及时掌握水质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政府机关对饮用水源地周边区域和水厂的饮用水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检验,对每个参与水源地管理和治理的单位实施监管。
保证水源地水质安全和与饮用水的生产加工和配送过程中不出现污染和交叉感染。
三、水环境治理水环境治理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机关应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对水体污染物和垃圾等进行及时清理,加强环境规划和总体治理。
还需要对污水处理进行加强,治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禁止直接排放到水源地,以避免污染饮用水源。
四、水处理技术除去水源污染问题外,水处理技术也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手段。
政府机关应该加强对水处理工厂的监管,确保水质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减少水中重金属和细菌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
五、法律法规保障饮用水安全的保障也需要依赖法律法规的保障。
政府机关应设立相关机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和个人必须支付足够的责任,定期开展违法行为的检查,加强违法者惩罚力度。
六、宣传教育宣传教育也是保障饮用水安全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政府机关应发挥领导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传达水源保护的重要性和饮用水的安全性要求,宣传饮用水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社会公众对饮用水安全问题的知晓和关注程度。
七、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手段。
水源地保护措施保证饮用水安全
水源地保护措施保证饮用水安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迅猛增长,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完善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水源地监测与管理、推进污染治理、加强公众宣传和普及环保意识等几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为保护水源地提供一系列可行的措施。
一、完善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为了更好地保护水源地,首先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相关部门应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出更具约束力的水源地保护法律。
加强对水源地使用和保护的监管力度,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引入责任追究制度,对污染水源地的行为进行惩罚,加大处罚力度,以此来提高对水源地的保护意识和行动力。
二、加强水源地监测与管理监测是保护水源地的基础,只有了解水源地的实际情况,才能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因此,要加强对水源地的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加强水质和水量的动态监测。
建立水质污染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同时,加强对水源地的管理和规划,确保水源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减少对水源地的破坏。
三、推进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离不开对污染源的治理。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同时,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监管,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
对于存在严重污染行为的企业,要严格进行执法检查,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向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转型。
四、加强公众宣传和普及环保意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对水源地保护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要鼓励媒体加强对水源地保护的报道,引导公众关注水资源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通过宣传教育,使公众形成保护水源地、保护环境的习惯和行动。
总之,水源地是饮用水的源头,保护水源地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措施建立和完善生态与农村环境执法监管体系。
加强农村环境监管,有条件的行政村配备环保员,将秸秆焚烧、畜禽养殖等环境问题纳入日常监管范围。
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湖泊湿地、饮用水水源地等特定功能区的环境执法监管。
专栏3: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重点项目推进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减排。
调整优化养殖场布局,鼓励适度集中、规模化发展。
积极推广生态养殖、生物发酵床、垫草垫料等养殖方式减排,配套建设完善的固体废物和污水集中或分散式处理设施,推行清洁养殖。
规模化畜禽以上,实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大养殖场配套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率达到50% 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防治化肥和土壤有机质流失。
(一)强化工程减排措施。
五、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统筹兼顾,优化发展。
统筹川区和山区、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清洁发展、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一)实施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二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难度增加。
黄河支流清水河、茹河个别监测断面为劣?类水质,除四二干沟外,纳入监测范围的其他6大主要排水沟入黄断面水质仍为劣?类,由于环境容量小,改善难度很大。
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仍不稳定,固原市、中卫市的可吸入颗粒物及石嘴山市的二氧化硫等污染因子仍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固体废物产生量快速增长,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率较低。
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薄弱,农村、农业面源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实施环境保护“13568”战略:“1”是指围绕一个目标,即:推进环境友好型宁夏建设;“3”是指明确三个重点,即: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5”是指突出五项任务,即: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提升能力、完善机制;“6”是统筹六大区域,即:沿黄经济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农产品主产区、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基地、中南部山区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分布区、自然保护区和重要湿地保护区;“8”是指实施八项重点工程,即: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工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程、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资源综合利用及工业固废处置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严格控制重点行业二氧化硫排放。
电力行业二氧化硫减排突出抓结构调整与脱硫设施的稳定运行,现役燃煤机组必须全部安装脱硫设施,全部取消脱硫设施烟气旁路,综合脱硫效率稳定达到90%以上;自备电厂、钢铁烧结机、球团设备及石化催化裂化装置全面实施烟气脱硫改造;加强集中供热,对20蒸吨以上锅炉安装脱硫设施,加快工业锅炉结构升级。
环境保护科技项目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高盐度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煤化工废水无害化生物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环境容量测算方法及总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宁夏重点工业行业风险源安全生产与环境风险综合防控体系研究;宁夏典型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及关键支撑技术研究;固体废物物质流特征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示范工程,农村清洁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重点在沿黄区域、生态移民区、南部山区黄河支流区三个示范区整治连片村庄1600个,使2/3以上的农民受益。
水泥窑炉氮氧化物治理项目:宁夏赛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水泥窑低氮燃烧技改工程、宁夏瀛海天祥建材有限公司低氮燃烧改造工程、宁夏胜金水泥有限公司(宣和分厂)低氮燃烧改造工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环境保护全面加强。
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大力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整治村庄372个,95%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建设垃圾池(箱)3万座,配置垃圾转运车331辆,建设污水、垃圾处理示范工程100处,受益农民100万人。
推进生态示范乡镇、村创建工作,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8个、生态村4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41个、生态村45个。
宁夏先后被环境保护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首个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考核试点省区和8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区”之一。
环境信息发布体系建设:完善自治区及5个地级市环境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环境数据查询和信息平台,推进环境信息公开。
火电企业二氧化硫治理项目:宁夏金昱元化工集团公司自备电厂烟气脱硫工程、宁夏西部聚氯乙烯有限公司热电分公司烟气脱硫设施技术改造、宁夏天瑞发电有限公司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技术改造工程、中冶美利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技术改造工程、中冶美利浆纸有限公司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技术改造工程。
推进自治区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环保科技专家及各专业领域的学术或技术带头人,优化环保科技队伍结构,提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机构环境科研能力和水平。
开展重大环境科技攻关,重点研究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火电厂脱硫、脱氮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及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等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开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和乡镇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开发节能降耗、无废少废新技术、新工艺,绿色生产制造、生态工业及废旧资源再利用等循环经济重大关键技术;开展切合我区实际的资源与环境管理政策和标准、土壤监测、生态与环境监测等技术研究,建设覆盖全区的生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和监控网络,构建水、大气、生态、土壤等环境预警和应急体系。
——环境监管体系基本健全。
自治区、市、重点县(市)三级环境监察、监测、监控、信息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80%,自治区、市二级环境应急、宣传教育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80%,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比例达到80%,基本建成完备的环境执法体系、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高效的环境应急体系、科学的数字环保体系、有力的科技及人才支撑体系,实现乡级能报告、县级能执法、市级能应急、区级能预警。
四是满足群众环境诉求的压力加大。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解决产业布局不合理带来的环境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
2013年年底前,完成全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定工作。
强化黄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编制黄河宁夏段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通过采取清污分流、治理工程与生物修复相结合,加强引黄灌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措施,重点改善黄河干流及南部山区“三河源”(清水河、泾河、葫芦河)等黄河一二级支流水质。
实施第四排水沟、清水沟、南干沟、第二排水沟、永二干沟、灵武东沟、第三排水沟等沿黄7大主要排水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严格南部山区水库水质保护措施。
加快城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不断提高中水利用率。
严格沿黄排污企业(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管理,生产、生活废水必须达标排放。
规范排污口,扩大在线监控设备覆盖面,严格控制废水排放总量。
全面改善宁夏黄河中上游流域环境质量,确保黄河干流宁夏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类。
(一)完善环境管理体系。
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保证污染减排任务的落实。
“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污染源监测管理,加强技术培训。
规范、完善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自治区及五市污染源监控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及数据传输,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测的比对监测,加强比对监测的质控抽测及自动监测数据用于环境执法、排污收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
定期发布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企业自行监测结果。
加强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经费及配套资金的拨付、使用及监管工作。
以沿黄各市县基本农田保护区为重点,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科学规划养殖园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引导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产地的环境质量,保障主要粮食产区的环境安全。
建立农业环保政策标准体系,加强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力度,促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
加强农作物秸秆化、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强化秸秆禁烧执法管理。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业向集约、精细、生态、高效方向发展。
(五)建设科技和人才支撑体系。
八、实施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加强重金属企业污染源管理和监控,实施台帐管理,建立环境监督员制度、监督性监测和检查制度,逐步安装重金属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
进行重金属重点防控区调查评估,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环境应急预案体系。
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提高重金属企业的审批权限,所有涉及重金属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由省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审批。
在灵武市、青铜峡市、利通区、中宁县等重点防控区域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
对于铅冶炼及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电解锰等重点防控行业进行多方位的管理和约束,提高准入门槛。
对现有重金属排放企业,严格按照产污强度和安全防护距离要求,实施退出制度。
加大重金属企业污染源治理力度,鼓励企业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处理,推动含重金属废弃物减量化和循环利用,对重金属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到2015年,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20%,非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均不超过2007年水平。
(四)提高环境保护准入标准。
石化企业二氧化硫治理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石化分公司(炼油业务部)催化裂化硫回收工程、宁夏宝塔石化有限公司催化裂化硫回收工程。
(一)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再生水利用项目:银川市第二再生水厂、石嘴山市第三再生水厂、吴忠市第二再生水厂、固原市第一再生水厂、中卫市第二再生水厂等。
从国家层面看,一是“十二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把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为推进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二是中央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措施,为高起点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三是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将宁夏沿黄经济区纳入全国重点开发区和“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确定为十八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全国五大能源建设重点开发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之一;将以六盘山为主的黄土高原区纳入全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为加快改善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
通过持续加大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力度,2010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较2005年下降了9.38%和14.72%,排放强度分别下降了66.6%和65.8%,下降幅度均超过全国平均降幅15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减排任务,实现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的历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