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行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的行动研究上海市松江区人乐幼儿园张勤*俞纪勤杨爱琴(执笔)
[摘要]人乐幼儿园《探索“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于2010年6月被立项为松江区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同年9月被立项为2010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课题。二年来,幼儿园以前期积累的家园社区整合教育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龙头课题引领、子课题、项目专题落实的方法和教研组、课题组、项目组并进研究的方式,进行了教科研合一的实践研究。针对前期家园社区共育中积累的经验、家园社区共育办园特色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学校的内涵发展,通过探索在幼儿教育中“家园社区共育”的有效教育模式,不断探索与完善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理念、载体、策略、以及常态化互动机制、发展成效等,形成一种家园社区合作共育、互动共赢良性循环教育态势,促进幼儿和幼儿园和谐发展,并提炼出《家园社区共育方案集》、《家园社区共育研究专辑》等文本资料,为教师在幼儿园内外一日活动中进一步实施验证,为共育模式在幼儿园内外一日生活、课程实施中的有效运用提供借鉴。总之,本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更关注幼儿活动的兴趣、年龄特点、以及活动的适宜性和教育价值,充分考虑其活动操作的可行性和顺畅运作,不断地创新研究各项共育模式与课程实施的融合,与幼儿发展教育融合,关注幼儿生活教育的延续性和终身发展奠基,同时深入探索与学校办园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各项措施,关注课题研究任务与规划实施同步落实,因此本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圆满的成果。
[关键词]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内涵发展、学前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意义与价值分析
1.基于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需要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出:“儿童的发展来自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社会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学前教育机构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互相配合,提高对儿童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有效性”。2001年8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在研究幼儿园课程实施与幼儿教育中,我们认为,以幼儿园、家庭、社区共育的大教育观为指导,重视运用家庭资源,建立家园合作共育的同伴关系;重视拓展社区资源,建立幼儿园社区友好互动的伙伴关系;重视优化教师资源,建立家园社区友好互通的联盟关系,家园社区共同参与和实施幼儿教育教学,在合作共育
*本文为2010年度上海市规划课题、松江区重点课题结题成果。课题组成员还有:俞纪勤、杨爱琴、庄伟红、周婵、夏静芳、王静怡、周婉红、沈艳、高士萍、曹毅、胡银第(社区代表)、陈朝鱼(家长代表)
的过程中发挥各自人力、物力的优势,有效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和途径,有利于促进每个幼儿综合素养的提高与和谐发展。大教育观的指导与实施,对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保证。
2. 基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对课程实施总体要求指出:应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人乐幼儿园作为家园社区共育特色示范园,就要求教师在共育模式实践中,在指导家长过程中,能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作出恰当的判断,并及时地、积极地与家长互动,与社区参教志愿者协调沟通,以有效发挥幼儿园教师的引领作用。但是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存在着教师专业发展跟进不足的困惑: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与家教指导能力,难以胜任我园家园社区共育特色研究实践;经验教师在共育研究中缺乏主动承担的积极性,影响专业发展……因此通过搭建家园社区共育平台,旨在帮助大家互相学习,积累实践经验;在实践中掌握家教指导方法和技巧;探索与利用好社区有效资源;积累家园社区互动经验和指导方法;并从家长社区参教者身上学习提高,促进专业发展。
3. 基于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的需要
作为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区家园社区整合特色示范园,上海市一级幼儿园,在十多年家园社区整合教育研究中,通过《幼儿园实施整合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整合教育理念下的——“小主人家庭互动组”活动与管理研究》、《“小主人互动组”活动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创建多元校园文化环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探索与实践》等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我们的目的是把前期积累的成果完善成可操作的系统经验,同时解决家园社区共育特色推进中出现的新问题:如针对家园社区共育多停留在单个的独立的活动,缺乏与课程实施系统整合的现象,旨通过探索“共育”教育模式在课程实施中有效运用为载体,加强课程建设,在幼儿生活、学习、运动、游戏和一日活动各环节开展家园社区有效共育,实现家园社区一体化保教工作目标的研究;针对教师不断更新与家教指导能力发生矛盾、家庭结构与家长文化层次等因素的影响,旨通过加强共育队伍建设,开展建立多元化的活动组织、多途径的培训方式研究;针对社区与学校教育密切联系机制的不突显,造成学校与社区携手教育优势作用发挥无力,旨通过开发与建立互动互赢的社区教育基地,完善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的管理与激励机制的研究,同时发挥各部门“业务部的实施”、“家教部的指导”、“信息部的宣传”、“后勤部的参与”等整合作用,有利于促进幼儿园合作共育品牌的传承与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内研究现状
首先,从我国幼教现状发展来看:家园社区共育,是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教育部发布的《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表示,全国幼儿园15.04万所,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56.6%1,从目前全国尚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未能入园这一数据来看,要实现我国政府提出幼教发展的目标,如果仅仅依靠托幼机构的力量,是难以为每个幼儿提供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开展并加强幼儿园、家庭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多渠道、多形式,提供相适应的保育和教育、以满足学前儿童发展及家长教育孩子的需要。因此从这一趋势来看,我们认为:幼儿园加强家园社区共育研究,营造共育的社会大环境与氛围,可以从行动上舆论上帮助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和社区政府部门认识: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家庭和社区政府部门共同关心的事,从而可以实现未入学的孩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受学龄前教育的愿望。
其次,从教育理念的发展来看:终身教育的基本观点是:教育不是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时便宣告终止,它从纵的方面贯穿于人的一生,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教育不只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空间中的教育,其空间要延伸到家庭与社会,从横的方面覆盖了社会的所有层面;当地社区在终身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在儿童与它接触时就已开始……从其理念看,幼儿教育应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构成的大教育。因此通过本研究,让家长参与共育,参与管理,旨在帮助那些认为“孩子送进学校就是学校的事”的家长转变观念,重视家庭教育,使孩子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一致共育,促进幼儿终身和谐发展。
再次,从幼儿教育效果来看:冯晓霞、王冬梅(2000)提出,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可以让幼儿接受的来自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的学习经验更具有一致性、连续性和互补性;可以让幼儿获得安全感,养成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可以多方开发幼儿教育的资源;可以为教师和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提供交流和经验共享的机会2。钱月琴(2004)指出,幼儿园合理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能够使其成为幼儿园活的教育场所、活的教育内容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获得活的本领3。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合作共育有利于构建开放式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发挥整体教育影响,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从资源上来看,三者的合作使所有教育资源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开展并促进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合作共育,已经成为当前及今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我们的研究是事半功倍的事,是符合当前教育大趋势的创新工程。
最后,从综合资料分析来看:目前我国对家园社区合作教育的模式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从研究成果上看:经验总结层面的成果较多,总结性成果较多。真实记录家园社区合作共育案例较多,对可供借鉴的可操作的共育模式的实践成果研究较少。二是从研究范畴上看:我国家园社区合作共育在研究家园共育领域方面百花齐放,具有较广泛性,但是对于共育模式研究资料记载很少;三是从研究内容上看:研究视角较多关注形式、环境、策略等方面,对共同参与教育系统性和制度、立法性、教材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我们将通
1吕树.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OL].http// ,2011-07-06
2冯晓霞、王冬梅.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J].学前教育,2000.(2):4-5.
3钱月琴.活环境·活教育·活本领—“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4.(5):58-59.
4李生兰.英国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的特点及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