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文字讲解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文字篇》PPT课件上课讲义

《古代汉语文字篇》PPT课件上课讲义

3、今字承担古字的假借义
涂,本义是一条水的名字,假借为道路义。后 来就造个“途”字表示道路义,如《史记·主 父偃列传》:“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齐,本义为齐平,假借来记录“齐敬”的“齐” 这个词(这是本无其字的假借),表示祭祖之 前对祖宗的崇敬。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齋” (斋)。“齋”承担的是“齐”的假借义。
1、繁化
骨,本来写作冎,后来加肉,成为骨,表意就 更清楚了。
采,本来从手从木,后来又加提手旁,表意也 更明确了。
齿,甲骨文象口中有牙齿之形,后来又加声符 止,成为一个形声字。
益,本来表示水从器皿里溢出来的意思。后来 被借作利益和副词的益之后,于是又加水旁, 成为溢字。
2、简化
分为三种情况:
➢ 一是将原来形体复杂的图形文字线条化、 符号化。
章,从书写结构讲,分为立、早两部分, 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立早章”。古汉 语讲汉字的结构,主要是从造字角度讲 的。章是由音、十两部分组成,东汉许 慎的《说文解字》云:“乐竟为一章。 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书写结 构只能告诉人们一个字的写法,造字结 构则能体现一个字的本来意义。“乐竟” 是指音乐告一段落。
第三节 古书的用字
一、古今字 二、通假字 三、异体字 四、繁简字
一、古今字
➢ (一) 什么是古今字 ➢ (二)古今字的分类 ➢ (三)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 (四)古今字的意义关系 ➢ (五)古今字与异体字、通假字的关系
(一)什么是古今字
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 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 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 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 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 字”。例如“暮”这个词,本来用“莫”来记 录,后来写作“暮”,“莫”和“暮”就是古 今字的关系,“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 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

古代汉语 文字讲解

古代汉语 文字讲解


班——别——判
(六)假借
• 许慎是最早对假借作出定义和界定的, 他把假借放在六书之末,作出这样的界 定:
•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 是也。
假借字的分類
类别 本 义 東 :口 袋
久借不归 而 :胡 须
萬 :蝎 子 莫 :傍 晚
鸠占鹊巢 求 :皮 衣
其 :簸 箕
另造字
暮 裘 箕
城晴呼跨睬昭 飘鸠战郊雅切 空箕罟草室雾 背斧裘鸳恭驾 闻赢粥随哀莽 围阁匪衙衷戚 疆栽颖腾赖题 超徒房病旗寐
形声字的辨识
形声-形符、声符的辨识
山 屿峰岐峙岖

汕讪疝仙氙

土 场坦埂城堡
吐肚杜牡徒
声 符
關於右文說
• 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
• 字,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
• 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东汉·许慎是 《说文解字》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 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 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 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 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 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 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 托事,令、长是也
众。
2.异体会意
• 异体会意就是会合两个不同意思的形体,
(四)形声
•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 河是也。”
• 许慎在《说文·序》中说:“仓颉之初作 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 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孶乳而浸多 也。”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汉字结构六书的内容(1)象形许慎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随着物体的轮廓弯转曲折,画出它的形象。

例如日月二字的写法:甲骨文:日月金文:日月小篆:日月* 象形字举例:斤:甲骨文:斤;金文:斤;小篆:斤。

《说文》:“斫木也。

”《庄子·徐无鬼》:“运斤成见。

”。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行:甲骨文:行;金文:行;小篆:行。

《说文》:“人之步趋也。

”按:据甲文字形,“行”象四通八达的道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义: :道路。

文:金文:文;小篆:文。

《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本义:花纹;纹理。

而:金文:而;小篆:而。

《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干:金文:干;小篆:干。

《说文》:“犯也。

从反入,从一。

” 按:据甲文字形,干象盾牌。

本义:盾牌。

(2)指事许慎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认识,仔细体察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例如上下二字。

上下二字甲骨文作上下。

弧线表示标准线,“—”表示在上方或下方。

篆文将弧线变成了直线,将弧线上下的“—”变成了竖线“ |”。

指事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例如: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

《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金文:二;小篆:二。

《说文》:“地之数也。

从偶一。

”三:金文:三;小篆:三。

《说文》:“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四:金文:四;小篆:四。

《说文》:“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示字,例如:刃:金文:刃;小篆:刃。

《说文》:“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金文:本;小篆:本。

《说文》:“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金文:末;小篆:末。

《说文》:“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亦:金文:亦;小篆:亦。

“亦”是“腋”的古字。

古汉语课文解析

古汉语课文解析

郑伯克段于鄢一、《左传》简介《左传》是简称,它的全称是《左氏春秋》,又叫《春秋左氏传》。

它是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

当时各诸侯国有让自己国家的史官记载历史的制度,如晋国的编年史名为《乘》(shâng),楚国的编年史名为《梼杌》(táo wù),鲁国的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本来是鲁国史官所记,后经孔子修订。

《春秋》过于简略,于是就有左丘明(春秋末鲁国史官)、公羊高(战国时齐人,子夏弟子)、穀梁赤(战国时鲁人,亦子夏弟子)等三家分别出来解释《春秋》经义,作《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春秋》三传”。

《左传》是“三传”中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最高的。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郑伯:指郑庄公。

克:战胜。

段:庄公的弟弟。

鄢:郑地名,在今河南鄢陵县境。

隐公:鲁隐公。

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

二、本文阅读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初:当初,左传中追述往事时的惯用词. 申:国名,姜姓,在今河南南阳县。

共(gōng):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省辉县。

寤(生) :睡醒;做梦.通“牾”.即逆生,难产。

惊:使动用法,“使……震惊”。

名:命名,起名。

亟(qì) :屡次,多次。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及:到。

制:郑国的地名。

原是东虢国的领地。

岩邑:险要的城邑。

虢(guï)叔:原东虢国的国君。

死焉: 死于是.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佗(tā) :同“他”。

异体字。

大(tài) :后来写作”太”。

古今字。

京:地名,不是京都。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祭(zhài) :古姓。

古代汉语,汉字知识

古代汉语,汉字知识

7.江陽王繼來省疾。 .江陽王繼來省 8.多行不義必自斃。 .多行 9.太后之色少解。(觸龍説趙太后) .太后之色少解 10.何爲棄墳井,在山谷爲寇也? 10.何爲棄墳井,在山谷爲寇 11.既登峰頭,一庵翼然。(遊天都) 11.既登峰頭,一庵翼 12.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12.不虞君之涉 13.自始合,而矢貫餘手及肘。 13.自始合,而矢
周公旦(西周)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说: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提到六书: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城子崖遗址(龙山文化)








小篆也有些字是用三四个字来会意。 小篆也有些字是用三四个字来会意。如寒和 暴(暴就是曝的古字),寒从宀、人、茻、仌, 暴就是曝的古字) 寒从宀、 暴从日、 暴从日、出、廾、米。












(4)形声就是用表意偏旁和表音偏旁构造字 形的造字方法。 形的造字方法。 意符、 意符、声符
形声字的意符: 意符所表示的义, 意符所表示的义,应当是本义所属的意 义范围。 义范围。




形声是指早期的形声, 形声是指早期的形声,后世的形声意符 较乱,有的只是区别字形,没有表意作用。 较乱,有的只是区别字形,没有表意作用。
小篆景字
小篆縣字和金文縣字
有些意符可以通用。 有些意符可以通用。
小篆江、河

古代汉语讲稿(二)

古代汉语讲稿(二)

古代汉语视频讲稿(第三讲)文字知识: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同学们好。

上一讲我们讲了汉字的形体结构,目的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探求词的本义。

随着汉语词的孳乳分化,书写它的汉字也作出相应的增加或调整;又由于汉字历史悠久,使用它的人数多,地域广,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汉字与汉语词的关系出现了错综复杂的情况,给阅读古书造成障碍。

这一讲我们一起学习汉字知识:《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就是为了弄清汉字与汉语词的复杂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读懂古书。

一.古今字1.什么是古今字上古文字数量少,常常是一个字写几个词,以致影响书面交际。

后世为了区别,就让使用频率高的词占据原字形,而为其他词造了新字,于是形成了古今字。

古今字就是古今分化字,我们把分化以前一字写数词的字称作"古字",把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作"今字"。

例如:"奉"字原有"两手捧着"、"俸禄"、"恭敬地接受"等意思,后来为了区别几个词,就让使用频率高的"恭敬地接受"这个词还用"奉",而为"俸禄"另造"俸"字,为"两手捧着"这个词另造"捧"字。

这样,"奉"与"俸"、"捧"就形成了古今字。

如果所有的书都把"俸禄"这个词写成"俸",把"两手捧着"这个词写作"捧",就不存在古今字的问题了。

但在"今字"分化出来以前的古书都用的古字;"今字"分化出来后,有的作家追求古雅,仍然用古字,这就给我们阅读古籍造成了困难,需要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识别古字,并按今字去理解。

古代汉语-文字讲解

古代汉语-文字讲解

• 2.义转说
• 代表人物:戴震 段玉裁
• 主要观点:可以互相训释的字都是转注 字。
• 例字:觉——悟

蹲——居
转注三说
• 3.音转说
• 代表人物:章太炎 黄侃
• 主要观点:“建类一首”的“类”不是 部首,而是声类。意义相同、声音相同
或相近的一组字,称为同族词或同源词, 即转注字。
• 例字:柔——弱;恫——痛;
局限:
➢ 首先,許慎對“六书”的某些界说含混不清, 所下定义欠于周密。
➢ 其次,汉代儒者们缺少语言与文字关系的科 学观念,就字论字,割裂了字和词、汉字和 汉语的关系,没有认识到汉字写词这一根本 属性。
• 唐蘭先生在1935年的《古文字學導論》 和1949年的《中國文字學》中均提到他 的“三書說”,把漢字分爲象形文字、 象意文字、形聲文字。
字本义的一种辅助手段。 贡献:注意到了“义存乎声”的现象,对于探索音义
关系有一定的启示。
缺陷:1、陷入绝对化,其实有很多声符相同的字 其义并无联系;2、它局限于“形”,而未认识到“声”, 故不能解释字形不同而音近义通的字。
(五)转注
• 许慎认为“转注者,建类 一首,同意相受,考、老 是也。”
轉注的條件

班——别——判
(六)假借
• 许慎是最早对假借作出定义和界定的, 他把假借放在六书之末,作出这样的界 定:
•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 是也。
假借字的分類
类别 本 义 東 :口 袋
久借不归 而 :胡 须
萬 :蝎 子 莫 :傍 晚
鸠占鹊巢 求 :皮 衣
其 :簸 箕
另造字
暮 裘 箕
异体字的产生方式
• 1.使用不同的造字方法,如: • 凭——() 岩——() 岳——() • 泪——() 灾——() 膻——() • 2.使用不同形符的形声字,如: • 咏() 鸡() 睹() 唇() 遍() • 叹() 猪() 暖() 婿() 歌() • 阱() 杯() 坑() 瓶() 辉()

王力古汉语重点字形解析

王力古汉语重点字形解析

字形解析象形日(象形。

甲骨文和小篆字形。

象太阳形。

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

本义:太阳)月(象形。

甲骨文字形。

象半月形。

“月”是汉字部首之一。

本义:月亮)山(象形。

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

“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矢(象形。

甲骨文字形。

象镝括羽之形。

本义:箭)牛(象形。

甲骨文字形作“牜”。

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羊(象形。

甲骨文字形,像羊头形。

“羊”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一种哺乳动物)女(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

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子(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

“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婴儿)页(象形。

小篆字形。

上面是“首”,下面是“人”,“头”的本字。

本读xié。

“页”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从“页”的字都与头面有关。

①本义:人头。

②引申义:书页)首(象形。

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

本义:头)自(象形。

小篆字形。

象鼻形。

“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鼻子)止(“趾”的本字。

象形。

甲骨文字形。

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

本义:脚)心(象形。

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

本义:心脏)眉(象形。

甲骨文,小篆字形。

象目上毛形。

本义:眉毛)弓(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

“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

本义:射箭或打弹的器械)豆(象形。

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

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

或与豆类有关。

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鼎(象形。

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

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行(象形。

本义:道路)车(象形。

甲骨文有多种写法。

象车形。

本义:车子,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舟(象形。

第一章 古代汉语知识简介

第一章   古代汉语知识简介

(三)汉字的形体结构
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 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
⑾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 运笔自由的一种书( 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 写的比较放纵流动, 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 草书的称行草; 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 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行书不同于隶、 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 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小篆的特点: 小篆的特点 1.结构定型,固定了 偏旁部首的位置和写法。 2.符号化(表意抽象化, 笔画线条化,书写规整化) 3.构形系统性加强(基本构件、组合模式、 组合层次三要素)
⑼ 隶书 隶书历史上也称佐书、 隶书历史上也称佐书、 史书、八分,是以点、 史书、八分,是以点、 横、掠、波磔等点画 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 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由小 篆简化而成,体形有楷书的雏形,是汉朝通行的文字, 篆简化而成,体形有楷书的雏形,是汉朝通行的文字,是汉 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 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 隶书的特点: .用方折、平直的笔法改变篆书圆转的笔道。 隶书的特点: 1.用方折、平直的笔法改变篆书圆转的笔道。 2.用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 .用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
⑽ 楷书 楷书新字体,比隶书平直, 楷书新字体,比隶书平直, 成为定型的方块字, 成为定型的方块字,因其 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 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 所以叫楷书,又称正书, 所以叫楷书,又称正书, 或称真书。始于东汉, 或称真书。始于东汉,盛行 于魏晋南北朝。楷书的名家很多, 欧体” 于魏晋南北朝。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唐-欧阳 欧阳 )、“虞体” 虞世南)、 颜真卿)、 询)、“虞体”(唐-虞世南)、“颜体”(唐-颜真卿)、 虞世南)、“颜体” 颜真卿 “柳体”(唐-柳公权)、“赵体”(宋元-赵孟頫)等。 柳体” 柳公权)、“赵体” 宋元 赵孟頫) 柳公权)、 赵孟頫 楷书的特点: .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 . 楷书的特点:1.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2.点 画形态丰富

古代汉语 文字讲解

古代汉语 文字讲解

• • 假 • 借 • •
本無其字 ※ 假借(而/其/難/舠)
本有其字 ※ 通假(早/蚤:册/策 赐/锡;誓/矢)
假借字
• 有的词有了借字之后,本字渐渐废而不 用,这种情况下容易误借字为本字。 • 1.嬢/娘:《广韵》:“嬢,母 称。”“娘,少女之号。”(《木兰诗》 《兵车行》之“爷娘”;公孙大娘/红娘 /杜十娘/五娘) • 2.凥/居:凥本义是坐,居本义是蹲。 (《论语· 乡党》“寝不尸,居不容。” 《礼记· 乐记》“居,吾语女。”)
• 1.建类一首 — 二字同部首 • 2.同意相受 — 二字可互训
排-挤 顶-颠 缠-绕 追-逐 勤-劳 辽-远 呻-吟 打-击 险-阻
转注三说
• 1.形转说: • 代表人物:江声 徐锴 • 主要观点:《说文解字》540部首中, 同一部首里的字都是转注字。 • 例字:老——耄——耋——耆—— • 考——孝
作业
• 1.结合字义,说明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 哪一书: • 休 亦 本 采 苗 文 姓 雨 目 責何 • 考 其 婆 姚 豆 州 甘 朱 權 • 2.指出下列形声字的字义,并分析形符声符的 位置关系: • 旗 逃裳 膏 匣 哀 衷 翼 • 病 架杉 在 徒 被 晏 街 • 3.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 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不少于三例。
• • • • • • • 7.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8.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9.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0.夫少目之罔,不可以得魚。 11.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2.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13.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诗经· 伐檀》
异体字的产生方式
• • • • • • • 1.使用不同的造字方法,如: 凭——() 岩——() 岳——() 泪——() 灾——() 膻——() 2.使用不同形符的形声字,如: 咏() 鸡() 睹() 唇() 遍() 叹() 猪() 暖() 婿() 歌() 阱() 杯() 坑() 瓶() 辉()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一、汉字的性质根据记录语言的主要角度或主要方式、手段的不同,可以将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汉字属于构意文字,一般也称为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发展的初期,通过描摹事物形体的外部特点或轮廓来构形的字为数很多。

例如“門”,就是早期的象形字。

在发展过程中,由主要描摹事物的外形轮廓来反映词义,发展为用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反映词义。

这就是汉字中的指事字、会意字。

例甲骨文:指事字:上下刃亦朱会意字:莫吹啓祝折构意手段的最高阶段是用义符和声符拼合的方式构造字形。

这就是汉字中的形声字。

例:皇煌簧惶蝗江河湖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都是多义的,其中有一个义项与记录这个词的字形最为贴切,可以直接解释字形构造的理念,我们这把个义项称为本义。

是现有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可以追溯的最早词义。

二、汉字的结构需要掌握传统文字学的“六书”,要先掌握一个概念“造意”(见书P9)(一)象形象形是一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型的造字方法例:人大女又目耳口齒日月草木水戈户門牛羊犬豕馬鹿弓矢大凡用象形字记录的词,多是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但有少数例外,它所表示的是这种实物所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还有一种称为“合体象形”(P10)(二)指事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指事符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

所谓指事,含有表明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从结构上看,大多数指事字都是在一个象形字上增加指事性或区别性的笔画构成的,早汉字结构中,指事字是为数最少的。

(三)会意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两种类型:1、形合会意字:通过部件的象物性的组合来表示新意构成新字。

字中构件摆放的位置往往也成为区别构意的手段,不能随意摆放。

古代汉语课文注释

古代汉语课文注释

古代汉语课文注释《山鬼》若有人:指山鬼。

阿,山的弯曲处。

被:披。

薜荔:蔓生香草。

带:动词,系带。

女罗:即兔丝。

睇:dì斜视。

宜:合适,合宜。

子:山鬼自称。

窈窕:美好的样子。

从:zîng,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随。

文貍:有花纹的野猫。

辛夷:香木名。

结:编结。

桂旗:用桂树的树枝做旗帜。

石兰、杜衡(马蹄草):香草名。

芳馨(香):代指芳香的花草。

遗:wâi:赠。

所思:指山鬼所思念的人。

篁:大的竹林。

表:特出地。

容容:云飘动的样子。

杳:yǎo,昏暗。

羌:语气词,为《楚辞》所特有。

雨:yǜ,下雨。

庄子送葬[1] 莊子:莊周(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戰國時期宋國蒙人,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 惠子:惠施,戰國時期宋國人,曾做過梁惠王的相。

[3] 顧:回頭看。

《說文·頁部》:“顧,還視也。

從頁,雇聲。

”[4] 郢:地名,戰國時期楚國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縣。

堊:白堊,一種白色的土,古代用來作塗料。

《說文·土部》:“堊,白涂也。

從土,亞聲。

”慢:通“漫”,“漫”的本義是淹沒,引申表示遮蓋。

這裏用的是其引申義。

[9] 雖然:盡管如此。

[10] 質:這裏指砍斫的對象,這種意義是從“箭靶”義引申出來的。

“質”表示箭靶義如“質的張而弓矢至焉。

”(《荀子·勸學》)。

[11] 夫子:指惠子。

[12] 無以爲質矣:沒有誰可以作(辯論的)對象了。

[13] 無與言之:沒有誰可一起談論(了)。

北溟有魚[1] 北冥:這裏指北方的大海。

按:《說文·冥部》:“冥,幽也。

從日,從六,冖聲。

”本義是幽闇,引申表示幽深、深遠。

海水浩瀚而幽深,故亦稱冥。

舊說“冥”通“溟”,非。

《說文·水部》:“溟,小雨溟溟也。

”本義是細雨濛濛,並不表示海的意思。

[2] 鯤:音kūn。

[3] 其:代詞。

指代“鯤之大”。

[4] 化:變化。

《說文·匕部》:“化,教行也。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古代汉语一、基本概念六书——“六书”就是汉字的六种结构类型,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现在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指事——《说文》解释:“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就是这样一类字,看到它的外形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仔细辨察它的结构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了,“上”、“下”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象形——《说文》解释:“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这类字,画成那个事物的样子,随着那个事物形体的弯曲而弯曲,“日”、“月”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形声——《说文》解释:“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这类字,根据事物的类别特点选一个字作为该字的形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该字的声符,形符和声符相配而形成一个新字,“江”、“河”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会意——《说文》解释:“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会意这类字,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字合成一个字,把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意义组合在一起,来共同体现一个新的意义,“武”、“信”就属于这一类字。

古今字——指不同时代为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先后使用的不同形体的一组字。

使用在先的是古字,使用在后的是今字。

如:“债”字,本写作“责”,“债”是在“责”的基础上产生的,“责”与“债”形成了古今字。

异体字——异体字指形体结构不同,但意义完全相同可以相互替代的两个字。

如“泪”和“氵戾”、“凭”和“凴”等。

通假字——用甲字来记录与甲字同音或者近音的字的意义就是通假字。

如“说”通“悦”、“昏”通“婚”、“女”通“汝”等。

繁简字——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

由繁趋简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简体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

现代说的“繁简字”有特定含义,“简化字”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化字;“繁体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如“后”与“後”、“余”与“餘”。

古代汉语上文字3解析

古代汉语上文字3解析

会意
形声
字内无抽 象的提示性 符号
字内有抽 字内无声 字内有声
象的提示性 符——表示 符——表示
符号
读音的偏旁 读音的偏旁
B.连缀成文的汉字不谈转注,谈假借或者四书。
二、汉字的形体演变
• 什么是文字的形体 • 古文字、今文字及其分类 • 汉字形体变化的主要表现
1、文字的形体
• 指文字的书写外形,即通常所说的字 体。
• 形声字的声符是标示形声字的读音的,但其标 示读音的功能要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因为汉字不是由某一个人而是由不同的时代、不 同的地区的众人集体创造的,汉语语音是随时间 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在不同的时代或不 同地区,用当时的普通话或当地的方言读一个形 声字,就未必跟它的声符读音相同了。
一为指事一为形声,或一为会意一为形声。例如: 馽(象形)絷(形声) 刅(指事)创(形声) 磊(会意)磥(形声) 岳(会意)嶽(形声)
B.六书结构相同,而偏旁不同。或形符不同, 或声符不同,或形符、声符都不同。例如 :
嶂障 愧媿 杯盃 隄堤 猿猨 粽糉 裤袴 柄棅 岷汶 邨村 视眡 蹟迹
C.六书结构和偏旁都相同,而偏旁的 组合方式不同。或偏旁位置不同,或偏 旁有繁变、省变或讹变等变异。例如:
2. 繁简字
• 是笔画多少不同,在约定俗成的条件 下,可以通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 其中笔画多的称为繁体字,笔画少的称 为简体字或简化字。
• 例如:
用简体字排版的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 致昆仑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 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中的“随” 、“宝” 、“剑” 、“纤” 、 “离” 、“凤” 、“树” 、“灵” 、“数” 、 “说”等字,在1956年前的版本中分别作“隨” 、 “寶” 、“劍” 、“繊” 、“離” 、“鳳” 、 “樹” 、“靈” 、“數” 、“說”,前者是后 者的简体字,后者是前者的繁体字。

《古代汉语》知识要点

《古代汉语》知识要点

詞類活用

《指導》P246—— 《史記· 項羽本紀》:“漢敗楚,楚以故 不能過滎陽而西。”《楚漢英烈傳》: “縱一時不利,漢勝楚亦理所當然。” 兩句中“漢敗楚”與“漢勝楚”的意義 是否相同?爲什麽會有這種現象?




找出下列成語中與“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中“尊”的活用情況相同的詞語: 含糊其詞、正襟危坐、賞心悅目、 自圓其說、輕車簡從、光宗耀祖、 駭人聽聞、同心同德、食不果腹、 嚴陣以待、荷槍實彈、怡情悅性、 美其名曰
判斷句
被動句

七音 重脣(雙脣) 全清 幫 非 端 知 見 次清 滂 敷 透 徹 溪 全濁 並 奉 定 澄 群

次濁 明 微 泥 娘 疑
脣音
輕脣(脣齒) 舌頭(舌尖中)
舌音 舌上(舌面前) 牙音 齒音 正齒(舌面前) 喉音 半舌
(舌根)
師範生技能大賽賽前培訓
《古代漢語》知識要點
主要內容

一、語言本體

古代漢語文字、詞彙、語法、音韻;


二、古文閱讀和翻譯 三、相關知識
古書注解; 詩律; 古文文體; 古代漢語修辭

一、語言本體
文字 詞彙 語法 音韻
文字


1、《說文》及六書理論 2、漢字部首:文字學部首&檢字法部首 3、古今文字的分水嶺:隸變

《同步輔導與練習》常用詞義項簡說: P20-27:60字;P89-97:62字; P141-152:65字;P215-225:65字 P298-307:63字;P385-393:66字 P438-448:71字;
同義詞辨析 P27-29;P97-99;P152-153;P225-226;P307309;P394-39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建类一首 — 二字同部首 • 2.同意相受 — 二字可互训
排-挤 顶-颠 缠-绕 追-逐 勤-劳 辽-远 呻-吟 打-击 险-阻
转注三说
• 1.形转说: • 代表人物:江声 徐锴 • 主要观点:《说文解字》540部首中, 同一部首里的字都是转注字。 • 例字:老——耄——耋——耆—— • 考——孝
三、“六书”说的贡献与局限及后人对它 的新探索
贡献: 漢代學者的努力對漢字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 獻,把人們對字形的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高 度,基本上反映了漢字産生發展的主要規律, 開闢了科學認識漢字形體的途徑。 局限: 首先,許慎對“六书”的某些界说含混不清, 所下定义欠于周密。 其次,汉代儒者们缺少语言与文字关系的科 学观念,就字论字,割裂了字和词、汉字和 汉语的关系,没有认识到汉字写词这一根本 属性。
(六)假借
• 许慎是最早对假借作出定义和界定的, 他把假借放在六书之末,作出这样的界 定: •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 是也。
假借字的分類
类 别 本 义 東 :口 袋 另 造 字
久借不归 而 :胡 须
萬 :蝎 子 莫 :傍 晚 暮 裘 箕
鸠占鹊巢 求 :皮 衣
其 :簸 箕
《字说》
霄:凡气升此而消焉。
薇:微贱所食,故谓之薇。
践:履也。
许 慎 饯:送去食也。 声 《说文解字》 栈:棚也。 的字不都有 “小”义。
从“戋”得
右文說的貢獻和缺陷
右文说是关于通过形声字的声符推求词义的一种主张。 右文,指形声字的声符,因形声字多为左右结构,其 声符大都居右,故名。此说最早由宋人王圣美提出。 它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科学,只能作为分析形声
右文說
仑 《集韵》:“叙也。” (有秩序)
沦 水的运动成纹理。
《说文》:水波也。
《韵会》:常也。 伦 人与人之间一定的关系。
论 意见有条理。
《说文》:议也。
轮 辐的排列有一定次序。《说文》:有辐曰轮。 抡 按次序选择。
《说文》:择也。
• 右文
王安石
讼:言之于公。
郊:与邑交为郊。
把右文 说扩大 化了。
• • • • • • • 7.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8.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9.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0.夫少目之罔,不可以得魚。 11.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2.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13.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诗经· 伐檀》
异体字的产生方式
• • • • • • • 1.使用不同的造字方法,如: 凭——() 岩——() 岳——() 泪——() 灾——() 膻——() 2.使用不同形符的形声字,如: 咏() 鸡() 睹() 唇() 遍() 叹() 猪() 暖() 婿() 歌() 阱() 杯() 坑() 瓶() 辉()
指事-与象形的区别
象形字都是具体的形 • 象描写,而指事字却包含 • 了抽象的指事符号,甚至 • 全由抽象符号构成。

(三)会意
• 许慎认为“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撝,武、信是也” 谊即义,按照要记录的语词的概念,会 合两个字的意义。 撝同挥,以见出所指向的新义。
会意-与象形的区别
古今字
• 古时的字兼有几个意义,后来为了把该 字所表示的几个意义用不同的字形来区 别,就造成了一个或几个字表示其中的 某些意义。 • 先出现的为“古”字,后另造的为“今” 字 • 今字——区别字;分化字
古今字形成原因
• • • • • • • 1.由于词义引申而形成的古今字,如: 责——债,反——返,文——纹, 大——太,奉——捧,竟——境 2.由于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如: 莫——暮,然——燃,舍——捨, 直——值,其——箕,辟——避 说——悦,刀——舠
指事字则包含了抽象的指事
符号,甚至全由抽象符号构成。
1.同体会意
• 同体会意是重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 符号,表示一种新意,(友/北) • 两木为“林”,三木为“森”, • 二屮为“艹”,三屮为“卉”, • 四屮为“茻” • 两虫为,三虫为“虫” • 三鱼为鱻/三日为晶 • 两人相随为从,两人相北为背,三人为 众。
2.异体会意
• 异体会意就是会合两个不同意思的形体,
(四)形声
•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 河是也。” • 许慎在《说文· 序》中说:“仓颉之初作 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 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孶乳而浸多 也。”
形声-组合方式
• • • • • • • • 左形右声 左声右形 上形下声 上声下形 内形外声 内声外形 形占一角 声占一角
异体字的产生方式
• • • • • • • 3.使用不同声符的形声字,如; 蚓() 线() 烟() 裤() 杯() 策() 鞋() 怜() 猿() 鳝() 笋() 馈() 俯() 勋() 糠() 4.声符和形符都不同的形声字,如: 村——邨;迹——蹟;碗——盌; 剩——賸
异体字的产生方式
• 5.改换部首位置,如: • 群() 峰() 期() 略() 胁() • 眦() 鹅() 概() 惭() 鉴() • 够() 和() 邻() 飘() 綿() • 阔() 里() 雠() 杂() • 6.增删或改变字的笔画,如: 凉()决()厦()厨()朵()污()
古今字练习
• • • • • • 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4.天下云集响应,羸梁而景从。《过秦论》 5.师者,所以受业解惑也。《师说》 6. 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则知明而行 无过矣。《劝学》
古今字练习
城 晴 呼 跨 睬 昭

空 背 闻 围
鸠箕 斧 赢 阁战 Nhomakorabea罟 裘 粥 匪

草 鸳 随 衙

室 恭 哀 衷

雾 驾 莽 戚












形声字的辨识
形声-形符、声符的辨识
山 土
屿 峰 岐 峙 岖 汕 讪 疝 仙 氙
形 符
声 符
场 坦 埂 城 堡
吐 肚 杜 牡 徒
關於右文說
• • • • • • • 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 字,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 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 如戋(jià n),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 小者曰钱,歹(è )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 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沈括《梦溪笔谈》
作业
• 1.结合字义,说明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 哪一书: • 休 亦 本 采 苗 文 姓 雨 目 責何 • 考 其 婆 姚 豆 州 甘 朱 權 • 2.指出下列形声字的字义,并分析形符声符的 位置关系: • 旗 逃裳 膏 匣 哀 衷 翼 • 病 架杉 在 徒 被 晏 街 • 3.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 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不少于三例。
古今字产生的途径
• • • • • • 1.以古字为声符,增加形符,如: 反——返;文——纹;禽——擒; 要——腰;益——溢;景——影; 昏——婚;支——肢;受——授; 取——娶;疾——嫉;暴——曝; 莫——暮;原——源;止——趾。
古今字产生的途径
• • • • • 2.改换古字的形符。如: 说——悦;赴——讣;被——披; 没——殁;唱——倡; 3.完全改换古字。如: 身——娠;阙——缺;亦——腋;
• 唐蘭先生在1935年的《古文字學導論》 和1949年的《中國文字學》中均提到他 的“三書說”,把漢字分爲象形文字、 象意文字、形聲文字。 • 陳夢家先生在唐蘭“三書說”基礎上于 1956年《殷墟卜辭綜述》中提出新的三 書說,將唐蘭先生的象形、象意合幷爲 象形,又補充了假借,這樣陳夢家的三 書說爲象形、假借、形聲。 • 裘錫圭先生基本同意陳夢家的觀點,只 不過認爲應把象形改爲表意,把漢字分 成表意、假借、形聲。
二、“六書”说的内容
(一)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 是也 象形脱胎于图画 :
象形字不等于是图画,大都带有 写意性质的
有时还可把肢体部分省掉,只画头部,
独体象形 象 形
合体象形
有关人体的
有关动物的
有关自然界
有关居室器用的
(二)指事
• 许慎认为“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 意。上、下是也。” • 纯符号的指事字——来源于契刻 • 大量的指事字却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 一抽象的指事符号构成的
班固在《汉书· 艺文志》: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东汉· 许慎是 《说文解字》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 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 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 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 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 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 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 托事,令、长是也 • 郑众的说法: 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偕声。
参考文献
• 《古文字类编》 高明 1980年 中华书局 •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 徐中舒主编 1981年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学生常用汉字浅释》 陈涛 董治国 1981年 天津人民出版社 • 《汉字例话》 左民安 1984年 中国青年出 版社 • 《古文字学导论》 唐兰 齐鲁书社 • 《古汉语文字学知识》 经本植 四川教育出 版社
参 考 书
许 慎《说文解字》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古文字汇编
康 殷《文字源流浅说》 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 徐中舒《汉字古文字字形表》
理论著作
唐 兰《古文字学导论》 姜亮夫《古文字学》 高 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康 殷《古文字学新论》 詹鄞鑫《汉字说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