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

合集下载

(完整版)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三章练习题有答案

(完整版)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三章练习题有答案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第一节旅游者一、填空题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它可以定义为,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为主要目的的人。

2、200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的决定》,其中元旦、节、“五一”节、节和节各放假一天。

3、是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

4、按旅游的目的划分,可把旅游者分为、、。

5、对旅游活动具有决定意义,它将决定旅游者到何处去旅游、逗留时间的长短以及消费水平的高低。

二、单项选择题1、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包括旅游的主体、客体和媒介。

A体系 B内容 C要素 D部门2、闲暇时间是指()。

A时间 B可支配的时间 C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D非自由支配时间三、多项选择题1、一个人可以成为旅游者的条件,可归纳为()。

A社会条件 B个别条件 C个人条件 D社会个别条件2、具有现代意义的闲暇时间有()。

A每日空闲 B周末闲暇 C病假休养 D假日时间3、按旅游区域划分,旅游者可分为()基本类型。

A国内旅游者 B国外旅游者 C国际旅游者 D来华旅游者4、社会消费主要有()的预支等。

A健康人寿保险 B老年退休金 C失业补贴 D衣食住行开支5、美国著名旅游学家罗伯特·W·麦金托什认为旅游动机主要有()的动机等几种类型。

A身体方面 B文化方面 C社交方面 D地位和声望方面四、判断正误并改错1、旅游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游览者。

()2、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产生旅游者的前提条件。

()3、旅游者个人条件中的有“钱”是指有足够支付旅游费用的“收入”。

()4、一个在访问国停留不超过24小时并不过夜,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国获得经济利益的游客称为“当日游客”。

5、旅游者须排除非纯消遣性旅游的旅行活动中产生的旅游行为。

()五、问答题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2)假设你参加了上面和某条路线,你有什么要求?2、现代旅游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欧美地区一直占据绝对优势,该地区产生了80%左右的国际旅游者。

1--2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1--2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二)国际游客、国际旅游者和国际一日 游游客 1.国际游客(我国称之为入境游客) ——包括国际旅游者和国际一日游游客。 2.国际旅游者(我国称之为入境旅游者) ——入境旅游者不仅包括外国人,还有华 侨、港澳台同胞。 3.国际一日游游客(我国称之为入境一日 游游客)
(三)国内游客、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 游游客 1.国内游客 ——包括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2.国内旅游者(过夜游客) ——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 国内游客 3.国内一日游游客 ——居民离开惯常地10千米以上,出游时 间超过6小时,不足24小时。
第一章
旅游活动与旅游业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 主体和客体
一旅游活动的主体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 因而也是旅行社赖以经营的市场。 目前世界各国对国际旅游者 的定义界定基本一致,但是对于 国内旅游者的界定标准却不尽相 同。
(一)旅行者、游客、旅游者和一日游 游客 1.旅行者: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点进 行旅行的人。包括游客和非游客。 2.游客:包括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 3.旅游者:游客的一部分。 4.一日游游客主要是指那些不在访问地 或访问或住宿设施中过夜的游客。
二、旅游活动的客体 (一)旅游资源及其功能
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是对游客具有吸引力。 其功能是指它对人类社会所具有的效用和价值。
(二)旅游资源分类
1.从旅游资源的内容属性分类 ①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 生物景观类和天象气候类 ②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 旅游商品类和人文活动类 ③社会旅游资源——经济建设成就、科技发展成 就、社会发展成就、居民生活方式、居民好客态 度。
2.从旅游资源再生性分类
①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②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3章-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体PPT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3章-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体PPT
41
根据旅游学对旅游活动类型的分类,按外出旅游的目 的归属划分,可将旅游活动分为消遣旅游、____、 ____三大类。
42
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包括( ) A、比例最大 B、季节性强 C、目的地选择自由性大 D、对价格不敏感 E、消费最高
43
44
15
第二节 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 客观条件
16
可支配收入 可自由支配收入
17
➢ 收入水平决定着个人或其家庭能否实现外出旅游 ➢ 收入水平决定个人或其家庭外出旅游时的消费水平 ➢ 收入水平影响人们外出旅游期间的消费结构 ➢ 收入水平意味着支付能力
18
1、闲暇时间的定义:
自由时间或可随意支配的时间。
10
居民:在前往本国境内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之前, 已经在目前所在地连续居住了至少6个月的人。
国内游客 国内旅游者 国际一日游游客
各国统计口径有所差异
11
1、国内游客
凡纳入国内旅游统计对象的人员统称为国 内游客。
国内游客:指离开其常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 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且主要 目的不是从事赚钱活动的人。
28
1、内在因素
A、学习:指旅游者获取旅游经验的途径 B、态度: 们对某一事物所持有的根深蒂固的看法 C、知觉(感知): 人们通过对所接触到的信息进行 筛选,从而形成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认知过程 D、人格: 影响个人行为的个性心理特征
29
美国心理学家帕洛格(Stanley C.Plog)的旅游心理类型 分布图。认为人们最主要的心理类型有三类: 依赖型(自我中心型)、冒险型(多中心型)、中间型
涉及3项因素:居住国、访问目的、停留时间
6
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 期(历时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 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

《旅游学概论》第三章:旅游与旅游者

《旅游学概论》第三章:旅游与旅游者

一、旅游者概念性定义
旅游者就是为了某些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旅行和 访问的人。
二、国际旅游者技术性定义 (一)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的定义
1937年,国际联盟专家统计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tatistics Experts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对“国际 旅游者”或“外国旅游者”定义为:旅游者是“离开自己的 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特别界定下列人员是旅游者: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旅游与旅游者
学习目的与提要
旅游活动是当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 广的人类活动之一。旅游者是旅游活 动的主体,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前提 和源泉。本章主要讨论旅游的本质与 特点、旅游者的界定、旅游者形成的 主客观条件、旅游动机、旅游者的分 类以及特点。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 我国国家统计局对旅游者作出的技术 性定义,掌握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主 客观因素,了解旅游者类型的划分目 的和方法,熟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 求特点。本章分四节来学习:
(1)为了消遣、娱乐、家庭事务和健康方面的原因而出国旅 行的人; (2)为参加国际会议或作为各国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 (3)为商务目的而出国旅行的人; (4)在海上巡游过程中停靠登岸访问的人员,即使其停留时 间不超过24小时。
(二)罗马会议的定义
1963年,联合国在罗马召开国际性旅行和旅游会议, 会议对上一定义作了修改和补充,就各国对旅游者的统计 口径作了新的规范,并提出了“游客(visitor)”这一总 体概念。在“游客”下分为两类,一类是过夜旅游者,即 称为旅游者(tourist),另一类是不过夜的当日往返者, 称一日游游客或游览者(excursionist)。

旅游概论 第三章 -旅游者

旅游概论 第三章 -旅游者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
(三)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等:
为移民或就业而进入目的 地国家的人 以外交官或军事人员身份 访问该国的人 上述人员的随从 避难者、流浪者以及边境 工作人员 逗留时间超过一年的人
但包括下列人员:
中途停留在该国的外国轮 船或飞机的乘务人员 逗留时间不到一年的外国 商业或企业人员,包括安 装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
二、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一)消遣型旅游者及其特点 (二)事务型旅游者及其特点 (三)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及其特点
(一)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水平
家庭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是实现旅游活动的前提之 一和重要物质基础。但真正决定能否实现旅游活动 的家庭收入水平实际上是指家庭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水平。
可自由支配收入=个人或家庭收入-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 消费-日常生活必须消费
第二节 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收入水平这一因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一个家庭 外出旅游的经济条件,而且还在于超过满足基本生 活需要这一临界水平后,每增加一定比例收入,旅 游消费便会以更大的比例增加。
(二)旅游动机的类型
1.学者对旅游动机的分类
田中喜一的四类动机 麦金托什的四种基本动机 托马斯的18种旅游动机
利奥得的8类基本动机
第二节 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2.旅游动机的常见类型
健康、娱乐的动机 好奇、探索的动机
文化方面的动机
社会交往的动机 探亲访友与追宗归祖的动机
公务和商务方面的动机
第二节 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第二节 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旅游心理类型对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
自我中心型(安乐小康型)
1、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小
多中心型(追新猎奇型)
1、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大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姓名班级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1.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旅游的主体——、旅游的客体——和旅游的媒介——。

2.旅游的社会条件,一指和;二指人们的。

3.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因素,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和。

4. 所谓对社会意识方面的污染,即随着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将给接待国(地)的、、乃至等带来的某些消极后果。

5.旅游设施包括和。

6.旅游业是一个的行业,也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1.可随意支配收入也叫开支节余。

()2.旅游动机产生于旅游需要,没有旅游需要,就不会有旅游动机。

()3.价值性是旅游资源的灵魂。

()4.最优的旅游资源形态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巧妙的结合。

()5. 实践证明,旅游市场极易受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影响,从而导致旅游需求的波动。

()6.旅游服务设施是指直接或间接为发展旅游业提供基础条件的公共设施。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1. 旅游业2.当日游客4.可随意支配收入5. 旅游资源6. 主题公园四、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1.在我国,夫妻分居两地的职工每年的带薪探亲假(不包括路程)有()A、7天B、15天C、30天D、45天2.国务院把国庆节延长至3天开始于()A、1995年B、1999年C、2000年D、2001年3.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首要依据是旅游资源的()A、价值性B、变化性C、吸引性D、可进入性4.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因而就具有()A、吸引性B、变化性C、垄断性D、季节性5.在我国,现代主题公园的兴起是以深圳华侨城于1989年建成的“”为标志。

()A、锦绣中华B、中国民俗村C、世界之窗D、欢乐谷6.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事件,不但使美国旅游业受到重创,而且波及世界。

这说明旅游业具有.()A、依赖性B、带动性C、敏感性D、涉外性7.旅游的换汇成本一般仅为贸易的换汇成本的()左右。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三章练习题有答案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三章练习题有答案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第一节旅游者一、填空题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它可以定义为,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为主要目的的人。

2、200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的决定》,其中元旦、节、“五一”节、节和节各放假一天。

3、是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

4、按旅游的目的划分,可把旅游者分为、、。

5、对旅游活动具有决定意义,它将决定旅游者到何处去旅游、逗留时间的长短以及消费水平的高低。

二、单项选择题1、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包括旅游的主体、客体和媒介。

A体系 B内容 C要素 D部门2、闲暇时间是指()。

A时间 B可支配的时间 C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D非自由支配时间三、多项选择题1、一个人可以成为旅游者的条件,可归纳为()。

A社会条件 B个别条件 C个人条件 D社会个别条件2、具有现代意义的闲暇时间有()。

A每日空闲 B周末闲暇 C病假休养 D假日时间3、按旅游区域划分,旅游者可分为()基本类型。

A国内旅游者 B国外旅游者 C国际旅游者 D来华旅游者4、社会消费主要有()的预支等。

A健康人寿保险 B老年退休金 C失业补贴 D衣食住行开支5、美国著名旅游学家罗伯特·W·麦金托什认为旅游动机主要有()的动机等几种类型。

A身体方面 B文化方面 C社交方面 D地位和声望方面四、判断正误并改错1、旅游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游览者。

()2、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产生旅游者的前提条件。

()3、旅游者个人条件中的有“钱”是指有足够支付旅游费用的“收入”。

()4、一个在访问国停留不超过24小时并不过夜,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国获得经济利益的游客称为“当日游客”。

5、旅游者须排除非纯消遣性旅游的旅行活动中产生的旅游行为。

()五、问答题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以下是某旅行社的广告:丽星邮轮海上皇宫游(新加坡、槟城、普吉)(七日游)7880元海南超豪华五星纯玩双飞五日游3188元北京西安双飞五日游2489元黄山精品四日游658元似水年华乌镇一日游158元(1)在今年的国庆长假,你会参加以上哪条路线?为什么?(2)假设你参加了上面和某条路线,你有什么要求?2、现代旅游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欧美地区一直占据绝对优势,该地区产生了80%左右的国际旅游者。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关于定义的理解:
吸引性
可进入性
价值性
变化性
旅游资源的类型:
国家标准将旅游资源分为八个主类、31个亚 类和155个基本类型。
地文景观
水域景观 生物景观 天象与气候景观 遗址遗迹
建筑与设施
旅游商品 人文活动
九寨沟
LOREM IPSUM DOLOR
北京故宫
旅游资源的 特点
1 吸引性
注意:
01
CONTENTS
旅游者必须是一个旅行者,所进行的 活动是在异地。
02
旅游者是消磨闲暇时间,满足个人 的旅游需求。
03
在非纯消遣性旅行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旅游行 为:会议旅游者、公务旅游者 客源地和目的地? 国家对旅游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旅游的主体—旅游者
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的媒介—旅游业
三者关系:主体、客体和媒介三者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紧密结合,共同构成旅游活动的整 体。
第一节 旅游者
旅游者的定义: 旅游者就是暂时离 开常住地,通过游 览、消遣等活动, 以获得精神上愉快 感受为主要目的的 人。
旅游者的条件:
1、社会条件
一指社会富裕和 社会闲暇 二指人们的旅游 权利
2、个人条件
一是有钱: 可随意支配收入: 开支节余 二是有闲 闲暇时间: 三是旅游动机 四是身体条件
旅游者的类型
按旅游区域划分: 国内旅游者 国际旅游者:入境旅游者、出境旅游 者
01
02
按旅游目的划分: 观光旅游者、度假旅游者、事务旅 游者
旅游者的基本要求
旅游是人类超出生存需要具有______的一种自愿行 为,是超越自我、超越时空的____的体现。 旅游者的基本要求: 第一:宽松的政策支持

旅游活动的主体

旅游活动的主体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是一种多元化的活动,其主体可以是个人、团体、公司等各种形式,不同的主体拥有不同的目的和需求,旅游活动的主体对旅游业的发展和变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从个人、团体和公司三个角度来探讨旅游活动的主体。

一、个人旅游者个人旅游者是最基本的旅游活动主体。

个人旅游者的旅游需求通常包括看景点、品尝美食、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探险冒险等。

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活动主体,个人旅游者经常选择自由行和跟团游两种方式。

自由行强调自由自在、想去哪就去哪,而跟团游则强调省心省力、专业导游带队,同时也能结交一些新的朋友。

个人旅游者虽然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交通方式、游玩活动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但总体上,他们希望在旅游中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享受、成长、放松和学习。

二、团队旅游者团队旅游者是由多个个人旅游者或者某个机构、公司组成的团体,他们往往在旅游目的地选择、旅行行程、餐饮住宿、娱乐活动等方面与个人旅游者存在巨大差异。

团队旅游通常以集体行动的方式进行,预订机票、酒店、旅游餐饮等方面的事宜也通常由旅行社或者相关机构来统筹。

这种方式给予旅游者充分的安全保障,同时也可以节省旅游者的费用并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在旅游活动中,团队旅游者往往与其他旅游者共享旅游的乐趣、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

团队旅游者组成的旅游团队,除了旅游目的地、交通方式、游玩地点等方面外,还会受到旅游机构的影响,旅游的主题化已成为趋势。

三、公司旅游者公司旅游者是企业组织内的团队,旅行的主要目的是劳动者放松心情、增强凝聚力、促进员工关系等。

这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企业凭借组织力量和平台优势,导入了更多的旅游元素和创新方式,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企业旅游的主题化不仅让员工放松心情,增进激励团队合作和凝聚企业团队,同时,也成为旅游业开拓市场的一个重要办法。

综上所述,旅游活动的主体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有不同的需求和目的,决策着旅游行业的运作和发展。

旅游学概论第三章

旅游学概论第三章

在旅游研究和旅游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人们 往往需要对旅游者作出必要的技术性界定。 其原因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需要:
一是旅游统计工作中对规范旅游者统计口 径的需要;
二是在出入境管理方面制定和执行有关政 策(比如入境签证、纳税等方面的政策)的 需要。
因此,就这些方面而言,人们所需要的旅游 者定义乃是一种技术性定义,而不只是作为 一般用语时的泛泛解释。
3、美国学者罗伯特·W·麦金托什的分类
分类
目的
身体动机 通过与身体有关的活动来消除紧张
文化动机 希望了解异国他乡的情况
人际交往动机 为了满足自己进行社会交往
地位声望动机 为了满足个人成就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二)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个人因素 社会因素 文化因素
回 答 问 题
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
1、个性心理因素 ➢ 美国学者斯坦利·C·帕洛格根据人们所反
文 化
影响旅游动机的文化因素
(1)民族风俗
➢ 一般而言,欧美国家的人把度假、娱乐作为文化 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爱好四处周游、 探险、欣赏异域文化。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 则崇尚勤劳、节俭、乡情浓郁、故土难离,往往 视旅游为游手好闲、浪费钱财。
(2)宗教的影响
➢ 主要是指: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 则,从而导致不同的消费模式。如:伊斯兰教的 教规规定每一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要作一次 长途旅行,到麦加去朝觐;佛教的教徒则希望到 各佛教圣地去拜佛、还愿等。
法定的就业时间
必需的附加工作时间 人生的时间 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生活时间
必需的社会活动时间
每日闲暇
闲暇时间
周末闲暇
公共假日 (图示) 带薪假期
——一个人只有拥有足够(一定数量并且连续 集中)的闲暇时间,才有可能实现外出旅游。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2.国内旅游者
(1)国内游客: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 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 育、宗教活动而离开其常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 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主要访问目的不是通过 所从事的活动从该地目的地获取报酬的人。
(2)国内旅游者:我国大陆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在境 内其它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12 个月的国内游客。
发有何启示; 2、深圳世界之窗旅游品牌的特色是什么。
加州迪士尼
深圳世界之窗
五、旅游景观审美
背包旅游者
自驾车旅游者
自行车旅游者
农业旅游者
温泉度假旅游者
购物旅游者
(1)根据旅游者追求审美愉悦体验的 内容划分:旅游审美愉悦体验、旅游 世俗愉悦体验。
(2)根据塑造高质量旅游体验的途径划 分:视觉体验、听觉体验、嗅觉体验、 味觉体验、触感体验五种类型。
(3)根据旅游体验的内容划分:娱乐、 教育、逃避、审美、移情。
2.旅游体验的特点
(1)亲身经历性。 (2)综合感受性。 (3)旅游体验形式与旅游者心理期望的对应性。
2.国内旅游者
世界旅游组织以是否在目的地停留过夜为标准,将国内游客 区分为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1)国内游客(Domestic Visitors):是指任何以休闲、度假、 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养、学习和宗教等为目的,不 论国籍如何,而到其居住国境内其它地方进行一年之内旅行 的人。
(2)国内旅游者(Domestic Tourists):指那些到居住国境 内某地去旅行,停留时间超过24h但不足一年的游客。
标准 6.旅游体验开发设计原则
三、技能训练 1.网上搜索关于旅游体验的国内研究动向,并下载谢

题库-旅游概论-第三章

题库-旅游概论-第三章

重点:我国旅游界对旅游者的定义;我国对国内、国际旅游者的范围界定;促使旅游者产生的客观和主观条件;旅游者的划分标准和各类型游者的需求特点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旅游活动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首先必须存在意愿并能够进行这项活动的群体,即旅游的主体-_______;其次必须有供开展旅游的活动对象,即旅游客体-______;再次要有联系主体和客体的组织和条件,即旅游的媒介-______。

☆ CA.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 B.旅游业;旅游资源;旅游者C. 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D.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者2.在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方面,_____________起着重要的作用。

☆☆BA.家境 B. 个性心理C.年龄 D. 性别3.影响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不包括()☆☆BA.旅游者受教育程度 B. 旅游者的喜好C. 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条件D. 旅游者的余暇时间4.下列属于国际旅游者范畴的是()☆☆DA. 我国东北居民往来朝鲜国B.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在北京开会C. 巩俐在中国上海定居D.港澳台同胞来上海参加世博一周游5.不属于按消费心理划分的旅游者类型是()☆AA.中间型旅游者 B. 理智型旅游者C.冲动型旅游者 D. 选价型旅游者二.填空题1.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没有旅游者就没有旅游活动,也就没有旅游业。

☆2.国际旅游者是指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探亲访友、观光度假、就医疗养、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他们出于上述目的离开常住地到中国内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或许报酬的人。

☆☆2.根据停留时间的长短,国际旅游者可以分为国际旅游者和国际一日游旅游者。

☆☆3.国内旅游者是指任何一个在他居住国或地区内到惯常环境以外的地方旅行,其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访问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4.国内旅游者按其停留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过夜的国内旅游者和一日游国内旅游者。

第三章 第二、三节__旅游者

第三章 第二、三节__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指为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
访友、健康或宗教等目的,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少 于1年的人; 国内短途旅游者-基于上述任一目的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间不超 过24小时的人。
②某些国家的量化定义: 美国和加拿大,以距离为限定区分旅游行为和平时休憩行为。 美国:A、国家旅游资源考察委员会对国内旅游者提出两条限定: a 为上班而定期往返的人除外;b 离家单程距离至少80公里,不论 时间长短。B、旅游数据资料中心:单程距离不少于160公里才是 旅游者。 加拿大:A、国家统计局和旅游署:单程距离至少80公里;B、安 大略省:单程距离至少40公里以上即可。
③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定义:
▲国际游客:指到另一个国家且其目的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并且国
际游客分为:国际旅游者和国际短途旅游者。
▲国际旅游者:指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中度过至少一夜的游客; ▲国际短途旅游者:利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少于一夜的游客,
包括住在巡游船上上岸游览的乘客,不包括过境旅客。
“旅游者就是离家外出到异国他乡旅行访 问的人”(国际旅游者)
“女儿节” 是广元的传统文化节日,而广元是唐代女皇武则 天的故乡。该节取自“正月二十三,女儿游河湾”,以纪念武则天 生日。唐时的利州为纪念在此诞生的这位杰出的女性,当地民众便 在杨氏感龙交而孕生了武媚娘的“利州江潭”处之畔的乌龙山上修 建了一座祭庙“皇泽寺”,那碧波荡漾的江潭也被称为“金轮感孕 所”。 “女儿节”的前身是“妇女游河湾”活动,始于五代后蜀年间。 利州(即广元)百姓为纪念诞生于故土、后来做了皇帝的武则天, 在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武则天生日这天,妇女们成群结伴,盛装出 游。上至则天坝,下至塔山湾、河湾场,红粉阵容铺天盖地。对于 一年到头劳碌不堪的妇女们来说,这一天可以不出工,不烧饭,可 以自由自在地玩,因而被视为妇女的盛大节日。这一习俗沿袭于今, 每年的九月一日,这便是多姿多彩、引人神往的“广元女人节”。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一、引言旅游活动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交行为,涉及到人们在特定的地区、特定的时间段内进行特定的行为。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不仅包括游客本身,还包括游客的需求、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旅游体验等多个方面。

本章将详细探讨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以期更好地理解旅游活动的本质。

二、游客游客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产业的核心。

游客的特征和需求决定了旅游活动的性质和规模。

游客可以分为个体游客和团队游客两种类型。

个体游客更加注重个人需求和自由度,而团队游客更加注重社交和协作。

游客的需求包括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冒险探险、社交交流等不同层面的需求,旅游活动应该向游客的需求进行定制和服务。

三、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是游客实际出行的地方,既可以是国内景区,也可以是国外旅游胜地。

旅游目的地必须具备一定的旅游资源和吸引力,比如自然景观、人文遗产、历史文化等等。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旅游活动的满足度和体验价值。

同时,旅游目的地也应该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如交通便利、酒店住宿、餐饮娱乐等。

四、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指供游客消费和使用的各种旅游服务和旅游娱乐设施。

旅游产品的种类繁多,包括旅行社组织的旅游线路、景点门票、导游服务、交通接驳等。

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创新程度直接关系到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销售通常需要多部门的合作和合理运作,如旅游局、旅行社、酒店等。

五、旅游服务旅游服务是指为游客提供的各种服务支持,包括接待、导游、餐饮、住宿等。

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游客对旅游活动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为了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需要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服务规范和管理,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选择。

六、旅游体验旅游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提供给游客一个愉快和有意义的体验。

旅游体验是通过感知、认知和交互等方式来构建的,是一种个人主观的感受。

旅游体验包括游览景点、参与活动、体验文化、结交朋友等多个方面。

第3单元-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旅游者

第3单元-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旅游者


月的国内游客。
• 国内一日游游客:离开长住地外出距离在10公里以上,时间超

过6小时但不足24小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

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精选可编辑ppt
3、旅游者的定义
旅游者——
注意:
第一,旅游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旅行者 第二,旅行目的与众不同 第三,特殊情形:会议旅游、公务旅游、购物旅游
精选可编辑ppt
(二)旅游者的条件
1、社会条件
(1)社会富裕和社会闲暇
(2)人们的旅游权利
2、个人条件
(1)有“钱” (2)有“闲” (3)旅游动机 (4)身体条件
精选可编辑ppt
(三)旅游者的类型
1、按旅游区域划分
(1)国内旅游者 (2)国际旅游者
①入境旅游者
我国的特殊情况: 华侨、港澳台同胞
②出境旅游者
2、按旅游目的划分
(4)我国有关国际旅游者的界定(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旅游局) (来华)入境旅游者—— ①人员构成
A.外国人: 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
B.华侨: 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C.港澳台同பைடு நூலகம்: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②入境目的
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
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超过24小时以上的人。
(2)1963年,罗马会议(在罗马举行的联合国旅行和旅游会议)
游客—— 除了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非常住国访问的人。 ①旅游者——
②游览者——
精选可编辑ppt
(3)1991年6月,加拿大,旅游统计国际大会 当日游客——
精选可编辑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游客 指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外,基于任何其他目的到一 个不是自己居住的国家去访问的人。
旅游者
游客
短程旅游者
“旅游者”:到一个国家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 客,其访问目的可为下列之一: (1)消遣(包括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宗 教、体育活动等); (2)工商业务、家庭亊物、公务出使、出席会议。
我国国内旅游统计中还规定,下列人员不属 于国内游客的统计范围: (1)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领导; (2)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3)调遣的武装人员;
(4)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5)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6)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7)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在旅游研究中,特别是在旅游市场研究中,人们 经常用来衡量支付能力或收入水平的两个术语是可支 配收入和可自由支配收入。 所谓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 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可自由支配收入亦称可随意支配收入,是指个人 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按 社会规定应由个人负担的养老金、失业保险、健康保 险等社会保障费用的缴纳,通常在发放工资时由发放 单位代扣代缴)、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衣、食、 住、行等)之后,所剩余的收入部分。 所以严格地讲,个人或者家庭拥有足够地可自由 支配收入,而非较为笼统的可支配收入,才是一个人 能够产生和实现其旅游需求的首要物质条件。
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 去访问,并在该国停留超过24小时的人。 属于国际旅游者统计范围的人员包括: (1)处于消遣、家庭事务或疗养保健等原因而 出国旅行的人; (2)为出席国际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 行的人(包括科学、行政、外交、宗教、体 育等方面的会议或公务); (3)为工商业务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4)在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国并登岸访问的人 (登岸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者应另外分作 一类,必要时可不论其长居何处)。
(1)一个人的身体状况 (2)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 段或家庭拖累情况
凡是引起个体去从事某项活动,并使 活动指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需要的愿望或志 愿,都叫作这一活动的动机
概念
旅游动机就是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驱 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以及选择 到何处去、开展何种旅游活动的心理动因。
这里所说的报酬是指工资、薪 金之类的收入,但不包括获自 于到访地区的旅行津贴或少量 补助费。
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 人员统称为(来华)海外游客。 海外游客是指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 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 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 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海外游客分为两类: (1)海外旅游者:指那些在我国大陆 旅游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的海外游客, 即过夜的海外游客。 (2)海外一日游游客:指那些未在我 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而是当 日往返的海外游客,即不过夜的海外 游客。
“短程旅游者”:到一个国家作短暂访问,停留时间不 足24小时的游客(包括海上巡游中的来访者)。 这一定义中的游客不包括那些在法律意义上并未进入 所在国的过境旅客(例如未离开机场中转区域的过境 航空旅客)。
世界旅游组织于1991年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再次召开国 际会议。这次会议的重点是制定旅游统计中的有关定 义和分类,力争使这些定义和分类能够为世界各国所 通用。1993年3月,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27次会议对这 些意见给予了正式承认。(参见P64 表3-1) 作为对旅游活动以及对旅游者的界定标准,有几个概 念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概念包括:惯常环境、停留时 间和旅游会 议。会上对国际旅游者的统计口径作了新的 规范。这一定义就是我国旅游学界通常所称 的罗马会议定义。 这一定义中所使用的界定标准主要涉及了 三个因素:居住国、访问目的、停留时间。 1968年,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确认了这 一定义。世界旅游组织成立之后,又根据这一 定义,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参见P63 图3- 1)
帕洛格将人们划分为五种不同的心理 类型,参见P86 图3-3。 其中处在两个极端的心理类型分别是 自我中心型和多中心型。心理类型属于自 我中心型的人,其特点是思想谨小慎微, 多忧多虑,不愿冒险。在行为表现上,这 一心理类型的人喜安逸、好轻松,不主动 与陌生人交往,喜欢熟悉的氛围和活动。 心理类型属于多中心型的人的特点是思想 开朗,兴趣广泛,富有胆量。在行为表现 上,这一心理类型的人求新奇、喜刺激、 好冒险、善主动,不愿随大流,喜欢与不 同文化背景的陌生人接触。
(1)国内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 地,在我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 停留至少一夜,连续停留时间最长不超过6个 月的国内游客。 (2)国内一日游游客:指我国大陆居民离 开其常住地10公里以外,出游时间超过6小 时但又不足24小时,并未在我国境内其他地 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1)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 (2)年龄 (3)性别 (4)支付能力
个人方面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共同决定着一个 人能否成为一名现实的旅游者。全面认识这些因 素,对于旅游业的经营工作,特别是对于旅游目 的地和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都有现实的指导 意义。对于收入、时间、身体条件、家庭负担等 客观因素,旅游业经营者是无法控制或者说是很 难帮助人们克服的,这意味着旅游经营者在选择 自己的目标市场时必须重视考虑这些因素。对于 旅游动机,旅游经营者则可采取主动,针对目标 市场所追求的需要,利用各种可能途经去激发人 们对本目的地或本企业产品的兴趣,从而促进其 购买动机的产生。在这方面,旅游业经营者氏大 有可为的。
(5)多对价格较为敏感
基本特点: (1)在绝对数量上虽然人数较少,但是出 行次数频繁 (2)出行活动没有季节性 (3)对于出游目的地基本上没有选择自由 (4)在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方面,强调舒适 和方面,因而消费较高
(5)对价格一般不太敏感
1.名词解释:惯常环境 可支配收入 可自由支配收入 闲 暇时间 旅游动机 需求层次理论 2.罗马会议对应纳入旅游统计的来访者是如何界定的?这 一界定有哪些特点? 3.我国对海外来华入境旅游者以及对国内游客是如何界定 和分类的?有哪些具体规定? 4.一个人要成为现实的旅游者应具备哪些条件?认识这些 条件有何实际意义? 5.简述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 6.影响旅游需求的个人因素主要有哪些?这些因素如何起 作用? 7.试分析消遣性旅游者以及差旅型旅游者群体的基本特点。 8.简述心理类型的种类以及不同心理类型者的思想和行为 特点。
旅游者的类型划分 不存在绝对不变的 统一标准。事实上, 人们可以根据研究 目的或经营工作的 实际需要,选择不 同的划分标准。
基本特点:
(1)全部外出旅游人数所占的比例最大 (2)外出旅游的季节性很强 (3)在在对出游目的地、旅行方式,以及 对具体出游时间的选择方面,拥有较大程 度的选择自由 (4)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一般比较长
观察一下旅游活动的开展现 实,我们很容易发现,旅游 动机的促成主要是出于追求 两种需要的满足: (1)探新求异的需要,即满 足求知或好奇心的需要 (2)逃避紧张的需要
罗伯特· 麦金托什认为,可将旅游动机归纳 W· 为四种基本类型 1.身体方面的动机 2.文化方面的动机 3.人际(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尽管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国际旅游者的 界定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但在如何 界定国内旅游者方面,人们的认识远 远没有实现统一。很多国家在对国内 旅游进行调查和统计时,多是依照本 国的理解,按本国的情况采用不同的 测量尺度。
概念 在我国的国内旅游统计中,凡事纳入
国内旅游统计对象的人员统称为国内游客, 指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 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 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其常住地到我 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联系停留时间不超过 6个月,并且其主要访问目的不是通过所从 事的活动从该目的地获取报酬的人。
概念 闲暇时间是指日常工作、学
习、生活以及其他不得不占用的 时间之外,可由个人自由支配、 用于消遣娱乐或自己所乐于从事 的任何其他事情的时间。简言之, 闲暇时间就是可由个人任意支配 的自由时间
闲暇时间的分布情况可划分如下: (1)每日闲暇 (2)每周闲暇 (3)公共假日 (4)带薪假期 上述关于闲暇时间分布情况的讨论说明,并非 所有的闲暇时间都可用于外出旅游。特别是远 程旅游活动的开展,只能利用历时较长而且连 续集中的闲暇时间。
世界旅游组织提出,在界定“惯常 环境”时,应考虑两个维度。第一 个维度是旅行活动发生的频率;第 二个维度就是距离。就国内一日游 活动的开展而言,世界旅游组织提 出将160公里用作界定“惯常环境” 的临界标准。
如果一个人在目的地的连续停留时间 超过12个月,则不再被看作是来访游 客,而视同为该地的居民。与停留时 间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过夜”。如 果一个人在到访地区停留过夜,则被 统计为“旅游者”;如果一个人在到 访地区不作停留过夜,则被统计为一 日游游客。
我国旅游统计中还规定,下列入境来访人员不属于海外 游客: (1)应邀来华访问的政府部长以上官员及其所从人员; (2)外国驻华使、领使官员、外交人员及其随行的家庭服 务人员和受赡养者; (3)在我国驻期已达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 商务机构人员等; (4)乘坐国际航班过境,不需要通过护照检查进入我国口 岸的中转旅客; (5)边境地区(因日常生活而出入境)往来的边民; (6)回祖国大陆地区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 (7)已经在我国大陆定居的外国人和原已出境又返回我国 大陆定居的外国侨民; (8)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