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基本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与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与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与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就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就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就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就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就是保留。
凡就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就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就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就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就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您”。
“调”就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就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就是“为什么”。
“变”,就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就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就是“近臣”。
浅谈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浅谈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信息化的深入推进,英语翻译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无论是各种国际会议、商务洽谈、跨国公司合作,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英语交流,英语翻译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要做好英语翻译,就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对这些方法和技巧进行浅谈,以期对英语翻译者有所帮助。
一、精确定位原文英语翻译的第一步是要精确定位原文。
在翻译之前,需要仔细阅读原文,了解文章的类型、主题、作者意图和核心内容等。
只有对原文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地传达出其含义。
二、选用恰当的词汇选用恰当的词汇是英语翻译的关键之一。
在选择词汇时,需要考虑其在原文中的含义、语境和语气。
词汇的选择应该与翻译对象相关,并且应该尽可能与原文一致,避免出现歧义和误解。
此外,还可以参考词典和网络资源,寻找合适的翻译词汇。
三、注意重点表达在英语翻译中,有些表达是重点,需要特别注意。
例如,习惯用语、俚语、成语、固定搭配等,都需要正确理解和翻译。
此外,还需要注意原文中的特殊结构、排比和修辞手法,以确保传达出其特有的风格和美感。
四、保持原文语调和文体在英语翻译中,保持原文语调和文体也是很重要的。
不同类型的文章,其语调和文体也不同。
例如,新闻报道、学术论文、小说等,都有其独特的语调和文体。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根据文章类型和读者群体,选择恰当的语调和文体,以使翻译结果更加贴切原文。
五、留意句子结构和语法在英语翻译中,留意句子结构和语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有些英文句子结构比较复杂,需要正确理解其语法关系,并采取合适的翻译方式。
此外,在进行长难句的翻译时,还需要做好分段和排版,以便于阅读和理解。
六、避免机器直译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避免机器直译。
尽管机器翻译已经非常普及,但由于其算法和技术依然存在很多局限性,所以在翻译过程中不宜完全信任机器翻译的结果。
应该结合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优点,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七、不断学习和积累在英语翻译中,不断学习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一)

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一)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文言文翻译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翻译形式,需要资深的创作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
以下介绍了6个基本方法供参考:1. 逐字翻译逐字翻译是最基础的文言文翻译方法,一般用于词语和词组的翻译。
通过对原文的逐字逐句理解,将每个字都找到对应的现代汉语表达。
逐字翻译可能会使得翻译结果的语序不够通顺,但有助于保留原文的古典韵味。
2. 词语置换翻译词语置换翻译方法是指将原文中的部分词语或短语用其在现代汉语中对应的形式进行替换。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明确对应关系的词语,可以使翻译结果更易于理解,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文言文特色。
3. 句式倒换翻译句式倒换翻译方法是指将原文中的句子结构调整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结构。
倒换句式有助于减少表达上的歧义,提高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要注意保留文言文的特点,不过度进行结构转换。
4. 补充解释翻译文言文中常含有一些现代汉语中不常见或不具备明确含义的词语和短语。
在翻译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解释性的补充,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意思。
这可以通过添加括号注释、脚注等方式实现。
5. 上下联结翻译上下联结翻译是指通过掌握原文的上下文语境,在翻译中注意衔接前后句子和段落的关系。
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还原原文的逻辑思路,提高整体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6. 诗意再现翻译文言文中常有富有诗意和修辞效果的表达方式,用现代汉语进行直译可能会失去原文的韵味。
在翻译时,可以尝试利用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重新表达出原文中的诗意或情感。
以上6个基本方法不是孤立的,实际的翻译工作中经常会综合运用其中的多种方法。
创作者在选择翻译方法时,需要根据原文的特点和目标读者的需求进行灵活的处理,在保留原文风格的同时,使译文更易理解和接受。
英译汉-汉译英翻译技巧

英译汉-汉译英翻译技巧英译汉技巧一、英译汉翻译的基本程序1.通读并透彻理解原文。
翻译之前仔细研读原文,解决好“翻译什么”的问题。
边读边琢磨,确切理解原文所述事物本身的含义与之相关的外延联想,如原句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有没有褒贬义或寓意,对其中的修饰语的把握等。
2. 组织语言。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手段。
3. 表达。
考生要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考虑译文,尤其注意不能扭曲原意,不能错译或漏译。
4. 审校。
这是英汉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考生将自己的译文与原文进行对照,看看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是否通顺易懂,是否符合汉语规范。
二、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1. 直译与意译直译指基本保留原有句子结构,照字面意思翻译;意译是在不损害原文内容和精神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的需要,对原文做相应的调整。
如:Good marriage doesn’t just happen. They take a lot of love and a lot of work.Good marriage doesn’t just happen. They take a lot of love and a lot of work.直译:好的婚姻不会仅仅发生—它们需要大量的爱和大量的工作。
意译:幸福的婚姻不是凭空发生的---它需要你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和做大量的工作。
或:美满的婚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你必须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做大量的工作。
很显然,本句话的意译要比直译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当然,一句话并不限于一种译法,要根据具体需要而定。
一般来说,在英汉翻译考试中,如果直译能达意就用直译,如果直译效果不好,就应该考虑意译。
只要译文内容忠实,意思明白就行了。
2. 顺译法(又名句型对应法)顾名思义,顺译法(句型对应法)就是按原文句子结构的排列顺序进行翻译,这种译法适合于原文叙述层次与汉语相近的长句翻译,如只含名词性从句的复合句、前置的状语从句或从句在后的长复合句等等。
翻译的八大常用技巧

作用与意义1. 重译法:为了明确、为了强调、为了生动2. 增译法:为了更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而又更合乎译文的表达习惯3. 减译法: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互换的时候增译法就成了减译法4. 词类转移法:语言之间表达习惯的差异迫使译文中词类发生改变,词序有时也随之变化5. 词序调整法:语言之间构成形式并非完全相同,做必不可少的词序改变6. 分译法:主要用于长句的翻译,有时存在于词语语义的分译7. 正反翻译法:由于语言的习惯差异---正话反说,反话正说8. 语态变换法:主要指英汉两种语言间的主动与被动语态的转换In the event of one of the contracting parties being attacked by Japan or any other state allied with it and thus being involved in a state of war, the other contracting party will immediate render military and other assistance with all means at its disposal.一旦缔约国的一方受到日本或者与日本同盟的任何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的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与军事及其他援助。
We have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我们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A large family has its difficulties.大(家庭)有大(家庭)的难处。
Our old clothes and few sticks of furniture have been pawned or sold.这几件旧衣服和这些旧家具,当的当了,卖的卖了。
Lightly floats and drifts the boat, and gently flows and flaps my gown.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翻译方法有哪些

翻译方法有哪些
翻译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直接翻译:按照原文的语序和意思逐句翻译成目标语言。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但可能会忽略原文中的一些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
2. 语境翻译:根据原文的上下文和语境来翻译,以确保意思的准确传达。
这种方法更加注重整体的语义和主题,有助于保持语境的连贯性。
3. 文化转换翻译: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调整原文的表达方式。
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增强翻译的可理解性和接受度。
4. 逐词翻译:逐个词汇进行翻译,保留原文结构和语序。
这种方法可能导致翻译结果不够流畅和自然,但有时适用于特定的翻译任务,如法律文件等。
5. 自由翻译:根据原文的意思和目标读者的需求,进行意译和调整。
这种方法注重翻译的灵活性和可读性,有助于使翻译更具有表达力和地道性。
请注意,以上翻译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翻译方法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灵活运用。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英语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英语翻译的方法及技巧语言的互相翻译不但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更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语翻译方法及技巧的一些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一、词汇方面㈠.词义选择大多数英语词汇是多义的,翻译时必须选择正确的词义。
词义选择的方法有三:根据上下文和词的搭配选择、根据词类选择、根据专业选择。
㈡.词义转换在理解英文词汇的原始意义基础上,翻译时可根据汉语的习惯按引伸义译出;或用反义词语译出,即所谓的正文反译、反文正译。
㈢.词类转换英语中很多由动词转化而成的名词、以及动名词、非谓语动词等,汉译时可将它们转换成动词。
㈣.补词是指原文已有某种含义但未用词汇直接表达,译文中需将这些含义补充进去,这样才更通顺易读,如:英语中数词与名词之间没有量词,而译成汉语时可酌情增加。
㈤.省略是指原文中某些词在译文中省略不译,只要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
如:上面讲的汉语“量词”,译成英语时则可以省略;又如:英语中大量使用物主代词而汉语中往往省略不用。
㈥.并列与重复英语在表达重复含义的并列结构中常采用共享、替代、转换等形式来避免重复,而汉语却常常有意重复表达以加强文字的力度,如:英语的物主代词替代前面的名词,短语动词只重复介词而省略主动词,汉译时可考虑重复表达。
二、句子结构方面子结构方面的翻译技巧,主要有三种类型:语序类、组合类和转换类。
㈠.语序类1. 顺译法与逆译法第三书中讲句子顺序时谈到,英语时间状语可前可后。
不仅如此英语在表达结果、条件、说明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也很灵活,既可以先述也可以后述。
而汉语表达往往是按时间或逻辑的顺序进行的,因此,顺译法也罢逆译法也罢,其实都是为了与汉语的习惯相一致。
英语表达与汉语一致的就顺译,相反的则逆译。
有时候顺译法与逆译法的差别,就象前面谈的正译与反译,依译者的爱好而定。
2. 前置法英语中较短的限定性定语从句、表身份特征等的同位语在译成汉语时,往往可以提到先行词(中心词)的前面。
四种翻译方法,十种翻译技巧

四种翻译方法,十种翻译技巧四种翻译方法1.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
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
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与原文的形式。
(张培基)应当指出,在再能确切的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有其可取之处,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另一方面可以进新鲜的表达方法。
Literal translation refers to an adequ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original. When the original coincides or almost tallieswith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sequence of vocabulary, in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rhetorical device,literal translation must be used.Free translation is also called liberal translation, whichdoes not adhere strictly to the form or word order of theoriginal. (郭著章)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英语文化的前提下,在英译文中完全保留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求得内容和形式相符的方法。
意译是指译者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疑问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的相似。
(陈宏薇)简单地说,直译指在译文中采用原作的的表达方法,句子结构与原句相似,但也不排除在短语层次进行某些调整。
意译指在译文中舍弃原作的表达方法,另觅同意等效的表达方法,或指对原作的句子结构进行较大的变化或调整。
英译汉翻译技巧

英译汉翻译技巧英译汉是指将英文翻译为中文的过程,这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
以下是一些英译汉的技巧,可以帮助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1. 理解上下文:在进行翻译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原文,理解其中的上下文和语境。
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准确地翻译出来。
2. 注意词汇选择:英文和中文之间存在很多词汇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选择正确的词汇。
可以借助词典、在线翻译工具或者查阅相关语料库来寻找合适的词汇,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恰当性。
3. 保持语法结构一致:英文和中文的语法结构有所不同,翻译时要注意保持语法结构的一致性。
特别是在进行长句或复杂句子的翻译时,要确保句子的结构和语法正确,避免造成歧义或困惑。
4. 注重表达方式:中文和英文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差异,翻译时要注重表达方式的转换。
可以借助中文的习惯表达方式和惯用语,使翻译更加流畅自然。
5. 注意文化差异:英文和中文所处的文化环境有所不同,翻译时要注意文化差异。
有些词汇、习惯用语或者俚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需要适当加以调整或解释,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6. 反复校对和修改:在完成翻译之后,要对翻译的内容进行反复校对和修改。
可以逐句对照原文进行校对,检查是否有语法错误、词汇不准确或表达不清的问题。
通过多次修改和校对,可以逐渐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7. 增强背景知识:翻译工作需要有广泛的背景知识,因此提高背景知识是提高翻译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
可以通过读书、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参加翻译培训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背景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翻译英文内容。
总之,英译汉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任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英语翻译的方法

英语翻译的方法英语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翻译不仅仅是简单地转译单词和句子,还需要考虑词语的含义、语法结构、上下文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英语翻译方法。
1. 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直译法是将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目标语言,不考虑语法和语言特点。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但可能导致翻译不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
2. 逐句翻译法(Sentence-by-Sentence Translation):逐句翻译法是按照原文的句子顺序逐句翻译。
这种方法可以保持原文的结构和顺序,但可能会忽略上下文的语境和顺序。
3. 意译法(Transliteration):意译法是将原文所表达的意思翻译成与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最接近的词汇和句子。
这种方法更注重词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但可能会损失原文的细节和形式。
4. 适应法(Adaptation):适应法是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表达习惯来调整原文的翻译。
这种方法可以使翻译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规范,但也可能改变原文的结构和意义。
5. 文化转化法(Cultural Transformation):文化转化法是将原文的文化背景和特点转化成目标语言所对应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这种方法更注重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但也需要对两种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6. 修饰法(Modifiers):修饰法是通过添加修饰词或从句来翻译原文,以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语言特点,并且在翻译中添加适当的修饰可以更好地表达原文的细节和含义。
7. 重组法(Recombination):重组法是将原文的句子重组成不同的语序和结构,以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翻译的流畅性和可理解性,但需要保持原文的意义不变。
总之,英语翻译需要根据原文的特点和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还需要注重语法和语言的准确性,并结合上下文和文化背景进行翻译,以保证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英语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英语翻译的原则和技巧1、增译法:指依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涵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2、省译法: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
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
例如:(1) You will be staying in this hotel during your visit in Beijing.你在北京访问期间就住在这家饭店里。
(省译物主代词)(2) I hope you will enjoy your stay here.希望您在这儿过得愉快。
(省译物主代词)3、转换法: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英译汉时经常有必要改变表达方式,使译文通顺流畅、地道可读。
这种变通技巧就是转换法(shift of perspective)。
4、合并法: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英译汉时有时直译原文就会使译入语读者感到费解,甚至误解。
这时,就有必要借用汉语中意义相同或相近、且具有自己鲜亮文化色彩的表达法对原文加以归化。
归化翻译法常用于处理某些英语成语、典故、形象词语等一类文化色彩较浓的表达方式。
恰倒好处地归化可以使译文地道简洁、生动活泼,便于译入语读者理解和接受。
翻译技巧的掌握帮助我们更好融入世界,翻译为我们搭起了各国之间的桥梁,翻译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培养更多的翻译人才,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始终保持专业、革新、开放的理念,精心打造全国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施行基地和全国跨语言跨文化培训服务综合平台,为中国走向世界架桥铺路,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奉献。
2英语翻译学习技巧注意事项一. 翻译的技巧没有技巧,只有一个熟字。
华罗庚说过,"苦干猛干埋头干,熟能生出百巧来'。
语法根基深厚,词汇量大,对专业词汇掌握得熟,自然就能驾轻就熟,怎么玩儿怎么转。
英汉译英的方法

英汉译英的方法
英汉译英的方法,也可称为英译英,是指将英文文本(或词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英汉译英方法:
1. 直译法:直接将中文的意思逐字逐句地翻译成英语。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固定搭配或成语的翻译,例如“十全十美”可以直译为“Ten complete and beautiful”。
2. 同义替换法:对中文词语或句子进行同义替换来翻译成英语。
这种方法要求翻译者有一定的英语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以便选择更合适的英文表达方式。
3. 释义法:将中文词语的释义翻译成英语。
这种方法常用于翻译中文词语的时候,可以通过解释、描述或定义表达词语的含义。
4. 转换法:通过转换句子结构或思维方式来实现翻译。
例如,中文习惯使用被动语态,而英文更倾向于使用主动语态,因此在翻译时可以对句子进行结构转换来适应英语的表达习惯。
5. 词类转换法:将中文词语的词类转换为英语的相应词类。
例如,将中文的名词翻译成英文的形容词或动词,通过词类的转换来达到翻译的目的。
6. 增减法:在翻译过程中增加或减少必要的词语或结构。
这种方法可以根据英文表达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删减或补充,以确保整体句子在英语语境中能够表达清晰。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要考虑到英文表达的习惯和语法规则,以及实现对原文意思的准确传达。
翻译的方法

翻译的方法翻译的几种基本方法(一)词类转~化法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译文与原文在语法结构上不可能完全对等,翻译时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译文通顺自然。
词类转换有以下四种:1.转`化为动词即有动作意味的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翻译成汉语时常转换为动词。
The turning point of my life was my decision to give up a promising literatur e career and begin a business career instead. (名词decision转`化为动词)译文:我生活的转折点是我决定弃文从商。
Man is becoming fu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safeguarding environment . (形容词aware转`化为动词)译文:人类正在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I open the window to let fresh air in. (副词in 转`化为动词)译文:我打开窗子,让新鲜空气进来。
2.转`化为名词即名词派生的动词,名词转用的动词,部分形容词及副词译成汉语时常转换为名词。
The young man, who looks and talks like a film star, is Li Ming’s brother. (lo ok & talk为派生动词转译为名词)译文:那个年轻人是李明的哥哥,他的相貌言谈像一个明星。
Tom is strong physically but weak mentally. (physically & mentally为副词译为名词)译文:汤姆身体强健,但智力差。
3.转`化为形容词某些形容词派生的名词及副词译成汉语时需要转换为形容词。
We found difficulty in solving this complicated problem. (形容词派生的名词difficulty转译为形容词)译文:我们发现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是困难的。
英语翻译常用的十大技巧

英语翻译常用的十大技巧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定会遇到许多困难,需要有肯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
下面我就和大家共享英语翻译常用的十大技巧,来观赏一下吧。
英语翻译常用的十大技巧一、增译法指依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加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精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依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
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
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全部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需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
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依据状况适当地删减。
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规律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
因此,在汉译英时经常需要增补连词。
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
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留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解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
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如:①、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立刻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 (增译主语和谓语)①、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①、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实际状况恰好相反。
(增译名词)①、就是法西斯国家本国的人民也被剥夺了人权。
Even the people in the fascist countries were stripped of their human rights.(增译物主代词)①、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中译英的技巧和方法

中译英的技巧和方法
中文翻译成英文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包括:
1.理解原文:在开始翻译之前,一定要充分理解原文的含义和语境,包括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情感和背景等。
2.选择合适的词汇:选择准确的词汇是翻译的基础。
有时候,一个词在中文中的含义很明确,但在英文中可能有多个含义,因此需要仔细选择最符合语境的词汇。
3.注意句子的结构:中文和英文的句子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调整句子的结构,使其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4.表达清晰:在翻译时,需要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清晰度和流畅度,让读者能够容易地理解原文的含义。
5.参考权威翻译: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或者难以理解的文本,可以参考权威的翻译版本或者请教专业的翻译人员,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6.不断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可以提高自己的翻译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是中文翻译成英文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四种翻译与方法十种翻译技巧

四种翻译与方法十种翻译技巧
四种中文翻译方法:
1.直译法:将源语言的文字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尽量保持原文的语义和结构。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明了的语句和翻译需求。
2.意译法:根据源语言的意思,使用目标语言更直观、更自然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表达形式、文化背景不同的语句。
3.逐句翻译法:逐句对源语言进行翻译,保持原文的句子结构和词语顺序不变。
这种方法适用于要求准确传达每个句子的语义的场合。
4.自由翻译法:根据源语言的意思,使用目标语言更自由、灵活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
这种方法适用于文学作品等需要加入翻译者个人风格和创意的翻译。
十种中文翻译技巧:
1.熟悉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言和文化特点。
2.理解源文的含义和意图,尽量准确传达。
3.注意上下文的语境,避免歧义和错误理解。
4.学会使用同义词和近义词进行替换,使翻译更准确、简洁。
5.注意文体和语气的转换,保持翻译的自然流畅。
6.尽量保持原文的结构和句型,避免翻译成目标语言的错误句法。
7.注意音译和意译的选择,根据需求和准确传达的需要进行选择。
8.学会使用翻译工具和辅助资源,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度。
9.多进行反复校对和修改,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10.继续学习和提升语言能力,积累更多的翻译经验和知识。
句子翻译掌握句子翻译的技巧与方法

句子翻译掌握句子翻译的技巧与方法翻译是将一个语言表达的意思转译成另一个语言的过程。
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流中,熟练地掌握句子翻译的技巧和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句子翻译技巧,希望对读者能有所帮助。
一、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基本的翻译方法,它是按照原句的语法结构和词汇意义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目标语言。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能够较为准确地保留原文意思,但有时候可能会产生句式和语法不通顺的问题。
因此,在使用直译法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调整和优化。
例如,原文句子:“他们正在享受美食和美景。
”直译法翻译成英文可以是:“They are enjoying delicious food and beautiful scenery.”这样的翻译准确,但整体句式相对简单。
二、意译法意译法是指将原文句子的意思用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转换。
这种方法常用的技巧有增词、删词、换词等。
意译法能够较好地保持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使翻译更加自然流畅。
比如,原文句子:“学海无涯,回头是岸。
”在英文中可以意译成:“The ocean of knowledge knows no bounds, the shore is behind.”通过使用意译法,我们能更好地传达原文句子所想要表达的含义。
三、借译法借译法是指将原文中的某个词或短语直接引入目标语言,不进行翻译或仅进行简单的调整。
这种方法在面对某些专有名词、习语、俚语等时非常有效,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例如,原文句子:“一切皆有可能。
”直接将“一切皆有可能”这个短语借译到英文中就是“Everything is possible.”借译法保持了句子的表达方式和原意。
四、逐语法翻译法逐语法翻译法是根据语法结构一句一句地翻译句子,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地保持原文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例如,原文句子:“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须努力学习。
”逐语法翻译法可以将其翻译成英文:“If you want to succeed, you must study hard.”这种方法能够准确传达原文句子的结构和意思。
文言文翻译的5种基本方法

翻译的基本方法有五种,即:留、补、换、改、删。
1、留。
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划、器物名等在翻译时予以保留,照抄不译。
例①:赵惠文王五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划线的分别是帝王记年、古地名和古官职冬,翻译时都可保留不译。
2、补。
即补出句中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完整,句子更顺畅。
补充部分要加小括号。
例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句中“与”前省略主语"邹忌”,“与”后省略宾语"客”,翻译时都应补岀。
例③: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游褒禅山记》)这句话应译成:距离华山洞百余步(的地方),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
3、换。
一是用现代的双音词去换古代的单音词:二是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称,翻译时应用现代的指称去替换古代的指称。
例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带点部分应译成:传授逍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问题)。
例⑤: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句中的“修”现在讲"长”,这里指身髙;“服”现代讲'‘穿戴”。
这方而例子很多。
比如,古人讲“书”,现在讲“信”:古人讲“目””,现在讲“眼睛”;古人讲“首”,现在讲“头”; 古人讲“食”,现在讲“吃”等等。
都要译为现代的指称。
4、改。
改变一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语序,把它改成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
主要有下列几种:(1)宾语前置句。
例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诗经•硕鼠)“莫我肯顾”就是“莫肯顾我”,属否左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翻译时都要改为现代常规语序。
(2)定语后置。
例⑦:计未泄,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划线部分要按“求可使报秦之人”来译。
(3)状语后置。
例⑧: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句中划线部分译成时要放在“短屈原”前而作状语。
英汉互译八种技巧

英汉互译八种技巧英汉八种翻译技巧,从“转换法”、“倒置法”、“省译法”、“增译法”、“拆句法”、“合并法”、“正反表达法”和“长句拆译法”的角度,帮助你更好地进行英汉互译。
1.转换法:转换法是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
在词义方面,需要从多方面对词义的选择进行考察。
引申法和转译法是在词义引申上的一个特例,具体表现为更广泛的用途。
翻译中不能孤立的处理词汇的语境化,不考虑词汇+语素构成的语境。
2.倒置法:在汉语中,定语修饰语和状语往往位于被修饰语之前,这与英语中的修饰语位置相反。
所以当我们翻译包含定语或状语的英语句子时,可以采取倒置法。
3.省译法:省略翻译法可以帮助我们在翻译时避免冗余和歧义,让我们的翻译更加简洁明了。
4.增译法:增译法的使用是在原文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短语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5.拆句法:当我们面对长而复杂的英语句子时,可以尝试使用拆句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每一个小句子,从而使整体翻译更加流畅。
6.合并法:与拆句法相反,合并法是将几个短句子合并成一个长句子。
这种翻译技巧通常用于处理英语中的复合句。
通过合并法,我们可以使译文更加紧凑、连贯。
7.正反表达法:有时,英语中的正说可以采用反译的方法,反之亦然。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
8.长句拆译法:对于长而复杂的英语句子,我们可以尝试将其拆分成几个小句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的结构和层次,使整体翻译更加清晰明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一)要求:1、信:要使译文准确无误,忠实原文意思,如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2、达:就是要通顺畅达,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3、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三)坚持四个步骤:1、审:看清文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如省略、倒装、活用等。
2、切:以词为单位把句子切开,然后用下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3、连:再把解释好的词义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连缀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
4、誊:翻译完毕,带回原文,仔细检查,誊上卷子;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
(四)熟悉六种方法:1、对译---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
对译时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语作为语素之一)。
例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因为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情,不知道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
例如: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
(07江西卷)译文: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责职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
2、保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
例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例2: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3、增补——增补句子的省略成分例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译文: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例2:《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译文: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4、删除——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者为语气助词,或者表示停顿,或者是凑足音节,或者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候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例1:盖忠臣执义译文:忠臣坚持道义。
例2:《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
”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
例3:《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5、调换:翻译时,有些句子(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
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例1: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麋哺饿者于其下。
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株槐树,枝叶繁茂,他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那些饥民吃。
例2: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例3:弗之怠译文:不懈怠这件事(指抄书)6、拆分——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白话中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
例如:荆之地方五百里“地方”是“地方方圆”的意思再如,如古语里面的‘是非’应该翻译成:“这不是”,“设备”应该翻译成“设置防备”,“妻子”是“妻子和儿女”。
(五)关注七个重点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
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
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以下七个关注点:1、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
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
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1: 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08全国卷Ⅰ)译文: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例2: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于是速归之。
(08山东卷)译文: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
”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
(关键点:“无论”(两个单音词)“ 樵”(名作动)“归”(使动))例3: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05湖北卷)译文: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
例4: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06湖北卷)译文: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
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解析】:“粒”活用为动词,吃粮食。
2、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
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
例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判断句](08浙江卷)译文:(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解说:无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例2. 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宾语前置句](08全国卷Ⅱ)译文: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解说:结构助词“斯”为提宾标志,“罪人斯戮”即“戮罪人”。
例3.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省略句](08江苏卷)译文: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解说:该句的主语是传主吴汉,召见他的应是帝王,可见原文“召见”前省去了“帝”。
例4. 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被动句](08安徽卷)译文: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
解说:无语言标志的被动句,“不容”即“不被宽容”。
例5: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06湖北卷) 答案:(2)有了小的过失,又不忍督责鞭笞,他们之所以享有清雅的名声,是因为(朝廷)掩饰他们的过错。
(4分)【解析】重点词:纤微过失意思是有小的过错;捶楚,用杖打。
省略句。
3、一词多义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
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例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
未几,复谢去。
(08四川卷)译文: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
不久,又辞官离去。
(得分点“故”为“原来” “ 谢”为“推辞”)例2、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
(08四川卷)译文: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未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
(得分点“发”为“打开”,“ 置”为“丢弃”,“ 以”为“认为”“ 至行”为“崇高品行”)例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2005年高考湖北卷)译文:李超最初不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
分析:此句中的“乃以告僧”省略了主语、宾语和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他们补出来。
4、古今异义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
这一知识点也是高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
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
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例1.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古今异义,实词)(08江苏卷)解说:这里的“亲信”是“亲近信任”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常指“亲近而信任的人”。
例 2. 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古今异义,虚词)(08山东卷)解说:这里的“无论”是“不要说”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是表示无条件关系的连词。
5、单音节词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
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高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
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
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
例1: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2004年高考全国卷)分析:此句中的“耕佣”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耕”和“佣”两个词,意思是“种田”“做工”。
按照评分标准如若不能解释出“佣”的含义要扣分。
所以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
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例2:遂大困,寻死富阳。
(2005年高考山东卷)分析:此句中的“寻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寻”和“死”两个词,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阳)”。
该句应译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
6、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
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
例1. 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复合虚词)(08宁夏、海南卷)解说:“所以”,由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构成,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用来……的方式”。
例2.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复合虚词)(08江苏卷)解说:“何意”,由疑问代词“何”与名词“意”构成,询问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为什么”。
例3.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复合虚词)(08天津卷)解说:“是其”由两个代词构成,用作主语通常偏指“是”,“是其”应译为“这”。
例4. 非若吏人、百姓然(固定格式)(08上海卷)解说:“若……然”,由动词“若”和助词“然”组成,表示比拟,可译为“像……似的”。
例4. 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固定格式)(08安徽卷)解说:“岂……哉”,由副词“岂”和语气词“哉”组成,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呢”。
例 5. 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
(固定格式)(08湖北卷)解说:“虽……亦”,由连词“虽”和副词“亦”组成,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即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