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

合集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寡人之于国也》全文;(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了解孟子及其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观点的阐述;(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文中的问题;(3)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态度;(2)认识仁政的重要性,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寡人之于国也》;2. 分析文中的观点及其阐述;3. 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2. 文中观点的深度剖析;3. 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介绍孟子及其思想;(2)阐述《寡人之于国也》在孟子的地位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翻译并理解课文;(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观点的阐述;(2)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文中的问题。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翻译难点;(2)剖析文中观点,阐述孟子思想;(3)分析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运用。

5. 练习巩固:(1)让学生口头表达文中观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寡人之于国也》;2. 搜集有关孟子思想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3.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文中观点的看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讲解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2. 口头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口头表达清晰度、观点准确性和语言组织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涵盖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
对儒家思想的贡献
孟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人性、道德和政治 的深刻理解上。他的思想成为了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解析
原文内容解析
孟子对梁惠王所说:“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 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 也?”
要点二
推崇和谐社会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强调了和 谐社会的理念,指出只有让百姓和谐 相处,国家才能稳定和发展。这启示 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推崇和谐社会, 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和和谐。
要点三
强调个人责任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强调了个 人责任的重要性,指出每个人都应该 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这启示我们在 现代社会中要强调个人责任,勇于承 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课程以《寡人之于国也》为蓝本,通过对其深入解读,使学生体 会孟子的人文关怀与政治主张。
课程目标
理解孟子的王道政治思想及其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意 义。
分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重要概念和思想,掌握 文本的解读技巧。
探讨孟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批判 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课程内容
课程导入
介绍孟子的生平和时代背景,阐述孟子思想的形 成和发展。
100%
强调教化作用
他认为仁义和教化是治理国家的 根本,通过教育来提高人民的道 德修养,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80%
重视农业发展
梁惠王意识到农业是国家之本, 主张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 产水平,以保障国家繁荣。
王道政治的思想
反对战争
孟子提倡王道政治,主张以仁 义治国,反对战争和暴力,实 现和平与稳定。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


1、请以战喻 2、可以无饥矣 3、以时入山林 4、申之以孝悌之义 用 凭借 按照 把 介词 介词 介词 介词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 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 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 天下之民至焉。”
思考: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 么?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孔 子
孟 子
“不违农时,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 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 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 • •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能承受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尽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胜利 4、日出江花红胜火, 超过 春来江水绿如蓝 • 5、予观夫巴陵胜状, 优美的 在洞庭一湖
狂放不羁、豪爽直率、泼辣大胆、爱民重民、兼 济天下、无畏无私的政治家、论辩家的形象。
忧 世 心 同 切 禹 颜
道阐尼山
尊 王 言 必 称 尧 舜
韩子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 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 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孟子 序说》
.
孔子的“德政” 比较 孟子的“仁政”
同:孔孟二人都反对武力征伐,提出富国
安民的治国思想,并且都以“仁”为本。
异:孔子的“德政”重“修文德”,以此作 为“使远人来”的手段,孟子的“仁政”重 “民养生”,以此使“天下之民至”。其进 步之处在于更了解民众困苦,承认民众力量。
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 现实意义?

cù 密 1、数罟不入洿池 2、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Shù 几、几个 Shù 数目、数量 3、一曲红绡不知数 4、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Shù 命运、定数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Shuò 屡次 6、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Shǔ 计算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精品课件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精品课件

3
文化传承与创新
将寡人之于国也放在整个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 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
与世界文化的联系与差异
世界视野下的文化对话
01
将寡人之于国也与世界其他文化传统中的治国理政思想进行比
较研究。
文化碰撞与融合
02
分析不同文化传统在交流与互动中如何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文化自信与传播
03
探讨如何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社会治理
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和社会和谐理念,对社会治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后世 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03
创新解读
与时俱进的价值
1 2
孟子思想的时代性
通过对当时社会的分析和思考,阐述孟子思想 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政治观念的更新
从新的角度解读寡人之于国也,对其中所蕴含 的治国理政思想进行再认识、再评价。
鼓励多学科交叉融 合,拓展研究视野 和思路
加强比较研究和跨 文化对话
THANKS
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争霸,各国国君都在努力增强国力,治理国家该篇课文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认为君主应当施行以仁爱 为中心的统治,关注民生,体察民情,以获得民心,实现长 治久安。
民本思想
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君主应当以 人民为中心,关注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
寡人之于国也 公开课精品课件
目录
• 引言 • 深入分析 • 创新解读 • 总结评价 • 研究展望
01
引言
作品原文
原文内容:寡人之于国也 原文作者:孟子
时代背景:战国时期
作者介绍
孟子简介
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课件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课件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3课《寡人之于国也》。

本课主要内容是孟子在与梁惠王的对话中,提出了富国强民的一系列主张。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孟子到魏国、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孟子提出的富国强民政策。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3. 理解孟子富国强民的主张,懂得爱国爱民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孟子富国强民的主张,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孟子到魏国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孟子富国强民的主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详细解析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阐述孟子富国强民的主张。

5. 随堂练习利用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阅读《孟子》其他篇目,了解孟子的其他思想,并做好笔记。

六、板书设计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富国强民的主张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阅读《孟子》其他篇目,了解孟子的其他思想,做好笔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孟子富国强民的主张。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讨论中拓展,在练习中提高。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孟子其他的思想,如“性善论”、“仁政”等,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孟子思想的看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3课《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公开课课件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公开课课件

孟子形象塑造及性格特点
形象塑造
孟子被描绘成一个智慧、勇敢、有远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通过巧妙的言辞和 生动的比喻,向梁惠王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教育理念。
性格特点
孟子具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他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批评时弊,提出了许 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和理论。同时,他还非常注重个人修养和品德培养,强调 “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价值观。
其他人物形象塑造及性格特点
形象塑造
除了梁惠王和孟子之外,课件中还对其他人物形象进行了塑造,如梁惠王的臣子、孟子的学生等。这些人物通过 各自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
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各不相同,有的忠诚耿直,有的狡猾奸诈,有的勇敢果断,有的懦弱无能。他们的存在丰富 了课件的内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同时,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公开课 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 人物形象塑造与性格特点 • 论证方法与技巧探讨 • 思想启示与现实意义
01
CATALOGUE
课程介绍与背景
寡人之于国也背景及作者简介
孟子与《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 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 并称“孔孟”。
跨界融合
要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跨界融合,将传统文化与现 代科技、艺术、教育等领域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 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民生改善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发展。
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
传承精华
要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如仁爱精神、中庸之道、 礼制规范等,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发展中,为现代社会提 供精神支撑和道德规范。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课件课件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课件课件

03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解读
原文背景与意义
背景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 子与梁惠王关于国家治理的一次对话 。
意义
通过了解背景,有助于理解孟子所提 出的观点和主张,以及其在当时社会 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原文内容解析
梁惠王问:“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 耳矣。”
孟子接着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 也。”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寡人之于国也》,学 生能够理解孟子的思想,掌握古 代散文的写作技巧,培养对传统 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课程内容与结构
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围绕《寡人之于国也》展开,通过分析文章结构、语言特点、思想内涵等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篇经 典的内涵和价值。
课程结构
本课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文章解读、思想探讨和写作技巧。在文章解读部分,将重点讲解文章的结构、语言 特点等;在思想探讨部分,将深入挖掘孟子的思想内涵;在写作技巧部分,将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 写作能力。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德育为先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启示现代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 会责任感,培养有德行的人才。
全面发展
孟子提倡的“申之以孝悌之义”等思想,要求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 价值观等方面,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06
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总结
孟子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
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孟子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后来的儒家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视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孟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仁政思想、民本思想等对中国古代 政治、文化、伦理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孟子的思想也影响了中国 近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公开课课件)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公开课课件)
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 王好不了多少,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执政者没 有本质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 本质 上都是虐民暴政。
文章的结构思路 提出问题 尽心
移其民 移其粟
民不加多
分析问题
五十步笑百步 走
程度不同

实质相同
梁惠王 邻国之君
未施 仁政
一、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填然鼓之 请以战喻
打鼓 战争
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使….迁移
二、古今异义
河内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动物暴躁,
心肠狠。) 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再,副词/常指增加) 或百步而后止 (有人,有时/选择连词)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兵器/战士,士兵;逃跑/行)
三、特殊句式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 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察:考察、了解 之:的 无如:没有像
之:主谓之间/这样 加少:更少。加:更。 也: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
第一部分
梁惠王提 出了一个 什么问题 他为什么 会提出这 个问题?
※梁惠王尽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困惑? 梁惠王:河内凶,移民移粟,河东亦然。
阅读与思考
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 多”的原因,那么孟子有没有正面回答呢?
孟子没有正面回答梁惠王的问题,而是 回答“请以战喻”。用设喻的方式,这样既 不容易激怒对方,又便于启发对方。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
该成语的含义是什么?
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
的区别。
在课文中,该成语的运用意在说明什么?
把河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 我也是这样做的。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公开课课件) PPT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公开课课件) PPT

第二部分
第2—3自然段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
吧。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战鼓咚咚敲响,交战开始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 武器逃跑,
• 好:喜好。 • 请:请允许我。 • 以:用 • 喻:比喻。 • 填然:击鼓声。 • 鼓:击鼓,名→动。 • 之:音节助词。
填然鼓之 请以战喻
打鼓 战争
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使….迁移
二、古今异义
河内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动物暴躁,
心肠狠。) 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再,副词/常指增加) 或百步而后止 (有人,有时/选择连词)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兵器/战士,士兵;逃跑/行)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 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读准下列字音 移其粟( sù)于河内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è)兵 衣(yì)帛(bó) 数(cù)罟( ɡǔ)不入洿(wū)池 鸡豚(tún)狗彘( zhì)之畜( xù ) 庠( xiánɡ )序 申之以孝悌( tì ) 然而不王( wànɡ )者 饿殍( piǎo )
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 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南宋朱熹将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 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寡人之于国也》全文;(2)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孟子及其思想;(3)分析并掌握文章的主要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运用文本分析法、历史背景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文本研究;(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孟子的人文关怀,理解其仁政思想;(2)学会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导学:介绍孟子及其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寡人之于国也》的背景;2.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体会孟子的人文关怀;3. 文本分析: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论点、论据,引导学生学会文本分析;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探讨文章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寡人之于国也》;(2)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论点、论据;(3)体会孟子的人文关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证过程;(2)引导学生运用文本分析法进行深入研究;(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孟子及其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寡人之于国也》的背景;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体会孟子的人文关怀;3. 文本分析: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论点、论据,引导学生学会文本分析;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探讨文章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重点知识;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4. 课堂小测:进行课堂小测,检验学生对文章论证方法、论点、论据的掌握程度。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PPT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PPT
篇重要著作,通过对话形式展 现了孟子对仁政的深刻理解和 倡导,强调以民为本的治国理 念。
解读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主张君主应以 民为天,推行仁政,关注民生 ,通过减轻税赋、兴修水利等 措施,实现国家和民众的共同 繁荣。
孟子仁政思想的现代 孟子的仁政思价想值不仅在古代具
有指导意义,其关注民生、以 民为本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同 样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为 现代政治提供了借鉴。
背景图片选择
孟子画像的选择
选择孟子的画像作为背景,不仅能够直观展现主题人物,还能通过其深邃 的眼神和庄重的姿态,传达出孟子哲学思想的深邃与严肃。
古代场景图的应用
使用与《寡人之于国也》相关的古代场景图作为背景,可以营造出浓厚的 历史氛围,帮助观众更好地沉浸在孟子的思想世界中,增强理解与共鸣。
视觉效果的增强
治国本质的揭示
孟子的回应深刻揭示了当时各 国统治者在治国策略上的相似 性,即都未能真正实现民本思 想,而是停留在表面的治理差 异上。
程度差异的强调
孟子强调,尽管梁惠王认为自 己的治国方式优于邻国,但实 际上只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 ,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异,都是 未能深入实施仁政。
王道之始与成
01
02
03
文章的论辩艺术
01
02
03
善用比喻
孟子在论辩中巧妙地运用“五十 步笑百步”的比喻,通过生动形 象的对比,使复杂的道理变得简 单易懂,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逻辑严密
孟子的论证过程从梁惠王的困惑 出发,逐步深入,层层递进,最 终引出自己的观点和仁政措施, 展现了其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和条 理性。
气势充沛
孟子的语言表达犀利而酣畅,情 感饱满且感染力强,通过强烈的 语言气势和情感表达,有效地提 升了论辩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分析并欣赏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分析文章,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运用文本内容,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2)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3)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分析。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句子和词语的理解;(2)文章深层次含义的解读;(3)批判性思维和创意写作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2. 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5. 创意表达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孟子及其作品《寡人之于国也》,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文章,理解文意;3. 讲解分析:讲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4. 合作探讨: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深层次含义;6.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运用文本内容,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文章;2. 整理并总结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 针对文章中的某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4. 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创意写作:评估学生的创意写作作品,考察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

读准下列字音: 移其粟( sù)于河内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â)兵 衣( yì)帛( bó) 数(cù)罟( ɡǔ)不入洿(wū)池 鸡豚(tún )狗彘( zhì)之畜( xù ) 庠( xiánɡ )序 申之以孝悌( tì ) 然而不王( wànɡ )者 饿莩( piǎo )
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 1、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谁能问鼎天下? 人口问题在权力的天平上是十分重要的砝 码。在冷兵器时代,谁拥有了大量的人口, 谁就拥有大量的土地耕种者,谁就拥有大 量的兵源,谁就能够富国强兵。争夺人力, 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所以, 梁惠王迫不及待地问到了人口问题。
对话一
“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孟子名言
1.仁者无敌。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 益其所不能。 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预学检测
〖涂〗通“途”,道路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勿”,不要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敛”,收敛,积蓄
2、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打鼓,敲鼓
(1)填然鼓之
(2)七十者衣帛食肉
名词活用作动词,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
(4)树之以桑
名词活用作动词,种植
寡 人 之 于 国 也
孟 子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常用实虚词和句式。 2、理解文中“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2篇」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2篇」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2篇」《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

3.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教具准备投影仪、课件、相关文字资料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一、由《论语》导入新课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

初中时,我们学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是劝说君王实施仁政。

今天,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看看孟子是如何凭借他高超的论辩技巧,阐述仁政的内容。

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学生可结合注释①及课文后关于孟子的介绍来了解。

教师适当补充: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宣扬性善,反对功利,反对战争,这些在当时列国纷争的形势下,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的空论。

但他思想中的民主精神,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意义。

三、时代背景介绍:结合战国时期各国的地势分布图。

四、整体感知课文1.放多媒体朗读。

(注意字音和停顿)2.教师出示投影内容,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3.学生各自朗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文意。

4.找出文章的三个关键句子,理清结构。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理清思路,背诵课文,教师适当作朗读提示。

[教学步骤]一、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二、师生共同研习课文提问:这篇课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明确:“民不如多。

”提问:在提出“民不如多”疑问前,梁惠王先是自诩曰(学生回答)“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为什么说是“尽心焉耳矣”?具体做法是什么?要求学生找出来背诵,合书回答。

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课件
15
第三段内容
不违农时
使民
不入洿池
养生 丧死
王道之始也
以时入山林
无憾
阐述“王道之始”
精选课件
16
第四段重点字词:
树:种植(名—动) 之: 代“五亩之宅”
以:用、拿(介词) 衣yì:穿(名—动)
畜xù:畜养
夺: 耽误
谨:谨慎、认真 庠xiáng序:学校
申:反复陈述
悌tì:敬爱兄长
义: 道理
颁:通“斑”
王wàng: 为王(名—动)
精选课件
17
第四段内容: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谨庠序,申孝悌
养民 教民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阐述“王道之成”
精选课件
18
第五段重点字词: 食人食:前“食”,动词,吃 /后“食”,名词, 食物 检:约束 莩:pi ǎo ,饿死的人 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罪:归罪(名—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 也,岁也”
错 误
正确
王无罪岁
态 度
态度
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正确态度
精选课件
19
对比
狗彘食人食(贵族) 涂有饿莩(百姓)
除暴政
比喻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
爱民
以民为本
保民、富民 养民、教民
精选课件
20
梁惠王
寡人之于国也 对话
孟子
疑问(移民移粟)
设喻
民不加多 不可(走进圈套)
以五十步笑百步 无望民之加多于国
斯天下之民至矣
精选课件
施仁政的措施
21
本文写作特色:
结构严谨 孟子的文章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
篇文章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
民之多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体现了各部
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善用比喻 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
四、“性善”论:认为精人选课件的本性是善的。 4
孟子,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又一
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精选课件
5
孟子名 轲,字 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 家儒
学派代表人,后人把 他与孔子合称 孔并孟尊 称他为 ,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思想 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精选课件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精选课件
13
比喻作答,不直接回答“民
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
熟悉的事例设喻,说明梁惠王比
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移民移粟
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
区别。
精选课件
14
第三段重点字词
违:违反、违背、耽误
胜 shēng :尽 数 cù:密 罟 gǔ :网 洿 wū:深 以时: 按季节 养生: 供养活着的人 丧死 sāng: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精选课件
23
课文结构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①
梁惠王
于国尽心 移民移粟
邻国之君 不尽心
民不加多 民不加少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②③④ 五十步笑百步
王道之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斯天下之民至焉。⑤⑥⑦ 王道之成
君王的态度
精选课件
24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是亦走也
(2)非我也,岁也。 2.倒装句
(状语后置句)
(1)则无望民之多 [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句)
• (二)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 辩论是非。
精选课件
7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
(1)弃甲曳( yè )兵 (2)涂( tú,同“途”)有饿莩 ( piǎo )
(3) 鸡豚( tún)狗彘( zhì )之畜( xù ) (4) 数( cù )罟( gǔ )不入wū( 洿 )池 (5) 无( wú,通毋 )失其时 (6) 谨庠( xiáng )序之教 (7) 颁( Bān,同“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 申之以孝tì( 悌 )之义
精选课件
1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3、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 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
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 :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
步”的比喻的理解。
精选课件
2
•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 “四书”,与“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并称,是儒家的经典。
6


•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
《 孟 子
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
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其
中主要是对话式论辩文,每章围绕 一定的中心展开。

• 《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
文,但它有自己的写作特色,主要
有:
• (一)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 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辩论
方式多样,逻辑谨严。特别是发问 方式灵活多变。
迫。如“五十步笑百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气势充沛 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
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叙述王道之始时的三
组排偶句、王道之成时的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
充沛。
精选课件
22
小结:
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和“王 道之成”的道理,强调:以民为本、实行 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本保证。孟子认为, 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 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 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 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精选课件
8
第一段重点字词:
于: 对于
河内:黄河以北
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其: 那里
于: 到
河东: 黄河以东
然: 这样
无如: 没有像,比不上
加: 更加
精选课件
9
第一段内容
移其民 尽心
移其粟 无如寡人之用心
民不加多 民不加少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精选课件
10
精选课件
11
第二段重点字词:
以: 用(介词)
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鼓: 敲鼓(名词用作动词)
既: 已经
曳: 拖着
兵: 兵器、武器
走: 跑,逃跑
或: 有的人
以: 凭(介词)
直: 只是,不过
无: 通“毋”,不精选课件
12
第二段内容
王好战,请以战喻
投其所好,便于启发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

王如知此(比较“王知如此”) 进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孟子与孟母三迁(先迁于坟,再迁于市,后 迁于学)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精选课件
3
孟子的仁政思想 一、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 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 夫。”《孟子尽心下》 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