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发展策略
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提质增效策略
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提质增效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目前我国存在一些薄弱学校,教育质量较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这些薄弱学校通常位于偏远地区或贫困地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现状的不容乐观,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如何提升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本文将针对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提质增效的策略建议。
通过教师培训与支持、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的措施,最终实现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000字】1.2 问题意义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提质增效策略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一些薄弱学校,这些学校面临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强大、教学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
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现状的不容忽视,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解决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升其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意味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通过深入分析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找出问题根源,提出有效的提质增效策略,可以帮助薄弱学校实现转型发展,提升整体教育水平,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对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及提质增效策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明确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通过对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现状的深入调研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的本质,为薄弱学校的改善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研究目的还在于为教育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参考,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浅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与对策
浅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与对策【摘要】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方式单一、教育内容不够贴近实际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教育体制不完善、教育资源不足等原因所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多种对策,如优化教育内容、多元化教育方式等。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未来发展思路和建议包括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育资源保障机制等。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问题,原因,对策,重要性,发展思路,建议1. 引言1.1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思想政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和道德观念,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和谐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深入推进。
1.2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大学是青年学子们成长蜕变的重要阶段,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正确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
新时代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引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教育理念。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不仅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分析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新时代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新时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科技进步不断加快,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应对未来挑战能力的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这就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 增强核心素养:强调基本知识与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与协作等核心能力的有机结合。
- 培养适应能力: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和职业的快速变化。
- 培养社会责任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道德素质,使其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文明行为习惯。
2.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一系列策略和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 改变教育观念:从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绩效转变为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特长发展,追求全面发展。
- 改革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践性、跨学科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创造力。
- 推动校本管理:建立开放共享的校本教研机制,让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改进教育方式。
- 引入多元评估方法: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包括考试成绩、项目作品、口头表达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3. 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为了让素质教育落地生根,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志愿者活动等自主拓展,并提供相应资源和指导。
- 强化实践性教育:组织社会实践、科技创新、艺术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和积累经验。
- 注重社会关系建设:开展班级自治、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 引导思辨和品德教育:通过辩论赛、道德模范事迹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浅谈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浅谈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关系到几代人发展的大问题,中国现在虽然是教育大国,但还远不是教育强国。
教育问题已成为中国当代突出的社会问题,教育的现状非常不容乐观,人民群众对当前教育不满意的地方很多,问题涉及到各个层面,有些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期发展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亟待解决.经过十多年的基础教育以及两年多的高等教育,我的认为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教育公平问题与那些在较优越的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孩子相比,在农村等较落后的地方生活的孩子接受的是较基本的教育,根本没有条件发展音乐、体育等兴趣爱好。
可以说,他们在起跑线上就已经比同龄的城市孩子落后了。
以前是寒门出贵子,现在成了寒门难出贵子。
基础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作用不容忽视!这其实也是教育公平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所谓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
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二、教师素质需要提高初中老师普遍存在“偏袒优秀学生”的问题,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差生",老师并不重视.例如,同一个问题,尖子生问,老师会认真思考并尽量解答,而差生问时,老师会不屑一顾并告诉他这种问题他不必弄懂(这是我经历的真实的事);还有就是有的老师歧视家境不好的学生,而对家境好的学生特别照顾……这些反映了基础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应试教育实质未变,应试教育实质未变. 自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后, 我国开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但十多年年过去了,素质教育现状仍然堪忧。
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全力推进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完善。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的共同使命。
本文将从素质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推进素质教育的策略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素质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知识、能力、素养等各个方面的统一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培养,而素质教育则更注重学生思维方式、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1.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向全面发展的人才转变。
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适应和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
2. 促进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传统的教育往往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素质教育强调个性化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使每个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个人价值。
3. 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传统的教育往往只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兴趣。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知识更新的需求。
三、推进素质教育的策略和措施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素质教育需要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供更多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包括校内外的教育资源。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升教育设施和教育硬件设备的水平,提高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和供给能力。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保障,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激励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3. 推进课程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过于功利和知识导向,必须进行课程改革。
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方法与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重心逐渐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
学校可以组织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辅导课程,培养学生合理的学习计划,养成高效的学习方法,如合理规划时间、提高记忆力、学会总结等。
二、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军事训练、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三、推动学生养成阅读习惯阅读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有效方式。
学校可以举办书展、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学生读好书、读经典,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历史、科学等方面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发展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组织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感受美的力量,提高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协作能力。
五、开展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学校可以开展讲座、班会等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七、提供多元化课程学校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促进学生兴趣的发展。
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设立多样化的社团或俱乐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发展他们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九、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支持力量。
学校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分享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动态,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方法,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实施现状
广义的课程目标在广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面是全层次的。
它即是教育意图,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狭义的课程目标在狭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化的视角,它的涵盖面是特定的,主要指“教育目标”。
在狭义上,课程目标不包含“教育方针”,只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及其处理方式,它是学习的对象,它源于社会文化,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基于课程内容的整合,主要策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将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内容,并且要确立和加强其地位;二是其他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如果适宜用信息技术作为其载体的,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加以传播;三是信息技术并非万能技术,还需要为那些无法用信息技术来表达的内容保留必要的空间.比如缄默知识或意会知识。
1)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1]中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并充分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所选择的课程内容应该包括使学生成为社会中一名合格公民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要包括学生以后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技能和能力。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注意到学科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之间的平衡。
(2)课程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课程内容应该考虑到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掌握一些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技能。
即使在选择学术性学科的内容时,也应该尽可能地联系社会的需要,以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可以较好地发挥社会效用。
此外,课程内容不仅要注意与现实社会的相关,而且还要注意与未来社会的相关。
(3)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课程内容是为特定教育阶段的学生而选择的。
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培养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水平
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培养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水平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培养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水平引言:教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未来发展。
本文将对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培养专业素养以提升教育水平。
第一部分: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使得教师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当前教师职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1. 工作压力加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面临着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多样化的教学要求,工作压力加大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2. 专业素养不足:一些教师在教学理念、科学研究和教育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素养存在差距,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应对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
3. 职业发展通道不畅:当前,教师职业发展通道相对狭窄,缺乏多样化的晋升机制和职业发展方向,导致一些优秀教师的发展受限。
第二部分:教师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推动教师职业的发展,未来教师职业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1. 专业发展与晋升:未来,教师将更加强调自身的专业发展,通过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和参与科学研究等方式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获得更好的晋升机会。
2. 跨界合作与交流:未来的教师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共同研究和探索,提供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案。
3. 素质教育与综合素养:未来,教育的重心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而不仅仅是单一学科的知识传授,这将对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第三部分:培养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水平的策略与方法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以下策略与方法可供参考:1. 终身学习: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同时,教育部门也应提供更多的培训资源和机会。
2. 加强教师培训机制: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针对教师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word】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足及对策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足及对策2004年第4期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版)71【课程与教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足及对策王身佩(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0)摘要:素质教育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背景.素质教育应是一种思想,而不应是一种实践模式.只有认清素质教育的实质,给素质教育以合理定位,才能找到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对策.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教育观念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516(2004)04—0071-03一,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对素质教育产生背景的分析文章很多,观点大同小异,有两点是大家相同的.一是素质教育是作为应试教育的对应参照提出的或者说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二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中央文件中都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提高民族素质.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概念就形成了.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尽管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出现的确切时间无从考查,素质教育热潮的掀起也只在近些年, 但以上两点只不过是素质教育产生的诱因,或者说是导火索.素质教育的出现有着更广泛的社会与人文背景.(一)教育价值认识的转变如果说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的结果,应该说是合适的.1977年以来的社会变革,的确使我们的生活,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开始向传统以及现存的一些定型的困惑人的现象挑战,并进行新的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价值的认识也逐步深化,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当面对教育的一系列不良现象的时候,有识之士开始审视教育的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的发挥是否到位.可以说从古到今, 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教育的工具价值取向始终左右着教育本体价值的实现程度,这是教育出现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文革”中的中国教育.人们发现教育价值的实现有其规律,只有充分地发挥教育的本体价值,才谈得上工具价值完美的实现.这使人们把教育的视点重新放到育人上,只有培育出德才兼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人才, 才是我国教育的根本大计.(二)现有教育框架面临时代的挑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所处的环境日益呈现出多元的特征,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有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乃至教育模式在时代的要求面前不得不相应地作出补充,调整与更新. 1996年初”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一份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在其中》的报告.这份报告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并指出:”在一般情况下,正规教育仅仅是或主要是针对学会认知,较少针对学会做事.”还认为:”为了迎接下一个世纪的挑战,必须给教育确定新的目标,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作用的看法.扩大了的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这意味着要充分地重视教育的作用, 就是说使人们学会生存,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不再把教育单纯看作是一种手段,是达到某些目的(技能,获得各种能力,经济目的)的必经之路.”收稿日期:2004—03-02作者简介:王身佩(1965一),男,河南范县人,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理论室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72王身佩: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足及对策第4期二,当今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足(一)把素质教育神圣化,庸俗化神圣化,庸俗化是素质教育研究中的典型现象.提起”应试教育”就罪责无穷,一提素质教育就柳暗花明.把素质教育理想化,即一方面把其作为解决当今教育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以为只要推行素质教育,就可以一劳永逸;另一方面把现有教育中一切合理的东西都统统归之于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当成收集教育精品的箩筐.这使得素质教育研究沸沸扬扬,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言心中事,却不明谁短长.尽管这与素质教育有关概念界定不清有关,但研究者充满热情与冲动,缺乏冷静富含哲理的观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二)”素质教育”取向模糊,目标不明“素质教育”究竟是什么?似乎谁也难以说清,却又似乎都能说上几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素质教育成了万用的标签,实验,尝试,口号等都可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与素质教育发生关系, 比如:端正办学思想,实施素质教育;禁止三乱,实施素质教育等.其实许多实验,尝试根本与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并无直接联系.加之素质教育目标不明,导致什么都可纳入素质教育,似乎说是就是.我们从素质教育中究竟追求什么?我们究竟期望学生具有哪些素质?其中学生的哪些素质是通过学校教育可以实现的?哪些素质是中小学在短期内难以达到的?对这些问题,人们尚不明确.这使得难有可操作的教育策略指导实践.(三)素质教育的实践偏差对素质教育认识的偏差,直接导致了实践的偏差.比如将:”有没有考试”或”考试用百分制还是五分制”作为是否实行素质教育的标准,将在学校中推行素质教育片面地看成是加强音,体,美或课外活动的代名词等,也有的认为”一手抓应试教育,一手抓素质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等.另外,也有一些学校,面对素质教育热潮,把以前的教学研究,经验,想法,统统作为自己进行素质教育的明证,装入素质教育之车,让素质教育成为自己门面的饰品, 这从根本上模糊了素质教育强烈的改革性,违背了它的初衷.素质教育倡导几年来,至今仍可见”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局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成效与我们对素质教育的愿望的确存在太大的差距.改变这一现状,必须纠正我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去科学地把握它.三,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一)找出当前教育的真正不足近年来,中国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有不足,正是因为有不足,才需要变革与改造.因此,明了不足对变革的成败至关重要.当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种种现象可以说俯拾皆是,但研究中表面的,个例性的揭露多,深入研究分析少.究竟哪些部门硬性下达升学指标,如何推动恶性升学竞争,造成哪些危害?学生课业负但重,重在哪里?怎样才算适度?哪些地区学生负担重?哪些学生负担重,原因何在? 普遍存在而又习以为常的损害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教学方法,评价考试方法有哪些?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和实施存在哪些问题?教育经费不足原因何在?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明确具体的答案,而不是不负责任的空头指责,凭不明来胧去脉的臆想去测断.实事求是地面对中国教育的现实,不夸大不缩小成绩与毛病,给其合适的定位,这是我们找寻教育转变途径的基础.(二)更新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大凡研究”转变”问题的文章对此有一致认同, 这也为泪罗,烟台等地的素质教育实践所证实.但观念转变并不是一倡导就立马见效,它需要一个认识过程.物质决定意识,现有社会政策,教育现状不改变,价值取向,评价标准不改变,硬要人们从一种观念转到另一种自认为先进的观念上,是不切实际的.另外,观念转变也有个度的问题,既不能超前,脱离时代,也不能让旧观念花样翻新充新鲜.就目前而言,我们应该对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教学观,人才观等有一个适度的把握.它依赖于我们对现有教育研究与认识的程度,我们应明确现有观念是什么样,应该是什么样,靠设想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有,教育观念也是动态的,不是从一种观念转到另一种观念就终止了,教育观念随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处于一个永不停息的更新过程中.观念转变不是虚的,转变程度如何,都会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来.(三)把教育方针,政策,战略地位落到实处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就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方针提出40多年了,由于我们的考试体制,教育模式,教育思想和考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没有跟上去,至今没有能够很好地把这一方针落到实处.我们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国,关键也在具体落实.我们的方针,政策,认识是到位的,但落到实处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把教育方针,政策,战略地位等落到实处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第4期王身佩: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足及对策73 (四)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有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充足的教育投入,高素质的教师和教育管理队伍,良好的教育设施,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但当前我国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状况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规范和要求,中小学教育经费不足,办学质量不高,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缺乏新的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这导致校长和教师们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夹缝中痛苦地生存.我们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教育环境的标准要求.若如此,我国农村地区恐怕很难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是相对的.关键看学校是否尽力地开发学生的潜力与素质.因为绝对准确无误地使每个学生潜在素质得到开发,将永远是教育追求的目标, 使学生得到相对合理地开发才是教育的现实.因此不管城市,农村都只能根据现有的条件,营造素质教育环境,尽可能地推进素质教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办初级阶段的素质教育,冒进必将带来失误.(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协调的育人格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影响学生的渠道也日益多元化,学生素质的提升单靠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应协调起来,各司其职,学校尽力造就,家庭配合导引,社会弘扬公正合理的价值理念,并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为每个人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相协调的育人格局,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六)建立完善的评价督导体系“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转变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督导体系,彻底打破用升学率一个指标评价一切教育工作的局面.实施素质教育后,学生如何评价,教师,校长,学校管理工作如何评价,区县市教育工作如何评价,都必须有明确可操作的指标,不仅要评估,而且要及时地检查督导,以保证素质教育运行过程中少出差错并有错就纠.评价步骤体系一定要明确,科学,要大力宣传,使它深入人心,并得到人们的认同.只有学生的成长,教育者的工作能得到准确的承认,才能激发人们推动素质教育的兴趣.(七)以科研为先导可以这样说,科学研究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开路先锋.例如,倡导素质教育,必须对有关概念作出论证;要取得社会的认同,就必须对社会各阶层的教育意愿,倾向作出研究;素质教育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教育的永恒追求,它涉及国民精神,民族精神,文化价值的探讨等等.离开教育科学研究,可以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寸步难行.苏州市以科研为先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经验,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只有以研究者,探索者的姿态,而不是摆出一付自以为很懂素质教育的姿态,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才能避免盲目性,少出现失误. 参考文献:[I]柳斌.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J].人民教育,1995,(1).[2]柳斌.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J].人民教育,1996,(6).[3]柳斌.三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J].人民教育,1996,(9).[4]吴恒山.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辽宁师范大学(社科版),1996,(6).[5]陆炳炎,王建磐.素质教育:教育的理想与目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钟志贤,范才生.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MJ.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7]王清连.职技高师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河南职技师院(职教版),2001,(3). Thedeficiencyandcountermeasuresofthetheoryandpracticeinquality-orientededucation.WANGShen-pei (ttenanInstitateforEducationalResearch,Zhengzhou450003,China) Abstract:Thereisdeepandbroadbackgroundintheformulationofquality—ori entededucation.Quality—orien- tededucationshouldbeakindofthought,butnotakindofeducationalpattern.wit houtseeingclearlytheessenceof quality—orientededucationandmakingareservationrationallyforit,wecouldnotfindtheoutletwhereexam—ori- entededucationtransformsintoquality—orientededucation, Keywords:quality—orientededucation;exam—oriented;educationthought。
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教学改革策略
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教学改革策略引言: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基础,承载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然而,当前的小学教育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小学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以期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
一、现状分析1.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城市地区,优质的小学资源相对集中,学生选择面较为丰富,而农村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城市孩子更容易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和资源,而农村孩子面临的挑战更多。
2. 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大量的课外培训和作业给孩子带来了压力。
这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和兴趣发展,容易出现学习效果下降和兴趣消退的情况。
3. 教育内容单一与应试导向当前,小学教育过于强调课本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养。
学生无法充分发展自身特长,缺少实际运用知识的机会。
二、教学改革策略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
同时,应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合作,进行教学资源共享,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于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教育部门应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合理设置作业量和考试频次,提倡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包括任务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多样化的发展机会。
3. 重视素质教育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小学教育不仅仅应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课外拓展来运用所学知识。
4. 引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教育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教育模式发生了变革。
小学教育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探索网络教育的应用,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5. 教师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教师是推动教育进步的核心力量,应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
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并采取对策。
本文将从素质教育定义与目标、教育体系与课程设计、教师素质与教学方法、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教育资源分配与设施、社会认知与文化素质、评估与反馈机制、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素质教育定义与目标素质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目标。
二、教育体系与课程设计当前教育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重视知识传授而轻视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设计过于死板,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加强通识教育,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加强实践教学,增加选修课程,推进学分制改革等。
三、教师素质与教学方法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其素质和教学方法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部分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方法陈旧,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为提高教师素质和采用先进教学方法,我们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四、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大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体,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未来的社会发展。
然而,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薄弱、团队协作能力不足等问题。
为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我们应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推进第二课堂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育资源分配与设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设施不足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一些高校存在教学资源紧张、实验设备不足等现象,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到实践教学中。
素质教育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素质教育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和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素质教育调查报告。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资料收集等方式,对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地调研和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一、素质教育的普及程度经过调查发现,素质教育在各级学校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普及。
各地教育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文件,将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推动学校和教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很多学校也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赛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调查显示,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道德修养、学科知识、体育健康、劳动技能等多方面。
学校通过开设素质教育课程、组织主题班会、开展志愿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的方法多样灵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素质教育的效果评估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得到了良好的提升,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不少学校和教师也表示,素质教育的开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四、素质教育的问题和建议然而,调查中也发现了素质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有的学校素质教育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和针对性;有的学生对素质教育缺乏兴趣和参与度;有的教师对素质教育理念不够深入,缺乏相关培训和支持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素质教育课程设计、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素质教育调查报告,我们对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谈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2019年精选文档
谈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我国的素质教育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对庞大的教育系统来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还是有限的。
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等待解决。
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全方面进步的需要,也是教育在“应试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瓶颈后所寻找突破的一种策略。
“应试教育”代表了一个时期的教育发展,但其却偏离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一种单纯为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
既然实施素质教育是顺应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改革过程中也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一、素质教育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对于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意见,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素质教育概念的不同理解。
这种教育方法的转变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
如,教学成绩的不稳定,导致各学区间的升学及生源的问题;教学设施不完善,从而要加大基础教育的投资,一些地区教育资金不足而有的地区经济富裕,从而导致教学条件方面的落差。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矛盾中同步。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迫于社会上种种因素,“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并非顺风顺水。
社会、家庭在每年的大型考试后要的是学校及学生的成绩排名,而并非看综合素质。
3.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对于各种教育资源利用率偏低。
比如,学校多媒体室、图书室、阅览室、语音室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
二、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1.素质教育改革要从根本入手,改变思维方式,更新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的改革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得从政府相关部门得到大力支持。
推进素质教育所面临的压力巨大,领导要带头改变陈旧思维,破除社会种种压力,改变以成绩论英雄的旧观念。
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肯定会取得不错的进步。
2.做好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宣传工作。
应试教育在社会各个阶层早已根深蒂固,要想改变这一现状,离开大力宣传是不成的。
3.强调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减少灌输式教学。
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素质教育政策的历史与发展
素质教育政策的历史与发展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张扬生素质教育在我国已实行多年,特别是从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表以来,素质教育已经提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
2006年6月29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公布,首次将素质教育写进法律,成为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必须遵守的法律准则。
素质教育在全面推进过程中,各地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成绩巨大。
但是正如教育部领导所指出的: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从区域来看,既有一些地区。
例如南通、深圳、潍坊、铜陵、大连等地,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课业和心理负担沉重;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的倾向明显,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即使智育也不是全面科学的智育,往往以扼杀学生兴趣和创造精神以及实践能力为代价。
这些问题愈演愈烈,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决心解决的时候了。
1素质教育在实践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解决这些难题,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的工作过程。
其中如何充分发挥素质教育政策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也可以说,政策和策略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
可见素质教育政策的极端重要性。
素质教育政策既包括党和国家制定的总政策、总法规,也包括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应的区域性政策和法规,甚至包括一些有关的行政决定。
素质教育政策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发展过程。
为了更好地运用素质教育政策解决实践中的难题,应该对素质教育及其政策的历史与现状有所了解,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予以研究,以便制定出更加科学和有效的素质教育政策,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发展。
一、素质教育及其政策的历史与现状1.素质教育思想的历史回顾素质教育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但素质教育思想的产生却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基础和深刻的现实背景。
新时代我国中小学校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54新时代我国中小学校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马爱民朱泽浩许慈晖刘建刘军(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19)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Safety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in the New EraMA Aimin,et al.(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019,Jiangsu,China)摘要:学校安全教育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我国学校安全教育还存在安全意识淡薄、专业师资短缺、课程建设体系不完善、资源保障不充分、推进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提升学校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找准中小学校安全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载体,加强中小学校安全教育顶层设计和课程体系建设,提升中小学校安全教育硬件设施的规划布局,构建中小学校安全教育的“六动六全”机制。
关键词:学校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优化路径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一般课题(2021JSJG619):新时代学校安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江苏省教育厅2020年高校哲社基金项目(2020SJB0787):体育强国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一般项目(202210304134Y):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竞赛体系构建研究。
第一作者简介:马爱民(1982—),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青少年身心健康及学校安全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我国14岁以下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1]。
根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且仍有扩大的趋势[2]。
因此,学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切的热点。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作者:胡晓岭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年第02期【摘要】大学校园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学生进行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认知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这里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亦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因此,大学生的教育问题就必须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根据我国目前教育状况来看,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在教育中依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也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步。
经过笔者长期的经验分析和总结,今天以《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为题,重点讲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以及教育的发展策略和趋势,与各位分享,希望起到应用的警示与引导作用。
【关键词】高等教育;现状;发展策略;发展趋势未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做了巨大的改革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更加强大、课程安排更加合理、学校教育制度更加健全、学校管理更加完善……但是,事实上,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仍旧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学生学习态度不好、教师专业性不强、学生学习意识不够等等,而这些问题正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继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因此,想要使我国高等教育获得好的、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认清现实,发展问题所在,分析问题原因,并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分析一下。
一、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现状1.消极(1)管理队伍相对薄弱。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高校中管理工作者严重缺失,其中包括学校领导、辅导员、任课教师的缺失等等。
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每200个学生就需要配备一名辅导员,但是就我国现在的高校管理来说,水平远远不够,通常都是好多个专业共用一名辅导员,也就是说几乎将近七八百名学生由同一名导员管理,更有甚者一个学院就只给配备一名辅导员。
其实这种情况不仅对学生的管理没有好处,使得辅导员力不从心,容易忽视某些管理,对于辅导员自身都非常不利,严重超出了人体可承受的工作负荷,并且对于教育本身也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使得学生疏于管理而造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成绩下降,从而影响教育效果。
学校教育的五大发展策略
学校教育的五大发展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也需要不断更新、改进、创新,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更加有用的人才。
学校教育的五大发
展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加强素质教育。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人才培养需
要有更加全面的视野和素质。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审
美素养、人文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使学生对未来拥有更好的准备。
第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教师是学校的核心,教学质量直
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校应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
师的专业素养和引导教师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让教师在互动中成长。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批判
思维,让学生在创新中成长。
第四,加强教与学的互动。
学校应该改善教与学的关系,让学
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
思维和学习状态,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加强教学内容和手段,
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获取更加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
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总之,学校教育的五大发展策略是需要快速、全面、深入地推
行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加有用的人才。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
我们的贡献。
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引言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教育事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成就。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教育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等方面分析中国教育现状中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二、一级段落标题:课程设置不合理1.1 问题描述首先,我国目前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应试能力培养,忽视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们在应对高考压力时,往往只关注解题技巧和内容记忆,而缺乏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1.2 原因分析这种问题源于对教育评价体系的倚重。
父母普遍希望孩子能够有好的成绩进入名校,因此,在选拔考试中,各地普遍倾向于模拟高考方式评价学生。
这种策略使得学生备战应试成为他们唯一关心的事情。
三、一级段落标题:教学质量不高2.1 问题描述其次,我国教学质量不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2.2 原因分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大规模教育拓展。
面对庞大的人口基数,各级学校需要迅速扩张,在有限的资金、场地和人力资源条件下,导致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和培训不足。
同时,相关政策在强调“普及教育”的同时,却缺少对“优质教育”的重视。
四、一级段落标题:教育公平缺失3.1 问题描述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我国教育公平缺失。
城乡之间、富裕家庭与贫困家庭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
农村地区的学校设施落后,师资配备匮乏;而城市中一些名校则享受着更好的资源配置和更高水平的教育服务。
3.2 原因分析这种现象源于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和家庭背景的差异。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分配不均,决定了地区之间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同时,贫困家庭在教育资源和机会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五、一级段落标题:解决问题的建议4.1 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应推动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知识传授已不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教育成为了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然而,要想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教育部门与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
本文将探讨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1. 提倡多元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艺术等方面都得到培养。
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提倡多元发展,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活动,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例如,可以设置选修课程,包括音乐、美术、体育、科技、社会实践等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从而全面发展自己的素质。
2. 培养综合能力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
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项目制学习、实践活动和团队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
3.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素质教育需要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体系已不再适用。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制定出一套科学、公正的评价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学生的品德表现、创新成果、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同时,评价体系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的发掘,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
4. 提供专业的教师培训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备全面发展的理念与教育能力。
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提供专业的教师培训。
培训内容应该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和引导能力的提升。
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5. 加强家校合作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教育讲座等活动,向家长传达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策略,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学生的教育问题。
综上所述,要想实施好素质教育,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实施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十八大报告中,提高教育质量被冠以“着力”加以强调,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自从20 世纪80 年代被提出以来,一直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
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深刻了解我国当前素质教育实施的现状,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一步理清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制定科学的对策和措施,无论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还是在具体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的含义,在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目前对素质教育一般的解释为:通过培养、发展人们先天与后天所具有的各种素质,以进一步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教育范畴。
在当前我国建构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又赋予素质教育新的内涵与时代特征。
素质教育必须立足于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自主、能动的主体性要求,超越人的自然素质,不断提升人的创新素质的教育。
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符合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使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与学会交往,进而学会做人。
因而,素质教育也应该是一种强调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只有构成个人素质的各元素之间的有机协调和整合,教育发展人、提升人的真正意义才能得以体现。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标志着我国教育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历史阶段,也体现了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开始全面落实,不仅是全面贯彻“科教兴国”方针,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努力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社会发展,建构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在和谐社会的建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正是适应建构和谐社会客观要求的必然抉择。
素质教育是随着时代与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现实需要而产生与发展的。
素质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坚持个人和社会相统一的价值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科教兴国”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生涯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为解决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问题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而素质教育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
因而实施素质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因为科技和教育具有双重的功能,不仅能为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各种手段,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而且能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保证。
(三)实施素质教育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立足于人的本性,从人的根本质量上使人得到发展和完善。
教育要卓有成效,就必须关注人,了解人,研究人。
教育学也是人学,其原因正缘于此。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型的人学,它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而培养学生素质的前提,就是高度着眼人的发展,关注人的发展。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素质教育实施已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现状仍不容乐观。
(一)陈旧观念阻碍着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教育观念作为人们对教育问题比较确定的认识和看法,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
新观念与传统观念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束缚了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很多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会影响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校升学率的提高,所以在实际行动上采取了抵制与排斥的行为。
尤其在多数的农村学校,陈旧的教育观念依然是制约新课程实施和发展的障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一时还难以转变,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十分突出。
同时,社会和家长对推进素质教育的阻力很大,家长们要的是高分数,要的是升学率,有些地方党政领导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素质教育的推进中未能发挥积极作用,有的甚至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阻力;一些地方的学校领导及教师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很多地方依然是“轰轰烈烈讲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
(二)教师培训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缺乏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素养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最直接的执行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新课程实施的效果。
目前的师资水平不尽如人意,师资培训虽然初见成效,但是还不足以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校本培训是新形势下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的措施,可是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却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得到很好的开展,农村学校布局分散,师资匮乏,学科专任教师培训和组织管理相对困难,学校的设备和资料相对薄弱,不能满足教师学习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当前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倾斜。
他们缺失了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追求,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崇高的献身精神,在对待自己的工作上,满腹牢骚,消极被动,不重视业务学习和专业知识更新,长期处于“得过且过、平淡斯混”的状态,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
(三)考试评价制度制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教育评价上,考试的选拔性和评分的机械性教育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现代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育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我国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过于单一,主要是用考试这一种手段来检查学生的好坏,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手段注重定量化、单一化,一张试卷、一个分数定终生,注重选拔性,强调的是终结性评价,形成了对基础教育的负导向作用和负激励机制。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中,考试的某些功能被过分地强调了,而另一些功能却没有被充分发挥。
如注重纸笔测验,评价方式单一;偏重智育,忽视体育和美育,德育实效性差;更多关注书本知识,不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使教育评价带上了浓厚的“淘汰主义”、“精英主义”色彩;这种以升学考试为教育的唯一价值取向和终级目标的做法,必然会造成学生片面的、畸形的发展。
四、十八大报告指引下,推进素质教育的对策“十八大报告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八大代表、海南省教育厅厅长胡光辉说,报告把教育放在民生之首,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有用之才。
如何落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胡光辉认为,当前首要的是推进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要有条不紊地推进考试制度、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通过改革突破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障碍,把教育发展引导到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同时,要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敬业爱岗、关爱学生的良好道德修养,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在愉悦的环境中进步。
(一)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更新。
如果教育观念没有根本转变,新口号尽管提了,但在旧观念作用下的实践操作必然也是“换汤不换药”,不可能取得应有成效。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是以一张考卷的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严重的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导致教育重智轻德、高分低能等现象严重存在。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转变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
要使素质教育真正开花结果,必须依附新课程改革的肥沃土壤。
而新课程改革要想得以顺利实施,转变领导、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的观念非常重要。
作为学校领导,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改革和研究,顺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重建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作为教师,要摆脱陈旧的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理论,让理论学习贯穿课程改革的始终,把学习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把学习与反思相结合起来,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理念。
(二)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素质教育的实施有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提高教师素质,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因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党的教育思想、方针的贯彻,一代新人的培养,归根结底要依靠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因而教师素质的高低至关重要。
这些年来,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逐渐暴露了教师队伍的严重不适应性。
因而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加强师资培训刻不容缓。
由于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需要参加培训的教师数量十分庞大,全员培训往往难以实施。
为此,各学校可选送素质较好、善于学习、观念先进的教师参加学习和培训,回来后再组织二级培训,确保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培训的行列中来。
其次,培训部门要注重培训质量,强化培训效果,力求做到学以致用,避免搞花架子,避免培训流于形式。
在培训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培训结果,更应该重视培训的过程。
学校要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研氛围,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激励全体教师投身课改,努力践行素质教育。
每一位教师都要建立起实施素质教育的“反思档案”,教师对自己在理念更新、教学实践中的收获或成败的经验教训,以“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形式,及时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内驱力,为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很及时,很有针对性,既回应了人民群众期待,又着眼于国家未来发展需要。
我认为,现阶段,必须要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改革环境。
十八大报告中说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让我对教育改革发展充满了信心!”十八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郭虎说。
十八大代表、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徐梅说:“过去十年的教育体制改革,解决了思想观念、教育供需矛盾、教育质量、教育保障和教育公平等一系列制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今后,教育综合改革还应当继续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在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