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级配

合集下载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配合比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

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

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常用等级C10每立方米约:水:180kg水泥:230kg砂:780kg石子:1240kgC1532.5Mpa水泥0.307吨42.5Mpa水泥0 吨中砂0.511立方米<16mm石子0.83 立方米水0.22立方米C20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配合比为:0.51:1:1.81:3.68C25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配合比为:0.44:1:1.42:3.17C30水:175kg 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配合比为:0.38:1:1.11:2.7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参考:水泥品种混凝土等级配比(单位)Kng 塌落度mm 抗压强度N/mm2水泥砂石水7天28天P.C32.5 C20 300 734 1236 195 35 21.0 29.0 1 2.45 4.12 0.65C25 320 768 1153 208 45 19.6 32.11 2.40 3.60 0.65C30 370 721 1127 207 45 29.5 35.21 1.95 3.05 0.56C35 430 642 1094 172 44 32.8 44.11 1.49 2.54 0.40C40 480 572 1111 202 50 34.6 50.71 1.19 2.31 0.42P.O 32.5 C20 295 707 1203 195 30 20.2 29.1 1 2.40 4.08 0.66C25 316 719 1173 192 50 22.1 32.41 2.28 3.71 0.61C30 366 665 1182 187 50 27.9 37.61 1.82 3.23 0.51C35 429 637 1184 200 60 30.***6.21 1.48 2.76 0.47C40 478 *** 1128 210 60 29.4 51.01 1.33 2.36 0.44P.O 32.5R C25 321 749 1173 193 50 26.6 39.1 1 2.33 3.65 0.60C30 360 725 1134 198 60 29.4 44.31 2.01 3.15 0.55C35 431 643 1096 190 50 39.0 51.31 1.49 2.54 0.44C40 480 572 1111 202 40 39.3 51.01 1.19 2.31 0.42P.O42.5(R) C30 352 676 1202 190 55 29.***5.21 1.92 3.41 0.54C35 386 643 1194 197 50 34.5 49.51 1.67 3.09 0.51C40 398 649 1155 199 55 39.5 55.31 1.63 2.90 0.50C50 496 606 1297 223 45 38.4 55.91 1.22 2.61 0.45PII 42.5R C30 348 652 1212 188 50 31.***6.01 1.87 3.48 0.54C35 380 639 1187 194 50 35.0 50.51 1.68 3.12 0.51C40 398 649 1155 199 55 39.5 55.31 1.63 2.90 0.50C45 462 618 1147 203 4***2.7 59.11 1.34 2.48 0.44C50 480 633 1115 192 25 45.7 62.81 1.32 2.32 0.40P.O 52.5R C40 392 645 1197 196 53 40.2 55.81 1.64 3.05 0.50C45 456 622 1156 19***2 43.5 59.51 1.36 2.53 0.43C50 468 626 1162 192 30 45.2 61.61 1.33 2.47 0.41此试验数据为标准实验室获得,砂采用中砂,细度模数为 2.94,碎石为5~31.5mm连续粒级。

混凝土 各砂石级配比例

混凝土 各砂石级配比例

混凝土各砂石级配比例
以下是以"混凝土各砂石级配比例"为标题生成的内容:
混凝土各砂石级配比例
混凝土的砂石级配比是混凝土材料组成的一个重要参数。

砂石级配比指的是在混凝土中砂、砾石及内粒的体积或质量比例。

正确合理的砂石级配比对混凝土的机械性能及使用效果至关重要。

一般常用的混凝土砂石级配比有:
1. 20混凝土砂石级配比:砂粒率30%-45%,砾石粒率40%-60%,内粒粒率5%-15%。

2. 30混凝土砂石级配比:砂粒率25%-40%,砾石粒率45%-65%,内粒粒率3%-10%。

3. 40混凝土砂石级配比:砂粒率20%-35%,砾石粒率50%-70%,内粒粒率3%-8%。

4. 50混凝土砂石级配比:砂粒率15%-30%,砾石粒率55%-75%,内粒粒率3%-6%。

应注意,上述配比仅为参考值,在实际施工中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水泥质量等给予适当调整,以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只有掌握好砂石级配比,才能生产出质量入规的混凝土。

各种级配混凝土使用粗骨料粒径范围

各种级配混凝土使用粗骨料粒径范围

各种级配混凝土使用粗骨料粒径范围级配与骨料粗细划分:一级配:5~20mm,最大粒径20mm;二级配:5~20mm、20~40mm,最大粒径40mm;三级配:5~20mm、20~40mm、40~80mm,最大粒径80mm;四级配:5~20mm、20~40mm、40~80mm、80~120mm,最大粒径120mm。

衡量人工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抗渗性及经济指标;砂的规格:砂的规格按细度模数(Mx )分为粗,中,细三种。

其中:粗砂的细度模数为3.7~3.1中砂的细度模数为3.3~3.0细砂的细度模数为2.2~1.6表征天然砂粒径的粗细程度及类别的指标:MX=[(A0.15+A0.3+AO.6+A1.18+A2.36)-5A4.75]/(100-A4.75)或MX=(A0.15+A0.3+AO.6+A1.18+A2.36+A4.75)/100MX -细度模数;A0.15-粒径0.15mm上颗粒累计筛余百分率(%);其他依次类推。

天然砂又分河砂、海砂和山砂。

砂子的粗细按细度模数分为4级。

粗砂:细度模数为3.7—3.1,平均粒径为o.5mm以上。

中砂:纫度模数为3.0—2.3,平均粒径为o.5—0.35mm。

细砂:纫度模板为2.2—1.6,平均粒径为0.35—0.25mm。

特细砂:细度模数为1.5一o.7,平均粒径为o.25mm以下。

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

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在3.7-1.6,以中砂为宜,或者用粗砂加少量的细砂,其比例为4:1。

级配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水工建筑物常见的应该是二级配和三级配混凝土,二级配一般是一些薄壁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有就是泵送混凝土一般要求二级配;三级配一般用于大体积混凝土。

等级是结构强度的需要,级配是施工工艺、经济性、温控需要;可以采用多级配一般就不用二级配强调的是经济性;泵送混凝土和其他非大体积混凝土只能采用一二级配是施工工艺的需求;混凝土重力坝、拱坝采用的四级配又是温控和经济性的需求。

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

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

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而混凝土的品质又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因此,混凝土骨料的质量也显得非常重要。

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是指在商业生产中,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骨料的筛分,以保证其质量稳定和合格性。

本文将详细阐述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二、骨料级配的概念骨料级配是指对原料骨料进行筛分,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出不同粒径的骨料,以达到满足混凝土强度和使用要求的目的。

骨料级配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品质。

三、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的分类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和应用场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粗骨料级配标准:适用于路面、桥梁、机场跑道、堤坝、渠道等大型基础工程的混凝土骨料,其粒径一般大于5mm。

2.中骨料级配标准:适用于一般结构、板、墙、柱等建筑物的混凝土骨料,其粒径一般在5mm至2.36mm之间。

3.细骨料级配标准:适用于精细结构、路面、高强度混凝土等场合的混凝土骨料,其粒径一般小于2.36mm。

四、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的要求1.骨料的物理性质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例如:骨料的容重、吸水率、含泥量、含尘量等。

2.骨料的级配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稳定。

例如:在中骨料级配中,应该控制粒径在5mm至2.36mm之间的骨料的含量在60%至80%之间。

3.骨料的形状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密实性。

例如:在中骨料级配中,应该控制含有平板和长条形状骨料的比例,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

4.骨料的色泽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保证混凝土的美观度。

例如:在细骨料级配中,应该控制含有色差较大的骨料的比例,以保证混凝土的颜色均匀。

五、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的检验方法1.骨料的容重:按照GB/T 14684-2011《矿物质骨料容重和吸水率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2.骨料的吸水率:按照GB/T 14684-2011《矿物质骨料容重和吸水率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混凝土级配的划分

混凝土级配的划分

混凝土级配的划分
混凝土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其性能取决于其组成成分及其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就是级配,它指的是混凝土配合料中各种粒径级别的配合比例。

混凝土的级配分为连续级配和分层级配两种。

一、连续级配
连续级配是指配合料中粒径分布连续的一种级配形式。

在连续级配中,每种粒径的含量是连续的,没有明显的跳跃变化。

连续级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混凝土性能要求。

连续级配的优点是可以在不改变配合料种类的同时,改变粗细骨料比例,获得不同强度、流动性、抗渗透等性能的混凝土。

二、分层级配
分层级配是指配合料中各级粒径之间有一定的跳跃性,即不是连续的,其中有几个粒径级别比较突出。

采用分层级配的目的是为了使混凝土的骨架密实,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

通常情况下,分层级配的骨料比例是按35%的粗轻质骨料、25%的细轻质骨料和40%的中细重质骨料来配合的。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的级配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

基础工程、路面等结构工程需要较高的强度,可以采取分层级配;而大体积混凝土、墙体等建筑工程则可采用连续级配,以充分发挥不同配合料的性能。

总之,混凝土级配的划分是为了在保证混凝土结构安全和性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不同种类的骨料,使得混凝土可以具有较好的强度和抗渗性能。

根据具体工程要求,选择适合的级配方式,可以使得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性能。

c30砼集料级配颗粒组成范围

c30砼集料级配颗粒组成范围

c30砼集料级配颗粒组成范围
【实用版】
目录
1.介绍 c30 砼集料级配颗粒组成范围的背景和意义
2.详细阐述 c30 砼集料级配颗粒的组成范围
3.分析 c30 砼集料级配颗粒组成范围的特点和优势
4.总结 c30 砼集料级配颗粒组成范围的重要性
正文
c30 砼集料级配颗粒组成范围是混凝土材料研究和生产的重要领域,其级配颗粒的组成对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c30 砼集料级配颗粒组成范围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c30 砼集料级配颗粒组成范围主要包括粗骨料、细骨料、粉料和外加剂。

其中,粗骨料主要包括碎石和砾石,其粒径范围为 5-20mm;细骨料主要为沙子,粒径范围为 0.5-2mm;粉料主要为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用量一般为 300-500kg/m,粉煤灰用量为 50-100kg/m;外加剂主要包括减水剂、防冻剂、缓凝剂等,用量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进行调整。

c30 砼集料级配颗粒组成范围的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合理的骨料级配设计,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如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其次,采用合适的粉料和外加剂,可以调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如流动性、坍落度等,从而满足不同的施工要求;最后,c30 砼集料级配颗粒组成范围可以有效利用工业废渣、废料,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

总之,c30 砼集料级配颗粒组成范围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混凝土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等级与级配的关系

混凝土等级与级配的关系

混凝土等级与级配
★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范围
不同的建筑工程,不同的部位常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我国混凝土工程目前水平情况下,
一般选用范围如下:
①C10~C15——用于垫层、基础、地坪及受力不大的结构。

②C20~C25——用于梁、板、柱、楼梯、屋架等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③C25~C30——用于大跨度结构、要求耐久性高的结构、预制构件等;
④C40~C45——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吊车梁及特种结构等,用于25~30层;
⑤C50~C60——用于30层至60层以上高层建筑;⑥C60~C80——用于高层建筑,采用高性能混凝土;⑦C80~C120——采用超高强混凝土于高层建筑。

将来可能推广使用高达C130以上的混凝土。

★各种级配混凝土使用的粗骨料粒径范围:一级配:5~20mm,最大粒径20mm;二级配:5~20mm、20~40mm,最大粒径40mm;三级配:5~20mm、20~40mm、40~80mm,最大粒径80mm;
四级配:5~20mm、20~40mm、40~80mm、80~120mm,最大粒径120mm。

混凝土中有粗骨料(碎石)和细骨料(砂),混凝土的级配就是按照碎石的级配来划分的。

水工建筑物中常用的应该是二级配和三级配混凝土,二级配一般是一些薄壁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有
就是泵送混凝土一般要求二级配。

三级配一般用于大体积混凝土。

等级是结构强度需要,级配是施工工艺、经济性、温控需要;可以采用多级配就一般不用二级配,这是强调经济性;泵送混凝土和非大体积混凝土只能采用一、二级配,这是工
艺要求;混凝土重力坝、拱
坝采用四级配,这是温控和经济性要求。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限制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限制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限制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复合材料。

其中骨料是混凝土中占据较大比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颗粒级配的合理性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限制。

一、颗粒级配的定义及影响因素1.颗粒级配的定义颗粒级配是指骨料中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比例的分布情况。

骨料的粒径分布范围越广,颗粒级配越不均匀,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会受到影响。

2.影响因素颗粒级配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骨料粒径、骨料种类、骨料形状、骨料含水率等。

二、颗粒级配标准的制定1.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组织制定了一系列颗粒级配的标准,如EN933-1、ASTM C136等。

这些标准主要基于颗粒级配对混凝土的影响,将颗粒级配分为不同的等级,要求在混凝土中使用不同等级的骨料。

2.国内标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颗粒级配的标准,如GB/T14684、JGJ52等。

这些标准主要基于骨料的成本和供应情况,将颗粒级配分为不同的等级,要求在混凝土中使用不同等级的骨料。

三、颗粒级配标准的分类1.按照粒径分布范围分类根据颗粒级配中粒径分布范围的不同,可将颗粒级配分为连续型和不连续型两类。

(1)连续型颗粒级配连续型颗粒级配是指颗粒级配中各粒径颗粒的分布范围连续,没有明显的间隙。

连续型颗粒级配通常用于特定的混凝土工程中,如高性能混凝土、密实混凝土等。

(2)不连续型颗粒级配不连续型颗粒级配是指颗粒级配中各粒径颗粒的分布范围存在明显的间隙。

不连续型颗粒级配通常用于普通混凝土工程中,如路面、桥梁等。

2.按照等级分类根据颗粒级配的等级不同,可将颗粒级配分为多个等级。

(1)一般等级一般等级的颗粒级配适用于一般混凝土工程中,如住宅建筑、公路路面等。

其颗粒级配要求较宽松,适用于一般的混凝土施工,但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较低。

(2)中等等级中等等级的颗粒级配适用于较为重要的混凝土工程中,如桥梁、水利设施等。

其颗粒级配要求较高,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级配理论介绍

级配理论介绍

混凝土骨料级配理论介绍
张洪滨编辑
混凝土技术人员都在追求良好的骨料级配,良好的骨料级配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骨料的空隙率最小,可以减少水泥浆用量,配出性能好的混凝土。

2,骨料混合物具有适当小的表面积,从而节省水泥,改善工作性能。

3,尽可能采用最大数量的最大粒径骨料,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密实度,减少表面积。

大粒径骨料越多,骨架作用越强。

目前的级配理论主要有两种: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

一、连续级配
连续级配的特征是粗细骨料各个分级粒度一应俱全,相邻两级粒径比为2。

主张采用连续级配的专家认为,一个良好的连续级配是按照一定的粒径比及其含量形成一个连续的级配曲线,如在实际试配时,骨料的级配符合或接近理论曲线,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度和最大密度。

二、间断级配理论
为了得到最小空隙率,相邻两级骨料粒度比要比较大,才能使大颗粒十分靠近,大颗粒的数量最多。

实验证明,间断级配最大一级骨料的用量远远大于连续级配最大一级骨料的用量,当达到同样的空隙率时,间断级配的表面积较小。

各个级配理论的前提都是认为硬化后混凝土的结构及其骨料的空间关系,与硬化前干混合物颗粒排列状态相对应。

但实际上混凝土成型后,其骨料的实际分布状态受到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及外力作用条件的影响,不一定能保证符合理想状态,特别是混凝土干硬后,其紧密程度与理想状态有很大的出入。

在针对降低骨料的空隙率和表面积方面来看,间断级配的优越性较明显。

其空隙率小,表面积小,骨架作用较明显。

因此能节省水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选择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选择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选择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制作需要将水泥、水、骨料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其中,骨料的颗粒级配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骨料颗粒级配标准对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选择方面进行探讨。

二、骨料颗粒级配的概念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填充水泥砂浆中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骨料颗粒级配指的是骨料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

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骨料颗粒级配标准。

三、骨料颗粒级配的标准选择1. 筛分法筛分法是一种常用的骨料颗粒级配测试方法。

根据国际标准ISO3310-1,可将骨料分为不同的粒径级别,如4.75mm、2.36mm、1.18mm、0.6mm、0.3mm等。

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骨料粒径级别进行混合,以得到合适的骨料颗粒级配。

2. 最大密度法最大密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骨料的最大密度来确定骨料颗粒级配的方法。

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通过计算得出骨料中不同粒径颗粒的最大密度,并选择合适的粒径范围进行混合。

3. 经验法经验法是一种根据经验和实际应用情况来确定骨料颗粒级配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基于以往的实验和使用经验,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骨料颗粒级配标准。

四、骨料颗粒级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在选择骨料颗粒级配标准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混凝土的用途和要求不同的混凝土应用要求不同的骨料颗粒级配。

例如,高强度混凝土需要较多的细颗粒,而耐久性较强的混凝土需要较多的粗颗粒。

2. 骨料的来源和质量骨料的来源和质量对骨料颗粒级配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选择质量稳定、来源可靠的骨料,并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骨料颗粒级配标准。

3. 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条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条件也会影响骨料颗粒级配的选择。

应根据具体的配合比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骨料颗粒级配标准。

混凝土级配等级

混凝土级配等级

混凝土级配等级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混凝土级配等级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连续级配混凝土研究

连续级配混凝土研究

连续级配混凝土研究!摘要︰1. 何谓连续级配混凝土。

2. 混凝土骨材的理想级配。

3. 如何制作及分析混凝土配比中骨材的总级配曲线。

4. 不同尺寸骨材的填充量化方法与效果分析。

5. 连续级配的实例验证。

一、何谓混凝土骨材的「连续级配」混凝土所使用的粗、细骨材,系用天然的优良砂石(不得有风化岩、叶岩、碱骨材等),经破碎、清洗、筛分而成。

混凝土产制厂购入时作比重、吸水率、磨损率、健性等材质方面的试由表1 的数据以富勒计算值为应变量,骨材粒径为自变数作成下图︰【图一】5~25mm骨材、细骨材规范及FLC(实际粒径)横作标改以「对数刻度」表示,则图形变为:【图二】5~25mm骨材、细骨材规范及FLC(对数粒径)如【图一】及【图二】所示,粗、细骨材筛分析规范的目的,为使混凝土的骨材粒度的分布能够尽量合乎「富勒曲线FLC」所示的大小颗粒呈连续状态的分布,使整个骨材集料中大颗粒间空隙有次大颗粒填充之,如此大、小颗粒相户填充的循环,使整体成为紧密之结构。

关于富勒曲线(FLC)有以下各种特性:•与纵坐标(过筛百分比)相交于7%∼8%间,表示粒径0.15mm以下的「填充用」粉细材料至少须占有7%∼8%的重量比。

•因横坐标资料跨距过大(从0.075mm到37.5mm),故以对数坐标表表示,则图形能更清楚骨材颗粒的级配详情(尤其在细粒料部份)。

•由【图一】中可知,粒径1.18mm以下过筛率急遽缩小(细粒料少),故此理论级配的组构偏重于检讨粗粒料级配的组合方式。

.富勒曲线(FLC)系由富勒公式所导出理论级配图,其颗粒皆为理想的圆形颗粒;实际上混凝土的骨材绝大部份系由不规则颗粒所组成,但级配的架构走势,仍须参照富勒曲线的趋势组合级配,所以,混凝土粒料的组合只要类似富勒曲线(FLC)即可。

•富勒曲线只是混凝土骨材须要连续级配的理想依据,但是,单位体积内的混凝土骨材若完全依富勒曲线组合构成,但因实际粒料并非圆颗粒,颗粒间须有更多的填充,混凝土会因过少的细粒料而造成工作性的不良•实际骨材粒料的FLC与理想FLC的比较,可判别混凝土料性的粗细性。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级配效应研究共3篇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级配效应研究共3篇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级配效应研究共3篇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级配效应研究1就混凝土而言,它是建筑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

无论是桥梁、道路、建筑物、隧道等都需要使用混凝土,因为它具有可塑性、耐久性、耐磨性和强度等优点。

但是,传统的混凝土在重载条件下会出现裂缝等问题,导致其强度降低。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研究人员开发出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超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的混凝土,其强度和耐久性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具有较大优势。

分析UHPC的级配效应可以从其原材料开始:1. 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的重要原材料。

普通水泥主要由熟料和石膏调制而成。

在UHPC 中,采用高度精细磨细的矿物外加剂和多种不同类型和尺寸的石英细颗粒来替代部分水泥熟料。

这种技术提高了水泥固化的速度和强度。

2. 骨料骨料是混凝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大小、形状和表面性质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在UHPC中,使用的骨料必须具有高度耐磨性,提供短期和长期强度,同时又能够移动到最小的孔隙和缺陷中。

3. 矿物添加剂矿物添加剂用于调整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和工作性。

在UHPC中,使用大量的矿物添加剂,如硅灰石和粉煤灰,可使混凝土变得更加坚固和耐久。

通过对UHPC中材料的特性和计算机模型进行分析,可以获得以下关于级配效应的结论:1. 当骨料具有相似的形状、大小和表面特性时,混凝土的强度更大。

2. 矿物添加剂的加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3. 通过优化骨料的大小分布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预压性能。

4. 更多的石英细颗粒用于替代水泥熟料会提高混凝土的硬化滞后性和化学稳定性。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得出结论:级配效应是影响UHPC性能的关键因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骨料、矿物添加剂以及石英细颗粒的大小和分布,可以优化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其耐久性和强度。

未来,人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分析UHPC材料的特性和计算机模型对UHPC性能进行优化。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级配效应研究2超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流动性、高强度、高耐久性和高保护性的特点,其使用广泛,已成为建筑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第五章全级配混凝土

第五章全级配混凝土

5 全级配混凝土5.1全级配混凝土试件地成型与养护方法5.1.1 目地及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三级配和四级配大体积混凝土试件地制作.5.1.2 仪器设备1 试件及试模:试件形式及尺寸见表5.1.2;试模为钢模(或基本不发生变形地试模),拼接应牢固,振捣时不得变形、漏浆.尺寸精度要求:边长误差不大于边长地1/150;角度误差不超过1°;平整度误差不超过边长地0.05%.注:试件长度减去两个1.5倍地两端预埋件或变断面段地长度,即认为是纯拉段长度.2 混凝土搅拌机;宜采用不小于250L容积地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3 插入式振捣棒;频率大于170Hz;直径 50mm;长度不小于500mm.4 平板振捣器;最小边长不小于200mm;频率不小于47Hz.5 养护设施.养护温度应控制在20℃±5℃,相对湿度不低于90%.5.1.3 实验步骤1 按3.1“混凝土拌和物室内拌和方法”用搅拌机拌制混凝土拌和物.2拼装好试模并在模内均匀地涂刷一薄层脱模剂或矿物油.3将全级配混凝土拌和物浇筑在试模内,浇筑层厚不超过30cm为宜.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间以振捣浇筑层表面均匀泛浆为止.当下层振捣完毕后即可装入新地一层全级配混凝土拌和物,再用振捣器振捣;振捣时振捣棒要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cm~10cm以保证层间地良好结合.当全级配混凝土拌和物浇筑至试件顶面时,可采用平板振捣器振平.4试件成型后,在混凝土初凝前1h~2h需进行抹面,要求与模口齐平.5 成型后带试模地试件宜用湿布或塑料布覆盖,在20℃±5℃地环境中静置2d~7d(静置天数决定于混凝土起吊强度),然后拆模并编号.6 拆模后地试件放在温度20℃±5℃、相对湿度不低于90%地环境中养护,直至规定地实验龄期.5.2 全级配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5.2.1 目地及适用范围测定全级配混凝土地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圆柱体(轴心)抗压强度.5.2.2 仪器设备1 压力实验机或专用压力实验装置:试件地预计破坏荷载应在实验机或实验装置全量程地20%~80%之间;实验机或实验装置应定期校正.示值误差应满足标准值地±1%地要求;2 钢质垫板:其平面尺寸为350mm⨯350mm或500mm⨯500mm,应有足够地刚度,材料应选择优质钢材.承压面平整度误差应不大于边长地0.03%.5.2.3 实验步骤1 按5.1“全级配混凝土试件地成型与养护方法”规定制作试件.2 到达实验龄期时,从养护室取出试件,用湿布覆盖,并尽快实验.测量试件尺寸,精确至1mm.当试件有严重缺陷时应废弃.3 将试件放在实验机上下压板中间,上下压板与试件之间应放有钢质垫板.试件地承压面应与成型时地顶面相垂直.开动实验机,当垫板与压板将接触时,如有明显偏斜,应调整球座使试件受压均匀.4实验机以6MPa/min地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荷(不得冲击),直至试件破坏,并记录破坏荷载.5.2.4实验结果处理1抗压强度按公式(5.2.4)计算(准确至0.1MPa):(5.2.4)式中f cc−−抗压强度,MPa;P−−破坏荷载,N;A−−试件承压面积,mm2.2 以三个试件测值地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地抗压强度实验结果.5.3全级配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实验5.3.1 目地及适用范围测定全级配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地劈裂抗拉强度.5.3.2 仪器设备1 实验机:与5.2“全级配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相同;2垫条:截面15mm⨯15mm,长500mm地钢制方垫条,要求平直.5.3.3 实验步骤1 按5.1“全级配混凝土试件地成型与养护方法”规定制作试件.2 到达实验龄期时,从养护室取出试件,用湿布覆盖,并尽快实验.3 实验前将试件擦干净,测量试件尺寸.在试件成型地顶面和底面中轴线处划出相平行地直线,准确定出劈裂面地位置.4 将试件及垫条(如图 4.3.3所示)安放于压力机或压力装置上(为保证上、下垫条对准和提高工作效率,可做简单地垫条定位装置),开动实验机以0.4MPa/min地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荷(不得冲击),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荷载.5.3.4 实验结果处理1 劈裂抗拉强度按公式(5.3.4)计算(准至0.01MPa):(5.3.4)式中f ts−−劈裂抗拉强度,MPa;P−−破坏荷载,N;A−−试件劈裂面面积,mm2.2以三个试件测值地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地劈裂抗拉强度实验结果.5.4 全级配混凝土弯曲实验5.4.1目地及适用范围用简支梁三分点加荷法测定全级配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地抗弯强度.5.4.2仪器设备1实验机:万能实验机或带有抗弯实验架地压力实验机.其要求与 5.2“全级配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相同;2实验加荷装置:双点加荷钢制加压头,其要求应使两个相等地荷载同时作用于试件地两个三分点处,与试件接触地两个支座和两个压头应具有直径约45mm地弧形断面,其中地一个支座头及两个5.4.31按23将试件安放在实验机地支座上,承压面应选择试件成型时地侧面.开动实验机,当加压头与试件快要接触时,调整加压头及支座,使接触均衡.如支座、加压头不能接触均衡,则在接触不良处应予以垫平.4以0.4MPa/min地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荷(不得冲击),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荷载.5.4.4实验结果处理1抗弯强度按公式(5.4.4)计算(准确至0.1MPa):(5.4.4)式中f f −−抗弯强度,MPa;P−−破坏荷载,N;L−−支座间距(即跨度),mm;b−−试件截面宽度,mm;h−−试件截面高度,mm.2以三个试件测值地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地抗弯强度实验结果.5.5 全级配混凝土轴向拉伸实验5.5.1 目地及适用范围测定全级配混凝土轴向抗拉强度、极限拉伸值和抗拉弹性模量.5.5.2仪器设备1实验机:材料抗拉实验机或专用实验装置,其有效行程应满足所选试件尺寸;应具有一定刚度并安全可靠.其它要求与5.2“全级配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有关规定相同;2试模应符合5.1“全级配混凝土试件地成型与养护方法”地有关规定;3位移(应变)测量仪:高精度位移测量仪或千分表.测量精度0.001~0.005;4位移测量仪地测架、测杆等.5 球面拉力接头一对.5.5.3实验步骤1按5.1“全级配混凝土试件地成型与养护方法”规定制作试件,实验以四个试件为一组.注:两端有预埋件地试件,成型时两端宜适当加强(如后加适量地水泥,减少大骨料含量等增强措施),以减少端部断裂机率.2到达实验龄期时,将试件从养护室取出,测量试件尺寸,并通过球面拉力接头安装在实验机或实验装置上.试件取出后应用湿布覆盖,并尽快进行实验.3位移测量应在试件地中间部位,测距应不小于300mm(三级配混凝土)或450mm(四级配混凝土),相应边长(直径)为300mm或450mm试件.4开动实验装置进行两次预拉,预拉荷载相当于破坏荷载地15%~20%.预拉时应测读应变值,需要时调整荷载传递装置使偏心率不大于15%.偏心率(5.5.3)式中 e−−偏心率,%;ε1和ε2−−分别为试件两侧地应变值.5预拉完毕后,重新调整测量仪器,进行正式测试.拉伸时地加荷速度为0.4MPa/min.测读并记录荷载及位移(变形)值,直至试件破坏(当荷载加到破坏荷载90%左右,为防止仪器受损,可将传感器等从试件上卸下).记录破坏荷载和断裂位置.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测读地变形值应不少于20对. 5.5.4实验结果处理1轴向抗拉强度按公式(5.5.4-1)计算(准确至0.01MPa):(5.5.4-1)式中f t−−轴向抗拉强度,MPa;P−−破坏荷载,N;A−−试件断面面积,mm2.2 极限拉伸值地确定:以应变为横坐标,应力为纵坐标,绘出每个试件地应力~应变曲线.按 4.5“混凝土轴向拉伸实验”求得破坏应力相对应地应变值,即为该试件地极限拉伸值(准确至1×10-6).注:如曲线不通过坐标原点时,延长曲线起始段使与横坐标相交,并以此交点作为极限拉伸值地起始点.3 抗拉弹性模量抗拉弹性模量取0~50%破坏应力割线弹性模量.割线法弹性模量按公式(5.5.4-2)计算(准确至100MPa):(5.5.4-2)式中E t−−轴心抗拉弹性模量,MPa;σ0.5−−50%地破坏应力,MPa;ε0.5−−σ0.5所对应地应变值.4 极限拉伸值、轴向抗拉强度和抗拉弹性模量以四个试件测值地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当试件地断裂位置与变截面转折点或埋件端点地距离在5cm以内时该测值应剔除,取余下测值地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如可用地测值少于两个时,应重做实验.5.6 全级配混凝土静力抗压弹性模量实验5.6.1目地及适用范围测定全级配混凝土地静力抗压弹性模量.5.6.2仪器设备1 压力实验机或实验装置:与5.2“全级配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相同;2 试模:试模应符合5.1“全级配混凝土试件地成型与养护方法”地要求;3 位移测量装置:由测定架和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或千分表组成,如图4.5.2-2所示;1)测定架可为铝制,尺寸比试件边长(或内径比试件直径)略大,能固定在试件上;2)高精度位移传感器量程应在1mm~2mm;精度为0.001~0.005.5.6.3 实验步骤1 按5.1“全级配混凝土试件地成型与养护方法”规定制作试件,四个试件为一组.2 到达实验龄期时,从养护室取出试件,测量尺寸,用湿布覆盖,并尽快进行实验.3每组试件先取一个按5.2“全级配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测定其轴心抗压强度f c,其余三个测定抗压弹性模量.4 测定弹性模量时将测定架固定在试件上(试件高度地中间部位).上下刀口间距为300 mm或450mm,相应边长(直径)为300mm或450mm试件.安装位移传感器或千分表;检查接触是否合适;试件和压力机板是否平行,必要时进行调整.5 开动压力机缓慢施加压力进行预压,加荷速度6MPa/min,最大预压应力为试件破坏强度地40%.反复预压(2次~3次),直至相邻两次变形值之差不超过0.009mm为止,否则应继续预压,直至差值达到要求,但增加预压地次数应在报告中注明.6 试件经预压后,进行正式实验,加荷速度与预压荷载速度相同.记录各荷载时地变形值.当荷载达到破坏应力50%(0.5f c)时,卸下传感器或千分表.而后以相同地加荷速度压至试件破坏(破坏荷载P2).5.6.4 实验结果处理1 静力抗压弹性模量(割线法);绘制荷载变形曲线,并按公式(5.6.4)计算静力抗压弹性模量(准确至100MPa):(5.6.4)式中E c−−静力抗压弹性模量,MPa;P1−−应力为0.5MPa时地荷载,N;P2−−40%地极限破坏荷载,N;ΔL−−应力从0.5MPa增加到40%破坏应力时试件地变形值,mm;L−−测量变形地标距,mm;A−−试件受压积面,mm2.2 以三个试件测值地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注:在有实验论证地情况下,允许采用内部或表面测量变形地方法.5.7 全级配混凝土渗透系数实验5.7.1目地及适用范围测定全级配混凝土地渗透系数,以评价混凝土地抗渗性能.5.7.2仪器设备1 混凝土渗透仪;渗透系数测定仪由水压稳定系统和试件箱密封容器两部分组成.水压稳定系统可采用氮气——水稳压方法和水——蓄能器稳压方法.水压稳定系统应具有长期保压功能,动态稳压精度不得大于±5%.水压稳定系统供给试件箱地额定水压力为8MPa~10MPa,并具有分支接口,将压力水分流到各个试件箱容器.试件箱容器下设有收集和测量通过试件渗出水量地容器.试件箱容器示意图见图5.7.2.试件箱容器尺寸应与实验试件尺寸相匹配.2 试模:φ450mm⨯450mm或φ300mm⨯300mm圆柱体试模各3个;3 密封材料:沥青,填缝油膏等;4 装脱模设备地电动或手动500kg葫芦等;5 电炉、温度计、搅铲5.7.3实验步骤1 按5.12 到达实验龄期地前4d.3钢模应预先加热).下部2/3.沥青中宜掺入5%~10%4螺栓.5空气后再关闭排气阀门.0.1MPa地范围内.6 混凝土抗压强度30MPa以下时,实验压力可以从0.2MPa开始,在恒定地压力情况下,每隔8h逐级增加0.1MPa压力,直至三个试件底部全部渗水为止.恒定在最后一级压力值上,开始渗透系数实验,装好下部密封盖,连接集水瓶,按每8h测读一次集水瓶地水量,直至在相等时段地渗流量基本相近时为止.7 混凝土抗压强度大于30MPa时,实验压力可以从0.5MPa~1.0MPa开始,在恒压情况下,每隔8h加0.4MPa压力至三个试块渗水为止,按5.7.3中6检测集水量.8 将记录流出地水量,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制流出累积水量~历时过程线.当过程线形成一直线时,即为流量不变,可停止实验.9 实验结束后,试件容器从实验单元取下,并加热软化沥青密封材料,将试件取出.5.7.4实验结果处理1 每个试件测得一条累积流出水量过程线,在过程线地直线段上,横坐标截取大于100h时段,其斜率即为通过试件地恒定流量.三个试件地平均流量为实验所要确定地恒定流量.2 按公式(5.7.4)计算混凝土渗透系数:(5.7.4)式中K−−混凝土渗透系数,m/s;Q−−通过混凝土地平均流量,m3/s;A−−试件面积,m2;L−−试件高度,m;H−−作用水头(1MPa水压=100m水头),m.。

混凝土骨料级配要求

混凝土骨料级配要求

混凝土骨料级配要求哎呀,混凝土这玩意儿,听起来挺枯燥的,对吧?但是,你信不信,这玩意儿其实挺有趣的,尤其是当你开始深入了解它的“骨料级配”的时候。

这就像是给混凝土做一次“体检”,确保它既健康又强壮。

先来聊聊啥是骨料吧。

骨料,就是混凝土里的那些小石头和沙子,它们就像是混凝土的“肌肉”,让混凝土变得结实。

而骨料级配,就是这些小石头和沙子的“身高”和“体重”的组合。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相亲时的“身高体重比”?好的,让我们来聊聊一个真实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我去了一个朋友的建筑工地,他正忙着给一栋新楼打地基。

我看着那些工人把一车车的骨料倒进搅拌机里,然后搅拌成混凝土。

我好奇地问朋友:“这些石头和沙子怎么选的?”他笑了笑,说:“这可有讲究,不是随便抓一把就行的。

”他告诉我,骨料的级配得恰到好处。

如果石头太大,混凝土就会变得太硬,不够灵活,容易裂开;如果石头太小,混凝土就不够结实,像豆腐一样软。

所以,他们得仔细挑选,确保大石头、中石头和小石头的比例刚刚好。

他带我看了他们的骨料筛选机,那机器就像是个巨大的筛子,把不同大小的石头和沙子分开。

我看着那些石头和沙子被筛来筛去,就像是在玩一个复杂的拼图游戏。

然后,他给我看了一张表,上面写着各种骨料的尺寸和比例。

他说,这些都是经过计算的,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我看着那些数字,感觉就像是在看天书,但他却能头头是道地解释每一个数字的意义。

最后,他指着一堆刚搅拌好的混凝土说:“看,这就是完美的骨料级配。

”我看着那堆混凝土,它看起来就像是一坨普通的泥巴,但我知道,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所以,你看,混凝土的骨料级配,虽然听起来很技术,但其实它就像是给混凝土做一次“量身定制”。

它确保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让建筑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总之,下次当你看到一栋建筑,不妨想想,那里面可能就有一群精心挑选的骨料,它们正默默地支撑着整个结构。

而这一切,都始于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其重要的步骤——骨料级配。

常用混凝土配合比

常用混凝土配合比

常用混凝土配合比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材料,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选择则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性能以及工程的成本和进度。

所谓混凝土配合比,简单来说,就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之间的比例关系。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工程的要求(如强度等级、耐久性、工作性等)、原材料的性能、施工条件以及经济性等。

不同的工程和使用场景,往往需要不同的混凝土配合比。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些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

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1、 C15 混凝土配合比水泥:325 级水泥,用量约 240kg/m³。

砂:中砂,细度模数 23 30,用量约 750kg/m³。

石子:5 315mm 连续级配碎石,用量约 1200kg/m³。

水:约 180kg/m³。

这种配合比的混凝土主要用于基础垫层等对强度要求不高的部位。

2、 C20 混凝土配合比水泥:325 级或 425 级水泥,用量约 300kg/m³。

砂:中砂,用量约 650kg/m³。

石子:5 315mm 连续级配碎石,用量约 1250kg/m³。

水:约 185kg/m³。

C20 混凝土常用于一般性的混凝土结构,如圈梁、构造柱等。

3、 C25 混凝土配合比水泥:425 级水泥,用量约 370kg/m³。

砂:中砂,用量约 580kg/m³。

石子:5 315mm 连续级配碎石,用量约 1280kg/m³。

水:约 190kg/m³。

C25 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如梁、板、柱等结构。

4、 C30 混凝土配合比水泥:425 级水泥,用量约 460kg/m³。

砂:中砂,用量约 530kg/m³。

石子:5 315mm 连续级配碎石,用量约 1250kg/m³。

水:约 195kg/m³。

混凝土的配合比表

混凝土的配合比表

混凝土的配合比表混凝土的配合比表一、水泥1.1 主要品种:普通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

二、骨料2.1 粗骨料2.1.1 主要品种:机制砂、碎石、卵石。

2.1.2 粒径要求:粒径不大于25mm,单个最大粒径不大于30mm。

2.1.3 级配要求:级配合理,满足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要求。

2.1.4 其他要求:无破碎、脱壳等缺陷。

2.2 细骨料2.2.1 主要品种:机制砂、人工砂。

2.2.2 粒径要求:粒径不大于5mm。

2.2.3 均匀系数:均匀系数不大于2.5。

2.2.4 针片状颗粒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5%。

2.2.5 含泥量:含泥量不大于3%。

三、水3.1 主要品种:饮用水、河水等。

3.2 用量: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浇筑情况合理确定。

3.3 质量要求:无明显颜色、异味和杂质。

四、掺合料4.1 矿渣粉4.1.1 主要品种:矿渣粉、粉煤灰。

4.1.2 用量:按照一定比例掺入。

4.1.3 取代比例:取代水泥的20%-60%。

4.1.4 质量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4.2 矿粉4.2.1 主要品种:石灰石粉、石英粉。

4.2.2 用量:根据需要控制浆体粘稠度。

4.2.3 粒度控制:95%经筛0.08mm筛网,5%经筛0.045mm筛网。

4.2.4 质量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五、外加剂5.1 减水剂5.1.1 主要品种:减水剂。

5.1.2 用量:减水率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5.1.3 控制时间:延缓时间要在规定范围内。

5.1.4 质量要求:减水率符合设计要求。

5.2 防水剂5.2.1 主要品种:防水剂。

5.2.2 用量:根据使用要求确定。

5.2.3 质量要求:保证混凝土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

六、配合比公式混凝土的配合比公式如下:水泥:骨料:水:掺合料:外加剂=1:2:0.4:0.2:适量(根据具体要求调整)。

七、总结混凝土配合比表是在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份,它对于保证混凝土的性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详细介绍了混凝土配合比表中涉及的各个要素,并给出了相应的要求和品种。

各种级配混凝土使用粗骨料粒径范围

各种级配混凝土使用粗骨料粒径范围

各种级配混凝土使用粗骨料粒径范围级配与骨料粗细划分:一级配:5~20mm,最大粒径20mm;二级配:5~20mm、20~40mm,最大粒径40mm;三级配:5~20mm、20~40mm、40~80mm,最大粒径80mm;四级配:5~20mm、20~40mm、40~80mm、80~120mm,最大粒径120mm。

衡量人工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抗渗性及经济指标;砂的规格:砂的规格按细度模数(Mx)分为粗,中,细三种。

其中:粗砂的细度模数为3."7~3."1中砂的细度模数为3."3~3."0细砂的细度模数为2."2~1."6表征天然砂粒径的粗细程度及类别的指标:MX=[(A0."3+AO.6+A1."18+A2."36)-5A4."75]/(100-A4."75)MX=(A0."15+A0."3+AO.6+A1."18+A2."36+A4."75)/100或MX -细度模数;A0."15-粒径0."15mm上颗粒累计筛余百分率(%);其他依次类推。

天然砂又分河砂、海砂和山砂。

砂子的粗细按细度模数分为4级。

粗砂:细度模数为3."7—3."1,平均粒径为o.5mm以上。

中砂:纫度模数为2."3,平均粒径为o.5—0."35mm。

细砂:纫度模板为2."2—1."6,平均粒径为0."35—0."25mm。

特细砂:细度模数为1."5一o.7,平均粒径为o.25mm以下。

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

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在3."7-1."6,以中砂为宜,或者用粗砂加少量的细砂,其比例为4:1。

确定混凝土石子级配组成的方法

确定混凝土石子级配组成的方法

确定混凝土石子级配组成的方法确定石子级配组成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1.和易性比较法用不同级配的石子试验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根据试验,以水泥用量相同时具有最佳和易性;或和易性相同时,水泥用量最少的石子级配,为最优级配。

这种方法比较切合实际,因为级配优劣的最后标准,应该表现在混凝土的和易性及水泥用量上。

在大型工程中,混凝土用量多,一般宜采用此法。

实践证明,石子级配变化,只要不超过一定范围,对混凝土的影响是不大的。

所以经验图表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粗骨料级配推荐比值可参见表4-1。

一般小型工程的混凝土材料用量估算常采用此法。

2.最大密度法将各级石子按不同比例混合,进行密度试验,密度最大的配合比例,即为最优级配。

试验方法如下:先假定几个级配的比例,分别测定捣实状态的密度。

测定密度组数的多少,是随着分级数和各级石百分含量的变化幅度而变的。

试验中应根据密度大小的变化趋势,来掌握各级石百分含量的变化值,以减少工作量。

因为粗骨料颗粒较大,是一种不易混匀的散状材料。

假如操作纷歧,装料不匀,测试成效就不规律,因而很难找到真正的最大密度组合。

在装料时,表面要括平,使表面凹凸体积约略相称。

比较精确的做法是采用填砂法。

采用最大密度法选择级配,一般还只是在二级配和三级配。

因为做四级配的密度较烦琐,也很难从试验中找到最大容重的组合。

四级配的确定,一般采用公式计算法。

下面只介绍XXX公式,供计算参考P=A+(100 -A)√万力j (4-2)式中P-通过某筛孔的百分率;D-骨料的最大粒径,mm;d-筛孔净宽,mm;A-系数,随混凝土要求的坍落度而变,见表4-2。

此式是根据混凝土的共同原理,在满足水泥、砂、石子三种材料混合密度最大时的理想曲线公式,适用于任何粒径。

其常数即为水泥用量占整个混凝土的重量百分数,因此与坍落度发生关系。

系数A值对每一筛径的通过率有间接影响,但对级配计算没有多大影响,使用此公式计算级配时,可不考虑。

在骨科级配选择中,必须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尤其是大型混凝土工程,更应慎重对待,因为骨料级配不仅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而且影响工程的经济性。

级配钢筋混凝土浇筑工艺方法要点

级配钢筋混凝土浇筑工艺方法要点

级配钢筋混凝土浇筑工艺方法要点
为了确保高质量的混凝土浇筑,以下是级配钢筋混凝土浇筑工
艺方法的要点:
1. 基础准备
- 在开始浇筑混凝土之前,确保基础已经完成并符合设计要求。

- 清理基础和周围的杂物,确保基础表面干净。

- 在基础上布置钢筋,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预埋。

2. 质量控制
- 使用优质的材料,如优质水泥、级配合适的骨料和适量的水。

- 对材料进行检测和验收,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

- 严格控制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3. 浇筑过程
- 在开始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湿润基础表面,以避免吸水和水
泥浆的流失。

- 使用合适的浇筑工具,如混凝土泵或浇注桶,确保混凝土均
匀浇入模板内。

- 避免混凝土流动过快或过慢,以免产生空洞或分离现象。

4. 模板拆除
- 等待足够的养护时间后,拆除模板。

- 在拆除模板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损坏混凝土表面。

5. 养护
- 浇筑完成后立即进行养护,使用湿布覆盖混凝土表面。

- 保持养护期内的适度湿润,以促进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以上是级配钢筋混凝土浇筑工艺方法的要点,请根据具体情况
在施工过程中加以应用。

为确保施工质量,请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并在实际操作中注意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