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造血系统疾病

合集下载

病理学专业知识-名词解释

病理学专业知识-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总结2013年03月09日20:05:48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萎缩:atrophy 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的缩小称为萎缩。

2.肥大:hypertrophy 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3.增生:hyperpl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形成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4..化生:metaplasia 一种已分化的组织转化为另一种性质相似的分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5.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者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者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称为变性。

6.虎斑心: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特点,心肌各部位缺氧程度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

7.玻璃样变:hyaline degeneration指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在HE染色切片中呈均质性红染。

8.坏死:necrosis指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9.凝固样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 坏死组织凝集成灰白或者黄白色、较干燥、坚实的固体,这种坏死称为凝固样坏死。

10.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是凝固样坏死的一种特殊的类型,主要见于结核病引起的坏死,其特点是坏死组织分解彻底,组织结构消失,变成红染颗粒状物质,肉眼呈淡黄色,质松软,似奶酪样物质,故称为干酪样坏死。

11.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 坏死组织迅速溶解呈液态或者形成坏死腔,这种坏死称为液化性坏死。

12.纤维素样坏死:是间质胶原纤维以及小血管壁的一种变性,常见于免疫反应性疾病,病变呈小灶性坏死,原来的组织结构消失,变为一堆边界不清、呈颗粒、小条、小块状物质,HE染色强嗜酸性,似纤维素样变性,由于有组织坏死,所以又称为纤维素样坏死。

13.窦道:sinus 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开口于皮肤或黏膜的吂性管道。

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修订)重点基础知识总结

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修订)重点基础知识总结

ICD-11基础知识一、编码框架(编码结构)二、篇章结构(28个章节)三、主干码、扩展码(X开头)、预组配、后组配、簇编码主干码:在特定的线性组合中可单独使用的编码,保证在每个诊断只能使用一个编码的情况下收集到有意义的最少信息。

扩展码: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主干码联合使用,并且排列在主干码之后。

需要采集更多的病情细节时,使用标准化的方式为主干码添加附加信息。

扩展码均以X开头,不采用主干码的编码框架。

预组配:主干码以预先组合的方式,包含了一个临床概念的所有相关信息。

例如,腹主动脉瘤伴穿孔 BD50.40。

后组配:联合使用两个或以上编码以全面描述所记录的临床概念。

主干码之间以“/”连接,例如,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9B10.21/5A11;使用扩展码时以“&”连接,例如,右侧股骨骨折NC72&XK9K。

簇编码:指使用“/”或“&”联合一个以上的编码来描述所记录的临床细节的编码组合。

预组配:指一个主干码以预先组合方式,包含了一个临床概念的所有相关信息。

例:支气管或肺鳞状细胞癌,腹主动脉瘤伴穿孔,肺炎支原体肺炎。

后组配轴心:具有导致其发生的情况:编码潜在原因,类比ICD-10中的“剑号”编码。

该字段代表已知导致该情况发生的潜在原因,必须编码。

例:慢性肾病,ICD11后组配强制要求加入导致慢性肾病的原因。

具体临床表现:编码临床表现,类比ICD10中的“星号”编码。

该字段表示可选择性编码该疾病引起的具体临床表现。

例:1型糖尿病,ICD11后组配选择要求加入其临床表现。

以下情况相关:编码无因果关系的另一疾病,以完整描述病人状况该字段用于需要多个编码对病人状况进行完整描述时,视情况为可选或必须编码。

例:细菌性肺炎。

第一类扩展码:补充主干码细节。

包括严重性、时间性、组织病理学、特定解剖部位、药物名称等第二类扩展码:对是诊断编码的描述。

包括诊断与住院关系、诊断与外科手术关系、确认方法、诊断的确定性等簇编码规则:规则一:在可以用一个主干码编码的情况下,不使用簇编码机制规则二:使用簇编码时,扩展码之前总有一个主干码规则三:一个主干码与一个或多个扩展码后组配时,用“&”连接规则四:当一个簇编码中两个主干码伴有后组配编码时,采用“/”将第一主干码与第二主干码隔开,形式为:主干码/主干码规则五:多个主干码伴多个扩展码时,需使用特定语法符号明确扩展码与主干码的对应关系:第一个主干码衔接一个或多个扩展码,均用&隔开。

造血 儿科护理学习题

造血 儿科护理学习题

第十一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一、A1型题1.儿童中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相等,形成白细胞分类两次交叉的时间是()A.第一次相等在4~6天、第二次相等在7~8岁B.第一次相等在4~6天、第二次相等在4~6岁C.第一次相等在4~6天、第二次相等在2~3岁D.第一次相等在4~6周、第二次相等在4~6岁E.第一次相等在4~6周、第二次相等在2~3岁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属于()A.大细胞性贫血B.正细胞性贫血C.红细胞丢失过多性贫血D.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E.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性贫血3.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贫血为()A.大细胞性贫血B.白血病C.营养性缺铁性贫血D.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大发人群是()A.6个月内小儿B.6个月至2岁小儿C.3~6岁小儿D.6~12岁小儿E.12~18岁小儿5. 为补充体内铁的储存量,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口服铁剂应维持到()A.血红蛋白正常1个月后停药B.血红蛋白正常2个月后停药C.血红蛋白正常3个月后停药D.血红蛋白正常4个月后停药E.血红蛋白正常5个月后停药6.下列哪项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特殊临床表现()A.口炎B.震颤D.心脏扩大E.疲乏无力7.口服铁剂的最佳时间是()A.餐前B.餐时C.餐后D.两餐之间E.随意8.血红蛋白30~60g/L表明()A.轻度贫血B.中度贫血C.重度贫血D.极度贫血E.恶性贫血9.10个月患儿,面黄来诊.诊断为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下列处理正确的是()A.口服铁剂B.口服胃蛋白酶C.口服维生素CD.肌注维生素B12E.预防发生心功能不全10.服用铁剂的最佳时间是()A.餐前B.餐时C.餐后D.两餐之间E.随意11.口服铁剂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时,哪项不妥()A.宜在两餐之间服用B.同时给含铁丰富的食物C.用稀牛奶送服D.与胃蛋白酶剂同服E.贫血纠正后继服铁剂1个月12.观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铁剂疗效,早期最可靠的指标是()A.面色改变C.心率快慢D.血红蛋白量E.网织红细胞升高13.为提高叶酸治疗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疗效,应同时用()A.维生素B1B.维生素KC.维生素B12D.维生素DE.维生素E14.关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下列提法哪项不妥()A.先天贮铁不足B.铁的摄入不足C.铁需要量增加D.红细胞破坏过多E.铁的丢失过多15.婴儿生理性贫血出现的月龄为()A.1个月内B.2~3个月C.5~6个月D.8~1O个月E.12~14个月16.用铁剂治疗贫血时,可同时服用()A.牛乳B.茶水C.咖啡D.钙剂E.维生素C17.小儿中度贫血时,其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值是()血红蛋白红细胞数A.90~60g/L 2×1012~3×1012/LB.70~50g/L 5×1012~4×1012/LC.60~30g/L 2×1012~1×1012/LD.40~30g/L 3.5×1012~2.5×1012/LE.<30g/L <1×1012/L18.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4~6个月小儿贫血的定义是血红蛋白数值低于()A.90g/LB.100g/LC.110g/LD.120g/LE.130g/L19.预防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应强调()A.母乳喂养B.牛乳喂养C.服用铁剂D.母乳加辅食,如蛋黄.豆类.肉类E.母乳加辅食,如蔬菜.水果汁2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6~14岁小儿贫血的定义是血红蛋白数值低于()A.140g/LB.130g/LC.120g/LD.110g/LE.100g/L21.符合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表现为()A.反甲B.异食癖C.神经.精神症状D.血红蛋白减少比红细胞减少明显E.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增大22.下列哪项是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特有的临床表现()A.心脏有收缩期杂音B.肝.脾轻度增大C.口唇苍白D.手、足、头不自主震颤E.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二、A2型题:1.患儿9个月,以面黄、手有震颤来医院就诊。

国际疾病编码目录

国际疾病编码目录

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
第二章肿瘤C00-D48
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
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
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
第六章精神系统疾病G00-G99
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H00-H59
第八章眼和乳突疾病H60-H95
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I00-I99
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J00-J99
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K00-K93
第十二章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L00-L99
第十三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蹄组织疾病M00-M99
第十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00-N99
第十五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O00-O99
第十六章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P00-P96
第十七章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Q00-Q99
第十八章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R00-R99 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S00-T98
第二十章疾病和死亡外因V01-Y98
第二十一章影响健康状态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Z00-Z99
第二十二章用于特殊目的的编码U00-U99。

儿科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大全(四)

儿科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大全(四)

章节:第十一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难度系数1关键字:先天性心脏病1.先天性心脏病最主要的病因是A.宫内病毒感染B.孕母接触放射线C.孕母受药物影响D.孕母代谢性疾病E.孕母妊娠年龄较大2.预防先天性心脏病最重要的措施是A.预防宫内病毒感染B.避免接触高危因素C.遗传咨询谨慎用药D.妊娠早期补充叶酸E.早期诊断早期干预3.不属于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共同特点的是A.潜在性紫绀B.肺循环血量增多C.体循环血量减少D.肺动脉高压E.胸骨右缘闻及舒张期杂音4.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支气管肺炎B.脑栓塞C.喉返神经麻痹D.咯血E.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5.肺循环血量增多而体循环血量减少的先天性心脏病是A.房间隔缺损B.法洛四联症C.室间隔缺损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D.主动脉狭窄E.肺动脉狭窄6.以肺循环血量减少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先天性心脏病是A.房间隔缺损B.法洛四联症C.室间隔缺损D.主动脉狭窄E.动脉导管未闭7.属于无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是A.主动脉狭窄B.室间隔缺损C.房间隔缺损D.法洛四联征E.动脉导管未闭8.不属于潜伏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是A.肺动脉狭窄B.房间隔缺损C.室间隔肌部缺损D.室间隔膜部缺损E.动脉导管未闭9.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右位心10.以“肺门舞蹈”为特点的先天性心脏病是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完全性大血管错位11.以水冲脉为特点的先天性心脏病是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完全性大血管错位12.动脉导管未闭当有显著肺动脉高压时发生青紫的部位是A.左侧肢体B.右侧肢体C.上半身D.下半身E.全身13.不属于法洛四联症畸形组成的是A.肺动脉狭窄B.室间隔缺损C.主动脉骑跨D.右心室肥大E.房间隔缺损14.法洛四联症缺氧症状的程度取决于A.室间隔缺损大小B.右心室肥大程度C.主动脉骑跨程度D.肺动脉狭窄程度E.以上都不是15.不属于法洛四联症常见的临床表现是A.潜伏青紫B.蹲踞现象C.缺氧发作D.发育落后E.杵状指16.最易并发脑脓肿的先天性心脏病是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右位心17.最有助于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无创伤性的特殊检查方法是A.X线检查B.心电图C.超声心动图D.心导管检查E.CT检查18.法洛四联症最典型的X线影像学特征是A.肺门舞蹈B.肺野清晰C.肺动脉增粗D.右心室增大E.心脏呈靴形19.法洛四联症患儿脑缺氧发作时吸氧应采取的体位是A.俯卧位B.仰卧位C.半卧位D.侧卧位E.胸膝卧位20.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生后1周内用以促进导管关闭的药物为A.吲哚美辛B.普萘洛尔C.吗啡D.呋塞米E.前列腺素抑制剂21.护理法洛四联症患儿,要注意保证入量,防止脱水。

ICD-10目录索引

ICD-10目录索引

ICD-10目录索引摘自维基百科《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索引》总体目录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第二章肿瘤(C00-D48)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D50-D89)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G00-G99)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H00-H59)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H60-H95)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I00-I99)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J00-J99)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K00-K93)第十二章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L00-L99)第十三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第十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00-N99)第十五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O00-O99)第十六章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P00-P96)第十七章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Q00-Q99)第十八章症状、体症和临床与实验异常所见,不可分类于他处者(R00-R99)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S00-T98)第二十章疾病和死亡的外因(V01-Y98)第二十一章影响健康状态和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Z00-Z99)第二十二章用于特殊目的的编码(U00-U99)章节目录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o 1.1 肠道传染病o 1.2 结核病o 1.3 由特定动物传染的细菌性疾病o 1.4 其他细菌性疾病o 1.5 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之传染病o 1.6 其他螺旋体疾病o 1.7 其他衣原体疾病o 1.8 立克次体病o 1.9 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o 1.10 节肢动物媒病毒热和病毒性出血热o 1.11 皮肤和粘膜损伤的病毒感染o 1.12 病毒性肝炎o 1.13 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疾病o 1.14 其他病毒疾病o 1.15 真菌病o 1.16 原虫病o 1.17 蠕虫病o 1.18 虱病、螨病和其他侵染o 1.19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后遗症o 1.20 细菌性,病毒性和其他感染o 1.21 其他传染病第二章肿瘤(C00-D48)•o 1.1 恶性肿瘤(C00-C97)▪ 1.1.1 淋巴、造血和相关组织之外特定部位的认定或假定主要的恶性肿瘤▪ 1.1.1.1 唇、口腔和咽喉的恶性肿瘤▪ 1.1.1.2 消化器官的恶性肿瘤▪ 1.1.1.3 呼吸和胸内器官的恶性肿瘤▪ 1.1.1.4 骨和关节软骨的恶性肿瘤▪ 1.1.1.5 黑色素瘤和其他皮肤的恶性肿瘤▪ 1.1.1.6 间皮和软组织的恶性肿瘤▪ 1.1.1.7 乳房的恶性肿瘤▪ 1.1.1.8 女性生殖器官的恶性肿瘤▪ 1.1.1.9 男性生殖器官的恶性肿瘤▪ 1.1.1.10 泌尿道的恶性肿瘤▪ 1.1.1.11 眼、脑、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分的恶性肿瘤▪ 1.1.1.12 甲状腺、其他内分泌腺的恶性肿瘤▪ 1.1.2 不明确的、继发的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 1.1.3 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 1.1.4 其他恶性肿瘤(C97)o 1.2 原位肿瘤(D00-D09)o 1.3 良性肿瘤(D10-D36)o 1.4 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7-D48)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D50-D89)•o 1.1 营养性贫血o 1.2 溶血性贫血o 1.3 再生障碍性及其他贫血o 1.4 凝血缺陷、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o 1.5 其他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o 1.6 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o 1.1 甲状腺疾患o 1.2 糖尿病o 1.3 其他葡萄糖调节和胰腺内分泌的疾患o 1.4 其他内分泌腺疾患o 1.5 营养不良o 1.6 其他营养缺乏o 1.7 肥胖和其他营养过度o 1.8 代谢紊乱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o 1.1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o 1.2 使用化学药物、物质或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o 1.3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o 1.4 情感性精神病o 1.5 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以及躯体形式的障碍o 1.6 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的行为综合症o 1.7 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o 1.8 精神发育迟滞o 1.9 心理发育障碍o 1.10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青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o 1.11 未特指的精神障碍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G00-G99)• 1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G00-G09)• 2 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性萎缩(G10-G13)• 3 锥体外束和运动疾患(G20-G26)• 4 神经系统的其他变性性疾病(G30-G32)• 5 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G35-G37)• 6 发作性和阵发性疾患(G40-G47)•7 神经、神经根和神经丛疾患(G50-G59)•8 多神经病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60-G64)•9 肌神经接点和肌肉疾病(G70-G73)•10 大脑性麻痹(瘫痪)和其他麻痹(瘫痪)综合征(G80-G83)•11 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90-G99)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H00-H59)•o 1.1 眼睑、泪器系和眼眶疾患o 1.2 结膜疾患o 1.3 巩膜、角膜、虹膜和睫状体疾患o 1.4 晶状体疾患o 1.5 脉络膜和视网膜疾患o 1.6 青光眼o 1.7 玻璃体和眼球疾患o 1.8 视神经和视路疾患o 1.9 眼球外肌、双眼运动、调节和屈光疾患o 1.10 视觉障碍和视盲o 1.11 眼和附器的其他疾患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H60-H95)•o 1.1 外耳疾病o 1.2 中耳和乳突疾病o 1.3 内耳疾病o 1.4 耳的其他疾患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I00-I99)• 1 急性风湿热(I00-I09)• 2 高血压病(I10-I15)• 3 缺血性心脏病(I20-I25)• 4 肺原性心脏病和肺循环疾病(I26-I28)• 5 其他类型的心脏病(I30-I52)• 6 脑血管病(I60-I69)•7 动脉、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疾病(I70-I79)•8 静脉、淋巴管和淋巴结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I80-I89)•9 循环系统其他和未特指的疾患(I95-I99)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J00-J99)•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J00-J06)• 2 流行性感冒和肺炎(J09-J18)• 3 其他急性下呼吸道感染(J20-J22)• 4 上呼吸道的其他疾病(J30-J39)• 5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J40-J47)• 6 由于外部物质引起的肺部疾病(J60-J70)•7 主要影响间质的其他呼吸性疾病(J80-J84)•8 下呼吸道化脓性和坏死性情况(J85-J86)•9 胸膜的其他疾病(J90-J94)•10 呼吸系统的其他疾病(J95-J99)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K00-K93)• 1 K00-K14 口腔、涎腺和颌疾病• 2 K20-K31 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 3 K35-K38 阑尾疾病• 4 K40-K46 疝• 5 K50-K52 非感染性肠炎和结肠炎• 6 K55-K63 肠的其他疾病•7 K65-K67 腹膜疾病•8 K70-K77 肝疾病•9 K80-K87 胆囊、胆道和胰腺疾患•10 K90-K93 消化系统的其他疾病第十二章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L00-L99)• 1 L00-L08 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感染• 2 L10-L14 大疱性疾患• 3 L20-L30 皮炎和湿疹• 4 L40-L45 丘疹鳞屑性疾患• 5 L50-L54 荨麻疹和红斑• 6 L55-L59 与辐射有关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疾患•7 L60-L75 皮肤附件的疾患•8 L80-L99 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其他疾患第十三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 1 M00-M25 关节病o 1.1 M00-M03 传染性关节病o 1.2 M05-M14 炎性多关节病o 1.3 M15-M19 关节病o 1.4 M20-M25 其他关节疾患• 2 M30-M36 系统性结缔组织疾患• 3 M40-M54 背部病• 4 M40-M43 变形性背部病• 5 M45-M49 脊椎病• 6 M50-M54 其他背部病•7 M60-M79 软组织疾患o7.1 M60-M63 肌肉疾患o7.2 M65-M68 滑膜和肌腱疾患o7.3 M70-M79 其他软组织疾患•8 M80-M94 骨病和软骨病o8.1 M80-M85 骨密度和结构的疾患o8.2 M86-M90 其他骨病o8.3 M91-M94 软骨病•9 M95-M99 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的其他疾患第十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00-N99)• 1 N00-N08 肾小球疾病• 2 N10-N16 肾小管、间质疾病• 3 N17-N19 肾衰竭• 4 N20-N23 尿石病• 5 N25-N29 肾和输尿管的其他疾患• 6 N30-N39 泌尿系统的其他疾病•7 N40-N51 男性生殖器官疾病•8 N60-N64 乳房疾患•9 N70-N77 女性盆腔器官炎性疾病•10 N80-N98 女性生殖道非炎性疾患第十五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O00-O99)• 1 O00-O08 流产结局的妊娠• 2 O10-O16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的水肿、蛋白尿和高血压疾患• 3 O20-O29 主要与妊娠有关的其他孕产妇疾患• 4 O30-O48 与胎儿和羊膜腔及可能的分娩问题有关的孕产妇医疗• 5 O60-O75 产程和分娩的并发症• 6 O80-O84 分娩•7 O85-O92 主要与产褥期有关的并发症•8 O95-O99 其他产科科情况,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第十六章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P00-P96)• 1 P00-P04 胎儿和新生儿受母体因素及妊娠、产程和分娩并发症的影响• 2 P05-P08 与妊娠期长短和胎儿生长有关的疾患• 3 P10-P15 产伤• 4 P20-P29 特发于围生期的呼吸和心血管疾患• 5 P35-P39 特发于围生期的感染• 6 P50-P61 胎儿和新生儿出血性和血液学疾患•7 P70-P74 特发于胎儿和新生儿的短暂性内分泌和代谢疾患•8 P75-P78 胎儿和新生儿的消化系统疾患•9 P80-P83 涉及胎儿和新生儿体被和体温调节的情况•10 P90-P96 起源于围生期的其他疾患第十七章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Q00-Q99)• 1 Q00-Q07 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 2 Q10-Q18 眼、耳、面和颈部先天性畸形• 3 Q20-Q28 循环系统先天性畸形• 4 Q30-Q34 呼吸系统先天性畸形• 5 Q35-Q37 唇裂和腭裂• 6 Q38-Q45 消化系统的其他先天性畸形•7 Q50-Q56 生殖器官先天性畸形•8 Q60-Q64 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9 Q65-Q79 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畸形和变形•10 Q80-Q89 其他先天性畸形•11 Q90-Q99 染色体异常,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第十八章症状、体症和临床与实验异常所见,不可分类于他处者(R00-R99)• 1 R00-R09 涉及循环和呼吸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2 R10-R19 涉及消化系统和腹部的症状和体征• 3 R20-R23 涉及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症状和体征• 4 R25-R29 涉及神经和肌肉骨骼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5 R30-R39 涉及泌尿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6 R40-R46 涉及认知、感觉、情绪状态和行为的症状和体征•7 R47-R49 涉及言语和语音的症状和体征•8 R50-R69 一般症状和体征•9 R70-R79 血液检查的异常所见,无诊断者•10 R80-R82 尿检查的异常所见,无诊断者•11 R83-R89 其他液体、体内物质和组织检查的异常所见,无诊断者•12 R90-R94 诊断性影像和功能检查的异常所见,无诊断者•13 R95-R99 原因不明确和原因不知的死亡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S00-T98)• 1 S00-S09 头部损伤• 2 S10-S19 颈部损伤• 3 S20-S29 胸部损伤• 4 S30-S39 腹部、背、腰椎和骨盆损伤• 5 S40-S49 肩和上臂损伤• 6 S50-S59 肘和前臂损伤•7 S60-S69 腕和手损伤•8 S70-S79 髋和大腿损伤•9 S80-S89 膝和小腿损伤•10 S90-S99 踝和足损伤•11 T00-T07 涉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12 T08-T14 躯干、四肢或身体未特指部位的损伤•13 T15-T19 通过自然腔口进入异物的效应•14 T20-T32 烧伤和腐蚀伤o14.1 T20-T25 身体外表面烧伤和腐蚀伤,按部位特指者o14.2 T26-T28 限于眼和内部器官的烧伤和腐蚀伤o14.3 T29-T32 身体多个部位和未特指的部位的烧伤和腐蚀伤•15 T33-T35 冻伤•16 T36-T50 药物、药剂和生物制品中毒•17 T51-T65 主要为非药用物质的毒性效应•18 T66-T79 外因的其他和未特指的效应•19 T80-T88 手术和医疗的并发症,不可归类在他处者•20 T90-T98 损伤、中毒和外因的其他后果的后遗症第二十章疾病和死亡的外因(V01-Y98)• 1 V01-X59 意外事故o 1.1 V01-V09 行人在与运输事故中的损伤o 1.2 V10-V19 脚踏车驾驶人员在运输事故中的损伤o 1.3 V20-V29 摩托车驾驶人员在运输事故中的损伤o 1.4 V30-V39 三轮机动车乘员在运输事故中的损伤o 1.5 V40-V49 小汽车乘员在运输事故中的损伤o 1.6 V50-V59 轻型货车或蓬车乘员在运输事故中的损伤o 1.7 V60-V69 重型运输车乘员在运输事故中的损伤o 1.8 V70-V79 公共汽车乘员在运输事故中的损伤o 1.9 V80-V89 其他陆地运输事故o 1.10 V90-V94 水上运输事故o 1.11 V95-V97 航空和航天运输事故o 1.12 V98-V99 其他和未特指的运输事故• 2 W00-X59 意外损伤的其他外因o 2.1 W00-W19 跌倒o 2.2 W20-W49 暴露于无生命机械性力量下o 2.3 W50-W64 暴露于有生命机械性力量下o 2.4 W65-W74 意外淹没和沉没o 2.5 W75-W84 其他对呼吸的意外威胁o 2.6 W85-W99 暴露于电流、辐射和极度环境气温及气压下境气温及气压下o 2.7 X00-X09 暴露于烟、火和火焰下o 2.8 X10-X19 接触热和烫的物质o 2.9 X20-X29 接触有毒的动物和植物o 2.10 X30-X39 自然力量下o 2.11 X40-X49 有毒物质的意外中毒及暴露于该物质下o 2.12 X50-X57 操劳过度、旅行和贫困o 2.13 X58-X59 意外暴露于其他和未特指的因素下• 3 X60-X84 故意自害• 4 X85-Y09 加害• 5 Y10-Y34 主观未定的事件• 6 Y35-Y36 依法处置和作战行动•7 Y40-Y84 医疗和手术的并发症o7.1 Y40-Y59 在治疗中使用的药物、药剂和生物制品引起的有害效应o7.2 Y60-Y69 手术和医疗中对病人的意外事故o7.3 Y70-Y82 在诊断和治疗中使用与有害事件有关和医疗装置o7.4 Y83-Y84 手术和其他医疗操作作为病人异常反应或以后并发症的原因,而在操作当时并未提及意外事故•8 Y85-Y89 外因的后遗症导致的疾病和死亡•9 Y90-Y98 与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和死亡原因有关的补充因素第二十一章影响健康状态和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Z00-Z99)• 1 Z00-Z13 为检查调查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人• 2 Z20-Z29 具有与传染病有关的潜在健康危害的人• 3 Z30-Z39 与生殖有关的情况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人• 4 Z40-Z54 为特殊操作和卫生保健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人• 5 Z55-Z65 具有与社会经济和心理社会情况有关的潜在健康危害的人• 6 Z70-Z76 因其他情况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人•7 Z80-Z99 与家族、个人史以及影响健康状态的某些情况有关的、潜在健康危害的人第二十二章用于特殊目的的编码(U00-U99)•U04: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U80: 青霉素及相关抗生素阻化剂o青霉素酶•U81: 万古霉素及相关抗生素阻化剂o万古霉素不敏感性•U88: 其他抗生素阻化剂•U89: 其他非特定抗生素阻化剂。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

口腔粘膜病学教学大纲(供5年制学生用)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粘膜病学(Oral Medicine)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16 学分:1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口腔粘膜病学是研究口腔粘膜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治的学科, 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重要临床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系统科学地阐述口腔粘膜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灵活、创新的钻研精神并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粘膜病临床知识。

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执行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肃态度、严格作风、严密方法)。

学生通过听课、电教图像观摩、临床见习、自学、临床病案讨论、教师辅导、考试等方式完成教学大纲内容。

三、教学内容(有下划线的内容为须掌握的内容,句尾的“*”表示教学难点)(一)理论部分第一章口腔黏膜病概论第一节概述一、学科介绍:学科研究领域,发展史简介二、口腔粘膜病的涵盖范围三、口腔粘膜病临床特点:性别、部位、病损、治疗、转归。

四、疾病分类:以临床特征为主干,兼顾病因及病理学特征。

第二节口腔粘膜的结构与功能一、口腔粘膜的结构1. 上皮层: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角化层2. 组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非角质形成细胞3. 固有层、粘膜下层二、口腔粘膜的功能:保护、感觉、其他第三节口腔粘膜的代谢与更新*一、上皮细胞的分化二、细胞循环周期:G1期, G2期, M期三、口腔上皮更新时间第四节口腔粘膜的增龄性变化第六节口腔粘膜临床病损特点第二章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第一节口腔单纯性疱疹一、病因:单纯疱疹病毒的结构特点;单纯疱疹病毒两个亚型的差异。

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一)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的好发年龄及原因;病程及病损特点(二)复发性疱疹性口炎的特征;诱因四、病理五、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了解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六、鉴别诊断:与口炎型口疮、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多形红斑鉴别*。

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第二章肿瘤(C00-D48)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D50-D89)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G00-G99) 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H00-H59)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H60-H95)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I00-I99)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J00-J99)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K00-K93)第十二章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L00-L99)第十三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第十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00-N99)第十五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O00-O99)第十六章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P00-P96)第十七章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Q00-Q99)第十八章症状、体症和临床与实验异常所见,不可分类于他处者(R00-R99)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S00-T98)第二十章疾病和死亡的外因(V01-Y98)第二十一章影响健康状态和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Z00-Z99)第二十二章用于特殊目的的编码(U00-U99)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肠道传染病(A00-A09)A00霍乱A01伤寒和副伤寒A02其他沙门菌感染A03细菌性痢疾A04其他细菌性肠道感染A05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06阿米巴病A07其他原虫性肠道疾病A08病毒性和其他特指的肠道感染A09其他传染性和未特指病因的胃肠炎和结肠炎结核病( A15-A19)A15呼吸道结核,经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A16呼吸道结核,未经细菌学或组织学证实A17神经系统的结核A18其他器官的结核A19粟粒性结核某些动物源性细菌性疾病(A20-A28)A20鼠疫A21土拉菌病[兔热病]A22炭疽A23布氏菌病A24鼻疽和类鼻疽A25鼠咬热A26类丹毒A27钩端螺旋体病A28其他动物源性细菌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其他细菌性疾病(A30-A49)A30麻风〔汉森病」〕A31其他分枝杆菌感染A32利斯特菌病A33新生儿破伤风A34产科破伤风A35其他破伤风A36白喉A37百日咳A38猩红热A39脑膜炎球菌感染A40链球菌性败血症A41其他败血症A42放线菌病A43诺卡[放线]菌病A44巴尔通体病A46丹毒A48其他细菌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49未特指部位的细菌性感染主要为性传播模式的感染(A50-A64)A50先天性梅毒A51早期梅毒A52晚期梅毒A53其他和未特指的梅毒A54淋球菌感染A55衣原体(性病性)淋巴肉芽肿A56其他性传播的衣原体疾病A57软下疳A58腹股沟肉芽肿A59滴虫病A60肛门生殖器的疱疹病毒[单纯疱疹」感染A63其他主要为性传播的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64未特指的性传播疾病其他螺旋体病(A65-A69)A65非性病性梅毒A66雅司病A67品他病A68回归热A69其他螺旋体感染由衣原体引起的其他疾病(A70-A74)A70鹦鹉热衣原体感染A71沙眼A74由衣原体引起的其他疾病立克次体病(A75-A79)A75斑疹伤寒A77斑疹热〔蜱媒介的立克次体病〕A78 Q热A79其他立克次体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性感染( A80-A89)A80急性脊髓灰质炎A81中枢神经系统的非典型病毒感染A82狂犬病A83蚊媒介的病毒性脑炎A84蜱媒介的病毒性脑炎A85其他病毒性脑炎,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86未特指的病毒性脑炎A87病毒性脑膜炎A88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病毒性感染,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89中枢神经系统未特指的病毒性感染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和病毒性出血热(A90-A99)A90 登革热[古典登革热]A91 登革出血热A92 其他蚊媒介的病毒性发热A93 其他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94 未特指的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A95 黄热病A96 沙粒病毒性出血热A98 其他病毒性出血热,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99 未特指的病毒性出血热特征为皮肤和粘膜损害的病毒性感染(B00-B09) B00 疱疹病毒[单纯疱疹]感染B01 水痘B02 带状疱疹B03 天花B04 猴痘B05 麻疹B06 风疹B07 病毒性疣B08 其他以皮肤和粘膜损害为特征的病毒性感染,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09 未特指的以皮肤和粘膜损害为特征的病毒性感染病毒性肝炎 (B15-B19)B15 急性甲型肝炎B16 急性乙型肝炎B17 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B18 慢性病毒性肝炎B19 未特指的病毒性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 (B20-B24)B2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Ⅳ]病造成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B2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恶性肿瘤B2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其他特指的疾病B2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其他情况B24 未特指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其他病毒性疾病(B25-B34)B25 巨细胞病毒病B26 流行性腮腺炎B2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30 病毒性结膜炎B33 其他病毒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34 未特指部位的病毒性感染真菌病(B35-B49)B35 皮肤癣菌病B36 其他浅部真菌病B37 念珠菌病B38 球孢子菌病B39 组织胞浆菌病B40 芽生菌病B41 副球孢子菌病B42 孢子丝菌病B43 着色真菌病与棕色真菌病性脓肿B44 曲霉病B45 隐球菌病B46 接合菌病B47 足菌肿B48 其他真菌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49 未特指的真菌病原虫性疾病(B50-B64)B50 恶性疟原虫疟疾B51 间日疟原虫疟疾B52 三日疟原虫疟疾B53 其他经寄生虫学证实的疟疾B54 未特指的疟疾B55 利什曼病B56 非洲锥虫病B57 查加斯病B58 弓形虫病[弓形体病]B59 肺孢子虫病B60 其他原虫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64 未特指的原虫性疾病蠕虫病(B65-B83)B65 血吸虫病[裂体吸虫病]B66 其他吸虫感染B67 棘球蚴病B68 绦虫病B69 囊虫病[囊尾蚴病]B70 裂头绦虫病和裂头蚴病B7l 其他绦虫感染B72 龙线虫病B73 盘尾丝虫病B74 丝虫病B75 旋毛虫病B76 钩虫病B77 蛔虫病B78 类圆线虫病B79 鞭虫病B80 蛲虫病B8l 其他肠道蠕虫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82 未特指的肠道寄生虫病B83 其他蠕虫病虱病、螨病和其他病虫侵染(B85-B89)B85 虱病和阴虱病B86 疥疮B87 蝇蛆病‘B88 其他病虫侵染B89 未特指的寄生虫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后遗症(B90-B94)B90 结核病后遗症B91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B92 麻风后遗症B94 其他和未特指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后遗症细菌、病毒和其他传染性病原体(B95-B97)B95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作为分类于其他章疾病的原因B96 其他细菌性病原体作为类于其他章疾病的原因B97 病毒性病原体作为分类于其他章疾病的原因其他传染病(B99)B99 其他和未特指的传染病第二章肿瘤 (C00-D48)恶性肿瘤(C00-C97)唇、口腔和咽恶性肿瘤(C00-C14)C00 唇恶性肿瘤C01 舌根恶性肿瘤C02 舌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03 牙龈恶性肿瘤C04 口底恶性肿瘤C05 腭恶性肿瘤C06 口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07 腮腺恶性肿瘤C08 大涎腺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09 扁桃体恶性肿瘤C10 口咽恶性肿瘤C11 鼻咽恶性肿瘤C12 梨状窦恶性肿瘤C13 咽下部恶性肿瘤C14 唇、口腔和咽其他和部位不明的恶性肿瘤消化器官恶性肿瘤(C15—C26)C15 食管恶性肿瘤C16 胃恶性肿瘤C17 小肠恶性肿瘤C18 结肠恶性肿瘤C19 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恶性肿瘤C20 直肠恶性肿瘤C21 肛门和肛管恶性肿瘤C22 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C23 胆囊恶性肿瘤C24 胆道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25 胰恶性肿瘤C26 消化器官其他和不明确的恶性肿瘤呼吸和胸腔内器官恶性肿瘤(C30-C39)C30 鼻腔和中耳恶性肿瘤C31 鼻旁窦恶性肿瘤C32 喉恶性肿瘤C33 气管恶性肿瘤C34 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C37 胸腺恶性肿瘤C38 心脏、纵隔和胸膜恶性肿瘤C39 呼吸系统和胸腔内器官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骨和关节软骨恶性肿瘤(C40-C41)C40 四肢骨和关节软骨恶性肿瘤C41 骨和关节软骨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皮肤黑色素瘤和其他恶性肿瘤(C43-C44)C43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44 皮肤其他恶性肿瘤间皮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C45-C49)C45 间皮瘤C46 卡波西肉瘤C47 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恶性肿瘤C48 腹膜后腔和腹膜恶性肿瘤C49 其他结缔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乳房恶性肿瘤(C50)C50 乳房恶性肿瘤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C51-C58)C51 外阴恶性肿瘤C52 阴道恶性肿瘤C53 宫颈恶性肿瘤C54 子宫体恶性肿瘤C55 部位未特指的子宫恶性肿瘤C56 卵巢恶性肿瘤C57 女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58 胎盘恶性肿瘤男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C60-C63)C60 阴茎恶性肿瘤C61 前列腺恶性肿瘤C62 睾丸恶性肿瘤C63 男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泌尿道恶性肿瘤(C64-C68)C64 肾(除外肾盂)恶性肿瘤C65 肾盂恶性肿瘤C66 输尿管恶性肿瘤C67 膀胱恶性肿瘤C68 泌尿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眼、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C69-C72) C69 眼和附器恶性肿瘤C70 脑脊膜恶性肿瘤C71 脑恶性肿瘤C72 脊髓、脑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甲状腺和其他内分泌腺恶性肿瘤(C73-C75)C73 甲状腺恶性肿瘤C74 肾上腺恶性肿瘤C75 其他内分泌腺和有关结构的恶性肿瘤不明确、继发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76-C80)C76 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C77 淋巴结继发性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78 呼吸和消化器官的继发性恶性肿瘤C79 其他部位的继发性恶性肿瘤C80 部位未特指的恶性肿瘤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C81-C96)C81 霍奇金[何杰金]病C82 滤泡性[结节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83 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84 周围和皮的T细胞淋巴瘤C85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其他和未特指类型C88 恶性免疫增生性疾病C90 多发性骨髓瘤和恶性浆细胞肿瘤C91 淋巴样白血病C92 髓样白血病C93 单核细胞白血病C94 特指细胞类型的其他白血病C95 未特指细胞类型的白血病C96 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独立(原发)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C97)C97 独立(原发)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原位肿瘤(D00-D09)D00 口腔、食管和胃原位癌D01 消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原位癌D02 中耳和呼吸系统原位癌D03 原位黑色素瘤D04 皮肤原位癌D05 乳房原位癌D06 宫颈原位癌D07 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原位癌D09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原位癌良性肿瘤(D10-D36)D10 口和咽良性肿瘤D11 大涎腺良性肿瘤D12 结肠、直肠、肛门和肛管良性肿瘤D13 消化系统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良性肿瘤D14 中耳和呼吸系统良性肿瘤D15 胸腔内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16 骨和关节软骨良性肿瘤D17 良性脂肪瘤样肿瘤D18 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任何部位D19 间皮组织良性肿瘤D20 腹膜后腔和腹膜软组织良性肿瘤D21 结缔组织和其他软组织的其他良性肿瘤D22 黑素细胞痣D23 皮肤其他良性肿瘤D24 乳房良性肿瘤D25 子宫平滑肌瘤D26 子宫其他良性肿瘤D27 卵巢良性肿瘤D28 女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29 男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D30 泌尿器官良性肿瘤D31 眼和附器良性肿瘤D32 脑脊膜良性肿瘤D33 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良性肿瘤D34 甲状腺良性肿瘤D35 内分泌腺其他和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36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良性肿瘤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7-D38)D37 口腔和消化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8 中耳、呼吸和胸腔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9 女性生殖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0 男性生殖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1 泌尿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2 脑脊膜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3 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4 内分泌腺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5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4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47 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其他肿瘤D48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营养性贫血(D50-D53)D50 缺铁性贫血D51 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D52 叶酸盐缺乏性贫血D53 其他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D55-D59)D55 酶代谢紊乱性贫血D56 地中海贫血D57 镰状细胞疾患D58 其他遗传性溶血性贫血D59 后天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及其他贫血(D60-D64)D60 后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幼红细胞减少症] D61 其他再生障碍性贫血D62 急性出血后贫血D63 分类于他处的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D64 其他贫血凝血缺陷,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D65-D69)D65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去纤维蛋白综合征]D66 遗传性因子Ⅷ缺乏D67 遗传性因子Ⅸ缺乏D68 其他凝血缺陷D69 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其他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D70-D77)D70 粒细胞缺乏D71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紊乱D72 其他白细胞疾患D73 脾疾病D74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D75 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其他疾病D76 涉及淋巴网状组织和网状组织细胞系统的某些疾病D77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其他疾患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80-D89)D80 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D81 联合免疫缺陷D82 与其他严重缺陷有关的免疫缺陷D83 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D84 其他免疫缺陷D86 结节病D89 涉及免疫机制的其他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甲状腺疾患(E00-E07)E00 先天性碘缺乏综合征E01 碘缺乏相关性甲状腺疾患和有关情况E02 临床症状不明显[亚临床]的碘缺乏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E03 其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E04 其他非毒性甲状腺肿E05 甲状腺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E06 甲状腺炎E07 甲状腺的其他疾患糖尿病(E10-E14)E10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E11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E12 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E13 其他特指的糖尿病E14 未特指的糖尿病葡萄糖调节和胰腺内分泌的其他疾患(E15-E16)E15 非糖尿病低血糖性昏迷E16 胰腺内分泌的其他疾患其他内分泌腺疾患(E20-E35)E20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E21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旁腺的其他疾患E22 垂体功能亢进E23 垂体功能减退和其他疾患E24 库欣[柯兴]综合征E25 肾上腺性征疾患E26 醛固酮过多症E27 其他肾上腺疾患E28 卵巢功能障碍E29 睾丸功能障碍E30 青春期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E31 多腺体功能障碍E32 胸腺病E34 其他内分泌疾患E3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内分泌腺疾患营养不良(E40-E46) E40 夸希奥科病[恶性营养不良病]E41 营养性消瘦E42 消瘦性夸希奥科病E43 未特指的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E44 中度和轻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E45 继后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发育迟缓E46 未特指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其他营养缺乏(ES0-E64)E50 维生素A缺乏病E51 硫胺素缺乏E52 烟酸缺乏[糙皮病)E53 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病E54 抗坏血酸缺乏E55 维生素D缺乏病E56 其他维生素缺乏病E58 饮食性钙缺乏E59 饮食性硒缺乏E60 饮食性锌缺乏E61 其他营养元素缺乏E63 其他营养缺乏E64 营养不良和其他营养缺乏的后遗症肥胖症和其他营养过度(E65-E68)E65 局部多脂症E66 肥胖症E67 其他营养过度E68 营养过度后遗症代谢紊乱(E70-E90)E70 芳香氨基酸代谢紊乱E71 支链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紊乱E72 其他氨基酸代谢紊乱E73 乳糖不耐受E74 其他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E75 (神经)鞘脂类代谢紊乱和其他脂贮积疾患E76 糖胺聚糖代谢紊乱E77 糖蛋白代谢紊乱E78 脂蛋白代谢紊乱和其他脂血症E79 嘌呤和嘧啶代谢紊乱E80 卟啉和胆红素代谢紊乱E83 矿物质代谢紊乱E84 囊性纤维化病E85 淀粉样变E86 血容量缺失E87 液体-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其他紊乱E88 其他代谢紊乱E89 操作后内分泌和代谢紊乱,不可归类在他处者E90 分类于他处疾病引起的营养和代谢疾患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00-F09)F00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G30)F01 血管性痴呆F02 分类于他处的其他疾病引起的痴呆F03 未特指的痴呆F04 器质性遗忘综合征,非由酒精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F05 谵妄,非由酒精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F06 脑损害和功能障碍及躯体疾病引起的其他精神障碍F07 脑部疾病、损害和功能障碍引起的人格和行为障碍F09 未特指的器质性或症状性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0-F19)F10 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1 使用阿片样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2 使用大麻类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3 使用镇静剂或催眠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4 使用可卡因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5 使用其他兴奋剂(包括咖啡因)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6 使用致幻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7 使用烟草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8 使用挥发性溶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9 使用多种药物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F20-F29)F20 精神分裂症F21 分裂型障碍F22 持久的妄想性障碍F23 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F24 感应性妄想性障碍F25 分裂情感性障碍F28 其他非器质性精神病性障碍F29 未特指的非器质性精神病心境[情感]障碍(F30-F39)F30 躁狂发作F31 双相情感障碍F32 抑郁发作F33 复发性抑郁障碍F34 持久的心境[情感]障碍F38 其他心境[情感]障碍F39 未特指的心境[情感]障碍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以及躯体形式的障碍 (F40-F48)F40 恐怖性焦虑障碍F41 其他焦虑障碍F42 强迫性障碍F43 严重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F44 分离[转换]性障碍F45 躯体形式障碍.F48 其他神经症性障碍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的行为综合征 (F50-F59)F50 进食障碍F51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F52 性功能障碍,非由器质性障碍或疾病引起F53 与产褥期有关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不可归类在他处者F54 与归类在他处的障碍或疾病有关的心理和行为因素F55 非致依赖性物质滥用F59 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的未特指的行为综合征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F60-F69)F60 特异性人格障碍F61 混合型和其他人格障碍F62 持久性人格改变,非由脑损害和疾病所致F63 习惯和冲动障碍F64 性身份障碍F65 性偏好障碍F66 与性发育和性取向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F68 成人人格和行为的其他障碍F69 未特指的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精神发育迟缓(F70-F79)F70 轻度精神发育迟缓F71 中度精神发育迟缓F72 重度精神发育迟缓F73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缓F78 其他精神发育迟缓F79 未特指的精神发育迟缓心理发育障碍(F80-F89)F80 特定性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F81 特定性学习技能发育障碍F82 特定性运动功能发育障碍F83 混合性特定性发育障碍F84 弥漫性[综合性]发育障碍F88 其他心理发育障碍F89 未特指的心理发育障碍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F90-F98)F90 多动性障碍F91 品行障碍F92 品行和情绪混合性障碍F9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F94 特发于童年和青少年期的社会功能障碍F95 抽动障碍F98 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其他行为和情绪障碍未特指的精神障碍(F99)F99 精神障碍,其他方面未特指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G00-G99)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G00-G09)G00 细菌性脑膜炎,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G01 分类于他处的细菌性疾病引起的脑膜炎G02 分类于他处的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起的脑膜炎G03 其他和未特指原因引起的脑膜炎G04 脑炎、脊髓炎和脑脊髓炎G0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炎、脊髓炎和脑脊髓炎G06 颅内和椎管内脓肿及肉芽肿G07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颅内、椎管内脓肿和肉芽肿G08 颅内和椎管内的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G09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后遗症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全身性萎缩(G10-G13)G10 亨廷顿病G11 遗传性共济失调G12 脊髓性肌萎缩和有关的综合征G1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全身性萎缩锥体束外和运动疾患(G20-G26)G20 帕金森病G21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G2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G23 其他的基底核变性疾病G24 张力失常G25 其他锥体束外和运动疾患G26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锥体束外和运动疾患神经系统的其他变性性疾病(G30-G32)G30 阿尔茨海默病G31 神经系统的其他变性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C3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其他变性性疾患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G35-G37)G35 多发性硬化G36 其他急性播散性脱髓鞘G37 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脱髓鞘疾病发作性和阵发性疾患(G40-G47)G40 癫癎[癫痫]G41 癫痫持续状态G43 偏头痛G44 其他头痛综合征G45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和相关的综合征G46 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I60-I67)G47 睡眠障碍神经、神经根和神经丛疾患(G50-G59)G50 三叉神经疾患G51 面神经疾患G52 其他脑神经疾患G5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神经疾患G54 神经根和神经丛疾患G5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神经根和神经丛压迫G56 上肢单神经病G57 下肢单神经病G58 其他单神经病G59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单神经病多神经病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60-G64)G60 遗传性和特发性神经病G61 炎性多神经病G62 其他多神经病G6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多神经病G64 周围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肌神经接点和肌肉疾病(G70-G73)G70 重症肌无力和其他肌神经疾患G71 肌肉的原发性疾患G72 其他肌病G7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肌神经接点和肌肉的疾患大脑性瘫痪和其他麻痹[瘫痪]综合征(G80-G83)G80 大脑性瘫痪[脑瘫]G81 偏瘫G82 截瘫和四肢瘫G83 其他麻痹[瘫痪]综合征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90-G99)G90 自主神经系统的疾患G91 脑积水G92 中毒性脑病G93 脑的其他疾患G94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的其他疾患G95 脊髓的其他疾病G96 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97 神经系统的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G98 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G99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H00-H59)眼睑、泪器系和眼眶疾患(H00-H06)H00 睑腺炎和睑板腺囊肿H01 眼睑的其他炎症H02 眼险的其他疾患H0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眼睑疾患H04 泪器系疾患H05 眼眶疾患H06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泪器系和眼眶疾患结膜疾患(H10-H13)H10 结膜炎H11 结膜的其他疾患H1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结膜疾患巩膜、角膜,虹膜和睫状体疾患(H15-H22) H15 巩膜疾患H16 角膜炎H17 角膜瘢痕和混浊H18 角膜的其他疾患H19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巩膜和角膜疾患H20 虹膜睫状体炎H21 虹膜和睫状体的其他疾患H2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虹膜和睫状体疾患晶状体疾患(H25-H28)H25 老年性白内障H26 其他白内障H27 晶状体的其他疾患H28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白内障和晶状体的其他疾患脉络膜和视网膜疾患(H30-H36)H30 脉络膜视网膜炎H31 脉络膜的其他疾患H3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脉络膜视网膜疾患H33 视网膜脱离和断裂H34 视网膜血管阻塞H35 其他视网膜疾患H36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视网膜疾患青光眼(H40-H42)H40 青光眼H4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青光眼玻璃体和眼球疾患(H43-H45)H43 玻璃体疾患H44 眼球疾患H4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玻璃体和眼球疾患视神经和视路疾患(H46-H48)H46 视神经炎H47 视[第二]神经和视路的其他疾患H48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视[第二]神经和视路疾患眼球外肌、双眼运动、调节和屈光疾患(H49-H52)H49 麻痹性斜视H50 其他斜视H51 双眼运动的其他疾患H52 屈光和调节疾患视觉障碍和盲(H53-H54)H53 视觉障碍H54 视力缺损,包括盲(双眼或单眼)眼和附器的其他疾患(H55-H59)H55 眼震和其他不规则眼运动H57 眼和附器的其他疾患H58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眼和附器的其他疾患H59 眼和附器的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消化系统练习题及答案1101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消化系统练习题及答案1101

第十一单元腹部损伤一、A11、关于脾破裂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A、行脾切除术B、行脾缝合修补术C、待失血性休克好转后手术D、可收集腹腔内出血行自家输血E、白细胞计数多升高2、在诊断闭合性腹部外伤合并内出血中以下哪项最重要A、左季肋部挫伤合并肋骨骨折B、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2.5×1012/LC、左上腹明显压痛及肌紧张D、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E、血压80/60mmHg,脉搏110/分3、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最有价值的症状体征A、腹部压痛B、腹膜刺激衍C、肠鸣音亢进D、肠鸣音减弱E、恶心,呕吐4、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的关键在于确定有无A、休克B、内脏损伤C、腹壁损伤D、腹膜后血肿E、颅脑损伤5、腹部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主要处理原则为A、快速补充液体B、给予大量止血药物C、主要为输血以补足血容量D、应用大量抗生素控制感染E、在积极治疗休克的同时手术探查止血6、腹部损伤行腹腔穿刺抽得不凝血液,应考虑诊断为A、空腔脏器破裂B、实质脏器破裂C、后腹膜血肿D、误穿入腹胯血管E、前腹壁血肿7、诊断腹腔内脏损伤最有价值的方法是A、超声波检查B、腹腔穿刺腹腔灌洗术C、腹部压痛D、X线检查E、同位素扫描8、腹部最易损伤的空腔脏器是A、结肠B、胃C、小肠D、直肠E、十二指肠9、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较多见的实质性脏器损伤为哪一项A、肝B、肾C、脾D、肾上腺E、胰10、对某些脾破裂,行裂口修补术及部分脾切除术,是为了A、节约时间B、保留造血功能不受影响C、避免日后可能因免疫低下招致严重感染D、脾内贮有血液,避免失血过多E、降低手术难度11、外伤性脾下极小裂伤。

其最佳手术方式是A、脾修补术B、脾切除术C、脾部分切除术D、脾动脉结扎术E、明胶海绵堵塞12、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较多见的实质性脏器损伤为哪一项A、肝B、肾C、脾D、胰E、肾上腺13、关于脾功能亢进正确的是A、主要由于门静脉高压引起代偿性脾肿大B、巨型脾肿大仅见于血吸虫病性肝硬化C、周围血细胞减少是由于脾脏破坏过多所致D、临床主要表现为红细胞降低明显E、脾切除效果良好,可使血细胞数恢复14、脾切除术的年龄限制为A、大于2岁B、大于4岁C、大于6岁D、青春期以后E、没有限制15、下列情况不需行脾切除术的是A、游走脾B、脾囊肿C、脾肿瘤.D、脾梗死E、脾脓肿16、脾切除的主要适应证是A、血液系统疾病B、造血系统疾病C、外伤性脾破裂D、脾脓肿E、脾肿瘤17、结肠破裂的诊断,哪项是错误的A、结肠损伤比小肠损伤机会少B、一部分结肠位于腹膜后,伤后易漏诊C、结肠内液体成分少而细菌多,故腹膜炎出现的较早D、WBC总数增高E、Hb,RBC不一定下降18、诊断外伤性脾破裂下列哪项最重要A、左上腹有外伤史B、有早期休克表现C、腹部有压痛而且逐渐扩大D、有进行件贫血E、诊断性腹腔穿刺,有不凝固血液19、腹部外伤伴有内出血休克,最重要的处理原则是A、补充液体B、给予镇静药C、使用血管活性物质D、控制感染E、抗休克并及时手术探查20、回肠小穿孔早期查无腹膜刺激症状,原因为A、临近肠管紧贴穿孔,堵塞穿孔B、肠腔空虚内无粪便C、机体防御能力强,反应迟钝D、肠管痉挛,粘膜外翻,血凝块堵塞E、肠麻痹,肠蠕动消失,肠内容物不外漏21、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人,腹部X线平片发现腹膜后积气,最可能的损伤部位是A、横结肠B、乙状结肠C、直肠上段D、十二指肠球部E、十二指肠水平部22、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胃破裂,最有意义的是A、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B、腹部肌紧张及反跳痛C、有固定压痛点D、膈下游离气体E、超声波测出腹腔内有积液二、A21、一体操运动员,练习时翻高低杠折腹,突然上腹疼痛,两小时后疼痛加剧,疼痛主要位于右上腹,且有对应部位背部疼痛,曾有血性呕吐物,X线见腹膜后有气体,应考虑诊断A、肝破裂B、胆囊破裂C、右肾破裂D、十二指肠破裂E、腹膜后血管破裂2、腹部闭合性损伤,持续腹痛,血压80/60mmHg,脉搏120次/分,诊断尚未确定,应给予处置是A、吗啡止痛B、给水止渴C、鲁米那镇静D、扶持患者去放射科透视E、积极补充血容量,抗休克3、男性,22岁,腹部被拳击2小时,经查体,化验检查,X线腹透及腹腔穿刺未明确诊断,现应如何处理为宜A、立即剖腹探查,免于误诊B、注射杜冷丁止痛C、严密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D、多活动,使体征明朗化,便于确诊E、禁饮食补液,作好术前准备4、患者被汽车撞伤,右上腹剧痛,呼吸36次/分。

蚌埠医学院【内科护理学】-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蚌埠医学院【内科护理学】-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中度,500-1000ml,SBp<12Kpa,眩晕、烦 躁、心慌、尿少、紧张等;
重 度 : 1000-1500ml 以 上 , SBp<8-10Kpa , HR大于120次/分,烦躁、出汗、四肢厥冷、 尿少/尿闭、意识模糊等。
4、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减少,<20×109/L,可自动出血;
电解质
钠、钾
营养物质
葡萄糖、氨基酸、 脂质
代谢终产物
尿素、尿酸、肌 酐
2、血细胞
(1)红细胞 平均寿命约120天 网织红细胞,正常成人外周血中占%%,绝对
值为(24~84)×109/L,其增减反映骨髓的造 血功能。 (2)白细胞 1)粒细胞:寿命只有12h ,中性粒 、嗜碱粒 、 嗜酸粒 2)淋巴细胞 4-5天/数月或数年 3)单核细胞 半衰期为71小时 (3)血小板 生存期大约7至10天
(二)血液的组成
血浆 55%
血细胞 约占45%
1、血浆
90%的水分 10%的溶质(1)蛋白质: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2)其他: 电解质 营养物质 代谢后产物
血浆Plasma
90%水份
蛋白质
10%溶质
其它
清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维持血浆胶体渗 透压
对抗侵入的微生 物所必需的
血浆凝固所必需 的蛋白质
由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 通过有丝分裂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祖细胞,进 而分化成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白 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 (blood platelet)。淋巴系祖细胞则分化为B 淋巴细胞(lymphocyte )和T淋巴细胞。
(一)健康史
1、既往身体状况 2、饮食习惯 3、服用药物情况 4、放射性核素及化学药物接触史 5、家族史 6、其他

《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第2版)》读书笔记模板

《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第2版)》读书笔记模板

第二十五章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星形细胞肿瘤 第二节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和混合型胶质瘤 第三节室管膜肿瘤 第四节脉络丛肿瘤 第五节起源不定的神经上皮肿瘤 第六节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瘤 第七节松果体主质细胞肿瘤 第八节胚胎性肿瘤 第九节颅神经和外周神经肿瘤
第二十六章免疫组织化学在来源不明转移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06
第十章免疫 电镜技术
05
第九章免疫 细胞化学在 细胞病理学 中的应用
第一章免疫组织化学的概念、特点及发展
第一节免疫组织化学的概念 第二节免疫组织化学的特点 第三节免疫组织化学的发展
第二章抗体基础知识
第一节抗体与抗原的关系 第二节抗体结构 第三节抗体的来源 第四节抗体标记 笫五节抗体的特性
第三章细胞和组织的处理与抗原修复
第十九章肝脏和肝内胆管系统肿瘤
第一节肝脏肿瘤常用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标记物 第二节肝脏良性肿瘤的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三节肝脏恶性肿瘤的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四节肝脏杂类病变的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二十章胰腺疾病
第一节胰腺外分泌系统病变的免疫组化鉴别诊断 第二节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免疫组化鉴别诊断
第十三章皮肤与黑色素肿瘤
第一节黑色素细胞肿瘤 第二节皮肤淋巴与组织细胞肿瘤 第三节表皮与皮肤附属器肿瘤 第四节皮肤软组织肿瘤
第十四章眼、耳、鼻、咽喉、口腔及颈部肿瘤
第一节眼部肿瘤 第二节耳肿瘤 第三节鼻腔、鼻窦和鼻咽肿瘤 第四节喉和气管肿瘤 第五节唾液腺肿瘤 第六节口腔和颌骨肿瘤 第七节颈部肿瘤
第二十四章乳腺疾病
第一节乳腺疾病鉴别诊断常用的标记物 第二节普通导管增生与导管原位癌的鉴别 第三节导管癌与小叶癌的鉴别 第四节乳腺微浸润癌的鉴别 第五节乳腺增生性病变与原位癌/浸润性癌的鉴别 第六节泡沫状组织细胞样癌和泡沫状组织细胞的鉴别 第七节透明细胞肿瘤的免疫组化鉴别 第八节嗜酸细胞肿瘤的免疫组化鉴别 笫九节梭形细胞癌和其他梭形细胞病变的鉴别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绪论第1节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与范围1.研究对象: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服务对象:初生至满14周岁。

第2节儿童年龄分期1.年龄分期:①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出生为胎儿期,正常胎儿期的为40周。

②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死亡率最高。

)③婴儿期:从出生后满一周岁为婴儿期。

(生长发育的第1个高峰期)④幼儿期:从满1周岁到三3岁为幼儿期。

(最容易发生意外的阶段)⑤学龄前期:从3周岁至6~7岁入小学之前为学龄前期。

(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开始增多)⑥学龄期:从小学开始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智能发育更趋成熟。

)⑦青春期:第2个生长高峰(女性比男性早两年)第3节儿科护理的特点1.免疫特点: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抗体IgG;不能通过胎盘获取lgM。

SlgA从母乳获得。

婴幼儿容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第1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生长发育的规律:①连续性,阶段性。

②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③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④个体差异性。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第2节儿童体格生长发育评价1.体重最能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生长指标。

①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公斤;三个月为2倍(6kg);一岁为3倍(9kg);两岁为4倍(12kg)。

②生理性体重:一般下降幅度不超过10%,常于生后第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③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两岁到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8(kg)2.身高: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①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平均生长为50厘米;一岁约为75厘米。

;两岁到86~87厘米。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总结2013年03月09日20:05:48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萎缩:atrophy 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的缩小称为萎缩。

2.肥大:hypertrophy 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3.增生:hyperpl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形成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4..化生:metaplasia 一种已分化的组织转化为另一种性质相似的分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5.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者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者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称为变性。

6.虎斑心: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特点,心肌各部位缺氧程度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

7.玻璃样变:hyaline degeneration指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在HE染色切片中呈均质性红染。

8.坏死:necrosis指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9.凝固样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 坏死组织凝集成灰白或者黄白色、较干燥、坚实的固体,这种坏死称为凝固样坏死。

10.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是凝固样坏死的一种特殊的类型,主要见于结核病引起的坏死,其特点是坏死组织分解彻底,组织结构消失,变成红染颗粒状物质,肉眼呈淡黄色,质松软,似奶酪样物质,故称为干酪样坏死。

11.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 坏死组织迅速溶解呈液态或者形成坏死腔,这种坏死称为液化性坏死。

12.纤维素样坏死:是间质胶原纤维以及小血管壁的一种变性,常见于免疫反应性疾病,病变呈小灶性坏死,原来的组织结构消失,变为一堆边界不清、呈颗粒、小条、小块状物质,HE染色强嗜酸性,似纤维素样变性,由于有组织坏死,所以又称为纤维素样坏死。

13.窦道:sinus 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开口于皮肤或黏膜的吂性管道。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四版)汇总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四版)汇总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四版)汇总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概述:考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医学科学中最主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运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考试范围包括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以及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和外科学。

能力要求:主要测试考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对医学领域中最主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2.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做出综合判断和评论的正确程度;3.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生理学:一、绪论:本章主要介绍生理学的基本概念,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以及稳态与内环境概念。

考生需要理解人体内环境的平衡调节机制,以及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调节。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本章主要介绍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以及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以及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考生需要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内外物质的转运方式。

三、血液:本章主要介绍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及其功能,以及血细胞的功能、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以及血型和输血原则。

考生需要了解血液的基本特性以及不同血型之间的差异。

四、血液循环:本章主要介绍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血管生理,以及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和器官循环。

考生需要掌握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器官之间的血液循环规律。

五、呼吸:本章主要介绍肺通气的动力、阻力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以及肺换气功能的测定。

考生需要了解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肺部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机制。

RNA指导的RNA聚合酶在病毒RNA复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氨酰-tRNA合成酶(ARS)及其功能氨基酸的活化需要ARS的参与。

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各个阶段翻译起始包括起始tRNA、起始密码子、起始因子和起始复合物;多肽链延伸阶段包括氨酰-tRNA进入、转肽、移位等3个反应,延伸因子、肽酰转移酶和肽键的形成也是关键;翻译终止阶段包括终止密码子和释放因子等。

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第二章肿瘤(C00-D48)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D50-D89)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G00-G99)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H00-H59)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H60-H95)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I00-I99)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J00-J99)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K00-K93)第十二章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L00-L99)第十三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第十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00-N99)第十五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O00-O99)第十六章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P00-P96)第十七章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Q00-Q99)第十八章症状、体症和临床与实验异常所见,不可分类于他处者(R00-R99)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S00-T98)第二十章疾病和死亡的外因(V01-Y98)第二十一章影响健康状态和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Z00-Z99)第二十二章用于特殊目的的编码(U00-U99)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肠道传染病(A00-A09)A00霍乱A01伤寒和副伤寒A02其他沙门菌感染A03细菌性痢疾A04其他细菌性肠道感染A05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06阿米巴病A07其他原虫性肠道疾病A08病毒性和其他特指的肠道感染A09其他传染性和未特指病因的胃肠炎和结肠炎结核病(A15-A19)A15呼吸道结核,经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A16呼吸道结核,未经细菌学或组织学证实A17神经系统的结核A18其他器官的结核A19粟粒性结核某些动物源性细菌性疾病(A20-A28)A20鼠疫A21土拉菌病[兔热病]A22炭疽A23布氏菌病A24鼻疽和类鼻疽A25鼠咬热A26类丹毒A27钩端螺旋体病A28其他动物源性细菌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其他细菌性疾病(A30-A49)A30麻风〔汉森病」〕A31其他分枝杆菌感染A32利斯特菌病A33新生儿破伤风A34产科破伤风A35其他破伤风A36白喉A37百日咳A38猩红热A39脑膜炎球菌感染A40链球菌性败血症A41其他败血症A42放线菌病A43诺卡[放线]菌病A44巴尔通体病A46丹毒A48其他细菌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49未特指部位的细菌性感染主要为性传播模式的感染(A50-A64)A50先天性梅毒A51早期梅毒A52晚期梅毒A53其他和未特指的梅毒A54淋球菌感染A55衣原体(性病性)淋巴肉芽肿A56其他性传播的衣原体疾病A57软下疳A58腹股沟肉芽肿A59滴虫病A60肛门生殖器的疱疹病毒[单纯疱疹」感染A63其他主要为性传播的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64未特指的性传播疾病其他螺旋体病(A65-A69)A65非性病性梅毒A66雅司病A67品他病A68回归热A69其他螺旋体感染由衣原体引起的其他疾病(A70-A74)A70鹦鹉热衣原体感染A71沙眼A74由衣原体引起的其他疾病立克次体病(A75-A79)A75斑疹伤寒A77斑疹热〔蜱媒介的立克次体病〕A78 Q热A79其他立克次体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性感染(A80-A89)A80急性脊髓灰质炎A81中枢神经系统的非典型病毒感染A82狂犬病A83蚊媒介的病毒性脑炎A84蜱媒介的病毒性脑炎A85其他病毒性脑炎,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86未特指的病毒性脑炎A87病毒性脑膜炎A88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病毒性感染,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89中枢神经系统未特指的病毒性感染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和病毒性出血热(A90-A99)A90 登革热[古典登革热]A91 登革出血热A92 其他蚊媒介的病毒性发热A93 其他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94 未特指的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A95 黄热病A96 沙粒病毒性出血热A98 其他病毒性出血热,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99 未特指的病毒性出血热特征为皮肤和粘膜损害的病毒性感染 (B00-B09)B00 疱疹病毒[单纯疱疹]感染B01 水痘B02 带状疱疹B03 天花B04 猴痘B05 麻疹B06 风疹B07 病毒性疣B08 其他以皮肤和粘膜损害为特征的病毒性感染,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09 未特指的以皮肤和粘膜损害为特征的病毒性感染病毒性肝炎(B15-B19)B15 急性甲型肝炎B16 急性乙型肝炎B17 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B18 慢性病毒性肝炎B19 未特指的病毒性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B20-B24)B2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Ⅳ]病造成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B2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恶性肿瘤B2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其他特指的疾病B2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其他情况B24 未特指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其他病毒性疾病(B25-B34) B25 巨细胞病毒病B26 流行性腮腺炎B2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30 病毒性结膜炎B33 其他病毒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34 未特指部位的病毒性感染真菌病(B35-B49)B35 皮肤癣菌病B36 其他浅部真菌病B37 念珠菌病B38 球孢子菌病B39 组织胞浆菌病B40 芽生菌病B41 副球孢子菌病B42 孢子丝菌病B43 着色真菌病与棕色真菌病性脓肿B44 曲霉病B45 隐球菌病B46 接合菌病B47 足菌肿B48 其他真菌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49 未特指的真菌病原虫性疾病(B50-B64)B50 恶性疟原虫疟疾B51 间日疟原虫疟疾B52 三日疟原虫疟疾B53 其他经寄生虫学证实的疟疾B54 未特指的疟疾B55 利什曼病B56 非洲锥虫病B57 查加斯病B58 弓形虫病[弓形体病]B59 肺孢子虫病B60 其他原虫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64 未特指的原虫性疾病蠕虫病(B65-B83)B65 血吸虫病[裂体吸虫病]B66 其他吸虫感染B67 棘球蚴病B68 绦虫病B69 囊虫病[囊尾蚴病]B70 裂头绦虫病和裂头蚴病B7l 其他绦虫感染B72 龙线虫病B73 盘尾丝虫病B74 丝虫病B75 旋毛虫病B76 钩虫病B77 蛔虫病B78 类圆线虫病B79 鞭虫病B80 蛲虫病B8l 其他肠道蠕虫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82 未特指的肠道寄生虫病B83 其他蠕虫病虱病、螨病和其他病虫侵染(B85-B89)B85 虱病和阴虱病B86 疥疮B87 蝇蛆病‘B88 其他病虫侵染B89 未特指的寄生虫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后遗症(B90-B94)B90 结核病后遗症B91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B92 麻风后遗症B94 其他和未特指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后遗症细菌、病毒和其他传染性病原体(B95-B97)B95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作为分类于其他章疾病的原因B96 其他细菌性病原体作为类于其他章疾病的原因B97 病毒性病原体作为分类于其他章疾病的原因其他传染病(B99)B99 其他和未特指的传染病第二章肿瘤(C00-D48)恶性肿瘤(C00-C97)唇、口腔和咽恶性肿瘤(C00-C14)C00 唇恶性肿瘤C01 舌根恶性肿瘤C02 舌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03 牙龈恶性肿瘤C04 口底恶性肿瘤C05 腭恶性肿瘤C06 口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07 腮腺恶性肿瘤C08 大涎腺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09 扁桃体恶性肿瘤C10 口咽恶性肿瘤C11 鼻咽恶性肿瘤C12 梨状窦恶性肿瘤C13 咽下部恶性肿瘤C14 唇、口腔和咽其他和部位不明的恶性肿瘤消化器官恶性肿瘤(C15—C26)C15 食管恶性肿瘤C16 胃恶性肿瘤C17 小肠恶性肿瘤C18 结肠恶性肿瘤C19 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恶性肿瘤C20 直肠恶性肿瘤C21 肛门和肛管恶性肿瘤C22 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C23 胆囊恶性肿瘤C24 胆道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25 胰恶性肿瘤C26 消化器官其他和不明确的恶性肿瘤呼吸和胸腔内器官恶性肿瘤(C30-C39)C30 鼻腔和中耳恶性肿瘤C31 鼻旁窦恶性肿瘤C32 喉恶性肿瘤C33 气管恶性肿瘤C34 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C37 胸腺恶性肿瘤C38 心脏、纵隔和胸膜恶性肿瘤C39 呼吸系统和胸腔内器官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骨和关节软骨恶性肿瘤(C40-C41)C40 四肢骨和关节软骨恶性肿瘤C41 骨和关节软骨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皮肤黑色素瘤和其他恶性肿瘤(C43-C44)C43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44 皮肤其他恶性肿瘤间皮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C45-C49)C45 间皮瘤C46 卡波西肉瘤C47 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恶性肿瘤C48 腹膜后腔和腹膜恶性肿瘤C49 其他结缔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乳房恶性肿瘤(C50)C50 乳房恶性肿瘤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C51-C58)C51 外阴恶性肿瘤C52 阴道恶性肿瘤C53 宫颈恶性肿瘤C54 子宫体恶性肿瘤C55 部位未特指的子宫恶性肿瘤C56 卵巢恶性肿瘤C57 女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58 胎盘恶性肿瘤男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C60-C63)C60 阴茎恶性肿瘤C61 前列腺恶性肿瘤C62 睾丸恶性肿瘤C63 男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泌尿道恶性肿瘤(C64-C68)C64 肾(除外肾盂)恶性肿瘤C65 肾盂恶性肿瘤C66 输尿管恶性肿瘤C67 膀胱恶性肿瘤C68 泌尿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眼、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C69-C72) C69 眼和附器恶性肿瘤C70 脑脊膜恶性肿瘤C71 脑恶性肿瘤C72 脊髓、脑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甲状腺和其他内分泌腺恶性肿瘤(C73-C75)C73 甲状腺恶性肿瘤C74 肾上腺恶性肿瘤C75 其他内分泌腺和有关结构的恶性肿瘤不明确、继发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76-C80)C76 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C77 淋巴结继发性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78 呼吸和消化器官的继发性恶性肿瘤C79 其他部位的继发性恶性肿瘤C80 部位未特指的恶性肿瘤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C81-C96)C81 霍奇金[何杰金]病C82 滤泡性[结节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83 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84 周围和皮的T细胞淋巴瘤C85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其他和未特指类型C88 恶性免疫增生性疾病C90 多发性骨髓瘤和恶性浆细胞肿瘤C91 淋巴样白血病C92 髓样白血病C93 单核细胞白血病C94 特指细胞类型的其他白血病C95 未特指细胞类型的白血病C96 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独立(原发)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C97)C97 独立(原发)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原位肿瘤(D00-D09)D00 口腔、食管和胃原位癌D01 消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原位癌D02 中耳和呼吸系统原位癌D03 原位黑色素瘤D04 皮肤原位癌D05 乳房原位癌D06 宫颈原位癌D07 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原位癌D09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原位癌良性肿瘤(D10-D36)D10 口和咽良性肿瘤D11 大涎腺良性肿瘤D12 结肠、直肠、肛门和肛管良性肿瘤D13 消化系统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良性肿瘤D14 中耳和呼吸系统良性肿瘤D15 胸腔内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16 骨和关节软骨良性肿瘤D17 良性脂肪瘤样肿瘤D18 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任何部位D19 间皮组织良性肿瘤D20 腹膜后腔和腹膜软组织良性肿瘤D21 结缔组织和其他软组织的其他良性肿瘤D22 黑素细胞痣D23 皮肤其他良性肿瘤D24 乳房良性肿瘤D25 子宫平滑肌瘤D26 子宫其他良性肿瘤D27 卵巢良性肿瘤D28 女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29 男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D30 泌尿器官良性肿瘤D31 眼和附器良性肿瘤D32 脑脊膜良性肿瘤D33 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良性肿瘤D34 甲状腺良性肿瘤D35 内分泌腺其他和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36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良性肿瘤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7-D38)D37 口腔和消化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8 中耳、呼吸和胸腔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9 女性生殖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0 男性生殖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1 泌尿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2 脑脊膜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3 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4 内分泌腺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5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4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47 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其他肿瘤D48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营养性贫血(D50-D53)D50 缺铁性贫血D51 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D52 叶酸盐缺乏性贫血D53 其他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D55-D59)D55 酶代谢紊乱性贫血D56 地中海贫血D57 镰状细胞疾患D58 其他遗传性溶血性贫血D59 后天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及其他贫血(D60-D64)D60 后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幼红细胞减少症]D61 其他再生障碍性贫血D62 急性出血后贫血D63 分类于他处的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D64 其他贫血凝血缺陷,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D65-D69)D65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去纤维蛋白综合征]D66 遗传性因子Ⅷ缺乏D67 遗传性因子Ⅸ缺乏D68 其他凝血缺陷D69 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其他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D70-D77)D70 粒细胞缺乏D71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紊乱D72 其他白细胞疾患D73 脾疾病D74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D75 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其他疾病D76 涉及淋巴网状组织和网状组织细胞系统的某些疾病D77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其他疾患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80-D89)D80 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D81 联合免疫缺陷D82 与其他严重缺陷有关的免疫缺陷D83 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D84 其他免疫缺陷D86 结节病D89 涉及免疫机制的其他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甲状腺疾患(E00-E07)E00 先天性碘缺乏综合征E01 碘缺乏相关性甲状腺疾患和有关情况E02 临床症状不明显[亚临床]的碘缺乏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E03 其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E04 其他非毒性甲状腺肿E05 甲状腺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E06 甲状腺炎E07 甲状腺的其他疾患糖尿病(E10-E14)E10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E11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E12 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E13 其他特指的糖尿病E14 未特指的糖尿病葡萄糖调节和胰腺内分泌的其他疾患(E15-E16) E15 非糖尿病低血糖性昏迷E16 胰腺内分泌的其他疾患其他内分泌腺疾患(E20-E35)E20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E21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旁腺的其他疾患E22 垂体功能亢进E23 垂体功能减退和其他疾患E24 库欣[柯兴]综合征E25 肾上腺性征疾患E26 醛固酮过多症E27 其他肾上腺疾患E28 卵巢功能障碍E29 睾丸功能障碍E30 青春期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E31 多腺体功能障碍E32 胸腺病E34 其他内分泌疾患E3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内分泌腺疾患营养不良(E40-E46)E40 夸希奥科病[恶性营养不良病]E41 营养性消瘦E42 消瘦性夸希奥科病E43 未特指的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E44 中度和轻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E45 继后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发育迟缓E46 未特指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其他营养缺乏(ES0-E64)E50 维生素A缺乏病E51 硫胺素缺乏E52 烟酸缺乏[糙皮病)E53 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病E54 抗坏血酸缺乏E55 维生素D缺乏病E56 其他维生素缺乏病E58 饮食性钙缺乏E59 饮食性硒缺乏E60 饮食性锌缺乏E61 其他营养元素缺乏E63 其他营养缺乏E64 营养不良和其他营养缺乏的后遗症肥胖症和其他营养过度(E65-E68)E65 局部多脂症E66 肥胖症E67 其他营养过度E68 营养过度后遗症代谢紊乱(E70-E90)E70 芳香氨基酸代谢紊乱E71 支链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紊乱E72 其他氨基酸代谢紊乱E73 乳糖不耐受E74 其他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E75 (神经)鞘脂类代谢紊乱和其他脂贮积疾患E76 糖胺聚糖代谢紊乱E77 糖蛋白代谢紊乱E78 脂蛋白代谢紊乱和其他脂血症E79 嘌呤和嘧啶代谢紊乱E80 卟啉和胆红素代谢紊乱E83 矿物质代谢紊乱E84 囊性纤维化病E85 淀粉样变E86 血容量缺失E87 液体-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其他紊乱E88 其他代谢紊乱E89 操作后内分泌和代谢紊乱,不可归类在他处者E90 分类于他处疾病引起的营养和代谢疾患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00-F09)F00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G30)F01 血管性痴呆F02 分类于他处的其他疾病引起的痴呆F03 未特指的痴呆F04 器质性遗忘综合征,非由酒精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F05 谵妄,非由酒精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F06 脑损害和功能障碍及躯体疾病引起的其他精神障碍F07 脑部疾病、损害和功能障碍引起的人格和行为障碍F09 未特指的器质性或症状性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0-F19)F10 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1 使用阿片样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2 使用大麻类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3 使用镇静剂或催眠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4 使用可卡因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5 使用其他兴奋剂(包括咖啡因)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6 使用致幻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7 使用烟草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8 使用挥发性溶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9 使用多种药物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F20-F29)F20 精神分裂症F21 分裂型障碍F22 持久的妄想性障碍F23 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F24 感应性妄想性障碍F25 分裂情感性障碍F28 其他非器质性精神病性障碍F29 未特指的非器质性精神病心境[情感]障碍(F30-F39)F30 躁狂发作F31 双相情感障碍F32 抑郁发作F33 复发性抑郁障碍F34 持久的心境[情感]障碍F38 其他心境[情感]障碍F39 未特指的心境[情感]障碍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以及躯体形式的障碍(F40-F48)F40 恐怖性焦虑障碍F41 其他焦虑障碍F42 强迫性障碍F43 严重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F44 分离[转换]性障碍F45 躯体形式障碍.F48 其他神经症性障碍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的行为综合征(F50-F59)F50 进食障碍F51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F52 性功能障碍,非由器质性障碍或疾病引起F53 与产褥期有关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不可归类在他处者F54 与归类在他处的障碍或疾病有关的心理和行为因素F55 非致依赖性物质滥用F59 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的未特指的行为综合征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F60-F69)F60 特异性人格障碍F61 混合型和其他人格障碍F62 持久性人格改变,非由脑损害和疾病所致F63 习惯和冲动障碍F64 性身份障碍F65 性偏好障碍F66 与性发育和性取向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F68 成人人格和行为的其他障碍F69 未特指的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精神发育迟缓(F70-F79)F70 轻度精神发育迟缓F71 中度精神发育迟缓F72 重度精神发育迟缓F73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缓F78 其他精神发育迟缓F79 未特指的精神发育迟缓心理发育障碍(F80-F89)F80 特定性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F81 特定性学习技能发育障碍F82 特定性运动功能发育障碍F83 混合性特定性发育障碍F84 弥漫性[综合性]发育障碍F88 其他心理发育障碍F89 未特指的心理发育障碍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F90-F98)F90 多动性障碍F91 品行障碍F92 品行和情绪混合性障碍F9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F94 特发于童年和青少年期的社会功能障碍F95 抽动障碍F98 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其他行为和情绪障碍未特指的精神障碍(F99)F99 精神障碍,其他方面未特指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G00-G99)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G00-G09)G00 细菌性脑膜炎,不可归类在他处者G01 分类于他处的细菌性疾病引起的脑膜炎G02 分类于他处的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起的脑膜炎G03 其他和未特指原因引起的脑膜炎G04 脑炎、脊髓炎和脑脊髓炎G0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炎、脊髓炎和脑脊髓炎G06 颅内和椎管内脓肿及肉芽肿G07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颅内、椎管内脓肿和肉芽肿G08 颅内和椎管内的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G09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后遗症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全身性萎缩(G10-G13)G10 亨廷顿病G11 遗传性共济失调G12 脊髓性肌萎缩和有关的综合征G1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全身性萎缩锥体束外和运动疾患(G20-G26)G20 帕金森病G21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G2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G23 其他的基底核变性疾病G24 张力失常G25 其他锥体束外和运动疾患G26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锥体束外和运动疾患神经系统的其他变性性疾病(G30-G32)G30 阿尔茨海默病G31 神经系统的其他变性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C3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其他变性性疾患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G35-G37)G35 多发性硬化G36 其他急性播散性脱髓鞘G37 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脱髓鞘疾病发作性和阵发性疾患(G40-G47)G40 癫癎[癫痫]G41 癫痫持续状态G43 偏头痛G44 其他头痛综合征G45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和相关的综合征G46 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 (I60-I67)G47 睡眠障碍神经、神经根和神经丛疾患(G50-G59)G50 三叉神经疾患G51 面神经疾患G52 其他脑神经疾患G5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神经疾患G54 神经根和神经丛疾患G5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神经根和神经丛压迫G56 上肢单神经病G57 下肢单神经病G58 其他单神经病G59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单神经病多神经病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60-G64)G60 遗传性和特发性神经病G61 炎性多神经病G62 其他多神经病G6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多神经病G64 周围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肌神经接点和肌肉疾病(G70-G73)G70 重症肌无力和其他肌神经疾患G71 肌肉的原发性疾患G72 其他肌病G7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肌神经接点和肌肉的疾患大脑性瘫痪和其他麻痹[瘫痪]综合征(G80-G83)G80 大脑性瘫痪[脑瘫]G81 偏瘫G82 截瘫和四肢瘫G83 其他麻痹[瘫痪]综合征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90-G99)G90 自主神经系统的疾患G91 脑积水G92 中毒性脑病G93 脑的其他疾患G94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的其他疾患G95 脊髓的其他疾病G96 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97 神经系统的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G98 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G99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H00-H59)眼睑、泪器系和眼眶疾患(H00-H06)H00 睑腺炎和睑板腺囊肿H01 眼睑的其他炎症H02 眼险的其他疾患H0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眼睑疾患H04 泪器系疾患H05 眼眶疾患H06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泪器系和眼眶疾患结膜疾患(H10-H13)H10 结膜炎H11 结膜的其他疾患H1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结膜疾患巩膜、角膜,虹膜和睫状体疾患(H15-H22) H15 巩膜疾患H16 角膜炎H17 角膜瘢痕和混浊H18 角膜的其他疾患H19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巩膜和角膜疾患H20 虹膜睫状体炎H21 虹膜和睫状体的其他疾患H2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虹膜和睫状体疾患晶状体疾患(H25-H28)H25 老年性白内障H26 其他白内障H27 晶状体的其他疾患H28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白内障和晶状体的其他疾患脉络膜和视网膜疾患(H30-H36)H30 脉络膜视网膜炎H31 脉络膜的其他疾患H3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脉络膜视网膜疾患H33 视网膜脱离和断裂H34 视网膜血管阻塞H35 其他视网膜疾患H36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视网膜疾患青光眼(H40-H42)H40 青光眼H4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青光眼玻璃体和眼球疾患(H43-H45)H43 玻璃体疾患H44 眼球疾患H4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玻璃体和眼球疾患视神经和视路疾患(H46-H48)H46 视神经炎H47 视[第二]神经和视路的其他疾患H48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视[第二] 神经和视路疾患眼球外肌、双眼运动、调节和屈光疾患(H49-H52)H49 麻痹性斜视H50 其他斜视H51 双眼运动的其他疾患H52 屈光和调节疾患视觉障碍和盲(H53-H54)H53 视觉障碍H54 视力缺损,包括盲(双眼或单眼)眼和附器的其他疾患(H55-H59)H55 眼震和其他不规则眼运动H57 眼和附器的其他疾患H58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眼和附器的其他疾患H59 眼和附器的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H60-H95)外耳疾病(H60-H62)H60 外耳炎H61 外耳的其他疾患H6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外耳疾患中耳和乳突疾病(H65-H75)H65 非化脓性中耳炎H66 化脓性和未特指的中耳炎H67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中耳炎H68 咽鼓管炎和阻塞H69 咽鼓管的其他疾患H70 乳突炎和有关情况H71 中耳胆脂瘤H72 鼓膜穿孔H73 鼓膜的其他疾患H74 中耳和乳突的其他疾患H7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中耳和乳突的其他疾患内耳疾病(H80-H83)H80 耳硬化H81 前庭功能疾患H8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眩晕综合征H83 内耳的其他疾病耳的其他疾患(H90-H95)H90 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H91 其他听觉丧失H92 耳痛和耳渗出液H93 耳的其他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H94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耳的其他疾患H95 耳和乳突的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I00-I99)急性风湿热(I00-I02)I00 风湿热,未提及心脏受累I01 风湿热伴有心脏受累I02 风湿性舞蹈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病(I05-I09)I05 风湿性二尖瓣疾病I06 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I07 风湿性三尖瓣疾病I08 多个心瓣膜疾病I09 其他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I10-I15)I10 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I11 高血压心脏病I12 高血压肾脏病I13 高血压心脏和肾脏病I15 继发性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I20-I25)I20 心绞痛I21 急性心肌梗死I22 随后性心肌梗死I23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某些近期并发症I24 其他急性缺血性心脏病I25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和肺循环疾病(I26-I28)I26 肺栓塞I27 其他肺源性心脏病I28 肺血管的其他疾病其他类型的心脏病(I30-I52)I30 急性心包炎I31 心包的其他疾病I3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心包炎I33 急性和亚急性心内膜炎I34 非风湿性二尖瓣疾患I35 非风湿性主动脉瓣疾患。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

contents •造血系统疾病概述•造血系统疾病的治疗•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特殊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康复与家庭支持目录造血系统疾病的定义造血系统疾病的分类01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造血系统疾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021. 红细胞疾病:如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032. 白细胞疾病:如感染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等。

043. 血小板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054. 骨髓增殖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065. 血液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造血系统疾病的症状 1. 贫血:如苍白、乏力、头晕等。

3. 感染易感性:如发热、咳嗽、腹泻等。

5. 骨痛或骨骼异常:如骨髓炎、骨髓纤维化等。

造血系统疾病的症状因具体疾病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种2. 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4. 淋巴结肿大:如淋巴瘤等。

010*********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抗生素铁剂和维生素其他药物手术治疗030201放疗和化疗放疗:通过放射线照射病变部位,杀伤异常细胞,控制肿瘤生长。

化疗:通过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常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疾病。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放疗和化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和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注意患儿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定期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保持患儿的卫生和清洁,预防感染;在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和副作用,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放疗和化疗制定合理饮食计划对于造血系统疾病导致的贫血、免疫力低下等问题,适当增加蛋白质、铁、叶酸等营养素的摄入。

增加营养摄入保持口腔清洁监测体温变化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对于易感患儿,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儿科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大全(四)精选全文

儿科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大全(四)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章节:第十一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难度系数1关键字:先天性心脏病1.先天性心脏病最主要的病因是A.宫内病毒感染B.孕母接触放射线C.孕母受药物影响D.孕母代谢性疾病E.孕母妊娠年龄较大2.预防先天性心脏病最重要的措施是A.预防宫内病毒感染B.避免接触高危因素C.遗传咨询谨慎用药D.妊娠早期补充叶酸E.早期诊断早期干预3.不属于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共同特点的是A.潜在性紫绀B.肺循环血量增多C.体循环血量减少D.肺动脉高压E.胸骨右缘闻及舒张期杂音4.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支气管肺炎B.脑栓塞C.喉返神经麻痹D.咯血E.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5.肺循环血量增多而体循环血量减少的先天性心脏病是A.房间隔缺损B.法洛四联症C.室间隔缺损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D.主动脉狭窄E.肺动脉狭窄6.以肺循环血量减少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先天性心脏病是A.房间隔缺损B.法洛四联症C.室间隔缺损D.主动脉狭窄E.动脉导管未闭7.属于无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是A.主动脉狭窄B.室间隔缺损C.房间隔缺损D.法洛四联征E.动脉导管未闭8.不属于潜伏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是A.肺动脉狭窄B.房间隔缺损C.室间隔肌部缺损D.室间隔膜部缺损E.动脉导管未闭9.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右位心10.以“肺门舞蹈”为特点的先天性心脏病是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完全性大血管错位11.以水冲脉为特点的先天性心脏病是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完全性大血管错位12.动脉导管未闭当有显著肺动脉高压时发生青紫的部位是A.左侧肢体B.右侧肢体C.上半身D.下半身E.全身13.不属于法洛四联症畸形组成的是A.肺动脉狭窄B.室间隔缺损C.主动脉骑跨D.右心室肥大E.房间隔缺损14.法洛四联症缺氧症状的程度取决于A.室间隔缺损大小B.右心室肥大程度C.主动脉骑跨程度D.肺动脉狭窄程度E.以上都不是15.不属于法洛四联症常见的临床表现是A.潜伏青紫B.蹲踞现象C.缺氧发作D.发育落后E.杵状指16.最易并发脑脓肿的先天性心脏病是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右位心17.最有助于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无创伤性的特殊检查方法是A.X线检查B.心电图C.超声心动图D.心导管检查E.CT检查18.法洛四联症最典型的X线影像学特征是A.肺门舞蹈B.肺野清晰C.肺动脉增粗D.右心室增大E.心脏呈靴形19.法洛四联症患儿脑缺氧发作时吸氧应采取的体位是A.俯卧位B.仰卧位C.半卧位D.侧卧位E.胸膝卧位20.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生后1周内用以促进导管关闭的药物为A.吲哚美辛B.普萘洛尔C.吗啡D.呋塞米E.前列腺素抑制剂21.护理法洛四联症患儿,要注意保证入量,防止脱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E. 急性红白血病
11.027 Ph1染色体是
A. 22号染色体长臂易位至9号染色
体长臂
B. 17号染色体长臂易位至15号染色
体长臂
C. 21号染色体三体
D. 5号染色体短臂丢失
E. 45xo性染包体单体
11.028 有Ph1染色体的主要是哪种白血病
A.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 淋巴细胞 B. R-S细胞 C. 多形核瘤样细胞 D. 白血病细胞 E. 成纤维细胞 11.013 胶原纤维束出现在下列哪个类型的霍 奇金病 A. 淋巴细胞消减型 B. 淋巴细胞为主型 C. 网织型 D. 结节硬化型 E. 混合细胞型 11.014 Ⅲ期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变范围为 A. 限于一个淋巴结 B. 病变限于膈的一侧 C. 膈肌两侧的淋巴结、脾及邻近器官
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瘤细胞浸润包膜
B. 淋巴结结构破坏
C. 淋巴结切面上见大片坏死
D. 淋巴结切面呈鱼肉状
E. 肿大淋巴结常互相融合
11.047 下列哪一个不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的特点
A. 由小淋巴细胞恶变而来
B. 最后常发生急性变
C. 恶变的B细胞无免疫功能
175
D. 恶变的B细胞不能转化为浆细胞
176
11.064-11.067 A. CD19+,CD20+, sIg+ B. CD19+, CD20+, sIgC. CD2+ D. S-100蛋白+ E. 溶菌酶+
11.064 B细胞 11.065 前B细胞 11.066 T细胞 11.067 组织细胞 11.068-11.071
细胞为主(大于30%)的白血病称之为
A.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急性巨核细胞型白血病
C. 未分化型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D. 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E. 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11.043 慢粒白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正常相
Hale Waihona Puke 应白细胞比较A. 可用细胞化学方法显示出增强
B. 降低
C. 增强或降低
D. 无明显差异
E. M3
174
11.035 较少累及肝脏的急性白血病是
A. L1
B. M5
C. M3
D. L2
E. M7
11.036 急性白血病的骨髓组织,下列哪一项是
不正确的
A. 主要为原始细胞
B. 巨核细胞增多
C. 红细胞系生成受抑制
D. 成熟的白细胞数量不多
E. 骨髓增生活跃
11.037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外最常累及
均累及 D. 限于结外一个器官 E. 扩散到淋巴结外,累及一个或多个
结外器官或组织 l1.015 非霍奇金淋巴瘤工作分类中,高度恶性
的是 A. 裂细胞性 B. 小无裂细胞性 C. 大细胞性 D. 小淋巴细胞性 E. 小裂和大裂细胞
11.016 Lukes-Collins的淋巴瘤分类依据是 A. 瘤细胞形态 B. 肿瘤累及范围 C. 肿瘤细胞的免疫功能 D. 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 E. 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E. 常有低球蛋白血症
11.048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肿瘤细胞绝
大多数来自
A. 早B细胞前身 B. 前B细胞
C. NK细胞
D. T细胞
E. 以上都不是
11.049 慢性白血病最大的危害性在于
A. 巨脾症
B. 慢性贫血
C. 血小板增多 D. 慢性感染
E. 急变
11.050 可伴有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白血病
E. 血管肉瘤出血,产生胆绿蛋白所致
11.025 白血病的皮肤病变多见于
A.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B. 急性红白血病
C.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D. 急性原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E. 急性原粒细胞白血病分化型
11.026 引起巨脾的白血病是
A.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 多种细胞混合增生,少数R-S细胞
D. 淋巴细胞显著减少,较多R-S细胞
E. 纤维组织增生,多数陷窝细胞和
R-S细胞
11.009 在霍奇金病结节硬化型中不易见到的
细胞是
A. 陷窝细胞
B. 嗜酸粒细胞
C. 幼稚的淋巴细胞 D. R—S细胞
E. 成纤维细胞
11.010 霍奇金病中预后最差的组织学类型
11.023 Pautrier微脓肿出现在
A. 伤寒
B. 麻风
C. 结核
D. T细胞淋巴瘤
E. 白血病
11.024 绿色瘤是
A. 胆管上皮癌因淤胆所致
B. 原发性肝细胞癌转移到皮下,分泌
胆汁所致
C.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在骨组织、骨
膜下或软组织中浸润,聚集成肿块呈
绿色
D. 绒癌阴道转移性结节,呈紫蓝色
A. 单核细胞恶性增生而来
B. 组织细胞恶性增生而来
C. T淋巴细胞恶性增生而来
D. B淋巴细胞恶性增生而来
E. 多能造血干细胞恶性增生而来
11.053 毛细胞的主要特点是
A. 瘤细胞细长似毛发
B. 瘤细胞核细长有许多突起,形似绒

C. 瘤细胞核为多核,核呈菊花状排列
D. 瘤细胞胞浆形成细长的突起,形似
绒毛
E. 瘤细胞浆呈毛玻璃样
11.054 关于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下 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引起类白血病的原因去除,血象不 恢复正常 B. 类白血病反应时一般无明显贫血和 血小板减少 C.类白血病反应时粒细胞有严重毒性 改变,胞浆内有毒性颗粒和空泡等 D. 类白血病反应时中性粒细胞的碱性 磷酸酶活性和糖原皆明显增高 E. 类白血病反应时细胞内不见Ph1染 色体
奇金病
A. 淋巴细胞为主型 B. 结节硬化型
C. 混合细胞型
D. 弥漫性纤维化型
E. 淋巴细胞消减型
11.007 下列哪项不属霍奇金病的类型
A. 淋巴细胞为主型 B. 组织细胞型
C. 淋巴细胞消减型 D. 结节硬化型
E. 混合细胞型
11.008 下述哪项符合结节硬化型霍奇金病
A. 淋巴结结构保留
B. 淋巴细胞大量增生
11.017 下列哪种恶性肿瘤属于B细胞型淋巴瘤 A. 组织细胞型淋巴瘤 B. Burkitt淋巴瘤 C. 恶性颗粒细胞瘤 D. 曲折核淋巴细胞型淋巴瘤 E. 以上都不是
11.018 滤泡型淋巴瘤起源于B淋巴细胞最常见 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是 A. 小核裂细胞为主型 B. 大核裂细胞为主型 C. 小无核裂细胞为主型 D. 大无核裂细咆为主型 E. 免疫母细胞型
第十一章 造血系统疾病
A型题 11.001 关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叙述,下列哪
项是正确的 A. 各种损伤和刺激引起淋巴结内的淋
巴 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使淋 巴结肿大 B. 各种损伤或刺激引起B淋巴细胞反 应性增生,淋巴滤泡增生增大,生发 中心扩大 C. 各种损伤或刺激引起T淋巴细胞增 生,滤泡旁区淋巴细胞增多 D.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构破 坏 E. 滤泡内增生的细胞有一定的异型性 11.002 关于恶性淋巴瘤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 误的? A. 是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 的恶性肿瘤 B. 分为霍奇金病(又称何杰金病)、 非霍奇金病和淋巴肉瘤三大类型 C. 肉眼呈结节状,可有假包膜,切面 呈“鱼肉样” D. 淋巴组织结构破坏,瘤细胞弥散分 布,瘤细胞间可有网状纤维穿插包 绕 E. 青少年多见,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 瘤之一 11.003 霍奇金淋巴瘤的亚型,可随病情的发展 转化,最可能发生的是 A. 淋巴细胞消减型→淋巴细胞为主型 B. 混合细胞型→结节硬化型 C. 结节硬化型→淋巴细胞消减型 D. 淋巴细胞为主型→混合细胞型 E. 淋巴细胞消减型→结节硬化型
B型题 11.055-11.058
A. 淋巴滤泡中央可见胸腺样Hassall小 体
B. 大量免疫母细胞浸润 C. Langerhans细胞增生 D. 可见R-S细胞 E. 可见“满天星”图像 11.055 霍奇金病 11.056 组织细胞增生症X 11.057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11.058 巨大淋巴结增生 11.059-11.063 A. B细胞型淋巴瘤 B. T细胞型淋巴瘤 C. 组织细胞型淋巴瘤 D. 霍奇金病 E. Burkitt淋巴瘤 11.059 最常见的淋巴瘤是 11.060 镜影细胞是诊断上述哪种疾病的重要 依据 11.061 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很少见的类型是 11.062 “满天星”图像是上述哪种疾病的病 变特点之一 11.063 蕈样霉菌病属于
11.019 主要由T淋巴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 巴瘤 A. 小淋巴细胞 性淋巴瘤 B. 滤泡型淋巴瘤 C. 免疫母细胞淋巴瘤 D. 透明细胞性淋巴瘤 E. 伯基特淋巴瘤
11.020 可合并白血病的淋巴瘤主要是 A. 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B. 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C.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 D. 伯基特淋巴瘤 E. 骨髓瘤
是.
172
A. 淋巴细胞为主型 B. 淋巴细胞消减型 C. 结节硬化型 D. 混合细胞型 E. 以上都不是 11.011 典型的镜影细胞是 A. 多核瘤巨细胞 B. 细胞大,浆丰富,双色性或嗜酸性 C. 核大,核膜厚,核呈空泡状 D. 有大的嗜酸性核仁 E. 双核并列,有大的嗜酸性核仁,形
似镜影的R-S细胞 11.012 陷窝细胞是一种形态变异的
11.021 下列哪种是T细胞淋巴瘤 A. Burkitt淋巴瘤 B. 滤泡性淋巴瘤 C. 免疫母细胞淋巴瘤 D. 滤泡中心细胞型淋巴瘤 E. 曲折核淋巴细胞型淋巴瘤
173
11.022 与EB病毒感染有关的造血系统肿瘤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