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与社会治安(家长学校论文)
论文关于青少年犯罪及综合治理研究(精选五篇)
![论文关于青少年犯罪及综合治理研究(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5f291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1.png)
论文关于青少年犯罪及综合治理研究(精选五篇)第一篇:论文关于青少年犯罪及综合治理研究关于青少年犯罪及综合治理研究[摘要]近些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如何遏止、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立足司法实践,从青少年犯罪表现出来的特点入手,全面分析了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原因,并据以提出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对策,目的是动员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进一步遏止、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特点原因对策综合治理研究[目录]一、青少年犯罪的几个特点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剖析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这一严峻现实已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忧虑。
仅据保定市两级法院统计,1990—1994年五年间共判处青少年罪犯1651名,1995年至2000年五年间,判处青年罪犯2330名,2000年至2004年间判处青少年犯罪4352名,后五年的增长的幅度竟达41%。
以上情况表明了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遏制、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一、青少年犯罪的几个特点:青少年犯罪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青少年犯罪集中表现为几个类型根据有关资料统计,青少年犯罪中,侵犯财产型犯罪,突发性暴力伤害型犯罪,性犯罪和流氓犯罪占有较大比重。
据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统计,1990年至2000年,全省法院判处的青少年罪犯中,盗窃、抢劫、诈骗、敲诈勒索等侵犯财产罪的青少年罪犯,占到了总数的70%多。
此外,突发性暴力伤害型犯罪、性犯罪、流氓犯罪的人数也分别占到了总数的9.3%、7.5%、1.4%。
(二)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且罪犯年龄趋于低龄化近些年来,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上升势头,如秦皇岛市海港区1993至1998年11月份,共判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00件,涉及罪犯134人。
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作文
![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f7548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3.png)
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作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青少年犯罪这个话题,既严肃又沉重。
但今儿个,咱不说那些大道理,就跟您唠唠我亲眼所见的一件事儿,让您瞧瞧这青少年犯罪到底是咋回事儿。
我家附近有个小区,小区里有个叫小辉的孩子。
这小辉呀,原本是个挺机灵的小子,可后来不知咋地,就走上了歪路。
小辉的家庭情况不太好,他爸妈整天忙着工作,根本没时间管他。
他呢,在学校里成绩也不咋样,老师说他上课总是心不在焉,作业也不好好完成。
一开始,这也没啥大不了的,小孩子嘛,贪玩是常有的事儿。
可后来,小辉跟着一群不三不四的孩子混在了一起。
他们整天在小区里闲逛,抽烟、打架,看着就让人揪心。
有一回,我下班回家,路过小区的花园,就看到小辉他们几个围在一起。
我好奇地瞅了一眼,好家伙,他们居然在分偷来的钱!那一张张钞票在他们手里传来传去,小辉的眼睛里透着一股贪婪和兴奋。
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这孩子咋变成这样了?我本想上去劝劝,可又怕惹麻烦,只能摇摇头赶紧走开。
从那以后,小辉越来越不像话。
他开始逃课,晚上也不回家,他爸妈急得团团转,可他根本不当回事儿。
有一天,我出门买东西,在小区门口看到警察来了。
一打听,原来是小辉他们几个跟人打架,把人打得住院了。
这事儿可闹大了,小辉被警察带走的时候,他爸妈哭得那叫一个伤心。
我看着他们,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
好好的一个孩子,咋就走到这一步了呢?后来我听说,小辉他们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家庭缺乏关爱和教育,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受到了不良风气的影响,觉得这样很酷,很威风。
这事儿让我琢磨了好久,我就想啊,咱们得好好想想怎么预防青少年犯罪。
首先,家庭得负起责任来。
像小辉的爸妈,要是能多关心关心他,多问问他在学校的情况,多陪陪他,也许他就不会跟那些坏孩子混在一起了。
学校也不能掉链子啊!老师不能只盯着成绩,得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
发现有不对劲的苗头,就得赶紧想办法解决。
还有咱们社会,得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那些不良的风气,什么打架斗殴、偷鸡摸狗的,得狠狠打击,不能让孩子们觉得这是能出风头的事儿。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论文【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7bde9aa770bf78a652954ee.png)
第一种类型是残缺型家庭。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夫妻关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础当离婚、死亡或服刑以及其它原因失去了夫妻中的一方或双方时,家庭的完整性便遭到破坏。
这各家庭既给子女心理造成一定伤害,又给子女的家庭教育造成了严重的缺陷。
相当多的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因此产惩治情绪障碍,悲观失望、痛恨父母、嫉妒他人、不满现实,形成一种反社会的心理,最后就会以外漂方式逃避回家,极易造成犯罪机遇而做出违法犯罪之事。
第二种类型是盲目溺爱、放纵型家庭。
如今,在不少家庭中家长对青少年由宠爱滑向溺爱。
这种一味的迁就而不加引导的作法,导致青少年从小养成好吃懒做、贪图享受、好逸恶劳、自私自利、惟我独尊、占有欲极强的心理。
当其不断增长的需要欲望在家庭中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向家庭外扩张,由于外界不能满足其一贯的“手到擒来”的要求,加之青少年的认知能力还较低,思想首先水平不高,还未形成健全的人格,青少年就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做法,甚至不择手段,逐步走上犯罪的道路。
盲目溺爱、放纵型家庭父母未履行好监护职责,他们对青少年的情况疏于过问,不能及时发现教育纠正青少年的不良行为,甚至对于青少年的越轨行为有所察觉也放任不管。
第三种类型是粗暴型家庭。
现代社会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学历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这样就加剧了教育内部的升学竞争。
加上独生子女政策,家长往往把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以使他们将来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的要求大大超越了细小心灵能够承受的范围。
他们奉行“棒棍教育”,不能耐性细致地说服教育。
有的父母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或有劣迹,不是说服教育,而是墨守“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条,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打骂、不让吃饭、罚跪、捆吊、拷打、关禁闭,甚至赶出家门,造成孩子和父母感情破裂,形成情绪对立、互不信任的局面。
他们在心理上视父母为敌,流落到社会去找小兄弟取得“同情”、“温暖”,性格逐渐显示出粗暴和攻击性,有的在教唆犯的引诱、威胁下,堕落成罪犯。
《青少年犯罪问题》作文范文
![《青少年犯罪问题》作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09333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8.png)
《青少年犯罪问题》作文范文青少年犯罪问题青少年犯罪一直是一个让人们深感担忧的社会问题。
年轻人是国家未来的希望,然而一些青少年却陷入了犯罪的泥沼。
本文将从问题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三个方面来探讨青少年犯罪。
首先,青少年犯罪的问题源自多种因素。
首当其冲的是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
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一些青少年往往陷入社会的泥淖。
此外,同伴的影响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青少年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一些不良行为会逐渐渗入到青少年的心智中。
同时,社会问题也是促使青少年犯罪增加的原因之一。
比如,教育不公平、贫困、文化差异等问题都会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导致他们选择犯罪这一不恰当的途径。
其次,青少年犯罪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一方面,犯罪行为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受害者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可能受到巨大的伤害,甚至导致生命的终结。
另一方面,犯罪行为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不安全感。
人们担心自己或家人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社会秩序也被破坏和动摇。
此外,青少年犯罪还给犯罪者本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犯罪不仅伤害了他人,也会影响到犯罪者的未来发展,限制了他们的人生道路。
针对青少年犯罪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父母应该加强对子女的关爱和教导,关注子女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学校教育也要发挥积极作用。
学校除了传授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强调法律意识的培养。
此外,社会也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帮助和机会,通过减少社会不公平和贫困问题,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最后,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教育机会,帮助他们重新回归正轨。
总而言之,青少年犯罪问题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从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方面入手,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克服犯罪的诱惑,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责任800字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责任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80362363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3.png)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责任800字青少年犯罪与社会责任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探讨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首先,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家长缺乏对孩子的管教和关爱,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一些家长则过于溺爱孩子,纵容孩子的错误行为,让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这些家庭教育不当的行为,都会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不良习惯和行为,为日后的犯罪行为埋下隐患。
因此,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管教和关爱,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家庭责任意识。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导致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同时,一些学校的管理制度也存在缺陷,对学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使得一些学生有机可乘,犯下了错误。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思想和道德方面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
此外,社会环境也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不良思想和文化不断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
一些青少年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不良思想和文化的打击和抵制,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力度。
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打击力度,让犯罪者受到应有的惩罚,从而起到震慑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力度,让它们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青少年违法犯罪论文
![青少年违法犯罪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da22ddc1c708a1284a44c3.png)
青少年违法犯罪论文: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目录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青少年犯罪团伙化(二)青少年犯罪向暴力型犯罪转化(三)青少年犯罪成员低龄化一、青少年犯罪的主客原因(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因素(二)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因素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一)家庭预防(二)学校预防(三)社会预防摘要:随着我国快速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高危犯罪人群之一,带来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分析研究当前条件下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特点、青少年犯罪形成的原因,对于预防和惩治青少年犯罪,进而教育改造违法青少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犯罪,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
本文试结合主、客观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和对策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一、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青少年是一特殊的群体,我国由于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加之有关的制度、法规的不健全,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
青少年犯罪人数越来越多,明显的上升趋势。
比如以盗窃、抢劫为手段,兼报复、敲诈、强奸等,呈低龄化、谋财化、暴力化、团体化趋势发展。
有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
这既扰乱社会秩序,也给未成年人自身和家庭带来不幸,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
(—),青少年犯罪团伙化。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身体力量单薄,情绪不稳定,心理承受力差,依赖性较强,他们往往会在同乡、同学、同宗族、亲戚邻居、同龄人之间形成小的团伙,他们在遭受挫折或某种利益的驱动下,在同伙之间不良情绪的互相感染下,往往不计后果实施犯罪。
团伙犯罪主要体现在盗窃、抢劫及寻衅滋事犯罪中,团伙内成员分工明确,有的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集团,基于共同的敌意,共同实施某一犯罪的案件。
如团伙犯盗窃犯罪中,有的望风,有的实施作案,有的联系销赃,所得赃物销售后,得到的赃款共用。
据统计,我省遵义市2005年以来发生的30多起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团伙作案15起,占全部案件的57.6%。
【教育】家庭教育论文青少年犯罪论文
![【教育】家庭教育论文青少年犯罪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4894e8eff9aef8951e0668.png)
【关键字】教育家庭教育论文青少年犯罪论文摘要:目前青少年犯罪率已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日渐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受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
本文从家庭因素着手,分别以家庭环境、家庭结构以及家庭教育功能这三个发面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家庭教育;青少年犯罪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并呈现不断低龄化、团伙化、凶残化等特征,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影响青少年犯罪因素有社会、环境、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家庭因素在青少年犯罪诸多因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因为,青少年活动的场所主要是家庭,社会的、自然的环境影响都是通过家庭发生的。
对人性格最易发生影响、而且影响最深刻的是家庭。
家庭的影响主要是发生在父母的养育态度、母自身的言行举止以及家庭的气氛上。
从一些青少年犯罪背景材料的分析中,不难看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行为及性格特点,绝大多数与他们的家庭有关。
其中家庭环境、家庭结构和家庭教育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一、家庭环境(一)家庭关系不和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家长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家长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家庭中家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对青少年都起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家庭关系和睦会在家庭中形成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增强对抗和有效解决来至家庭外部的危机的能力,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幸福,有助于子女形成良好、健康的性格。
如果家庭成员中关系紧张,父母经常吵架,矛盾不断激化升级,则会给青少年产生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会使孩子在心灵上遭受创伤,情感上受尽煎熬,从而会产生缺乏安全感等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反应。
家长忙于争吵,还会忽视孩子的心理反应,对青少年所产生的不良心理不能及时处理,使得孩子的性格往内向、孤僻自卑等不好方向发展,甚至孩子为逃避紧张不和谐的家庭关系,极易离家出走。
此时,孩子心理脆弱、空虚,一旦受到社会上不法份子的诱惑,极易走上青少年犯罪的道理上。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责任800字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责任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25634e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4.png)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责任800字青少年犯罪与社会责任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青少年犯罪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追究社会责任,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些家庭由于父母离异、家庭暴力、酗酒等问题,使得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和支持,导致他们走向犯罪的道路。
此外,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耐心和沟通,也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得一些学生出现了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
此外,一些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存在着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等问题,也容易引发青少年犯罪。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安全的校园环境。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不良思潮和价值观的涌现,使得一些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一些不良的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平台也存在着诱导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风险。
此外,一些社会问题如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扩大等也容易使青少年产生失落感和不安全感,进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社会环境的治理和监管,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思考青少年犯罪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追究社会责任,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关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关于青少年犯罪_论文
![关于青少年犯罪_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5cb552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4.png)
关于青少年犯罪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社会犯罪中,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100名罪犯中就有约10名是14——18岁的未成年人,这显然说明青少年犯罪已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人数逐年上升,这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还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更影响国家的未来。
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一项主要任务,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了解青少年犯罪的规律特点、犯罪原因及治理对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规律特点总的来说,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规律特点:1、青少年犯罪总数呈上升趋势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无论从人数和作案数都明显呈上升趋势。
以我们焦作为例,2000年全市查获青少年犯罪人数3633人,2001年全市查获青少年犯罪人数4739人,2002年全市查获青少年犯罪人数4789人,这些数据说明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人数及比例都呈上升趋势。
①2、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青少年犯罪成员从年龄上看日益低龄化。
从焦作市2000年至2002年查获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来分析,2000年查获的3633人中,17岁以下的有249人,占总数的7%,2001年查获的4739人中,17岁以下的有402人,占总数的8%,2002年查获的4789人中,17岁以下的有718人,占总数的15%。
②3、犯罪类型多样化目前,青少年犯罪已几乎涉及整个犯罪领域。
从焦作市近年来破获的青少年案件来看,犯罪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寻衅滋事等方面,但凶杀、强奸、伤害、敲诈、吸贩毒案件的比例都有所上升,如焦作市解放公安分局破获的以韩保红为首的团伙中,主要以青少年为主,犯罪涉及抢劫、绑架、强奸、寻衅滋事、伤害、贩毒等。
③4、犯罪形态团伙化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团伙化越来越明显,且团伙作案日益增多。
以焦作市为例,2000年全市打掉青少年刑事犯罪团伙283个,这些青少年犯罪团伙以一定的方式和社会联系为纽带结成,有的以同学关系组成,有的以居住地结成,以成年犯为主少年犯参与,少则三、五人,多则二十余人,进行抢劫、强奸、盗窃等团伙犯罪活动。
青少年犯罪论文
![青少年犯罪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16ae1de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5.png)
青少年犯罪论文引言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给社会秩序和民众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缺乏父母的爱和关注、家庭暴力或家庭成员吸毒、独生子女过度宠爱等因素都会导致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从而可能引发犯罪行为。
2.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也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欺凌、师生关系紧张、学业压力过大等问题都会增加青少年犯罪的风险。
此外,缺乏良好的性教育和法律教育也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性侵犯和违法行为。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问题也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贫困、失业、社会不公平等社会现象会导致一部分青少年无法获得应有的教育和发展机会,从而诱发犯罪行为。
青少年犯罪的影响1. 个体影响青少年犯罪对个体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他们可能面临终身犯罪记录,限制了他们的教育和就业机会。
犯罪行为还可能导致违法者内心的阴影和社会形象的破坏。
2. 家庭影响家庭成员往往也受到青少年犯罪的冲击。
亲人的犯罪行为可能给家庭带来经济和心理压力,甚至破裂家庭关系。
3. 社会影响青少年犯罪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犯罪行为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增加社会安全风险。
此外,治安问题还会影响到经济和城市形象,妨碍社会的和谐发展。
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方法1. 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家庭教育。
此外,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理解也非常重要。
2.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加强性教育和法律教育,帮助青少年了解和遵守法律。
此外,学校应提供安全、健康、全面的学习环境,减少学业压力和欺凌现象。
3. 加强社会支持社会应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给予贫困家庭和有特殊需求的青少年。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更多就业培训、心理辅导和各类帮助,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责任800字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责任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3cf7d5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7.png)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责任800字青少年犯罪与社会责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犯罪的问题日益凸显。
这一现象,不禁让人深思:为何本应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会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其中的原因,除了青少年自身的问题,是否还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面对这一严峻的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家庭因素。
确实,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
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的氛围,无一不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我们不能把青少年犯罪的责任全盘归咎于家庭。
社会,作为青少年的另一个重要成长环境,其影响同样深远。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青少年在这个大熔炉中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影响。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速度快,网络、媒体等都是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然而,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负面内容。
这些负面内容,对青少年的价值观、行为选择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直接诱使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此外,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今的教育体系,重视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
这使得一些青少年在面对问题时,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
父母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学校应加强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此外,政府也应该加强对媒体、网络的监管,减少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青少年犯罪的打击力度,提供更多的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帮助青少年改过自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社区、公益组织等都可以发挥作用,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青少年犯罪的问题。
在总结上述内容时,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犯罪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它既涉及到家庭、学校等微观因素,也涉及到社会、政府等宏观因素。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有效】论文青少年犯罪与社会控制
![【有效】论文青少年犯罪与社会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a9add4e75f0e7cd1852536a9.png)
【关键字】有效摘要: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出现的严重化和复杂化的态势,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如何对违法犯罪青少年采取正确的惩教与康复措施,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着重对我国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状况及采取的惩教与康复措施作此分析和评述。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因素预防青少年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实现共产主义的强大后盾。
虽然我国在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一个青少年犯罪的比率逐年增多,而且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更加让人担心的是青少年犯罪呈低龄化,这对我们国家的整个发展形势起阻碍作用,将大大放慢我国的社会主义脚步。
90年代,青少年犯罪的初始年龄比70年代提前了2-3岁,14岁以下的犯罪案例明显增多,年龄最小的还不满10岁!就我市不满14周岁犯罪人员1997年27名,1998年35名,1999年已达47名。
而青少年犯罪中75%都属于团伙作案。
并且向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发展近年来,在青少年犯罪中,以暴力为后盾的重大刑事案件日渐增多,施暴程度不断加重,而且青少年犯罪时在作案过程中很少顾及后果,作案手段野蛮和残忍,社会影响极为恶劣。
在2001-2003年罪犯构成情况进行调查中发现30岁以下罪犯和20岁以下罪犯总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001年80.1%和22.4%,2002年82.4%和26.2%,2003年83.3%和23.7%,从数字上可以看出,青少年罪犯在罪犯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存在着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20岁以下罪犯已达到罪犯总数的三分之一强。
在青少年犯罪呈现越来越年轻的特征同时,还显现出知识层次较低的特征:在对36名青少年犯罪调查了解到,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8.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2.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8.4%、文盲占31.6%。
36名青少年罪犯在校时绝大多数是成绩差的学生,多数有学业失败的经历,57.1%的人成绩中下或者根本跟不上,50.3%表示很少或从未受过老师的表扬,这些原因造成他们中的部分人破罐子破摔,部分中途辍学,在社会上受到不良影响之后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作文范例《青少年犯罪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命题作文写作指导优秀作文欣赏作文素材
![作文范例《青少年犯罪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命题作文写作指导优秀作文欣赏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4534352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0.png)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现象逐渐增多,已经成为了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青少年犯罪既是社会问题的表现,又会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进一步探讨青少年犯罪与社会问题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
家庭是人们成长和发展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家庭教育不当,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孩子可能会失去自我认知和价值判断能力,容易走向错误的道路。
此外,亲情的缺失、父母的离异等家庭问题,也容易导致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灵受到创伤,从而引发犯罪行为。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密切。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社会问题的存在也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困、不公平、暴力、犯罪等,容易产生对青少年的误导和引诱,使他们走上错误的道路。
此外,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也会对青少年产生较大影响。
最后,青少年犯罪与教育问题有密切关系。
教育是培养人才、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而缺乏教育,或者教育质量不高,则可能导致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和行为规范偏差。
此外,当前教育中存在的竞争压力、学业负担等问题,也可能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使他们失去正常的童年和成长经历,从而选择违法犯罪来发泄情感和寻求刺激。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问题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不仅体现了家庭教
育、社会环境和教育问题的影响,还反过来加剧了社会问题的存在。
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治理,从家庭、社会、教育多个方面入手,共同打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为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文范文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7122a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3.png)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文范文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本文将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首先,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惑。
此外,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让孩子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同时,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及时纠正,避免孩子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潭。
其次,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当加强德育教育,将法制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定期开展法制讲座,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
同时,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配备专业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
此外,学校还要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避免学生因空虚无聊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再次,社会是青少年成长的大环境,社会风气对青少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政府应当加大对不良信息的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环境,防止青少年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此外,政府还要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管理,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机会。
同时,社会各界要关注青少年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如开展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举办特长培训等,让青少年在健康、正面的环境中成长。
最后,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司法机关要依法严厉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让青少年明白违法犯罪的代价。
同时,对青少年犯罪案件要采取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注重犯罪分子的改造,使其重新回归社会。
此外,要加强司法援助工作,为青少年犯罪分子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总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共同努力。
青少年犯罪的论文
![青少年犯罪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49f89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2.png)
青少年犯罪的论文引言青少年犯罪是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青少年犯罪的数量和犯罪行为的严重性逐渐增加。
青少年犯罪对个体和社会都造成了无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
本文旨在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后果以及应对策略。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 家庭因素青少年的家庭环境是他们形成犯罪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庭的不稳定性、父母的缺席、父母的不良行为、家庭暴力和虐待等,都会给青少年的行为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家庭的不良教养方式和缺乏让青少年发展积极行为的培养环境,也会导致青少年偏离正轨,走向犯罪。
2.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不平等、贫困、教育机会不足、弱势群体的边缘化等都会造成一些青少年误入歧途。
社区的不安全、犯罪率高、毒品泛滥等也对青少年形成不良影响。
3. 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的主要社会化环境,学校环境对青少年的行为发展有直接影响。
学校的纪律严重不足、教师的督促管理不力、同伴压力等都会引导青少年走向错误的道路。
缺乏适当的学校教育和指导,让青少年更容易陷入犯罪行为。
青少年犯罪的后果1. 对个体的伤害青少年犯罪对个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犯罪行为不仅摧毁了他们自己的未来,也剥夺了其他人的幸福。
青少年在犯罪过程中可能受伤,甚至丧失生命。
同时,青少年犯罪也对其家庭和亲密关系造成了困扰和痛苦。
2. 对社会的影响青少年犯罪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和负担。
犯罪行为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加重了社会安全问题。
青少年犯罪还会增加司法和执法机构的负担,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不容忽视。
此外,长期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也会对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应对青少年犯罪的策略1. 加强家庭教育为了防止青少年走向犯罪,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提供积极的引导和培养。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沟通渠道,提供健康的家庭环境和正面的榜样,以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
2.加强社会关怀和帮助社会应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帮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青少年犯罪论文
![青少年犯罪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a4608d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8.png)
青少年犯罪论文青少年犯罪是指年龄在十三至十九岁之间的青少年参与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人和家庭有负面影响,也对社会稳定和发展造成威胁。
本论文旨在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首先,需要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非常复杂多样,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以及个人特点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所导致。
例如,缺乏家庭监督、家庭不稳定、家庭成员犯罪史等因素会增加青少年参与犯罪的风险。
此外,学校环境、同伴影响、媒体暴力等社会因素也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
个人特征如情绪不稳定、低自控力、冲动行为等也会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其次,研究青少年犯罪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青少年犯罪对个人来说,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学业受到影响、职业前景受损等长期负面影响。
对社会来说,青少年犯罪可能引发社会不安全感、增加犯罪率、破坏社会秩序等问题。
青少年犯罪还可能导致社会成本的增加,包括执法成本、司法程序成本等。
最后,研究和提出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至关重要。
一方面,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需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监督和指导,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另一方面,学校和社会机构也应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媒体监管,减少暴力媒体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此外,还可以开展针对青少年的社区和集体活动,提供积极的课外活动项目等。
总之,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问题。
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对于理解和解决该问题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支持,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治安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治安](https://img.taocdn.com/s3/m/ceab53e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c.png)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治安社会治安是一个国家发展和民众幸福的基本保障。
然而,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在一些地区呈现出不容忽视的趋势。
青少年犯罪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伤害,也对青少年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地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
在家庭环境方面,缺乏亲子关系和家庭的不稳定性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因素。
父母的缺席和对孩子的忽视,容易使得青少年在寻找归属感时,选择了错误的方向。
学校教育方面,教育的缺失和不完善会让一些青少年迷失方向,无法正确判断非法行为的后果。
社会影响方面,媒体的负面影响、缺乏文化素质教育以及社交网络的流行,都使得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导致其将自己价值观的判断标准偏离正轨。
其次,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及社会组织都应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合力。
政府应加大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监管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和法律的完善。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家庭应加强亲子关系,增强家庭责任感与回归本源的重要性,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社区应加强社区管理,建立健全的社区矫正机构,为受犯罪青少年提供有效的帮助和矫正。
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特长,开展志愿者服务、心理咨询等活动,帮助青少年解决内心问题。
再者,我们还需要关注如何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犯罪的根源是广泛的社会问题,仅仅依靠惩罚和监管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该注重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培养,通过有效的方式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成为有责任感、有公民意识的社会成员。
这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多方合作,提供全面的教育和培养,为青少年提供积极的人生导向,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价值和社会责任,增加自我肯定感和归属感。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治安问题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治安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7cf6af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f.png)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治安问题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频发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教育、家庭、社会等多个因素。
本文将就青少年犯罪与社会治安问题进行讨论,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据统计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的数量从过去的几十年来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青少年犯罪不仅包括了街头抢劫、盗窃等传统犯罪行为,还涉及到了网络犯罪、欺凌等新型犯罪行为。
这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威胁。
同时,青少年犯罪往往还伴随着暴力事件和社会动荡,对社会和个体的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其次,我们需要探讨青少年犯罪背后的原因。
一方面,教育体制的问题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前的教育环境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和需求,过于注重分数和竞争,这使得一些学生感受到压力和挫折感,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也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家庭缺乏有效的教育和关怀,父母的不良行为模范以及溺爱或忽视孩子都可能导致孩子产生犯罪倾向。
此外,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毒品滥用等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青少年犯罪与社会治安问题,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地解决。
在教育方面,应当推动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提供更多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机会,以降低学习压力和挫折感。
同时,还要重视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育儿能力,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制度。
此外,应当通过加强社会保障和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以减少贫困、失业等社会问题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除了从个体和家庭层面入手,政府和社会也需要采取措施加强社会治安。
首先,应当加大执法和惩治力度,严厉打击青少年犯罪行为,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及时的公正审判和制裁。
其次,还需要加强社会监督和举报机制,鼓励公民举报犯罪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治安的合力。
此外,加强社会管理和矫治措施,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改造机会和教育资源,以期其能够重新融入社会。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稳定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稳定](https://img.taocdn.com/s3/m/0ced053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1.png)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青少年犯罪问题愈发严峻。
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行为和态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因此,深入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并制定相关解决方案,维护社会的稳定尤显重要。
首先,为什么青少年犯罪问题如此突出?原因众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与环境的因素。
在很多地区,教育资源不平衡,特别是贫困地区。
学校教育质量差,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道德修养得不到应有的关注。
此外,环境也是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一大诱因。
家庭环境不稳定、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以及社区环境的变化,都可能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上的不稳定,导致其滑入犯罪的深渊。
然而,青少年犯罪问题不仅仅是一种社会问题,也是一种教育问题。
为了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我们需要从根源去解决问题。
教育机构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注重教育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培养。
在校园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此外,学校和家庭还可以提供各种培训和课程,以帮助青少年学会沟通、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除了教育之外,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该注重青少年法律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法律教育课程应该包括公民权利和义务、法律程序和法律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加强法律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此外,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推出更多关于创业、就业和实习的计划,帮助青少年积累工作经验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社会也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
这些活动有助于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最后,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教育机构、家庭和社会组织应该密切合作,形成合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教育和社会工作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社会服务。
教育机构和家庭应该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共同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治安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性的一大严重社会问题。
犯罪是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一面特殊镜子,能从反面反映某一社会人们的文化、道德素养以及精神面貌,暴露社会某些方面的弊病与问题。
可以说,青少犯罪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等情况,不仅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青少年的状况,对于某一国家、社会乃至世界的前途与未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要面临的大事。
这已引起社会各界以及学校、家庭的高度关注。
如何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各职能部门一项光荣职责和重要任务。
一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概念、特征及发展趋势。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是特指从刑法学观点给青少年犯罪所下的定义,一般认为从刑法学观点出发,所谓青少年犯罪是指刑法规定的某个特定年龄阶段的人,实施了依法应受刑法惩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这其中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依据刑法的规定。
第二层含义是指刑法所规定的某个特定年龄阶段,在我国就是指已满14岁不满18岁这一时期。
第三层含义是所谓依法应受刑法惩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二)青少年犯罪特征及发展趋势1、犯罪趋势居高不下。
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2、农村青少年犯罪将急剧上升。
近年来,我国农村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是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最新动向。
工业化使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涌向城镇企业和城市,传统控制体制的弱化促使犯罪现象释放增多。
3、女性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明显增多,其中,因卖淫而被劳教的占较大比例。
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女性青少年犯罪有男性化发展的动向。
4、流失生和在校生犯罪突出。
当前,我国在校学生参与犯罪活动剧增,这是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的一个标志。
5、青少年犯罪的年龄提前,呈低龄化。
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员中,不满14岁以下的人员犯罪率极高占57%左右。
6、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
青少年罪犯中,大都接受的文化教育少,好多人小学期间就辍学,甚至就没上过学。
7、青少年侵财、暴力、性欲型案件在高位攀生。
抢劫、强奸、杀人、伤害四类暴力犯罪案件中,青少年犯罪约占43.5%.暴力性犯罪为何在青少年中占如此大的比例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造成未成年人发生暴力倾向的原因很多。
8、青少年犯罪智能化趋势增加、手段狡诈。
未成年人犯罪的手段,由过去的盗窃型,逐步向抢劫杀人等极端化发展,由简单的冲动冒险向预谋性的团伙犯罪、集团犯罪方向发展。
9、青少年犯罪的组织能力增强,团伙作案形式突出。
青少年犯罪中75%都属于团伙作案。
未成年人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期间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心理和生理都很脆弱。
二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案件中所占比率较高,它与青少年自身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人的举止行为肯定是受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在这个前提下,每个人才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而不是出于他们的需要。
年轻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不能说完全出于自觉。
究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主观上讲既是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客观上讲有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的因素。
(一)青少年犯罪的自身因素。
1、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生理因素。
由于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容易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
在心理上他们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可塑性强;在生理上他们的身体飞速发展、精力充沛、易受暗示。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自主、自立意识加强遇事有自己独立的看法,爱自己解决问题,不愿受约束,成熟感越来越突出,在心理上希望社会、家长把自己当作成人看待,给自己更多的自由空间和自主权,但在经济、生活上却还要依附家长和社会。
2、青少年道德观不健全。
大多数犯罪青少年有着颠倒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部分青少年都能奋发有为、与时俱进,自觉的增强自身素质,成为了社会主义祖国的积极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但是商品经济中的不良因素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的滋生也使一部分青少年迷失了方向。
形成了错误的人生价值观。
他们错误的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向社会索取。
只有一切为了自己才是最实惠的,甚至以此作为犯罪的正当理由,错误地把犯罪当成了发财致富的正当途径和门路。
3、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
随着普法教育的深入化,学生的法制观念虽然有所增强,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法律教育不感兴趣,只重视学习成绩,关心是否能考上大学,既便搞了法制教育也是表面应付,被动接受。
所以这些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急待提高。
大量事实说明:大多数违法犯罪青少年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加之法制观念淡薄,易受外界不良信息的诱惑和影响,易走上违法甚至犯罪的道路。
(二)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因素。
1、腐败现象和贫富差距的拉大。
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一些青少年价值观趋向发生情绪倾斜。
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受到的教育和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成长以后影响很大,社会问题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2、市场机制有待完善。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一些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利的因素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另一主要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境外种种社会丑恶现象的侵入及我国历史上一些精神文化沉渣的泛起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起着极度腐蚀的作用。
3、文化市场监督不力。
文化市场监督机制的缺失,致使不良文化现象泛滥,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4、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产生较大影响。
犯罪亚文化引发青少年犯罪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犯罪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极端的越轨活动,它与青少年犯罪活动接壤,有的本身就是青少年犯罪活动,因而对青少年犯罪的实施起推动与促进作用是必然的。
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方法的传播起着渲染、扩展与教化作用。
犯罪亚文化影响作用下的个体,以亚文化的标准相互之间产生认同感,从而出现青少年犯罪群体化。
由于犯罪亚文化没有主文化那样系统、规范,也不具有高度的理论化形态,因而更容易被社会的一般成员,尤其是青少年所接受和传播。
犯罪青少年是社会上特殊的一个群体,犯罪亚文化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5、社会管理力度不够。
社会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对离开学校的这部分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他们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在社会上放任自流,思想苦闷,精神空虚,一遇不良因素的诱惑就会误入歧途。
6、社会对青少年的关心程度不够。
形成青少年敌视社会的现象。
(三)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教育环境因素。
1、家庭教育的失当,为青少年犯罪推波助澜。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有学者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引发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有很多,其中因家庭教育缺陷,使家庭教育功能不健全或丧失,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1)家庭结构缺损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
在单亲家庭或一方亡故、分居、离婚、再婚、在押家庭中,青少年由于缺少正常的父母之爱,感情受到创伤,生活缺乏保障。
父(或母)往往忽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放任自流,孩子无拘无束,一旦有犯罪诱因出现,就会铤而走险,实施犯罪。
(2)家庭成员不和造成青少年人格不健全。
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感情不和,往往会导致青少年人格上的不健全。
生活在没有感情的家庭中,青少年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心灵封闭,感情冷漠,逆反心理强,待人接物缺乏热情,处事方式固执、偏激。
他们对父母不满、鄙视,对成年人有强烈的反抗心理,一但遭受挫折和打击,或受外界因素的刺激,就会突然爆发,不计后果,实施犯罪,侵犯对象甚至包括自己的亲人。
(3)是家庭教育失当导致青少年犯罪。
许多家长忙于工作疏忽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使处于危险年龄的青少年违规违纪,逐步走向犯罪;有的家长只注意孩子的智力开发,放弃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导致孩子人格上的畸形,容易产生犯罪。
(4)是家长自身行为不当误导青少年犯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会产生极大影响,甚至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如果父母行为失当,或者品行不端,甚至劣迹斑斑,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诱发青少年犯罪。
(5)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指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家庭及其成员之间的暴力。
生活在习惯于通过暴力解决问题家庭中的青少年,形成了其固有的性格特征,在心理上鲁莽凶暴、易于冲动、控制力差、胆大妄为与不计后果,一旦这些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了,遇上了犯罪动机,就会发生暴力型犯罪,且多属于攻击性行为。
(6)家长过分溺爱子女。
这种家庭的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百依百赖,甚至袒护包庇。
这种教育方式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也显得越来越普遍。
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或者性格脆弱,无法接受任何挫折;或者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或者好逸恶劳、贪图享受。
(7)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
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同时也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子女尽最大的努力也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这时孩子就易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了逃避和逆反心理。
当这些压力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时,可能会离家出走,以至误入歧途。
2、不良的学校教育因素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1)学校的重智力轻道德。
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使一些学校领导重视的是生源、荣誉,老师拼命地抓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理想、道德、法制的教育,出现了“教书不育人”的状况。
(2)学校对待学生实施歧视待遇。
有的学校责任心不强,对校规校纪抓得不严,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上不上课,无人过问,使他们无故逃学,浪迹社会,结伙成群,互相传染不良习性,加之没有及时发现与制止,久之使他们胆大妄为,蔑视校规,从而走向犯罪;有的学校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等,区别对待,在青少年学生中人为地形成身份地位差异和不平等,导致青少年心理严重失衡,最终使思想差、学习差的学生破罐子破摔,走向犯罪。
(3)学校缺乏性健康教育。
学校、家庭、缺乏针对性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和性道德教育,青春性萌动和好奇心,驱使一些学生接受来自社会的不良性信息、性知识和性观念,有的因此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治对策由上看出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内因又有外部的客观原因,因此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家庭、学校、社会应各负其责,互为一体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构筑有力防线,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社会功能1、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