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水平与多发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降钙素原、白介素-6与多发伤后脓毒症的相关性研究
降钙素原、白介素-6与多发伤后脓毒症的相关性研究
颜碧清
【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
【年(卷),期】2009(14)6
【摘要】@@ 多发伤患者常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中脓毒症是多发伤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多发伤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多发伤患者常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表现,但并不一定都是由感染造成的,本文通过对多发伤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白介素-6含量(interleukin-1,IL-6)进行动态检测,探讨其与多发伤后脓毒症的关系,为多发伤后脓毒症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总页数】2页(P631-632)
【作者】颜碧清
【作者单位】315020,宁波,宁渡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与严重多发伤后MODS的相关性研究 [J], 朱捷;丁宁;陈晓雄
2.白介素-17及降钙素原与脓毒症的相关性研究 [J], 陈贵艳;张鹏飞;周大鹏;程瑞年;郎丽萍
3.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对多发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诊断价值 [J], 李晓;石玉玲;李林海;陈建芸;黄秀娜;刘娟子
4.早期降钙素原和内毒素在重度多发伤继发脓毒症的表达水平以及临床意义 [J], 羊山尧;凌林;佟晶;张文超
5.多发伤患者创伤早期血清降钙素原与脓毒症的关系 [J], 周敏杰;孙建;李梅芳;许兵;盛露露;叶珏明;何平安;封启明;王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降钙素原对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临床研究
血清降钙素原对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临床研究石玉娜;周晓燕;孙滢;张洪亮;刘珍;魏丽丽;陈维;张绍增;王庆海【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8(022)005【摘要】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与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住院未合并感染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查,同时对患者伤情严重程度(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进行评定,检测并观察患者血糖(Blood sugar,BS)、肌酐(Creatinine,Cr)、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中性粒细胞计数(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等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观察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比较多发伤患者感染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段的血清PCT、BS、Cr、ALT、PMN、IS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症治疗后,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伤后第PCT、BS、Cr、ALT、PMN、ISS水平均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各时间点PCT水平与BS、Cr、ALT、PMN、ISS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多发伤患者感染前血清PCT水平(2.57±0.51)μg/L,感染后为(7.52±1.89) μg/L,感染后较感染前血清PCT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2 P<0.01).结论多发伤可导致机体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升高,且降钙素水平的不断升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病情变化趋势、感染情况等密切相关,为多发伤患者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能够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可作为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总页数】4页(P819-822)【作者】石玉娜;周晓燕;孙滢;张洪亮;刘珍;魏丽丽;陈维;张绍增;王庆海【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06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相关文献】1.严重多发伤早期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意义研究 [J], 吕燕海;周明欣;容冰2.血清降钙素原对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变化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J], 张红;黄海忠;林国栋;叶国静3.肿瘤合并感染患者与非肿瘤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变化分析 [J], 李晓丹;杜江蓉4.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J], 秦妮; 段亚楠; 米婷5.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严重多发伤合并急性肾损伤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J], 彭艳; 邹鑫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态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多发伤患者伤情判断的临床意义
动态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多发伤患者伤情判断的临床意义宋秀琴;时兢;俞亚芬;穆会君【期刊名称】《中国急救医学》【年(卷),期】2004(024)007【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动态变化对多发伤患者伤情判断的意义.方法对急诊抢救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多发伤患者96例在入院第1、3、5、7、10、14和21天分别采集静脉血标本,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PCT,以判断PCT水平变化与多发性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多发伤患者在创伤后血PCT水平明显升高,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分值区段内的创伤患者PCT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ISS评分值的增高,不同时段PCT水平亦升高,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而PCT与年龄无关.结论动态检测多发伤患者外周血PCT的水平变化可以作为判断多发伤伤情的有效指标之一.【总页数】2页(P488-489)【作者】宋秀琴;时兢;俞亚芬;穆会君【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62;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江苏省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62;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4【相关文献】1.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脓毒症患者诊断及预后的临床意义 [J], 展思东;乐胜;方敏2.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内科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J], 宁睿;王春艳;杨国辉3.动态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研究 [J], 谢醒文;韩小琴;韦梅;聂时南4.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J], 刘岳辉;邵雄杰5.白细胞介素-12水平对多发伤病人伤情判断的意义 [J], 李侠;孙志扬;武钧;陈国庭;刘建军;刘养洲;刘中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发伤患者降钙素原的变化和并发症相关性研究
升高[。 ” 而有关描述多发伤后 P T C 在不同创伤严重 分 比)表示 。采用 x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 pam n等 运 程度 、 同创 伤类 型 的变 化数 据 很少 。多 发伤 患 者 Ser a 级相 关分 析 。 用 受试 者工 作特 征 曲线 不 尤其容易发生感染 、 脓毒症等并发症 。本研究探讨 ( O R C曲线 )分 析 法评 价 P T诊 断 脓毒 症 的价值 。 C 创伤 后早 期 行 P T检 测 对感 染 并 发 症 、不 良预后 P<00 C . 5为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2 结果 诊 断 价值 。 1 对 象与 方法 21 患者 一般 情 况 5 患者 纳入 标 准 。平 均年 . 4例 4 范围 l ~8 岁 , 1 例 , 3 例)2 6 4 女 8 男 6 。7 11 病 例人 选标 准 2 0 . 0 7年 9月 至 20 0 9年 5月 龄为 3 岁 ( 在遂 昌县 人 民 医院监 护病 房 救治 多 发伤 患 者 , 进行 例 患 者 是 车 祸 ,2例 坠 落 伤 , 挤 压 伤 ,其 他 6 1 9例 例 。IS 分介 于 5和 5 ( S评 0 中位 数 ,45 , U治疗 2 .)I C 前 瞻 陛的研 究 。纳入 标准 :6岁 以上 , 1 生存 至少 1 2 h 不 包括 化学 伤 、 伤患 者 。 , 烧 的 时间平 均 为 1 ( 2d 中位数 , ; 围 1 8d 。 8d 范 ~2 ) 12 观察 指标 及 检 测方 法 收集 临床 资料 、 标 , . 指 22 创 伤 后 P T值 变 化 创 伤 后 第 12天 ,8 . C 、 6% 1~7dP T数 值 。 生 物学 和 化 验 室 数 据 , 院期 患者 中 的 P T水 平 高 于 正 常 水 平 05n/ C 微 住 C . gmL,C PT 天患者 占 5 %, 2天 占 2%。 2 第 5 间所 有 的诊 断 和治疗 方 法 、8d的生存 数 据进 行 登 高峰值 出现在第 1 2 记。 创伤 的类 型 和严 重程 度划 分根 据 损伤 严 重度 评 第 3 P T值有 明显回落 ,创伤后第 7 ,9 天 C 天 8%患 C 分 ( eIjr eei cr,S ) t uySvrySoeIS ,严 重 多发 伤 ≥ h n t 者 P T水 平 在正 常范 围 。
血清降钙素原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MODS的预测价值
多发伤是指由同一伤因而导致人体出现2个及以上的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发生创伤[1]。
近年来,由交通事故及工伤事故而造成的创伤人数不断增加,严重的多发伤严重威胁到了公民的身体健康;此外,在我国每年由于各类事故造成的直接及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2500亿元,给国家及社会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
在我国,创伤已经成为位列第四的死亡因素,是当前我国社会导致3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要因素[2]。
从全球范围来看,创伤也是长期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降钙素原(procalcitionin ,PCT )是由甲状腺C 细胞生成并分泌的一种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体肽,其由116个氨基酸组成[3]。
在正常情况下,PCT 被全部降解,因此其在正常人群中含量相当低,通常<1ng/mL ,但是当人体伴随着严重感染时,PCT 的含量甚至会高于100ng/mL [4]。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是导致多发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5]。
本研究分析多发伤患者血清中的PCT 的含量变化趋势,以揭示其与多发伤之后发生MODS 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河南省开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30例。
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 )>16分;(3)存活时间>7d ;(4)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合并有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严重疾病;(2)烧伤、化学伤。
根据治疗1周内是否发生MODS 分为MODS 组(=76)和非MODS 组(=54),MODS 组和非MODS 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经验论坛·Experience Forum·[作者简介]杨玉梅(1978-1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重症医学、术后多发伤、休克等。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肌红蛋白、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 ,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测结果不能作 为直 接诊断依据为疾病确诊 ,只有尿沉渣细菌定量结果呈
的临床 价值 【 J ] . 实验 与检验 医学 , 2 0 1 5 , ( 3 ) : 3 3 6 — 3 3 8 . 『 3 ] 祝红梅 . 尿沉 渣 白细胞 及 细菌定 量 计数 检 测 在尿 路感 染 诊断 中 的应用 [ J ] . 检验 医学 与临床 , 2 0 1 3 , l O ( 8 ) : 1 0 3 2 — 1 0 3 3 . [ 4 】 蒋正明 . 尿沉 渣 白细胞 及细 菌定 量 计数 联 合检 测 与尿 细 菌培 养 诊 断 尿路感 染对 比分 析 『 J 1 _ 中外医疗 , 2 0 1 3 , 3 2 ( 1 ) : 6 3 — 6 4 .
确 的 诊 断依 据 ,值 得 临 床 应 用 。
关 键词 严 重 多发伤 血清肌 红蛋 白 降钙 素原 c 一反 应蛋 白
De t e c t i o n OfS e r u m My o g l o bi n, Pr o c a l c i t o n i n An d C-Re a c i t ve r o t e i n
三 组受试 者在入 院后在 不 同时 间点 Mb 、P C T及 C R P水平 对比有 显著 差异 ,差 异有 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感染组 与 未 感染组 Mb 、P C T及 C RP水平进 行对 比有显 著差异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随着入 院时 间的增 长 ,感 染组与 未 感染组 的 Mb 、P C T水平 呈持 续增 长趋势 ,在入 院后 3~5 d时增 长最快 ,随后 时间的延 长 ,增 长速度有 所 变慢 。 结论 : 临床检 测血 清肌红 蛋 白 ( Mb ) 、降钙 素原 ( P CT)与 c 一反 应蛋 白 ( C RP)水平 能为判 断严 重 多发伤 患者 的伤情 提供 准
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与严重多发伤后MODS的相关性研究
降 钙 素原 及 C反应 蛋 白动态 变化 与严 重 多 发 伤 后 MO S的相 关 性 研 都 医科 大 学 附属 北 京 同仁 医院 , 京 首 北
摘要 : 目的
探讨 多发伤患者外周血血清降钙素原 ( C ) C反应蛋 白( R 与 多器官功能 障碍综 PT和 C P)
合征 ( D ) MO S 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将7 6例多发伤患者按 照治疗 过程 中有无 MO S发生 将患者 分为 D
对 照组 P T和 C P含量 在各时 C R
非 MO S D 组和 M D O S组 , 测两组患者外周血血清 P T、R 检 C C P含量 。结果
相点基本无变化 。两组 患 者 的 P T含量 的最 高 值均 出现在 伤 后第 1天 , C 随着 时 间 的延 长逐 渐 下 降。非 MO S组 的外周血 C P含量随着时间 的延长 , D R 呈下降趋势。而 MO S组 的外周血 C P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 D R 伤后第 2天 , 而后 呈 现快 速 下 降。两 组 在 伤后 各 天 的 C P变化 与 对 照 组 比较 都存 在 显 著 性 差异 ( R P< 00 ) .5 。通过 对 比 C P作 为 MO S诊断 的指标 ,R R D C P效率高 于 P T C 。结论
o 6 p te t t f7 a in swih muhil r u r i i d it o — ODS g o p a d ODS go p. Pe i h r o d PCT n p eta ma we e d vde n o n n M ru n M ru rp e a blo l ad
Z HU fe。 NG Nig。HEN X a —in i DI n C ioxo g
血清降钙素原在各种创伤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血清降钙素原在各种创伤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降钙素原(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由甲状腺C细胞生成,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极微(0.1 μg/L),半衰期为25~30 h[1],在一般的情况下PCT 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可通过特异蛋白裂解为降钙素及其产物[2]。
而在发生严重细菌感染和败血症时,PCT受细菌毒素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诱导刺激,除去甲状腺以外的部位也可产生,但部位不明确,包括各种器官(例如肝脏)中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都可能成为PCT的来源[3]。
创伤是机械因素加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或器官的破坏,其种类繁多,根据发生的地点、受伤部位、受伤组织、至伤因素及皮肤的完整性可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分类。
严重创伤可因后续发生的诸如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等并发症而致死。
所以,及时发现创伤所造成的机体反应,并采取快速而有效的治疗措施,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如今,有众多研究发现,血清PCT的升高与多种创伤本身及其各类后续的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1 PCT质量浓度在各类创伤后升高的时间点与合并感染的差异1.1 PCT质量浓度在创伤后未合并感染的升高特点多项研究表明血清PCT质量浓度在创伤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但出现峰值的时间各有差异。
在创伤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中,Sakran等[4]认为ICU 的创伤患者血清PCT质量浓度会在伤后立即上升,一般在2 d内回到基线水平。
Meisner等[5]研究表明,创伤患者血清PCT质量浓度在受到创伤刺激后即可出现轻、中程度的升高,在伤后2~3 d达到峰值,随后很快降至正常。
郭文龙等[6]的研究中多发伤患者伤后第1天的血清PCT质量浓度比较伤后1 h内质量浓度有明显升高。
综合上述特点,血清PCT质量浓度在单纯创伤后即可出现一过性升高,且维持质量浓度较高的时间一般不大于3 d,而后可快速回到正常水平。
1.2 PCT质量浓度在创伤后合并感染的升高特点而在创伤合并感染者,研究普遍认为血清PCT质量浓度会持续升高,并维持较长时间。
降钙素原、血小板计数评估多发性创伤患者预后的价值
降钙素原、血小板计数评估多发性创伤患者预后的价值乔方【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血小板计数评估多发性创伤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188例多发性创伤患者,根据刨伤严重程度评分量表(ISS)将患者分为轻伤组和重伤组,每组94例;随访6个月后,根据重伤组患者的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在患者入院第1天、第7天、第14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并分别计算APACHE-Ⅱ评分.结果:受伤程度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血小板计数和APACHE-Ⅱ评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40.620、183.52、376.978,P<0.05);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血小板计数和APACHE-Ⅱ评分具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F=19.983、357.19、833.4,尸<0.05).轻伤组入院第1天、第7天、第14天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重伤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重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6、592.88、4329.444,P<0.05).6个月随访发现,存活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尸<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血小板计数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关系(尸<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血小板计数有助于评估多发性创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临床实用价值.【期刊名称】《承德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5)006【总页数】3页(P478-480)【关键词】多发性创伤;降钙素原;血小板计数;APACHE-Ⅱ评分;预后【作者】乔方【作者单位】攀钢集团总医院急诊科,四川攀枝花 617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41多发性创伤指在同一机械力的作用下,患者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或脏器遭受创伤,且至少有一个部位的创伤可能威胁生命[1-2]。
严重多发伤患者降钙素原对感染并发症的预测和辅助诊断价值
严重多发伤患者降钙素原对感染并发症的预测和辅助诊断价值耿波;徐祥;梁华平;罗艳【期刊名称】《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年(卷),期】2003(25)15【摘要】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血浆降钙素原 (PCT)对伤后感染并发症的辅助和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应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 3 4例ISS≥ 16分的多发伤患者伤后血浆PCT含量 ,同时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 α、IL 6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 ,并与 11例健康对照比较 ,应用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伤后早期未并发感染的多发伤患者PCT、TNF α、IL 6、CRP出现不同水平升高 ;在伤后早期未并发感染患者感染前血浆TNF α和CRP与非感染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待并发感染后则明显升高 ,而血浆PCT和IL 6在整个观察期间感染组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 ;对感染并发症的辅助诊断价值 ,PCT的灵敏度最高 ,有较高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结论对多发伤伤后感染并发症的辅助诊断 ,这些指标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其中PCT是最好的伤后感染并发症的预测和辅助诊断指标。
【总页数】3页(P1391-1393)【关键词】多发伤;细胞因子;PCT;感染诊断【作者】耿波;徐祥;梁华平;罗艳【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一研究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2;R641【相关文献】1.降钙素原与血清C-反应蛋白联合测定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J], 孔万权;庄荣;魏大臻;龚裕强;王征;孙来芳;陈大庆2.降钙素原预测和诊断严重创伤后合并感染的价值 [J], 徐巧莲;穆心苇;陈永铭;袁受涛;王翔3.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检测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感染的预测价值 [J], 张德建4.血清降钙素原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MODS的预测价值 [J], 杨玉梅;金晓烨;张亚丽5.严重多发伤患者并发症的预测和辅助诊断 [J], 徐祥;梁华平;杨文琼;何义平;罗艳;王正国;高劲谋;都定元;李邦春;夏爱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70严重多发伤患者降钙素原对感染并发症的预测和辅助诊断价值
文章编号:100025404(2003)1521391203 论著严重多发伤患者降钙素原对感染并发症的预测和辅助诊断价值耿 波,徐 祥,梁华平,罗 艳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一研究室,重庆400042) 提 要:目的 研究多发伤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对伤后感染并发症的辅助和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34例ISS≥16分的多发伤患者伤后血浆PCT含量,同时用E LIS A法测定血浆T NF2α、I L26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并与11例健康对照比较,应用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伤后早期未并发感染的多发伤患者PCT、T NF2α、I L26、CRP出现不同水平升高;在伤后早期未并发感染患者感染前血浆T NF2α和CRP与非感染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待并发感染后则明显升高,而血浆PCT和I L26在整个观察期间感染组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对感染并发症的辅助诊断价值,PCT的灵敏度最高,有较高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结论 对多发伤伤后感染并发症的辅助诊断,这些指标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中PCT是最好的伤后感染并发症的预测和辅助诊断指标。
关键词:多发伤;细胞因子;PCT;感染诊断 中图法分类号:R446.62;R641;R63 文献标识码:AProcalcitonin:a ne w parameter for the prediction and assisting diagnosis of infection complications in severe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GE NG Bo,X U X iang,LI ANG Hua2ping,LUO Y an(Research Institute of Field Surgery,Daping H ospital,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2 sity,Chongqing40004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 o study the changes in tum or necrosis alpha(T NF2α),interleukin26(I L26),procalcito2 nin(PCT)and C reactive protein(CRP)levels and their values in the prediction and assisting diagnosis of in fection com plications in severe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Methods T NF2α,I L26and CRP were measured by enzyme2linked immunos orbant assay(E LIS A)and PCT was determined by immunoluminometric assay(I LM A)in serial sam ples of plasma from34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trauma(ISS≥16)and com pared with those of11normal control v olun2 teers.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2groups(in fection and non2in fection groups).The differences of the above parame2 ters between groups were com pared.In addition,all data were managed b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 and sensitivity,specificity,negative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for the diagnosis of in fection com plications were calculated.Re sults Plasma levels of T NF2α,I L26,PCT and CRP in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without in fection com plications were increased differently in the early posttrauma period.T NF2αand CRP levels in the early posttrauma period before in fection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patients without in fection com plications,but the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ollowing in fection.H owever,during the whole observing period,plasma levels of PCT and I L2 6in the patients with in fection com plication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out.The value of those parameters in assisting diagnosis of in fection was evaluated.PCT was of the highest specificity and higher negative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Conclusion All the parameters are of clinical value in in fection diagnosis after severe multiple trauma.PCT is the best index for the prediction and assisting diagnosis of in fection after multiple trauma. K ey w ords:multiple trauma;cytokine;PCT;in fection diagnosis 多发伤患者伤后感染的发生率极高,感染的发生直接影响创伤患者的预后,是创伤患者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与脏器功能不全的相关性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与脏器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伤后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创伤严重度Iss及危重程度APAcHEII评分和脏器功能不全的相关性。
方法测定26例多发伤患者伤后24h内的PCT水平,同时评定Iss、APAcHEll分值及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情况和死亡率。
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PcT水平变化及其与脏器功能不全和死亡率的相关性。
结果(1)以Iss≤16为分组界限,多发伤患者两组之间PCT值比较,z=-2.129,P=0.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以APAcHEII≤20为分组界限,多发伤患者两组之间PcT值比较,z=-2.117,P=0.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以是否发生脏器功能不全为分组标准,两组之间PcT 值比较,z=-3.089,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以死亡或存活为分组标准,两组之间PcT值比较,z=-1.307,P=0.1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创伤后24h内的PcT水平与工Iss评分、死亡或存活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PACHEII评分相关(P=0.033),与OD相关(P=0.001)。
(6)是否发生脏器功能不全,两组之间Pc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cT≥10ng/ml时,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增加(г2=12.831,P<0.01)。
结论伤后24h内的PcT水平与APAcHEII、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密切相关,当PcT≥10ng/ml时,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增加。
标签:多发伤;降钙素原;脏器功能不全随着现代化建设和交通的发展,创伤发生率居高不下,脏器功能不全(organ disfunction,OD)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ctionsyndrom,MODS)成为创伤后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早已引起广泛关注。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游离DNA对多发伤患者发生多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游离DNA对多发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测价值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也可能危及生命。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为多发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本文分析研究多发伤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游离DNA的变化趋势,旨在揭示其与多发伤后发生MODS的关系,寻求利用这些血液学指标早期预测多发伤后发生MODS的可能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54例。
其中:车祸伤27例,高处坠落伤12例,刀刺伤6例,击打伤9例。
将患者根据有无MODS 发生将患者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
MODS 组34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0例,年龄16~88岁,(38.3±10.5)岁。
非MODS组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16~77岁,(39.9±10.6)岁。
另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8~67岁,(44.7±5.8)岁。
入选标准为:创伤类型为多发伤;受伤至入院时间不超过24 h;受伤前无明显影响实验结果的疾病,如恶性肿瘤等。
排除标准为:长期服用影响实验结果药物者;治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离院的以及住院5 d内死亡的患者;1个月内有感染病史或入院前合并感染者。
MODS评判根据按199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讨论通过的诊断标准进行判断。
1.2标本收集与指标观察分别于伤后第1、2、3、5天采集空腹外周血静脉血6 ml立即离心(3000 r/min)后贮存于-20 ℃冰箱中待测。
降钙素原与血清C-反应蛋白联合测定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41
降钙素原与血清C-反应蛋白联合测定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与血清C-反应蛋白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
方法对比分析2018年12月-至今救治我院30例多发伤严重患者,根据患者出现感染情况分为有感染组15例和无感染组15例。
检验两组患者住院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通过比较血清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来评估对检测多发伤严重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的临床价值。
结果两组患者PCT值比较,感染组明显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值比较,感染组与无感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严重多发伤早期感染会出现血清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异常增高;因此,测定血清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水平对临床上判断严重多发伤患者是否有早期感染具有一定的检测价值。
【关键词】降钙素原;高敏C-反应蛋白;严重多发伤;早期感染C反应蛋白(CRP)是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血清水平升高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组织损伤和免疫反应的灵敏指标[1]早期确诊并采取有效抗炎措施对提高严重多发伤临床疗效极为重要。
我院将6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血清PCT及CRP水平变化与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性。
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今来我院救治的3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有感染组和无感染组。
所有患者均无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创伤严重度(ISS)评分≥16分。
感染组15例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4~54岁,平均(39. 25土11. 64)岁;对照组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24~55岁,平均(39. 73土13.28)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后1d、3d、5d、7d采集清晨外周静脉血6ml,2000r/min,离心15min后,取血清置于-70°C的冰箱冷冻保存待检。
多发伤患者降钙素原与损伤严重度评分的相关性
多发伤患者降钙素原与损伤严重度评分的相关性袁法伟;冯辉斌【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326-328)【关键词】创伤和损伤;降钙素【作者】袁法伟;冯辉斌【作者单位】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肾脏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石 445000;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肾脏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石 4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41创伤是瞬间爆发的高能量损伤,多数损伤严重,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
吴群召等[1]对某医院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死亡病例中,创伤居第1位。
创伤后常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等并发症,及时准确地评估创伤严重程度及创伤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对于创伤患者的正确处理及预后极为重要,而不恰当的治疗如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多重耐药菌的产生[2]。
多发伤患者常有多个脏器或多个部位损伤,并有多个脏器功能系统的病理生理紊乱,休克发生率高,程度严重。
休克患者组织灌注不足,引起无氧代谢,导致乳酸生成增多。
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均是创伤应激引起的炎性反应过程中重要的炎性因子。
1993年,Assicot等[3] 报道,在细菌感染患者中PCT 水平明显升高。
此后,PCT作为一个新的鉴别感染性疾病的生物学标记物被广泛应用。
2008年,Indino等[4]研究发现创伤患者的PCT水平亦升高。
本研究回顾分析了多发伤患者72例,对多发伤患者依据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进行分组,探讨其血清PCT、常规CRP及乳酸水平与ISS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
1.1 病例选择 2011年10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黄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94例。
血清前降钙素指导严重多发伤患者抗生素使用的效果分析
血清前降钙素指导严重多发伤患者抗生素使用的效果分析王冰;李良海【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水平对于重症监护病房内严重多发伤病人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意义。
方法:选取入住荆州市中心医院 ICU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1例,经纳入排除后,将最后纳入研究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其中对照组(32例)根据医生判断和经验使用抗生素;试验组(38例)根据PCT水平使用抗生素。
观察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费用、ICU 住院天数、治疗中SOFA变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感染发生率、脓毒症发生率以及患者28d内死亡率。
结果:试验组的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2.0±5.31)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6±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费用亦显著低于对照组[(4931.9±2824.9)元vs (7004.3±3755.1)元, P<0.05]。
比较两组患者 ICU 住院天数(12.08±9.72)d vs (12.72±8.58)d、治疗中 SOFA 变化(4.66±2.83)vs (4.88±2.79)、MODS发生率(6/38 vs 7/32)、感染发生率(22/38 vs 21/32)、脓毒症发生率(13/38 vs 10/32)以及28d内死亡率(3/38 vs 5/32),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PCT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可以缩短 ICU内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抗生素费用。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6(013)006【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前降钙素;抗生素;多发伤【作者】王冰;李良海【作者单位】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荆州市中心医院ICU,湖北荆州 434020;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荆州市中心医院ICU,湖北荆州 434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3.2[引著格式]王冰,李良海.血清前降钙素指导严重多发伤患者抗生素使用的效果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6): 19~21.创伤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每年大约有580万人死于创伤。
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及临床意义刘岳辉;邵雄杰【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卷),期】2008(0)S1【摘要】【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损伤严重度、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
【方法】检测64例多发伤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同时评定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值,记录血常规、血糖、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感染和MODS情况。
【结果】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发生MODS组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ISS值、血糖、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肌酐(Cr)均明显高于脏器功能正常组(P<0.05);发生感染前后,降钙素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多发伤可引起降钙素原升高,且与损伤严重程度、感染、MODS有关;检测降钙素原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感染和预警MODS的发生。
【总页数】2页(P134-135)【关键词】降钙素;多发伤;损伤严重度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作者】刘岳辉;邵雄杰【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大鹏人民医院外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41【相关文献】1.严重多发伤早期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意义研究 [J], 吕燕海;周明欣;容冰2.多发伤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肌红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张磊;张增高;祁晓;冷双之;薛德磊;朱强3.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 谢玉刚;赵中江;孙炜;姚彬4.分析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 肖佳梅;乔以凤5.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肌红蛋白、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J], 彭俊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发伤69例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分析
多发伤69例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分析张琴华;张敏;顾娟仙【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药》【年(卷),期】2014(0)1【摘要】目的:了解多发伤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影响,并探讨 PCT 值与损伤严重程度、感染的关系。
方法将69例多发伤患者分为感染组、非感染组,检测PCT 值、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记录感染、脓毒症、失血性休克情况。
结果多发伤患者PCT值明显高于正常值,感染组较非感染组高。
非感染组中,合并失血性休克的PCT值明显高于无失血性休克者;感染组中,血培养阳性者PCT值较组内血培养阴性者升高明显;多发伤患者PCT 值与APACHE Ⅱ值正相关;≥0.5ng/ml 且<2ng/ml 患者的存活率最高。
结论 PCT 对多发伤患者的感染诊断、疾病严重程度评估、预后有指导价值。
【总页数】2页(P59-60)【作者】张琴华;张敏;顾娟仙【作者单位】314000 浙江海宁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314000 浙江海宁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314000 浙江海宁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血清降钙素原对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临床研究 [J], 石玉娜;周晓燕;孙滢;张洪亮;刘珍;魏丽丽;陈维;张绍增;王庆海2.血清降钙素原、NEWS评分联合APACHEⅡ评分与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MODS的相关性研究 [J], 吴同飞;张杨;朱功兵3.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胆碱酯酶检测在诊断多发伤中的应用价值 [J], 周延; 黄小明; 马进; 冯秋鹏4.血清降钙素原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MODS的预测价值 [J], 杨玉梅;金晓烨;张亚丽5.多发伤患者创伤早期血清降钙素原与脓毒症的关系 [J], 周敏杰;孙建;李梅芳;许兵;盛露露;叶珏明;何平安;封启明;王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相关性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相关性陈江山【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4(000)015【总页数】2页(P143-144)【关键词】降钙素原;外伤;重型;多器官功能衰竭;相关性【作者】陈江山【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1长期以来,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创伤发病率居高不下,而严重的多发外伤可能会导致患者多个器官出现功能障碍,包括脏器功能不全(OD)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OD和MODS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研究显示伴有MODS的严重多发伤患者死亡率高达40%以上。
降钙素原(PCT)在各种创伤、免疫反应及炎症等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程度升高,在判断创伤严重程度、炎性并发的评价中有一定的作用。
本研究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与MODS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急诊外科诊治的严重多发外伤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3~73岁,平均(53.12±8.8)岁。
受伤时间15 min~6 h,平均(4.6±1.6) h。
纳入标准:年龄20~75岁;损伤部分≥2处;受伤至入院时间<6 h; 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烧伤、化学伤;恶性肿瘤;先天畸形;血液系统疾患;急性炎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系统疾。
根据是否存在MODS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伴有MODS)和对照组(未合并MODS),每组30例。
2组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分别于创伤后1、2、3、4、5、6、7 d取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PCT水平。
检测仪器由德国柏林BRAHMS公司提供,血液标本经离心处理后取血清2 mL应用免疫发光法检测PCT水平。
采用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价评分(APACHEⅡ)对患者进行评分。
血浆前降钙素原对多发骨折感染并发症的预测
血浆前降钙素原对多发骨折感染并发症的预测梁届东【期刊名称】《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年(卷),期】2006(21)12【摘要】目的研究动态监测血浆前降钙素原(proprocalcitonin,PCT)对多发骨折感染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方法多发骨折患者79例分感染、非感染两组于入院后的第1,3,5,7,10,14,21天收集血标本;对照组30例于入院后第1天收集血标本。
应用LumitestPCT-Q试剂盒测定血浆PCT水平,ELISA法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
结果多发骨折患者非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PCT水平轻度升高,CRP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感染组患者所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血浆PCT明显升高(P<0.05),而血浆CRP无显著差异(P>0.05)。
分别以2.0μg/L、250mg/L为PCT、CRP的临界值预测感染,PC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CRP。
结论血浆PCT是多发骨折患者并发感染敏感的预测指标,进行常规PCT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创伤后感染并发症,预测创伤的转归和预后。
【总页数】2页(P1005-1006)【关键词】骨折;前降钙素原;感染诊断【作者】梁届东【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5【相关文献】1.血浆降钙素原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发生感染的预测效果评价 [J], 郑彩云2.血浆降钙素原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发生感染的预测效果分析 [J], 杜爱国3.血清降钙素原对多发性骨折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 [J], 周园;王岚;周蓉;牟均;杨东;刘新;吴怡;徐静;蔡丽秀4.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检测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感染的预测价值 [J], 张德建5.严重多发伤患者降钙素原对感染并发症的预测和辅助诊断价值 [J], 耿波;徐祥;梁华平;罗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钙素原水平与多发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3-11-06T10:20:04.857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刘彦宇1周雪鹏2
[导读] 鉴于以上因素,莫西沙星不应与头孢克肟联用治疗前列腺炎。
刘彦宇1周雪鹏2
湖南衡阳市中心医院1421001
湖南衡阳市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2421005
【摘要】目的:对降钙素原水平与多发伤严重程度进行分析,探讨其相关性。
方法:分别随机抽取于我院急诊就诊的多发伤患者40例(多发伤组)及健康体检者40例(健康组),分别对第1天、第3天及第5天的降钙素原进行测定,分析降钙素水平与多发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多发伤组患者第一天降钙素原为(5.24±2.01)ug/L,第3天为(13.16±1.75)ug/L,第5天为(5.63±2.16)ug/L;而健康组第1天降钙素原为(0.41±1.62)ug/L,第3天为(0.36±1.36)ug/L,第5天为为(0.35±1.73)ug/L。
两组三次检验结果比较,多发伤组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
在ISS评分组比较,降钙素原水平并不随着ISS评分的增加而有升高的趋势,两组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
结论:多发伤患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过于健康人,但降钙素原水平并不与多发伤严重程度有直线相关性,即降钙素原水平并不随多发伤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降钙素原;多发伤;相关性
多发伤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机体多部位或多组织受损的一种疾病,本病患者因损失部位较多,往往机体损伤较重,极易引起机体器官或组织的急性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1]。
对于本类患者,及时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对指导患者的治疗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2]。
目前临床有研究发现在体内严重感染的情况下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对严重感染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多发伤往往引起机体出现炎症性反应。
本文对多发伤患者体内降钙素原水平加以分析,以期分析出相关性,指导临床治疗。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别抽取2010年至2012年入我院急诊治疗的多发伤患者40例及健康体检者40例,分别为多发伤组和健康组。
其中多发伤组中,男性患者共29例,女性患者共11例;年龄介于19-62岁之间,平均为43.62岁;其中交通肇事患者共21例,坠落伤患者共11例,其他损伤患者共8例;ISS评分20分以下组患者共11例,20-40分组患者共14例,40分以上组患者共15例。
健康组中,男性患者共30例,女性患者共10例;年龄介于20-61岁之间,平均为44.19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基础疾病方面比较,P>0.05,具可比性。
1.2实验方法
1.2.1标本采集所有病例于入院或体检第1天、第3天及第5天清晨,分别采集静脉血3m1,并立即进行测定。
1.2.2检测方法本观察所采用的检测试剂为BRAHMS公司生产的免疫染色法试剂盒。
由同一检测医师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本研究单纯观察两组病例第1天、第3天及第5天所测定的降钙素原水平,对两组患者间及不同ISS评分组之间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发伤组与健康组间用t检验比较,ISS评分分钟间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有意义。
2结果
多发伤组患者第一天降钙素原为(5.24±2.01)ug/L,第3天为(13.16±1.75)ug/L,第5天为(5.63±2.16)ug/L;健康组患者第一天降钙素原为(0.41±1.62)ug/L,第3天为(0.36±1.36)ug/L,第5天为(0.35±1.73)ug/L。
两组三次检验结果比较,多发伤组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
在ISS评分组比较,无论是第1天、第3天及第5天测定,降钙素原都并不随着ISS评分的增加而呈明显的增减趋势,通过比较两者并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
见表1,
表1两组降钙素原比较(ug/L)
第3天第5天
13.16±1.75 5.63±2.16
0.36±1.360.35±1.73
6.17±2.95 3.84±1.43
15.34±2.36 4.17±2.22
12.67±1.75 6.71±1.78
3讨论
目前,对于降钙素原的研究尚不完全明确,但是在临床检查中发现,在健康人体内,降钙素原的水平极低。
而在因各种原因出现脏器或组织损伤后,降钙素原可明显升高。
降钙素原为多肽物质,其产生与甲状腺滤泡旁C细胞密切相关。
本物质临床上对于诊断甲状腺疾病、肾功能衰竭、严重炎症感染[3]及肺部吸入性烧伤均有着重要的意义[4]。
而在多发伤情况下,因为机体多器官、组织损伤,机体同样会发生一系列急性炎症性反应,且此种炎症反应随着受伤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这个过程不但可以控制损伤,同时对于自身修复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炎性因子,同样也可刺激降钙素原的升高,因此降钙素测定对于多发伤病情的判断及预后的预测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显示,多发伤组患者第一天降钙素原为(5.24±2.01)ug/L,第3天为(13.16±1.75)ug/L,第5天为(5.63±2.16)ug/L;健康组患者第一天降钙素原为(0.41±1.62)ug/L,第3天为(0.36±1.36)ug/L,第5天为(0.35±1.73)ug/L。
两组三次检验结果比较,多发伤组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
同时发现在所有多发伤患者的检验中,降钙素原在第3天时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与临床其他研究所得的关于降钙素原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分泌规律相一致[5]。
在ISS评分组比较,无论是第1天、第3天及第5天测定,降钙素原都并不随着ISS 评分的增加而呈明显的增减趋势,通过比较两者并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
由此可见:多发伤患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过于健康人,但降钙素原水平并不与多发伤严重程度有直线相关性,即降钙素原水平并不随多发伤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参考文献
[1]费军,余洪俊,周健,等.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J].中华创伤杂志,2005,10(21):725-728.
[2]谢玉刚,赵中江,孙炜,等.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10(29):22-24.
[3]宋秀琴,时兢,谢卫星,等.降钙素原与全身性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10):676-677.
[4]邓华云,王洪复.降钙素、降钙素原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7,6(17):74-77.
[5]刘岳辉,邵雄杰.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38(29):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