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教育理论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学习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学习如何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和能力就成为了很多人所关心的问题。
而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则成为了学习研究的三大基本范式。
本文将对这三种学习理论进行总结与比较。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流行的学习理论,是基于实验心理学和动物学习研究而得到的总结。
它认为学习是一种对某个刺激的反应,人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学习就是要培养正确的反应方式。
学习者是一个被动的存在,在学习过程中只需接受刺激,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学习的效果就会越好。
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相信通过外部的正反馈和惩罚机制,能够建立一套有效的学习机制。
比如:教练在训练中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鼓励学员加强训练、避免在赛事中犯轻易的错误;老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竞争性学习方式等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通过一系列的反馈、强化和惩罚手段,可以提高个体对特定刺激的反应速度和正确性,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常常忽略了学习者的内在感受和认知加入,这对于复杂的学习过程并会不短受到限制。
二、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又叫“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传播和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将主体的认知加工能力放在学习科学研究的中心。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基于学习者自身现有认知结构,一个有系统的内部过程,是学习者对信息进行转化、编码、存储、组织、加工、检索、表达的主观感性体验。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探究学习者如何获取、加工和应用知识。
通过对认知过程进行深入剖析,认知学习试图为教学提供更多个性化、有助于学习者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具体的教学中,认知学习理论建议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学习者的思维和认知过程。
(2)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突出知识和信息的结构。
(3)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重视教学中的效益(效果)。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
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
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三大学习理论总结学习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规律性,学习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实现的?我搜集了三大学习理论总结,热烈欢迎阅读文章。
教育学心理学主观题
教育学一、境空题1.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2.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3.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4.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5.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6.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7.“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8.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0.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11.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2.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3.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4.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5.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16.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7.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心理学中的三大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始的一个心理学派。其基本观点是: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目标塑造人的行为;学习是经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其公式为:S→R(刺激→反应)。在刺激→反应之间不靠中介,直接联结。
研究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是20世纪40~50年代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其主要观点有:
3、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是多元化的。人总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建构事物的意义,而事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时空运动性,学习者对事物的感知方式、个人情感和认知结构又具有特殊性,因此,即使对同一事物,每个学习者对其意义的建构都可能是不同的。这一观点要求ID3注意设计各种合作学习的方法,以便使学习者能更多地接触不同观点,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对个别化学习和远距离学习中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ID1的理论指导,主要是通过强调外在客观刺激的原理来实现的。它把教师的“教”当作客观刺激物,置于S→R中“S”的地位,学习者被放在接受刺激和被动反应的“R”的地位。ID1则以此为依据,把教师的“教”置于教学设计的中心地位,学习者则处于被教、被控制的地位。
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传统教学方式的需要相适应,并在听、说、读、写、画、算、演、做等动作技能教学中应用效果明显,使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ID1,在今天,在传统教学方式流行的地方和一些动作技能的教学中,仍然富有生命力。但是,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固有的机械性、被动性和低效性,给复杂事物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特别是它对学习者及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忽视,直接与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相背,因此,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第二代教学设计(ID2)很快得到发展。
1、学习是改变行为。学习是否发生可以通过行为表现的改变来推断,学习目标可以用精确的行为术语来描述。这就为ID2中通过练习、提问、观察、测验等形式来检查学习效果,获取反馈信息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学习目标的描述提供了方法。
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教育三大理论
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教育三大理论现在的学习交流讨论中经常提到的教育技术学界的三个学习理论,我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三个学习理论,对学习理论有一个感性的理解。
教育技术学作为理论指导的三个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它在60年代以前一直是作为占统治和主导地位的心理学派而存在。
其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为:学习是一个刺激和反应(S-R)的联结过程,主张将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反对内省,认为行为的多次的愉快的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学习者个体的行为,或使学习者模仿他人的行为,因此他们重视环境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对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
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
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一、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的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他从1957年后,在小学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试验,“致力于探求新的途径”,“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所指的学生的一般发展,不等同于智力的发展,它包括了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而心理的发展,他认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力、思维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来实现。
在教学理论方面,他主张教学应推动发展前进,“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
赞科夫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
他认为教学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它的现有发展水平。
他认为“教学结构是学生一般发展的一定过程发生的原因”“教学的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是果。
这种因果联系很重要,因为它能决定学生的发展进程”。
为此,赞科夫经过长期的教学实验和理论总结,提出五条教学原则:①高难度进行教学高难度含义之一是,加大教材难度,更新教学内容,体现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充分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和认识的可能性。
因为“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
”即是说,教学要为儿童的精神成长提供足够的食粮,不要使他营养不良。
高难度的另一含义是要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把精神力量发动起来,促进一般发展。
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儿童努力思考,经教师的指导,由现有水平而发展到“最近发展区”。
②高速度进行教学“以知识的广度达到知识的巩固性”,要求教学“不断地向前运动,不断的以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智慧,能为学生越来越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创造条件,因为这些知识被纳入到一个广泛开展的体系中。
三大主流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3、认知因素是有结构的。人的各种认知因素,如知识、策略、感知、记忆、反应等,相互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作用、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完整结构,即认知结构。学习就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经内部认知活动而扩大原有认知结构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种不断形成、日益发展的认知结构,对学习者的行为和当前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具有决定作用。这一观点深化了ID2中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从对所具有知识数量和水平的分析,深入到对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分析,使教学内容、教学起点和教学策略的确定,建立在了更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4、人脑犹如电脑,学习,即认知过程,是人脑对信息处理、加工的过程。加涅认为,认知过程是人脑按照一定目的、策略,从外界环境中输入、加工、存储、提取、使用、创造信息的内部过程。这一过程及其结构,是不能直接被人观察的,但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认知表征(信息在人的头脑中的呈现方式)的方法,去了解学习者进行学习时的认知心理过程。ID2中对学习层次、认知过程、教学策略等的分析,主要依据就是加涅的这一信息加工理论观点。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基础学习理论
教学设计中涉及到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应的教学设计也经历了行为主义教学设计、认知主义教学设计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阶段。
1.行为主义:基于可观察的行为上的变化,行为主义关注对某一行为的重复,直至它变为自动、无意识的。
行为主义理论不能解释某些社会行为,儿童并不是模仿每个被强化的行为,例如他们会模仿一些他们初次观察到的行为,尽管这些行为并没有被强化。当Bandura and Walters观察到的这些现象,他们屏弃了传统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儿童在学习之前先要进行反应-强化),他们在《社会学习与个人发展》书中阐述到个体可以模仿观察到的别人的行为,这种观点后来经班度拉 Banduras的努力发展为社会认知理论。
杜威的三大教育思想
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 不单是有机体受着
环境塑造 , 还存在着有机 体对环境的主动的改造 。 在教育
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 的 、 净化 的 、 理想的社 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和水平,顾及儿
力量。杜威提出“ 教育即生活” 实质上是针对当时教育脱 体。 在经验过程中, 儿童不仅获得知识 , 而目 形成能力 、 养 离社会生活的现状 , 要求改造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和学 成 品德 。“ 教育 即经验 的改造” 是儿童身心的各 种因素的
校 生活 , 使 之更有活力 , 更有乐趣 , 更具实效 , 更有 益于儿 全面改造 、 全面发展 、 全面生长。
些, 学术陛普通高中的内涵与特征也并非永 匣 不变的, 是 新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探 索与实践D 】 . 创新 人 才教 育 , 2 o 1 3 ( o 5 ) . 随着社会与文化理念的发展而变化的。但有一点可以肯
定, 那 就是 : 学术 陛普 通高 中这 一全新 的高 中办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式 ,
会生活, 使学校成为—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
二、 教 育 即 生 长
童兴趣, 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陛, 同时
要注意改善外部条 件 , 以使儿童 的经验更具教 育价值 。 从这个 意义而言 , 杜威 的“ 教育 即经验 的改造” 是指
杜 威的“ 教育 即生长” 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 的儿童
发展观和教育观。 他针对当时的教育无视儿 童天 l 生, 消极 构成人的身心的各种 因素在外部环境 和人 的主动经验过 地对待儿童 ,不考虑儿童 的需要 和兴趣 的现状 ,提出了 程 中统一的全面改造 、 全面发展 、 全面生长的过程 。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一、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的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他从1957年后,在小学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试验,“致力于探求新的途径”,“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所指的学生的一般发展,不等同于智力的发展,它包括了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而心理的发展,他认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力、思维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来实现。
在教学理论方面,他主张教学应推动发展前进,“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
赞科夫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
他认为教学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它的现有发展水平。
他认为“教学结构是学生一般发展的一定过程发生的原因”“教学的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是果。
这种因果联系很重要,因为它能决定学生的发展进程”。
为此,赞科夫经过长期的教学实验和理论总结,提出五条教学原则:①高难度进行教学高难度含义之一是,加大教材难度,更新教学内容,体现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充分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和认识的可能性。
因为“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
”即是说,教学要为儿童的精神成长提供足够的食粮,不要使他营养不良。
高难度的另一含义是要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把精神力量发动起来,促进一般发展。
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儿童努力思考,经教师的指导,由现有水平而发展到“最近发展区”。
②高速度进行教学“以知识的广度达到知识的巩固性”,要求教学“不断地向前运动,不断的以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智慧,能为学生越来越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创造条件,因为这些知识被纳入到一个广泛开展的体系中。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分析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分析一、行为主义1、基本含义(1)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摈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2)①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
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②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B.Skinner)在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中更强调“强化”的作用。
他认为,要使学习成功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我们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
这就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的方向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过程的一些连续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
”2、基本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一、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的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他从1957年后,在小学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试验,“致力于探求新的途径”,“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所指的学生的一般发展,不等同于智力的发展,它包括了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而心理的发展,他认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力、思维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来实现。
在教学理论方面,他主张教学应推动发展前进,“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
赞科夫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
他认为教学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它的现有发展水平。
他认为“教学结构是学生一般发展的一定过程发生的原因”“教学的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是果。
这种因果联系很重要,因为它能决定学生的发展进程”。
为此,赞科夫经过长期的教学实验和理论总结,提出五条教学原则:①高难度进行教学高难度含义之一是,加大教材难度,更新教学内容,体现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充分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和认识的可能性。
因为“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
”即是说,教学要为儿童的精神成长提供足够的食粮,不要使他营养不良。
高难度的另一含义是要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把精神力量发动起来,促进一般发展。
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儿童努力思考,经教师的指导,由现有水平而发展到“最近发展区”。
②高速度进行教学“以知识的广度达到知识的巩固性”,要求教学“不断地向前运动,不断的以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智慧,能为学生越来越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创造条件,因为这些知识被纳入到一个广泛开展的体系中。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
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
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
三大主流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ID3
建构主义是由结构主义发展来的一种哲学方法论,主要研究事物是否有结构,结构是从哪里来的,结构怎样建构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导致了一场教育心理学的革命,使认知主义学派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迅速发展。(8)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当前,建构主义学习观更强调具体情景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其主要观点有:
理论固有的机械性、被动性和低效性,给复杂事物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特别是它对学习者及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忽视,直接与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相背,因此,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第二代教学设计(ID2)很快得到发展。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ID1的理论指导,主要是通过强调外在客观刺激的原理来实现的。它把教师的“教”当作客观刺激物,置于S→R中“S”的地位,学习者被放在接受刺激和被动反应的“R”的地位。ID1则以此为依据,把教师的“教”置于教学设计的中心地位,学习者则处于被教、被控制的地位。
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传统教学方式的需要相适应,并在听、说、读、写、画、算、演、做等动作技能教学中应用效果明显,使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ID1,在今天,在传统教学方式流行的地方和一些动作技能的教学中,仍然富有生命力。但是,由于行为主义学习
① 行为主义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亚里士多德在一篇名为记忆的文章中提联结(association),其他的哲学家追随了他的思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注的是可被观察和测量的明显的行为。它把思维看作是黑箱,大脑对于刺激的反映是可被定量的观察的,行为主义完全忽视了对人脑思维过程的研究,在行为主义发展过程中关键人物有:巴浦落夫Pavlov、华生Watson、桑代克horndike和斯金那Skinner。
三大 学习理论(写论文用)
学习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对教学设计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行为主义、联结-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种。
正是这三种学习理论,成为划分三代教学设计并指导其发展的理论界标。
正如美国教育技术专家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齐所说:“教学设计深深地植根于学习理论。
从传统的角度看,行为主义的观点在教学设计的应用中占有支配地位。
今天,这一领域强调认知心理学的应用,同时有很多人把建构主义作为进一步的指导原则。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始的一个心理学派。
其基本观点是: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目标塑造人的行为;学习是经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其公式为:S→R(刺激→反应)。
在刺激→反应之间不靠中介,直接联结。
研究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是20世纪40~50年代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
其主要观点有:(1)教育是“塑造人的行为”。
(2)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通过实验,他发现了一种不与已知刺激直接联系、由可操作性动作即可引发的自发性反射(而不是那种由已知刺激直接引发的应答性条件反射),从而为人类学习找到了一种可操作、可控制的机制。
(3)反应概率强化论。
学习是由刺激引起的反应概率(准确-牢固-速度)上的一种变化,强化是增强这个反应概率的一种手段。
(4)程序教学法。
他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创造了“教学机器”,倡导“小步呈现、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提高效果”的程序教学,导致了60年代的程序教学运动。
第一代教学设计(ID1)的最初尝试就是依据行为主学习理论在程序教学中开始的。
起初是对教学机器、个别媒体的设计,后来逐步拓展到对多种媒体乃至整个教学过程和教育项目的设计,70年代后,又被广泛用来指导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教学设计。
可以说,60~70年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ID1的理论指导,主要是通过强调外在客观刺激的原理来实现的。
它把教师的“教”当作客观刺激物,置于S→R中“S”的地位,学习者被放在接受刺激和被动反应的“R”的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
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之应用
课程设计与发展通常采取两种策略
1. 修订策略,就现有课程加以分析修订: 2. 新创策略,乃跳脱既有课程之束缚与框架,重新建构课程
目标及相关内涵。
17
The Bloom’s Taxonomy of Affectiv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认知性问题:它是对知识的回忆和确认。 ➢如: 1. 英语字母表一共有多少个字母文字
符号? 2. 英语字母表一共有多少个字母声音
符号?
10
了解(Understand)
从口语、书写和图表等的教学沟通讯息
中建构其意义。
•说明interpreting •举例exemplifying •分类classifying •结要summarizing •推论inferring •比较comparing
三大教育理论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The Bloom’s Taxonomy of Cognitiv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
2
布鲁姆其人
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1913年2月21日- 1999年9月13日),生于 1913年,是美国当代著名 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芝 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 授,曾担任美国教育研究 协会会长,是国际教育评 价协会评价和课程专家。
下去。
21
兴趣Interesting
1.有深入研究的意愿 2.愉快地和对象打交道 3.不愿意立即停止自己的思考和动作
22
热爱Devotion
1.关心对象的存在和价值 2.价值经过内化成为自己的坚定信念 3.认识到对象的美,成为自己理想信念
23
品格Character
依据自己的价值观所形成的信念,内化为 自己的品格,并用于指导自己的言论与行动。
应用性问题:它主要是指对所学习 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 ➢ 如: 1. 用辅音连缀拼读元音字母的原则
是什么? 2. 用lrw法则解释元音的变音规律
12
分析(Analyze)
将材料析分为有组织的各部份,并决定 各部份彼此及其对整体结构或目的间之关系。
•分辨 •组织 •归因
分析性问题:它主要让学生透彻地分
•术语 •细节和要素
5
概念知识(Conceptual Knowledge)
将各种基本要素在更大的结构下建立其彼此 关系,使其功能紧密结合之知识。
•分类和类别 •原则和通则 •理论、模式和结构
6
程序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
乃如何做事的知识,包括探究的方法和 以规准判断技能、运算技术、方法之使用的 知识;这些事包括非常例行性的经验,乃至 解决全新情境问题的事。
析和理解,并能利用这些知识来对自 己的观点进行辩护。
➢ 如: 1. 为什么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可数名
词单数后面要变y为i再加es? 2. 为什么fix后面不能双写x加ing构成
现在分词fixxing?
13
评鉴(Evaluate)
以某种规准或标准为基础进行价值判断。
• 检核
• 批评 评价性问题:理性地、深刻地对事物本 质的价值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 如: 1. 说话时在一个名词前加一些符合这 个名词特征的形容词性词语是否合 适,为什么? 2. 感叹句、祈使句、倒装句、疑问句 的真正语义目的是什么?
30
理解性问题:它主要考察 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让 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比较和 证明某个观点。 ➢ 如: 1. 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的关
系是什么?
•解释explaining
2.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清
楚什么是元音吗?
11
运用(Apply)
在某特定情境中执行或采用某程序。
•执行Executing •采用Implementing
•科技与演算 •科技和方法 •应用程序
7
后设认知知识(Metacognitive Knowledge)
对一般认知策略、自己认知之察觉和自 己认知加以认识的知识。
•认知策略 •认知任务 •自我认知
8
认知过程向度分类
9
记忆(Remember)
从长期记忆中检索相关知识 • 再认Recognizing • 回忆Recalling
14
创造(Create)
将各要素加以组织,以形成具整合性或功
能性的整体;重组各要素为新的模型或结构。
•建立通则 •设计 •创作
综合性问题:它能使学生系统地分析 和解决某些有联系的知识点集合。
如:
1. 什么情况下b在单词中不发音? 2. 如果同一个民族没有一个统一的语
音标准,会发生什么事情?
15
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之应用
布鲁姆的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类
18
情感领域向度分类
19
接受Receiving/Attending
1.在适当的环境中注意对象的存在; 2.给予机会时有意地注意对象; 3.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或演示
20
思考Thinking
1.能遵照教师指示考虑有关问题; 2.能对感兴趣的问题主动进行思考,且与过
去的经验发生联系; 3.能有意愿地、兴致勃勃地将问题深入钻研
1.解释装置结构原理 2.动作作用解释 3.动作结果的解释和概括
28
协调Correspond
1.动作分解和组合协调的实现 2.动作组合计划设计 3.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概括,并写出实验报告
29
评价Evaluation
1.对动作作用的估计 2.对组合动作或某种装置进行设计、计知分析 元认知知识
认知策略;认知任务;自 我认知
程序知识
科技和演算;科技和方法; 运用程序
概念知识 分类和类别;原则和通则;理 论、模式和结构
事实知识 术语、细节、要素
4
事实知识(Factual Knowledge)
学习及认识某学科或在该学科中解决问题时 必须通晓的基本要素。
24
The Bloom’s Taxonomy of Skill Educational Objectives
布鲁姆的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分类
25
动作技能领域向度分类
26
模仿Imitation
1.对演示、动作的模仿,对工具和装置的使用 2.把描述语言转化为实际动作
27
理解Compreh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