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英国工业革命

合集下载

历史九上的第九课笔记

历史九上的第九课笔记

历史九上的第九课笔记历史九上第九课笔记一、英国工业革命1.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率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3.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是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轮船、火车的发明。

5.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机器制造业的完成。

6.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新兴工业的出现,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造成环境的恶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场”;东方从属于西方,形成东方落后于西方的局面。

二、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1. 相同点: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都发源于欧洲。

2. 不同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有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进而在一般垄断基础上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进而在一般垄断基础上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各国出现了垄断组织。

三、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 人口增长:人口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国家的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大量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2. 城市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这导致了城市化的进程加速。

城市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也带来了社会和环境上的问题,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3. 社会结构变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贵族和地主阶级逐渐衰落,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崛起。

这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4. 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工业化也带来了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们开始追求时尚和品味,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同时,教育、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4.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内在联系。
5.提高史料阅读、分析、综合能力,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4.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较多地依赖记忆和背诵,对史料阅读、分析、综合等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念、背景、过程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影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2.难点:
(1)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分析方法。
(2)学生对史料阅读、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提问:请学生回顾已学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考这些事件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引入: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这些事件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情境创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社会的巨大变革,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2单元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

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这一材料主要说明()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答案】 C【解析】材料中“销售范围广、需求量大”“带动一场工业革命”即说明市场刺激工业革命。

2.马克思这样评价“它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这种原动机是在城市使用的,不像水车那样是在农村使用的……它的应用是普遍的,在地址选择上不太受地点条件的限制。

……”这种原动机的改进者是()A.爱迪生 B.富尔顿C.史蒂芬孙D.瓦特【答案】 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这种“原动机”是蒸汽机,它的改进者是瓦特。

3.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近半个世纪后,开始向欧美大陆扩展。

在各国随后的工业革命中领先的两个部门是()A.纺织业和铁路业B.纺织业和化工业C.铁路业和采矿业D.汽车制造业和化工业【答案】 A【解析】化工业、汽车制造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新兴的工业部门,排除B、D两项;采矿业不如纺织业和铁路业发展迅速,排除C项。

4.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博览会上,不可能...展出的工业品是()A.火车机车B.汽船C.万能蒸汽机 D.合成橡胶【答案】 D【解析】合成橡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5.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

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直接原因是() A.大量妇女进入工厂工作B.民主运动的推动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D.妇女的政治地位的提高【答案】 A【解析】导致女子服饰改变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使工厂兴起,简短的服装适应这一工作环境的需要。

第9课_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__教学用

第9课_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__教学用

化学
钢铁 德国
西门子 电力 奥斯特、法拉第(理论)、韦纳·
电生磁
汉斯· 克里斯蒂安· 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丹麦物理学家 1820年
因电流的磁效应这一杰出发现获英国皇家学 会科普利奖章。由此开辟了物理学的新领域 ──电磁学。 1829年起任哥本哈根工学院 院长。 磁生电 迈克尔·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 1791-186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 在化学、电化学、电磁学等领域都做出过 杰出贡献。 1831年,他经过大量实验发现 “磁生 电”(“电磁感应”)并引入“场”的概念, 宣告了电气时代的到来。1824年被选为皇 家学会会员,1825年接替戴维任皇家学院 实验室主任,1833年任皇家学院化学教授
摩根、 洛克菲 勒、三 井、西 门子等
两次工业革命之比较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动力或标志
发明者 科技含量
蒸汽 工匠技师 经验主义
电力 科学家、工程师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紧 密结合
发生时间地点 首先在英国发生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 起始的行业 经济结构 生产组织 经济思想
18c中-19c上 资本主义国家(19c下) 纺织业等轻工业 重工业 工厂取代工场 垄断组织、跨国公司出现 中小企业 自由主义盛行 凯恩斯主义出现(国家资本主义)
思考探究
请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 发生而不是在其它国家?
英国首先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假如你是一位18世纪英国商人,现在你准 备投资工业,需要哪些条件呢?
思考这些条件在英国又 是怎样具备的?
雄厚的资本 技术知识
充足的劳动力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程标准】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学习目标】1.熟记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理解记忆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2.分析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呈现出的特点。

预习案【重难点阐释】①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预习自测】1.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蒸汽机的推广B.相对论的提出C.内燃机的出现D.发电机的发明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A.雇佣关系取代了手工作坊中的师徒关系B.使用大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手工劳动的工场C.自然科学新发现的先导作用突出D.同时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发生3.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4.下列关于“万能蒸汽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①使人类使用的动力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②促进了汽油、柴油等燃料的应用③促使铁路时代到来④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了重要作用⑤使工厂开始集中,工业城市兴起A. ①②③④⑤B. ①③④⑤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⑤5.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B.整个革命进程时间缩短C.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探究案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很多学者在分析工业革命发生原因时总结出五个基本要素,即政治、劳动力、资本、科技和市场。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1)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2)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国内外学者把工业革命定义的研究分为工业组织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这些研究从不同侧而抓住工业革命的特征,成为后来工业革命研究的起点。

第9课_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上课

第9课_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上课

中,辛辣地指责这是“羊吃人”。
从而获取廉价的劳动力
需 要 是 发 明 之
18世纪英国已成为最大殖民国家, 手工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 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 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5 进程不同: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日本、
德国
我们来看看人类动力的发展史:
畜力——水力——蒸汽动力——电力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时代,利用畜 力和水力进行简单的生产,但是这种生产 方式到了近代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制造 出新的动力——蒸汽机、电力,给整个人 类社会带来了前人所梦想不到的改变—— 从农耕文明进入到工业文明。
发生国家 始于英国一国
发明者
动力
重要发明 蒸汽机(蒸汽时代) 电力、内燃机 起始部门 轻工业 交通
资本主义阶段
经济组织 工厂制(中小企业)
自由竞争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1.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时 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了 大企业时代(有何特点?) 代(有何大机器生产的)工 大企业出现 厂制度成普遍组织形式; ②大企业掌控国家的经济 ②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 命脉和国家机器 ③自由主义思潮兴盛 ③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④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 自由资本主义被 控制产品价格 垄断资本主义(帝 ⑤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 跨国公司
3.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项目 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C60年代-19C中期 工匠(实践经验) 蒸汽动力(煤) 火车、汽轮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C70年代——20C初 几个发达国家同时进行 科学家(科学理论) 电力、内燃机(石油) 重工业 汽车、飞机 大企业(垄断组织) 垄断(帝国主义阶段) 最终形成

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岳 麓 版 历 史
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
第二单元 4.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 (1)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并使生产
关系发生重大变革,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
产阶级的对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促使了帝国主义时代的 到来。 (2)两次工业革命导致了经济组织的变化。工业革命开 启了一个以工厂制度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工业时代,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大企业时代到来,并进一步使企业 日趋国际化,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组织 形式。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答案: 一、1.社会稳定 人口 资本流动自由 经济稳步发


工场手工业
阿克莱特 采矿业
海内外市场
手摇纺纱机 瓦特 英国
2.凯伊
飞梭
1885
哈格里夫
蒸汽时代 汽 新 铁
岳 麓 版 历 史
水力纺纱机 欧陆 北美 欧美
水力织布机 铁路时代 纺织业
冶金业 史蒂芬孙 轮 路业 3.19
第二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一次能纺出多 根纱线的纺纱机,他把这种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并进一步引发了其他生产领域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工 业革命时代到来了。 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的纽约洛帕克街 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电的时代来临了。 两次工业革命各有哪些重大发明?对经济组织和世界 市场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使用时间:2012、3、5 制作人:申洪光审核人:坚永乐编号:18009 【旧知新学】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2分)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3分)(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1分)概括该材料的观点。

(5分)【学习目标】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2、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1、掌握两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间、范围、原因和条件、领域、技术表现、影响。

2、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影响等各个环节之间不是孤立关系,而是互为因果。

【自主学习】一、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1、条件:⑴政治方面:后,英国社会稳定。

⑵经济方面: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十分兴旺。

⑶直接原因(市场):18世纪中期,的不断扩展。

(4):技术:许多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浪潮。

2、成就:⑴棉纺织业:①发明飞梭,提高织布速度。

②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和阿克莱特先后发明了和水力纺纱机,提高纺纱功效,接着出现了。

⑵冶金业和采矿业:出现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提高了炼铁和采煤技术。

⑶动力方面: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1785年,开始在工厂使用,人类进入“”。

中职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全一册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案

中职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全一册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案

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斯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材料三: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

——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根据材料回答工业革命爆发的技术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17世纪中叶,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科技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总结;首先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并不是单纯的因素造成的,它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注意引导学生从政治,市场,劳动力,原料,技术,资金等全面考虑,全面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

第二部分:工业革命的过程1.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问世(哈格里夫斯)2.为什么技术革新首先出现在棉纺织业中?学生回答;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导致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

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回答工厂制度诞生的原因?学生回答: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工厂出现了。

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3.工业革命的关键——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过渡:这次工业革命自英国开始后,不久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

19世纪上半期,继英国之后法国和美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世界面貌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人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那么工业革命是如何深入发展的呢?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高一历史第9课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历史第9课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历史第9课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是人类经验的结晶,通过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并为未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在高一历史的第9课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就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资本主义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它的兴起和发展历经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挑战。

在16世纪的欧洲,商业资本主义逐渐崛起,商业活动和货币交换成为经济的主要特征。

18世纪的英国则迎来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的爆发使得生产力大幅提升,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对立加剧。

19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欧洲列强通过殖民掠夺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这进一步加剧了帝国主义的竞争和冲突。

二、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兴起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的觉醒和组织起来的诉求也日益增强。

工人运动逐渐崛起,工人们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待遇,并最终争取到了许多权益。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思想也迅速传播开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工人阶级提供了一种解放的思想武器,他们主张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帝国主义与列强争霸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欧洲列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各国纷纷寻求通过殖民扩张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

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殖民争夺战,非洲和亚洲等地区成为了殖民者的目标。

不同列强之间爆发了多次战争和冲突,这些战争不仅造成了无数的伤亡和破坏,也为后来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埋下了伏笔。

四、世界历史的分期和地域文化的交往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历史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和地域进行研究。

历史的分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同时,不同地域的文化交往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方面。

各个古代文明之间通过贸易、战争、移民等形式进行着交流和互动,这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五、历史的启示和现实意义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过去的经验中汲取教训,为当下和未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条件:工业革命使产品增多、人们需求多样化、 交通运输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促进。 方式:①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人口大规模流动。 ③对外大规模资本输出。 ④武力威逼,直接殖民统治。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列强侵略的阶段特征
(1)16至18世纪中期,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方国家进行了早 期的殖民扩张和商业战争。 (2)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工 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 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帝国主义列 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突破
碎石路 蒸汽抽水机、 开凿运河 安全灯 疏浚河道
2、重要发明:
176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车
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具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具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①蒸汽动力的出现,最终使工厂摆脱了水力 条件限制,工业化速度加快。 ②工厂开始集中,工业城市兴起。 ③蒸汽动力的使用,也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 革命,人类进入铁路运输时代。 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 哪些新的特点?具体的发明创造又有哪些呢?
①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 志。主要是基础工业和重工业; ②发明来自科学家(非技术工人)、有系统科研机构(非 阁楼或工场)、直接来自实验室(非经验积累)。科学和 技术紧密结合; ③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④动力机主要是内燃机和电动机,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⑤有些国家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改 变 世 界 的 工 业 革 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条件、发明、影响的发展变化。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途径。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九年级上册历史的基本内容,掌握重要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2)通过分析历史资料,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

(2)运用归纳法,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发展第1课: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第2课: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第3课:古印度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第二单元: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第4课:罗马帝国的兴衰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6课:亚洲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第三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7课:文艺复兴运动第8课: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10课:美国独立战争第11课: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第12课: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扩展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改革第13课:俄国十月革命第14课: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改革第15课:战后日本与欧洲的重建与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重要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2)历史发展的规律。

2. 教学难点:(1)历史事件的背景与原因。

(2)历史人物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评价: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考核学生的history 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2. 辅助教材:历史故事书、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等3. 网络资源:历史纪录片、历史网站、历史论坛等4. 实物资源:历史文物、历史模型等七、教学进度安排每周安排两节课,共计45分钟。

“雷达图”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探讨——以《英国工业革命》复习课的一个环节为例

“雷达图”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探讨——以《英国工业革命》复习课的一个环节为例

图1
师:这种表格被称之为“雷达图”,我们首先来看代表1801年这条蓝色的线条组成的三角形,农业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工业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商业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生(集体):农业大概占33%,工业大概占24%,商业大概占18%。

师: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10年之后1811年这三者所占的比例又是多少,大家看一下红色的线条所组成的三角形。

生(集体):农业大概占35%,工业大概占21%,商业也变少了一些。

师:绿色的线条组成的三角形代表1821年,1821年农业、工业、商业所占的比重又是什么样?
生(集体):农业是28%左右,工业是32%左右,
图2
图3
图3是授课教师在教案中向听课教师附加上去的一份材料,不难看出,图2是图3的一个简化版,一是去掉了“房租”这一研究指标,因为对于授课教师来说,他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从图中的数据得出在这一段历史时期内英国不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变化,而且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所以房租这个指标是可以去掉的;二是图3中“农林渔”、“工矿建筑”这两个研究指标在图2中分别变成了“农业”和“工业”,这么做同样也是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在字面意义上进行解读来看是无可厚非的,所以图2呈现给学生的这张雷达图更容易让学生去读表分析,这也是授课教师在选取研究指标上可以操作的地方。

(三)加大教学追问,深入问题思考
雷达图是数据呈现的一种方式,主要是培养学。

上海高中历史课本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课本整理

第四册第1课资产主义生产的萌芽15~16世纪随着庄园制度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经验的积累,西欧社会生产力的长足进步,动力技术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尤为引人注目。

·资本原始积累: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生产者逐渐与生产资料分离,马克斯将这一历史过程称为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常用手段:商业战争,贩卖奴隶和殖民掠夺等。

英国圈地运动时资本原始积累典型的途径之一,他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

·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和分工协作为基础。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1337~1453年,英法两国为争夺领地,进行了持续100多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的影响:百年战争影响英法两国历史进程。

英国物理图谋向欧洲大陆扩张,民族意识日益明晰。

法国遭受巨大损失,抗击入侵者,激发民族意识。

·民族国家形成:①英国,15世纪下半叶,政治危机,30年玫瑰战争,政治完成统一。

伦敦称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5世纪末发展为民族国家。

②法国,百年战争后,王室集中消灭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治统一。

·君主专制: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是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①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破坏。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开辟新航路提供条件。

·新航路的①开辟:15,16世纪,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

②影响: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各地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商贸中心从地中海沿岸移至大西洋沿岸;开辟殖民地。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葡萄牙与西班牙是始作俑者。

给亚非美人民带来空前浩劫。

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意大利文艺复兴:14~16世纪,反封建反教会思想文化运动席卷西欧,被称为文艺复兴。

英国工业革命教案

英国工业革命教案

英国工业革命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原因及其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1.2 学习目标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定义及其历史背景。

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内容英国工业革命的定义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1.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评价。

第二章: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2.1 课程背景本章节主要介绍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方面。

2.2 学习目标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原因。

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经济原因。

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社会原因。

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技术原因。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内容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原因英国工业革命的经济原因英国工业革命的社会原因英国工业革命的技术原因2.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评价。

第三章: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3.1 课程背景本章节主要介绍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3.2 学习目标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发明。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发明。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发明3.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评价。

第四章: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4.1 课程背景本章节主要介绍英国工业革命对英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方面。

4.2 学习目标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掌握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理解英国工业革命对文化的影响。

掌握英国工业革命对政治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内容英国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对文化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对政治的影响4.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评价。

《英国工业革命》 说课稿

《英国工业革命》 说课稿

《英国工业革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英国工业革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英国工业革命》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在世界近现代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开启了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还对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材首先介绍了工业革命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因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接着详细阐述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包括纺织业、动力、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重大变革。

最后分析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国际格局等多个层面。

通过对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工业革命的本质和意义,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全球视野。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工业革命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但他们在历史学习中往往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历史关系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图表、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综合素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条件。

(2)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进程和重要发明,如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火车等。

(3)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包括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国际格局等方面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文献、分析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知识点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知识点

第九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标要求: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一、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①经济因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阶级因素: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③政治因素:英国王权专制,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④历史因素:有限制王权的议会传统(“王在法律下”、“王在议会中”)⑤思想基础:英国的早期启蒙思想的影响2、经过:①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②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1649)③随后,英国经历了共和国(1649—1653)、军事独裁(1653—1659)和王朝复辟(1660—1689)三个时期的反复斗争。

④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不流血的政变)知识提升:光荣革命的意义——结束了王权专制的局面,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知识提升:“光荣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向其他阶级妥协的结果,但是由于当时资产阶级力量不足,因此这个结果是符合英国国情的。

3、成果:①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②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4、意义:①英国逐渐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对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②推动了英国18世纪的工业革命和19世纪成为“世界工厂”③英国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二)君主立宪制——颁布《权利法案》1、国王:权力受到限制,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成为国家的象征。

2、议会:国家权力的中心;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3、首相:政府最高行政首脑。

内阁掌握行政权,并通过议会掌控立法权。

内阁与首相共进退,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4、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据材料概括18世纪英国对外贸易趋势。
材料四 18世纪的英国政府依然推行重商主义,主要的表现就 是保护国内工业发展。工业革命发生前,毛纺织业是英国最主 要的工业部门,出口也主要以毛纺织品为主。为保护毛纺织业, 政府出台相关法令,禁止羊毛出口,1719-1825年间又禁止工 匠和技术工人移居国外,甚至直到1843年,都一直禁止纺织机 械及其他设备出口。为了避免外来竞争,1700年政府颁布法令, 禁止丝绸及印染棉布进口,这对于东印度公司的东方贸易造成 重大打击,但却促进了国内丝绸业和棉纺织业的发展。重商主 义还体现为一系列关税保护法令,1692年法令规定,对法国进 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从1723年起又对茶叶、咖啡、可可等 征收消费税,以限制这些物品在国内的销售,促进贸易平衡。 与进口商品的高关税相对应,英国政府又实施出口补贴政策, 以推动对外出口。1722年,英国对丝绸商品实施出口补贴, 1732年对帆布出口实施补贴,1742年对输往外国和殖民地的亚 麻布实施补贴。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根据材料一,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 后世界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除了范围外,第 一次工业革命后 世界市场还发生了什么变化?料三——《英国通史》第四卷
——《英国通史》第四卷
(3)重商主义下英国在18世纪80年代以前对外贸易未能得到充 分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 18世纪80年代,英国与宿敌法国签订了一 份自由主义的商业协定园,即《艾登条约》。该条 约有40余项条款,赋予两国在欧洲商业和贸易中的 完全自由。
1846年英国废弃《谷物法》,结束对谷物进口 的限制和关税。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经济政策 调整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课时)
广州彭加木纪念中学 马凤妍
2018-9-20
课程标准: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高考考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 命如何推动世 界市场基本形
成?
材料一 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 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 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 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 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 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 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
1854年又废弃《航海条例》,不再要求英国及 其殖民地的外贸运输必须由英国船队包揽,结束英 国海运公司的垄断,英国进入全面零关税时代。
——《英国通史》第四卷
问题:相较于18世纪80年代以前英国在海外贸易中 的做法,材料五表明了什么?
材料六 “看不见的手”实际上是指“自由放任”的 市场机制,这种机制要求经济在“自然”状态下发展, 生产在自由中竟争……在其中,个人与社会完成了利 益的最大统一。因此,政府应该创造一种自由、公平 的竞争环境,以保障个人的经济活动,而国家对经济 领域的任何干预都会对国家整体造成妨碍作用,这就 是“自由放任”理论。
——《英国通史》第四卷
(1)依据材料四指出重商主义有哪些主要特征?
重商主义: 主张国家干预 倡导贸易保护 实施市场垄断
材料四 18世纪的英国政府依然推行重商主义,主要的表现就 是保护国内工业发展。工业革命发生前,毛纺织业是英国最主 要的工业部门,出口也主要以毛纺织品为主。为保护毛纺织业, 政府出台相关法令,禁止羊毛出口,1719-1825年间又禁止工 匠和技术工人移居国外,甚至直到1843年,都一直禁止纺织机 械及其他设备出口。为了避免外来竞争,1700年政府颁布法令, 禁止丝绸及印染棉布进口,这对于东印度公司的东方贸易造成 重大打击,但却促进了国内丝绸业和棉纺织业的发展。重商主 义还体现为一系列关税保护法令,1692年法令规定,对法国进 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从1723年起又对茶叶、咖啡、可可等 征收消费税,以限制这些物品在国内的销售,促进贸易平衡。 与进口商品的高关税相对应,英国政府又实施出口补贴政策, 以推动对外出口。1722年,英国对丝绸商品实施出口补贴, 1732年对帆布出口实施补贴,1742年对输往外国和殖民地的亚 麻布实施补贴。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36年)
问题:依据材料六及所学知识概括自由主义的核心内 容。
为什么要调整?
材料七 18世纪80年代以来,从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延 续下来的保护关税政策,就越来越成为英国经济发展 和对外扩张的障碍,因为对外国工业品征收高额进口 关税会引起这些国家的报复,结果是阻碍英国工业品 的出口,而对国外原料和粮食征收高额进口税,又会 引发英国国内的原料和粮食涨价,导致工业产品成本 增加。这样,从19世纪初开始,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 来的工业资产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同土地贵族、金融 贵族和大垄断商人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最终废 除了贸易保护主义,取得了自由贸易政策的胜利。
——《英国通史》第四卷
(2)根据材料四概括重商主义对英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材料四 18世纪的英国政府依然推行重商主义,主要的表现就 是保护国内工业发展。工业革命发生前,毛纺织业是英国最主 要的工业部门,出口也主要以毛纺织品为主。为保护毛纺织业, 政府出台相关法令,禁止羊毛出口,1719-1825年间又禁止工 匠和技术工人移居国外,甚至直到1843年,都一直禁止纺织机 械及其他设备出口。为了避免外来竞争,1700年政府颁布法令, 禁止丝绸及印染棉布进口,这对于东印度公司的东方贸易造成 重大打击,但却促进了国内丝绸业和棉纺织业的发展。重商主 义还体现为一系列关税保护法令,1692年法令规定,对法国进 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从1723年起又对茶叶、咖啡、可可等 征收消费税,以限制这些物品在国内的销售,促进贸易平衡。 与进口商品的高关税相对应,英国政府又实施出口补贴政策, 以推动对外出口。1722年,英国对丝绸商品实施出口补贴, 1732年对帆布出口实施补贴,1742年对输往外国和殖民地的亚 麻布实施补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