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教案
人教版八下物理第10章第1节《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下物理第10章第1节《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下物理第10章第1节《浮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以及浮力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2. 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实验和例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大小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浮力计的示数,感受浮力的存在。
2. 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明白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4. 浮力的大小计算: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讲解计算公式。
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记录实验数据。
6. 例题讲解: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讲解浮力应用的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概念: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计算公式:F浮 = G排= ρ水gV排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解释浮力的概念。
(2)请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3)请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计算公式为F浮 = G排= ρ水gV排。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1节浮力优质教案
第一节浮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地;(2)理解浮力地大小等于什么;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地(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地资料,了解浮力应用地社会价值。
具有初步地收集信息地能力和初步地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地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地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浮力地概念及决定浮力大小地因素。
2、难点:探究决定浮力大小地因素。
(三)教学准备烧杯、水、酒精、木块、乒乓球、小石块、细线、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叙述日常生活中常见到地现象: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等)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猜想包含地知识(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一个向上地力或提到“浮力”)。
二、探求新知针对浮力这种常见现象,你想知道哪些有关浮力知识呢?学生活动:展开想象,分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
提出一系列问题:1.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2.漂浮地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3.浮力大小等于什么?4.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5.物体地浮沉有条件吗?等。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板书。
下面我们先探究:什么是浮力,有无方向,方向向哪?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教师演示:①出示一个很深地量筒,将一个乒乓球放进去。
问:谁有办法不把量筒倒过来,就能把乒乓球取出来?你为什么能想到这个办法呢?②左手拿一个乒乓球,松手,让学生注意观察它地运动状态;再把乒乓球放在右手手心上,松开左手时乒乓球还会下落吗?为什么?③展示加水后量筒中地乒乓球和手中地乒乓球,让学生进行对比。
鼓励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回答。
学生体验:将木块放入水中并逐渐压入水底,然后放手。
一是体会:手地感觉;二是观察:木块塞最终地情况。
尝试得出结论。
1.定义:浸在液体中地物体受到液体向上地托力,这个向上地托力叫浮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1.认识浮力的存在和方向。
2.影响浮力大小的要素。
要点难点:1.浮力产生原由分析。
2.影响浮力大小的要素实验研究。
学习内容一:浮力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49、 P50 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看法、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然后自主完成以下问题,假如你感觉还有需要增补的内容和疑问,请记录下来,以备组内交流。
【自学检测】1.轮船、冰山、木块等遇到重力作用,但没有沉下水底,表示水对它们有一个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弹簧秤下挂一物体,当物体静止时,物体遇到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均衡力,若弹簧秤的示数 3.5N ,则物体的重力为 3.5N ,当把物体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将减小,若示数变为,则水向上托的力大小为 __1__N。
【合作研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为何吞没在液体中的物领会遇到浮力作用?以以下图,一立方体吞没在液体中,受力状况是: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的面积相等,而且对应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
1.水对它们的压强能否相等?( 相等 )2.水对它们的压力能否相等?两个力的方向如何?( 压力相等而且方向相反)3.立方体上下两个面受力状况:上下两表面处的深度不一样,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 ( 依据:p=ρgh) ,而上下两表面的表面积相同,所以下表面遇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遇到向下的压力更大,依据:p= F/ S,F= PS。
即 F 向上>F 向下,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由。
浮力大小 F 浮= F 向上- F 向下,方向:竖直向上。
总结: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遇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二、浸在液体中物体必定遇到浮力吗?演示实验:①将一只透明矿泉水塑料瓶去底,瓶口朝下,瓶口略小于乒乓球直径,放入乒乓球。
②往塑料瓶里面灌水。
乒乓球不浮起。
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必定遇到浮力。
【精讲点拨】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当物体上下表面存在向上压力差时,物体才遇到浮力。
假如物体下表面与容器底部完整接触,就不受浮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第1节---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第1节——浮力一、教学内容1. 浮力的定义:浮力是指物体在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流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流体的重力。
3. 浮力的计算:浮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公式 F浮 = G排来计算,其中 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排开流体的重力。
4. 浮力的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计算浮力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器、浮力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浮力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船舶、救生圈等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
2. 讲解浮力的定义:介绍浮力是指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解释浸入流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流体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介绍浮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公式 F浮 = G排来计算。
5. 浮力的应用:讲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6.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7.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浮力的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定义: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流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流体的重力计算公式:F浮 = G排应用:船舶、救生圈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即 F浮 = G排= mg = 2kg × 9.8m/s² = 19.6N。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5篇浸在流体内的物体受到流体竖直向上托起的作用力叫作浮力.浮力指物体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各表面受流体压力的差(合力).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原理.浮力的定义式为F浮=G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3.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二)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实验证明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揭示隐藏在生活中的物理规律,纠正对浮力一些片面的认识.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的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和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也是初中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对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但是,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难点.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三.教学策略首先创设问题情境,用实验手段让学生认识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然后在学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有根据的猜想.教师安排学生通过讨论并在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去验证猜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密度的关系等的假设.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去检验这一假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并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利用学习性评价方法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矿泉水瓶(剪去底部).大水杯.水槽.弹簧测力计.石块.盐.酒精等.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录像: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人们在死海里看书等.把学生引入与浮力有关的问题上,体会浮力的存在.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观看录像,体会浮力的存在,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浮力现象.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中进入物理的世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新课标的理念.(一)浮力演示:把乒乓球按入水底,松手后会看到乒乓球上升,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的受力情况,及每个力的施力物体.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提问:放入水中沉底的石块是否受浮力作用?你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吗?用弹簧测力计称小石块的重力,并稍稍用力向上托石块,让学生观察这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化,然后将小石块浸入水中,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引导学生根据二力平衡等知识判断浮力的存在及大小,最后得出结论: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一种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浮力.引导学生归纳出利用〝称重法〞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重力,再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则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利用F浮=G-F进行计算.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举特例来分析:长方体浸没在水中的受力情况.长方体浸没在水中,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的面积相等,并且对应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思考:水给它们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相等)水给它们的压力大小是否相等?方向有什么关系?(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长方体上下两个面所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而上下两个面的表面积相同,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更大.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观察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乒乓球的受力情况.总结出浮力的概念浮力,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学生思考讨论,认识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学生思考并回答:长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平衡.长方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存在压力差.能力.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30分钟)(二)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1.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从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2.同学们都知道〝死海不死〞,请联系死海的特点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在做以上的实验时学生可能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深度.液体的密度等因素有关系.小组讨论验证猜想的办法,并把验证猜想的任务分摊到不同的小组,每小组只验证其中的一个猜想.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如何控制变量.验证猜想的方法有:a.利用〝称重法〞测量浸没于水中不同深度的石块所受浮力大小,验证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时所处的深度是否有关.b.利用〝称重法〞测量石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同时所受浮力的大小,验证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浸入水的体积大小有关.c.利用〝称重法〞分别测量同一个石块浸没水中和浸没酒精中所受浮力大小,验证浮力大小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d.将同一橡皮泥做成两个不同的形状,然后用〝称重法〞分别测量它们浸没到水中的浮力大小,从而看出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总结各小组的验证结论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跟物体浸没时所处的深度.物体的形状无关.总结: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浸没的深度等因素无关,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学生进行实验并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密度有关.学生动手实验并交流.学生分组探究:各小组根据要探究的课题,设计实验.设计完毕,组织各小组先讨论设计的实验步骤,进一步修正完善.然后根据修正的步骤探究课题,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并交流,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与结论.培养学生有根据地进行猜想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总结(5分钟)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发表在论坛上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适当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网上论坛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2本节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物理规律,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传统物理教学中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多采用传授式教学方法,即教师通常是在引入问题之后,直接用演示实验得出结论,缺乏学生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的环节,使学生对这一结论的得出感到很突然.这样急于追求知识学习的做法很难使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有深刻的印象,往往是停留在死记原理内容.生搬硬套公式的水平,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因此,该课题教学应采用探究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白阿基米德原理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更深刻的理解这一原理的内涵,同时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1)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分析①教学内容分析课程改革后编写的各种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在对阿基米德原理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编排基本上突出探究过程,体现了让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与《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一致的.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安排是:首先让学生动手实验活动去体验浮力的存在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猜测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进而自然过渡到实验设计的环节,再通过学生实验得出结论(即阿基米德原理).②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的探究需要用到较多的实验器材,需要学生动手实验,学校有专用物理实验室和本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学生用的实验器材包括:弹簧测力计.木块.石块.细线.橡皮泥.溢水杯.量筒.大烧杯.小桶.塑料瓶.水.酒精等.教师演示用器材:铁架台(1个).大弹簧测力计(1个).石块(1个).细线.大小烧杯(各1个).溢水杯(1个).学生实验器材有_套,实验桌_张,而班级人数是51人,分_个实验小组,其中_个组是每组3人,3个组是每组4人.(2)教学目标的制定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阿基米德原理),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或量筒等测量仪器.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学生能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提出猜想,知道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动手动脑过程中,表现出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以及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学生在探究中有交流与合作的愿望.热情.(3)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题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二力平衡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唤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回忆,以便利用该知识对浸入液体物体的受力情况进分析.学生头脑中存在着关于浮力的学前经验,有些经验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如看到木头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的现象而形成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的错误认识.但有些经验会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例如,许多学生有过游泳经验以及在河里.海里或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的经验,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些经验知识会有利于学生提出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有关的猜想.教师应给于学生提出问题或猜想的机会,暴露学生自己原来的观念,并给于学生验证猜想的机会.(4)教学策略设计首先创设问题情境,用实验手段让学生认识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然后在学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有根据的猜想.教师安排学生通过讨论并在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去验证猜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的假设.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去检验这一假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并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利用学习性评价方法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5)教学过程设计①创设情境.认识浮力教师展示〝死海上的人在悠闲地看书〞的投影,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人可以浮在水面上?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教师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称小石块的重力,并稍稍用力向上托石块,让学生观察这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化,然后将小石块浸入水中,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引导学生根据二力平衡等知识判断浮力的存在及大小,最后得出结论: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一种向上托的一种力也即是浮力.②提出问题及猜想由教师提出问题:利用〝称重法〞可以测量浮力的大小,浮力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动手实验:① 把空的矿泉水瓶慢慢浸入水中,感受浮力的大小变化;②装有清水的烧杯中放入鸡蛋,再加入足够多的盐,鸡蛋会上浮.在动手及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并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要求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提出猜想,同时让学生说出猜想的根据,归纳出有待验证的3个猜想即: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物体的形状.③验证猜想小组讨论验证猜想的办法,并把验证猜想的任务分摊到不同的小组,每小组只验证其中的一个猜想.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如何控制变量.验证猜想的方法有:a. 利用〝称重法〞测量浸没于水中不同深度的石块所受浮力大小,验证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时所处的深度是否有关.b.利用〝称重法〞测量石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同时所受浮力的大小,验证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排开水的体积大小有关.c.利用〝称重法〞分别测量同一个石块浸没水中和浸没酒精中所受浮力大小,验证浮力大小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d.将同一橡皮泥做成两个不同的形状,然后用〝称重法〞分别测量它们浸没到水中的浮力大小,从而看出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总结各小组的验证结论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跟物体浸没时所处的深度.物体的形状无关.e.建立假设引入曹冲称象的故事,并让学生思考〝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排开液体的密度〞这一结论说明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力有关呢?注意引导学生与旧的知识相互结合,利用〝推导法〞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推导,∵ρV=m,mg=G,∴ρ液V排=m排,m排g=G排∴F浮=G 排最后确立假设: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⑤实验设计引导学生围绕〝如何测浮力.如何测排开液体的重力〞来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利用〝称重法〞可以测量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收集排开液体的方法可能有:a.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空桶重,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桶和溢出水的总重,再相减即得G排.b.将排开的液体放入量筒中,利用公式m=ρV求解排开液体的质量.c.直接用塑料袋接取溢出的液体,用测力计测出塑料袋和溢出水的总重即相于G排.⑥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要求学生按照仪器的使用方法来使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石块不能碰溢水杯的底或壁,并在实验操作时要保证物体排开的水没要全部进入小桶中.指导学生并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⑦分析论证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也就是二千年前阿基米德所发现的规律,同时证明了前面的假设是正确的.⑧评估与交流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收获,分析实验操作上的错误和实验结果的误差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3【设计理念】1.从生活中浮力现象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2.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科学方法探究,提倡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发现者〞.〝创立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思考.讨论.实验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③初步了解浮力在轮船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体验浮力的广泛存在; ②通过探究理解F浮=G排;③体验由〝实践→理论→实验→实践〞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了解轮船搁浅的实例,提高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边观察.边实验.边讨论的启发式教学.2.探究式教学.四.教具和媒体氢气球.乒乓球.土豆.弹簧秤.阿基米德演示器.水桶.盆子.盐.鸡蛋.饮料桶.烧杯.水等【教学过程】一.设情导入师:演示实验,乒乓球从水中浮起来,氢气球离开手上升,是什么力使它们上升? 生:浮力. 师:(出示课题:浮力)生活中还有那些受到浮力的物体?生:(举例)二.探究新知师:请看这儿有两例受浮力的例子(投影图片)这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能受到浮力,那么放入水中要下沉的土豆受不受浮力呢? 生:(思考回答)师:下面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想想做做: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悬挂一个土豆,再把土豆浸在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示数.生:(实验.讨论.发现)师:(归纳发现投影)一切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浮力的大小:弹簧秤两次的读数差;(获得了一种测量浮力的方法) 师:如果我们换上其它的物体,浮力的大小会变化吗?下面我们还是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想想做做:1.在水桶中装大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瓶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瓶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2.将鸡蛋放入清水里,然后不断加盐,观察鸡蛋怎样运动,思考浮力有无变化. 生:(实验.思考.发现)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大小与浸没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师:(归纳学生的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师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师:我们能不能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归结为一个因素呢? 生:质量.师:质量越大?什么越大? 生:重力.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小组讨论:设计思路.如何利用手边的器材设计. 生:前台展示实验方法.师:(投影实验设计方案:如果水没有溢出,我们怎样判断塑料块排水的多少?两种设计图,引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分发记录数据表格,说明1.2分别是浸没.部分浸在) 生:实验.师生:分析得结论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师:(过渡)由阿基米德原理我们发现,物体排开的液体越多,受到的浮力就越大.下面来做游戏:造〝船〞比赛,怎样获得最大的浮力? 生:做游戏,获胜小组谈做法.师:(投影)〝轮船搁浅〞──谈环保三.总结深化1.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又有什么新收获? 生:略2.师生一起小结本节内容四.拓展延伸列举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4一.教学设计反思从新课程〝从生活中走向物理,从物理中走向社会〞的理念出发.在设计时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贯穿整节课,从而对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活动总结和教师的引导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定义.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再通过实验测出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的水的重力的关系,最后由分析加表达式推导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这样层层推进,分散难点.设计存的不足也有很多,在对阿基米德原理的也可再挖掘,以突出浮力与被排开的液体的密度和排开体积的关系,在过程中应多点及时积极的过程评价.二.教学过程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边上课,边做实验,边进行观察.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眼.多动口.使学生自己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探究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就会主动地参与到实际设计和实施实验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的潜在创造动因.2.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发挥协作的团队精神,分工合作,有序进行.采用新课-实验-观察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实践表明,选用小组教学方法,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充分发展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相互确认.相互补充和相互启发的团体性思考和创造等要求.同时,教师能及时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3.亲切交流,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环境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之一.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表情丰富.幽默,教学气氛轻松自然,力图使教学活动活泼,激起学生兴趣,尊重学生,允许学生出错,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性评价,耐心启发引导,使创新思维得以充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浮力 教案
第 1 页第一节浮力(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浮力的概念及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2、难点: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准备烧杯、水、酒精、木块、乒乓球、小石块、细线、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叙述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等)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猜想包含的知识(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一个向上的力或提到“浮力”)。
二、探求新知针对浮力这种常见现象,你想知道哪些有关浮力知识呢?第 2 页学生活动:展开想象,分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
提出一系列问题:1.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2.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3.浮力大小等于什么?4.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5.物体的浮沉有条件吗?等。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板书。
下面我们先探究:什么是浮力,有无方向,方向向哪?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教师演示:①出示一个很深的量筒,将一个乒乓球放进去。
问:谁有办法不把量筒倒过来,就能把乒乓球取出来?你为什么能想到这个办法呢?②左手拿一个乒乓球,松手,让学生注意观察它的运动状态;再把乒乓球放在右手手心上,松开左手时乒乓球还会下落吗?为什么?③展示加水后量筒中的乒乓球和手中的乒乓球,让学生进行对比。
鼓励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回答。
学生体验:将木块放入水中并逐渐压入水底,然后放手。
一是体会:手的感觉;二是观察:木块塞最终的情况。
尝试得出结论。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 浮力》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教案(人教版)第一节浮力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传说,古罗马军队统帅狄杜有一次出师大捷,捉到不少俘虏,他命令把战俘全部投入死海,出乎意料的是,战俘们不但没有沉下,反而一个个都平安地漂浮在海面上,全部被波涛送回岸边,这是什么原因呢?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学生自学教材第49页至第52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浮力的含义(1)教师演示实验:将木块放入水中,木块浮在水面上。
(2)铁块、石块等在水中受不受浮力作用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己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通过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总结】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
【演示】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石块后,再浸没入水中称,看一看两次称的示数。
(3)通过以上实验,引出浮力的概念。
【教师强调】①在定义中规定的“一切……都”是指无一例外,包括能浮起来的物体和放在液体内就沉下去的物体;②“浸入”的正确理解是:物体一部分浸入液体中叫做浸入,完全浸入液体下(浸没)也叫浸入;③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总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归纳】先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出物体重G,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G′,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液体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即F浮=G-G′。
这种方法叫做弹簧测力计法测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力差F浮=F向上-F向下。
2.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A.液体的密度B.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C.物体浸没的深度【教师点拨】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两个,则在探究时应利用控制变量法。
即先保证一个因素不变,然后探究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另一个因素的关系。
【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石块的重力G,再将石块分别浸没在水中和盐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归纳】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 浮力 教案
指导教学书备课教师:何培旺参与教师:芦加虎李玉桂齐桃芝审批领导:授课时间:2014年月日课题:第十章:浮力第一节:浮力星期()累记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情感态度目标: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及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烧杯、水、酒精、木块、乒乓球、小石块、细线、弹簧测力计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一互阅作业:小组内成员互批作业,并在组内评出作业优秀者。
二感情调节:船可以浮在水面上,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鱼儿能够轻盈地在水中上下自由地游动,这些都是一些关于浮力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浮力呢?三、自学互帮(一)自学提示自学内容:1、从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的乒乓球(或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又如何呢?2、小组实验探究:下沉的石块受浮力的作用吗?3、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探究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自学方法:阅读教材、实验观察、猜想假设、交流讨论。
(二)互帮小组同学们交流、互帮下沉的物体受浮力作用,实验探究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四、讲解释疑(一)浮力的概念[演示1]将一乒乓球用力压入水中,撒去外力后,乒乓球从水里浮上来静止在水面;将一小木块放入水中,松手后木块浮在水面,从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的乒乓球(或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又如何呢?[演示2]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下沉的石块受浮力的作用吗? 学生讨论并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实验结束后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浸没在水中静止的小石块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弹簧秤拉力和水对小石块的浮力.小石块静止不动,说明三个力平衡,浮力:石块重一石块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即F =G-F.浮(二)浮力产生的原因课件展示:浮力产生的原因,师生共同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1节《浮力》教学设计
(1)设计具有梯度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浮力计算方法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1)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2)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6.总结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体系。
(2)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浮力的方向、作用点及受力分析。
3.实践活动:
(1)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观察浮力的变化,总结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小组讨论:讨论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轮船、救生圈等。
4.知识巩固:
(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浮力的计算方法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2.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影响浮力计算的准确性。教师需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困惑,及时给予指导。
3.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4.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沟通、协作能力有待加强。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的存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浮力计算问题,提高学生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表达、倾听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培养物理学科素养。
3.设计一个简单的浮力实验,要求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将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浮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个木块在水中浮起来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木块能在水中浮起来?什么是浮力?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浮力知识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如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等。
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浮力相关知识。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浮力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2.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浮力的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液体或气体的密度。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时,物体上浮;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时,物体下沉。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学习的浮力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的应用。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大小、方向以及浮力的产生原因。
2. 浮力的计算: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 F浮 = G F',以及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3.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产生原因,浮力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容器。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引导学生观察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水中浸没的深度之间的关系。
2.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定义,讲解浮力的方向,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3. 浮力的计算: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 F浮 = G F',并通过例题讲解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教具进行浮力的测量,填写实验报告表格。
7.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列出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浮力的产生原因。
8.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六、作业设计1. 题目:一块物体在水中浸没时,测得浮力为 5N,求物体的重力。
答案:物体的重力为 5N。
2. 题目:一艘船的重力为 2000N,求船在水中漂浮时的浮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的内容,主要包括第1节浮力的概念、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和第3节浮沉条件。
详细内容如下:1. 浮力的概念:了解浮力的定义,知道浮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2. 阿基米德原理: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理解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3. 浮沉条件:掌握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了解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能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弹簧测力计、液体(如水、盐水等)、物体(如木块、铁块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浮力演示器、弹簧测力计、液体、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浮力。
2. 新课导入: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浮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3. 实践探究:(1)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观察浮力现象,探讨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2)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4. 知识讲解:(1)浮沉条件:讲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分析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2)例题讲解:结合实际例子,讲解浮力知识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
2. 阿基米德原理。
3. 浮沉条件。
4.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浮力的概念,说明浮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2)阐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解释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1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 10.1 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的第一节,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计算以及阿基米德原理。
教材内容包括: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 F',其中F浮为浮力,G为物体的重力,F'为物体在流体中的实际受力。
3.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流体中所产生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流体(如水、空气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流体等)、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浮力计的工作原理,提问学生关于浮力的概念。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流体中的浮力,并记录数据。
4. 例题讲解:讲解浮力计算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给出浮力计算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6. 板书设计:列出浮力的计算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
7. 作业设计:布置浮力计算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回家后练习。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放入水中后,测得物体受到的浮力为8N,求物体的重力和浮力。
(2)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5N,放入水中后,测得物体受到的浮力为7N,求物体在水中的重力和浮力。
2. 答案:(1)物体的重力为10N,浮力为8N。
(2)物体在水中的重力为5N,浮力为7N。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1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 10.1 浮力一、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是什么,以及浮力的计算公式。
2.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讲解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以及如何判断物体在水中的状态。
3. 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以及如何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
2. 使学生能够判断物体在水中的状态,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3.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 培养学生对浮力应用实例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用浮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
2. 讲解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定义,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
3. 讲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4.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讲解如何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5.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6. 例题讲解:讲解有关浮力的例题,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7.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1. 概念:浮力是什么2. 计算公式:F浮 = G排 G物3.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1) 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上浮(2) 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悬浮(3) 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下沉4. 阿基米德原理:F浮 = G排= ρ液V排g5. 浮力的应用:船舶、救生圈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下列物体的浮力(1) 一块质量为2kg的石头放入水中,石头的体积为0.5立方分米。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2. 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液体、物体、测量工具。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浮力现象,如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的原因。
2. 讲解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定义,解释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阐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说明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方法:介绍浮力的计算方法,公式为F浮 = G排 = ρ液gV排。
5. 浮力的应用:讲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6. 例题讲解: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浮力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浮力实验,观察浮力现象,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十章第一节浮力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 浮力的计算方法:F浮 = G排= ρ液gV排。
4. 浮力的应用:船舶、救生圈等。
七、作业设计(1)物体A,体积为10cm³,液体密度为1.0×10³kg/m³。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1节-浮力教案
教案: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1节浮力一、教学内容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排= ρ水gV排。
4. 浮力的方向: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5.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方向和大小。
2. 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大小计算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和浮力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浮力计算公式卡片、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浮力计示数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浮力的定义: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方向和大小。
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明白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4. 浮力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掌握浮力计算公式F浮 = G排= ρ水gV排,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5.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通过实验和示例,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计算公式:F浮 = G排= ρ水gV排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解答:需要知道物体的重力,然后根据浮力公式计算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 题目:一个物体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解答:需要知道物体的重力,然后根据浮力公式计算物体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1 浮力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1 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浮力》。
本节课主要讲解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是什么,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 浮力的计算: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并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计算浮力。
3.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浮力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实验台。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2.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是什么,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浮力的计算: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并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计算浮力。
4.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浮力计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并记录实验数据。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水中的浮力等。
6.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7. 板书设计:列出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8. 作业设计:物体1:石头,重量为2N,浸入水中深度为1m。
物体2:木块,重量为3N,浸入水中深度为0.5m。
(2)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浮力在其他液体中的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难点是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浮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课节1课时课题10.1浮力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实验、探究教学目标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能通过实验证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教学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浮力的存在、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教学器材铝块、烧杯、水、弹簧测力计、盐水、体积不同的圆柱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一.浮力1、什么是浮力?(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施力物体是。
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是。
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重力。
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和竖直向上的。
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
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实验:把铝块放入水中,放手后铝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铝块受浮力作用吗?50页图10.1-2甲图:铝块受到竖直向下的和竖直向上的。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
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铝块所受的重力。
乙图:铝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是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是水。
铝块静止不动说明:铝块受到的重力一铝块受到的拉力十铝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由于铝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教学书
备课教师:何培旺参与教师:芦加虎李玉桂齐桃芝
指导教学书
授课时间:2014年月日
课题:第十章浮力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星期()累记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过程方法目标: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猜想并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教具准备: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弹簧测力计、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过程个性修改
一、互阅作业:小组内成员互批作业,并在组内评出作业优秀,
二、感情调节
播放录像。
(包含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鸭子、轮船漂在水面
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等)
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
三、自学互帮
(一)自学提示
自学内容:
1、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3、如何拓展阿基米德原理公式,V排、V物有怎样的关系?
自学方法:动手实验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三)互帮小组同学们交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与公式推导过程。
四、探究释疑
1.引入:以上节的称量法F浮=G-F引入
2.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P54图10.2-2浸没在水中石块受到浮力)
(1)介绍实验器材。
(2)观察的现象。
(2)分析实验:F
浮
=G-F=0.93牛-0.33牛=0.6牛
G
排=G
总
-G
桶
=0.85牛-0.25牛=0.6牛
(3)实验结论的归纳和分析:F
浮= G
排
—G
排
=ρ
液
gV
排
结论:
3.通过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板书:F浮= G排=ρ液gV排)
(1) 理解原理的内容
(2) 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3)从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形状,质量等无关。
(4)讲清物体的体积V物与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的关系。
4.验证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实验P179图12-7:结论:F浮= G木=G排
5.例题分析(介绍分析法:从问题→已知) F浮= G排
=ρ液gV排
五、练习反馈
“武汉号”导弹驱逐舰在亚洲处于领先水平,参加
了我国海军首批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护航任务。
“武汉号”的排
水量为7000t,是一种防空、反潜、反舰能力均衡的远洋驱逐舰。
(海
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g取10N/kg)
(1)满载时,“武汉号”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2)若舰底某处距海面的深度为8m,则该处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3)“武汉号”在巡航时,通过舰载雷达发现了目标。
若雷达发出电
磁波经2×10-4s收到了回波,则目标距军舰的距离是多少?
六、帮困加速
如图,展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曹冲运用了
等效替代的方法,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体重.请你写出他运用的与浮.
力.相关的两条知识.(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七、自主建网
小组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构建知识网络。
八、最小作业量
1、巩固本节的重点知识
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4题、5题
指导教学书
授课时间:2014 年月日
课题:第十章浮力
星期()累记课时:第三节浮力的有关计算
指导教学书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浮力的产生.理解浮力的大小,知道浮力的应用.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系统复习本章知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实际知识的应用,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浮力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及展台
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一、互阅作业
小组内成员互批作业,并在组内评出作业优秀者1至2人。
二、感情调节:动画展示,三个物体,一个飘在水面,一个在水中
下沉,另一个悬浮在水中,学生观察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自学互帮
(一)自学提示
自学内容:
1、浮力的定义、浮力方向、施力物体、浮力产生的原因、压力差
计算浮力法
2、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浮力的影响因素)?
(1)、提出问题(2)、猜想(3)、设计和进行实验
(1)、内容(2)、F浮= G排=ρ液V排g (3)、适用条件:液体(或
气体)
5、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6、浮力的利用(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
2、自学方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
(二)互帮
小组同学们交流、讨论本章有关浮力的重要知识点。
四讲解释疑
五、练习反馈
1.如果质量是50 kg的物体恰好在水中悬浮,此物体的体积约为
_____ m3.此物体在空气中所受浮力是_____.(取g=10 N/kg,ρ
空气=1.3 kg/ m3)
2.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和实心铁球投入同种液体后,所受浮力大
小相等,这种液体一定是( )
A.水B.水银C.酒精D.盐水
3.一个很薄的塑料袋装满水,袋口扎紧后挂在弹簧秤下,读数是6
N,若使塑料袋体积的2/3浸在水中称,弹簧秤的读数接近于
( )
A.0 N B.6 N C.4 N D.2 N
六、帮困加速
将质量为158g的铁球放入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为多少N;放入
水银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为多少N.(ρ
7.9×103 Kg/m3ρ水银=13.6
铁=
×103 Kg/m3 )
七、自主建网
小组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构建知识网络。
八、最小作业量
1、巩固本章的重点知识
2、完成习题册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指导教学书
课题:第五节单元测试星期()累记课时:
指导教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