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理论知识点

合集下载

武术理论知识点(理论课)

武术理论知识点(理论课)

分解示范便于学生了解动作细节,从而更加准确、完整地掌握动作。下 列情况下可运用分解示范 (1)结构、方向和路线较为复杂繁难的动作。可将这类动作分为上肢动作 和下肢动作,然后按动作的难易顺序分别分解示范,或将动作分为几 个小节来示范教学。 (2)含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可按动作的攻防特征,通过分解动作的攻防 用意来示范教学。 (3)不易完成的跳跃动作、翻腾动作、滚翻动作、跌仆等动作。 (4)展示难度动作、复杂动作、节奏、风格。 分解示范是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但不宜将动作分解得过细,应 尽快地向学 习完整动作过渡。在需要分解示范的教学过程中,一般应遵循“完整— —分解——完整”的原则
第四章
武术识图学练与套路创编
武术套路编排的步骤与方法: 包括内容设计,结构构思,风格特点 设计,路线方向安排,全套调整。
第五章武术教学
1、武术教学的特点: (1)重视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 (2)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 (3)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范。 (4)强调动作规范,突出不同拳种风格。 (5)注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
第八章
武术主要器械技法分析

术语 剑指: 中指与食指伸直并拢,其余三指屈 于手心,拇指压在无名指第一指节上。
第九章
武术评判与鉴赏
1、武术套路个人项目比赛的场地是:长 14m, 宽8m。 2、武术套路自选项目评分中动作质量分 值为:5分。
你对武术、太极拳等的认识。 分别从 1、武术、太极拳的定义; 2、武术、太极拳的特点与作用; 3、武术、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加以论述。
“体松”和“心静”是练好太极拳的两个基本 方法,它对于其他方法的运用和掌握起着一定的 保证作用。“体松”则是指练拳时,在维持正确 动作姿势的基础上,身体肌肉应处于放松状态, 尽量使身体舒展,不用僵力;“心静”是指要排 除一切杂念,注意力集中。

武术常用基础知识

武术常用基础知识

1.武术定义: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武术的产生:武术是我们的祖先在适应大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3.武术是一种教育:一种完美的人生教育体系,武术之道即人生之道,成功之道。

4.武术精神:爱国修身,崇德尚武,自强不息。

武术不光是外面的架势,而更重内在的精神。

武术传承的是中华民族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竞争和创造精神。

它激励着人们不断地进取和超越自己。

5.武术是一种文化:它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武术是以呵护生命为主的科学。

一个真正的武术家,必定是一个头脑聪慧,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功高技巧,正气凛然,尊长敬幼,博古通今,文武兼修,德艺双馨,慈善儒雅,集众家所长于一身的大家。

6.武术的含义:武术又称国术和武艺,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

武指勇猛,气势。

术指技艺,动作方法。

止戈为武,以武为修行,以武平息干戈,化解矛盾,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稳定,阻止战争,统一目标。

武不是暴力,是不得以而为之。

7.武术的特点:1)寓技击与体育之中。

2)内外合一,形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

3)广泛的适应性。

8.武术的作用:1)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

2)锻炼身心,增强体质。

3)掌握技击,提高防身技能。

4)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9.三节:武术中将人体和四肢分称“三节”,即梢节、中节、根节。

就全身而言,头为梢节,腰为中节,腿为根节;就上肢而言,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就下肢而言,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

武术中素有“三节要明”之说,意即掌握好运动规律和动作顺序。

如冲拳要求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蹬腿则要由根节到梢节,节节贯穿。

明白人体三节的分法,通过各节的协调运动来体现“四体百骸总为一节”的整体性。

10.四击;是指武术中踢、打、摔、拿四种技击法则。

武术知识点

武术知识点

武术知识点1.概念: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本质:技击性。

起源: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拳种:129种(源流有序,拳里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3.特点:一、动作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二、动作具有攻防技击含义三、内容丰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4.作用:一、改善和增强体质二、提高防身能力三、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四、丰富文化生活,增进交流5.内容与分类:①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主要为武术套路和攻防格斗服务(内壮功、外壮功、轻功、柔功)②套路运动: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③搏斗运动: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散打、推手、短兵、长兵)6.释“武”字:从戈从止,指持戈作战或武练的意思。

武术一词的历代称谓:春秋战国时期称技击,汉代延明末称武艺,清代称武术,民国称国术,新中国称武术,老外称功夫。

7.抱拳礼的含义:一、左掌四指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

拇指扣回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兹乱,武不犯禁”节制勇武和约束的意图。

二、左掌右拳拢屈,两臂拢成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三、左掌为文,右掌为武,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8.三种手型:拳、掌、勾①拳:动作: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食指第二指节处,拳眼向上为立拳,拳心向下为平拳。

要领:手指紧握,手腕挺直。

部位名称:易犯错误:拳面不平,屈腕。

②掌:动作: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为柳叶掌,拇指外展为八字掌。

要领:掌指要紧,立掌背伸,小指侧朝前。

部位名称:易犯错误:松指,掌心朝前,掌背外凸。

③勾:动作:屈腕,五指尖捏拢。

要领:指尖捏紧,尽量屈腕。

怎么学武功知识点总结

怎么学武功知识点总结

怎么学武功知识点总结一、武术的基本知识点1.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武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人们为了自保和对抗敌人,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格斗技巧和招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武术体系,如中国的太极拳、日本的合气道等。

学习者应该了解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才能更好地理解武术的内涵和特点。

2.武术的分类与流派武术可以大致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两大流派,内家拳注重内功修炼和身心调和,如太极拳、八卦掌等;外家拳注重外在力量和技巧的运用,如少林拳、咏春拳等。

此外,不同的地域和民族还形成了不同的武术流派,学习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武术流派。

3.武术的内在修养除了学习武术的技巧和招式,武术修炼还包括内在修养,如心静、气定、神凝等。

学习者需要通过武术修炼,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和气质,才能真正领悟武术的真谛。

二、武术技巧的学习要点1.基本武术动作学习武功的第一步是要掌握基本的武术动作,如站桩、步法、招式等。

这些基本动作是武术学习的基础,需要认真练习和不断巩固,才能够为后续的技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招式练习武术的招式是指在实战中用来进攻或者防御的动作和技巧,学习者需要通过模仿高手的招式,并不断练习,才能够掌握各种招式的要领和精髓。

3.应用技巧在学习武功的过程中,还需要学习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招式,应对不同的实战情况。

这需要学习者在实战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技巧水平。

三、武术的理论知识点1.气功气功是武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调适呼吸、调和体内气血,从而增强身体健康和提高战斗力。

学习者需要通过练习气功,不断提高自己的气功水平。

2.武术养生武术养生是指通过修炼武术,从而增强身体健康和增强免疫力。

在学习武功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了解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便更好地保持健康。

3.武术哲学武术不仅是一种格斗技巧,更是一种修行的精神和哲学。

学习者需要通过学习武术哲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心性修养和境界,才能真正领悟武术的内涵和魅力。

武术理论知识点

武术理论知识点

武术理论知识点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实践中,武术不仅是一种技艺的表演形式,更是一种身心调养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武术理论知识点,包括武术的起源、基本理念、训练方法等。

一、武术的起源和发展武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战争,是人类为了自卫和生存而形成的一种格斗技巧。

最早的武术形式主要以实战技能为核心,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融合了哲学、医学、道德伦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同时,各地域在传承和发展武术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使得武术具有了更加多样的表现形式。

二、武术的基本理念1. 技击与无力武术的核心理念是技击,即通过特定的动作和技巧来攻击敌人或保护自己。

然而,真正的高手却能在技击的过程中展现出“无力”的境界。

这里的“无力”并非指没有力量,而是指在技击中保持身心的放松和柔软,从而能够应对各种变化和困难。

2. 内外结合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即修炼外在的技术和内在的气质。

外在的技术包括拳法、腿法、器械等,通过不断练习和磨砺,逐渐掌握技巧和动作的精髓。

而内在的气质则强调修炼内功,包括身体的柔韧性、耐力、意念集中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内外结合的修炼,武术能够使人身心得到全面的提升,不仅能够在实战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还能够对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武术的训练方法1. 基本功训练武术的基本功包括呼吸、站立、姿势、步法等方面的训练。

这些基本功对于后续的技击训练和实战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磨砺,武术学习者能够逐渐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柔韧性。

2. 技击训练技击训练是武术学习的核心内容,包括拳法、腿法、器械等方面的技巧练习。

通过与教练或其他学员的对练,能够不断磨砺技术,并且增强自身的实战能力。

技击训练要求学习者具备耐心和毅力,才能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掌握技巧的要领。

武术理论课

武术理论课

武术理论课(一)武术1.概念: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2.特点:①武术的本质属性是技击性②武术的运动形式是对抗格斗和套路演练③武术的文化渊源是中国传统文化3.形成和发展:①武术萌生于原始社会时期(特征:武器随着战争的需要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攻防格斗技能得到了提高。

)②武术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特征:青铜兵器的广泛使用及演进;攻防格斗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和发展;武舞开始分化;有了对抗形式的比赛;武艺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③武术发展于封建社会时期:阶段⑴隋、唐、五代及其以前的武术(春秋战国时期武术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秦、汉、三国时期武术向竞技方向发展并形成流派;隋唐五代时期是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⑵两宋时期的武术(尚武的社会风气促进了武术的发展;通过打擂比武,选拔军事人才,促进武艺的提高;民间练武活动广泛开展,出现了不少武术家;出现了武术组织——“社”,为习武者提供了切磋技艺的场所,为武术的交流、传授、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套路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武艺向多样化发展;系统地总结了练武经验,使武术理论有了新的发展。

其代表作有《武经总要》、《武经七书》、《建炎系年要录》、《武林旧事》等。

)⑶明、清时期的武术(套路技术和攻防格斗技术趋于完善;武术体育化进程已经完成;流派林立;对武术进行了分类;武术内容向多样化发展;练武组织大量出现,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变化;武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整体观的武术理论形成。

)⑷民国时期武术的发展(武术组织广泛建立,推动了武术的普及和发展;武术的体育化有了新的发展;武术被正式列入学校体育课程,一批较好的教材问世(《国术概论》、《国术理论》、《华新武术》、《查拳图说》、《青萍剑图说》、《少林武当考》、《练步拳》、《八极拳》、《太极拳》、《八卦拳图说》)。

)⑸社会主义时期武术的蓬勃发展(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确保武术工作的开展;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促进武术活动群众化;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促进武术科学化;重视武术教育,加速人才培养(1.学校武术教育;2.武术优秀运动队的建立与发展。

中小学体育武术理论知识

中小学体育武术理论知识

要求与要点:跃步要远,落地要轻。跃步时两手要与跃步动作自 然相随。
4.弹踢冲拳 重心移至左腿,右腿屈膝提起,在膝盖接近水平时,脚 背绷平猛力向前弹踢,力达脚尖;同时左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 右拳收抱于腰侧;目向前平视(图7-2-5)。
• 要求与要点:弹踢与冲拳同时完成,力点准确。 • 5.马步横打
变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力达掌外沿;右勾变拳收抱于腰 • 侧;目视前方(图7-2-8)。 • 要求与要点:转体、上步与推掌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8.搂手勾踢 (1)右拳变掌前伸于左腕上使两腕交叉 (图7-2-9①)。
• (2)上动不停,重心移至左腿上,两臂迅速向后分掌搂手至体后成 勾手,勾尖向上,身体随之半面向左转;同时右脚尖上勾,脚跟 擦地面向左斜前方踢出;目视左前方(图7-2-9②)。
• 套路运动包括:拳术(长拳、太极拳等)、器械(刀、枪、 棍等)、对练(2人以上的徒手、器械对练)、集体表演(六 人以上徒手或器械,伴有音乐和队形变换,要求动作、队形 整齐、协调一致)
• 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 力的对抗形式(散打、推手等)
• 武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
动作方法和要领
• 预备势:直立抱拳,目视左方(图7-2-1)。 • 1.抡臂砸拳 • (1)左脚向左跨一步,前脚掌着地,上体右转,左拳变掌向右前下
方伸出,掌心向右(图7-2-2①)。 • (2)上动不停,向左转体180°,同时左手经上、向下绕环屈臂停
于腹前,掌心向上,右拳向上抡起下砸,拳背落于左掌上,右腿 屈膝提起,在砸拳的同时下跺震脚成并步半蹲,上体稍前倾;目 视前下方(7-2-2②)。
第一章武术概述
•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 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知识点

武术知识点
1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7传统的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
18马步:挺胸、塌腰、脚跟外蹬
19:挺胸、直腰、踢腿脚尖勾起,绷带成勾起勾落,收髋猛收腹,踢腿过腰后加速,要有寸劲。
20南拳马步:膝盖与脚尖成垂直线,收腹,立腰,脚外缘用劲,使两脚尖正对前方。
21侧踢腿:挺胸直腰、开髋、侧身、猛收腹
3长拳的技法特点: A手要快捷 B眼要明锐 C 身要灵活 D步要稳固
E精要充沛 F气要下沉 G 力要顺达 H功要纯青
I回击合法 J以形喻势
4 长拳的运动特点:撑拔舒展、势要招圆、快速有力、灵活多变、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腿法较多、节奏鲜明、气势磅礴。
1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长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分明,并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与技术的拳术。
3套路动作: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缓,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7武术流派:是指由于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
8外练:主要指由人体骨骼、关节、肌肉所组成的运动系统,以及由运动系统完成的各种动作。
9内练:常涉及精、气、神的问题。
10回击:武术中的踢、打、摔、拿。
11动作路线:插图中一般用虚线或实线表示该部位下动作进行路线和方向。
填空题
1武术图解包括:运动方向,运动路线,往返路线,叙述顺序,动作名称,要领说明,运动时间,动作术语。
5、武术的科学研究
6、武术教育机构与人才培养
二、 武术推向世界与世界接纳武术: 1、竞技武术国际化的逐步实现

武术理论知识

武术理论知识

第七章
中学武术教材教法
内容:基本功、武术套路、功防练习。 特点:1、内容丰富,注重基本练习。 2、套路短小精干,易学易记。 3、招式攻防含意明显,武术项目特点突出。 中学武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合理安排教学时数
3、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 4、以集体教学为主
5、精讲多练 7、加强安全教育 6、静耗动作时间不易过长 8、培养骨干
(四)太极拳的技击特点
(1)柔化刚发 (3)避实击虚 (2)松活弹抖
主要技法:棚、捋、挤、按、采、捩、肘、靠
(五)太极拳的健身原理
(1)太极拳的动作姿势有利于气血运行
(2)太极拳的技术特点有利于新陈代谢
(3)太极拳的动作与意念的协调配合有利于中 枢神经系统的保健 (4)太极拳健身的科学性要求
第四章
(二)历代武术的发展
(1)商周时期出现了“武舞” (2)秦汉时期盛行角抵、手搏、击剑等。 (3)唐代始行武举制,成为一种文化形式。 (4)宋元时期民间结社组织为主体,如“弓箭社” 等 (5)明清武术大发展,各种流派林立,拳种
分呈,著书立说。
民国时期:
1910年上海成立“精武会” 192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央“国术馆” 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表演
(二)首先传授难度动作或复杂动作
(三)围绕重点动作分节施教
(四)突出器械的基本技法教学
第四节
实用攻防动作教学
一、实用攻防动作的教学步骤 (一)集体模仿学习单个动作 (二)两人配对慢速练习 (三)条件限制的攻防练习 (四)指导模拟实战 二、实用攻防动作的教学要求
(一)加强安全教育,防止伤害事故
(二)安排练习要循序渐进
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 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 为依据编成的整套练习。 (一)拳术

武术理论

武术理论

一、名词解释1.武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

2.太极拳:以绷捋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拳式所组成的一种缓慢、柔和、轻灵的拳术。

3.长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分明,并有窜、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与技术的拳术。

4.太极推手:两人互为对手,按照一定的规则,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绷捋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等各种方法和劲力的运化,两人粘连黏随,通过肌肤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的意图和劲法,在得机得势时,使以有效的方法将对方推掷发放出去,以此来决定胜负的搏击实战练习。

5.套路运动: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所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6.格斗运动:两人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所进行的斗智比力,较劲的对抗实战形式。

7.剑术:是以击、刺、点、绷等剑法为主,并配以各种步型、步法、平衡、旋转等动作所组成的套路练习。

8.刀术:是以劈、砍、撩、打、缠头裹脑等刀法为主,并配以各种步型、步法、平衡、旋转等动作所组成的套路练习。

9.棍术:是以劈、压、抡、扫等棍法为主,并配以各种步型、步法、平衡、旋转等动作所组成的套路练习。

10.枪术:是以拦、拿、扎等枪法为主,并配以各种步型、步法、平衡、旋转等动作所组成的套路练习。

二、简答题:1、武术的特点?答:四个方面:1.具有鲜明的技击性。

2.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3.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修的名族风格。

4.具有多种运动形式,与广泛的适应性。

2、散手:每局2分钟,共3局。

场地:8*8米集体场地:16*14 武术竞赛场地:14*83、四击、八法、十二行的内容?答:四击:踢打摔拿八法: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十二行: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快如风、慢如鹰。

4、太极拳的分类?答:两个方面:1.概述:太极拳的定义 2.两大类:一类是传统太极拳包括:陈、杨、武术、吴、孙二类新编太极拳:24、88、48、42、42剑、四式太极拳。

武术理论知识

武术理论知识

武术理论知识(1):武术运动的概述武术的起源及发展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徒手或器械的各种套路。

武术是一种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

1、武术起源于生产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

武术起源于生产和生产劳动。

早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人们为了生存,用些石器、木棍等打猎、捕鱼,又同野兽相斗,这样,人们逐渐获得了使用武器和格斗技能,它是武术格斗技术的萌芽。

随着原始生产工具的进化,尤其是它的实际效用,为后来的武术技术“劈、刺、砍、扎、等奠定了基础。

人们把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中获得的一切知识、技术,不断地加以总结,传授给青年一代。

2、原始战争的出现,促进武术向军事战斗技能发展原始部落战争的实践,使武术在已有了狩猎的格斗和捕杀技能的同时,又有了军事战斗技能的发展,后来的武术运动,其内容就大都近于军事战斗技能而远于狩猎技能了。

3、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

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减少疾病,逐渐就有了对体育的要求,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已创造了一种唤作“舞”的运动形式来进行锻炼筋骨,活动关节。

唐、宋朝时,才开始有简朴的武术套路。

例:李白的剑舞。

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

4、解放后武术运动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的健康,重视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一九五六年国家体委把武术列为竞赛项目同时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初级长拳》,《初级剑术》,《初级刀术》,《初级枪术》,《初级棍术》等书籍和挂图。

并有了全国武术统编教材。

1982年召开了全国武术会议,1990年将武术列入全运会的竞赛项目。

并多次举办国际武术邀请赛。

从此,国内外武术发展的更快。

武术集体项目的比赛场地为16×14。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一、特点1、寓技击与体育之中中国武术的最大特点是:既有相击形式的搏斗运动,更有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武术是由军事技能发展为搏斗运动的体育项目。

武术理论知识点

武术理论知识点

武术理论知识点一、武术概述部分1.武术的称谓:春秋时期称技击,汉代称武艺,清初称武术,民国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武术”。

2.武术的概念:狭义上讲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其运动形式的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称为武术运动。

广义上讲,武术是一种包含攻防技击的人体文化,是属于体育而高于体育的。

武术的概念是人们认识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仅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

从历史上看,早期人类生存竞争、狩猎及战争中技能形态与武术初期的技术形态同源同构,甚至在一定时期交织,然而随着历史变迁,武术发展至今,体育功能日渐显著,并归属与体育范畴,其内容、形式和手段的体育化特点更趋明显。

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将其视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武术的属性:从武术概念中可看到内涵的三个属性:武术是中国传统技击术,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4.武术的本质属性:攻防技击性5.武术的四击:踢、打、摔、拿6.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涵摄了古典哲学、兵学、中医学、古典美学、民俗、宗教等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其影响。

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宇宙观等在武术中有集中反映。

7.武术“内外兼修”的内涵:追求外在形键和内在神韵,达到形神兼备;强调内练外练;要求内外相合、上下相随,追求高度协调和统一;追求德艺双修。

武术所谓的“内”指心、神、意、气。

所谓“外”指手、眼、身、步的活动。

在武术练习中,强调形是神的外部表现,神是形的内在实质。

8.武术的分类方法:地域分类法、名山大川分类法、姓氏分类法、技术特点分类法、形式与类别分类法和功能分类法。

9.形式与类别分类:两种运动形式(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内含五个类别(拳术、器械、对练、集体项目、攻防技术),对武术内容进行归纳。

10.功能分类法:根据武术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和学校武术11.套路运动: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为素材,遵守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123武术理论

123武术理论

专科武术理论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武术定义2、套路运动3、武术图解知识4、搏斗运动5、功法运动6、基本格斗姿势:基本格斗姿势是指平时练习和实战时所采用的最有利于防守或进攻的格斗姿势。

二、填空题1、在古代武术发展过程中,是促使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催化剂。

2、年原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并组织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和一大批长拳类、器械类套路。

3、传统功法运动内容丰富多彩,按其形式与功用又可进一步分为:、外壮功、和柔功。

4、武术基本功的内容主要包括臂功、、、桩功四个方面。

5、长拳的五种基本步型是、、、、。

6、武术中的四击是指:踢、、、拿。

7、竞赛套路按年龄可分为成年赛、、。

8、散打比赛时禁击部位、、。

9、集体项目场地为长米,宽米。

10、武术起源于远古人类祖先的。

11、1910年在上海成立的是维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团体。

12、1959年制定了第一部,编定了拳、刀、枪、剑棍五种竞赛规定套路,13、目前按武术运动形式将武术分为三大类,分别为、、。

5、武术的身体素质主要包括、、、、灵敏等五个因素。

6、武术套路长拳的三种基本手型是:、、。

7、简化太极拳包括起势和收势共24个动作,故又称式太极拳.8、散打得分部位:、、。

9、武术竞赛套路中成年组时间不少于。

10、武术竞赛中,人个项目的场地长米,宽米。

三、单项选择题1、“蹬踢”的力点要求力达。

A 脚尖B 脚背C 脚跟D 脚掌2、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

A 生产劳动B 军事战争C 武术比赛D 娱乐休闲3、武术套路中推掌时,力达。

A 掌棱B 掌指C 掌心D 掌根4、要做好标准弓步则两腿要。

A 前腿大腿与地面平行,后腿蹬直B前腿大腿与地面有一定角度,后腿膝盖弯曲C 两腿都要与地面呈45度夹角D 前腿直,后腿弯5、要做好马步则两脚落位要。

A 斜向开立,与肩平行B 右左开立,与肩同宽C平行开立,脚间距为3步到3步半 D 两脚外展6、下述不是与刀术要配合的手型是。

武术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

武术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

武术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武术的起源和发展1.武术的起源:武术起源于古代战争,是古代人民为了自卫和捍卫国家的生存而追求的一种武士修炼功夫的技艺。

它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武术文化。

2.武术的发展:中国武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流派,例如太极拳、少林拳等。

这些流派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和民族的特色,同时也结合了古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哲学观念。

二、武术的基本概念1.武术的定义:武术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一种自卫和战斗的技艺。

它通过强化身体的各项素质,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培养人的自信和勇气,从而达到自卫和强身健体的目的。

2.武术的特点:武术具有独特的生命力、情感和审美价值。

它强调身体和心灵的和谐统一,注重根本性、练兵的运动特征、道家和儒家思想、道德和精神建设等。

三、武术的基本功法1.集体操:集体操是武术中最基本的训练方式,主要练习动作的基本功法,包括手、足、哆嗦和侧身动作等。

通过集体操的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协调性,同时也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和毅力。

2.单独操:单独操是指在集体操的基础上,进行个人的练习。

它主要包括武术动作的练习、拳法和棍法的技巧训练等。

通过单独操的练习,可以加强动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美感,同时也可以提高个人的斗争能力和应变能力。

3.器械操:器械操是武术中另一种重要的训练方式。

它主要通过练习器械的动作和技巧,包括刀、枪、剑、棍等。

通过器械操的练习,可以提高武术技法的熟练度和实战能力。

四、武术的技术和动作1.拳法:拳法是武术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

它包括直拳、背拳、极拳、搏强拳等多种动作和技巧。

通过练习拳法,可以提高身体的柔软度、力量和速度,同时也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和勇气。

2.棍法:棍法是武术中使用器械的一种技术。

主要包括直棍、竹棍、编棍、拳棍等。

通过练习棍法,可以提高人的肌肉力量、协调性和控制力,同时也可以提高防御能力和应变能力。

3.剑法:剑法是武术中另一种重要的技术。

武术理论复习重点

武术理论复习重点

武术理论复习重点:一、基础理论:1.武舞出现于什么时期?答:商周时期2.武举制始于哪个朝代?答:唐朝3.什么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开展?答:两宋时期4.什么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各种流派林立,拳种纷呈?答:明清时期5.“精武体育会”成立于什么时间?答:1910年在上海成立6.中央国术馆成立于什么时间,并举行了几届? “国术国考”答:1928年在南京成立,举行了两次“国术国考”。

7.什么时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正式竞赛项目? 答:国家体委于1957年确定了武术为正式比赛项目。

8.国际武术联合会成立于什么时候,现有协会会员多少个?答成立于1990年10月,目前已拥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员。

二、武术教学:9. 武术按照运动形式分类可分为哪三种形式?答: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

10. 套路运动按演练形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答: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

11. 功法运动按形式可分为什么?答:内壮功、外壮功、轻功和柔功。

12. 传统太极拳的流派主要包括那些?答: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和孙式。

13. 武术训练课组织练习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答:1.集体练习2.分组练习 3.单人练习 4.双人练习 5.综合练习 6.实战练习14. 武术教学的特点是什么?答:1.重视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2.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3.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范4.强调动作规范,突出不同拳种风格5.注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15.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动作名称是什么?答:1、起式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16. 长拳的“四击”“八法”“十二型”包括哪些具体内容?答:1. “四击”指:踢、打、摔、拿。

大学本科武术理论资料

大学本科武术理论资料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起源于我们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腿功练习包括压腿、劈腿、踢腿、搬腿,主要发展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素质。

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是武术的基础练习,它包括手法、步法、腿功、腰功、臂功、跳跃、平衡、跌扑等练习,以及由上列动作连接而成的组合。

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是田猎和武舞。

武术一般按运动形式分为三大类: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

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是它的本质特性。

两个比赛场地之间的距离应在6米以上武术运动的训练内容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

武术基本步型有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场地四周内沿,应标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

武术训练的竞赛期时间为1.5——2月。

仁在传统武德的内容中最为重要。

推掌的力点在掌外沿。

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

正踢腿的易犯错误是,俯身弯腰,拔跟或送髋,速度缓慢无力。

侧踢腿的要点是开髋,侧身,猛收腹。

旋风脚动作身体的旋转不得少于270°。

腾空摆莲动作要求三响。

1910 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是维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民间武术团体。

武术按其运动形式一般分为( 4 )大类。

集体表演是指( 6 )人以上徒手或手持器械同时进行练习的演练形式。

(1957 )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

1982年在(北京)召开的首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武术会议。

1987年在(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武术开始成为正式的国际比赛项目。

(1990 )年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并于次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

1927年中央国术馆于(南京)成立。

《纪效新书》的作者是(戚继光)。

1.武术的作用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的作用、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还有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

武术理论知识

武术理论知识

武术理论知识(1):武术运动的概述武术的起源及发展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徒手或器械的各种套路。

武术是一种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

1、武术起源于生产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

武术起源于生产和生产劳动。

早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人们为了生存,用些石器、木棍等打猎、捕鱼,又同野兽相斗,这样,人们逐渐获得了使用武器和格斗技能,它是武术格斗技术的萌芽。

随着原始生产工具的进化,尤其是它的实际效用,为后来的武术技术“劈、刺、砍、扎、等奠定了基础。

人们把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中获得的一切知识、技术,不断地加以总结,传授给青年一代。

2、原始战争的出现,促进武术向军事战斗技能发展原始部落战争的实践,使武术在已有了狩猎的格斗和捕杀技能的同时,又有了军事战斗技能的发展,后来的武术运动,其内容就大都近于军事战斗技能而远于狩猎技能了。

3、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

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减少疾病,逐渐就有了对体育的要求,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已创造了一种唤作“舞”的运动形式来进行锻炼筋骨,活动关节。

唐、宋朝时,才开始有简朴的武术套路。

例:李白的剑舞。

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

4、解放后武术运动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的健康,重视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一九五六年国家体委把武术列为竞赛项目同时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初级长拳》,《初级剑术》,《初级刀术》,《初级枪术》,《初级棍术》等书籍和挂图。

并有了全国武术统编教材。

1982年召开了全国武术会议,1990年将武术列入全运会的竞赛项目。

并多次举办国际武术邀请赛。

从此,国内外武术发展的更快。

武术集体项目的比赛场地为16×14。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一、特点1、寓技击与体育之中中国武术的最大特点是:既有相击形式的搏斗运动,更有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武术是由军事技能发展为搏斗运动的体育项目。

教资武术知识点总结

教资武术知识点总结

教资武术知识点总结1.武术基本概念武术是一种中国独特的综合格斗技术,主要包括了拳术、剑术、刀术、棍术等多种技能。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起初是为了战争中的自卫和攻击目的而产生的。

随着民间传承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武术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体育锻炼方式,成为了一种融合了拳法、器械和套路的综合性体育项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传统。

2.武术分类武术根据形式不同分为少林武术、太极武术、咏春武术、八卦掌、形意拳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武术。

其中,少林武术以拳术和器械套路闻名,太极武术则以内家拳和太极剑著称。

无论是少林武术、太极武术还是其他类型的武术,都有着严谨的训练方法和技术要求,学习者必须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掌握基本功,逐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3.武术训练内容武术训练主要包括基本动作训练、拳法套路训练、器械套路训练和对练等内容。

基本动作训练包括酣战、基本拳法动作、基本腿法动作、基本步法动作等,是武术训练的基础,必须扎实掌握。

拳法套路训练是按照一定的动作顺序和节奏,模拟实战环境进行的练习,包括少林拳、太极拳、形意拳等多种套路,需要不断的反复练习,提高技能水平。

器械套路训练主要指刀术、枪术、棍术等各种器械的练习,学习者需要熟练掌握器械的使用技巧和套路要领。

对练则是两人之间进行实战对抗的训练方式,需要学习者在实战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应对能力。

4.武术的基本技能武术的基本技能包括内功、外功、拳法、器械、套路等多种技能。

其中,内功是武术学习的基本功,它是指通过特定的呼吸、行气、修炼等方法,使人体的气血得到调和和平衡的一种体能。

外功是指武术技术的基本功,包括基本拳法动作、基本器械动作等,需要学习者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

拳法是指武术中拳手的技术要领和技巧,需要学习者不断参加实战对练,提高技能水平。

器械是指刀、枪、棍等武术器械的使用技巧,需要学习者熟练掌握使用方法。

套路是武术技法的综合运用,包括起手式、进攻式、防守式、收手式等,需要学习者按部就班,逐步提高技术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术理论知识点一、武术概述部分1.武术的称谓:春秋时期称技击,汉代称武艺,清初称武术,民国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武术”。

2.武术的概念:狭义上讲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其运动形式的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称为武术运动。

广义上讲,武术是一种包含攻防技击的人体文化,是属于体育而高于体育的。

武术的概念是人们认识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仅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

从历史上看,早期人类生存竞争、狩猎及战争中技能形态与武术初期的技术形态同源同构,甚至在一定时期交织,然而随着历史变迁,武术发展至今,体育功能日渐显著,并归属与体育范畴,其内容、形式和手段的体育化特点更趋明显。

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将其视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武术的属性:从武术概念中可看到内涵的三个属性:武术是中国传统技击术,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4.武术的本质属性:攻防技击性5.武术的四击:踢、打、摔、拿6.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涵摄了古典哲学、兵学、中医学、古典美学、民俗、宗教等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其影响。

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宇宙观等在武术中有集中反映。

7.武术“内外兼修”的内涵:追求外在形键和内在神韵,达到形神兼备;强调内练外练;要求内外相合、上下相随,追求高度协调和统一;追求德艺双修。

武术所谓的“内”指心、神、意、气。

所谓“外”指手、眼、身、步的活动。

在武术练习中,强调形是神的外部表现,神是形的内在实质。

8.武术的分类方法:地域分类法、名山大川分类法、姓氏分类法、技术特点分类法、形式与类别分类法和功能分类法。

9.形式与类别分类:两种运动形式(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内含五个类别(拳术、器械、对练、集体项目、攻防技术),对武术内容进行归纳。

10.功能分类法:根据武术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和学校武术11.套路运动: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为素材,遵守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主要内容包括单练、对练、集体项目。

12.搏斗运动:两人或多人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攻防性练习形式。

现在武术竞赛中开展的主要是两人进行的对抗性活动,包括散打、太极推手、短兵等等。

13武术的特点:具有攻防技击性、具有锻炼方法的独特性、具有练习的广适性。

14武术的作用: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修生养性,观赏娱乐15,器械分为:长、短、双、软四类16.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动作程序进行的功防格斗套路。

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7.对练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18.集体演练:以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套路演练,可变换队形与图案和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20.散打:指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21.太极推手:两人按一定的规则,使用太极拳中的堋、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法,搭手对峙,通过粘、连、黏、随的形式,以肌肉感觉判断对方用力,从而借力发力,将对方推出,以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22.短兵:两人按一定的规则,手持一种特制的类似于刀剑的器械,在16市尺直径的圆形场地内,使用武术短器械中的劈、砍、刺、崩、点、斩等方法来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23.学校武术:侧重体现武术教育功能,其目的使学生通过武术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并使之了解祖国传统文化,达到振奋民族精神、培养优良品质的教育目的。

24竞技武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

25.健身武术:流行与广大民间的“渊源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传统武术。

26.武术挖整:1983至1986年练习三年进行了全国范围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查明渊源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有129种。

27:武术六合包括内三合和外三合。

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内三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28. 武术呼吸方法有提、托、聚、沉四法。

29.天人合一观: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

反映了总体上观察事物的思想。

在武术中的体现就是要求练武实践必须顺应、遵循自然的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达到与宇宙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以达到完善和提高。

30.知行合一观: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是切身体悟,进而指导实践,认识与实践是统一的。

它是武术认识论的基础。

这一理论在武术中的表述是“学以致用,直觉体悟”。

31.反者道之动:指对立事物向其反面转化的规律。

对武术而言表现在刚能克柔,柔也能克刚,强能胜弱,弱也能胜强。

技击要符合刚柔相济、阴阳和谐的原则。

32.中国传统哲学与武术:中国传统哲学对武术影响极为深远,如基于周易哲学的武术阴阳观、以阴阳八卦化生观念为理论基础的八卦掌、以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形意拳、以太极哲理为精髓的太极拳以及以孙子兵法为指导思想的武术技击战术观等。

33.武术与宗教:道教以武当武术为代表,佛教以少林武术为代表34.武术与传统医学:武术将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和阴阳辩证观,精气神为人体三宝等理论完整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中,逐渐形成内外兼修、形神合一、内养性情、外练筋骨的养身思想和养身之道。

35.武术与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同源之水,同本之木。

这是由二者有着最本质的共同特征攻防技击性所决定,他们相互渗透与促进。

36.武术与传统美学思想:在武术练习中强调形是神的外部表现,神是形的内在实质,进而达到形神兼备37.武术十二型: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雀、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快如风、缓如鹰二、武术发展简史部分1.武术的起源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活动2. 武术发展于我国远古祖先的军事战争3.商周时期出现“武舞”.周代设有庠、序等学校。

把射、御、习舞干戈列为教育内容。

4.唐代长安二年始行武举制,用考试方法选拔武勇人才,对武术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5.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

6.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武术流派林立。

7.1909年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精武“体操学校”,1910年改为“精武体育会”。

8.国民政府于1928年在南京建立“中央国术馆”,对当时武术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9.1936年8月,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由11人组成的中国武术队表演引起轰动,展示了武术。

10.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在京成立。

11.1986年,国务院批准在北京成立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1995年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12,1982年12月,在京召开首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

13,1957年第一次把武术列为国家体育竞赛项目14.武术运动员等级标准分为武英级、一级武士、二级武士、三级武士、武童。

15.散打1979年3月国家体委决定将散手列为实验项目。

16.1994年,国家体委提出“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武术在这两项计划中均肩负特殊使命。

、17,1999年10月15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办“纪念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发表20周年和庆祝中国武术协会成立40周年万人太极拳表演。

18.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成立。

1994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被世界体育联合会正式接纳入会。

19.1987年在日本横滨成立了“亚洲武术联合会”。

20.2001年3月5日在三亚海滨举行的迎朝阳,申奥运“万人太极拳晨练”作为规模最大的晨练活动被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

21,1992年开始,国家体委在全国范围开展评选“武术之乡”活动,更进一步推动了群众武术活动的开展。

22.1991年10月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中国北京举行。

23.武术于1990年被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三、武德修养部分1.武德概念: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

应始终贯穿于习武者整个的练武、授武、比武等一系列武术社会活动之中。

2.传统武德的伦理精神是由儒家的德性、道家的道心和释家的佛性构成。

武德作为中国传统伦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精神表现,实质上是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在武术领域内的体现。

3.武德的内涵为:仁、义、理、智、信4.仁: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人的全部道德意识,是习武者最高层次的品德最求和德行的最高境界。

其基本涵义就是用广博的爱心去爱一切人。

5.义:义为行善之本。

义是依“仁”而行的方法、途径和标准。

在武德中“义”可以理解为秩序、等级,习武者的言行举止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等。

6.礼:来自人的恭敬辞让之心,是仁义道德的节度及由此产生的代人接物的礼节仪容。

7智:习武者有了武德情操和礼仪规范后的自觉的道德意识。

它根源于人们的是非判断心,其功用在于体人生,知人伦,明是非,辨善恶,只有如此才能“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8.信:“信,诚也”,做人要诚实,守信用。

9.勇:武德的“勇”既是道德标准又是行为实践。

10现代武德的内涵:树立理想,为国争光;爱国爱民,见义勇为;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正。

11.抱拳礼:有中国传统“作揖礼盒少林拳的抱拳礼”加以提炼、规范、统一得来的,并赋予新义。

行礼方法为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并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颌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掌拳与胸相距20-3-厘米。

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自然大方。

12.抱拳礼的含义: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

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

有权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武勇的意思。

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弯曲成圆,表示五湖四海(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13.鞠躬礼方法:并步站立,两手垂置于体侧,手心向内贴于大腿外侧,上体向前倾斜15度。

14抱刀礼:并步站立,左手抱刀,屈臂抬起使刀横于胸前,刀刃向上;右手拇指屈拢成斜侧立掌,以掌心附于左手拇指第一指节上,高于胸齐,两手与胸距离为20-30厘米,目视受礼者。

14.持剑礼“并步站立,左手持剑,屈臂抬起使剑身贴铅前臂外侧斜横于胸前;右手成掌以掌外沿附于左手食指根节,高于胸齐,两手与胸间距离为20-30厘米,目视受礼者。

15.武礼的运用:在教学训练中运用,在理论课堂的运用,在竞赛和表演中运用。

16,递接武术器械的方法:递接器械是武术外在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向对方递交器械时刀、剑尖向下,切忌刀尖、剑尖指向对方。

枪、棍垂直离地约20公分递给对方,切忌枪尖朝向对方。

四、拳械套路理论1.长拳:中国重要拳种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组织专家将在群众中流传广泛的查、华、洪炮、弹腿、少林等拳术,综合整理创编而成,是近五十年多年发展起来的新拳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