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城市发展战略分析研究
涪陵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报告
涪陵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报告涪陵区是重庆市的一个行政区,位于长江中游盆地腹地,是重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几年里,涪陵区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成为该地区的重要工业和经济中心。
本文将对涪陵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首先,涪陵区的经济发展表现出了良好的势头。
随着重庆市的快速发展,涪陵区逐渐成为了该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涪陵区通过积极引进外资和优化产业结构,成功发展了许多主导产业,如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化工等行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涪陵区提供了持续增长的经济动力,也为当地居民的就业和生活水平提供了保障。
此外,涪陵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和天然气等,这些资源的开发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另外,涪陵区的城市化进程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随着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涪陵区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市化进程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也为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统计,涪陵区的城市化率已达到70%以上,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然而,涪陵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虽然涪陵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目前,涪陵区主要依赖传统产业和资源型产业,对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尚存在一定的欠缺。
此外,涪陵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亟待解决,特别是与化工和煤炭等行业相关的环境问题。
因此,涪陵区需要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力度,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涪陵区的发展有望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涪陵区将继续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例如,可以发展新能源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涪陵区将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视,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这可以通过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生态修复等手段实现。
涪陵区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涪陵区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涪陵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区域,同时也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地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绿色发展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涪陵区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寻求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1. 工业化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较大:涪陵区的工业体系相对庞大,工业企业庞大,废气、废水排放量大,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2. 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农业在涪陵区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存在着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土壤污染等问题。
3. 能源消耗问题: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能源被消耗,而且主要依赖于传统能源,存在严重的能源枯竭问题。
4. 人民生活质量不高:与发展水平不相称,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期望有一定差距。
二、对策研究2. 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涪陵区应推行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突破传统农业模式,加强农业保护和资源的科学化利用,减少农业对环境的破坏。
3. 发展绿色能源:涪陵区应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4. 加强环境教育:加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推进环保教育,提高居民对绿色环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5.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绿色技术的研发,提高关键技术创新水平,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建设,强化对环保的行政管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7. 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对环境保护的监督力度,严格依法惩处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维护环境的良好生态。
涪陵区在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促进环保生产方式的转型,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加强环保意识的普及,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体系。
只有这样,涪陵区才能朝着绿色发展的目标稳步迈进。
涪陵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
涪陵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各地都在积极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
作为重庆的一个重要城区,涪陵区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建设现代化新城区,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涪陵区面临着诸多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制约着其现代化新城区建设的进程。
本文将对涪陵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一、有利条件1. 地理位置优越涪陵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地理位置优越。
区域内有重庆港涪陵港区,为重庆铁路枢纽,便捷的交通条件为现代化新城区建设提供了保障。
地处长江流域的毗邻,涪陵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丰富的自然风光,为现代化新城区的建设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2. 产业基础雄厚涪陵区以化工产业为主,是中国石油化工的重要基地。
随着国家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和倡导,涪陵区正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绿色环保产业发展。
这为现代化新城区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工业经济基础和核心竞争力。
3. 人才储备丰富4. 政策扶持力度大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城市现代化建设项目,涪陵区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
大量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为现代化新城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重庆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涪陵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二、制约因素1. 土地资源短缺2. 环保压力大涪陵区的主要产业是化工产业,虽然带来经济效益,但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环保压力大,成为制约现代化新城区建设的一大挑战。
如何在推进现代化新城区建设的同时保护环境,成为涪陵区发展的重中之重。
3. 城市规划不完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涪陵区的城市规划并不完善。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存在混乱,城市发展缺乏合理性和协调性,成为制约涪陵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重要因素。
4. 经济结构转型压力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加速,涪陵区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这给相关产业部门带来了压力。
旧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培育,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这成为制约涪陵现代化新城区建设的一大挑战。
城市新区建设研究——以涪陵李渡新区建设为例
关 键 词 : 市 新 区 ; 发 建设 ; 市 化 城 开 城 中图分类 号 :2 F 文 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3 9 ( 0 2 2 — 0 10 1 7 - 1 8 2 1 ) 10 7 - 2
l 涪 陵李渡 新 区建设 基 本情 况
园区 。
基 金 项 目 : 庆 涪 陵 区委 党校 资 助 项 目( 目编号 : LDX2 2 9 。 重 项 F 01 —0 ) 作 者 简 介 : 李 娟 ( 9 2 ) 讲 师 , 学硕 士 , 究方 向 : 史 党 建 ; 戈 ( 9 4 ) 后 备 干 部 , 道 办 主任 助 理 、 张 18 一 , 哲 研 党 曲 18 一 , 街 民政 办副 主 任 , 法律 硕 士 , 究 方 向 : 研 区域 经 济 。
( ) 过 城 市 新 区 开 发 建 设 的 合 理 规 划 布 局 , 现 城 市 船 厂 、 加 坡 独 资 企 业 重 庆 新 涪 食 品 公 司 等 企 业 相 继 落 户 3通 实 新
新 区居 住 、 工作 、 闲 功 能 的 有 机 结 合 , 发 挥 其 示 范 带 动 休 并
设 业 主 单 位 , 门从 事 李 渡 工 业 园 区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管 理 、 专 招
商引 资 、 区管理等 工作 。截止 21 园 0 1年 1 2月 , 成 基 础 设 完 施 建 设 投 资 6 亿 元 , 继 建 成 聚 龙 大 道 、 贤 大 道 、 业 大 8 相 聚 聚 备 再向李渡新 城 以 北 即致 韩 片 区拓 展 2. 3 5平 方 公 里 。 到 道 、 源 大 道 、 白 大 道 、 乙 大 道 、 凤 大 道 、 府 路 等 城 聚 太 太 鹤 学 21 0 5年 , 渡 新 城 形 成 6 李 O平 方 公 里 的 城 市 骨 架 , 市 人 口 城 市主干道 4 公 里 , 步形 成 “ 横 五 纵 ” 干道 路 网络 , 0 初 四 骨 辖 达 到 3 一4 O O万 人 。 涪 陵 工 业 园 区 A 区力 争 工 业 产 值 突 破 区 内各 片 区 全 部 实 现 连 接 贯 通 , 建 起 了 城 市 建 设 发 展 的 搭 10 0 0亿 元 , 设 成 为 重 庆 市 重 要 的 装 备 制 造 、 药 食 品 、 建 医 光 骨 架 ; 业 园 区 人 驻 工 业 企 业 1 8家 , 能 . 0 工 5 产 t 0亿 元 , 0 目前 伏 电子 、 型 材料 、 港物 流基 地 。到 22 新 临 0 0年 , 渡 新 区 要 完 成 工 业 投 入 1 3亿 元 , 成 投 产 7 李 8 建 3家 , 0 2年 产 值 2 5 21 2 基本建 成幅员 面积 6 O平 方 公 里 的现 代 化 城 市 , 聚 人 口 6 亿 元 , 初 步 形 成 机 械 装 备 、 能 源 、 品 医 药 、 子 信 息 、 集 O 已 新 食 电 万 人 ; 陵 工 业 园 区 A 区 工 业 总 产 值 达 到 10 涪 5 0亿 元 ; 渡 李 新 区 的 地 区生 产 总 值 占 全 区 比 重 达 到 4 ~ 5 。 O O 1 2 李 渡 新 区 开 发 建 设 的 现 实 意 义 . ( ) 使 老 城 区 的 剩 余 劳 动 力 向新 城 区 转 移 , 加 就 业 1促 增 渠 道 , 进 就业 。 促
涪陵工业高质量发展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
涪陵工业高质量发展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涪陵区是重庆市的一个重要工业基地,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具有竞争力的区域。
随着国家加大西部开发力度,涪陵工业正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分析涪陵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1. 地理位置优势涪陵区地处重庆城市圈核心地带,东邻重庆主城区,西邻湖北省,南接成渝经济区,紧靠长江黄金水道。
这一地理位置优势为涪陵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支持。
2. 产业基础雄厚涪陵区有着悠久的工业历史,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和丰富的产业基础。
特别是化工、冶金、造纸、机械等行业具有较为雄厚的实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政府支持力度大重庆市政府一直以来对涪陵工业发展给予了持续的支持,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途径,促进涪陵工业高质量发展。
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 科技创新能力强涪陵区拥有众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技人才辈出,科技创新能力强。
这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5. 人才资源丰富涪陵区地处重庆主城区,拥有丰富的经济、科技和管理人才资源。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涪陵工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年轻人才支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制约因素1. 生态环境压力大涪陵地处山区,生态环境脆弱,长期以来受到工业污染和资源开发的影响。
生态环境质量差,成为制约涪陵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2. 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涪陵工业结构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缺乏新兴产业的支持。
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
3. 人才培养不足尽管涪陵地区人才资源丰富,但人才培养水平相对落后。
涪陵工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来支持创新发展,而人才培养不足成为制约因素之一。
4. 资金投入不足尽管政府大力支持涪陵工业发展,但由于地区资源相对紧张、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资金投入不足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5. 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涪陵地区工业发展规划缺乏长远性和前瞻性,导致产业布局不合理、企业发展虽快但乱等问题。
涪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涪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基于涪陵现有的基础和条件,以及客观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涪陵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立足于做实“五大发展理念”,通过致力构建“5+5”高质量发展体系,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标签:高质量发展;思路;对策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过程中,涪陵明确提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那么,涪陵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值得深究。
1 建设“活力涪陵”,构建创新发展体系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同时也是活力之源。
涪陵要以建设“活力涪陵”为载体,通过构建创新发展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1)以培育创新产业体系为抓手,突出发展新兴产业。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即化工化纤、装备制造、材料、医药、食品、能源等六大传统产业。
二是突出发展新兴产业,即页岩气、新一代信息技术、MDI下游及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生物医药及生命健康、节能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信息咨询、商务服务、金融保险、规划设计、文化创意、职业培训、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
(2)以培育创新平台体系为抓手,突出创新平台建设。
一是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依托页岩气公司、太极集团、华晨鑫源、榨菜集团、华峰化工、万达薄板、伟柯斯等龙头企业打造7个旗舰型的科技研发平台,推动重庆页岩气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力争重庆中医药产业创新(研发)平台成为重庆市新型高端研发机构。
二是打造涪陵区科技创新中心。
以涪陵新城区为载体,依托金渠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构建技术研发云平台、科技服务云平台和产业孵化云平台三大板块,辅以人才公寓和标准化厂房配套,引进入驻技术研发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入孵企业,建设涪陵区科技创新中心。
(3)以健全创新制度体系为抓手,完善政策措施配套。
涪陵区经济发展探析
涪陵区经济发展探析摘要:经过许多年的努力,重庆市涪陵区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涪陵区经济发展还需在更新观念,发展职业教育,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
关键词:涪陵发展探析1 涪陵区情渗透着古巴国历史传承幽香,洋溢着浓郁现代文明气息,三峡明珠--涪陵,邑枕长、乌两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乡”。
1997年12月设地级涪陵区,由四川省划归重庆直辖市管辖。
涪陵是重庆主城区连结渝东南20个区县的城乡经济走廊,距重庆主城区100公里,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8 O公里。
文化艺术和广电事业蓬勃发展,高等教育不断壮大,有高等学校2所,普通教育继续加强、两基教育得到巩固提高。
2 制约涪陵经济发展的因素2.1 思想保守,观念陈旧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涪陵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只有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善抓机遇,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才能创造涪陵辉煌。
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溃缺。
观望等待、怕担风险,无预见、前瞻性者居多。
小农思想严重,市场观念淡薄,没有政策不敢调,有了政策不会调等导致资源分割和利益冲突,形成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
2.2 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涪陵工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
技术创新、成果转让缓慢和人才短缺,已经成为涪陵区的软肋;工业经济发展仍有生产要素资源短缺、基础设施欠账多、环境容量有限、产业结构层次低等许多的困难和不足,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我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制约因素。
资源分割,不便协调和制定整体发展规划。
农村发展困难,城市工业发展不足,产业空心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涪陵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2.3 教育资金投入较少,职业教育相对滞后教育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奔小康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党和国家在实施“科教兴国”、“西部开发”战略中确立并一贯坚持的重要方针和基本政策,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涪陵区经济发展探析
通过对涪陵区经济发展的研究,可以为重庆市 以及相似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济发展经验,具 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全面深入地研究涪陵区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 来趋势,重点分析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驱动力,提出促 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 析相结合的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涪陵区的经济发展 问题。
由于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涪陵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投资拉动不足
近年来,涪陵区的投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区域经 济的拉动作用有限。
消费需求不足
涪陵区的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消费能力有限,制约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资源日益短缺
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一产业比重偏高
涪陵区作为农业大区,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导致经济结构不够优化。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相较于其他城市,涪陵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研发投入不足
涪陵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缺乏对新技术 、新工艺的引进和消化吸收能力。
技术人才短缺
发展特色产业
02
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
业集群,提高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
加强企业合作
03
鼓励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
高整体竞争力。
加强技术创新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推动科技 成果转化和应用。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重庆涪陵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与实践
2012.No13重庆涪陵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探索与实践宋正富 传 红(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作者简介:宋正富(1964-),男,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涪陵是重庆市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过去五年,在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下,涪陵逆势奋发,创造了众多让人惊奇的发展速度,其高速的增长令人瞩目。
这五年创造的“涪陵速度”是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更快、更具有持续性和协调性的成果显现,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涪陵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生动实践。
1 “涪陵速度”的表现过去的“涪陵现象”是国企改革成功的范例,“涪陵速度”则是涪陵经济社会发展后劲的全面增强。
其含义绝非一个简单的“快”字,而是“快”与“好”的有机结合,呈现的是速度与效益相得益彰的积极成效。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涪陵速度”的表现:1.1 狠抓项目建设,综合实力提升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局限于某一单项指标,而是由GDP的增长、城市环境的嬗变、城乡发展的协调以及老百姓腰包的鼓胀等多方面的细胞构成的整体。
提升综合实力的基本环节在于项目。
项目是产业的支撑、投资的载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经济发展才有依托、有路径,工作才有抓手,增长才有后劲,才能获得实力保障,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从2007年开始,涪陵区先后开展了“项目推进年、重点项目建设年、项目攻坚年、项目突破年、项目拓展年”活动,以项目带投资,以项目促发展,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狠抓项目建设,推动涪陵区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宏观经济数据展现出的“涪陵速度”让人惊叹:从2006年到2011年,涪陵区GDP由185.3亿元增加到557.3亿元,增长2倍,年均增长20.3%,在全市占比由4.4%提高到5.6%。
人均GDP由2342美元增加到8228美元。
工业总产值由210亿元增加到901.6亿元,增长3.3倍,年均增长33.8%,在全市占比由4.7%增加到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5亿元。
重庆市涪陵区双城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深化“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重庆市涪陵区双城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深化“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形成海纳百川自信包容的开放格局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
,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坚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全面融入区域发展格局。
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开展与长江沿线地区、周边省份的合作交流,打造泛长江沿线、泛西南地区的经济合作发展样板。
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东部沿海地区的战略合作,推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交流联动协作,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重点引进一批高成长性、专精特新企业及人才。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走合作共赢发展之路。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辅枢纽建设,加强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对接联动,争取将涪陵港纳入中欧班列(重庆)集结分拨点一体化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以引进大项目、大产业、新经济业态为重点,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涪陵融入国内国际大格局示意图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全面加强成渝两地在交通物流、产业协同、人文旅游、开放平台、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依托水运、港口、铁路等,畅通交通物流通道。
加强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化、融合化、智能化发展,整合提升优势产业,加快补齐关键短板,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酱腌菜产业高地、全国中成药生产高地。
深化人文旅游合作,弘扬传承巴枳文化、易理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饮食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构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新型工业化视角下的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以区域中心城市涪陵区为例
长了7 . 7 倍, 高 于同期重 庆市和全 国的平均水 平 ; 同时 , 其 增
幅分别是重庆市 的 1 . 4 7倍和全 国平均水 平的 1 . 5 1倍 ( 见表
1 ) 。
I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7— 0 3 [ 作者 简介】 洪 业应( 1 9 8 4一), 男, 中共重庆市涪陵 区委党校教师 。
2 0 1 3 年第 1 1 期 (第 1 5 卷第 1 l 期 )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L i a o n i n g A dmi n i s t r a t i o n C o l l e g e
No . 1 1, 2 01 3
挥 人力资本优势 的的工业化 。
( 一 )新 型 工 业化 促 进 产业 结构 优 化 升 级
长 ; 第二产业在我 国经 济发展 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j 。
二、 涪陵经济增长与工业发展 现状
( 一) 涪 陵 经 济增 长现 状 1 . 涪陵人均 G D P
涪陵 自直辖 以来 经 济快速 发展 , 2 0 0 0 -2 0 1 2年 以来 , 涪 陵人 均 G D P一直处于不断上 升阶段 , 从2 0 0 0年 的 7 4 7 3元增 加到 2 0 1 2年的 5 7 7 9 3元 , 年 均增 长率 为 1 8 . 5 4 %, 1 3年 间增
“ 十二五 ” 规划指出, “ 坚 持走 中国特 色 新 型工 业 化 道 路, 必须适应市场需求 变 化 , 根据科 技进 步新 趋势充 分发 挥
我国产业在 全球 经济中的 比较优势 、 结构 化优势 、 技术 先进 、
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 系” 。
涪陵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涪陵区域发展条件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以涪陵为例邓双福摘要:重庆中部区域中心城市——涪陵,本文主要是对该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该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文章中涉及到涪陵区的地理、经济、社会、政治以及生物等方面,以笔者自身所见所闻以及通过多方面渠道了解该区,进行一个综合的分析。
关键词:涪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区域,分析Abstract:Fuling is the center city of chongqing central area,the upper Yangtze river and wujiang river basin is an important transport hub and logisticscenter,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with characteristic of landscape gardenemerging industrial the establishment of chongqing national centre for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ic position,As an important hinterland of theregional central city of national center city, fuling, ushered in the key periodof construction and toEarly "groundwork, increasing power deal in Taiwan,"the primary stage, up to now "for breakthrough, up the steps, bigdevelopment"The essence of the strengthen the function of central city,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center cit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entral city, and become fucheng under the new situationThe main task of the ling to speedup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central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urban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strategy in depthPromoteand perfect the function of regional central cities, play its concentration and radiation and leading role, has become a promote the city and the regionAnimportant part of the economy coordinated recent years of development, is located in the inland regional central city of fuling, comprehensivestrength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scale has expanded, the city functiongradually focus on comparing single industry to the comprehensive servicefunction ,Although urban system is a prototype, but the function structure is unreasonable, urban agglomeration radiation ability is not strong, the citylayoutSuch problems as weak link is to strengthen the central city function,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center cit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entral city,Has become the new situation the main task of the fuling to speed up the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central cities.Key Words:Fuling;Natural conditions;Social economy; regional ;analysis引言涪陵是重庆市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上游与乌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三峡库区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
基于SWOT的本土百货在二级城市发展策略探析——以新世纪涪陵商都为例
( ) 陵 区整 体 商 业 氛 围 尚 不 成 熟 。 与 六 个 区 域 性 中 1涪 心城市相 比 , 陵作 为 重庆 中部 区域 性 的商 贸 中心 的地 位 涪 没有得 到很好的体 现 , 市功能 还不 健全 , 城 当地 消 费 者 的 消
费观念 相对中心城市 较滞后 , 整体 消费能力有 限。 ( ) 买 力 出 现分 流 。因重 庆 直 辖 后 , 陵 原有 的政 2购 涪
治 、 济 、 化 中心 地 位 消 失 , 涪 高 速 公 路 、 怀 铁 路 贯 通 经 文 渝 渝 使 得 涪 陵 纳 入 了重 庆 的 “ 小 时 经 济 圈” 中 心 城 市 品 牌 多 , 一 , 款 式 齐 全 , 扣 和 促 销 力 度 大 , 致 中 高 端 的 目标 顾 客 的 异 折 导 地购 物行为 , 不仅 对 新世 纪 乃 至涪 陵 区 的中高 端商 场 的 这 经 营 都 是 一 个 威 胁 , 涪 陵 商 贸 流 通 产 业 带 来 双 重 冲 击 和 对
考 验。
( ) 在竞 争 者 逐 渐 增 多 。 涪 陵 区 在 商 贸 流 通 业 规 划 3潜 中 , 积 极 引 进 各 种 国 内 外 知 名 商 贸 流 通 企 业 和 一 流 的 商 将 业 品 牌 , 极 引 进 新 型 商 业 业 态 和 跨 区 域 采 购 中 心 、 区 总 积 地 部 或 分 支 机 构 , 世 纪 百 货 的 潜 在 竞 争 者 增 多 。 目前 , 内 新 国 外的大型零售企 业 , 如沃尔玛 、 家乐福 等外 资企业 已开始有 意向的接触涪 陵二 级市 场 , 来 涪 陵二 级 市场 的竞 争将会 未 日趋 激 烈 。
市 的 竞 争 相 对 缓 和 , 别 是 中 西 部 地 区 的 二 级 城 市 , 为本 土 百 货 在 二 级 城 市 发 展 提 供 了机 会 和 优 势 。 涪 陵 是 重 庆 中部 区 特 这
涪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分析
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24期1㊀作者简介:倪春华(1981-),男,湖南衡阳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涪陵区委党校区情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与宏观调控.涪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分析倪春华(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重庆408099)摘㊀要:涪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涪陵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涪陵幸福涪陵的必由之路.涪陵宏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㊁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升级㊁新旧动力转换有序展开㊁改革开放推进不断深化㊁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㊁绿色发展全面扎实推进为其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中图分类号:F 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8.24.001㊀㊀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的重大判断;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㊁制定经济政策㊁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过程中,涪陵明确提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那么,涪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有哪些?是否具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值得深究.1㊀涪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涪陵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是涪陵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涪陵幸福涪陵的必由之路.1.1㊀涪陵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涪陵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利用劳动力㊁土地㊁环境的低成本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本来涪建厂兴业.经过4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涪陵与国内其它地区一样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的瓶颈和难题:土地空间㊁能源资源㊁人口承载㊁生态环境等约束日益增强,经济增长与生产要素供给紧张的矛盾日趋尖锐,传统的 高投入㊁高消耗㊁低产出㊁低效益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日益难以为继.如何改变经济增长对资源和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 粗放型 向 集约型 转变,是涪陵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迫切解决的主要矛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有效缓解资源㊁环境带来的压力,为涪陵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高质量发展,通过生产要素投入少㊁资源配置效率高㊁资源环境成本低㊁经济社会效益好这种现代化组织生产方式,可以有效的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涪陵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1.2㊀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研判,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经济发展方面集中表现为:社会总供给不能适应社会总需求的变化.一方面是不少产能的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是人民的高品质生活消费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这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发展质量不高的集中体现,解决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需使物质文明㊁政治文明㊁精神文明㊁社会文明㊁生态文明等得到全面提升,这些都需要高质量发展夯实.因此,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涪陵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1.3㊀更是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涪陵幸福涪陵的必由之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涪陵区提出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涪陵幸福涪陵,这是涪陵有效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涪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西方国家推进工业化时期走过的 先污染㊁后治理 的传统发展道路,一直以来都给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以极大的警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产业经济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24期2㊀㊀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退化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深刻反思.发展应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共生的绿色发展.因此,必须推动绿色发展,改变这种牺牲环境的旧的发展方式.为此,涪陵提出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涪陵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共享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充分调动绝大多数人积极性㊁主动性㊁创造性,形成推动发展强大动力的必要条件.为此,涪陵提出建设幸福涪陵的发展目标.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㊁政治文明㊁精神文明㊁社会文明㊁生态文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全体人民更加公平地共享发展成果,最终需要高质量发展保障.因此,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涪陵幸福涪陵的必由之路.2㊀涪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涪陵区委㊁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全面贯彻中央和全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扎实做好稳增长㊁促改革㊁调结构㊁惠民生㊁防风险各项工作,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涪陵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1㊀宏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一是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作为地处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区,由于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涪陵的地方经济继续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2012 2017年,涪陵实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见图1),高于同期全市11.3%和全国7.1%的平均增长水平.2017年,涪陵实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992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2012年的1.57倍.图1㊀2012-2017涪陵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数据来源:涪陵区统计局.二是社会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12 2017年,面对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不断增加,涪陵区实现就业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2012年72.5万人㊁2013年74.5万人㊁2014年76.3万人㊁2015年76.5万人㊁2016年76.9万人㊁2017年77.6万人),连续六年实现就业72万人以上,并且每年保持增加1万人以上.六年来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2.3%,基本稳定在3%之内.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显效,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三是物价水平保持基本平稳.2012 2017年,涪陵区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为2.6%㊁2.8%㊁1.9%㊁1 7%㊁2.0%㊁1.6%,年均上涨2.1%,价格涨势温和.在经济保持年均12.2%的高速增长,还能维持物价平稳,这样的运行格局难能可贵.2.2㊀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升级(1)从三大产业结构优化的情况来看:首先,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增加值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6.7%,下降到2017年的6.1%,下降了0.7个百分点;其次,第二产业的比重也在逐步下降,增加值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61.3%,下降到2017年的61.0%,下降了0.3个百分点;最后,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增加值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2年32.0%,上升到2017年的32.9%,上升了0.9个百分点.(2)从三大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情况来看:首先,第一产业内部调整突出的成效是,优质高效的农产品比重上升,以种植业为例,2017年,涪陵区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5.3万吨,比2012年增加了43.8万吨,增长3.4%,在播种面积几乎持平的情况下,凸现了优质高效的农产品比重的上升;其次,第二产业内部调整突出的成效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在上升,以2017年为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4%,均高于同期工业增加值11.4%和经济9 7%的增长水平.最后,从第三产业内部来看,得益于 调结构 ,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了快速增长,以交通运输㊁仓储和邮政业为例,2017年全年实现增加值76.84亿元,增长10%;是2012年46.92亿元的1.64倍,高于地区经济增长规模;占全区G D P 总量7.7%,比2012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3)新旧动力转换有序展开.一是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动力的作用不断增强.在扩大内需政策措施作用下,居民消费潜力有序释放,消费升级势能持续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发挥,拉动经济增长动力的作用不断增强.2012 2017年,涪陵区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24.4%㊁26.1%㊁27.2%㊁28.3%㊁29.0%㊁29.7%,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在拉动经济增长的 三驾马车 中,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动力的作用不断增强,体现了经济增长动力的不断优化.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24期3㊀二是创新引领发展作用不断增强.新旧动力能否顺利转换,取决于新要素的培育㊁新产业的崛起㊁新模式的创造和新市场的开辟,归根结底取决于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奋力推进 大众创业㊁万众创新 ,大力实施 互联网+ 和 中国制造2025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涪陵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全区创业创新热潮涌动.2017年涪陵区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27866元/人,比2012年提高47%,年均提高7.83%,高于全市和全国同期水平.2017年新发展微型企业891户,年末微型企业达14186户,比2012年增加了9780户,年均增加1630户.(4)改革开放推进不断深化.一是以重点改革专项为突破,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国企改革纵深推进,相继出台薪酬考核㊁投资管理㊁监事会管理等分类监管办法,引入长江电力增资重组能源集团,整合优势资源打造 千亿国投 ,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集中监管加速扫尾,市属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全面剥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淘汰出清空壳市场主体8285户,商品房库存面积减少17.4万平方米,多措并举为企业减负11.8亿元,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㊁区域性风险底线.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农村承包地 三权分置 ㊁涉农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等改革加快推进.二是开放水平有力提升.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榨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关检合作 三个一 快速通关模式全面实行.新增进出口企业50户,出口市场拓展至65个国家和地区,外贸进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截至到2017年,总额达到46亿元.招商引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截至到2017年,新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7个㊁产值50亿元以上项目5个,全年实际利用内外资320亿元.(5)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一是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涪陵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15元,比2012年增加10145元,年均增长10.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09元,比2012年增加11218元,年均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66元,比2012年增加5524元,年均增长11.6%.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6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2.50,比2012年下降0.33.二是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2017年,涪陵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683元,比2012年增加9636元,年均名义增长13.3%.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比明显上升.2017年,涪陵区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3%,比2012年下降4.6个百分点,接近联合国划分的30%至40%的富裕标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获得感㊁幸福感持续增强.(6)绿色发展全面扎实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涪陵区坚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全面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努力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一是按照 共抓大保护㊁不搞大开发 的要求,全面落实 河长制 湖长制 ,积极推进植树造林㊁退耕还林,以铁的手腕做好治水㊁治气㊁治土㊁治渣各项环境治理工作,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二是坚持生态优先㊁绿色发展,念好 山字经 ,种好 摇钱树 ,做好 水文章 ,用好特色牌,推进生态产业化㊁产业生态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技术含量高㊁就业容量大㊁环境质量高的绿色产业.三是坚持节约优先㊁保护优先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㊁产业结构㊁生产方式㊁生活方式,为生态 留白 ㊁给自然 种绿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市提升,实现山水㊁田园㊁城镇㊁乡村各美其美㊁美美与共.截至到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源消耗量0.30吨标准煤,同比2016年下降10.5%;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311天,同比2016年增加了45天,优良率达85%;长江㊁乌江水质保持在Ⅲ类水域水质标准以上;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实现前端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行政村全覆盖,建成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7个,绿色发展效果逐步显现.参考文献[1]林兆木.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认识[N ].人民日报,2018G1G7.[2]王军.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内涵[N ].证券日报,2017G12G23.[3]张占斌.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完善四大体系建设[N ].经济日报,2018G1G18.[4]李伟.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五个关系[N ].经济日报,2018G2G22.[5]冯俏彬.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特征与五大途径[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1).[6]王一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十大问题E B /O L ].h t t p s ://w a l l s t r e e t c n .c o m /a r t i c l e s /3238077.[7]人民日报社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E B /O L ].h t Gt p ://w w w.x i n h u a n e t .c o m /p o l i t i c s /2017G12/20/c _1122142659.h t m.[8]刘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并非不要速度[E B /O L ].h t t p://n e w s .163.c o m /18/0305/18/D C 5E 35OM 00018A O P .h t m l .。
涪陵工业高质量发展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
涪陵工业高质量发展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涪陵是重庆市主城区之一,也是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
涪陵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已经形成了以化学、石化、冶金、机械制造、纺织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涪陵也在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分析涪陵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1.地理位置优越涪陵位于长江上游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
与上游和下游地区之间相对独立,交通、流通、物流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其次,涪陵背靠重庆这一国际性城市,具有良好的地缘政治位置,为高端制造提供了良好的配套条件。
涪陵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政策环境良好重庆市和涪陵区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为工业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包括技术创新、资金扶持、用地保障等措施,为涪陵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此外,重庆市还投资了巨额资金来建设涪陵工业园,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涪陵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3.完备的基础设施涪陵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在不断加强更新。
包括道路、桥梁、公共交通、通信网络、供水、供电等都得到了全面的升级和改造。
特别是在公路交通方面,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为扩大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环境污染由于涪陵工业历史悠久,工业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目前,涪陵工业区还存在着一定的污染问题,一些企业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有限的空气、水资源在众多企业之间分配不均,企业排放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环境质量。
因此,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强环境监管,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
2.人才短缺涪陵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卓越的人才支撑,但是人才短缺是一个严峻的现实。
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在一定程度上困难重重。
此外,缺乏高水平科研机构和研究团队,也制约了涪陵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涪陵产业变迁现状分析报告
涪陵产业变迁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涪陵是中国重庆市下辖的一个区,位于长江南岸,素有“山城夜色美、涪陵烟火多”之称。
作为重庆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涪陵区近年来经历了产业结构的快速变迁。
本报告将对涪陵区的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历史产业发展概述涪陵区曾以煤炭、化工为主要产业,这两个行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达到巅峰。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推进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煤炭和化工产业在涪陵区逐渐式微。
这一变化在近十年来尤为明显,传统产业带来的污染问题和低效益已经成为制约涪陵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新兴产业崛起为应对传统产业的衰退,涪陵区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一方面,将特色农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涪陵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特别是蜜桔、陈皮、无花果等农产品的种植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涪陵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吸引了一大批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入驻。
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为涪陵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涪陵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涪陵区积极打造“农耕文化园区”和“美丽乡村”,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同时,涪陵区还与重庆市其他旅游景点联动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涪陵区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经济效益。
四、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尽管涪陵区的产业变迁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环境污染问题,传统产业的落后技术和管理方式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不仅制约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也给区域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次是人才问题,涪陵区在高新技术和旅游业的发展中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支撑,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成为了摆在涪陵区面前的紧迫任务。
然而,涪陵区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重庆市提出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涪陵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机会,积极参与到国家和重庆市的开放战略中。
涪陵建设高品质生活区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
涪陵建设高品质生活区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高品质生活区的建设已成为各地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之一。
作为重庆市的一个重要区域,涪陵也在积极推进高品质生活区的建设。
要实现高品质生活区的建设目标,需要全面分析其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对涪陵建设高品质生活区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一、有利条件分析1. 区位优势显著涪陵位于重庆市主城区的西南部,属于城市副中心范畴。
该区域交通发达,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通过,便于市民出行。
距离主城区也不算太远,属于重庆城市圈的范畴,因此可以享受到主城区的配套资源和服务。
涪陵区的自然环境优美,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为高品质生活区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2. 经济实力雄厚涪陵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是重庆市的能源基地。
该区域拥有着发达的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这为高品质生活区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利于提高区域居民的生活水平。
3. 人口规模巨大涪陵区的人口规模庞大,是重庆市的重要人口聚集区之一。
人口数量的增多,为高品质生活区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促进区域工程的建设和运营。
4. 政策支持力度大随着国家对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视,各级政府对涪陵高品质生活区建设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关注。
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高品质生活区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该区域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以上所述就是涪陵建设高品质生活区的主要有利条件。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涪陵作为城市副中心,具有很多有利于高品质生活区建设的条件,有望通过全面规划和有效实施,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区。
二、制约因素分析1. 土地资源紧张2. 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大尽管涪陵区的自然环境优美,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特别是工业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为高品质生活区的建设带来了生态环境治理的难度。
涪陵区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涪陵区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涪陵区作为重庆市的一个重要区域,一直致力于绿色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促进涪陵区绿色发展的持续、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分析1.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涪陵区的资源利用效率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涪陵区的工业发展较快,许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能源和资源的效率不高,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在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中也存在着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2.环境污染严重尽管涪陵区近年来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但是由于区域内的工业企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较大,导致了涪陵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跟周边区域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生态保护工作不到位尽管涪陵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但是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并不到位,导致了山水、植被等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影响了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这不仅对区域的生态安全造成了威胁,也限制了涪陵区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二、对策研究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涪陵区可以加大环保技术研发力度,提高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在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中也可以采取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加强环境治理为了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涪陵区可以加大对工业企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的监管力度,推行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在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可以加大对环境治理工作的投入力度,改善区域的环境质量。
3.加强生态保护为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涪陵区可以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保护好山水、植被等生态系统,促进其良性循环。
可以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激励各方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也可以加强对违规开发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好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十五”全区城镇发展现状“十五”城镇发展状况可以概括为四句话:规划编制基本完善,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管理成效显著,各项事业全面推进。
<一)规划编制管理方面:“十五”期间,全区城乡规划编制及管理工作得到切实加强,五年累计投入规划编制经费约5000万元,相当于“九五”期间的4.8倍,为“七五”和“八五”10年投入的9.6倍。
规划编制取得突破,先后完成了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区域城镇体系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四个中心镇的总体规划、涪陵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及江北片区控性详细规划;完成了四环路城市设计、滨江片区控规和城市设计、白鹤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旺福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龙桥安置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南马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人防规划、消防规划等;李渡、江南、南岸浦、江东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山水园林城市规划、环卫、商业、防洪、环保等规划正在进行之中。
规划管理进一步规范:实施了集中管理,实行了三级审签制、专家论证制、限时办结制、集中会审制、规划公示制等,并初步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
规划监察力度加大:五年累计作出行政处罚近500件,查处违章建筑3万余平方M,拆除违章建筑8000余平方M,执法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五年来,我们围绕建设大城市的目标,在规划的指导下,以城市交通设施、城市功能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设了一批枢纽型、功能型重大工程,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5亿元,相当于“九五”期间的2.3倍,相当于“七五”和“八五”10年总量的4.6倍,年均递增3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5.8个百分点。
先后拓宽改造了兴华东西路、黎明南路、四环路、望宏路、长江大桥南引道、李渡环城大道北段、涪蒿路、体育南路等道路,新建了鹅颈关立交桥、李渡新城主干道、涪陵滨江路等工程,开工了东西干道、火车站站前大道、李渡长江大桥、乌江二桥、长江三桥,改善了城市的交通条件。
相继建成体育场、青年广场、乌江桥头花园、实验移民花园、城区生活垃圾处置工程及多处地下通道,完善了城市功能。
<三)城镇化建设方面。
2005年未,全区城镇化率达到49%,城镇人口达到49.24万人,分别比“十五”初期提高13个百分点和14万人,增长速度是“九五”期间的1.7倍,相当于“七五”和“八五”10年的4.4倍;五年来,我们在城镇化建设中分别实施了“4821”工程和“484”工程,集中力量,收紧拳头,突出重点,典型带动,白涛、珍溪、新妙、龙潭4个中心镇纳入重庆市级中心镇建设,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
全区已初步形成以主城为中心,4个中心镇、8个重点镇、4个重点乡为增长极和一般乡镇和20个重点村为补充的城镇发展网络体系,集镇基础设施和村镇房屋的建设速度加快,规划建设管理不断加强,建设总体水平明显提高。
<四)建筑业、房地产业成效显著。
五年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3亿元,从2003年起突破30亿元大关,到2005年达到34.7亿,比“十五”初期增长近10亿元,相当于“九五”期间的3.4倍,比“七五”和“八五”10年总量多12倍。
五年共初设审批工程443个,面积454万平方M,概算投资38.6亿元;“十五”末全区房屋开发企业67家<其中二级8家,三级46家,四级13家),五年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7.5亿元,年均递增9.1%,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 7.37m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m2,年均递增4.3%和5%。
全区城镇竣工房屋面积达625万平方M,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成绩喜人,结构质量稳中有升,在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实现安全生产死亡零指标,全区建筑工程无重大工程质量隐患发生,建筑质量安全管理两次受到建设部的表彰。
五年来,全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覆盖率、应招标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率等均达100%。
全区建筑企业达到149家,其中总承包企业74家,专业承包企业54家,建筑劳务企业21家,共有一级企业10家,区内的一级建筑企业数量是全市除主城区外各区县的总和。
<五)城市管理方面:五年来,市政管理坚持以服务市民生活,打造宜居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自2002年以来涪陵城市管理工作连续四年在市政府目标考核中获得最高奖项,2005年,区市政局获“全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城市道路清扫面积230万平方M,清扫率98%,机械化作业率达30%,城区生活垃圾袋装率达70%,城市路灯安装率100%,亮灯率达98%,城市道路完好率达98%。
“十五”期间涪陵区城镇建设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突出的三级城镇规模等级体系:涪陵城区、中心镇<白涛、珍溪、新妙、龙潭)、一般镇。
城市建设主要发展指标:200 5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全区常驻人口为100.48万人,城镇人口49.24万人<其中城区人口37.15万人),2005年底全区城镇化率为49%,城区主要设施水平:城市供水能力18.62万吨/日,城市用水普及率83.93%<人均日生活用水129.88升),生活用气2355万M3 <家庭用气户数87821户),用气普及率86.48%,建成区绿地率24.2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25平方M,道路长度123千M,路网密度3.8公里/平方公里,排水管网密度5.26公里/平方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7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城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众多小城镇职能单一,城镇建设缺乏特色,城镇人口中农业人口比重较大,主城区与乡镇基础设施水平差距较大,城市规划尤其是控制性详规还没能全覆盖,规划控制及执法难度较大,城市主要设施水平还较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多,城市环境状况较差,小城镇发展严重滞后,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尤其是和向非农业转移难以有效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不高,融资较困难等。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镇骨架,提升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突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为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城乡共荣的新涪陵及重庆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上游与乌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三峡库区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产业发展和企业壮大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空间,2018年涪陵城区形成50万人口规模,并初步形成“一心四轴一重点”的城镇体系格局。
三、规划主要依据1、《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4年审批通过)2、《重庆市涪陵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年12月审批通过)3、《重庆市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2000年审批通过)4、《重庆市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2004—2020年》<2005年评审通过)及《总规》修编文本5、白涛、珍溪、新妙、龙潭四镇总体规划<2004年审批通过)6、《涪陵大城市发展战略研究》7、区政府《批转区计委关于我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四、城镇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力争到2018年把涪陵城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城乡共荣及重庆中部具有50万人口规模的地域性中心城市,初步形成 “一心四轴一重点”的城镇体系格局。
2、具体目标<1)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2018年全区总人口118万人,城镇人口68万人,城镇化水平58%。
2020年全区总人口120万人,城镇人口84万人,城镇化水平70%。
<2)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建立起“中心城市<涪陵城区)+中心镇<白涛、珍溪、新妙、龙潭)+一般镇”三级多层次发展模式,促进城镇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1城镇等级结构全区城镇等级结构分为三级:第一级:中心城市——涪陵城区,包括崇义、敦仁、李渡、江东、江北、桥南、荔枝、龙桥、义和等,建成为现代化大城市。
第二级:中心镇——包括白涛、珍溪、新妙、龙潭四镇,建成为片区中心城镇。
第三级:一般镇——包括清溪、南沱、马武、蔺市、百胜等10个建制镇。
2城镇规模结构<2006年—2020年)全区城镇规模结构分为三级:第一级:大城市70万人,即涪陵城区。
第二级:中心镇2—3.5万人,即白涛、珍溪、新妙、龙潭四镇。
第三级:一般镇0.3—0.8万人,即清溪、南沱、马武、蔺市、百胜等10个建制镇。
涪陵区城镇规模等级体系一览表3城镇职能涪陵城区,是长江上游和乌江流域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以发展食品、医药、机械、建材、化工、高科技等产业为主的重庆市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中心镇,包括白涛、珍溪、新妙、龙潭四镇。
四个中心镇分别位于涪陵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具有该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基地的功能,城镇职能又各具特色。
珍溪: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港口型城镇;新妙:以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辐射周边乡镇农副产品交易、商业贸易为主的商贸型城镇;龙潭:以发展粮食等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地域中心城镇;白涛:以发展化工和工业贸易为主的地域中心城镇。
一般镇,包括南沱、焦石、清溪、马武、蔺市、百胜等10个建制镇。
这些镇现状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对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
城镇职能主要以农副产品加工、商业贸易为主。
涪陵区城镇职能类型划分一览表坚持“依托轴线,强化城区中心地位,以重点城镇带动片区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涪陵区城镇空间发展形成“一个中心,四条发展轴,一个重点发展区域”的总体框架。
一个中心:指涪陵城区,包括李渡<含义和、致韩)、江北、江南、南岸浦和江东5片区。
四条发展轴包括一条发展主轴和三条发展次轴。
一条发展主轴:即沿长江发展轴,轴上主要有涪陵城区以及石沱、镇安、蔺市、清溪、珍溪和南沱等城镇,是涪陵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地区。
三条发展次轴:一是乌江沿线发展轴,轴上主要以白涛镇为龙头,以发展乌江风貌旅游展示为主,带动涪陵东部地区的发展;二是涪陵到南川公路沿线发展轴,轴上有酒店、马武、青羊、龙潭等乡镇,带动涪陵西南区域的发展;三是涪杉公路沿线发展轴,轴上有百胜、珍溪镇,带动涪陵东北区域的发展。
根据涪陵区发展实际情况,形成一个城镇重点发展区:即以涪陵城区为主体,涵盖龙桥、义和、致韩等原乡镇在内的周边地区,形成带动全区城镇化发展的增长极。
五、区域重要城镇建设<一)中心城市1、城市性质涪陵是重庆市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上游与乌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三峡库区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
2、城市规模2018年,涪陵城区人口规模为50万人,用地规模为44平方公里;2020年,涪陵城区人口规模为70万人,用地规模为6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