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一长江三峡教案(4)
《长江三峡》学案4(苏教版必修三教案)
《长江三峡》学案4(苏教版必修三教案)
《长江三峡》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诗情、画意、哲理的完美统一(难点)
课前导读
【助读资料】
1.题目解说
长江三峡,西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由西往东,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江段迂回曲折,江中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两岸危崖耸立,如层层围屏,高出江面500米以上,江面最窄处仅百米左右课文节选自《长江三日》第二部分,题目是编者加的,这是一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游记散文
2.作者简介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6年开始创作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长江三日》《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巍巍太行山》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3.背景资料
《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的是1960年11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轮船沿江驶往武汉的一段航程作品第一节,写11月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11月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
苏教版语文高一《长江三峡》教案(3)
《长江三峡》教案第二课时一、分析第三部分。
1.朗读课文(3、4、5段)。
要求思考的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2)巫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作者是怎样把巫峡的特点表现出来的?2.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下面几个要点。
(1)这一部分主要写作者穿过巫峡时所见的俊秀景象。
(2)这一部分作者重点写了巫峡两岸山峰的秀美。
文章两处写到巫山十二峰。
作者着重写了在巫峡口上的第一峰、充满神奇色彩的传说的美女峰和各具情态又变化无穷的群峰。
作者描绘神女峰,着重写那“万仞高峰之巅”的一耸立的细石,并介绍了它的有关传说,这就更突出了它的神奇色彩。
以上是“点”的介绍,紧接着,作者用巫峡和瞿塘峡作比较,突出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这一特点,从“面”上描绘巫峡两岸群峰。
这一段,作者先概括写“山势左一弯,右一转”,“两岸山峰连绵不断,山势奇绝,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
再用丰富的想象,贴切的比喻,具体描绘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群峰特色。
文中用两个“突然”写出巫峡的迂回曲折。
有人说:舟行巫峡,好像处处被大山挡住去路,但驰到跟前,峰回路转,前面又展现出一段水道。
所以,作者乘“江津号”过巫峡,所见群山并非一览无余,而是“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突然是绿茸茸的草板”。
在一条画廊中,一幅一幅地欣赏这莽莽苍苍、浩浩荡荡长江上大自然的壮美。
(3)从写法上分析可以指出以下几点:A.运用大量的比喻。
(让学生自己画出比喻句,指出本体和喻体。
)B.点面结合。
C.按时间和航行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二、分析第四部分。
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明确:这部分写的是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2.西陵峡的特点是什么?(要求用原句回答。
)明确:“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这是总写西陵峡特点。
“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泄滩、青滩和崆岭滩。
”下面是分述各滩的特点:泄滩:“万马奔腾的江水,到这里突然变成千万个漩涡。
长江三峡 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上册)
长江三峡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上册)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1.景物描写抓住特点2.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2公里,其中峡谷段90公里。
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作者简介:刘白羽(1916--2005)现代作家,北京人。
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
刘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
他的散文热情奔放,感情真挚。
二、基础知识字词正音:启碇(dìng) 绛(jiàng)紫夔(kuí)州滟滪(yànyù) 婀娜(ē nuó)瑰(guī)丽对峙(zhì) 草坂(bǎn) 崆(kōng)岭澎湃(péngpài)跋涉(báshè)秭(zǐ)归万仞(rèn) 万壑(hè) 汨(mì)罗美髯(rán) 停泊(bó)缥缈(piāomiǎo) 婀娜(ēnuó) 层峦叠嶂(zhàng)词语释义:1.瑰丽:异常美丽。
2.绛紫:暗紫中略带红的颜色。
绛:大红色。
3.缤纷:繁多而交杂的样子。
4.婀娜:姿态柔美的样子。
5.对峙:相对而立。
6.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7.草坂:长满草的山坡。
8.怪诞:奇怪,古怪。
成语积累:1、莽莽苍苍:形容草木苍翠茂密,郊野景色迷茫。
高中语文教案:长江三峡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长江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在描写中融入的情感。
(3)品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的观察视角和写作顺序。
(2)赏析文中精彩的语句,感受长江三峡的壮美景色。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情感,理解长江三峡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描写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长江三峡的相关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2、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长江三峡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峡的壮丽景色。
(2)提问学生:“你们对长江三峡有哪些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讲解易错、易混的字词。
3、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长江三峡的?(2)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文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即作者按照游览的行踪依次描写了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4、精读课文(1)分组讨论: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高中语文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长江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2. 理解并运用相关词汇、术语,如“长江三峡”、“地理环境”、“文化遗产”等。
3. 掌握文章的阅读技巧和信息提取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语文课本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3. 图片、视频及相关资料4. 黑板、白板笔、课件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长江三峡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此地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描述图片和视频中所展示的景观,引发对话,了解学生对长江三峡的初步认识。
步骤二:呈现(20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并简要介绍地理环境和特点。
2. 将相关的术语和概念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步骤三:合作探究(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究一个方面的内容,如三峡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历史变迁等。
2. 学生们在小组内查找相关资料,并就各自方面进行探究和讨论。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彼此所了解的内容,从而获取全面的知识。
步骤四:信息提取(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所获得的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如三峡的地理位置、主要景点、文化意义等。
2.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信息整理和总结,并汇报给全班。
步骤五:拓展应用(2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长江三峡的保护与利用”、“您对长江三峡的看法”等,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思考和讨论。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陈述理由。
步骤六:总结归纳(15分钟)1. 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学生们所达到的目标。
2. 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和建议,为后续相关内容的学习提供借鉴。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探究和信息提取,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长江三峡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与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信息整理和总结的能力。
三峡教学设计苏教版
(4)开展以“三峡”为主题的写作活动,如写一篇关于三峡的作文、绘制三峡风光的绘画作品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鼓励学生关注三峡工程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最新动态,提高他们的时事关注度。
板书设计
当堂检测:
1.根据课文《三峡》,请简述三峡的地理特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答案:三峡的地理特点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自然风光包括悬泉飞瀑、巫山云雨、三峡秋色。人文景观包括古栈道、悬棺、诗文画作。
2.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比、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现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
答案:作者通过对比,如“瞿塘峡之险峻与巫峡之幽静”,突显了三峡的不同风貌。通过排比,如“悬泉飞瀑、巫山云雨、三峡秋色”的并列,展示了三峡的自然美景。通过夸张,如“瞿塘峡之险峻,令人胆战心惊”,强调了三峡的壮观景象。
5.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三峡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答案:三峡的保护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三峡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首先,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污染和破坏。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对三峡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如加强文物保护、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等。最后,我们应该促进三峡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4.结合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描写家乡的诗歌,要求运用对比、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调查身边的同学对三峡的了解程度,整理成一份调查报告,分析同学们对三峡的认知差异和兴趣点。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手段、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辅助,我力求使课堂氛围活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长江三峡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长江三峡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刘白羽情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描写了自己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唱出一首献给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赞歌。
作者简介刘白羽:现代作家。
1916年生,北京人。
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做编辑工作,1946年受党的委派到东北解放区做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
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第二个太阳》、《红玛瑙集》、《刘白羽散文集》等。
长江三峡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
简称三峡。
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
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分析课文(一)、重点字词启碇滟滪绛紫云蒸霞蔚峨冠博带群山万壑雷霆万钧缤纷亭亭婀娜眺望小心翼翼(二)、朗读课文。
要求:1.声音响亮,读准字音。
2.注意文章的段落划分。
(三)、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一段写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几个部分?分析:本文在描写三个峡的具体景象之前,有一段总写感受,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第3~5段),写穿过巫峡时所见的奇秀景观。
第四部分(第6~9段),写船在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长江三峡》(苏教版高一必修导学案)
《长江三峡》(苏教版高一必修导学案)一、导入课文(投影1-3):介绍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约200公里。
其间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著称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我国的旅游热点。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夔州歌十绝句(之一)杜甫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二、介绍创作背景和作家(投影4-5):课文节选自《长江三日》,这是一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游记散文。
刘白羽同志于1960年11月中旬,乘“江津号”顺流而下,从重庆到武汉。
一路上,作者被“大自然伟力所吸引”,写下了这篇描绘祖国河山壮美景色,抒发庄严美好的革命豪情的文章。
全文共分三大部分,写连续三天在长江航行所见到的不同景象。
第一日11月17日写的长江迷蒙的雾景和雄伟的夜景;第二日11月18日写的长江三峡瑰丽奇特的景象;第三日11月19日写的长江平静清丽的风光。
课文节选自第二日所记,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刘白羽(1916——)现代作家,北京人。
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参加《新华日报》副刊编辑工作,1946年到东北解放区作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获斯大林文学奖金。
曾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
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
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
刘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
他的散文热情奔放,感情真挚著名。
三、检查预习情况(投影6、7:字音字形解释)四、整体分析课文:提问: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一段写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几个部分?(投影8-11)答:本文在描写三个峡的具体景象之前,有一段总写感受,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高中语文 长江三峡优秀教案 苏教版必修2
长江三峡设计方案(一)总体设计教材概述《长江三峡》是从刘白羽《长江三日》中节选出来的,是现代散文的名篇。
全文以游踪为线索,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乘船游览时看到的瑰丽景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波涛汹涌、雄伟瑰丽的三峡。
全文共9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游历三峡时的内心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写在瞿塘峡所见到的雄壮景象。
第三部分(第3—5段),写巫峡神奇秀美的景观。
第四部分(第6—9段),写西陵峡之险。
长江是中国的代表性景物,三峡又是长江的标志性景点,写三峡就是写祖国的山河,作者对三峡的情感就是对祖国情感的传达。
本文虽然没有像前一篇《祖国山川颂》一样直抒胸臆,但那种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以及自豪与喜悦却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借景抒情,爱国情怀不言而喻。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研读文本,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通过鉴赏三峡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体会并学习本文写景的几个特点。
思路方法本课教学设计在于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及图片、歌曲等的综合体验,了解三峡的景物特点,欣赏祖国河山的美景,激发其爱国情怀;设计“合作探究”“方法点拨”“能力提升”等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方法总结、随堂练习等体会并学习本文写景抒情方面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峡图片《长江之歌》。
课前准备:1.通读《长江三峡》,读通读熟,标好小节。
2.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的文字障碍。
3.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维目标1.了解三峡的各组成部分及其特点,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2.体会并学习本文写景方面的几个特点。
3.通过欣赏三峡的雄伟瑰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设计导语设计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三峡风光”图片,播放《长江之歌》)从这一幅幅美丽的“三峡风光”图片中,我们领略了长江的美;“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从《长江之歌》中我们感受到中华儿女对于母亲河深深的热爱与眷恋之情。
《三峡》标准教案
《三峡》标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学习并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3. 体会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体会文章意境。
2. 难点:感受作者如何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三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3 分钟)
通过展示三峡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三峡的兴趣,进而引出本篇文章。
2. 文学常识(5 分钟)
介绍作者郦道元及其作品《水经注》,讲解《三峡》的写作背景。
3.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0 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查字典,读准字音。
教师领学生跟读整篇文章,注意字音和断句节奏。
4. 精读文章,理解文意(15 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文章,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5. 课堂讨论(10 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6. 课堂小结(5 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7. 布置作业(2 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全文。
初中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三峡》教案4
《三峡》教案41、文言文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承载着传授知识的任务,教学时,我们应该尊重常识,抓好常规,落到实处。
所以,我认为,教学时务必教出文言文的特点。
但是,对于这篇美文,它又绝不是惟一的任务,所以在教学中我应力求在文章整体赏析品味的过程中融入文言重点词句的理解强化,这样的话,显得更自然更流畅。
让学生能在整体感知中去解读语言,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字词。
2、坚持诵读贯穿教学全过程。
反复诵读,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出独到体验。
着力培养学生感知与领悟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注重文言新旧知识的衔接与归纳整理。
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应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知识进行回顾与运用。
比如本文有三处写到“绝”字,不妨引导学生整理出三个不同的含义,并将7年级学过的“地维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回忆出来。
注重达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4、教学时数:一课时1、利用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熟练掌握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本文描写三峡自然景物之美,学习本文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3、学习从层次结构、语言表达等多角度对文章进行赏析;1、抓住文中描写景物特征的语句,学习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2、品味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精炼的语言、精美的画面,从多角度对文章进行赏析。
品味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精炼的语言、精美的画面,从多角度对文章进行赏析,体味三峡之美。
1、熟读课文及文下注释,试着运用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2、背诵李白《早发白帝城》,观察一诗一文内容上相似之处。
一、导入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位外国朋友曾经问他:“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余秋雨毫不犹豫的回答:三峡。
有人说,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老师是重庆人,但我一直很遗憾没能去一趟三峡,今天,就让我与大家一起追随郦道元,走进1500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它的无限风光。
《三峡》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三峡》教学设计(优秀5篇)《三峡》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文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比较精要的描述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
因此学习此文要让学生领会文中所描绘的三峡美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并基本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基本能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师生: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图片以及作者的概况。
教师:制作幻灯片。
教学内容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设计一、烘托气氛,导入新课大屏幕以长江为背景,反复播放《长江之歌》。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生回答)对,它就是《长江之歌》。
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
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饿俊美。
长江之美,美在三峡。
今天我们就随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大屏幕出现课题。
二、检查预习:1、三峡的地理位置:(大屏幕显示地图)2、作者的情况:(大屏幕显示作者投降及有关资料。
明确: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撰著《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三、反复朗读:1、教师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大屏幕显示相应的图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大屏幕显示生字。
学生读出生字读音。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学生自主探究,疏通课文。
(大屏幕显示学法:1、自主探究。
2、同伴互助。
3、提出疑难)在学生基本疏通课文后,大屏幕展示图片,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试背课文学生在疏通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预以提示,试背课文。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长江三峡》教学设计 苏教必修3苏教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长江三峡》教学设计苏教必修3苏教《长江三峡》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在文本中所表现的内容,尤其是所描写的三峡壮丽景色。
2、能力目标:学会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和抒发感情的方法。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在文本中所表现的内容,尤其是所描写的三峡壮丽景色。
教学难点:学会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和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当代散文的典型代表作,着重是写景与抒情结合的文体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指导写景与抒情结合的手法,以期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简介作者。
出示傅抱石、陆俨少先生的关于长江三峡的国画作品假设干。
指出在没有建造三峡大坝以前优美的自然风光,同时三峡还是中国文化史的见证,很多优秀诗人都或多或少地被三峡美丽风光所滋养,郦道元、李白、杜甫等等。
当然,大坝建成之后,也为我们国家的水利、电力事业作出一定奉献。
同时工程也成为了一道世界奇观,毛主席词云:截断巫山云雨。
当然作者在本文的写作中还是在大坝建成之前,可见自然风光是更加的美,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刘白羽笔下的长江三峡吧。
刘白羽:〔1916——XXXX〕,中国当代代表散文作家,在建国后其散文与秦牧、杨朔成为当代散文的“三驾马车〞。
其作品以题材重大,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富有战斗激情和雄健气度取胜。
历任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等职。
出版《红玛瑙集》、《红色的十月》等散文集。
其散文立意高远,风格豪迈,在艺术上力求把诗和政论结合起来。
二、感知全文,概括段意。
〔一〕、引导学生划分文章为四个局部。
第一局部〔1〕:总写。
第二局部〔2〕:写瞿塘峡。
第三局部〔3——5〕:写巫峡。
第四局部〔6——9〕:写西陵峡。
〔二〕、分段原那么:1、每一峡都独立成段。
标志性的句子有:抬头望处,已是巫山。
十点,江面渐趋广阔,“江津号〞急流稳渡,穿过了巫峡,又冲入第三峡——西陵峡了。
苏教版语文高一《长江三峡》教案(2)
《长江三峡》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长江三峡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富于变化的表现手法。
3、掌握“引用”修辞格。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抓住特点描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2、掌握“引用”的作用。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复习:关于李健吾。
三、新课讲授程序:(一)导入新课:前课《雨中登泰山》登临五岳之尊,雄奇壮美,本课《长江三峡》放舟“母亲河流”,隽秀瑰丽。
(二)解题与作者:1、读预习提示。
2、解题:(1)《长江三峡》是写景抒情的游记名篇《长江三日》的第二部分,题目是编者加的。
《长江三日》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
(2)《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的是1960年11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轮船沿江驶往武汉的一段航程。
作品第一节,写11月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11月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尾。
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航行━━迎来明朗开阔、光华灿烂的图景。
(3)读《长江三日》。
(4)三峡:长江的一段,西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由西往东,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江段迂回曲折,江中滩峡相间,两岸危崖耸立,如层层围屏,高出江面500米以上,江面最窄处仅百米左右,在巫峡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
巫山神女,于云雾之中,楚动人。
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绝句: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3、作者: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6年开始创作。
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
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长江三日》《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巍巍太行山》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
高中语文 《长江三峡》教案(苏教版高一上册)教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长江三峡》教案(苏教版高一上册)教案苏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了解三峡壮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学习难点:掌握抓住特点描景状物的写作方法课时:一课时过程:一、导入:“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这首当代谱写的《长江之歌》在惊涛澎湃的长江巨浪中,看到了我们的民族开拓奋进的精神力量。
那么最为瑰丽奇特的一段:长江三峡,在刘白羽的笔下,展现的又是怎样的风貌神采呢?今天我们就随着刘白羽一起浏览长江三峡!二、明确目标:了解三峡壮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三、扫除字词障碍:1、字音积累: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情况,一生读出字音,然后出示课件,再齐读字音瑰(guī)丽启碇( dìng )夔( kuí )州对峙( zhì )秭 ( zǐ )归万仞( rèn )崆( kōng )岭万壑( hè )汨( mì )罗美髯( rán )眺( tiào )望草坂( bǎn )绛( jiàng )紫停泊( bó)滟滪( yàn yù )缥缈( piāo miǎo )婀娜( ē nuó )层峦叠嶂( zhàng )2、词语积累:生读出查找的意思,再出示课件瑰丽:异常美丽。
启碇:起锚。
碇:系船的石礅。
俊秀:秀丽。
俊,同“隽”。
婀娜:姿态柔美的样子。
对峙:相对而立。
万仞:形容极高。
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草坂:长满草的山坡。
美髯:胡须长得美。
3、成语积累:雷霆万钧:雷霆,霹雳;钧,古重量单位,约合当时三十斤。
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层峦叠嶂:嶂,象屏障一样的山峰。
形容山峦重叠。
亭亭笔立:亭亭,耸起的样子;笔立,笔直地挺立。
高高地耸起,笔直地挺立。
(课文用“亭亭笔立”形容一座高峰。
“亭亭玉立”一词的“亭亭”形容女子身材细长秀美或花木形体挺拔,也可以写作“婷婷”。
长江三峡教学设计
8、峨冠博带:这里指戴着高高的帽子和束着宽宽的衣带。
9、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三)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课题
《长江三峡》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引用等多种表现手法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二)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分析:文中把石岩、草坂、野草、船只分别比喻成惊叹号、乐曲、杜鹃、旅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巫峡石岩的奇峻、草坂的嫩绿、野草的红艳,江流的险急,从而展现了巫峡变化无穷的诗意与壮美。
用通感的手法,把草坂通感为乐曲,通过视觉与听觉的转换,写出了草坂颜色的清新柔和。新颖而富有韵味。
又:引用屈原的传说和杜甫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4)注重色彩的描绘。
P8“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蓝天,浮着……金色……”
文中用浓墨重彩极写峡顶上、江流上的“色彩缤纷”,突出文眼中的瑰丽。
(5)运用比喻、拟人、通感、引用等修辞方法。
“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中直垂而下进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只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的杜鹃。(齐读)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第六中学
请提供1文教学工作已有13年,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参与教学教研活动,教学成绩突出,并荣获青州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我愿以实际行动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宗旨,严格要求自己,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汨(mì)罗美髯(rán)眺(tià0)望草坂(bǎn)
绛(jiàng)紫停泊(bó)滟滪(yàn yù)
缥缈(piāo miǎo)婀娜(ēnuó)层峦叠嶂(zhàng)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一《长江三峡》最新同步教案4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一《长江三峡》最新同步教案《长江三峡》教案4【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1、景物描写抓住特点2、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学法建议】:文本研习。
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刘白羽(1916--)现代作家,北京人。
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
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
刘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
他的散文热情奔放,感情真挚著名。
2.资料链接(1)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
长江三峡河段,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资源宝库之一。
周恩来总理1957年12月3日就提出“为充分利用中国五亿四千万瓦的水利资源和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的口号。
多年来,经过反复的论证研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的讨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坝址已选定于西陵峡的三斗坪。
这项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必将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2)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里的有关文字,适当引用。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峡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抓住特点教学难点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诗文简析、作者简介、研习第一部分一、解题1、《长江三峡》是写景抒情的游记名篇《长江三日》的第二部分,题目是编者加的。
《长江三日》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
2、《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的是1960年11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轮船沿江驶往武汉的一段航程。
作品第一节,写11月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11月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尾。
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航行━━迎来明朗开阔、光华灿烂的图景。
3、读《长江三日》。
4、三峡:长江的一段,西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由西往东,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江段迂回曲折,江中滩峡相间,两岸危崖耸立,如层层围屏,高出江面500米以上,江面最窄处仅百米左右,在巫峡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
巫山神女,于云雾之中,楚动人。
二、诗文讲解“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这是杜甫《夔州歌十绝句》第一首的后两句。
全诗是: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在中巴东面的巴东山,长江水劈开崇山峻岭在山中奔流)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白帝城地势高峻是三峡的重镇,瞿塘峡的险要胜过百牢关) “秭归是楚先王熊绎始封之地”(熊绎是周成王时人,由于祖先有功于周,成王封他于楚,居丹阳。
丹阳在秭归县东。
始封: 最初受封。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这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头两句。
意思是: 千万条山脉一齐奔向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地方村庄还在。
全诗是: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白绝句《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郦道元的《三峡》也突出了三峡的特点。
三、作者简介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6年开始创作。
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
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长江三日》《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巍巍太行山》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字词补注碇dìng系船的石礅夔kuí夔州,旧府名;姓滟yànyù长江瞿塘峡口的巨石名隽jùn同俊峙zhì耸立坂bǎn山坡、斜坡崆kōng 山名秭zǐ古时数目名,一万亿。
秭归: 县名汩mì汩罗,江名澎湃pēngpài不念péngbài苍莽: 旷远迷茫,无边无际的样子,同“苍茫”。
莽莽苍苍: 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雷霆万钧: 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雷霆: 响雷。
钧: 古代重量单位,一钧是三十斤。
神妙莫测: 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小心翼翼: 小心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
翼翼: 严肃、谨慎的样子。
隽秀婀娜: 清秀美丽的样子。
森然耸立: 繁密高高地直立。
层峦叠嶂:嶂,象屏障一样的山峰。
形容山峦重叠。
亭亭笔立:亭亭,耸起的样子;笔立,笔直地挺立。
高高地耸起,笔直地挺立。
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
碇:系船的石礅。
绛:大红色蒸,升腾;蔚,聚集。
隽秀:秀丽。
婀娜:柔美的样子。
灭顶:水漫过头顶,指淹死,灭顶之灾,比喻致命的灾祸。
浸泡:使渗透。
怪诞:奇怪,古怪。
五、读课文,分层次一、总写这一天游历三峡的感受。
(1自然段)以下按行驶的航线,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三峡壮美的景色。
二、描绘瞿塘峡的雄奇(2自然段) 。
特点: 象一道闸门雄1、描写黎明时瞿塘峡的画面。
2、描写瞿塘峡口的奇险。
3、描写过了瞿塘峡后所见到的江流和两岸景色。
三、描写巫峡的秀美(3--5自然段)。
特点: 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秀1、写峡口风光,点出巫山十二峰的第一峰。
(3自然段)2、关于美女峰的传说。
(4自然段)3、用种种比喻概括地描写巫峰风景。
(5自然段)四、描写西陵峡的凶险和作者的感想(6--9自然段) 。
特点: 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险1、过渡。
(6自然段)2、交代三个著名的险滩,叙述关于屈原的传说。
(7自然段)3、写轮船绕过泄滩,驶过青滩的情景,关于领航人的谈话和感想。
(8自然段)4、写轮船驶过崆岭滩的情景。
(9自然段)六、问题讨论1、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2、划出课文中描写山水云雾的句子。
3、三峡景物各有什么特色?1、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时间:日出前-日出后(8点20,8点50,10点)-上午(10点半,11点15分)-中午。
2、作品从山形水势,山光水色,云涛雾海等各方面,运用丰富的动词、形容词描绘景色,使作品写景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3、长江三峡,景色各异,雄伟瑰丽,象交响曲,可概括为: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
七、文本研习(第一部分)引用作者给朋友的信中片段,表达作者在此次航程中的新奇强烈的感受,对三峡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提问:作者说:“我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提起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下文的具体描写,都是围绕着这特点进行的。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
通感表现作者的新奇。
“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使人不禁想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寻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八、作业1、三峡景物的特点是什么?2、文章是怎样抓住特色来写景的?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文本研习(二――四部分)、重点语段赏析、写作特色分析一、研习第二部分提问: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二、研习第三部分提问: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
作者在这一段引进了美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
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象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
三、研习第四部分提问: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青、崆岭。
泄滩:凶险在漩涡多。
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
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队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四、速读课文,讨论:1、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2、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3、作者说,他“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雄伟”表现在哪些方面,“瑰丽”又表现在哪些方面?1、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
2、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
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
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大时代”,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革命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
3、作品写山势、写水势、写激流、写险滩,都突出了“雄伟”二字,写云霞、写浓雾、写野草、写传说,皆紧扣“瑰丽”一词,创造出奇美的意境。
五、主题思想课文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记叙了作者航行过三峡时的见闻感受,描写了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挚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革命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险滩中破浪前进的哲理。
六、写作特点分析1、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作品是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
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真的山水画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