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自利假设)

合集下载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假设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假设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假设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是一种以市场理论为核心的经济学派别,也被称为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学。

其核心假设是市场是有效的,即市场是自由、竞争、没有任何外部因素干扰的。

这意味着市场会自动调节供给和需求,形成一种均衡,实现效率和最大化利润。

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假设,这些假设构成了整个理论框架的基础。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假设人们是理性的。

这意味着人们能够理性地做出决策,根据最大化效用或利润的原则来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人们会根据自身的经济利益,权衡利弊,做出最佳选择。

这个假设成为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模型和理论都是基于这一假设展开。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这意味着市场中有足够多的买家和卖家,没有任何一方拥有垄断地位,信息是完全透明的,市场参与者可以充分获得信息,并且可以随时进入或退出市场。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价格会自动调节,供需会自动平衡,市场会实现效率。

这个假设也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基石。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假设资源是有限的。

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这些资源在经济活动中是稀缺的,需要有效配置。

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人们需要做出选择,优先满足自己的需求,通过资源配置实现最大化效率。

这个假设反映了现实经济中的一种基本现实,也推动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假设市场是动态的。

这意味着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供需关系在不断调整,价格在不断波动,经济主体也在不断变化。

市场的动态性意味着市场参与者需要及时了解市场状况,做出相应决策。

只有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实现经济增长和效率提升。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假设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对市场的运行机制、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都有深远的影响。

虽然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例如未考虑市场失灵等现象,但其理论体系依然是现代经济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假设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经济学前提假设

经济学前提假设

经济学前提假设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的学科。

在经济学中,有一些前提假设被广泛接受,这些假设对于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经济学前提假设进行探讨。

一、理性人假设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设之一。

它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来行动。

这个假设基于人们的自利动机,人们会通过权衡利弊来做出最优决策。

这个假设在微观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劳动力市场、消费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等。

然而,理性人假设并不完美。

人们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他们可能会被情感、偏见和错误的信息所干扰。

此外,人们也不总是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有时他们会考虑到他人的利益或社会的利益。

因此,理性人假设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更多的考虑和修正。

二、均衡假设均衡假设是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前提假设。

它认为市场经济可以自我调节,当市场出现供需失衡时,价格会自动调整以达到市场均衡。

这个假设在宏观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然而,均衡假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市场并不总是完全竞争,存在垄断和寡头垄断等市场形式,这会导致市场失灵。

其次,市场调节需要时间,当市场出现供需失衡时,价格调整需要时间,而这段时间内可能会对市场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均衡假设需要更多的考虑和修正。

三、稀缺性假设稀缺性假设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设之一。

它认为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

因此,人们必须做出选择,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这个假设在微观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生产决策、消费决策和投资决策等。

稀缺性假设在现代经济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资源的稀缺性变得更加明显。

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类的需求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无差异假设无差异假设认为人们对同一种商品或服务的评价是相同的。

这个假设在微观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消费者选择、生产者选择和市场竞争等。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微观经济学是什么)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微观经济学是什么)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一篇微观经济学导论第一章微观经济学是什么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判断题(1)任何不对其索取价格的物品都是自由取用物品。

()【答案】×【解析】自由取用物品是指相对于人类的欲望来说,其数量是无限的,取用时不需要花费任何代价,其价格为零,如自然界中的空气、水等。

但是不对其索取价格并不代表都是自由取用物品,如得到免费馈赠的物品,对于被赠与人来说未被索取任何价格,但该物品仍是经济物品。

(2)稀缺物品一定有一个直接以货币支付的价格。

()【答案】×【解析】稀缺物品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或欲望而言,其数量是有限的,取用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其机会成本大于零。

但不是所有的稀缺性都可以用货币来表示。

例如,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清洁的水和新鲜的空气逐渐变得稀缺,但难以用货币来衡量。

(3)如果你得到两张免费的奥运会参观券,它们可以看作是自由取用物。

()【答案】×【解析】自由物品的免费取用是对于所有社会成员而言的,奥运会参观券对于其他人来说,仍需支付一定的价格,所以是稀缺物品。

(4)如果某种资源免费供应时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那么,这种资源就是稀缺的。

()【答案】√【解析】当某种资源免费供应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便出现了资源的有限性与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从而这种资源是稀缺的。

(5)说一种理论是实证的,并不意味着它必然是正确的。

()【答案】√【解析】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是在一定的假定及考虑有关经济变量间因果关系的前提下,描述、解释或说明已观察到的事实,对有关现象将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的绝对值。
名词解释
6.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的一种分析方法,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
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
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图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的
数量 和商品2的数量 ,曲线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
所有不同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是相同的。
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离原点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
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并且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
点的。
名词解释
13.规模报酬递增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
递减三种情况。其中,当投入要素数量增加一倍时,如果产出增加高于一倍,
则存在规模报酬递增。设生产函数 = (,K),如果(λ,λK)大于λ(,
微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
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百
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需求量变动率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价格变动率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包括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
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
= −



=−


名词解释
11.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
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
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以变动全部生产要素,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1·3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四、当代西方经济学
1.第一阶段:凯恩斯革命,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 产生时间: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 代表人物:凯恩斯 ☆ 代表作: 1936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基本观点:市场有局限性,提出有效需求理论 ☆ 政策主张:国家干预、放弃自由放任
§1·3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现代西方经济学
§1·3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一、重商主义 —— 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 产生时间:1500-1776,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解体,资本主义 萌芽时期
☆ 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学家, 蒙克莱田、约翰·海尔斯 ☆ 代表作: 1615年《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 ☆ 基本观点:金银是最佳的财富形式 ☆ 政策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
§1·3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 经济人和自私自利的人
《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写道:我们期待得到晚餐,不是根据屠夫、 酿酒商或面包师的仁慈,而是因为他们都关心自己的利益。我们要关注 的不是他们的仁慈,而是他们对自己的爱;从来也不用向他们说我们需 要什么,只要向他们说什么是他们的利益所在。
斯密还写道市场经济中的协调机制(价格体系)被亚当·斯密描述为
§1·2 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2.边际分析法
研究一种可变因素的单位数量变动会对其他可变因素的变
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
“边际效用”、“边际产量”、“边际收入”
3.均衡分析法
“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由于各种经济因素的相互 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均衡分析是指对均衡形成原 因及其变动条件的分析。
取舍(Tradeoffs)——选择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与发展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与发展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与发展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对于理解经济现象和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微观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角度,探讨其研究内容、方法和应用。

一、微观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微观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古典经济学时期。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国富论》中首次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市场机制的理论。

斯密认为,个体的自利行为最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福利,这一思想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19世纪中叶,马歇尔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进一步发展了微观经济学。

他提出了供求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强调了个体决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马歇尔的贡献在于将经济学从抽象的数学模型中解放出来,引入了现实世界中的实证观察和实证分析。

20世纪以来,微观经济学在方法和理论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使微观经济学更加形成了现代的框架。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了个体决策的理性性和市场机制的效率性,通过数学模型和形式化的分析方法,对市场行为和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个体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决策、市场机制的运行和市场失灵等方面。

个体消费者的行为决策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个体消费者在面临有限收入和多种商品选择时,如何进行最优消费决策是微观经济学关注的焦点。

边际效用理论和消费者选择理论为解释个体消费者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个体生产者的行为决策也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个体生产者在面临有限资源和技术约束时,如何进行最优生产决策是微观经济学的关注点。

成本理论和生产函数理论为解释个体生产者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市场机制的运行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内容。

市场机制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供求理论和均衡分析是研究市场机制的重要工具。

此外,市场竞争、垄断和不完全竞争等市场结构也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整理一、经济学研究对象1.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根源——资源的稀缺性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人类一切的经济活动3.在稀缺条件下有效配置资源和分配财富——生产、分配、、4.微观、宏观内容区别——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市场价格制度及其有效运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产量与就业决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政府经济政策二、经济学研究方法1.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理性假设、自利假设2.具体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研究“是什么”的问题,对经济变量之间本来存在着的内在联系进行客观研究,研究时不预设价值判断的前提2)规范分析——研究“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在研究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前提,预设立场3)边际分析——研究一种经济变量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经济变量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三、需求、供给1.需求——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2.需求规律——一般而言,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的需求就会越小,反之,价格越低,消费者的需求就会越大3.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消费者的偏好、收入水平、预期、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4.供给——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5.供给规律——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

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小6.影响供给因素——生产者的目标、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成本、生产者可生产的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7.市场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叫市场均衡;恰好使得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的价格叫均衡价格;对应均衡价格,供求相等的数量叫均衡数量8.需求的价格弹性1)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相应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2)实例●支持价格——供给过剩——超额供给——增加需求或减少供给——消费者补贴、增加出口、政府收购、增加税收●限制价格——供小于求——黑市●弹性和收入(商家促销行为)——商品富有弹性时,降价会使得销售收入增加,反之会减少销售收入四、效用论1.效用——消费者拥有或消费商品对欲望的满足程度2.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有单位与没单位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消费者不断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是逐渐递减的(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总效用增加,但每次的效用增量递减)4.无差异曲线——在既定偏好条件下,由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效用)的商品的数量组合描绘出来的曲线5.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消费而愿意放弃另外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逐渐减少6.实例推导(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的消费者均衡)——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五、成本1.短期生产——生产者无法及时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的一段时期2.长期生产——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包括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时期3.生产成本——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费用4.生产要素基本类型——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6.会计/经济成本——企业在过去一段时期内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支出7.沉没成本——8.机会成本——某项资源用于特定用途而不得不放弃的其他机会所带来的成本9.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差异——有无不变成本/要素六、竞争市场1.四大市场的区分1)完全竞争市场2)垄断竞争市场3)垄断市场4)寡头市场七、宏观经济学1.GDP——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2.GNP——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所有国民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3.名义GDP——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4.实际GDP——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5.价格指数——同一组产品和服务在某一年的费用额同它在某一设定的基准年度(基年)的费用额的比率6.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7.通货膨胀——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普遍、持续地上升的情况8.失业的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9.充分就业与完全就业的区别——充分就业指一个经济体中不存在周期性失业,完全就业指一个经济体不存在失业(理想)八、短期国民收入1.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1)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供给决定需求——“萨伊定律”2)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供给在长期中起决定作用3)凯恩斯主义的均衡决定原理:有效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定律”——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相等,但在短期内或经济萧条中,总供给处于充裕状态,因此,在总供求共同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格局中,总需求就成为唯一的决定因素:总需求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4)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在短期内主要由有效需求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水平,而在长期内主要由供给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2.社会需求(四大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政府支出)、国外需求(国外净需求)3.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支出额占可支配收入额的比例4.边际消费倾向MPC——每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率,即增加的消费额与增加的收入额之比5.消费与储蓄的关系——储蓄是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6.乘数1)投资乘数——总投资数量增加时,国民收入的增量与投资增量的比率2)乘数原理——乘数=\frac{1}{1-边际消费倾向}九、失业、通货膨胀1.失业原因——结构性失业与周期性失业的来源是工资刚性,即工资不能调整到是劳务市场的供给等于需求从而消除失业的水平1)最低工资法2)效率工资3)劳动工资合同论/工会的垄断力量2.通货膨胀原因1)需求上拉型通货膨胀——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产品成本上升,即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成本上升和企业要保持一定利润水平,而使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工会推动型通货膨胀●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进口/输入型通货膨胀3)结构型通货膨胀——物价的上涨是由于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引起的4)货币供给十、经济原理1.经济政策——政府凭借其权力,为了实现一定经济目标而对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或环节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等,核心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实施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3.财政政策——政府变动政府收入和支出以便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实现经济目标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政府支出: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政府收入:税收、公债4.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5.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类型。

微观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系统中个体行为和市场交互的经济学分支。

它通过分析个体决策和市场机制来解释经济现象和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包括供需关系、边际效益、个体理性选择和市场效率等。

供需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量取决于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需求量取决于消费者偏好和收入水平。

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变化会导致价格的变动。

边际效益原理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考虑的是每个额外单位的效益和成本。

当额外的效益大于额外的成本时,人们会做出决策。

这个原理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追求最大化效用时会作出权衡和妥协。

个体理性选择原理认为,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根据成本、效益和偏好来做出决策。

个体是否参与交易取决于他们判断的成本与收益。

市场效率原理指的是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即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能够反映供需之间的平衡关系。

当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时,资源会自动分配到最具价值的用途,实现市场效率。

除了以上几个核心原理,微观经济学还涉及到其他概念和理论,如弹性、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这些原理和概念帮助我
们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经济思想史 魏丽莉 复习笔记

经济思想史 魏丽莉 复习笔记

经济思想史魏丽莉复习笔记所有的经济学理论都是为解决当时经济环境下所遇到的悖论而诞生的,因此决定所有的经济学理论都具有历史适用性,并不断伴随着历史环境的改变而迭代。

辩证地看待所有的经济学理论或著作,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思考框架:经济学派理论的历史背景、主要信条、谋利对象、历史适用性、普世价值。

经济学理论诞生之前,是欧洲5世纪-15世纪的中世纪时期,期间两次瘟疫横行欧洲,也被称为“黑暗时代”。

随后,欧洲进入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的探索时期。

根据马克思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划分,欧洲从之前的奴隶社会,步入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并在经济学理论的伴随下开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程。

一、重商主义学派(1500-1776)要想让人们不断地劳动,就要消费掉他们所得到的一切。

贫穷削减欲望,无知泯灭欲望,要想让穷人在如此悲惨的境地下还能愉悦得生活,就要让大多数人保持贫穷和无知。

——伯纳德·德·曼德维尔u16世纪是欧洲社会从封建社会步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主要背景是地理大发现。

u主要信条①殖民主义:金银本位,货币制度;殖民地贸易垄断。

②民族主义:殖民掠夺积累财富;邻国贸易顺差(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对商品的恐惧)③保护主义:商人地位提升,政府-商人利益共同体;国内贸易保护但反对贸易自由④封建社会:保持数量众多且持续工作人口;低工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u政府(国王、官员)和商人,以财富积累为目的的殖民掠夺和贸易保护(寻租行为)。

u国家剥削殖民地,商人剥削穷人。

重商主义学派的历史适用性在于殖民主义时期,国家财富的积累来自于金银本位的殖民掠夺。

殖民掠夺属性体现为两点:殖民地的贸易垄断和周边国家的贸易顺差(国盛边弱)。

商人在财富积累过程作用显著,政府与商人利益共同体形成国内贸易保护但不鼓励贸易自由;当时社会的产出取决了劳动力的数量而非劳动力效率,所以重商主义均支持增加劳动人口。

u重商主义的长期影响主要是劳动力供给和贸易保护主义。

《微观经济学》第一次作业解答

《微观经济学》第一次作业解答

第一次作业一.选择题1. 当政府用某些资源去修建一条大坝时,这些资源就不能用于修建高速公路。

这说明了()A.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B.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C.机会成本的概念D.最优化的概念答案:C分析: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X而放弃的Y的数量就是X的机会成本,所以为了修建大坝而放弃的高速公路就是它的机会成本。

2. 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候,这是指()A.人们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E.人们不会为自己所作出的任何决定而后悔答案:B分析:经济理性主义认为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个人利益或利己心的动机所驱使,总能认真的对各种可能的抉择进行比较,以便找到一个能使他耗费给定的代价取得最大限度的利益的所谓最佳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花费一定的金钱买进消费品时总力求消费品提供最大效用,厂商经营总力求利润最大,要素出售者提供生产要素则力求收益最大。

总之,力求获得最大利益,最大限度满足。

3. 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A.橘子汁价格下降的原因B.物价水平下降的原因C.政府预算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D.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答案:A分析: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采用总量分析的方法,是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而微观经济学则研究均衡价格的理论,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

所以A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4. 下面的论述中哪些是实证的()A.治理通货膨胀比增加就业更重要B.利率上升有利于增加储蓄C.效率比平等更重要D.效率就是生产率的提高E.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收入差别扩大是正常的答案:BDE分析:A是规范表述,强调治理通货膨胀就意味着认为政府更应该重视通货膨胀,这就属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B是实证表述,因为它只是客观的描述了一个现象,说明了是什么的问题,并不涉及到应该提高还是降低利率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引论;提出研究对象 1-5章研究一般商品市场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最优行为及 其所形成的局部均衡;其中: 第1章为一般商品市场中的局部均衡理论问题引出; 第2章分析市场需求方——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3章分析市场供给方——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4-5章分析市场 6章研究要素市场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行为及其所形成的 的局部均衡; 第7章分析一般均衡论; 第8章研究市场经济的均衡状态是否具有经济效率;研究 保持市场经济效率的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一章 需求、供Biblioteka 和均衡价格第一节 需求 第二节 供给 第三节 市场均衡 第四节 弹性 第五节 供求分析的应用 第六节 本章评析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经济单位 (生产者、消费者)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 策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微观主体最优经济 行为选择
一种商品的需求表,是一张反映该 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与这些价格 所对应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表。
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某商品可 能的价格水平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应的 需求量之间的组合在坐标平面描绘出 来的一条曲线,通常用字母D表示。
需求表
AB C DE F 价格 14 12 10 8 6 4 需求量 2 5 8 11 14 17
如果你能教会鹦鹉说 “供给”和“需求”,就能够 把它培养成为经济学家。
第一节 需求
一、需求的概念 二、需求规律 三、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四、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到市场需求
一、需求的概念
• 1、需求的定义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一定时期内
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可以
购买意愿
定义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消
另一方面,价格提高又使得消费者 的收入相对变少,从而减少相关商品 的购买。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的规律的学问。

经济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学本来没有宏观和微观的划分。

随着分工的发展,为了研究的方便和深入,才出现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划分微观的英文是“micro”,原意是“小”。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

所谓宏观经济学则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第1章 练习与思考的参考答案

第1章 练习与思考的参考答案

第1章导论【练习及思考】参考答案要点1. 填空题(1)微观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假设是:经济人假设(或人都是自利的)。

(2)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三大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3)经济学根据其不同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4)现实经济生活中有两种主要的资源配置经济制度:市场和计划。

(5)经济学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无限性的矛盾。

2. 判断题(下列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是市场失灵。

(2)(√)如果没有资源的稀缺性也就没有经济学了。

(3)(× )“人们收入差距大一点利于社会发展,是好的”的命题属于实证分析。

(4)(√ )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机会成本递增。

(5)(√ )微观经济学使用的方法中有一个边际分析方法。

(6)(√ )经济人假定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前提。

3. 选择题(1)经济学可以定义为(C)。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B.研究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C.研究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经济性用途的科学D.研究企业取得利润活动的学说(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A B.C D)。

A.生产什么B.怎样生产C.为谁生产D.生产多少(3)“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是(B)。

A.规范的表述B.实证的表述C.肯定的表述D.现象的表述(4)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这是指(B)。

A.人们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C.人们根据他人的反应而行事D.人们不会为自己作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5)以下的问题哪个不属于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D)。

A.企业生产什么B.企业如何生产C.消费者如何消费D.政府货币政策(6)微观经济学分析中,假定信息是(A)。

A.完全B.不完备C.依据条件来确定4. 问答与论述题(1)机会成本的含义什么,举例说明机会成本递增?答:人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人们做出选择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微观经济学的三大假设

微观经济学的三大假设

微观经济学的三大假设微观经济学,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吧?其实说白了,就是研究人们在买东西、卖东西时怎么思考和决策的。

今天我们聊聊这门学科里三大假设,轻松点,不用担心听不懂。

你知道吗,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假设就像那三颗星星,闪闪发光,照亮我们的经济宇宙。

首先是理性人假设。

哎呀,听到这儿可能有人要笑了,理性?你见过哪个人完全理性啊?大家在生活中都爱犯错,吃了过期的食物,买了不喜欢的衣服,唉,但这个假设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在做决策的时候,都会想尽量选择最对自己有利的那条路。

想想看,你去超市,看到两种牛奶,一种便宜,一种贵,心里肯定会想:“贵的是不是更好呢?”所以啊,我们大多数时候会在心里权衡利弊,尽量做出“理智”的选择。

虽然结果常常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但这就是人性嘛,谁能保证每次都对呢?接着是自利假设。

这个说得好听点就是“人总是想为自己谋利益”。

哈哈,听起来有点自私,对吧?但实际上,人们大多数时候都会考虑自己的利益。

这不代表我们就不关心别人,但在经济决策中,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我能得到什么”。

想象一下,你跟朋友一起去吃饭,菜单上好多美食,你心里想着“我今天一定要吃个饱”,自然就把自己的肚子放在第一位了。

这种自利的动机在经济活动中是非常常见的,从商家制定价格到消费者挑选商品,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个自我中心的逻辑展开。

老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更多的东西,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真是没办法。

边际效用递减假设。

这个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也不难。

就像你吃冰淇淋,第一口是绝对的美味,简直像是天上掉下来的仙果。

可是吃到第三口、第四口时,那种感觉就没那么强烈了,对吧?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意思是说,随着你消费某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会逐渐减少。

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始对新产品兴奋不已,慢慢地就失去了新鲜感。

很多时候,我们一开始追求某样东西,越是拥有,越会觉得没那么稀罕,反倒开始寻找新的刺激。

就像爱吃辣的朋友,刚开始觉得超爽,后来却开始觉得“哎呀,又是这个辣味,没什么新意了”。

微观经济学 第三章 效用理论

微观经济学 第三章  效用理论
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老鼠的肉非常 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
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
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 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 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 吃?
TU
mu
mu
mu
m u
TU=U1+U2+U3+…..
第二节 基数效用分析
一、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MU (Marginal Utility):每增加一个 单位的商品消费量 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U
mu
mu
mu
MU x
TU x X
MUx
lim TUx x0 X
dTU dX
例:消费量 边际效用MU 总效用TU
说明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 不同的偏好决定了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对效用的理解——《傻子地主》
从前,某地闹起了水灾,洪水吞没了土地和房屋。人们纷纷爬上了 山顶和大树,想要逃脱这场灾难。 在一棵大树上,地主和长工聚集到一起。地主紧紧地抱着一盒金 子 ,警惕地注视着长工的一举一动,害怕长工会趁机把金子抢走。 长工则提着一篮玉米面饼,呆呆地看着滔滔大水。除了这篮面饼, 长工已一无所有了。 几天过去了,四处仍旧是白茫茫一片。长工饿了就吃几口饼,地主 饿了却只有看着金子发呆。地主舍不得用金子去换饼,长工也不愿 白白地把饼送给地主。 又几天过去了,大水悄悄退走了。长工高兴地爬到树下,地主却静 静地躺着,永远留在大树上了。
边际效用递减:随着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 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个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 度逐渐下降。

马工程,微观经济学 导论 精讲

马工程,微观经济学 导论 精讲

导论(P1-P35)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P1-P4)一、西方经济学的界定西方经济学(也称经济学原理或经济学基础),主要是指20世纪30年代以来流行于西方国家并成为这些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一般包括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上册)和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下册)两大部分。

微观经济学重点研究家庭(也称消费者或居民户)、企业(也称生产者或厂商)等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旨在阐明各微观经济主体如何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进行谋求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家庭作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和供给者,将其拥有的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在要素市场上出售给企业,获得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然后再以其收入在产品市场购买足以使其得到最大效用的产品,形成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直接需求)。

企业则作为生产要素的需求者,将其在要素市场上所购买的生产要素(四种)投入生产过程形成产品和服务,并在产品市场上出售,形成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

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基于经济人假设的微观经济学逻辑体系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的总体经济活动,着眼于国民经济的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分析的总体社会经济活动由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四类经济所组成(四部门经济)。

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服务,形成总供给。

家庭消费支出、企业投资支出、政府采购支出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构成总需求(AD=C+I+G+(X-M))。

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可能会出现经济衰退、失业增加,此时政府应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大总需求,以缓和衰退与减少失业;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能会引起资源供给张和产品、服务的普遍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政府应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压缩总需求,以便降低物价,消除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国民收入和就业理论。

二、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因素和阶级属性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发展(P4-P13)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重商主义(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古典经济学(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后期)、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当代西方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至今)四大发展阶段。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概述[001]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概述[001]

一、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稀缺性与经济学 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用途, 以满足经济主体多样化需求的科学。稀缺性(Scarcity),又 称稀少性,在经济学中特指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而言, 经济物品或者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等的相对有限性。 即人类拥有无穷的欲望,但只拥有有限的资源。有限资源 永远无法资源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其有限性促使了竞争 及选择的出现,有时候还扩张到能带来收益的社会资源。 经济资源具有稀缺性质,由于稀缺性人们要在经济资源的 各个用途之间进行选择。这就产生了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 分利用稀缺性的资源来满足人类的需要。经济学就是研究 如何将稀缺性的资源有效地配置于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 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从而为经济学研究,特别是微观经济行为研究开辟了一片 崭新的领域。由于存在有限理性,即有限的信息能力和计 算能力,加上偏好的不确定性,经济人在进行决策时很可 能无法使用或放弃最大化的决策方式,而采用类似于大拇 指原则的一些简单的决策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一个满 意的解并非最优解。即便是经济人可以追求最大化的结果, 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局部最优。 4.经济人存在机会主义倾向 经典经济人暗含着这样的一个假定,即每一个经济人 都具有完全的制度知识,他们完全了解在资源稀缺性和未 来不确定性约束下的相互竞争的自利行为所必须遵守的规 则,由于人具有完全理性,制度也就不重要了。为此,制度 经济学对经典经济人作了两个方面的修正:一是承袭人的 有限理性假定,二是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假定,即经济人 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私利的行为倾 向。威廉姆森认为,经济人的自利行为常常会走到机会主 义上去,也就是说,经济人都自利,不但自利,只要能够 利己,就不惜去损人。他会借助于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微观经济学是什么)【圣才】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微观经济学是什么)【圣才】

第1章微观经济学是什么1.1 复习笔记一、稀缺性与经济学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其欲望的资源的状态。

这里的欲望,又称为需要,是指人们想要得到任何一种东西的要求。

无限性是欲望的基本特征。

用来满足人类需要的资源可分为两类:自由取用的物品和经济物品。

前者相对于人类的欲望来说,其数量是无限的,取用时不需要花费任何代价,其价格为零,如自然界中的空气、水等;而经济物品相对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或欲望而言,其数量是有限的,取用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通常只有经济物品才要纳入经济学分析的范畴。

2.基本经济问题由于稀缺性是任何社会和任何时期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基本事实,它反映了人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

正是这种矛盾引起了人类的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并产生大量的经济问题。

归纳起来,人们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生产什么面对稀缺的经济资源,人们需要权衡各种需要的轻重缓急,以满足比较强烈的需要。

(2)如何生产经济主体必须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资源组合中,选择使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组合方式。

(3)为谁生产因为存在稀缺性,没有人能获得他想要的一切。

每个社会都必须建立某种机制来为其成员分配产品。

上面三个问题是人类社会必须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亦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才产生了经济学。

3.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于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其基本假设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阐述单个经济单位为什么和如何作出经济决策,以及这些经济单位是怎样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更大的经济单位:市场和行业。

微观经济学主要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以实现其最优配置的科学。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理性假设)

微观经济学(理性假设)

第一章:概论 传统农业社会
微观经济学
中的农民穷而有效
率。农民是理性的
舒尔茨 1979年诺贝尔奖
第一章:概论 解释
先进的即使通常预期产量较高,但要求的天气、 温度、肥料等条件也较为苛刻,合乎条件,产量会比 传统品种高出许多,不符合,可能颗粒无收。传统品 种尽管产量低,但一般旱涝保收。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概论

第一章:概论 人是在其所面对的限制条件下、在各种可能
微观经济学
选择中,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目标实现的选择。
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理性”行为?
第一章:概论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概论 传统社会农民保守殖民者所带来的先进技 术,这些先进技术可以增加农业的产量。
微观经济学
在落后地区,当产量高时,由于运输条件限制,产出很
可能运不出去而“谷贱伤农“,丰产不丰收;在粮食减产时,
则很难从其他地区运来粮食,容易出现饥荒。
因此,种植旱涝保收的传统品种正式传统社会农民在权
衡预期收入和风险之后作出的最佳选择。
第一章:概论 在传统社会,女人
微观经济学
不上桌,是对女性
的歧视?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概论
三、理性假设(一)
第一章:概论 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基本假设):
理性 自利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概论
假设的合理性?
张五常:理性和自利是经济学存在和发展基础,
不容争论,“因为科学是不可以没有一个出发点的, 你说对我说不对,任何科学的起点都是一个武断的 假设。”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概论
199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克尔认为:并不是理性和 自利不容怀疑,而是经济学还没有提出一种能对理性选择 理论形成竞争,并具有像它那样的一般性理论。 波斯纳教授:经济学的理性和自利假设也许和现实 存在差异,但在理性和自利的假设下的经济学能通过现实 和预测力的检验,仍不失为很有价值的假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 往。 趋利避害 断指存腕
第一章:概论
在趋利避害过程中,不一定会伤害别人的福祉。
微观经济学
利己是自私,但不一定损人,除非损人是达成利己目 标代价最小的方法。 但在很多时候,要达成利己目标,代价最小的方法恰 恰是利他。
第一章:概论
鸡蛋,买大还是买小? 买大 有人买小? 卖茶叶蛋的
第一章:概论
微观经济学
五、自利假设
第一章:概论
微观经济学
如果你想劝说别人做
某事,要动之以利,而非 动之以理。
Benjamin Franklin
第一章:概论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 血, 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 也。
韩非子
第一章:概论
自私与进化论 自私是被竞争逼出来的。 物尽天择,适者生存
微观经济学
亚当·斯密
第一章:概论
微观济学
自私是与生俱来,是遗 传的,不可更改。
道金斯
第一章:概论
生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男人为什么喜欢腰细的女生?
男人为什么喜欢红扑扑小脸的女生?
黄有光
第一章:概论
傻子建加油站 即使人不是自私的,竞 争的结果也和人是自私的推 理出来相一致。
微观经济学
阿尔钦
第一章:概论
自利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概论
为证明自己不是自利的,买蛋时买小的? 买电脑买同价格下配置最差的? 买房子挑朝北的?
微观经济学
随着证明自己不是自利成本的增加,证明的行为会减 少。所以还是自利的。需求定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