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培养基管理规程
培养基管理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管理制度1、目的:本标准操作规程描述了微生物实验室检验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各种培养基的接收、配制、储存以及性能验证(促生长试验)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过程。
1.2 本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所有实验室使用的培养基符合微生物实验的要求,并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2. 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外购的培养基。
3. 职责3.1 微生物实验室主管负责监督和确保实验室在接收、配制、储存和验证培养基时均按照本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
3.2 微生物室检验员应熟悉本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4. 程序4.1 培养基接收4.1.1 微生物实验室应购买被批准的商品化脱水合成培养基用于各项微生物检验。
4.1.2 培养基接收时,试剂管理员应对照采购计划仔细核查相关信息,并由实验室主管组织检测人员按照本制度4.8条款对购买的培养基进行验证,每批培养基抽取一瓶进行验证。
如果培养基出现下列情况:包装破损、培养基泄露、超出有效期或接近最后期限6个月、经性能测试不合格、培养基性状发生改变等,实验室有权拒收此批培养基,并及时与采购部门联系向供应商反馈这些情况。
4.1.3 核对无误后,试剂管理员应当将接收日期、编号、批号、有效期等详细信息登记在《试剂保管帐》上,同时在每瓶/盒试剂上贴上“接收标签”,对接收的培养基进行实验室内部编号。
4.1.3. 1 原则上每瓶培养基需赋予实验室内部唯一编号。
编号规则如下:例如:CM101-140101-01CM101--------CM是培养基的英文缩写,101是平板计数琼脂的代号。
(由于目前实验室采购的多为陆桥的产品,故沿用陆桥对培养基的编号。
对于个别其它厂家的培养基重新编号)140101--------表示试剂接收日期001-------------流水号(从001开始)4.1.3.2 培养基瓶体上应标有如下信息,便于清楚地表明培养基的状态:实验室内部编号开瓶日期/开瓶人开瓶失效日期4.1.4 所有的培养基应有相关的COA,试剂管理员应检查和确保COA有效可用。
微生物培养基管理规程
一、目的:建立微生物培养基管理规程,规范培养基的管理,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二、范围:适用于检验用微生物培养基的管理。
三、职责:1、品质部:微生物室对培养基的使用负责,包括日常贮存、配制及登记使用情况等。
2、供应部:从可靠的供应商处采购,必要时应当会同品质部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四、内容:1、培养基的管理1.1培养基的购买1.1.1培养基保管人或岗位检验人根据培养基使用情况及剩余量及时向化验室负责人进行申购,经过审批后方可购买,应当从审计合格的供应商处采购,生产厂家应尽量稳定,一次性购入不应过多。
1.2培养基的接收1.2.1培养基购进后,培养基保管人负责接收,并填写相应的接收记录。
1.3培养基的保管1.3.1购进后的培养基应核对品名、数量等,并按照说明书要求的条件进行储存。
1.4培养基的发放1.4.1培养基保管员负责培养基的发放工作,发放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
1.4.2培养基发放前,发放人检查外观是否良好,确认无误后方可发放。
1.4.3填写领用记录1.5培养基制备前的准备工作:1.5.1在使用前,先检查培养基名称及有效期等信息,同时检查其外观,确保符合实验要求。
1.5.2干粉培养基在第一次开瓶使用后及时填写开封人、开封日期及有限期至。
1.5.3配制培养基采用的水为纯化水,配制容器为按实验用清洁管理规程(XYK/SMP-QC0018)内容项下3进行处理的容器。
6培养基的使用6.1在使用前,先检查培养基名称及有效期等信息,同时检查其外观,确保符合实验要求。
6.2干粉培养基在第一次开瓶使用后及时填写开封人、开封日期及有限期至。
2、培养基的制备2.1不同种类培养基根据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称量、配制、过滤、分装、灭菌。
脱水培养基应完全溶于水中,再进行分装与灭菌,配制时若需要加热助溶,应注意不要过度加热,以避免培养基颜色变深,如需要添加其他组分时,加入后应充分混匀。
2.3 应确定配制的每批灭菌后培养基的pH值(应冷却至室温25℃测定)。
微生物培养基管理规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1、目的:建立培养基管理规程,保证培养基的正确使用。
2、范围:微生物限度检查用的培养基。
3、责任人:微生物限度检查员。
4、正文:
4.1培养基的配方必须符合现行版药典要求。
所用试剂纯度至少为化学纯。
4.2培养基由经过培训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员配制。
4.3培养基的消毒必须严格按现行版药典规定执行。
4.4培养基凝固后应透明、无沉淀。
4.5培养基使用前须按规定灭菌,达到无菌后在冷藏箱中贮存。
4.6 灭菌后的培养基一般在二周内用完,否则应检查培养基是否无菌。
4.7检查培养基是否无菌,可将细菌培养基经30~35℃,48小时培养,霉菌培养基经20~25℃,72小时培养后检查无菌方可使用。
检查合格的培养基必须在三日内使用。
4.8经加热使用后剩余的培养基不得再重复使用。
培养基使用完毕须将用具及时清洗干净、晾干,保存在规定位置防止污染。
微生物培养基管理规程
1 目的建立检验检测用培养基管理规程,规范检测人员的操作流程。
2 范围适用于检验检测用培养基的管理。
3 职责3.1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本办法的监督和实施。
3.2检测人员承担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及保存等工作。
3.3质控人员负责培养基的有效性控制等工作。
4 工作程序4.1培养基的申购根据检测项目、工作量和工作进度的需求,提前一个月进行所需的培养基申购。
建议实验室储备常用培养基一次购买一个季度或者半年的量。
4.2培养基的验收培养基到货后,微生物室检测人员应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核对品名、数量、规格、生产厂商,应与申购单一致;检查培养基包装有无破损、包装是否完整、产品是否在有效期内,填写《培养基验收记录表》。
4.3培养基的贮藏未开封的脱水培养基在阴凉、干燥、和避光条件下贮存。
已开封的脱水培养基应盖紧,并严格按照供应商提供的贮存条件、有效期和使用方法进行培养基和试剂的保存和使用。
灭好菌的培养基置相应已灭菌区域备用,灭菌后一般培养基储存期为7天。
4.4培养基的配制4.4.1培养基的添加量、pH值、高温灭菌的时间或温度,都需遵照规定;培养基名称、配方(成品培养基记录体积和重量)、配制日期和配制人员姓名都必须详细记录,填写《培养基配制记录表》。
4.4.2培养基配制批号原则:比如2021年07月01日配制的培养基,配制批号为:210701。
配制好的培养基贴好标签。
(注:同一天同一培养基配置多次的,在原批号后加“-”加“数字”表示,如210701-01)。
4.4.3水及容器的要求:配置培养基应使用室纯水机制出来的水,不得使用自来水,特殊说明时采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培养基配制使用的容器和配套器具应洁净。
4.4.5称量、溶解及分装:小心称量所需量的脱水合成培养基(需佩戴手套、口罩或在通风柜中操作,以防接触性和吸入含有有毒物质的培养基粉末),先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混合,然后加水至所需的量后,根据说明书要求选择是否加热,并重复或连续搅拌使其快速分散,必要时应完全溶解,制作斜面时培养基需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后分装,分装体积不超过容器体积的2/3。
微生物检定用培养基管理制度
微生物检定用培养基管理制度
1.微生物检验(包括无菌检查)用培养基应按照药典规定的处方制备或选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
2。
制备培养基时应使用洁净的玻璃器皿及纯化水.
3。
配制培养基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注意培养基的pH值应符合规定.
4.分装好的培养基及时密封后必须在配制当天(2小时内最佳)进行灭菌处理,灭菌的方法应经验证合格。
5。
制备好的培养基只能进行一次蒸气灭菌处理。
6。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避光环境中。
7。
培养基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三周内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一年内使用。
8。
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应做好记录。
每个已灭菌的培养基容器外应做好标记,注明名称、配制日期、有效期。
9.培养基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10.无菌检查用培养基符合无菌性检查和灵敏度检查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11。
制备好的培养基在储存期间出现失水、沉淀、过期、棉花塞松弛或脱落等异常情况时,应停止使用,销毁处理.
12。
染菌培养基必须经蒸气灭菌后处理。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管理规定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管理规定编号:版本:编制:日期:审定:日期:批准:日期:生效日期:管理部门:发放部门:生产部 质管部 工程部 研发部 PMC 采购部 仓库 营销中心 人事行政中心 财务部1.目的:为了规范微生物检验室所用的培养基的制备、贮藏、质量控制及接收,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范围:适用于舒友仪器设备限公司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基的使用与管理。
3. 职责:微生物室检验人员负责培养基的接收、制备、贮藏、质量控制及储存工作。
4. 管理内容:4.1定义:4.1.1培养基(Media):是微生物试验的基础,直接影响微生物试验结果。
适宜的培养基制备方法、贮藏条件和质量控制试验是提供优质培养基的保证。
4.2 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实验室使用的培养基可按处方配制,也可使用按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
在制备培养基时,应选择质量符合要求的脱水培养基或按单独配方组分进行配制。
脱水培养基应附有处方和使用说明,配制时应按使用说明上的要求操作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结块或颜色发生改变的脱水培养基不得使用。
脱水培养基或单独配方组分应在适当的条件下贮藏,如低温、干燥和避光,所有的容器应密封,尤其是盛放脱水培养基的容器。
商品化的成品培养基除了应附有处方和使用说明外,还应注明有效期、贮藏条件、适用性检査试验的质控菌和用途。
为保证培养基质量的稳定可靠,各脱水培养基或各配方组分应准确称量,并要求有一定的精确度。
配制培养基最常用的溶剂是纯化水。
应记录各称量物的重量和水的使用量。
配制培养基所用容器不得影响培养基质量,一般为玻璃容器。
培养基配制所用的容器和配套器具应洁净,可用纯化水冲洗以消除清洁剂和外来物质的残留。
对热敏感的培养基如糖发酵培养基其分装容器一般应预先进行灭菌,保证培养基的无菌性。
脱水培养基应完全溶解于水中,再行分装与灭菌。
配制时若需要加热助溶,应注意不要过度加热,避免培养基颜色变深。
如需要添加其他组分时,加人后应充分混匀。
微生物培养基配制操作规程
微生物培养基配制操作规程1. 引言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是微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操作之一。
培养基的配制质量直接影响微生物培养实验的结果,因此,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基的配制。
本文档介绍了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操作规程,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2. 材料和仪器•试剂:包括蛋白胨、葡萄糖、琼脂、酵母粉、磷酸二氢钾等。
•仪器:包括天平、电热板、烧杯、移液器等。
3. 培养基配制操作步骤3.1 准备工作•清洗容器:将烧杯、烧瓶等容器用肥皂水彻底洗净,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确保容器干净无杂质。
•消毒操作:将容器用高温高压自动消毒器进行消毒处理。
充分消毒后,放置在无菌条件下待用。
3.2 培养基成分配制1.清量试剂:根据配方,使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试剂。
注意避免交叉污染,每次称取完一个试剂后,清洁秤盘。
2.溶解试剂:按照配方所需的顺序,将试剂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并使用电热板加热搅拌溶解。
3.pH调节:根据培养基的需求,使用磷酸二氢钾或氢氧化钠溶液进行pH调节。
使用pH计检测pH值,调节至所需范围内。
3.3 琼脂平板制备1.蒸汽消毒:将琼脂平板瓶放入高温高压自动消毒器中,进行蒸汽消毒处理。
注意避免瓶内产生真空现象,以免使琼脂变质。
2.冷却倒填:倒出适量的琼脂溶液,均匀铺平于无菌工作台上,并迅速冷却至约40℃左右。
3.加药:将需要添加的抗生素等药物加入琼脂中,并充分混匀。
4.转移菌液:待琼脂冷却凝固后,使用无菌技术将待测微生物菌液转移到琼脂平板上。
3.4 培养基灭菌1.灭菌器验证:使用化学指示剂验证培养基灭菌器的灭菌能力,确保达到灭菌要求。
2.灭菌操作: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装入无菌烧瓶或试管中,使用高压灭菌器进行灭菌处理,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培养基的需求进行设置。
3.冷却保存:灭菌完成后,将烧瓶或试管放置在无菌条件下,待其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行保存。
4. 注意事项1.操作无菌技术: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采用无菌技术,防止外源菌的污染。
培养基管理规程
1.目的建立培养基的管理规程,确保产品的无菌及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真实可靠。
2.范围适用于实验室使用的培养基的管理。
3.职责3.1.实验员及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对本制度实施。
3.2.QA负责监测本规程的执行。
4.规程4.1.种类和要求:本实验室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所使用的培养基均为脱水、干燥的商品培养基,商品培养基应有处方、使用说明和质量报告书。
培养基包括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等培养基,要求来源于正规的生产厂家。
4.2.培养基的购买:岗位实验员要根据培养基使用情况及剩余量及时向部门领导提出申购,经部门领导审批后方可购买。
应当从可靠的供应商处采购,生产厂家应尽量稳定,必要时应当对供应商进行评估;一次购入量不宜过多。
4.3.培养基的接收:培养基购进后,由岗位实验员负责接收,并及时填写《培养基接收登记表》(附件1),如培养基标签未标注效期,则应当在培养基的容器上标注接收日期。
4.4.培养基的保管4.4.1.培养基性状均为粉末,有特殊气味,容易受潮。
岗位实验员负责核对品名、数量后,按标签的要求于阴凉干燥处贮存,防止光照,潮湿。
4.4.2.储存期限:新购进未开瓶的干粉培养基按厂家说明书上的储存期限储存。
开口后的干粉培养基的储存条件和效期均按说明书上的规定执行。
4.4.3.开封后的干粉培养基使用后用3M封口膜缠绕密封。
4.5.培养基的使用4.5.1.在制备培养基时,应按使用说明上的要求操作配制,每次配制前应检查脱水培养基是否变质,如结块、变色、变味等,不得使用结块或颜色发生改变的脱水培养基。
每次使用需在需登记《培养基领用记录》(附件2)。
4.5.2.培养基配制时应准确称量脱水培养基,并做好记录,配制培养基所用容器和配套器具应洁净,配制培养基的溶剂为去离子水或纯化水。
脱水培养基应完全溶解于水中,再进行分装与灭菌。
配制时若需要加热助溶,应注意不要过度加热,以避免培养基炭化颜色变深。
微生物室培养基管理规程
微生物室培养基管理规程(ISO13485-2016/YYT0287-2017)1.0目的规范培养基管理,最大程度保证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室培养基的管理,例如:培养基的申购、配制、使用和处理等。
3.0引用/参考文件《实用药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指南》ChP20154.0职责质量控制实验室负责培养基管理工作,QA执行监督并参与OOS调查。
5.0程序5.1术语和定义5.1.1培养基人工配制的生物营养物质,即用人工方法将多种物质按照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配制成的一种混合营养物,用于细菌培养、分离、检定、研究和保存。
本规程中所讲的培养基包括了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各类缓冲液,如pH7.0NaCl-蛋白胨缓冲液。
5.2培养基种类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SDB)、R2A琼脂培养基、pH7.0NaCl-蛋白胨缓冲液、0.9%NaCl缓冲液、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5.3培养基申购、验收和保存5.3.1培养基的申购5.3.1.1微生物室QC依据培养基的库存及使用情况,提出采购申请,申请需明确培养基的名称,生产厂家以及申购数量等;5.3.1.2质量部经理对申购计划进行审批,审批后由公司的商务部按要求进行采购,采购过程执行《采购控制程序》。
5.3.1.3培养基的采购需从有资质的生产厂家购买,且尽量固定采购同一生产厂家提供的培养基,以最大限度的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稳定性。
5.3.1.4购买培养基的同时应收集到所采购批次培养基的相关信息,如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报告等。
5.3.2培养基的验收5.3.2.1微生物室QC负责对采购回的培养基以及相关的证明资料进行验收;5.3.2.2首先应依据为批准后的申购计划对培养基进行验收,至少包括外包装的完好性、批号是否靠近验收日期、通过振摇以确定培养基未发生结块,使用方法等的准确性等进行验收;5.3.2.3验收符合后签字确认领回培养基并更新《验收、贮存、领用记录》需要将培养基的相关证明资料贴在培养基验收、入库登记表当页背面留存。
微生物培养基的使用流程
微生物培养基的使用流程1. 准备工作在使用微生物培养基进行培养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清洁实验室台面和工作区域,使用消毒液擦拭干净,避免微生物污染。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确保其保存完好,过期的培养基和试剂不要使用。
•检查培养器具的无菌性,如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确保其完整且无细菌污染。
2. 制备培养基微生物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正确制备培养基对于微生物的成功培养至关重要。
2.1 准备培养基成分根据所需培养的微生物的要求,准备相应的培养基成分。
常见的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如葡萄糖、果糖等,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
•氮源:如胰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等,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氮源。
•矿物质盐:如钠盐、钙盐等,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
•pH缓冲剂:如磷酸盐缓冲液等,调节培养基的pH值,使其适合微生物生长。
•琼脂:用于固化培养基,以便于微生物的生长观察和分离。
2.2 制备培养基按照实验室制定的配方和步骤,将培养基成分依次加入无菌的蒸馏水中,充分溶解后加热煮沸,杀灭其中的细菌和酵母等杂质。
然后将溶液倒入无菌培养器具(如培养皿、试管等)中,待其凝固后即可使用。
为确保培养基的无菌性,可以在制备过程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抑制背景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3. 培养微生物制备好培养基后,即可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3.1 准备微生物菌种从已有的菌种中选取合适的菌株,进行预培养。
预培养的目的是增加菌株的数量,以便于后续的实验操作。
取一小部分菌株悬浮于培养基中,然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一段时间。
3.2 培养微生物取一块已经凝固的培养基,用消毒的铁铲或玻璃棒将微生物菌株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涂布应避免交叉污染,保持操作的无菌性。
将涂布好的培养基培养皿倒置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并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时间,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4. 培养基的保存培养基的保存对于后续的实验操作至关重要,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无菌性。
培养基管理程序
培养基管理程序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培养基管理程序1.适用范围药品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
2.责任培养基管理员:按本程序规定进行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管理。
QC主管:监督检查该程序的执行情况。
3.内容3.1.培养基管理员由质量部门授权人担任、应具有一定的微生物学专业知识,并经过培训合格。
3.2.培养基的购入由培养基管理员提出购买计划,由QC主管、质量部经理批准后,按《物资采购管理程序》购买,培养基应是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生产。
3.3.培养基制备前的准备工作3.3.1.制备培养基所用的玻璃器皿、吸管、试管、锥形瓶和平皿等,新的玻璃皿和再次使用的玻璃器皿分别按各自批准的规程洗涤、晾干。
3.3.2.晾干后的器皿按规定程序进行湿热灭菌、干燥。
并填写《QC湿热灭菌记录》。
3.3.3.已灭菌的器皿按规定要求保存,并在下述规定期限内用完。
3.4.培养基的制备3.4.1.按批准的规定程序进行称量、配制、过滤、分装、灭菌。
3.4.2.填写配制记录。
内容:名称、配制量、配方(比)、操作方法中重要参数(时间、压力、温度)、配制日期、配制者、截止使用日期。
3.4.3.在每个已灭菌的培养基容器外做好标记,注明名称、截止使用期。
3.5.培养基的保存3.5.1.环境条件:各种培养基均应在洁净的普通冰箱内保存,以5℃左右为宜,不得冻结。
否则融化后常因理化条件改变而不能再用。
3.5.2.保存时限3.5.2.1.基础营养培养基应在2周内用完。
3.5.2.2.生化鉴别培养基应在1周内用完。
3.5.2.3.选择性分离鉴别培养基制成平板后当日用完。
3.6.管理3.6.1.贮存培养基的冰箱内不得存放食品、饮料等无关物品。
3.6.2.管理员应按规定的时间检查培养基的外观,如失水、沉淀、过期、棉花塞松驰或脱落等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6.3.开封的干燥培养基,应盖紧内外盖,尽快用完。
D-SMP-001-01培养基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北京博康健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培养基管理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本规程规范了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的申购、配制、培养基质量控制、储存、使用、废弃处理等。
二、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用的所有培养基。
三、责任:QC部质检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四、内容:1.操作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五、正文1.培养基(Media)是指人工配制的生物营养物质,即用人工方法将多种物质按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配成的一种混合营养物。
通常指干粉培养基(Dehydrated Medium)和配制好的琼脂(Agar)、肉汤(Broths)、稀释液(Diluents)等等。
2.程序2.1.购买2.1.1.质量控制部提出采购计划,并填写《采购计划》,注明培养基名称、数量、质量要求、生产厂家等,由相关人员审核,交采购部采购。
2.1.2.培养基买回后,由使用部门填写领料单,由物流部发出。
2.1.3.领回后的干粉培养基,开瓶后应贴上《开启标签》,注明开口日期、有效期至、开口人、贮存条件,并且不得把原标签覆盖。
使用时填写《干粉培养基使用记录》。
2.1.4.检验人员必须依据培养基生产厂家的操作说明进行配制,并填写《培养基配制使用记录》,配制记录上注明所用培养基的批号;盛装配制好的培养基的容器外应贴《培养基标签》,标签应注明:名称、批号、配制人、配制日期、有效期至等信息。
批号定义为:同一批灭菌的培养基为一批,批号编号方式为年XX,月XX,日XX,流水号XX,例如:2010-05-01配制的培养基第一批灭菌的培养基批号为:10050101。
2.1.5.配制好的培养基应在一定时间内,按说明书规定时间进行灭菌,避免微生物滋生。
2.1.6.必要时,灭菌后的培养基在配制后必须进行pH值的测定以确保符合药典及生产厂家的规定。
2.2.培养基质量控制2.2.1.为了保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在使用前,每批配制好的培养基在灭菌后用于供试品检验之前都应进行培养基质量控制检查。
微生物的培养基
微生物的培养基培养基(medium)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无论是以微生物为材料的研究,还是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制品,都必须进行培养基的配制,它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微生物发酵工业的基础。
一、配制培养基的原则1. 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总体而言,所有微生物生长繁殖均需要培养基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及能源,但由于微生物营养类型复杂,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首先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配制针对性强的培养基。
自养型微生物能从简单的无机物合成自身需要的糖、脂类、蛋白质、核酸、维生素等复杂的有机物,因此培养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完全可以(或应该)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
例如,培养化能自养型的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oxidans)的培养基组成(见表6-9)。
在该培养基配制过程中并未专门加入其它碳源物质,而是依靠空气中和溶于水中的CO2为氧化硫硫杆菌提供碳源。
培养其它化能自养型微生物与上述培养基成分基本类似,只是能源物质有所改变。
对光能自养型微生物而言,除需要各类营养物质外,还需光照提供能源。
培养异养型微生物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有机物,而且不同类型异养型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差别很大,因此其培养基组成也相差很远。
例如,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组成比较简单(表6-9),而有些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成份非常复杂,如肠膜明串珠菌需要生长因子,若配制培养它的合成培养基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的生长因子多达33种,因此通常采用天然有机物来为它提供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
就微生物主要类型而言,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藻类及病毒之分,培养它们所需的培养基各不相同。
在实验室中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或简称普通肉汤培养基)培养细菌(表6-9);用高氏1号合成培养基培养放线菌(表6-9);培养酵母菌一般用麦芽汁培养基,它是将麦芽粉与4倍水混匀,在58~65℃条件下保温3~4小时至完全糖化,调整糖液浓度为10о巴林, 煮沸后用纱布过滤,调pH为6.0配制而成。
0002016-01 微生物培养基管理规程
目录1.目的32.范围33.定义34.职责35.程序36.相关文件9..7.附件98.历史记录9..9.发放部门9..1.目的建立质量控制实验室培养基管理的规程,指导培养基的购买、接收、领用、配制、适用性检查、使用、贮藏及处理。
2.范围适用于广州科锐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质量控制实验室微生物检查用培养基和缓冲液的管理。
3.定义3.1一批(用于实验室配制的培养基):用脱水培养基配制的培养基,同一次配制且同一次灭菌的,称为一批。
4.职责4.1QC负责本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培训及执行。
4.2QA负责本文件的审核及文件执行过程中的监督。
4.3质量负责人负责本文件的审批。
5.程序5.1培养基的申购5.1.1由培养基使用人员根据实验需要提出购买计划,按公司采购程序购买。
应当从可靠合格的供应商处采购,生产厂家应尽量稳定,必要时应当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并且一次购入量不宜过多。
供应商需提供培养基的COA,接收人需要核对COA中的信息、,需包括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结果、有效期、保存条件等内容。
厂家培养基的COA需由综合管理组统一管理储存。
5.2培养基的接收5.2.1培养基购入后,由接收人负责核对培养基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是否相符,需核对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结果、有效期等内容,仔细检查培养基包装是否破损,有破损的要剔出;每月定期盘点已接收的培养基,及时剔除过期的培养基。
5.2.2核对无误后,在《培养基台账》上填写相关的信息,并在保存容器外贴上《培养基标签》,不覆盖厂家原有标签。
5.2.3《培养基台账》的内容应包括:品名、接收编号、出厂批号、规格、来源、数量、接收人、接收日期、有效期等。
5.2.4接收编号规则:MM+年份(两位数字)十月份(两位数字)+三位流水号(从001开始,如此类推),例如2019年1月接收的第8批脱水培养基或第8批成品培养基,编号为MM1901008。
若相同生产批次的同种培养基在不同时间接收、不同种类相同批号的培养基、不同生产商同种培养基相同批号都需分别编号。
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标准管理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一个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标准管理规程。
范围:适用于QC责任者:QC化验员、QC主任。
规程:1. 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的管理应由QC指定专人负责,此人应具有微生物学专业知识,并经过培训合格。
2. 培养基制备前的准备工作2.1.制备培养基所用的玻璃器皿如:吸管、试管、三角瓶等必须按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相应的清洁规程准备好。
•2.2.对新购进的培养基初次使用前必须进行质量检查,并做好记录。
内容包括:名称、配制日期、接种菌名称、接种菌培养基培养结果、结论、检验日期、检验者。
3. 培养基的制备3.1. 按批准的规定程序进行称量、配制、过滤、分装、灭菌。
3.2. 填写配制记录。
内容:名称、配制量、配方(比)、操作方法中重要参数(时间、压力、温度)、配制日期、配制者、截止使用日期。
3.3. 在每个已灭菌的培养基容器外做好标记,注明名称、截止使用期。
3.4. 每类培养基设定编码如下:营养琼脂斜面培养基为A、营养肉汤培养基为B、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为C、胆盐乳糖培养基为D……每个编码后的前二位数为年号,后三位数为配制顺序号,如2001年10月3日配制营养琼脂斜面培养基培养基一批,则编号为A01001,其中A为代号,01为年号(即2001年)001为第一次配制。
4. 培养基的质量检查:标准操作规程4.1. 对初次使用前或新购进的培养基均要进行验证、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内容:名称、配制日期、接种菌名称、接种菌培养基(阳性检查)结果、未接种菌培养(阴性检查)结果、结论、检查日期、检查者。
4.2. 无菌检查:配制好的培养基应澄清无沉淀,pH符合要求。
将已制备好的平板,按其培养要求,营养琼脂30-35℃培养48小时,虎红琼脂25-28℃培养72小时,应无菌落生长,否则培养基不能使用。
4.3. 灵敏度试验:将已制备好的培养基,用规定的已知菌做生长试验,以评价培养基的灵敏度,不合格者不能用。
将做好的伊红美兰平板,用大肠杆菌标准株划线,置36℃培养24小时后,大肠杆菌应生长良好。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适用性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适用性操作规程建立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保证培养基的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规程规定了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计数用培养基、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1、简述1.1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试验可用于确定实验室所使用培养基(包括购置的不同批号的成品培养基、不同批号的脱水培养基、按处方自行配制培养基所用不同批次的原材料等)、制备程序(包括水质控制、配制方法、灭菌程序等)、保存条件(温度、湿度、时间及盛装培养基的容器条件等)等是否满足微生物限度检查要求。
1.2 计数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包括需氧菌、霉菌及酵母菌总数计数。
1.3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包括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及指示特性的检查。
2 计数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中计数用培养基有5种,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R2A琼脂培养基、平板计数培养基。
2.1 培养基及配制2.1.1 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对照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对照培养基;R2A琼脂培养基、R2A琼脂对照培养基;平板计数培养基。
2.1.2 配制:照《培养基配制标准操作规程》配制。
2.2 试剂及稀释剂配制2.2.1 试剂: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聚山梨酯80、氯化钠。
2.2.2 稀释剂配制➢∙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称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4.63g,加水1000mL溶解,分装,灭菌(121℃、15min)。
➢∙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已经灭菌好的聚山梨酯80(1mL),加入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摇匀,即得。
➢∙0.9%无菌氯化钠溶液:称取氯化钠9.0g,加水溶解使成1000mL,分装,灭菌(121℃、15min)。
3 试剂及消毒液配制3.1 试剂新洁尔灭溶液、84消毒液、苯酚、75%医用消毒酒精。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管理规程
培养基管理规程1目的规范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的申购、配制、培养基质量控制、储存、使用、废弃处理等。
2依据《药品质量管理规范》、《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3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用的所有培养基。
4职责4.1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4.2化验室检验员:按照本规程实施。
5工具5.16内容6.1培养基的购买6.1.1培养基管理员每月清点干粉培养基的库存量,及时申请购买培养基,以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6.1.2新购进的干粉培养基由培养基管理员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培养基质量检验报告书、数量,批号、厂家、有效期、包装情况(应包装完整、容器密闭)。
若发现包装不完整、不密闭、培养基受潮或物理性状发生了明显改变等应拒绝接收。
验收合格后填写《培养基接收记录》,在培养基外部加贴《干粉培养基标签》,填写内容为:名称、接收日期、批号、有效期至、储存条件。
若干粉培养基瓶身上已标注以上信息,则不用加贴《干粉培养基标签》。
6.2培养基的使用6.2.1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新购进的每批培养基均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随机抽取相同批号的干粉培养基1瓶,按照要求配制后,进行适用性检查。
6.2.1.1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可在供试品检查前或与供试品检查同时进行。
6.2.1.2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应填写,《计数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记录》和《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记录》。
6.2.1.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6.2.1.3.2试验菌接种量为50~100cfu,,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混匀,凝固,培养,计数。
6.2.1.3.3判断标准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被检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0.5~2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一致,则可判培养基的适用性符合规定。
反之适用性检查不合格,不能使用。
6.2.1.4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用于不同检验的培养基的促生长能力检查、抑制能力检查和指示特性检查所用菌种及培养条件见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1、目的:建立培养基管理规程,保证培养基的正确使用。
2、范围:微生物限度检查用的培养基。
3、责任人:微生物限度检查员。
4、正文:
培养基的配方必须符合现行版药典要求。
所用试剂纯度至少为化学纯。
培养基由经过培训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员配制。
培养基的消毒必须严格按现行版药典规定执行。
培养基凝固后应透明、无沉淀。
培养基使用前须按规定灭菌,达到无菌后在冷藏箱中贮存。
灭菌后的培养基一般在二周内用完,否则应检查培养基是否无菌。
检查培养基是否无菌,可将细菌培养基经30~35℃,48小时培养,霉菌培养基经20~25℃,72小时培养后检查无菌方可使用。
检查合格的培养基必须在三日内使用。
经加热使用后剩余的培养基不得再重复使用。
培养基使用完毕须将用具及时清洗干净、晾干,保存在规定位置防止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