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修改稿)
黄土高原冲沟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冲沟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针对地面上的冲沟,需要先将松土清除,随即用好土分层回填夯实即可,也可以在黄土高原的沟谷处修建挡土坝或者在陡坡地中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来治理冲沟。
通常黄土高原的冲沟多是由暴雨冲刷剥蚀坡面所形成的,冲沟形状宽窄不一,深度越深,对于地形和地貌以及土层的破坏力也就越强。
一、黄土高原冲沟治理1、治理方法(1)在黄土高原的沟谷处修建挡土坝;在陡坡地中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在缓坡地修建梯田耕作。
(2)针对地面上的冲沟,可首先清除松土,接着用好土分层回填夯(压)实,因为土质结构松散,承载力低,若用作地基,可采取加宽基础处理。
(3)针对边坡上的冲沟可用好土分层回填夯实,或者使用浆砌块石填砌至坡面一边,在坡顶作排水沟以及反水坡,阻止冲刷坡面,在下部设排水沟,防止冲蚀坡脚。
2、冲沟产生的原因(1)黄土高原冲沟多是由于暴雨冲刷剥蚀坡面所形成的,暴雨首先会在低凹处将坡面土粒带走,随即冲蚀成小穴,逐渐扩大成浅沟,当浅沟进一步被冲刷后,就成为冲沟。
(2)冲沟的形状宽窄不一,如果冲沟的沟槽较深,便会破坏地形、地貌以及土层。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大规模的开矿以及修路,从而破坏植被。
2、危害(1)水土流失严重会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且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易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3、治理措施(1)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业、林业、牧业等各业的生产活动。
(2)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合理放牧。
(3)采取打坝淤地以及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可减少水土流失。
高中地理_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教学设计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一一以黄土高原为例(第1课时)二、讲授新课[预习提问]黄土高原的位置(四至)?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特征?[承转]我们来了解一下黄土高原的基本概况(一)黄土高原的概况读图讨论,说出黄土高原的概况,得出结论,加以总结。
[课件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类型图”一一黄土埋、黄土堞、黄土昴"黄土高原区位置和范围图"一一读图指出黄土高原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其四至范围。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图”一一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教师总结、评价]1、海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地区;2、纬度位置:大致介于34° N——40° N和100° E ——115° E之间;3、范围:一般泛指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面积:30多万平方干米;4、地表形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课件展示】黄河壶口瀑布景观图一一“一碗水,半碗沙”。
介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黄土高原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积27万平方千米,世界上水土流学生浏览课本,找出所提问题。
学生读图,交流、讨论、回答观看课件,观察图片,思考问题,转入下一个内容的学习。
通过预习提问,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学知识。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通过地图分析黄土高原的概况,让学生学会读图。
选取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获取一定的知识,加深其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印象,进而能激发他们对怎样形成的呢?(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连续提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水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流走之后,留下了什么?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结合上学期所学的黄河的内容,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修改稿)
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的思路与对策庆阳市国土资源局李晓岩陈志奎张新民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内陆腹地、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北控河套、南屏关中"的重要枢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塬面,整个塬面梁峁相依,塬塬相峙,冈峦起伏,沟壑交错,独具一格,被誉为“天下黄土第一原”。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致以5‰坡降向东南倾斜,也有“陇东盆地”之称。
总土地总面积271。
17万公顷,人口264万人。
庆阳气候特点是夏长冬短、雨量较充沛,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8.2~10℃,最高气温38.4℃,最低-22.8℃,由北向南逐渐升高。
7~9月为雨季,雨量较丰富,且多以大雨、暴雨出现,多年平均降雨量407。
3~623.5㎜。
一、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理特点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地理特点.根据自然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地形地貌、行政区域特点,将庆阳地质环境分为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中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东部黄土低山丘陵区等三个区。
主要由塬地、丘陵山地、河流滩地和河谷组成.黄土塬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3O% ,梁峁丘陵区约占7O%。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庆阳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受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气候、人类工程活动及地质灾害出现的频率,将地质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较易发区(包括中度易发区、轻度易发区)、基本无地质灾害区3个区(详见下表)。
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黄土湿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地方病、水库淤积和水污染12种。
已查明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1107处,其中崩塌隐患点231处,占总数的90.25%;滑坡425处,占38.4%;泥石流271条,占24。
5%;不稳定斜坡132处,占11。
9%;地裂缝37处,占3。
3%;地面塌陷9处,占0。
81%。
且分布广、隐患多、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较大。
地质灾害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地质灾害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背景特殊,区内沟壑纵横,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宁夏盐池县南部地处黄土高原,地质环境条件极为脆弱,是宁夏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进一步查明宁夏盐池县地质灾害隐患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宁夏地质调查院开展宁夏盐池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为盐池县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以及减灾防灾提供依据。
1地质环境条件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毛乌素沙漠南缘。
属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带,东邻陕西定边县,南接甘肃环县,北靠内蒙鄂托克前旗,面积约8557.7km2,辖4乡4镇,全县总人口165474人。
境内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际降水变化大,同一年内降水分布极不均匀,一般多集中在6~9月份,雨季和旱季分明。
盐池县地形复杂,总体呈南部高、北部低,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特点。
地貌类型主要为低山丘陵、缓坡丘陵和黄土梁峁。
盐池县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以车道-阿色浪断裂为界,西侧为鄂尔多斯西缘地层分区之桌子山-青龙山地层小区,东侧为鄂尔多斯地层分区之盐池-环县地层小区;境内出露最老地层为中元古界王全口组,奥陶系、三叠系、二叠系、侏罗系仅零星出露,白垩系主要分布在县城东部苏步井-红沟梁-佟记圈-青山一带,新生代地层分布广泛。
地震烈度为Ⅵ-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0.20g,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高沙窝镇一带,震级为6.0级。
2地质灾害特征2.1地质灾害发育概况盐池县境内地质灾害较发育,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和地面塌陷5种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
境内地质灾害点共计426处,其中滑坡295处、崩塌92处、泥石流19处、不稳定斜坡17处、地面塌陷3处,分别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69%、22%、4%、4%、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危害和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措施山东省东营市河口一中朱燕#TRS_AUTOADD_1260496048409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60496048409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60496048409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60496048409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60496048409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 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 "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 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
【高中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高中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1黄土高原简介黄土高原就是世界最小的黄土沉积区。
坐落于黄河中游地区,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
包含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社会各界地区。
横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主要特点:1.黄土高原河流众多,沟壑纵横,沟壑面积约占到总土地面积的50%。
2.黄土高原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年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
3.黄土高原地下水非常匮乏,人类对环境的毁坏,激化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维护水源、保护环境已沦为社会发展的关键性课题。
4.黄土高原拥有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1)黄土的特性该地区浓厚的地表覆盖物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分布区。
黄土以粉沙颗粒居多,土质结石,突遇水易瓦解,因此极容易受流水冲刷和运送,也难构成滑坡。
(2)降水降水偏少,季节分配失衡,在7、8、9三个月降水分散且多暴雨,适逢暴雨,泥沙俱下,水流变为滚滚泥流。
(3)地质地形(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基础前提条件)这里就是地震多发区之一,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地震,地震时黄土斜坡难失去平衡,产生糖肽,使地面更加碎裂,地形曲折显著,流水冲刷进一步激化。
(4)植被(表面看来是自然条件,实际上隐含着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植被存有堵泥蓄水促进作用,因此植被较好的地方不能发生轻微的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1)毁林开荒关中地区大量移民。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森林、草原变成农田。
(2)过度樵采(3)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当土地表土流失,肥力耗尽之后,人们便弃荒,另觅他处,使得原有土地植被殆尽,无法恢复。
(4)砖厂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环境治理措施1.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3.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4.砖厂时必须存有计划的放置碎石,大力研发林权工作。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应该没有多少人能具体详细的答出来。
那么我就为大家解释以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能有帮助。
高中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治理的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②植树造林;③小流域综合治理。
2.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是: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松、易容,地表千沟万壑,破面水土易流失;加之,人们开垦、采矿修路毁林毁草,破坏植被、地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是: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是: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根据题意.故答案为:(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松、易容,地表千沟万壑,破面水土易流失;加之,人们开垦、采矿修路毁林毁草,破坏植被、地表.(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3)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关系分析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关系分析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2)12-0137-02摘要:本文根据大量实地调查资料,及室内资料的整理,对区内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水、植被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该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起到防灾减灾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地质灾害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黄土丘陵沟壑区1.引言调查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宏观地形破碎。
该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雨时间、空间分配不均,其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区内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人口集中,工程活动强烈且植被稀少的中部及东部地带,西部地区植被茂密,人口稀少,地质灾害较少发育。
在地质灾害诸多形成条件中,地质环境条件变化缓慢,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则是最活跃的因素,二者的双重作用是诱发地质灾害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
2.水与地质灾害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种水作用都会引起地质灾害,而其中大气降水是地质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
2.1降水黄土由粉土、粉质粘土组成,透水性一般较差,降雨一般不容易渗入形成上层滞水或潜水,一次降雨所引起的潜水水位上升幅度不大,而且滞后现象明显。
所以,单纯就降雨而言,似乎一般不会触发滑坡、崩塌地质灾害。
但是,在黄土构造节理、卸荷与风化裂隙、落水洞、陷穴等发育部位,降雨可沿空隙下渗甚至灌入,在相对隔水部位形成上层滞水或饱水带,增大岩土体重力、甚至形成孔隙水压力,降低岩土体强度,从而触发黄土滑坡、崩塌的发生。
根据本次调查资料,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6~10月,与降雨量以及降雨特征关系密切。
区内近年发生滑坡和崩塌频次与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2.2地表水地表水与地质灾害关系密切,这里主要指河流与水库中的地表水。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秋季多暴雨和大雨且时间集中。
降雨在短时间内汇集,形成具有较强侵蚀能力的地表水流,塑造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也常引发地质灾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1、地形起伏大,多沟壑,坡度大,泥土易随雨水流失;2、黄土构造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缝,许多物质易溶于水;3、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对地面冲刷力强;4、植被被严重破坏,多数地区地表裸露。
人为原因1、过度放牧和樵采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采矿、建立过程中对植被破坏严重;2、人类活动破坏原来稳定的地形;3、采矿、建立中废渣弃土没有妥善处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农业措施:植树造林、种草〔保持水土,治本措施〕,将坡耕地改为程度梯田〔降低水流速度,促进黄土就地沉积,土壤肥力增加,可以种草种树保持水土〕,修建程度梯田〔保持水土〕。
2.水利工程等措施:修建水库〔调节、防洪、发电〕、打坝淤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把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沉,土质良好,可用于种草种树,极少数用于种杂粮。
当地有谚语: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
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
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
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
3.生物技术措施: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角度进展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研究与生态环境改进。
4.小流域综合治理〔以上措施之综合,外加农业技术和生物技术。
农业技术:节水技术和进步单产量的技术。
重点在保持水土〕。
黄土高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加大“三北”防护林的建立,加大植被的覆盖面积和覆盖率,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压缩农业用地。
尤其对于这个土质比拟疏松的黄土高原来说,森林覆盖率一定要高于全国的平均程度22%,只有这样才能比拟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
黄河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1.土壤肥力降低、土地退化严重据水土保持部门观测,在黄土高原常年平均流失的16亿t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t[5],这就使黄土地消费才能大大降低,甚至失去消费才能,从而导致和加剧贫困;同时人口大幅增加,毁林开荒,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退化。
浅析西北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1王兆峰
浅析西北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1王兆峰发布时间:2021-09-29T08:05:57.004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4期作者: 1王兆峰 2胡德华[导读] 庆阳位于典型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
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庆阳海绵城市试点区城市概况、主要问题等提出了庆阳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对策。
最后为西北湿陷性黄土高原沟壑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策略。
王兆峰 2胡德华1.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2.庆阳市西峰区园林绿化管理局摘要:庆阳位于典型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
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庆阳海绵城市试点区城市概况、主要问题等提出了庆阳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对策。
最后为西北湿陷性黄土高原沟壑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策略。
关键词:概况;问题;需求一、海绵城市试点前城市概况1、位置区划:庆阳市位于甘肃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市域总面积2.7万km2,下辖一区七县。
中心城区西峰区规划面积210km2,建设用地面积60.79km2,已建40km2。
2016年4月,庆阳入围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试点区面积29.6km2,试点工程256项,总投资约47.35亿元。
2、气象特征:根据1973~2014年实测资料,西峰区年均气温-8.4~23℃;年均降雨量539mm(最大828mm,最小334mm),其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到了全年的56%。
年均蒸发量506mm(水面蒸发量1004mm)。
3、地质水文:西峰区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地面高程1400~1600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龟背状。
城区地面坡度在0~8%之间,整体平坦但微地形丰富。
地质土层为250~280m厚的第四系风积黄土,表层为15m厚马兰黄土,具有Ⅲ级自重湿陷性特征,渗透系数在0.4~3m/d之间;中层更新统离石黄土上部渗透系数0.2~0.6m/d。
庆阳属黄河流域泾河系统,域内共有清水河、苦水河、葫芦河、马莲河、洪河和蒲河六大主要河流。
新高考地理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和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
考点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和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黄土堆积。
黄土主要来源于风力携带北方泥沙沉积形成。
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流水侵蚀。
黄土高原夏季暴雨集中,黄土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严重【拓展提升】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地区历史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问题突出,致使农业生产广种薄收、单产较低。
近50年来,我国对该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建淤地坝(图),即在沟道内筑坝、拦泥淤地,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但在不同阶段,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表)。
表为不同时期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及主要措施(2)比较建坝淤地和植树种草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差异。
(3)结合材料,总结我国在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答案】(1)缓解水土流失;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供应。
(2)建淤地坝:拦截沟谷泥沙,减少沟道侵蚀;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坡面侵蚀。
(3)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等措施解决问题;治理措施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定条件下适度减少人为干扰,充分发挥自然恢复的作用。
【分析】(1)黄土高原人地矛盾突出,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为治理水土流失,修建梯田,可以减缓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应。
(2)淤地坝属于工程措施,其主要作用重在拦截沟道里面的泥沙;植树种草属于生物措施,其主要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降低坡面径流的流速,减少破面的侵蚀。
(3)由表格内容可知,黄土高原治理的目的是保护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一定条件下适度减少人为干扰,充分发挥自然恢复的作用;淤地坝、植树种草等措施体现的是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不同方面的治理措施,也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洛河地处黄河中游,流域内植被物种多样性丰富,但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1970年以来,黄土高原开展了大规模的梯田和淤地坝建设,1999年以来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
浅析黄土高原地区滑坡诱发因素与防治措施
浅析黄土高原地区滑坡诱发因素与防治措施摘要:作为黄土高原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滑坡造成人员伤亡之频繁、经济损失之大,使得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滑坡的诱发因素与防治措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文章从自然诱发因素与人为诱发因素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着重分析降水、人类开挖堆载对滑坡的影响,提出合理选址、防水排水、以及加强灾害风险管理等防治措施。
关键词:黄土滑坡,诱发因素,防治措施0 引言黄土高原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
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地貌复杂。
滑坡是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受其内在因素包括地层结构、地形地貌、地下水控制,在外在因素例如地震、降水、河流侵蚀及人类工程活动等的诱发下发生。
本文在收集大量已有滑坡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滑坡诱因进行总结,分为自然和人为两类,自然因素有地震、河流及沟谷侵蚀、降水及冻融等;人为因素主要为人类工程活动,包含农田灌溉、堆载与开挖、水库蓄水等[1]。
其中,降水与开挖为黄土高原地区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也是多年来国内众多工程地质学专家、学者及滑坡灾害防治专家的研究重点[2]。
1 黄土滑坡的诱发因素1.1.自然诱发因素滑坡的自然诱发因素有地震[3]、河流及沟谷侵蚀、降水及冻融等,其中水是黄土滑坡最重要的诱发因素,对天然斜坡的不利作用主要包括地表水下渗、地下水水位上升,河流侧蚀、降水下渗等。
本文从降水因素入手进行分析。
根据调查,历时相对短、强度高的降水,在坡体无明显渗水通道时,对浅层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影响大,易引发浅层滑坡;而坡体发育卸荷裂缝、落水洞等良好的渗水通道时,在高强度降水的情况下,雨水会沿裂缝、落水洞集中灌入,到达坡体深部,触发较大规模的滑坡;当降水强度低、历时长时,水分亦能逐渐缓慢地迁移到坡体深部,引发较大规模滑坡。
降水通过渗入黄土而影响其稳定性,黄土的渗透性低,通过试验测定土样不同方向渗透系数[4],可见黄土在竖直方向的渗透系数高于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一般为10-3-10-4cm/s,水平方向为10-5-10-6 cm/s。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夏日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土质:黄土土质疏松③植被: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战争②开矿③不合理的耕耘制度――轮荒⑷如何治理?小流域治理“保塬,护坡,固沟”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一、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条件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未经处置排入各类水体,致使水体中N、P营养元素过量②水体较封锁,水流缓慢,致使水体净化速度慢③适宜的温度,利于藻类大量繁衍二、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对湖泊的危害:①水中植物大量死亡②鱼类大量死亡,使渔业生产受到影响③湖泊水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④加速湖泊沼泽化进程⑤水质恶化,危及人体健康如何治理太湖富营养化①实现工业污染源的达标排放②踊跃建设城市污水处置厂③科学合理施肥,控制湖区畜禽、水产养殖规模④实施限制含磷洗涤剂的销售与利用⑤湖底清淤,引江济太固体废弃物的危害:①污染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占用耕地⑤影响环境卫生⑥危害人体健康城市垃圾处置方式:①填埋法②焚烧法③堆肥法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样稳按时,无益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无益于污染物扩散3、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与危害4、为何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域荒漠化严重,致使自然降尘多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五、如何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①利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③扩大绿化面积。
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㈠酸雨我国酸雨区位于南方,重酸雨区位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域南方比北方严重的原因: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③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⑤南方阴雨天气多我国如何防治酸雨①成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③发展干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⑤增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㈠世界淡水资源欠缺一、原因:自然原因: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散布不均国家连年平均径流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人为原因: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加速人类对水的需求可分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灾害和防治效果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灾害和防治效果- 水利治理简介:黄土高原有水土流失面积45.4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1%,治理前每年流入黄河泥沙16亿t,流失严重程度是世界罕见的。
这里的水土流失,包括土壤侵蚀的3种主要形态,即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
关键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灾害和防治效果世界著名的黄土高原,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7个省(自治区)的46个地(盟、州、市)、306个县(旗、市、区),总面积约64万km2,总人口8700多万人。
本区地处我国中部,历史上曾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但是,今天这里的水土流失灾害十分严重,是我国著名的低产贫困地区,又是黄河下游洪水泥沙灾害的根源。
多年来,如何防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一直是举世瞩目的重大课题。
水土流失灾害严重黄土高原有水土流失面积45.4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1%,治理前每年流入黄河泥沙16亿t,流失严重程度是世界罕见的。
这里的水土流失,包括土壤侵蚀的3种主要形态,即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
水力侵蚀有面蚀和沟蚀,面蚀主要发生在坡耕地,其次是荒坡;坡度越陡流失越严重;流失的结果,使土地肥力降低,直接影响农业生产。
沟蚀则以沟头前进、沟底下切、沟岸扩张3种形式,向长、深、宽3个方向发展,使沟壑数量日益增多,面积日益增大。
重力侵蚀主要发生在沟坡和沟头,常与水力侵蚀伴随而来,有崩塌、滑塌、泻溜、陷穴等形式,一般每处崩、滑土体数百立方米到数万立方米不等,是沟壑泥沙的主要来源;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长城沿线的风沙区和干旱草原区,有毛乌索和库布齐两大沙漠,流沙面积6.5万km2,受风沙危害范围约2 0万km2。
沙漠自西北向东南侵蚀,每年平均前进3m左右,吞蚀土地,埋压农田,破坏牧场,阻塞交通,威胁村镇,危害甚大。
水土流失的危害,一在当地,二在下游。
对当地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首先是面蚀,坡耕地上水、土、肥长期大量流失后,土地日益瘠薄,田间持水能力很差,加剧了干旱的发展,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群众生活十分困难。
黄土地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分析
黄土地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分析摘要:随着经济水平与工程技术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
对滑坡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则是滑坡防治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的基础性工作,它对滑坡防治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和后续治理设计工作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以削坡减重、堆载阻滑方法为基础,分析了某地区黄土边坡削坡、堆载处理模式及坡面处理方法,为黄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黄土地区;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引言滑坡、崩塌是黄土地区数量最多、危害和损失最大的地质灾害。
某市为典型的黄土地貌,由于黄土力学性质相对较差(如大孔隙、节理发育、湿陷性等),加之近年来工程活动加剧,在雨季和冻融期以黄土崩塌、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本文以某地区黄土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为研究课题,结合削坡减重与堆载阻滑的治理方法,提出适合某地区黄土崩塌、滑坡的治理方法。
1滑坡灾害分析评价体系滑坡地质灾害分析评价是通过调查、测绘、勘探等勘察手段,查明滑坡区及周边影响范围内的滑坡要素、自然地理条件、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等环境地质条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等灾害特征和可能的致灾因子;在这个基础上,分析滑坡产生的影响因素、活动历史及其演化规律,判断其成因机制与成因类型,并结合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其发展趋势;然后结合试验等方法,获取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得到滑坡体的安全系数;最后综合定性、定量两方面的分析结果,给出其危险性评价。
2滑坡勘察阶段的不确定因素2.1资料收集中的不确定因素收集资料属于前期工作,其全面性、有效性等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对地质灾害危害等级的评价以及工程等级的确定,是建立在危害对象与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基础上的,如果对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内的人口密度、建(构)筑物及各类管线分布情况了解不全面,则会直接影响其评价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的思路与对策庆阳市国土资源局李晓岩陈志奎张新民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内陆腹地、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北控河套、南屏关中”的重要枢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塬面,整个塬面梁峁相依,塬塬相峙,冈峦起伏,沟壑交错,独具一格,被誉为“天下黄土第一原”。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致以5‰坡降向东南倾斜,也有“陇东盆地”之称。
总土地总面积271.17万公顷,人口264万人。
庆阳气候特点是夏长冬短、雨量较充沛,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8.2~10℃,最高气温38.4℃,最低-22.8℃,由北向南逐渐升高。
7~9月为雨季,雨量较丰富,且多以大雨、暴雨出现,多年平均降雨量407.3~623.5㎜。
一、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理特点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地理特点。
根据自然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地形地貌、行政区域特点,将庆阳地质环境分为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中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东部黄土低山丘陵区等三个区。
主要由塬地、丘陵山地、河流滩地和河谷组成。
黄土塬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3O% ,梁峁丘陵区约占7O%。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庆阳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受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气候、人类工程活动及地质灾害出现的频率,将地质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较易发区(包括中度易发区、轻度易发区)、基本无地质灾害区3个区(详见下表)。
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黄土湿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地方病、水库淤积和水污染12种。
已查明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1107处,其中崩塌隐患点231处,占总数的90.25%;滑坡425处,占38.4%;泥石流271条,占24.5%;不稳定斜坡132处,占11.9%;地裂缝37处,占3.3%;地面塌陷9处,占0.81%。
且分布广、隐患多、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较大。
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地震、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多发频发时有发生,给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制约了庆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滑坡、崩塌。
在七县一区均有分布,且发生频率高,直接危害较严重。
从地域分布上看,多数崩塌、滑坡发生在坡度大于45°~60°,沟谷呈V字型,坡脚多无原生土体支撑的基底平缓的塬、梁、峁的边坡、黄土塬侧沟头、河谷阶地斜坡地带,相对切割坡高在100米以上,在其前沿均能见到地下水溢出成泉。
从地质结构上看,由马兰黄土(Q3)或上部为马兰黄土(Q3)下部为离石黄土(Q2)组成。
老滑坡体一般由人类工程活动出引发局部位移或整体复活,先期后缘出现拉张裂缝,逐步发育侧向裂缝,并不断扩大延伸,而后坡体出现变形。
从空间组合上看,以分水岭为界,按小流域有规律的分布,滑动方向平行分水岭。
一般东西延伸的沟谷,阳坡(南坡)崩塌、滑坡多于背阴坡(北坡),而南北方向分布的沟谷,西坡崩塌、滑坡多于东坡。
据调查,79%的黄土崩塌、滑坡分布于河谷的南坡和西坡。
区域分布的基本规律是:北部滑坡、崩塌的密度大于南部,西部多于东部。
其中环县、华池、庆城、镇原、宁县的滑坡次数较多。
2、泥石流。
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表受地质、雨水、河流侵蚀切割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一般沟谷内平时无水,在暴雨和强降雨期间,坡面径流和塬面径流迅速汇集在沟道中,冲蚀坡面堆积物、矿区堆积弃渣、尾矿、修路弃土堆积物及部分黄土崩塌、滑坡土体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
泥石流灾害致灾最为严重的为镇原县城区、环县城区、华池县城区,宁县新区及一些村镇也有泥石流地质灾害。
3、地面塌陷。
多为采空区地面塌陷。
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面塌陷主要集中在华池县、庆城县、镇原县、西峰油田矿区及白垩系罗汉洞组石英砂集中开采区的巴家咀、段家山、马头坡和蒲河沿岸。
如1995年7月华池县怀安乡元东油田(101区),因石油超强开采,造成矿区地面严重下陷,面积达1㎞2,最深处10多米;巴家咀、段家山、马头坡砂矿区地面塌陷也有10多处。
随着石油、煤炭、砂石的开采强度加大,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地面变形、塌陷灾害将呈发展趋势。
而由地面塌陷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地下水位下降等恶化的生态环境将给庆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带来严重障碍。
4、黄土湿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
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还有少量的黄土湿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都与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有一定关系。
特别是连续降水、暴雨、大暴雨时,都可能造成黄土湿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等灾害发生。
黄土湿陷在全市均有分布,以自重湿陷性黄土为主,遇雨水侵湿,就会发生地基下沉、坍塌、变形;地裂缝主要分布在西峰区、宁县、镇原县、庆城县、正宁县、环县六县区,大多数分布在农村耕地中,很少引起人们关注。
裂缝方向主要有NW和SE走向,也有部分SN走向的,区域分布杂乱;不稳定斜坡主要是由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
二、诱发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一)特殊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是诱发地质灾害的内因。
地形地貌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先决条件。
庆阳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升高,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山多川少,形成了残塬、梁峁、沟坡、沟谷、河川的地貌格局。
特别是马兰黄土、离石黄土厚度较大,其特殊的地层岩性、基岩中泥岩、砂岩与黄土接触面具有倾斜剥蚀和粘性较大古土壤层,而第四纪黄土节理和裂隙发育比较广泛,有利于降水下渗,使黄土遇水易湿陷,下部基岩相对于第四纪黄土结构稳定,力学性质好,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
同时,由于地壳的震荡性上升和地震活动,使黄土地形遭受侵蚀和自然受风化,促进了切割,加大了边坡天然坡度,容易失稳,形成大量易于被水流侵蚀冲刷的疏松土石堆积物,因而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多发区。
(二)气象水文条件是诱发地质灾害的外因。
庆阳属大陆性气候区,北部为温带干旱区,南部属温带半湿润区,年均降雨量在407.3~623.5㎜。
7、8、9三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55%~60%左右,而且多以大雨、暴雨、强对流降水形式出现,这些特点不但降低了降水利用率,而且长时间高强度降雨,使地下水位上升,侵润黄土,降低了土层的力学性质,残塬、梁峁、沟坡地带土体重力增加,容易诱发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和水土流失。
(三)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有一外在因素。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化建设、铁路、高速公路建设,石油、煤炭资源开发和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塬面取土、河道取石,陡坡谷底采砂、部分县城新区开发、移山填沟、土地复垦整理等人类工程活动中,忽视了水土保持,破坏了自然岩体结构,每遇高强度的降雨,加速了土壤侵蚀,从而使土地资源、水资源、植被资源、大气环境、水环境等生态环境承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为灾害再现留下了地质隐患,易形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
三、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防治的思路与对策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防治要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治理的原则,综合治理。
对重点防治区、易发区,进行近期治理;对次重点防治区、较易发区,作为中期治理;对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基本无地质灾害区,作为远期治理。
(一)加强政府职能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
地质灾害防治属于政府职能,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一项实实在在、积德行善的好事情,也是一项功在当地,利在千秋的大事。
因此,在地质灾害防治上,要把“以人为本”和“坚守生命最高准则”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个环节,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根本出发点,把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治理体系、防治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核心,把提高全社会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作为建设的重点。
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的要求,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市、县、乡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主要领导及主管部门负责人综合考核评价、任职等谈话的重要内容。
要健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机制和分级负责制度,把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到具体负责人。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全面履行监督责任,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规范地质灾害防治行为,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法规机制。
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制定防灾目标、防灾规划和防灾措施,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管理制度。
同时,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执法监察力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把好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关,严防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强化石油、煤炭、沙石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
市县及有关部门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小城镇规划、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石油、煤炭、砂石等资源开发矿区规划时,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和《甘肃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加强对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合理确定项目选址、布局,避开危险区域,保护建设项目的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
(三)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国家、集体、个人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的投入机制。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市、县、乡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逐步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协调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
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要坚持“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对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明确防治责任单位,落实防治治理责任主体。
(四)科学规划,加大重要地质灾害危险区域治理。
一是把西峰城区、环县、华池县、庆城县、镇原县、宁县、合水县县城和学校、医院、人口密集的小城镇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进行近期治理。
防治措施以工程治理或搬迁治理、监测预警、避让及地质环境保护为主;二是把长庆桥国家级工业园区、宁正矿区、沙井子矿区、甜水堡矿区作为次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作为地质灾害中期治理。
以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相结合为主。
如砌石护坡、种草植树等,避让及地质环境保护;三是把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水土保持、山洪灾害防治、中小河流域治理及灾害易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等作为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作为远期治理,主要以生物治理为主,工程治理为辅,如种草植树、挡墙措施。
四是要加大对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的治理,要组织国土资源、发展改革、财政、环保、水务、林业等相关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分阶段,分批次,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