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实践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风险的不断增加,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内部审计是指由企业内部员工或外部专业人士对企业管理、风险控制、运营效率等情况进行独立的评价和鉴证活动,以帮助企业达成其目标并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探讨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并分析其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
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对可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具体应用于风险识别和评估。
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审计调查和评价,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和问题所在,并对其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
通过这样的工作,企业可以及时了解自身面对的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具体应用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
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发现其中的弱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这样的工作,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在合理的框架内进行,减少因内部控制不足而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第五,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还具体应用于协助企业应对外部风险和环境变化。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行业发展趋势、政策法规变化、市场竞争情况等的研究和分析,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和建议,帮助企业应对外部风险和环境变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战略性建议。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内部审计的工作,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自身所面对的各种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在合理的框架内进行;可以帮助企业优化和改进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和控制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的财务安全;可以帮助企业应对外部风险和环境变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战略性建议。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是将风险管理理论引入审计领域,通过将审计过程与风险评估相结合,更加有效地实现审计目的、提升审计质量和成果的一种审计理论。
该理论加强了审计中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和分析、对内部控制的评估以及对客户企业的信誉和财务报表的准确性的保证。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研究成果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主要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导向审计方案的设计和风险管控三个方面的研究。
研究者通过对过去审计案例的分析,总结风险的发现和控制方法,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1.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如CFRA评估法、偏离度评估法、多元回归分析法等对风险进行评估,从而确定风险阶段和风险类型,基于风险的信息提供核心决策,合理分配资源和规划审计任务。
2.风险导向审计方案设计3.风险管控风险管控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要求。
研究者在风险评估和风险导向审计方案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内部控制管控、风险投资管控、财务风险管控、企业合规管控等措施,提高审计过程的准确性和保障。
二、实践发展目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并逐步得到了我国审计领域的认可。
在实践中,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已经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提升审计质量和成果,为企业和政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1.企业实践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时,早已开始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和风险评估方法,建立风险控制体系,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
例如,某公司利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将原有的范式改为“基于风险评估的内部审计模式”,着力于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
2.政府实践政府在建立国家财务管理体系和实施政府财务审计时,也开始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例如,2018年,北京市财政局制定了《北京市机关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办法》,引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进一步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实效性和效率。
浅析风险管理在全过程跟踪审计中的应用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0 6 6 ( 2 0 1 3 ) 1 4 — 0 2 0 6 - 0 2
表 1 影 响 投 资 的 主 要 因 素 和对 策
序 号 影 响 投 资 目标 的 因 素 对 策 或 措 施
概 述
工程 项 目风 险是 指在 决 策及 实 施 的 过 程 中 ,造 成 实 际结
沟通 、 协调。
6 观、 环保的要求 . 投 资控 加强与参建各方的沟通 , 做好技 术经济分析 . 力 制 工 作 较 为 繁 重 求 在 满 足 项 目整 体 需 要 的 同 时 严 格 控 制 投 资 。
因本 工 程 施 工 期 主 要 在 夏 季 易发 洪 水 时 期 且 根 7 不 可抗 力 因素 的 影 响 据 以往 水 文 气 象 资 料 , 不排 除 出现 洪水 干 扰 施 工 的 因素 . 要 求 项 目组 成 员 密切 关 注 天 气 变 化 . 充分理解合同条款 . 提前预判 。
不可挽回的。 只 能 通过 密切 的监 视 及 对 合 同的 掌握 , 尽量减 少
损失。
3 风险对应策略 的决策
针 对 以上 评 价 结 果 , 项 目组 拟 订 了 以风 险控 制 为 主 、 风 险
( 2 ) 现 场 临 时 签 证 会 经 常 出现 , 且 为 了完 善 相 关 程 序 , 对
绿 色经济
L O W c A R B o N W o R L D 2 0 1 3 / 7
浅析风险管理在全 过程跟踪审计 中的应 用
张 浩 ( 重庆恒基工程 造价咨 询有限 公司, 重 庆市 江北区4 0 0 0 2 0 )
【 摘 要 】 随着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 的作 用目趋 重要 , 投资控制 的相关的理论也在逐渐完善、 成熟。造价管理虽然含有风险管理 的内容, 但
浅析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四、风险导 向审计在企业风 险管理 中 的应 用
实施企业风险导 向内部审计是针对风 险 管理 制 度 的执行 情 况进 行 再监 督 , 以便及 时发现并消除风险点 , 把风险损失控制在最 低 限度 , 与此 同时 , 通过 对风 险管理 制度 能够 的健全I和符合 性测试发现内控制度的不足 生 之处 , 并提出改进意见,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内 部控制制度 ; 实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还能起 到预 防风险与警示的作用 , 企业结合实际情 况制定具体 的内控制度, 由相关部 门或人员 具体实施 , 事先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 把风险 消灭 在 发生 之 前 或萌 芽状 态 , 当风 险产 生 而 并造 成 损 失 时 , 结 经验 教 训 , 取相 应 措 总 采 施, 发挥 风险 管理 审 计的 警示 作用 。 根据 风 险导 向审计 的 内容 与实 质 , 国 中
一
需 要 的动 因 下发展 起 来 的 , 而是 在政 府 的 要 求下, 在国家审计部门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 19 年 国家 审计 署成立 , 了尽 快 建立 和 完 93 为 善审计体系, 补充刚刚复兴的国家审计力量 的不足 , 政府和政府审计机构都极力敦促内 部 审计 的组 建 。 但随 着我 国经 济体 制 的不 断 改 革 发展 , 业 内部 审计 越 来越 受 到各 方 面 企 的 重视 , 内部 审计 的理 解也 发 生 了较 大 的 对 变 化 。我 国 的 内部 审 计基 本 准则 指 出 : 内部 审计 是组织 内部 的一种 独立客 观 的监督和 评 价活动 , 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 移动杭州分公司在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中建立 控制的适当性 、 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 了相应的管理体系 , 并开展 了一系列探索 : 目标 的实 现 。 l 、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开展企业 风险管理审计的前提应是制度的建立。 因为 三 、企业风险 管理 的必要性 风 险管理 审 计是 强 化 内部控 制的 重要 手段 , 企 业 风 险 管理 的实 质 是企 业 有 效 利 用 企业管理层对风 险管理审计 的范围、内容、 各种资源, 以战略的方式管理风险, 使企业在 方法及审计结果的利用等做 出明确的规定 , 多变 的环 境 下 以稳 健 的方 式运 作 , 而 获得 将其纳入内部控制制度 , 从 强制各部门执行 , 达 增加价值 的机会 。在全球竞争激烈 的市场 到消除、防范风险的 目的。 中, 任何 企业都处于动荡多变的环境之中。 首先 , 根据企业实际风险范围, 依据业务 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 , 风险引发的损失 流程进行 了分类 , 以矩阵的方式确立企业风 规模也越来越大 , 这些都促使企业对风险管 险管理范围, 矩阵内容包括业务流程、 风险、 理 给予 高 度 的关注 。S X法 案 的实 施 , O 以及 控 制 目标 、控制 描述 等 内容 , 以此 作 为控 制 CS O O的 企 业 风险 管理— — 整合 框架 》的 企 业 风 险的 准绳 。 出台更是将E M( I R ' 6  ̄J 风险管理) 的研究提到 其次 , 建立了企业风险管理的相关明细 了一 个新 的 高度 。 制度, 包括 : 每个企业在经营 中都有可能发生风险, 内控 岗位 授 权 制度 。对 内控 所 涉及 的 风险管理能够增加企业的价值 , 实行风险管 各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对象、条件 、 范围和 理企业的受益和不实行风险管理的企业受益 额 度等 , 何 组 织和 个 人不得 超 越授 权做 出 任 是不同的, 因此风险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特 风 险 性的决 定 。 殊 领域 , 日益 受 到企 业 的重 视 。风 险管 理 利 内控 报 告 制 度 。 明确 规 定 报告 人与 接 用科学系统的方法 , 管理和处置各种风险, 有 受 报告 人 , 告 的时 间 、 内容 、频率 、传递 报 利 于企 业 减 少和 消 除各 种风 险 , 对企 业 科 路线、负责处理报告的部 门和人员等。 这 学决策 、正常生产都具有重大意义。此外, 内控 批 准 制 度 。对 内控 所 涉及 的重 要 各企业通过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资源的最佳 事 项 , 明确 规 定批 准 的程 序 、条 件 、范 围和 组合, 降低 了管理 成 本 , 高企 业 经营 效率 , 额度 、 备文 件 以及有 权批 准 的部 门和 人 员 提 必 降低成本 , 降低损耗, 促使企业生产活动的顺 及其 相 应责 任 。 利进 行 , 造安全 稳定 的企 业环境 , 障企业 创 保 内控责任制度。 按照权利、 义务和责任 目标 的 实现 。具 体表 现在 :、 过 系统 的处 1通 置 和控 制风 险 , 障企 业 经营 目标 的顺 利实 保 现 。2 使 企 业的 决策 科学 化和 合理 化 , 、 减少 决 策的 风 险 性。3 、有 助 于提 高 企业 经营 效 益。4 、为企业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工作环 境 , 极的 投入 到生产 工作 中去 , 再为处 积 不必 置风险而储备大量的专用资金。 由此可 见 , 险管理 对 整个 经济 、社 会 风 的正常运转和不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MO R U I E S 坝 代 商 业 DE NB S N S
审计风险管理的实践框架与方法

审计风险管理的实践框架与方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多样化。
为了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和稳定发展,审计风险管理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审计风险管理的实践框架与方法,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
一、审计风险管理的概念与意义审计风险管理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方法,识别、评估和应对可能影响审计结果的各类风险。
它旨在确保审计过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高审计报告的价值和可信度。
审计风险管理的实践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潜在的风险,还可以提供有关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准确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审计风险管理的实践框架1. 风险识别与分析风险识别与分析是审计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全面了解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这包括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内部控制制度、行业竞争状况等进行评估,以识别潜在的风险点。
2. 风险评估与分类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与分类。
根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将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确定应对的重点。
同时,将风险进行分类,如财务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等,以便更好地制定应对策略。
3. 风险应对与控制风险应对与控制是审计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控制措施。
这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完善审计程序和方法,加强对关键业务环节的监控等。
同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事件,确保企业安全运营。
三、审计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技巧1. 建立风险意识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经营中。
通过加强员工的风险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建立风险信息收集和交流机制,及时了解和应对风险变化。
2. 强化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同时,建立健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加强对关键业务环节的监控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审计中的项目管理与项目风险

审计中的项目管理与项目风险一、引言在现代企业运营过程中,项目管理和项目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无论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还是为了降低潜在风险,项目管理和项目风险管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审计中的项目管理与项目风险,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项目管理在审计中的作用1. 项目规划与执行在审计过程中,项目管理的第一步是项目规划。
这包括确定任务、目标和可行性,制定工作计划,并分配资源以达到所需的结果。
项目执行阶段需要对每项任务进行监控和管理,以确保任务按时完成,同时保持高质量。
2. 项目监控与控制在审计项目中,监控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项目管理团队需要定期审查项目进展情况,识别并解决问题,以保持项目在预定时间和预算范围内进行。
此外,适当的沟通和协调也是项目监控的关键,以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信息的流动。
3. 项目收尾与评估项目收尾是审计过程中的最后一步。
在项目接近完成时,项目管理团队需要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估,并确保交付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需求。
此外,对项目进行总结和反馈是审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改进未来的项目管理。
三、项目风险管理在审计中的应用1. 风险识别与评估在审计项目中,项目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潜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仔细分析项目的各个方面,包括时间、成本、质量和资源等,可以确定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
然后,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其对项目目标的潜在影响。
2. 风险应对与控制在项目风险管理中,应对和控制风险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项目管理团队应该制定相应的对策和计划,以减轻风险的影响和可能的损失。
这可能包括调整项目计划、加强资源管理、寻求合作伙伴的支持等。
此外,项目团队还应不断监控风险的变化,并采取预防措施,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完成。
3. 风险沟通与报告在审计项目中,风险沟通和报告对于项目的成功非常重要。
项目管理团队应确保与项目利益相关者的交流畅通,及时向他们报告项目中的风险和挑战。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实践与体会

高 数据易于获取 .不需要特殊文档 、资料、设备即 能访 问数据 ,如 DB 存放的数据 。 F
①数据重要 度:数据重要 度是按照数据被破 坏 或无法使用对公司造成的损失程度 ( 经济损 失、信 誉损失 ) 估算的。数据重要度可以作为评判数据是 否 需要备份 、备份数据的保存 方式、备份数据 的保 存年限的依据。
维普资讯
■
张卫华 龙
司 范 围 的
” 、
术 系 统 中 的
开放
部
蕾 l ,
l
2
不需要保密.情息对外公开
仅内部 员工了解 、信息不对外公开
由于证券公 司的信 息化程度 非常 高, E常运作 l 依 赖的信 息系统复杂而魔 大.运 用系统敷量迭 几百 套。在 审 计 范围广 ,专职 I 审计人 员少的 情 况 T 下 ,必 须合理 利用 审计 资源 ,重 点审计 高风险 系 统 ,并对 高风 险系统进行风 险管理审计 .我们按 以
高
教据未经加密
表四:安 全威胁级别的量化标准
安全 威胁
级别
描述
例 :数据丢失后会妨碍客户的交易 但影响程 度
较辊或容 易恢复的 。 例: 数据署失后会影响公司员 ̄T作. T . -
髂 要严格的 专门授权才能访问数据,系统安 全级 低 别较 高,或需要专用文档 、源程序 、专用 没备、 特殊器材、 相当的技能才能突破安 全限 制去访 问
数据 。
中
2 导 致不 能开展正常的工作或影响 客户交 易决 策.员Ⅱ 作决策的相关数据
例:数据丢失后破坏客户信息数据的完
出
衙 要授权 才能访问数据,但是系统本身安全级别 不高.突破安全限制访问数据难度不 高.或较容 易获取访问数据所需的专用设备 . 特殊器材
审计风险模型的具体应用

审计风险模型的具体应用1.引言1.1 概述概述审计风险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和管理审计项目风险的工具。
随着商业环境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审计过程中的风险也日益显现。
为了确保审计质量和有效性,审计风险模型被引入到审计实践中。
审计风险模型的主要目标是确定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在审计计划和程序中予以考虑。
通过分析潜在的风险,审计风险模型可以帮助审计师确定关键领域,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并优化资源分配。
在审计过程中,风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不同类型的组织面临着不同的审计风险,如管理风险、操作风险、财务风险等。
审计风险模型的具体应用可以帮助审计师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审计风险模型的具体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评估:通过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审计风险模型可以帮助审计师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审计师可以确定重要的风险领域,并重点关注这些领域。
2. 审计程序规划:审计风险模型可以为审计师提供指导,帮助他们确定适当的审计程序。
通过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审计师可以确定需要进行的测试和程序,并优化审计计划。
3. 资源分配和时间管理:审计风险模型可以帮助审计师合理分配资源和管理审计时间。
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审计师可以确定哪些领域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时间,以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4. 风险控制和监控:审计风险模型可以为审计师提供风险控制和监控的基础。
通过对风险的分析,审计师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监控其有效性。
总之,审计风险模型的具体应用可以帮助审计师更好地评估和管理审计项目中的风险。
通过优化审计计划和程序,合理分配资源和时间,以及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审计师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为组织提供可靠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具体讲解文章的章节和每个章节的主题。
根据目录的结构,可写为:2. 正文在本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审计风险模型的定义、原理以及具体应用。
风险管理审计实施方案

风险管理审计实施方案一、引言。
风险管理审计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套风险管理审计的实施方案,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
二、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性。
风险管理审计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并通过评估和监控这些风险,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程度,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风险管理审计还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合理的内控机制,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防范和减少各种经营风险的发生。
三、风险管理审计实施方案。
1. 确立风险管理审计的组织架构和责任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风险管理审计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的审计管理机制。
2. 制定风险管理审计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措施的制定和执行,确保审计工作有章可循,科学高效。
3. 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企业各项风险的全面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风险事件。
4. 加强风险管理审计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5. 定期对风险管理审计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风险管理审计实施方案的效果评估。
风险管理审计实施方案的效果评估是评价方案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方案实施后的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可以发现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对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五、总结。
风险管理审计对于企业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审计体系,才能有效降低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因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审计实施方案,确保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管理风险等等。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内部审计具有重要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由企业内部专职机构或特定的人员,根据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对企业的管理、运营、财务等方面进行独立的审计和监督,以发现问题,并提供建议和改进建议的机制。
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联系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
良好的内部审计体系,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内部审计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贡献1.评估企业风险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的评估,发现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改善建议,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
2.提供信息支持内部审计可以提供关键的信息支持,用于帮助企业管理和控制风险。
通过分析和报告,内部审计可以让企业的管理层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运营和风险,并根据这些信息设计和实施相关的管理措施。
3.促进企业合规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审计,确保企业的管理和运营符合相关的法规和规定,从而避免企业因违规行为而承担相关的信用和法律风险。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1.评估风险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的各个领域进行管控评估,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和优化措施。
通过对企业的管理和运营进行全面的审计和监督,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地管控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2.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流程和流程控制、内部控制等方面。
通过不断地审计和监督,内部审计可以保证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有效运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3.检测违规行为内部审计可以检测企业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
内部审计团队可以通过独立审计和报告,为管理层提供清晰的风险提示,帮助管理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避免企业因违规行为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实务探讨

风 险 管 理 审 计 的应 用 实 务 探 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杨 晓芳
( 南省株 洲市 芦淞 区董 家煅 南方 公 司审计 监察 部 ,湖 南 湖 株洲 42 0 ) 10 2
【 摘 要 】本文依据 当前流行的风险审计理论 ,结合本单位风险管垤审计开展情况 ,加以总结- 9整理 ,初步探索风险管理审计实务应用 的模型,以求能为 内部 审计界罚仁抛砖 引玉,对风险审计的实务研笼有所裨益。 【 关键词】风险管理 ;审计 ;应用实务
引言 术及创新 、市场 需求 、上 下游 客户关系、竞争对手情况及差距 随着当今技术经济的 飞速发展 ,企业 面临的风险 日趋 多样 等 );市场风险信息 ( 品价格及供 需、主要客户的信用、能 产 化,与之相 对应,企业管理层也越来越重视风 险管理 ,我国于 源及 原材料供应关系 、税收利率汇 率的变化 等);运 营风 险信 2 0 年6 0 6 月,由国资委出台 《 中央企业全面风 险管理指引》, 旨 息 ( 新产品开发 、市场开发与营销 、管 理层 专业 背景及经 营能 在 推 进 与 强化 大 型 国 有 企 业 的 风 险 管 理 制 度 建 设 。 内部 审计 将 力 、专 业技术人员结构等 )、法律与道德方 面的风 险信 息 ( 影 促 进 企 业 的风 险 管理 作 为 自身 的 主 要 职 责 , 但 是 ,如 何 在 风 险 响企业 的新法律和政 策、员工的道德及操守 、重大法律纠纷及 管理流程 中,履行监控和评价 的控 制职 能,大多数企业的 内部 诉 讼 情 况 、 知识 产 权 情 况 )等 。 审 计 人 员 仍然 处 于 摸 索 阶段 。 审计信 息平 台动 态更新,在实施风险审计前 ,审计人员可 内部 审 计 在 风 险 管理 中 的作 用 及 流程 简 述 以充 分 了解 及 预 测 被 审 计 单 位 经 营 过 程 中的 风 险 因素 ,为 实 施 风 险管 理 是企 业 的 决策层 及 经 营层 的职 责 , 内部 审计 只对 企 现 场 审计 筛 选 审 计 重 点及 要 点打 下 坚 实 的基 础 。 业 的风险管理程序 的健全性及执行 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及评估 ,对 ( )确 定 风 险 管 理 审 计重 点和 要 点 二 制度、程序、应对措施的不足进行风险提示 。内部审计在风 险管 在掌握被审计对象 的大量风 险信 息的前 提下,我们通过因 理 中的 作用 表 现在 三 个方 面 ,一是 鉴 别 风 险 ;二 是区 分 可控 制 的 素 分析 ,确 定权重 ,逐一评分 ,按重要性 原则确 定公司风险审 风险;三是指出缺乏控制或过度控制的区域并提出建议。 计 的重 点 及 要 点 。 内部审计 了解被 审计对象 面临的风险,是进行风险鉴别 的 1 、基本风 险因素分析 起点 。企业面临 的风 险,基本 上可 以划 分为系统风险和特有风 ( )主要经营者的管理 能力及道德水平。对管理能力的评 1 险 ,系统风险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同一行业所共 同面对的 价 ,我们 以历年 的经 营业 绩及 内控制度 的健全有效性为主要参 风 险 ,一 般 与 人 文 、地 理 、法 律 、法 规 、财 政政 策 、 技 术 进 步 考指标 :对道德水平 的评 价,我们 以经营者及领导班子的违纪 等宏观因素有关,企业无法改变也无可避免 ,只 能通过 内部调 情况 、费用开支的合理性 为主要参考指标 。 整来加以适应 ;特 有风险,是指某一单个企业 因 自身特 点所面 ( )上次 审计 的 日期和结果 。一般说来 ,审计 间隔期越 2 临的独有 风险,按实体内容包括营销风险 、财务风 险、产 品开 长,风险越大;上次审计发现 的缺 陷越 多,说明控制存在的缺 发风 险、组织机构风险 、内部控制风险等。 陷越 大 ,越 应 审 计 。 内部审计应针对审计对象广泛收集风险因素,进行筛选和分 ( )被审计对象的规模及涉及的资金大小。被审计对象的规 3 析,得 出影响企业经营 目标实现的重大不确定因素 ,视为企业应 模越大,对组织的影响就越大 ,对组织 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就越 该予以管理的风险,做为评价企业风险管理范围的恰当性的主要 大 :涉及 的资金 越大 ,一 般容 易 引起注 意 ,并预 示着 风 险。 参考指标。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审计独立分析的结果与企业 已经关 ( )内部控制系统。越弱 的控制意味着越大 的潜在损 失和 4 注 并实 施 管理 的 风 险进 行 比对 ,根 据 风 险 审计 的重 要性 理 论 ,参 较高的风 险,而越强的控制意味着较少的潜在损失。 照企 业 风 险管 理 方针 、 政策 ,按风 险管 理 目标 的 要求 ,运用 专 业 ( )公司主要领导及管理层的要求。当管理层要求实施特 5 方法对审计对象风险范围、识别、评析、管理等方面进行查证和 定的审计项 目时,我们通 常可以认为,管理层察觉到 了某种风 鉴别,对风险管理及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 。 险,因为管理者 比其他人更 熟悉业务,他们会更容易 了解其中 二 、风险管理 审计的具体应用 存在 的风险。 ( )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平台,广泛收集风 险因素 一 ( )业务的重大变化 。若基本业务发生重大变化 ,就有理 6 掌握丰富 的信息 资源是准确 把握 风险管理审计重点 的前提 由优先对其进 行审计,因为经营环境 的快速恶化 ,管理 人员又 条 件 。我 们 的作 法 是 针 对 公 司及 下属 分 、 子 公 司 , 以审 计 对 象 面临较大 的考 核压力,极易产生风险 :或 由于 新业 务的拓展 或 为单元,建立审计信息平 台,按季度定期 收集 相关风险信息 , 原有业务 的急速成长 ,使得 审计对象发生急剧变化 ,在变化过 信 息平 台 由四 部 分构 成 : 程 中 ,会 发 生 许 多 复杂 的情 况 和 风 险 ,这 些 情 况 和 风 险 在 日常 1 基 本 信 息 栏 ,主 要 内 容 为 :组 织 形 式 、 主 导 产 品及 特 稳 定 的业 务 流 程 中 一 般 是 不会 发 生 的。 、 点 、行 业 背 景 、政 策 影 响 、经 营理 念 、发 展 战 略 等 。 ( )获取经营收益的机会 。风险并不仅仅指给予企业带来 7 2 、历 史 审 计 信 息栏 ,主 要 内 容 为 : 历 年 的 审计 范 围及 方 损失 ,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机会。关注风险,不能只着眼那些给 法 、审计发现 的问题及整 改情 况、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历次 审 企业带来纯损失的风险,还应充分发掘可 以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机 计提示的风 险等 。 会,并充分利用 ,从另一方面理解 ,就等于给企业带来了损失。 3 、当前信息栏,主要 内容为:经营信息 ( 收入、成本 、费 2 确 定 风 险 审计 的重 点 及 要 点 、 用、资产、负债等 );绩效评 价信息 ( 务效 益状 况、资产营 财 ( )根据风险因素对企业整体风险的重要性程度,确定每一 1 运 状况 、偿 债 能 力 、发 展 能 力 、 营销 能 力 )等 。 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并对每一风险因素确定具体的评分标准。 4 风 险 管 理 信 息 栏 ,主 要 内容 为 : 战 略 风 险 对 企 业 的 影 、 我们通常先 由审计部门领导召集所有的审计人员进行集体讨 响 ( 宏观经济运行、行业状况 、国家产业政策趋势及变 化、技 论,将各种风 险因素进行成对比较 ,得出一个初步意见后 ,再与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评估、监督和建议来确保企业在面对风险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下面是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1. 风险评估: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的全面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战略风险、运营风险、合规风险等。
通过了解和分析风险的来源和潜在影响,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并定位关键风险领域,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和方向。
2. 内部控制评估: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估,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和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企业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3. 监督合规性:内部审计可以监督企业的合规性,包括遵守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内部规章制度等。
通过对关键业务流程和操作的审计,内部审计可以确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符合相关规定,避免违法违规行为导致的风险和损失。
4. 发现潜在欺诈: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业务流程、关键指标等进行审计,发现潜在的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风险和损失,通过内部审计的发现和预防,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遏制欺诈行为的发生。
5. 建立风险意识: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企业各部门的培训和指导,促使员工形成风险意识。
通过加强管理人员和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主动识别和管理风险。
6. 提供建议和改进措施:内部审计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通过与管理层的沟通和合作,内部审计可以与企业共同制定改进计划,帮助企业解决风险和问题,并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类风险。
通过内部审计的监督和建议,企业可以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提高内部控制效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商行业务连续性风险管理审计研究和实践——以某农商行为例

农商行业务连续性风险管理审计研究和实践——以某农商行为例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信息化的普及和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因信息系统故障导致金融业务和服务中断也日益突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建设越来越重视。
特别是近年来,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银监发[2011]104号),进一步明确了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监管要求,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全国大部分银行都建立了以高管层牵头的,风险管理部组织的覆盖全行所有部门和分支机构的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架构,明确了业务连续性管理职责,制定了业务连续性管理目标、方针、策略,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灾难恢复体系作为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支撑资源。
本文以对L行的业务连续性专项审计情况为例,主要是通过分享业务连续性审计过程中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并通过总结审计的成功经验,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以期对其他审计人员开展相关审计工作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业务连续性;审计要点;审计方式一、业务连续性概念业务连续性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有效应对重要业务运营中断事件,建设应急响应、恢复机制和管理能力框架,保障重要业务连续运营的一整套管理过程,包括策略、组织架构、方法、标准和程序。
二、业务连续性管理审计要点分析(一)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架构1.日常管理组织架构审计要点:是否将业务连续性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业务连续性日常组织架构和应急管理组织架构。
是否明确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相关职责,是否明确业务连续性管理的主要部门。
业务连续性管理部门与执行部门职责是否明确,是否进行履职。
是否制定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明确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策略、组织架构、方法、标志和程序。
2.应急处置组织架构审计要点:是否建立运营中断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架构,包括应急决策层、应急指挥层、应急执行层和应急保障层,其中应急决策层由高级管理人员组成,应急指挥层由业务连续性管理主管部门、执行部门和保障部门负责人组成,应急执行层由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执行部门组成,应急保障层由业务连续性管理保障部门组成。
风险管理审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风险管理审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风险管理审计是指以风险为核心,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审计,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保障企业的财产安全以及企业的行业声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对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而风险管理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管控方式,在企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研究风险管理审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与任务(一)研究目的:通过对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研究其应用的优点和局限性,为企业今后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任务:1、研究国内外风险管理审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2、调查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其原因。
3、总结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优点和局限性。
4、探讨我国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1、风险管理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现状和问题。
3、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优点和局限性。
4、我国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二)研究方法:1、文献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了解国内外风险管理审计的发展历程、理论构架、实践经验等方面的信息。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情况,分析其现状与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企业实际案例,分析应用风险管理审计的效果及其可操作性。
四、预期成果1、对我国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企业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2、对相关领域(如审计、财务、风险管理等)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对学术界、实践界、管理界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审计风险与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

论审计风险与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一、前言审计是一个关键的过程,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及维护市场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呈现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和商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增加,需要综合考虑审计风险因素,以更好地进行审计。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审计风险及其概念,同时探讨了审计风险的因素和影响,最后分析了审计风险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是指对客户存在误判的风险。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无法对客户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做出绝对性判断,一些客户的问题甚至在审计过程中都可能无法被发现。
审计风险是指一个企业无法满足自身需求需要受到的风险,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基本类型:1.技术风险:此类风险产生于审计人员的技能和专业能力,例如,如果审计师缺乏特定企业的会计准则知识或行业特定的审计知识,就会出现技术风险。
2.存在风险:此类风险代表着被审计公司的内部控制不完全,例如,因为虚报收入导致收入被夸大,而审计师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3.进一步检查风险:此类风险是未考虑而导致的风险,是因为审计师可能未能在审计中发现问题,但在审计后仍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
三、审计风险的因素和影响审计风险是由多个因素共同造成的,这些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下面我们将分别讨论:1.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了被审计企业内部的管控结构和公司规模等。
为了理解内部因素如何对审计风险产生影响,我们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1.内部控制结构:企业内部控制是对企业有用的保障,保证其资产得到充分的保证,并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和可靠。
因此,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会对审计风险产生重要影响。
2.公司规模:规模越大的公司通常意味着量级越大,而数量的增加也会导致更多的样本被涉及到。
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数据需要被处理和分析,这样可能会导致审计风险增加。
3.公司的管理阶层:审计系一个非常依赖企业管理层和企业治理结构的过程。
如果企业的管理层失职,或者内部控制结构有缺陷,那么审计师就会可能面临更高的审计风险。
审计中的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最佳实践和风险管理

审计中的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最佳实践和风险管理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在审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审计旨在评估组织的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然而,数据泄露和安全漏洞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介绍审计中的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的最佳实践和风险管理。
一、加密和权限控制加密是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审计中,应使用加密技术保护敏感数据,包括存储数据、传输数据以及数据备份。
加密可以有效防止非授权访问和数据窃取。
除了加密,合理的权限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修改敏感数据,其他人员应该被限制在授权范围内进行操作。
审计人员应该对权限进行审查,确保数据只能被合法授权的人员访问。
二、日志记录和监控日志记录和监控是实现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的关键工具。
审计人员应该对系统进行日志记录,记录所有重要的操作和事件。
这些日志可以作为审计的证据,用来追踪和检测不正常的行为。
审计人员还应该监控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通过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例如,当系统检测到非法访问时,可以立即发出警报并封锁相关账户,保护数据的隐私和安全。
三、更新和漏洞修复及时更新和修复系统和应用程序中的漏洞是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审计人员应该定期检查和更新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
同时,及时修复已知漏洞和安全问题,避免被黑客利用。
在更新和漏洞修复的过程中,应该进行仔细的测试和验证,确保更新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应该建立备份机制,以防意外情况导致数据的丢失或破坏。
四、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是确保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最佳实践的重要环节。
审计人员和组织员工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数据隐私和安全的重要性,掌握数据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此外,定期进行安全意识提升活动也是必要的。
通过讲座、演习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员工对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的认识和理解,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风险管理审计在高校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风险管理审计在高校内部审计中的运用摘要:高校办学风险的日益增大和内部审计自身发展,内部审计必须涉足风险管理审计,本文对学校风险管理体系的制定、执行、运作进行审查评价,为学校的管理提出高质量的建设性建议,其目的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益。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098-02风险管理是在对风险进行观察、评估的基础上控制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风险管理理论认为: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要素之一,它是—个系统的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等环节,其目的在于控制和减少损失,提高经济利益或社会效果。
风险管理审计是在各管理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再监督,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中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充分了解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审查和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是对学校风险管理体系的制定、执行、运作进行审查评价,并提出建议,以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效益。
一、高校内部审计涉足风险管理领域的原因1、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将内部审计工作导向了风险审计的轨道。
《标准》赋予了内部审计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于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
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这一新的定义,以风险为基础,对内部审计的对象、目标、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将内部审计导向了风险审计的轨道。
2、高校办学的风险日益增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高校办学的环境变得日趋复杂,高校办学风险也日益增加。
各方面的需求扩大需要大量的建设经费,仅靠国家财政的拨款已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于是多渠道筹资办学成了一种新趋势,社会越来越关注高等教育经费的运作和使用状况。
此外,高校也通过投资行为来进行新校区建设和老校区改造,通过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各种对外联合办学形式来扩大学校的发展,各种经济活动已渗透到了高校的管理活动中,融资、投资风险,并校风险,合作办学风险,资金、设备管理风险等等各种风险越来越引起了高校管理层的关注和重视。
审计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的实践案例

审计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的实践案例近年来,随着企业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和法规要求的不断增加,审计风险评估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财务稳健运营变得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探讨审计风险评估的过程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案例背景某ABC公司是一家中型制造企业,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部件。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管理层决定进行一次全面的审计风险评估,以提升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二、审计风险评估过程1.确定评估范围审计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是确定评估的范围。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对公司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
2.识别风险因素根据公司的特点,我们需要识别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
在这个案例中,可能的风险包括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资产的保护等。
3.评估风险程度对于已识别的风险因素,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和概率。
评估风险程度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来完成,比如使用风险矩阵进行量化评估。
4.确定应对措施在确定风险程度之后,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加强内部控制、改进报告准确性、进行培训和教育等。
5.实施和监控最后,企业需要将制定的应对措施付诸实施,并进行监控和追踪。
监控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方式进行。
三、应对措施的实施案例根据审计风险评估的结果,某ABC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应对风险:1.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公司重新设计和优化其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审计和风险管理职能,并制定了相关的流程和标准。
2.加强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为了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公司聘请了外部专业人士对财务数据进行审核和复核,并建立了严格的会计准则和报告要求。
3.开展员工培训和教育公司定期开展员工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意识和理解,增强员工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4.委派独立审计委员会公司成立了独立的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审计和风险管理的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审计师的风险管理案例分享

审计师的风险管理案例分享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风险管理是审计师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本文将分享几个实际案例,介绍审计师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1. 审计中的误导性信息风险在一次审计项目中,审计师遇到了误导性信息的风险。
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和文件存在明显的不一致,引发了审计师的怀疑。
后来,经过进一步核实和采样调查,审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故意提供了虚假的信息以掩盖其真实的财务状况。
这个案例中,审计师最终成功地利用风险管理的技巧对误导性信息进行了发现和解决。
他们建立了有效的验证程序,强化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的审计测试,并在发现不一致之后积极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和核查。
2. 重要性误差风险的管理在另一个审计项目中,审计师面临了重要性误差风险的挑战。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中存在一些金额较大的错误,而这些错误对整体财务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未能正确处理这些错误,审计师可能会得出错误的审计意见。
为了有效地管理重要性误差风险,审计师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他们审慎地策划了审计程序,重点检查了与错误相关的账务科目。
其次,审计师委派了具有丰富经验的团队成员进行核实和比对,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最后,在发现错误后,审计师及时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沟通,并要求其进行更正。
3. 法律合规性风险的控制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师还需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法律合规性。
一次审计项目中,审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在某项业务活动中存在合规性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被忽视或者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将对被审计单位的声誉和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控制法律合规性风险,审计师采取了积极的行动。
首先,他们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了解,并与专业律师进行了沟通和讨论。
其次,审计师详细审查了与合规性问题相关的业务文件和合同,并与被审计单位的高层管理层进行了交流。
最后,审计师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了合规性改进的建议,并跟进了改进的进展情况。
4. 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风险的关注随着社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审计师也需要关注相关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实践袁园(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审计部,湖南长沙410005)[摘要]在风险管理审计中,应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平台,广泛收集风险因素,确定风险管理审计重点和要点。
对被审计单位风险管理的测试,应按照《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明确需要测试的内容,建立相应的测试标准,评价被审计对象风险管理范围和风险评估标准的合理性,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功能,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管理措施和风险监管系统的功能,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预警功能,以判断被审计单位的风险预警系统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风险管理;审计;应用实践[中图分类号]F239.4[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2-11-12随着当今技术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与之相对应,企业管理层也越来越重视风险管理,我国于2006年6月,由国资委出台《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旨在推进与强化大型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内部审计将促进企业的风险管理作为自身的主要职责,但是,如何在风险管理流程中,履行监控和评价的控制职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流程简述风险管理是企业的决策层及经营层的职责,内部审计只对企业的风险管理程序的健全性及执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及评估,对制度、程序、应对措施的不足进行风险提示。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鉴别风险;二是区分可控制的风险;三是指出缺乏控制或过度控制的区域并提出建议。
内部审计了解被审计对象面临的风险,是进行风险鉴别的起点。
企业面临的风险,基本上可以划分为系统风险和特有风险,系统风险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一行业所共同面对的风险,一般与人文、地理、法律、法规、财政政策、技术进步等宏观因素有关,企业无法改变也无可避免,只能通过内部调整来加以适应;特有风险,是指某一单个企业因自身特点所面临的独有风险,按实体内容包括营销风险、财务风险、产品开发风险、组织机构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等。
内部审计应针对审计对象广泛收集风险因素,进行筛选和分析,得出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重大不确定因素,视为企业应该予以管理的风险,做为评价企业风险管理范围的恰当性的主要参考指标。
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审计独立分析的结果与企业已经关注并实施管理的风险进行比对,根据风险审计的重要性理论,参照企业风险管理方针、政策,按风险管理目标的要求,运用专业方法对审计对象风险范围、识别、评析、管理等方面进行查证和鉴别,对风险管理及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
二、风险管理审计的具体应用(一)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平台,广泛收集风险因素掌握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准确把握风险管理审计重点的前提条件。
我们的作法是针对公司总部及下属分、子公司,以审计对象为单元,建立审计信息平台,按季度定期收集相关风险信息,信息平台由四部分构成:一是基本信息栏。
组织形式、主导产品及特点、行业背景、政策影响、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等;二是历史审计信息栏。
历年的审计范围及方法、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内部控制评价结论、历次审计提示的风险等;三是当前信息栏。
经营信息(收入、成本、费用、资产、负债等);绩效评价信息(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发展能力、营销能力)等;四是风险管理信息栏。
战略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宏观经济运行、行业状况、国家产业政策趋势及变化、技术及创新、市场需求、上下游客户关系、竞争对手情况及差距等);市场风险信息(产品价格及供需、主要客户的信用、能源及原材料供应关系、税收利率汇率的变化等);运营风险信息(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与营销、管理层专业背景及经营能力、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等)、法律与道德方面的风险信息(影响企业的新法律和政策、员工的道德及操守、重大法律纠纷及诉讼情况、知识产权情况)等。
审计信息平台动态更新,在实施风险审计前,审计人员可以充分了解及预测被审计单位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为实施现场审计筛选审计重点及要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确定风险管理审计重点和要点1.基本风险因素分析(1)主要经营者的管理能力及道德水平。
对管理能力第2012年第12期(总第411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12,2012Total No.411[文章编号]1009-6043(2012)12-0098-02的评价,我们以历年的经营业绩及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性为主要参考指标;对道德水平的评价,我们以经营者及领导班子的违纪情况、费用开支的合理性为主要参考指标。
(2)上次审计的日期和结果。
一般说来,审计间隔期越长,风险越大;上次审计发现的缺陷越多,说明控制存在的缺陷越大,越应审计。
(3)被审计对象的规模及涉及的资金大小。
被审计对象的规模越大,对组织的影响就越大,对组织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就越大;涉及的资金越大,一般容易引起注意,并预示着风险。
(4)内部控制系统。
越弱的控制意味着越大的潜在损失和较高的风险,而越强的控制意味着较少的潜在损失。
(5)公司主要领导及管理层的要求。
当管理层要求实施特定的审计项目时,我们通常可以认为,管理层察觉到了某种风险,因为管理者比其他人更熟悉业务,他们会更容易了解其中存在的风险。
(6)业务的重大变化。
若基本业务发生重大变化,就有理由优先对其进行审计,因为经营环境的快速恶化,管理人员又面临较大的考核压力,极易产生风险;或由于新业务的拓展或原有业务的急速成长,使得审计对象发生急剧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会发生许多复杂的情况和风险,这些情况和风险在日常稳定的业务流程中一般是不会发生的。
(7)获取经营收益的机会。
风险并不仅仅指给予企业带来损失,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机会。
关注风险,不能只着眼那些给企业带来纯损失的风险,还应充分发掘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机会,并充分利用,从另一方面理解,就等于给企业带来了损失。
2.确定风险审计的重点及要点(1)根据风险因素对企业整体风险的重要性程度,确定每一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并对每一风险因素确定具体的评分标准。
我们通常先由审计部门领导召集所有的审计人员进行集体讨论,将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成对比较,得出一个初步意见后,再与各业务部门充分沟通,听取各业务部门的意见,形成风险因素的权重初稿,报公司审计主管领导批准后,以基本文件的形式进行确定。
我公司当前在用的各风险因素的权重分配如下表:风险因素的权重分配表(2)给各种风险因素评分。
我们利用审计人员对被审对象的风险管理信息的了解及专业判断,参考标准,确定该风险因素处于评分标准的哪一区间,给出相应的分值。
(3)风险排序。
将每个审计对象包含的各项风险因素的分值与相应的风险权重相乘并加总,得出每一审计对象所得的风险分值。
按所得分值从高到低进行风险排序,以确定审计对象的重点及要点。
(三)风险管理审计的测试对被审计单位风险管理的测试,按照《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我们分六大模块,明确了需要测试的内容,建立相应的测试标准。
具体如下:一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模块。
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情况,职责的落实情况,具体的措施情况;二是战略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及应对模块。
包括战略、计划、目标的制定依据测试,被审计单位对外部环境的分析程序测试,被审计单位对自身的优劣势的分析情况;三是市场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及应对模块。
主要有被审计单位产品分析程序的测试,竞争对手分析程序的测试,客户及供应商的分析程序测试;四是财务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及应对模块。
主要包括对财务预警体系的建立情况的测试,预警作用的实际发挥情况的测试;五是运营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及应对模块。
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的测试,组织机构职能及其履行的测试,产品结构及技术能力等风险管理程序的测试,各项资源管理中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能力的测试;六是法律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及应对模块。
测试被审计单位对法律风险的分析、研究及把握能力,测试应对法律风险的措施执行效果。
(四)风险管理的审计评价1.评价被审计对象风险管理范围的合理性我们对于被审计对象在风险管理范围的确定方面是否全面和合理,通常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确认被审计对象的市场环境、竞争能力与营运水平,综合其经营目标,找出审计对象的风险范围。
(1)审核被审计对象为实现经营目标,具备哪些强项、弱项、机会和威胁。
(2)审核被审计对象处于组织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关键的成功因素有哪些,目标的实现程度如何。
(3)根据上面两项的审核结果,参照被审计单位已经关注的风险范围,进行相互比照,评估被审计对象风险管理范围的确定是否合理。
2.评价被审计对象风险评估标准的合理性被审计单位应该根据风险管理对象的不同,建立相应的风险因素评价标准。
该标准应该能够对本单位的业务性质进行高度概括,对风险要点表征清淅,同时对风险的不同层次应该建立相应的临界点指标值,以起到风险预警作用。
若被审计对象没有相应的风险评价标准,则应认为是一项缺陷。
3.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功能结合企业的经营战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识别、分析、评价的职能分工、机构设置和具体业务流程进行检查,测试风险控制流程,评价被审计单位是否能完成风险管理的使命与目标。
序号风险因素分配权重评分标准1 2 3 4 5 6 7主要经营者的管理能力及道德水平上次审计的日期和结果审计对象的规模及涉及的资金大小内部控制系统管理层的要求业务的重大变化获取经营收益的机会20分10分15分15分20分15分5分(略)袁园:浅谈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实践(下转第121页)(1)评价风险识别。
主要审核风险识别是否全面,风险分类是否合理,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的确定是否科学。
(2)评估风险分析与评价。
主要审核风险的分析评价程序是否合理;风险评价的依据是否科学;风险损失如何确定;风险发生的频率是否科学估算等。
4.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管理措施现代企业应对各种风险的措施一般有五种,分别是:规避、控制、保留、转移和利用。
每种措施的应用对应于一定的条件,否则就可以认定为不恰当。
(1)规避措施的评价。
被审计单位采用规避措施,应该具备如下条件:风险的发生不可避免或虽可避免但将产生另一新的更大风险;采用规避措施最经济。
(2)控制措施的评价。
如果被审计单位采用控制措施,审计人员应该对控制措施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并评价措施是否能将风险控制在审计单位可以接受或承担的范围内。
(3)风险保留措施的评价。
当被审计单位采用风险保留措施时,审计人员应审核该风险是否是不可转移与不可避免,审核处理风险的成本是否大于承担风险所付出的代价。
(4)转移措施的评价。
如果被审计单位采用保险或财务性非保险等风险转移措施,审计人员应审核其保险条款及保险范围与风险的适应性,财务性非保险转移措施是否存在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