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文言文句式难点突破训练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解析人:永州一中刘小忠【试卷总评】2016年是高考改革的重要年份,是对2017全国高考全面深化改革的充分准备。
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在试卷命制上,保持了形式稳定,稳中有变的基本特征,让改革的过渡有章可循;试题材料重视传统文化,着眼社会、关注人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应试能力,从而凸显考生的语文素养。
纵观整套试卷,可谓是“守正出新,亮点频频。
”论述类文本节选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选择的材料与命题中规中矩,着重考查了学生理解文本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和历年的考题相比较,相对稳定,难度适中,有效考查了考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今年的《曾公亮传》选材于《宋史》,考查的内容与2015年试题结构、命题角度保持一致,取消了实词的考查,依次考查文言句读、文化常识、细节辨析、文言翻译,突出稳定性,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在根本上解决文言文阅读问题。
诗歌鉴赏题型变化不大。
新课改以来,高考诗歌以唐宋律诗为主,今年也不例外,考查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金陵望汉江》,属于其作品中的二流作品。
并依照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考查了作品的景象特点和诗人的思想内容,难度适中。
名句默写仍是理解性背默,所考篇目均在考纲要求的64篇之内,三道题分别考查荀子的《劝学》、诸葛亮的《出师表》,以及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题干提示明白浅易,所填空中均没有易于出错的字词。
两篇大阅读依然遵循了以往二选一的形式,一篇小说,一篇人物传记,难度相当。
其中文学类文本选取了李锐的小说《锄》,考查的内容包括对标题的含义、语言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这些题型都是学生备考中的常规题型,难度不大。
实用类文本选择了人物传记,且为他传——《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高考卷有选择当年度去世的名家的传统。
而今年春天,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其作品《白鹿原》能反映上世纪80年代小说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2016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二轮增分策略文档 专题强化训练一 含答案
专题强化训练一文言文阅读温馨寄语近三年来,文言文阅读题在题目数量、分值上每年都有微调,但总体上考点与题型不变,2016年也应如此。
考点与题型是:①断句(或3处,或5处,或6处);②文学文化常识题;③文意理解概括题。
二轮复习应紧紧扣住它们进行强化复习。
做题的前提仍是读懂文段。
所给文段是一个100字左右的议论性语段,内容涉及文学评论方面。
读这个语段,需要快读、细读、精读。
所给文段大多为节选,表意相对完整,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因此先要抓住这个中心话题,再看议论构成:依据和结论.有时结论在前,依据在后;有时依据在前,结论在后;还有时只说依据,文中无结论性文字,但是结论在题干中已给出,如2015年高考江苏卷附加题的文言语段。
做题时如能理解这一段落特点,对精准做题会大有帮助的。
1.断句(1)读懂为要,标志辅之。
读懂是关键.首先要通读并领会整段文意(上面已说)。
其次是聚焦于画线句子,看看它与上下文的联系,看它说的是什么意思。
在读懂的基础上借助于一些语言标志,如找出标志性的虚词,像“矣"“哉"“耶”等是句末助词,“夫"“且夫”“而况"等是句首标志词.再找里面的对偶句、顶真句。
注意文言文中善用四字句。
这里特别强调抓谓语.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由关键性名词围绕谓语组合而成。
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的准确性。
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停顿。
(2)先易后难,突破难点。
断句题无论断几处,其难点仅有一两处,只要突破这一两个难点,肯定能拿满分。
突破这些难点并不难,只要稍微联系一下上下文,再结合语段中心即可.如2015年高考江苏卷附加题中的断句题,其难点在于第二个“言”的归属问题,是“以成一家言”还是“以成一家”?联系语段中心,它是王丹麓编订的《今世说》的特点,且是序言节选,故不大可能是“自别一家"的。
高考语文各题型难点突破17 文言句式
难点17 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是文言文学习与备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的方面较多,也比较灵活;另一方面,准确理解并把握文言句式也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
●难点磁场[试题1](★★★★)(原文见难点18选文一)下面各句中补出部分错误的一项是A.(王导)军谋密策,知无不为B.及(帝)徙镇建康,吴人不附C.(帝)存问风俗,虚己倾心D.(王导)潜有兴复之志[试题2](★★★★)(原文见难点18选文二)下面各句中补出部分错误的一项是A.喜击剑,人莫能当(之,代尹翁归)B.及翁归为市吏,(霍光)莫敢犯者C.(翁归)对曰:“翁归文武兼备……”D.莫有怨(翁归)者●案例探究[案例1](★★★★)(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文中画线的句子,暗换主语的一项是A.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
B.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C.过于荆,至江上,欲涉。
D.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成分省略。
能力层级为B级。
知识依托:古汉语语法知识等。
解析:A项前文的主语是“荆”,而后句“登太行而望郑”的主语应为“五员”。
答案:A错解分析:错选D,没有理解语句的基本含义,误以为“求之江上”的“求”为寻找、捕捉之意,因而也就把“之”误以为是指五员。
“之”应指渡五员过江的丈人,“使人求”的主语应是五员,与前句相同。
方法技巧:把握全文大意,然后从上下语句的联系中仔细分析。
[案例2](★★★★★)(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在郡多有出息,(研)常得郡县为征。
B.及(琼)欲求谒,度知其意。
C.苦请,(颍)遂便为留。
D.自从(琼)贷粟以给付饥者。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式中的成分省略,主要是主语的省略,也有介词宾语的省略。
能力层级为B级。
知识依托:古汉语语法知识等。
解析:B项省略的主语不是“琼”,而是“研”;C项省略的主语也不是“颍”,而是“琼”;D项中介词“从”后面的宾语则不是“琼”,而是“有粟家”。
文言文翻译重难点突破讲练(附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翻译重难点突破讲练(附答案及解析)一、突破翻译重难点的前提:全面把握语境1.必须强化语境意识语境即言语环境,分为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社会背景、知识积累、情理事理等)。
文言文中所说的语境主要是内部语境,主要是文段语境和句子语境,很少涉及像现代文阅读那样的全篇语境。
文言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激活、锁定学生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积累,更在于:(1)确定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并借此判定特殊句式(尤其是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意念被动句),推测疑难词语含义。
(2)结合语境推断被省略的成分和代词具体指代的对象。
(3)保证文意通顺,避免“望文生义”“刻意硬译”等常见问题。
语境对于翻译来说如此重要,可是在平时学习乃至考试中,学生的语境意识非常淡薄乃至没有。
这其中有个客观因素,就是在考试时被翻译的语句一般放在文言文阅读题的最后,与原文相对分开了,于是考生只盯着这个句子想,即使明知翻译不通也还是硬译,就是不知道把这个句子代入原文中去读、去思考。
这可能是考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坏习惯吧!因此,必须改掉这个坏习惯,真正做到让“字回到词中、词回到句中、句回到段中、段回到篇中”。
2.把握语境的要点:外看段境,内看句境(1)外看段境文言文翻译所需的语境不像现代文那么大,大多数情况下只看译句所在的段落,尤其是译句的上下文。
这时,把握译句所在的段落语境的要点在于:如是记叙性段落,重点看:①事件经过,②人物身份、性格和人物间相互关系。
如是议论性段落,先要区分观点与材料,理清段内层次关系;再要注意前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如并列、因果、转折、总分等。
必要时要与前或后的叙事结合起来。
(2)内看句境关注句子内部语境,要充分注意其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内容是指句子的内涵意义,要抓住句子主干成分(主谓宾)来确定;形式指句子的形式特征,如前后词语的搭配、结构是否对称等等。
另外,特别关注从人物对话中抽取出的译句的语境。
从人物对话中截取语句翻译,是命题者较通行的做法,考生对这类语句的语境关注远远不够,以致出现译不准、改变原意的情况。
版高考文言文句式练习试题及答案
精选文档高考文言词句式练习试题及答案高考文言词句式及答案一、前置㈠以“之”“是”志。
固定句式名手是“何⋯⋯之有?”“”唯⋯⋯是⋯⋯”等。
是区区者,何之有?吾愿全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2014重)文:是区区小事,?我愿意此全力,用沿途乞获得的物,供先生食用。
桓公与邦人,曰:“叟盍寡人寿也?”曰:“野人不知君王之寿。
”桓公曰:“盍以叟之寿祝寡人矣!”邦人奉筋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人民是宝。
”(2000年上海卷)文:要使我的国君寿,。
㈡否认句中代做前置。
前置代以“之”最多,或指事,或代人,均出。
金人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二酋面之,庶或万一可。
(2015程准乙卷)文:,我也当跟太子一同去,求两位酋当面我,或许有可能把事情好。
使子而之,子不可以我救也。
(2015年湖南卷第9)文:倘若了子而去做些事,。
2016崭新精选资料-崭新公函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9有滏阳人焦通⋯⋯(梁)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于孔子。
(2015上海卷第18)文:有个滏阳人叫焦通⋯⋯,而将他到州学,令他到孔子去摩学。
㈢疑句代前置。
最常的代“何”,别的有“胡”“奚”“焉”“安”“”“曷”“”等。
必不得宋,又且不,曷攻之?(2015天津卷第)文:果然(假如确)得不到宋国,并且做不道的事情,?不可以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含恨泉壤,知复何言!2015程准卷Ⅱ第7)文:(我)不可以清残忍的逆,王室到了种地步,我只好抱憾于九泉,!又奚既来而共所呼者而迫之耶?(2014江西卷第)文:却一同憎那只呼喊它的并且逼走它呢?.然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得无言乎?(3分)(2015湖北卷第12)文:既然,那么认识郭侯的人就没有比我早的了,?2016崭新精选资料-崭新公函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9二、定后置㈠以助“者”志,有呈“(名)+有⋯⋯者”的构。
甫抵里,故之寒温表者,肩摩踵接。
(2014年重)文:抵达里,,肩挨肩,脚跟脚。
2016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
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
”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
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
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
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
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管子曰:“楚可下矣。
”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
”桓公曰:“诺。
”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
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
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
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
”公曰:“诺。
”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
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
”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
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
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
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
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注释:【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及练习题(含答案)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概念:如果以这个常规语序为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许多次序颠倒的情况,这是古人说话的习惯。
这就像广州方言"我走先"与普通话"我先走"一样,没有修辞或强调的意义。
但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做"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做"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016届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十七文言断句与简答
专题十七文言断句与简答1.(2015江苏,20—22)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
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今世说>序》)(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2)《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1分)(3)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
(4分)答:答案(1)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2)刘义庆(3)模仿《世说新语》而条目略有减少;搜集广泛;分类合理;对所用文字不妄加评述。
[参考译文]我的朋友武林人王子丹麓亲手修订了《今世说》一书,他模仿刘义庆所作《世说新语》的形式,而减少了一些条目。
我拿过来读了一下,文中所载之事,既有清兴盛以来的名臣和重相,也有来自民间的隐士、学士,文中的一字一句无不是作者广泛搜集而来,根据文章内容合理分类,成一家之言。
其主要内容引自那些流传广泛的序记杂文中引用的重大事件,他都不敢妄自多加一词。
他的叙事详备,处理谨慎,不厌其烦可见一斑。
2.(2015湖北,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王慎中为文, 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 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答案(3分)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参考译文]王慎中写文章,一开始也喜欢谈论秦汉时期的散文。
说东京以下,就没有可取之处了。
不久领悟到欧阳修、曾巩写文章的方法,于是把旧作全都焚毁了,一心一意师法模仿他们的写法。
尤其得益于曾巩的写作手法。
文言文翻译难点突倒计时第七天(2016)
• • • • • •
足下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左右以君贱之,食以草具 足下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代不同法而霸 是故明君贱金玉而贵五谷
• 元鲁自少有大志,聪明敏达,好论当世事, 能通其得失。其好恶有异于流俗,故一时 与之游者,多天下闻人。
• • • • •
• • 苟门人之无赀者 • 宾语前置(否定句代词作宾语,疑问代词,之 是)珍宝是聚 马首是瞻 • 恐年岁之不吾与 • 彼且恶乎待哉
句式 定语后置(之,者)
• 介宾短语后置(以,于)吾是行也,不敢以疾 辞,庶几有遇焉) • 被动(见,• 肉食者谋之 误入尘网中 以口舌动也 洞见肺腑 股肱之臣
使动: 意动:把……怎么样,认为……怎么样 侣鱼虾而友麋鹿 吾妻之美我者 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
文言中的双音节词
• • • • • • • 为益州郡所拘留 每大事辄以咨访 飞遂忿恚 才智绝人 公一见知其远器 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冀缓急或可救助
二语气(判断语气、假设、揣测 被动)
• 刘备据荆州,不可也。公曰:“ 备如相图 孤以六军继之。” • 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 • 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 物。(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
常见实词、双音节词
• 谒,就,责,延,置,登,渐,危,简, 亟,殍,辞 高考语文考前指导2 1 • 僦,顾,僭,顾, • 化,孰,速,
• 辟,诣,卒,掾,相,略,恨,辄,恚, 预 • 庶
• 慨然 自许 从容 庶几 • 得无 • 无乃
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
一、实词
• 备雄人也,入必危害,不可内也。 •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 元鲁且死时,属其僚赵师陟乞铭于余,师陟 以书来告
高考文言文句式难点突破训练
高考文言文句式难点突破训练一、宾语前置㈠以“之”“是”为标志。
固定句式名手是“何……之有?”“”唯……是……”等。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译文:这是区区小事,?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2.邦人奉筋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译文:要使我们的国君长寿,。
㈡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前置代词宾语以“之”最为多见,或指事,或代人,均须译出。
3.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译文:,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4.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译文:假使为了子孙而去做这些事,。
5.有滏阳人焦通……(梁)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译文:有个滏阳人叫焦通……,而将他带到州学,强令他到孔子庙去观摩学习。
㈢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
最常见的代词“何”,此外还有“胡”“奚”“焉”“安”“恶”“曷”“乌”等。
6.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译文: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7.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译文:(我)不能肃清凶残的逆贼,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我只能抱憾于九泉,!8.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译文: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9.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比我早的了,?二、定语后置㈠以助词“者”为标志,有时还呈现为“(名)+有……者”的结构。
10.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译文:刚到达乡里,,肩挨肩,脚跟脚。
11.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译文:,案子拖了很久没有结案。
12.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译文:,把沈周的名字报了上去,于是被传唤进去画墙。
㈡以助词“之”为标志13.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完整版)文言文文言句式专项训练及答案
文言句式练习(一)判断句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夫战,勇气也。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环滁皆山也。
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非我也,兵也。
二、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C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A.予本非文人画士 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3.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 C.以臣为愚 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子其他三句的是( )A.管仲贤佐也 B.桓公霸君也 C.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D.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三、阅读下文,指出划线句子是何种句式。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1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2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zì)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3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
”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
管仲正衿再拜曰:“4此夷吾之愚也。
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孔子曰:“弟子记之,5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
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与。
”(《说苑•政理》)文言句式练习(二)被动句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1 语言运用之语音、字形、标点、修辞及综合运用等 含解析
一、【2016年高考山东卷】(每小题3分,共15分)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蜚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
两村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质、①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画出斑驳的线条.李白的“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淳.厚从容。
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该是在西递村。
②在都市的暄.的民间生活。
从远处望去,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③错落有致.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
④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蜚(fěi) 暄哗B.幢(zhuàng) 宁静质朴C.伫(chù) 纯粹D.淳(chún)淋漓尽至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优美领略繁杂B.幽美领略繁复C.幽美领悟繁杂D.优美领悟繁复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B2..B3.A【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延续了2015年高考题型,让考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字音及字形的辨析。
与2015年不同的是,2016年加入了字音的考查,并且题干由“有错……的一项是”变为“正确的一项是”,考查覆盖面有所扩大。
所选词语有两字词、四字词,指向明确,难度较低。
字形设误点“喧”与“暄"是形近字,“至”“致”是同音字,对于这类情况,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记忆:①字形辨识法,②语义辨识法,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不容易出错;③结构分析法,做到“字不离词”;④语境辨识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对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词语词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字形.字音设误点“伫"是习惯误读字,对于这种情况,在复习时要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2016届全国卷重点班—文言专题(1答案
2015届文改语文试卷——文言答案(1)一、1.D(夺:改变)【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文中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能力。
【答题技巧】文言实词可以运用可以运用代入法,如果不通顺可能有误。
也可以用知识迁移法,“夺”在《陈情表》中学过“舅夺母志”夺:改变。
2.B(A.以均表目的。
B.表承接于是,就/表转折,却。
C.均为介词“替”。
D均介词“在”)【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答题技巧】本题是课内课外结合的典型。
备考时不要抛弃课本。
综观近几年高考,为降低难度,同时也为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内容大多是课内课外相结合。
如果能在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无疑会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3.C(在古文言文中,省略宾语应较省略主语频繁。
在句读时特别要注意。
C项里上,既可为主语,亦可为宾语,划入后作主语,还是划入前作宾语。
显然,将上视作主语语势更畅)【命题透析】本题是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4.(1)他多次强硬进谏,(因而)不能够留在朝庭内任职,被贬为东海太守(注意“数”、“内”“迁”的用法,每字1分,大意1分)。
(2)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
(“奉”、“亢礼”各1分,“与”省略“之”对待他。
1分,大意1分)。
(3)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贤:意动用法1分,所疑:的疑难大事1分。
加:更,1分。
大意1分)。
【命题透析】本题重点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参考译文】: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
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返回之后,报告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
我经过河南郡见河南郡的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磨难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于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
(人教版)文言句式难点突破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 3.用 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 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 形式是: 主动者+动词" 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 主动者+ 动词" 例如: "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 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 于君. 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 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 妻子儿女也将被杀, 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 没有好处) 没有好处)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 茅屋为秋风所破( 了)
2016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9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答案
考点9 文言文阅读[2016 新课标全国卷乙卷(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2.下列对文中词画线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2016高考山东卷语文答案及解析
• • • • •
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的表情、 跌宕飞扬的韵质”和“灰白的屋壁被时间画出斑 驳的线条”之间应用逗号。 •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 并列短语作谓语或补语时,并列短语之间一般用逗 号而不用顿号
• 【参考译文】 • 景公询问晏子说:“我想穿上古代圣王的衣服,居住圣王的宫 室,这样,那么诸侯们都会来吗?” • 晏子回答说:“效法古圣王的节俭那么就可以,效法穿衣服, 居其室,没有益处。夏商周三王穿不同的衣服而统一天下,不 是因为衣服使诸侯归服的,诚心于爱护人民,果断地推行善政, 天下百姓都感念他们的恩德,而归服于他们的道义,这就是他 们的衣服节俭而人民大众高兴的原因。那帽子足够用来表示恭 敬就行了,不要致力于装饰;衣服足够用来掩护身体抵御寒冷 就行了,不要致力于华美。身上穿的衣服不要色彩杂陈,头上 戴的帽子不要镂刻花纹。古人曾有用木柴搭巢和挖洞穴居而不 厌恶的人,给予宫室而不要,天下人不是朝拜宫室,而是共同 归向于他们的仁爱。到了三代制作衣服,是为了增加敬肃之意, 头上戴的帽子足以表示敬肃,而不求贵重;身上穿的衣服足以 使行动干净利落,而不有害于活动。衣服的轻重方便于身体, 使用钱财的多少顺于民意。后来不居住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 的人,是因为要避风雨;不挖洞穴居的人,是因为要避开潮湿。
• • • •
15、【答案】 (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 16【答案】①东滩的景象可不是今天这样 ②比偷猎更可怕的是遍地的互花米草 • 【解析】 • 试题分析:①处上文写了东滩的美景,下 文写的是东滩5年前的景象,提示此处应填 过渡性句子,据此可确定答案应为“东滩的 景象可不是今天这样”一类的句子;②处上 文写到了东滩5年前偷猎、毒杀鸟儿现象很 多,下文写的是互花米草的入侵,而且明 显可以看出互花米草的入侵带来的破坏性 更大,据此可确定此处应填“比偷猎更可怕 的是遍地的互花米草”之类的内容。
④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真题练习2016山东卷带答案
④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真题练习2016山东卷带答案【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
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
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古者尝有处橧巢②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
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
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
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
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
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
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
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
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
”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以实词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3.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一、导入:某年高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测练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余置笔砚坐片时置:设置B.循原路下如理旧书理:文理C.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津:渡口D.陋矣妄矣,殆不然矣殆:危险答案:C 温习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分)①奢泰亡度③及后恣己,忘其前善(节制)(放纵)考点扫描“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虽然没有单独的考实词。
但在整句的翻译中还是占有很大的分值。
翻译的句子中是否具有考查价值、便于设置给分点的实词,成为该句被选择做翻译句的判断标准。
从这个角度来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分值远在3分以上。
二、对策------注意积累学会推断第一组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
全国卷)比喻细小的东西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广东卷)友好、与……交好。
总结:方法一:迁移联想法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第二组1、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广东卷)安排……就寝2、自放驴,取樵炊爨(cuàn)樵:柴火3、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重庆卷)赞美,赞赏总结:方法二: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2016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6高考试题及答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诣阙上书阙:宫殿,指朝廷B. 因告以唐实之忠唐实:人名C. 以杜俄人之口俄:不久,顷刻D. 可得济否济:成功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则遣使以闻则:就,那么/于是B. 唐实之忠唐实:人名/之:的C. 以杜俄人之口以:用来/之:的D. 可得济否济:成功/否:不答案: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唐实忠诚正直,不惧权贵,他曾上书揭发奸臣的罪行,因此遭到排挤。
B. 唐实被贬后,仍然关心国家大事,他曾向朝廷上书,提出自己的见解。
C. 唐实的忠诚和正直得到了皇帝的认可,皇帝因此提拔他为御史中丞。
D. 唐实的上书引起了朝廷的重视,皇帝下令调查,最终使奸臣受到了惩罚。
答案:C2.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
(1)文章第一段中,作者提到“这种现象”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这种现象指的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忽视和遗忘。
(2)文章中提到“文化自信”,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
答案: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文化上的自我认同和自豪感,它来源于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和价值认同,表现为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自信和自觉。
(3)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文化传承与创新”,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平衡这两者?答案: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在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这需要我们既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又要结合时代特点,创造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文化产品。
二、数学试题及答案1. 已知函数f(x) = 2x^2 - 4x + 3,求f(x)的最小值。
答案:f(x)的最小值为1。
2. 已知数列{an}满足a1 = 1,an+1 = 2an +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答案:an = 2^n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届高考文言文句式难点突破训练及答案一、宾语前置㈠以“之”“是”为标志。
固定句式名手是“何……之有?”“”唯……是……”等。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2014重庆)译文:这是区区小事,?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2.齐桓公与邦人饮,曰:“叟盍为寡人寿也?”对曰:“野人不知为君王之寿。
”桓公曰:“盍以叟之寿祝寡人矣!”邦人奉筋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2000年上海卷)译文:要使我们的国君长寿,。
㈡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前置代词宾语以“之”最为多见,或指事,或代人,均须译出。
3.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2015课程标准乙卷) 译文:,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4.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2015年湖南卷第9题)译文:假使为了子孙而去做这些事,。
5.有滏阳人焦通……(梁)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2015上海卷第18题)译文:有个滏阳人叫焦通……,而将他带到州学,强令他到孔子庙去观摩学习。
㈢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
最常见的代词“何”,此外还有“胡”“奚”“焉”“安”“恶”“曷”“乌”等。
6.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2015天津卷第13题)译文: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7.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2015课程标准卷Ⅱ第7题)译文:(我)不能肃清凶残的逆贼,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我只能抱憾于九泉,!8.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2014江西卷第13题)译文: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9.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2015湖北卷第12题)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比我早的了,?二、定语后置㈠以助词“者”为标志,有时还呈现为“(名)+有……者”的结构。
10.甫抵里椋坠饰屎卤砬旌卣撸缒︴嘟印#2014年重庆)译文:刚到达乡里,,肩挨肩,脚跟脚。
11.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010上海)译文:,案子拖了很久没有结案。
12.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2009上海)译文:,把沈周的名字报了上去,于是被传唤进去画墙。
㈡以助词“之”为标志13.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重庆卷第10题)译文:,,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14.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山东卷第13题)译文:士兵并不是喜欢战死亡乐意受伤,只是因为他的将领,。
㈢以“之……者”为复合标志15.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2014湖南)译文:,作诗歌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1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译文:,存在之处都这样。
三、被动句㈠“见”为被动句标志,或“见……于……”连用,均译为“被、受到”。
17.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2014四川)译文: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
18.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2012山东)译文: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宫室,。
19.甫数以其术干诸卿,常不见听信。
(2010山东卷)译文: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术拜谒高官大臣,。
㈡“为”为被动句标志,或“为……所”连用,亦均译为“被、受到”。
20.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2015上海卷第18题)译文:有个滏阳人叫焦通,侍奉双亲礼数缺失,。
2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弱,尤不足当也。
(2014江苏第8题)译文:至于老师的名称,,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2.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2012四川卷)译文:世间即使要重用我,?㈢单用“于”为被动句标志,译为“受、受到、遭到”及“被”。
2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赤壁赋》)译文:24.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而君,所以燕王想跟你结交。
四、状语后置状语常由“以+(名)”“于+(名)”的介词结构充当。
25.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2011年山东卷)译文:26.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2011年湖北卷)译文:古代安葬,,埋葬在原野中,不起坟堆,不栽树木,后来的圣人。
27.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侯、秦伯派兵包围了郑国,。
五、判断句一为“……者,……也”,一为“是……也”;前式考生极易漏写判断词“是”,后式则易把充当主语的“是”(应译为“这”)误当作判断词。
28.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2015重庆卷第10题)译文: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而找巫师太晚了。
29.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2013江西)译文:有个叫华生的人,世代家居江北,。
30.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006重庆)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
六、主谓倒装《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就是“汝之不惠甚矣”的主谓倒装。
在高考翻译题中,也时有这类句子出现。
如下例:3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010江苏)译文: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
四、其他习惯用法㈠“得无(非)……”“得非……”,分别由惯用词组“得无”“得非”与语气词“乎”前后呼应构成。
一般译为“可能……吧”“大概……吧”及“莫不是……吧”“不就是……吗?”3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2013年湖南)译文: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33.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2011年四川)译文: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就问道:“?”㈡“无乃……乎(欤、邪)”。
“无乃”是复合虚词,表示揣测、估计,后可接语气词“乎”“欤”“邪”,译为“恐怕(是)……吧”。
34.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2013天津第13题)译文: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到这个地步,35.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2006天津)译文:现在我们要使他投降却反倒杀掉他的使者,㈢“孰与”是用于表比较的复合虚词,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
36.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你们看廉将军,㈣“其……乎”,“其”为语气副词,“乎”为句末语气词,可译为“难道……吗?”或“大概……吧!”37.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2013重庆卷第11题)译文: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38.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2009天津)译文: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参考答案】1有什么难不难的?(有何难)2视金玉为贱物,视人民为宝贝或把金玉看得低贱,把人民当作宝贝(贱金玉,宝人民)3金人虽然没有索取我而去(不索吾) 4那么子孙不能救我5梁彦光没有治他的罪(弗罪之) 6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为曷)7知道这样又能说什么!(言何) 8(大家)又为什么已经来了(为奚)9我怎么能不说说呢?(乌:怎么)10来嘘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亲戚朋友(问寒温表庆贺者亲故)11桂阳有个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乡民(桂阳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民)12乡里一个嫉恨沈周的人(疾周者里人)13(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人有一良之方一善之言)14清楚地知道士兵的冷暖饥饱,明白地见到士兵的辛劳艰苦。
(审知……,而明见……)15跟孟祥交往的官员(于孟祥交之缙绅)16敲打能发出铿然声响的石头(铿然有声之石)17在当时与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 18很受亲近信任19经常不被听从、信任 20被他的堂弟告发21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 22但我拿什么来受到重用呢?23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之地吗? 24被赵王宠幸25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来制止百姓(勿以罪惧民,勿以力止民)26用柴薪把死者厚厚地裹住,用棺椁替换了这一习俗(以薪厚衣之,以棺椁易之)27因为郑国对晋国没有礼仪(以其于晋无礼) 28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29这是医生的失误 30这是断绝他们改过自新的道路31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32恐怕不是办法吧!33(先生)莫不是吕徽之吧? 34恐怕有些过分吧?35恐怕不可以吧? 36与秦王比,谁厉害?37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 38大概只有管夷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