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学案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48b23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8.png)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中世纪宗教的笼罩,引出人文主义?(课件1、2)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课件3---23)学生看书,总结文艺复兴的背影,教师点拨从政经、经济、文化上概括。
老师总结如下:1.条件:(1)经济:14、15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根本原因)(2)政治:新兴资产阶级为自身利益,要求冲破天主教的思想束缚。
(3)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4)人才: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
进程:表达形式:性质:实质:矛头:核心思想:意大利——欧洲。
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基督教神学。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讲述:实际上文艺复兴是不是真的就为了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而展开的运动呢?并不是,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那么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什么呢?3、核心——人文主义讲述:这些是什么意思呢?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单元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案 Word版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单元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案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6fa69533d4b14e8424682b.png)
第6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及要求;文艺复兴的时间、性质;代表人物及人文主义概念;德国的分裂;马丁•路德的观点;《九十五条论纲》;新教;(2)理解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及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和意义;以及宗教改革的影响和马丁•路德的观点;(3)探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4)通过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2)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
(3)源流际会,分析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变化、发展的原因和方法。
(4)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一些名画和著名文学作品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2)让学生认识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3)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会,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战斗精神的了解,培养学生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优良品质,树立坚持信仰的顽强意志。
【教材分析】教材围绕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个主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引言反映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精神独裁和第一目讲述的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可视为这两大运动兴起的背景。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文精神在历经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大力弘扬,并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
建议教学时注意前后联系,引导学生从人文精神发展的宏观历程中对这两大运动准确定位。
同时,两大运动影响深远,有大量的古迹、资料流传至今,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当今欧美的政治、文化生活,建议教学时充分运用。
人教版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c5f51910661ed9ac51f31e.png)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教学目标1、明确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十四五世纪的意大利的特定历史背景。
2、掌握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3、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2、教学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三、教学过程一、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14-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人”被发现:文艺复兴;“世界”被发现:新航路开辟。
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
它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
1、背景材料一美第奇家族资助过达·芬奇,还资助了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马基雅维利、伽利略等人。
史料记载,美第奇家族仅在1434-1471年间就为文化公益事业捐赠了663755块金币,修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瑰宝。
材料二美第奇家族银行正式创建于1397年。
……创建资本为10000弗罗林(一种重约3.5克的金币)……美第奇银行成立初年,业务开展得很顺利,银行资本不断扩大。
……(美第奇家族)为了扩大自己的事业,依靠银行业的资本进军毛纺业市场。
……以1420年为例……美第奇银行的总利润为143348弗罗林……——张宇靖《意大利美第奇家族银行的兴衰探析》材料三15世纪佛罗伦萨著名书商维斯帕香亚诺·达·比斯提西描述该城统治者科西莫·德·美第奇:“他好像认为自己有些钱,我不知道他的钱是从哪得来的,这钱来得并不干净。
他急于卸下肩上的这一重负,于是便和教皇尤金尼斯四世陛下商谈。
教皇告诉他……花一些钱用于建筑。
”科西莫的敌对者可能都会乐意认为,他那些虔诚的赞助资金表现了他对某些特定罪行的内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9b8e4b856a561253d36f5b.png)
课程目标
1、本课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内容和影响||,教师讲解起来难度较大||。转变一味的灌输式的教学||,通关阅读大量的文字史料、图片史料、表格史料||,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培养学生解读史料能力与史料实证素养||。
2、图片和材料的展示||,学案内容的引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
过渡: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文艺复兴的含义和实质||,让我们了解一群巨人||,感受他们的风采||。
3、初中已经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重新回顾文艺复兴的含义与实质||。填写学案||。
2、了解一群巨人
表格呈现教师讲解||。
(设计意图:化繁为简||,便于学生记忆||,教师讲解||。)
材料四:教会统治了人的思想||,垄断了社会的文化和教育||,推行愚民政策…也禁止商业文化带来的世俗享乐和物质追求||。
材料五:14世纪||,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既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不只瘟疫造成死亡||,长久在宗教束缚中麻木生活||,活着也形同死亡||。
(设计意图:通过对史料的研读||,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1、欣赏图过阅读史料||,合作讨论||,师生互动||,填写文艺复兴背景部分的学案||。
(二)文艺复兴的含义和实质
指14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表面是思想文化界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文艺复兴》教案设计
姓名:范文学学号:2019100932
专业:学科教学(历史)年级:2019级
课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课
教材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15de4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6.png)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2)树立尊重多元文化、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近代历史的开端?(2)简要介绍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特点。
2.文艺复兴运动(1)分组讨论: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展示代表人物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艺术魅力。
(4)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3.宗教改革(1)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宗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介绍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改革内容。
(3)分组讨论: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联系与区别(1)引导学生思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5.课堂小结(2)强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6.课后作业(1)熟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在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3)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4)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辅助材料:代表人物作品、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宗教改革漫画等。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学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18c0b4e518964bce847cf1.png)
高二__班第__小组学号___姓名___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6课文艺复兴和改革学案【课程标准】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点、难点】重点:文艺复兴与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成就、观点。
难点:文艺复兴和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预习自测】【重点难点问题阐释】1.重要概念:“人文精神”。
①广义: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在以后的文艺复兴、改革和启蒙运动中得到了不断发展与弘扬,形成历史上欧洲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名称,如在文艺复兴时期称作人文主义,启蒙运动时期称作理性主义。
其核心思想为:关心人,尤其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②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2.中世纪:中世纪是指从476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 欧洲的封建时代。
中世纪是的世纪。
在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和神学”。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3.文艺复兴和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1)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价值,维护人的尊严,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
(2)改革时期:反对天主教会的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树立了人文主义观。
4.对文艺复兴的评价(1)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2)积极:①思想:冲破了神学的束缚,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使天主教的权威受到挑战,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②文学艺术:众多的精湛艺术品和文学杰作;③自然科学:人文主义提倡科学、注重实践,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④对当时及后世影响: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改革、启蒙运动兴起;人文主义思想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学案(新课标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17963ad59eef8c75fbfb3c9.png)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设计人:审核人:【考纲课标解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思维引领】一、文艺复兴1.简述兴起和发展的时间、地域、领域?2.实质?3.核心?4.(1)写出文学三杰及其思想主张?(2)美术三杰及其思想主张?5.文艺复兴的影响?二、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改革的直接原因、标志、思想主张?2.信教及其思想主张?3.宗教改革的影响?【思维探究】材料一在教会的教父们的无数著作中有不少表面的矛盾甚至难以理解之处。
我们崇拜他们的权威,不应使自己追求真理的努力停滞不前。
……教父们会有错误是毫无疑问的。
圣徒们永远不要人启发岂非错误;教父们自己并相信他们的同伙永远正确。
……读所有这一类著作都要充分的自由进行批判,而没有不加怀疑地接受的义务,否则一切研究的道路都要被阻塞,后人们用以讨论语法和叙述中难题的优秀智慧就要被剥夺。
——人文主义者皮柯《论人的尊严》材料二阿尔帕说:“……大多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世界史·中古部分》请回答:(1)依据以上材料,概括人文主义者集中反对什么?提倡什么?(2)依据以上材料,指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3)简要评述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
【思维拓展】1.著名画家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
这一绘画特点体现了A.教权主义 B.人文主义C.神权主义 D.理性主义2.16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在其代表作《君主论》中强调:为了达到目的,可以玩弄权术,不计采用什么手段。
这一思想被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这种主张适应了A.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需要 B.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C.资产阶级追求个性解放的需要 D.资产阶级进行殖民掠夺的理论需要3.中西文化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1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fc40b1a10661ed9ac51f312.png)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了解但丁、薄伽丘、彼得拉克的文学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2、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理解宗教改革的影响【学习模块】(一)文艺复兴学什么?(1)背景①前提:首先在意大利出现②物质:意大利经济的繁荣③人才:汇聚了众多的人才④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2)实质:反映了欧洲阶级要求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含义:主张以为中心,而不是以为中心,认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的价值和尊严。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虽然信仰宗教,但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4)成就:文学三杰:但丁:长诗《》薄伽丘:用意大利方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彼特拉克的《歌集》其中彼特拉克被称为“”。
②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5)扩展:16世纪,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达到高潮。
(6)影响:①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②促进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怎么学?结合时代特点,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理解经济结构变动引起阶级结构变动和思想文化的变化。
从作品的细微之处理解作者的人文价值观。
学会了吗?薄伽丘在《十日谈》中说:“谁要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
如果你非要跟它做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呢。
”这段材料表明作者认为()A.要遏制人类天性必须具有非凡的本领B.只要头破血流就能遏制住人的天性C.人性迟早要突破各种束缚解放出来D.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顺应天性(二)宗教改革学什么(1)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教会的束缚。
②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③罗马教皇对的压榨,使天主教会与德意志间的矛盾加深(2)导火索: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3)标志:1517年发表《》(4)马丁路德的主张:①认为只要有,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学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da61786edb6f1afe001f57.png)
3.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根据教材P27第二段,把表格补充完整(注:提取关键词),并尝试把提取的关键词连缀成一句话来表达人文主义的含义。
【合作探究,深化拓展】探究1 文艺复兴的实质和评价材料一:恩格斯曾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并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
材料二: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材料三:地理大发现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与它同时或前后发生的,在西方还有两大运动,一是文艺复兴运动(14—17纪初),另一是宗教改革运动(1520—1570年)。
这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
地理大发现及宗教改革的发生都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进取精神,而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
文艺复兴也推动了宗教的改革:人文主义者之谴责天主教教会的黑暗腐败,为宗教改革派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论据,人文主义者之研究《圣经》的原文及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也为新教教义的形成开辟了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上卷》材料四:文艺复兴运动高举人文主义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创造了富有魅力的精湛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
材料五: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一方面使人们的思想获得解放,另一方面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
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自然科学成就如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等人的科技成就重见天日,阿拉伯人的天文、医学、数学等成就以及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
所有这些,都唤起了西方自然科学的觉醒,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d98e65580216fc700afdbd.png)
(3)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该部分可由学生阅读,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如:(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你能说出其中一部作品的大致内容吗?(2)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这一思想的?(3)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1)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及实质。
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它具备了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教师对其物质环境和人才环境作简要的补充说明。
(2)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对人文主义核心思想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其实质。可由学生与宗教神学的观点对比分析。
教师进行总结: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等级观念──自由平等;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最好列表由学生填写。也可以由学生先阅读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然后归纳出“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其影响可从三个方面说明:首先,因而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本段教材主要指出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兴起及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的突出表现。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回放】中关于《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从内容、提出的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3)宗教改革的扩展及意义。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2bf6f6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0c.png)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思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如《蒙娜丽莎》,引导学关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思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发展。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小论文。
3.亮点三:小组合作,提高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择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和合作能力。
4.亮点四:反思与评价,促进成长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自我认知。
5.亮点五:作业小结,巩固知识
教师布置了一篇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小论文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撰写。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合作精神、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通过这些亮点,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1](https://img.taocdn.com/s3/m/3e7bc64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d.png)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旨在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史实,认识它们在欧洲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提高历史素养。
(五)作业小结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的短文。通过这道作业,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我认为,导入新课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授新知识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既能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理解尚浅。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现象,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史实,教学难点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史论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同时,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史实及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欧洲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历史短片,引发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2.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参考学案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2.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参考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3070f5f1ed9ad51f01df26e.png)
第6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课文自习】一、文艺复兴1、实质:是一场性质的运动。
因打着复兴古代文化的旗号,因而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
2、核心:。
主要以为中心而不是以为中心,要求肯定的价值和尊严。
3、成果(1)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①薄伽丘在《》中,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思想,宣传,主张发展。
②但丁在《》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③彼特拉克同薄伽丘、但丁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
他最早提出要以“”代替“”,被称为“”。
其代表作是《》。
④等艺术大师根据的感受和对的细致观察,创作了许多杰出的作品。
(2)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从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取得累累硕果。
二、宗教改革1、背景(1)在运动的影响下,人们对教会的批评日益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渐趋强烈。
(2)16世纪,在欧洲特别是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
不仅在上统治着德意志,还大肆掠夺德意志,德意志被称为“”。
(3)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
2、过程(1)1517年,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拉开了的序幕。
(2)宗教改革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和为代表的新教。
新教简化了,否定了的权威,坚持高于教会。
3、作用: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的迷信,解放了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4、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①只要有,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②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的权利,不要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课堂巩固训练】1、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点的是:A、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B、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C、矛头直指教皇D、反对禁欲主义2、文学艺术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创作了许多关于圣母的画像,右边这幅画中母亲的柔美、圣子的可爱,反映了人间圣母的亲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c38ef18e9951e79a892732.png)
第2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1、含义:是14-17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所发起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发源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进入全盛。
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
2、背景:(文艺复兴为何首现意大利)(1)经济基础: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初步形成。
(3)文化基础:意大利较多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4)人才条件:奥斯曼帝国入侵和东罗马帝国灭亡,许多熟悉拉丁文的学者纷纷到意大利避难。
(5)政治环境:意大利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6)直接原因:教会神学禁锢人们的思想。
3、性质: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4、目的:打破神学世界观,改变专制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5、核心:人文主义。
(1)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主要内容是: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反对天主教神权和专制主义;提倡现世生活和享受,反对来世主义和禁欲主义;提倡知识和理性,反对愚昧主义。
(2)人文主义就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6、表现:(1)文学三杰: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和薄伽丘(《十日谈》)(2)艺术璀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绘画特点:改变了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风格,创造出了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把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方法结合起来,即使是宗教题材也展现出人性之美。
7、文艺复兴的扩展(1)概况: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2)代表:(1)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作品。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8a173a2dd36a32d737581a7.png)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标要求] 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2.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出现(1)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
(2)这些城市各自独立,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影响(1)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新兴的资产阶级。
(2)贵族和教会失去了昔日的权威。
(3)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实的享乐,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
[知识点拨]十四五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方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首先在思想领域开始了反封建斗争。
二、文艺复兴1.根源(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在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2)历史根源: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并得到了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2.实质: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3.思想(1)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主张①信仰宗教,但反对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
②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③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④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4.成就(1)文学领域代表人物、作品及思想: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神曲》,表达了对教会的憎恶。
彼特拉克《歌集》,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美术领域: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
5.传播:16世纪以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6.意义(1)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2)使人们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学案-文档资料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学案-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b203f3d90c69ec3d5bb75d3.png)
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考点要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等人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及其历史影响。
【活动1:基础知识梳理】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一)兴起条件1. 经济基础:意大利最早出现了 。
2. 阶级基础:新兴的 要求打破教会权威实现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
3. 文化基础:意大利所具有的 丰厚的文化遗存和典籍。
(二)性质 新兴的资产阶级打着复兴 文化的旗号,宣传新的 思想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三)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 为中心而不是以 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 和 。
【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的比较】(四)成就2. 意大利的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
3. (五)意义1. 越来越多的人从 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2. 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强烈的挑战。
3. 推动了欧洲文学艺术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二、宗教改革(16世纪)(一)概念16世纪首先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三)背景1. 经济原因:欧洲发展,要求摆脱教会束缚。
2. 政治原因:是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教皇的奶牛”),激化。
3. 思想原因:使人质疑天主教会的权威,批评教会腐败。
4. 直接原因:教皇出售,激起愤慨。
(导火线)(四)概况1. 序幕:年,马丁·路德发表“”,揭开了的序幕。
2. 扩展:除路德派外,还有和。
(新教都简化了,否定的权威,坚持高于教会。
)(五)马丁·路德的主张1. 只要有虔诚的,灵魂便可得救。
(因信称义)2. 每个基督徒都有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05ad706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5.png)
-重点探讨如但丁、达·芬奇、马丁·路德等人物的思想成就及其时代意义。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理解这些人物及其作品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3.比较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思维能力。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识别和比较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如艺术风格、宗教观念等。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历史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补充,强调人文主义思想、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3.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人文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尊重多元文化。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验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多样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通过分析具体文艺复兴艺术家及其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艺复兴精神。
-小组合作探讨宗教改革对欧洲各国宗教政策的影响,促进学生间的思维碰撞。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视频等,增强学生对历史情境的感知。
-展示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等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成就。
3.结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比较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宗教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对比分析报告。(字数要求:600字左右,可附图片)
4.围绕人文主义思想,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个话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撰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5.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文章,选取一个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关的事件或人物,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价,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字数要求:500字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知道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等人的主要作品。
②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
③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①根据教科书和导学案,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②梳理从材料中获得的有效信息,针对教师所提的问题作出自己个人的表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在分析和解读材料事例中加深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
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三、自学指导【概念解读】文艺复兴14-17世纪, 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
一、文艺复兴(一)文艺复兴兴起【自主学习1】阅读材料材料一 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照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
材料二在基督教时代,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
一些意大利学者开始研究本土上的古代罗马的建筑遗址和文化手稿,……而且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
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
结合教材及材料分析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根据教材概括文艺复兴核心和主要内容1、原因(条件)2、核心3、内容(背诵)材料三恩格斯曾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并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
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看法,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归纳文艺复兴的实质。
4、实质(二)文艺复兴的成就和拓展【自主学习2】根据教材概括文艺复兴使其的主要成就1、成就(1)文学三杰薄伽丘: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抨击了,宣传,主张。
但丁:代表作是长诗,率先。
彼特拉克:代表作是,最早提出要以“”代替“”,被称为“”。
(2)美术三杰:、、。
2、拓展16世纪,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英国___________的戏剧(《哈姆雷特》等)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的文学发展有着极其深远意义。
【人物简介】薄伽丘与《十日谈》薄伽丘(1313—1375),是佛罗伦萨商人凯利诺的薄伽丘和一个法国女人的私生子。
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
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大批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
从3月到7月,病死的人达10万以上,昔日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变得坟场遍地,尸骨满野,惨不忍睹。
这件事给当时意大利一位伟大作家薄伽丘以深刻影响。
为了记下人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写下了一部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当时,《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和但丁的《神曲》齐名的文学作品,也被称为《神曲》的姊妹篇。
《十日谈》就是他反封建反教会的有力武器。
《十日谈》写完后,薄伽丘受到封建势力的迫害和打击,时常被教会派来的人咒骂和威胁。
他有一次愤怒之至,甚至想把所有的著作,包括《十日谈》全部烧毁,幸好他的好朋友意大利著名的民主诗人彼特拉克苦苦相劝,《十日谈》才得以留存至今。
彼特拉克是薄伽丘一生中最好的知音,1374年彼特拉克去世,薄伽丘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第二年他在孤独和贫困中,悄悄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人物简介】但丁与《神曲》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从小喜欢读诗,曾经拜著名学者为师,学过拉丁文和古代文学,他特别崇拜古罗马的一位重要诗人维吉尔,把维吉尔当做自己的精神导师。
但丁的代表作《神曲》全长14000多行,分为《地狱》、《炼狱》(又译《净界》)、《天堂》三部分。
在《神曲》中,但丁将地狱分为九层,上面宽下面窄,像一个大漏斗。
地狱阴森恐怖,凄惨万分,凡生前做过坏事的人的灵魂都被罚在地狱中受刑,并根据罪孽的大小安排在不同的层次,罪孽越重,越在下层,所受的刑也越重。
例如,在地狱的第八层,诗人看到了已死的教皇尼古拉三世,以及当时还活在世上的,迫害过诗人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他们的身体头朝下地被埋在地洞中,两条腿在外面剧烈地扭动着,挣扎着。
诗人见后高兴地说道:“真是罪有应得!他们在世上把善良的人踩在脚下,而把凶恶的人捧在头上。
让他们永远受罪吧!”《神曲》表达了但丁对人类智慧和理想的追求。
《神曲》中的地狱是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天堂是人类的理想和希望,炼狱则是我们人类从现实到理想中须经过的苦难历程、但丁希望人们认识罪恶,悔过自新,去认识最高真理,达到最理想的境界,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思想,显示了新的文化思潮的萌芽。
【人物简介】“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彼特拉克的父亲是佛罗伦萨的望族、律师。
他自幼随父亲流亡法国,后攻读法学。
父亲逝世后专心从事文学活动,并周游欧洲各国。
他还当过神甫,有机会出入教会、宫廷,观察生活,追求知识,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相传为诗人于1327年见到美丽少女萝拉后陆续写下300多首十四行诗和1347年萝拉死后为表达哀思的一些抒情诗的结集,用意大利语写成,主要是爱情诗。
彼特拉克跳出旧抒情诗的框框,以丰富多彩的色调,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萝拉的形体之美,刻画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
这些诗篇大胆歌颂爱情,表达对幸福的渴望,反映出人文主义者蔑视中世纪道德,热爱生活的世界观。
彼特拉克的诗音韵优美,结构周密,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歌颂萝拉,传达细微的感情。
他使十四行诗这一新诗体艺术上臻于完美。
他的抒情诗,特别是十四行诗,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后人为此把他尊称为诗圣【合作探究1】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思之窗,思考1、美术三杰的的作品和中世纪相比具有怎样的特点?【合作探究2】文艺复兴的倡导者们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但创作许多宗教题材的作品。
你能谈谈他们对宗教持什么态度吗?【合作探究3】阅读材料材料一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材料二地理大发现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与它同时或前后发生的,在西方还有两大运动,一是文艺复兴运动(14—17纪初),另一是宗教改革运动(1520—1570年)。
这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
地理大发现及宗教改革的发生都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进取精神,而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
文艺复兴也推动了宗教的改革:人文主义者之谴责天主教教会的黑暗腐败,为宗教改革派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论据,人文主义者之研究《圣经》的原文及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也为新教教义的形成开辟了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上卷》材料三文艺复兴运动高举人文主义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创造了富有魅力的精湛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
材料四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一方面使人们的思想获得解放,另一方面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
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自然科学成就如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等人的科技成就重见天日,阿拉伯人的天文、医学、数学等成就以及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
所有这些,都唤起了西方自然科学的觉醒,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材料五 16C初,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达到高峰时,道德堕落跟随个性的高度发展成为了一种流行。
道德心与利己主义混杂起来,大多数的意大利城市国家都频繁的发生篡夺或谋反事件。
阴谋,武装,联盟,行贿和背叛构成这一时期意大利的政治历史。
……。
这种精神常常表现出肆无忌惮的利己主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简要评价文艺复兴。
二、宗教改革【自主学习3】阅读材料材料一: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要高出当时德意志名义上的中央政权“神圣罗马帝国”年财政收人的20倍左右。
材料二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向而驰。
材料五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
材料六德国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同时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大统一梦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教会合作,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
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
材料七:欧洲在16、17世纪时候,教会大量向民间出售“免罪符”,即购买免罪符的人,灵魂可以直接升天堂。
教皇公布﹕杀人犯—7个盾(德意志货币)﹐抢劫犯—9个盾﹐谋杀亲属犯—4个盾﹐这样﹐他们的灵魂就可以得救。
总之﹐无论任何人犯下任何罪﹐只要拿出规定的金币来购买赎罪券﹐就会得到上帝的赦免。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德意志最早出现宗教改革的原因和标志。
1、原因2、标志【自主学习4】阅读材料材料一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
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材料二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马克思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简要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主张和影响3思想主张、4影响、【合作探究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宗教改革的实质并比较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异同课堂检测:1、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2.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