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年夜全之答禄夫天创作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个基本公式①tatv v-=②0tv v at=+③02tVv v+=④2tv vS v t t+=⋅=⋅⑤212S v t at=+⑥2202tv v aS-=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秒末、2t秒末、3t秒末、…、n t秒末的速度之比即是连续自然数之比:v1∶v2∶v3∶…∶v n=1∶2∶3∶…∶n.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秒内、2t秒内、3t秒内、…、n t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即是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s1∶s2∶s3∶…∶s n=12∶22∶32∶…∶n2.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即是连续奇数之比:s1∶s2∶s3∶…∶s n=1∶3∶5∶…∶(2n-1).④通过前s 、前2s 、前3s …的用时之比即是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 1∶t 2∶t 3∶…t n =1∶2∶3∶…∶n .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 1∶t 2∶t 3∶…t n =1∶)12(-∶)23(-∶)1(--n n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00,v a g ==)①t v gt =②212h gt =③22t v gh =④4.匀变速其他推导公式①中间时刻速度:022t t v v s v v t +===②中间位移速度:22022t s v v v +=③任意连续相等时间T 内位移差:21n n s s aT --=任意连续相等时间kT 内位移差:2n n k s s kaT --=二、力学1、重力:G=mg(g 值随地舆纬度的增加而增年夜,随离地高度的增年夜而减小),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弹力:F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 ,发生弹力的2个条件:①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3、摩擦力发生条件:①有弹力;②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接触面粗拙(1)滑动摩擦力:f=uN ,N 是两个物体概况间的压力,μ为滑动摩擦因数.(2)静摩擦力的年夜小:①静摩擦力年夜小与正压力无关,但最年夜静摩擦力的年夜小与正压力成正比.②最年夜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摩擦力略年夜一点,但有时认为二者是相等的.③平衡时静摩擦力的年夜小与发生静摩擦力的外力的合力等值反向.④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max 0f f <<静注意:两物体间有弹力,纷歧定发生摩擦力,但物体间有摩擦力时,必有弹力发生.4、力的合成①1F 、2F 同向:合力21F F F +=方向与1F 、2F 的方向一致②1F 、2F 反向:合力21F F F -=,方向与1F 、2F 这两个力中较年夜的那个力同向.③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 1-F 2 ≤F ≤ F 1 +F 2④合力可以年夜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即是分力5、力的分解(1)己知合力的年夜小和方向,-----有无数多组解(即可分解为无数对分力)(2)己知合力的年夜小和方向,①又知F 1、F 2的方向——有一组解②又知F 1、F 2年夜小(F 1≠F 2)——有一组解③又知F 1的年夜小和方向——有一组解④又知F 1的方向及F 2的年夜小:当F>F 2>Fsin θ时——有两组解当F 2=Fsin θ时——有一组解当F 2>F 时——有一组解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F合=0(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①二力平衡:年夜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②三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用三角形法则③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纳正交分解三、牛顿定律1、牛一定律:一切物体总坚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1)物体不受外力是该定律的条件.(2)物体总坚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结果.(3)直至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力是发生加速度的原因.(4)物体坚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年夜小的量度是物体的质量.(5)注意: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脸直接总结出来的.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脸为基拙,加之高度的笼统思维,概括总结出来的.不成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外力时的理想化状态.③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年夜小相等,方向相反,F=-F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联系和区别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a 的方向与F 合的方向总是相同,F=ma动力学的两年夜基本问题a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是a4、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物体的超重与失重问题(1)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年夜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超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上.(2)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失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下.(3)如果物体正好以年夜小即是g的加速度加速下落或减速上升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4)注意:超重和失重现象中,地球对物体的实际作用力(重力)并没有变动.5、力学单元制:在国际单元制(SI)中,力学的基本物理量有长度、质量和时间,对应的基本单元是m、Kg和s,除力学中的三个外,还有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这四个,对应的单元是A、K、mol、cd.基本物理量根据物理公式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元,叫做导出单元.如力、速度、加速度等的单元.。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V=X/tV是平均速度(m/s)X是位移(m)t是时间(s);Vt=Vo+aOt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2)t是时间(s);X=Vot+(1/2 )at 2X是位移(m)Vo是初速度(m/s)t是时间(s)a是加速度(m/s2 );Vt2 -Vo2 =2aX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2 )X是位移(m); h=(1/2 )gt2 Vt=gt Vt 2 =2ghh是高度(m)g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 )t是时间(s)Vt是末速度(m/s);G=mgG是重力(N)m是质量(kg)g是重力加速度(9.8m/s 2〜10m/s2 );f=卩FNf是摩擦力(N 卩是动摩擦因数FN是支持力(N);F=kXF是弹力(N) k是劲度系数(N/m)X是伸长量(m);.F=maF是合力(N) m是质量(kg)a是加速度(m/s2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a 向=V2 /r= 3 2 r= (2n /T )2 r= (2n f )2 r= w V (3 = © /t )a向是向心加速度(m/s2 )V是线速度(m/s)r是半径(m)3是角速度(rad/s )©是弧度(rad)t是时间(s )T是周期(s )f是频率(Hz);F 合=F 向=ma向=m (V2 /r )=m3 2 r=m (2 n /T)2 r=m (2 n f)2 rF合是圆周运动的合力(N) F向是向心力(N)m是质量(kg )a向是向心加速度(m/s2 )V是线速度(m/s )r是半径(m)3是角速度(rad/s )T是周期(s )f是频率(Hz);F 引=F 向=m(2n /T)2 r=G (Mm/r2 )F引是引力(N F向是向心力(N m是质量(kg)T是周期(s )r是半径(rr)G是引力常量(6.67 x 10-11N/ (kg • n2 )M 是质量(kg );推导公式:. F引=F向•• g=G( M /r'2 )二G)=m (V2 /r) =>V=VGM/r(Mm/i2JcM/r5=m 3 2 r=> 3k/4 Ji2r3/GM=m(2n /T) 2 r =>T==m(2n f) 2 r =>f=JGM/4 h2P=ma向=>a向=GM/r2F引是引力(N F向是向心力(NG是引力常量(6.67 x 10-11N/ (kg • n2 )M 是质量(kg)m是质量(kg)r是半径(m) V是线速度(m/s)®是角速度(rad/s )T是周期(s)f是频率(Hz)g是重力加速度(9.8m/s 2〜10m/s2 )a向是向心加速度(m/s2 )M'是该天体的质量(kg)r '是该天体的半径(m ;5.4心/GN 二3 兀/G”—4/3 M R3P是天体密度(kg/m 3 )R是天体半径(m)G是引力常量(6.67 x 10-11N/ (kg • n2 )T 是周期(s); 6.W=FScosBW是功(J)F是力(N) S是沿力的方向移动的位移(m cos B是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余弦;7. p=W/t=FVP是功率(W W是功(J)t是时间(s)F是力(N)V是速度(m/s);8. W=A Ep=mg\ h=mg (h1-h2)W是重力势能做的功(J)A Ep是重力势能(J)m是物体的质量(kg)g是重力加速度(9.8m/s 2〜10m/s2 )A h是高度差(m)h1是起始高度(mh2是终止(末)高度(m ;9. A Ep= (1/2)kX2A Ep是弹性是能(J)k是劲度系数(N/m)X是伸长量(m);10. Ek = (1/2)mWEk是动能(J )m是质量(kg )V是速度(m/s );11. 动能定理:W总=(1/2)mVt2 - (1/2)mV2 机械能守恒:E=Ep+ Ek +Ep' W是总能量(J )m是质量(kg )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E是机械能(J)Ep是重力势能(J)Ek是动能(J)Ep'是弹性势能(J)。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V=X/tV是平均速度(m/s)X是位移(m)t是时间(s);Vt=Vo+a0t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²)t是时间(s);X=Vot+(1/2)at²X是位移(m)Vo是初速度(m/s)t是时间(s)a是加速度(m/s²);Vt²-Vo²=2aX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²)X是位移(m);h=(1/2)gt²Vt=gt Vt²=2ghh是高度(m)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t是时间(s)Vt是末速度(m/s);G=mgG是重力(N)m是质量(kg)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f=μFNf是摩擦力(N)μ是动摩擦因数FN是支持力(N);F=kXF是弹力(N)k是劲度系数(N/m)X是伸长量(m);.F=maF是合力(N)m是质量(kg)a是加速度(m/s²)。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a向=V²/r=ω²r=(2π/T)²r=(2πf)²r=ωV(ω=φ/t)a向是向心加速度(m/s²)V是线速度(m/s)r是半径(m)ω是角速度(rad/s)φ是弧度(rad)t是时间(s)T是周期(s)f是频率(Hz);F合=F向=ma向=m(V²/r)=mω²r=m(2π/T)²r=m(2πf)²rF合是圆周运动的合力(N)F向是向心力(N)m是质量(kg)a向是向心加速度(m/s²)V是线速度(m/s)r是半径(m)ω是角速度(rad/s)T是周期(s)f是频率(Hz);F引=F向=m(2π/T)²r=G(Mm/r²)F引是引力(N)F向是向心力(N)m是质量(kg)T是周期(s)r是半径(m)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²)M是质量(kg);推导公式:∵F引=F向∴g=G(M’/r’²)∴G(Mm/r²)= m(V²/r)=>V==mω²r =>ω==m(2π/T)²r =>T==m(2πf)²r =>f==ma向=>a向=GM/r²F引是引力(N)F向是向心力(N)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²)M是质量(kg)m是质量(kg)r是半径(m)V是线速度(m/s)ω是角速度(rad/s)T是周期(s)f是频率(Hz)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a向是向心加速度(m/s²)M’是该天体的质量(kg)r’是该天体的半径(m);5.ρ是天体密度(kg/m ³)R是天体半径(m)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²)T是周期(s);6.W=FScosθW是功(J)F是力(N)S是沿力的方向移动的位移(m)cosθ是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余弦;7.P=W/t=FVP是功率(W)W是功(J)t是时间(s)F是力(N)V是速度(m/s);8.W=ΔEp=mgΔh=mg(h1-h2)W是重力势能做的功(J)ΔEp是重力势能(J)m是物体的质量(kg)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Δh是高度差(m)h1是起始高度(m)h2是终止(末)高度(m);9. ΔEp=(1/2)kX²ΔEp是弹性是能(J)k是劲度系数(N/m)X是伸长量(m);10. Ek =(1/2)mV²Ek是动能(J)m是质量(kg)V是速度(m/s);11.动能定理:W总=(1/2)mVt²-(1/2)mVo²机械能守恒:E=Ep+ Ek +Ep’W是总能量(J)m是质量(kg)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E是机械能(J)Ep是重力势能(J)Ek是动能(J)Ep’是弹性势能(J)。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涉及公式集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涉及公式集合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必修1部分1.V=X/tV是平均速度(m/s) X是位移(m) t是时间(s);2.Vt=Vo+a0t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²)t是时间(s);3.X=Vot+(1/2)at²X是位移(m) Vo是初速度(m/s) t是时间(s) a是加速度(m/s²);4.Vt²-Vo²=2aX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²)X是位移(m);5.h=(1/2)gt² Vt=gt Vt²=2ghh是高度(m) 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t是时间(s) Vt是末速度(m/s);6. G=mgG是重力(N) m是质量(kg) 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7. f=μFNf是摩擦力(N)μ是动摩擦因数 FN是支持力(N);8. F=kXF是弹力(N) k是劲度系数(N/m) X是伸长量(m);9. F=maF是合力(N) m是质量(kg) a是加速度(m/s²)。

必修2部分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①条件:v 0与合F 不共线 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 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 0的方向转向合F 的方向3.绳拉船问题①对与倾斜绳子相连的“物体”运动分解 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4.自由落体运动①末速度:gh gt v t 2== ②下落高度:221gt h = ③下落时间:gh t 2= 5.竖直下抛运动①末速度:gt v v t +=0 ②下落高度:2021gt t v h += 6.竖直上抛运动①末速度:gt v v t -=0 ②下落高度:2021gt t v h -= ③上升时间:gv t 0=上 ④总时间:g v t 02= ⑤最大高度:g v H 220= 7.平抛运动②合速度:2220t g v v t += ③速度方向:0tan v gt =α ⑤位移方向:02tan v gt =β ⑥飞行时间:gh t 2=,与v 0无关8.斜抛运动③飞行时间:gv t θsin 20= ④射程:g v X θ2sin 20= ⑤射高:g v Y 2θsin 220= —————————————————————t v x ⋅=θcos 02021θsin gt t v y -⋅=tv x 0=221gt y =0v v x =gt v y =绳子伸缩 绳子摆动 θcos 0v v x =gt -θsin 0v v y =9.线速度:T rt sv ⋅==π210.角速度:T t πϕω2==11.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ωr v =12.周期与频率的关系:f T 1=13.转速与频率的关系:f n 60=14.向心力: 22222244f mr T mr mr r v m F ππω⋅=⋅===向15.向心加速度: r f T rr r v a 22222244ππω====向16.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 gr v =17.方程格式: 所需的向心力实际力向==F—————————————————————18.开普勒第三定律: k T a =2319.万有引力定律: 221r m m G F =,G=6.67×10-1120.中心天体质量: 2324GT r M π=21.中心天体密度: )( 33423为近地卫星周期T GTππR M ρ==22.卫星的运行速度: r GMv =2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R GMg =24.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km/s 9.71==Rg v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11.2km/s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16.7km/s—————————————————————25.功的计算:αcos Fs W =26.变力做功的计算:①摩擦力做功: W f = f s , s 为路程②图像法: F-s 图象围的“面积”代表功③功能关系: 间接计算功27.动能:221mv E k =28.重力势能:mgh E p =29.弹性势能:221kx E p =30.重力做功的特点:只与高度有关,p G E W ∆-=31.动能定理: 21222121mv mv E W k -=∆=总32.机械能守恒定律: 2222112121mv mgh mv mgh +=+33.功率: αcos Fv t WP ==34.交通工具行驶的最大速度:m fv P =→f Pm v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大全一.匀变速直线活动1.匀变速直线活动的六个根本公式①tatv v-=②0tv v at=+③02tVv v+=④2tv vS v t t+=⋅=⋅⑤212S v t at=+⑥2202tv v aS-=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活动的特色①从活动开端计时,t秒末.2t秒末.3t秒末.….n t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持续天然数之比:v1∶v2∶v3∶…∶v n=1∶2∶3∶…∶n.②从活动开端计时,前t秒内.2t秒内.3t秒内.….n t秒内经由过程的位移之比等于持续天然数的平方之比:s1∶s2∶s3∶…∶s n=12∶22∶32∶…∶n2.③从活动开使计时,随意率性持续相等的时光内经由过程的位移之比等于持续奇数之比:s1∶s2∶s3∶…∶s n=1∶3∶5∶…∶(2n-1).④经由过程前s.前2s.前3s…的用时之比等于持续的天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1∶t2∶t3∶…t n=1∶2∶3∶…∶n.⑤从活动开端计时,经由过程随意率性持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光之比为相邻天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1∶t2∶t3∶…t n=1∶)12(-∶)23(-∶)1(--nn3.自由落体活动的特色(00,v a g ==)①t v gt =②212h gt =③22t v gh =④4.匀变速其他推导公式①中央时刻速度:022t t v v s v v t +===②中央位移速度:22022t s v v v +=③随意率性持续相等时光T 内位移差:21n n s s aT --=随意率性持续相等时光kT 内位移差:2n n k s s kaT --=二.力学1.重力:G=mg(g 值随地理纬度的增长而增大,随离地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重力的偏向老是竖直向下的.2.弹力:F =kx (x 为伸长量或紧缩量,k 为劲度系数) ,产生弹力的2个前提:①接触;②产生弹性形变3.摩擦力产生前提:①有弹力;②产生相对活动或具有相对活动的趋向;③接触面光滑(1)滑动摩擦力:f=uN ,N 是两个物体概况间的压力,μ为滑动摩擦因数.(2)静摩擦力的大小:①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②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摩擦力略大一点,但有时以为二者是相等的.③均衡时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产生静摩擦力的外力的合力等值反向.④静摩擦力的取值规模是max 0f f <<静留意:两物体间有弹力,不必定产生摩擦力,但物体间有摩擦力时,必有弹力产生.4.力的合成①1F .2F 同向:合力21F F F +=偏向与1F .2F 的偏向一致②1F .2F 反向:合力21F F F -=,偏向与1F .2F 这两个力中较大的谁人力同向.③两个力的合力规模:F 1-F 2 ≤F ≤ F 1 +F 2④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5.力的分化(1)己知合力的大小和偏向,-----有很多多组解(即可分化为很多对分力)(2)己知合力的大小和偏向,①又知F 1.F 2的偏向——有一组解②又知F 1.F 2大小(F 1≠F 2)——有一组解③又知F 1的大小和偏向——有一组解④又知F 1的偏向及F 2的大小:当F>F 2>Fsin θ时——有两组解 当F 2=Fsin θ时——有一组解当F 2>F 时——有一组解6.共点力感化下物体的均衡前提:F 合=0(静止或匀速直线活动)①二力均衡:大小相等,偏向相反,感化在统一条直线上,感化在一个物体上.②三力均衡:随意率性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用三角形轨则③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感化下处于均衡状况,平日可采取正交分化三.牛顿定律1.牛必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活动或静止状况,直到有外力迫使它转变这种状况为止.(1)物体不受外力是该定律的前提.(2)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活动或静止状况是成果.(3)直至外力迫使它转变这种状况为止,解释力是产生加快度的原因.(4)物体保持本来活动状况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大小的量度是物体的质量.(5)留意:①牛顿第必定律不是实脸直接总结出来的.牛顿以伽利略的幻想斜面实脸为基拙,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归纳综合总结出来的.不成能由现实的试验来验证;②牛顿第必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外力时的幻想化状况.③揭示了力和活动的关系:力不是保持物体活动的原因,而是转变物体活动状况的原因.2.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之间的感化力与反感化力老是大小相等,偏向相反,F=-F /感化力和反感化力与一对均衡力的接洽和差别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快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a 的偏向与F 合的偏向老是雷同,F=ma动力学的两大根本问题a接洽力和活动的桥梁是a4.应用牛顿活动定律解决物体的超重与掉重问题(1)物体对支撑物的压力(或对吊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超重时物体的加快度向上.(2)物体对支撑物的压力(或对吊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掉重现象.掉重时物体的加快度向下.(3)假如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g的加快度加快下落或减速上升时,处于完整掉重状况.(4)留意:超重和掉重现象中,地球对物体的现实感化力(重力)并没有变更.5.力学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的根本物理量有长度.质量和时光,对应的根本单位是m.Kg和s,除力学中的三个外,还有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资的量.发光强度这四个,对应的单位是A.K.mol.cd.根本物理量依据物理公式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如力.速度.加快度等的单位.。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1.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整理篇一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2.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整理篇二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0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_o2+V_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_t-V_o)/t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3.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整理篇三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4.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整理篇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5.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整理篇五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W重=-ΔEp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6.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整理篇六机械能1.功(1)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1J=1N·m当0<=a<派/2w>0F做正功F是动力当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当派/2<=a<派W<0F做负功F是阻力(3)总功的求法:W总=W1+W2+W3……WnW总=F合Scosa2.功率(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P=W/t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w)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1w=1J/s1000w=1kw(2)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P=Fvcosa当F与v方向相同时,P=Fv.(此时cos0度=1)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1)平均功率:当v为平均速度时2)瞬时功率: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3)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输出功率实际功率: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P=FvF=ma+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1)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直到0)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当F减小=f时v此时有值2)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F不变(F=ma+f)V在增加P实逐渐增加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即P一定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当F减小=f时v此时有值。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大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个基本公式①0ta tv v -=②0t v v at =+ ③02tV v v +=④02t v v S v t t +=⋅=⋅ ⑤2012S v t at =+ ⑥2202t v v aS -= 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 t 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之比:v 1∶v 2∶v 3∶…∶v n =1∶2∶3∶…∶n .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n t 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s 1∶s 2∶s 3∶…∶s n =12∶22∶32∶…∶n 2.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之比:s 1∶s 2∶s 3∶…∶s n =1∶3∶5∶…∶(2n -1).④通过前s 、前2s 、前3s …的用时之比等于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 1∶t 2∶t 3∶…t n =1∶2∶3∶…∶n .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 1∶t 2∶t 3∶…t n =1∶)12(-∶)23(-∶)1(--n n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00,v a g ==)①t v gt = ②212h gt = ③22t v gh = ④4.匀变速其他推导公式①中间时刻速度:022t t v v sv v t +=== ②中间位移速度:22022t s v v v +=③任意连续相等时间T 内位移差:21nn s s aT --=任意连续相等时间kT 内位移差:2nn k s s kaT --=二、力学1、重力:G=mg (g 值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离地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弹力:F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 ,产生弹力的2.个条件:①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3、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有弹力...;②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接触面粗糙 (1)滑动摩擦力:f=uN ,N 是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压力,μ为滑动摩擦因数。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篇一: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公式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1 公式大全1. V=_/tV是平均速度(m/s) _是位移(m) t是时间(s);2. Vt=Vo+a0t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2)t是时间(s);3. _=Vot+(1/2)at2_是位移(m) Vo是初速度(m/s) t是时间(s) a是加速度(m/s2);4. Vt2-Vo2=2a_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2)_是位移(m);5. h=(1/2)gt2Vt=gtVt2=2ghh是高度(m) g是重力加速度(9.8m/s2≈_m/s2)t是时间(s) Vt是末速度(m/s);6. G=mgG是重力(N) m是质量(kg) g是重力加速度(9.8m/s2≈_m/s2);7. f=μFNf是摩擦力(N)μ是动摩擦因数 FN是支持力(N);8. F=k_F是弹力(N) k是劲度系数(N/m) _是伸长量(m);9. F=maF是合力(N) m是质量(kg) a是加速度(m/s2).计时基准都是取自家用电的周期,在我国每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_秒,因而有相同的数据采集方法与数据整理分析方法,并可与斜面小车.轨道小车等配套使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_s打一次点.即一秒打50个点.使用2_V 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_s打一次点1.自由落体运动初始点的分析:看纸带的前两个点的距离是否接近2mm,接近2mm的纸带才是由静止开始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纸带.2.实验纸带是否研究匀变速运动的分析:测量纸带上相邻各点的距离之差是否相等,若相等就是匀变速运动,否则就不是;即匀变速运动的纸带相邻两点的距离差满足 s(n+1)-s(n)=aT3.计算匀变速运动中某点瞬时速度;由匀变速运动物体在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该段位移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V(n)=[s(n)+s(n+1)]/2ts(n)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个计时点的位移,s(n+1)指第N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s(n)+s(n+1)]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即把要求的点包括在了他们中间即N处),t指发生两个相邻计数点(N-1到N,N 到N+1)之间的时间间隔.2T就是时间间隔总和4.计算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1)理想纸带的加速度计算:由于理想纸带描述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之差完全相等,即有:S2-S1=S3-S2=?=S(n)-S(n-1)=△S=aT ;故其加速度a=△S/T(2)实际的实验纸带加速度计算: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之差不完全相等,为减小计算加速度时产生的偶然误差,采用隔位分析法计算,可以减小运算量,方法是,用S1,S2,S3.......表示相邻计数点的距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根据△S=aT 有S4-S1=(S4-S3)+(S3-S2)+(S2-S1)=3a1_T同理S5-S2=S6-S3=3a2_T求出a1=(S4-S1)/3T a2=(S5-S2)/3T a3=(S6-S3)/3T 再求平均值计算加速度:a=(a1+a2+a3)/3打点计时器一般就求解两个量:1.某一点的速度,把该点当做某一段的中间时刻,那么这一点的速度等于这一段的平均速度,公式就是v=_/t,_是这一段的总位移,t是总时间,一般取这一点前后两个点.2.求解a,用的方法是逐差法,公式:相邻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差=at ,这要分两种情况,当给出的纸带上,位移差都相等时,直接用这个公式,当位移差都不相等时,要稍微复杂一些,过程就是:把纸带平均分为前后两段,比如一共有六个S,s1,s2,s3,s4,s5,s6,那么s1.s2.s3分一组,后面分一组,用a=(s4+s5+s6-s1-s2-s3)/nt ,其中n等于4+5+6-(1+2+3),运算方法和分子的角标一样,时间t是一个S的时间.一般打点计时器会出一个刻度尺,若设有A B C三个点 A到B的距离为S1,B到C的距离为S2,打下S1所用时间等于打下S2所用时间.(S2 S1,时间相同是因为有加速度,速度在增大) 而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所以每隔0._秒打下一个点一般以5个间隔为一段S(5个间隔是指,打下每一段S所用的时间均为0.__5=_秒即为一个T) 而两段S所用时间相同有个定则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所以有例如:(S1+S2)/2T 即为B点的瞬时速度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2公式大全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①条件:v0与F合不共线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0的方向转向F合的方向3.绳拉船问题①对与倾斜绳子相连的〝物体〞运动分解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绳子伸缩绳子摆动4.自由落体运动①末速度:v t?gt?2gh②下落高度:h?12gt2时间:t?2hg5.竖直下抛运动①末速度:vt?v0?gt②下落高度:h?v0t?2gt26.竖直上抛运动①末速度:vt?v0?gt②下落高度:h?v0t?12gt2时间:t上?v0g④总时间:t?2v0g ⑤最大高度:H?v_2g7.平抛运动v_?v0vy?gt ②合速度:vt?v_?g2t2向:tan??gtv 0_?v0ty?2gt2⑤位移方向:tan??gt2v0间:t?2hg,与v0无关③下落③上升③速度方⑥飞行时篇二: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个基本公式?①a?tt②vt?v0??at③?t2④S?v?t?vt?v_?t⑤S?v0t?at2⑥vt2?v_?2aS _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之比:v1∶v2∶v3∶…∶vn=1∶2∶3∶…∶n.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s1∶s2∶s3∶…∶sn=1∶2∶3∶…∶n.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之比:s1∶s2∶2222s3∶…∶sn=1∶3∶5∶…∶(2n-1).④通过前s.前2s.前3s…的用时之比等于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1∶t2∶t3∶…tn=∶2∶∶…∶n.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1∶t2∶t3∶…tn=∶(2)∶(32)∶(nn-1)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v0?0,a?g)①vt?gt ②h?4.匀变速其他推导公式_2gt ③vt?2gh ④2v?vts①中间时刻速度:vt??0? ②中间位移速度:vs?2t_③任意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差:sn?sn?1?aT2?sn?k?kaT21任意连续相等时间kT内位移差:sn二.力学1.重力:G=mg(g值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离地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弹力:F=k_ (_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产生弹力的2个条件:①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3.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有弹力;②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接触面粗糙.....................(1)滑动摩擦力:f=uN ,N是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压力,?为滑动摩擦因数.(2)静摩擦力的大小:①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②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摩擦力略大一点,但有时认为二者是相等的.③平衡时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产生静摩擦力的外力的合力等值反向.④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0?f静?fma_注意:两物体间有弹力,不一定产生摩擦力,但物体间有摩擦力时,必有弹力产生. 4.力的合成①F1 .F2同向:合力F?F1?F2方向与F1.F2的方向一致②F1 .F2反向:合力F?F1?F2,方向与F1.F2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③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 ≤F≤ F1 +F2④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5.力的分解(1)己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有无数多组解(即可分解为无数对分力) (2)己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①又知F1.F2的方向——有一组解②又知F1.F2大小(F1?F2)——有一组解③又知F1的大小和方向——有一组解④又知F1的方向及F2的大小:当F F2 Fsin?时——有两组解当F2=Fsin?时——有一组解当F2 F时——有一组解 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F合=0(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①二力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②三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用三角形法则③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三.牛顿定律1.牛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1)物体不受外力是该定律的条件.(2)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结果.(3)直至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4)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大小的量度是物体的质量.(5)注意: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脸直接总结出来的.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脸为基拙,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概括总结出来的.不可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外力时的理想化状态.③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F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联系和区别/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a的方向与F合的方向总是相同,F=ma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求解:a3a4.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物体的超重与失重问题(1)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超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上. ............(2)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失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下. ............(3)如果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g的加速度加速下落或减速上升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4)注意:超重和失重现象中,地球对物体的实际作用力(重力)并没有变化. .........5.力学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的基本物理量有长度.质量和时间,对应的基本单位是m...Kg和s,除力学中的三个外,还有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这四个,对应的单位是A.K.mol.cd.基本物理量根据物理公式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如力.速度.加速度等的单位.4篇三:必修一必修二教科版物理公式大全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几个重要推论: (1) Vt2 - V_ = 2as (2) 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t/ 2 =_ a t2V0?Vts= 2t(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s/2 =vo?vt2_匀速:Vt/2 =V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Vs/2(4)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 (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为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2.胡克定律:F = K_3.重力: G = mg4.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F1?F2?2F1F2COS?22合力的方向与F1成?角:F2sin?1tan?=F1?F2cos?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 ? F? F1 +F2滑动摩擦力: f= ?N5.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 ma 或者 ?F_ = m a_ ?Fy = m ay6.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合速度:v?_v_?vy 合位移:s?_2?y2小船渡河最短时间:tmin?dv船小船渡河最短位移:?v船?v水则smin?d ?v船?v水则smin?d?7.平抛运动:v水v船水平位移: _= vo t 水平分速度:v_ = vo 竖直位移: y =1g t2 竖直分速度:vy= g t 21t 时刻平抛物体速度:_2vt?v_?vy?v0?g2t2tan??vyv_?gt(θ为v与水平防线夹角) v0?1?_s?_2?y2?v0t??gt2??2?t 时刻平抛物体位移s:tan??ygt?_2v0(α为s与水平防线夹角)tan??2tan?平抛运动初速度: ?轨迹完整:v_.圆周运动?_g2y?轨迹不完整v0?ghBC?hAB线速度:v= ?R=2?n R=2?R?2?角速度:?=??2?fTtTv24?_向心加速度:a =??R?2R?4?2 n2 RRTv24?_向心力: F= ma = m?m?R= m2R?m4?2n2 RRTr3_.开普勒第三定律: 2?k (r为椭圆的半长轴或轨道半径,T为公转周期) T_. 万有引力:F=Gm1m2(r为两质点或两球心距离,或是球心与质点间的距离) r2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R一天体半径 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万有引力=向心力V24?2Mm2?m?(R?h)?m2(R?h)?m G(R?h)2T(R?h)2?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mM2 g = G 则gR?GM(黄金代换式)_RR?距地面h高处 mg?GMm2R?h2求天体的加速度.质量.密度1.加速度:G表面上GMGMMmMmg??mga?得非表面得G?maR2R2R?h2 R?h2一.研究对象:绕中心天体的行星或卫星Mmmv2v2rG2? M? (已知线速度与半径)rGrMm?2r32G2?mr? M? (已知角线速度与半径) rGMm2?2(2?)2r3G2?mr() M? (已知周期与半径) 2TrTG二.研究对象:绕中心天体表面运行的行星或卫星Mmmv2v2RG2?M? (已知线速度与半径)RGRMm?2R33?_G2?mR? M? (已知角线速度与半径) ??已知角速度) RG4?GMm2?2G2?mR() (已知周期与半径) 已知周期)TR与任何因数都无关.三.研究对象:距离地面hg(R?h)2MmG?mg M?2G(R?h)(已知某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与距离)四.研究对象: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MmgR2G2?mgM?(已知中心天体表面的g与R) ?? 4?GRRG3。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一、速度:单位m/s1、速度和平均速度 v=Δx/Δt 或v=x/t2、瞬时速度 v=Δx/Δt (Δt →0)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v=s/t 二、加速度: 单位m/s2a=Δv/Δt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0t a t υυ=+⋅2、位移公式:X 2012s t at υ=+ t v x = 二、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02tυυυ+=2、速度——位移公式:2202t as υυ-=X3、中时速公式:022t tυυυυ 4、中位速公式:22202t x υυυ+=。

(22x t υυ〈)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1、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从运动开始,在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速度之比:υ1::υ2:υ3:…:υn =1:2:3:…:n (提示:t a t υ=⋅)(2)从运动开始,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X n =12: 22: 32:……:n 2 (提示:X 212s at =) (3)从运动开始,在第1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 (提示:X Ⅰ=X 2-X 1)(4)从运动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① t Ⅰ:t Ⅱ:t Ⅲ:……:t N =1:1):2):……:1n )② t 总Ⅰ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X Ⅰ,X Ⅱ,X III ……X N ,则△X =X Ⅱ-X Ⅰ=X III -X Ⅱ=……= X N -X N -1=aT 2=恒量推论:第n 个T 时间内的位移和第m 个T 时间内的位移之差:X n -X m =(n -m )aT 23、自由落体运动: V 0=0, a=g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2、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3、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f = μF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必修一物理公式

必修一物理公式

必修一物理公式1、平均速度:tx v ∆∆=变形公式:t x x ⋅=∆ xx t ∆=∆ v :平均速度 x ∆:位移 t ∆:时间2、加速度:00t t v v t v v t v a t t --=∆-=∆∆=变形公式:avv t t 0-=∆⎩⎨⎧+⋅∆=+⋅∆-=00v a t v v a t v t t5、推导公式 中点平均速度:202v v v v t +==变形公式:v v v -=20 02v v v -=v :平均速度 2t v :中点时刻速度 0v :初速度 v :末速度6、推导公式 位移差:2121aT x x x x x n n =-=-=∆+ 变形公式:212T x x a -=ax x T 12-=x ∆:位移 a :加速度 T :时间 7、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v v 2202=-变形公式:av v x 2202-= 202v ax v += ax v v 220-= xv v a 222-=v :末速度 0v :初速度 a :加速度 x :位移8、推导公式 中点匀变速速度:22202v v v x +=2x v :中点位置速度9、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基本公式: ⎪⎪⎪⎩⎪⎪⎪⎨⎧+==-+=+=22210202200v v v ax v v at t v x at v v −−→−−−→−==g a v 00 ⎪⎪⎪⎩⎪⎪⎪⎨⎧====222122gtv ghv gt h gtv (1)gt v = 变形公式:g v t = tvg =(2)221gt h =变形公式:22t h g = ght 2=(3)gh v 22= 变形公式:gh v 2= hv g 22= gv h 22=(4)2gt v =变形公式:2t v g = 2g v t =v :末速度 g :重力加速度 t :时间 h :位移 v :平均速度 (5)推论:2gT h =∆ 变形公式:2T h g ∆=gh T ∆=h ∆:位移 g :重力加速度 T :时间10、竖直上抛运动规律(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公式相同)11、重力:mg G = 水平方向:mg G F == 变形公式:gG m = mG g =G :重力 m :质量 g :重力加速度 F :支持力 12、胡克定律:kx F = 变形公式:xF k =kF x =F :弹力 k :劲度系数 x :伸长(缩短)长度 13、滑动摩擦力:N F F μ=变形公式:NF F =μ μF F N =F :滑动摩擦力 μ:摩擦因数 N F :压力 14、力的合成:θcos 2212221F F F F F ++=F :合力 1F 、2F :分力 θ:分力夹角推导:(1)当︒=0θ时,21F F F +=; (2)当︒=180θ时,21F F F -=; (3)当︒=90θ时,2221F F F +=; (4)当︒=120θ,且21F F =时,21F F F ==;当θ在︒-︒1800,θ增大时,F 随之减小;θ减小时,F 随之增大。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1. 运动学公式位移公式:S = vt + 1/2at^2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 = (v v0)/t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t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0t + 1/2at^2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 1/2gt^2抛体运动公式:h = v0t 1/2gt^22. 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F = ma牛顿第二定律:F = m(dv/dt)牛顿第三定律:F12 = F21动能公式:K = 1/2mv^2势能公式:U = mgh动能定理:W = ΔK势能定理:W = ΔU动能守恒定律:K1 + U1 = K2 + U2势能守恒定律:U1 + K1 = U2 + K2动能和势能转化公式:K = U3. 热学公式热力学第一定律:Q = ΔU + W热量公式:Q = mcΔT热容公式:C = Q/ΔT比热容公式:c = Q/mΔT热传导公式:Q/t = kA(ΔT/Δx)热辐射公式:Q = σAT^4热功当量:1卡 = 4.18焦耳4. 光学公式反射定律:入射角 = 反射角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光的折射率:n = c/v光的波长:λ = v/f光的频率:f = c/λ光的强度:I = P/A光的功率:P = IV光的传播速度:v = c/n5. 电学公式欧姆定律:V = IR电阻公式:R = ρL/A电功公式:W = Pt电功率公式:P = VI电荷量公式:Q = It电势差公式:V = Ed电容公式:C = Q/V电容器的能量公式:E = 1/2CV^2电荷守恒定律:Q1 + Q2 = Q3 + Q4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1. 运动学公式位移公式:S = vt + 1/2at^2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 = (v v0)/t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t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0t + 1/2at^2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 1/2gt^2抛体运动公式:h = v0t 1/2gt^22. 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F = ma牛顿第二定律:F = m(dv/dt)牛顿第三定律:F12 = F21动能公式:K = 1/2mv^2势能公式:U = mgh动能定理:W = ΔK势能定理:W = ΔU动能守恒定律:K1 + U1 = K2 + U2势能守恒定律:U1 + K1 = U2 + K2动能和势能转化公式:K = U3. 热学公式热力学第一定律:Q = ΔU + W热量公式:Q = mcΔT热容公式:C = Q/ΔT比热容公式:c = Q/mΔT热传导公式:Q/t = kA(ΔT/Δx)热辐射公式:Q = σAT^4热功当量:1卡 = 4.18焦耳4. 光学公式反射定律:入射角 = 反射角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光的折射率:n = c/v光的波长:λ = v/f光的频率:f = c/λ光的强度:I = P/A光的功率:P = IV光的传播速度:v = c/n5. 电学公式欧姆定律:V = IR电阻公式:R = ρL/A电功公式:W = Pt电功率公式:P = VI电荷量公式:Q = It电势差公式:V = Ed电容公式:C = Q/V电容器的能量公式:E = 1/2CV^2电荷守恒定律:Q1 + Q2 = Q3 + Q4还有一些常用的物理常数和单位也需要我们掌握,例如:重力加速度:g = 9.8 m/s^2真空中的光速:c = 3 × 10^8 m/s真空中的电常数:ε0 = 8.85 × 10^12 F/m真空中的磁常数:μ0 = 4π × 10^7 T·m/A了解这些物理常数和单位,有助于我们在计算和推导过程中保持准确性。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人教版)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人教版)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人教版)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 =tx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 2–v 20=2ax 3).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 2t =v =)(20v v + 4).末速度v=v 0+at5).中间位置的速度v 2x =2220t v v + 6).位移x= v t=v 0t +21at 2=)(2t v v 0⨯+7).加速度a=()tv -v 0 以0v 方向为正方向,a 与0v 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X=aT 2(ΔX 为相邻连续相等T 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 加速度(a):m/s 2末速度(v):m/s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米(m)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tv -v 0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x —t 图像、v--t 图像、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 0=0 2).末速度v t =gt 3).下落高度h=21gt 2(从v 0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2)a=g=9.8 m/s 2≈10m/s 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x=v 0t -21gt 2 2).末速度v t = v 0- gt (g=9.8≈10m/s 2) 3).有用推论v 2t–v 20=-2gx 4).上升最大高度h m =g2v 20(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g0v 2(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必修一物理所有公式

必修一物理所有公式

必修一物理所有公式必修一物理公式总结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自由落体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某=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S某=Vo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某^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某=gt/Vo7.合位移S=(S某^2+S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y/S某=gt/2Vo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1.V=X/tV是平均速度(m/s)X是位移(m)t是时间(s);2.Vt=Vo+a0t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t是时间(s);3.X=Vot+(1/2)atX是位移(m)Vo是初速度(m/s)t是时间(s)a是加速度(m/s);4.Vt-Vo=2aX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X是位移(m);5.h=(1/2)gtVt=gtVt=2ghh是高度(m)g是重力加速度(9.8m/s≈10m/s)t是时间(s)Vt是末速度(m/s);6.G=mgG是重力(N)m是质量(kg)g是重力加速度(9.8m/s≈10m/s);7.f=μFN f是摩擦力(N)μ是动摩擦因数FN是支持力(N);8.F=kXF是弹力(N)k是劲度系数(N/m)X是伸长量(m);9.F=maF是合力(N)m是质量(kg)a是加速度(m/s)。

扩展阅读: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高中物理公式总结(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如路程、温度。

_xxvv速度的定义式:(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ttvvtv0F加速度:attm末速度:vtv0at重力加速度:g9.8ms2vt图像曲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数值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a和v0同向加速运动a增大,v增加的快a减小,v增加的慢a增大,v减小的快a减小,v减小的慢a和v0反向减速运动高中物理公式总结(人教版)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实践的关系:vv0at;v0vt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2xv0tat22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末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v02ax2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理公式:推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是恒定的:xaT2xmxn(mn)aT2推理2: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0vtvx22的一半的平方根:vx2;推理3: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方和vovt2226.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样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①第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②前1T内、前2T内、前3T内前nT内位移之比为:x1:x2:x3::xn1:22:32::n21:4:9: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位移之比为:x1:x2:x3::xn12:(2212):(3222)::[n2(n1)2]1:3:5::(2n1)④前x,前2x,前3xnx位移内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1:2:3::n高中物理公式总结(人教版)⑤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1:(21):(32)::(nn1)解题方法、技巧:(1)如果题目中无位移x,也不让求位移,一般选用速度公式vv0at(2)如果题目中无末速度,也不让求末速度,一般选用位移公式v12xv0tat2(3)如果题目中无运动时间,也不让求运动时间,一般选用公式tvv02ax22(4)如果题目中无加速度a,也不让求加速度,一般选用公式v0vtxvtt2(5)如果知道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选用公式xaT2。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大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个基本公式①0ta tv v -=②0t v v at =+ ③02tV v v +=④02t v v S v t t +=⋅=⋅ ⑤2012S v t at =+ ⑥2202t v v aS -= 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 t 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之比:v 1∶v 2∶v 3∶…∶v n =1∶2∶3∶…∶n .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n t 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s 1∶s 2∶s 3∶…∶s n =12∶22∶32∶…∶n 2.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之比:s 1∶s 2∶s 3∶…∶s n =1∶3∶5∶…∶(2n -1).④通过前s 、前2s 、前3s …的用时之比等于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 1∶t 2∶t 3∶…t n =1∶2∶3∶…∶n .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 1∶t 2∶t 3∶…t n =1∶)12(-∶)23(-∶)1(--n n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00,v a g ==)①t v gt = ②212h gt = ③22t v gh = ④4.匀变速其他推导公式①中间时刻速度:022t t v v sv v t +=== ②中间位移速度:22022t s v v v +=③任意连续相等时间T 内位移差:21nn s s aT --=任意连续相等时间kT 内位移差:2nn k s s kaT --=二、力学1、重力:G=mg(g 值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离地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弹力:F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 ,产生弹力的2.个条..件:①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3、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有弹力...;②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接触面粗糙 (1)滑动摩擦力:f=uN ,N 是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压力,μ为滑动摩擦因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大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个基本公式 ①0
t a t v v -= ②0t v v at =+ ③0
2t V v v += ④02t v v S v t t +=⋅=⋅ ⑤2012
S v t at =+ ⑥2202t v v aS -= 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 t 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之比:v 1∶v 2∶v 3∶…∶v n =1∶2∶3∶…∶n .
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n t 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s 1∶s 2∶s 3∶…∶s n =12∶22∶32∶…∶n 2.
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之比:s 1∶s 2∶s 3∶…∶s n =1∶3∶5∶…∶(2n -1).
④通过前s 、前2s 、前3s …的用时之比等于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 1∶t 2∶t 3∶…t n =1∶2∶3∶…∶n .
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 1∶t 2∶t 3∶…t n =1∶)12(-∶)23(-∶)1(--n n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00,v a g ==)
①t v gt = ②212h gt =
③22t v gh = ④
4.匀变速其他推导公式
①中间时刻速度:0
22t t v v s v v t +=== ②中间位移速度:2
s v =③任意连续相等时间T 内位移差:21n n s s aT --=
任意连续相等时间kT 内位移差:2n
n k s s kaT --= 二、力学
1、重力:G=mg(g 值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离地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弹力:F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 ,产生弹力的2.个条件:①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3、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有弹力...;②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③接触面粗糙 (1)滑动摩擦力:f=uN ,N 是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压力,μ为滑动摩擦因数。

(2)静摩擦力的大小:①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②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摩擦力略大一点,但有时认为二者是相等的。

③平衡时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产生静摩擦力的外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④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max 0f f <<静
注意:两物体间有弹力,不一定产生摩擦力,但物体间有摩擦力时,必有弹力产生。

4、力的合成
①1F 、2F 同向:合力21F F F +=方向与1F 、2F 的方向一致
②1F 、2F 反向:合力21F F F -=,方 向与1F 、2F 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③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 1-F 2 ≤F ≤ F 1 +F 2
④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5、力的分解
(1)己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有无数多组解(即可分解为无数对分力)
(2)己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①又知F 1、F 2的方向——有一组解
②又知F 1、F 2大小(F 1≠F 2)——有一组解
③又知F 1的大小和方向——有一组解
④又知F 1的方向及F 2的大小:当F>F 2>Fsin θ时——有两组解
当F 2=Fsin θ时——有一组解
当F 2>F 时——有一组解
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F 合=0(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①二力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②三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用三角形法则
③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
三、牛顿定律
1、牛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物体不受外力是该定律的条件.
(2)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结果.
(3)直至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大小的量度是物体的质量.
(5)注意: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脸直接总结出来的.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脸为基拙,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概括总结出来的.不可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外力时的理想化状态.
③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之间.....
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F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联系和区别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a 的方向与F 合的方向总是相同,F=ma
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求解:a
a
4、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物体的超重与失重问题
(1)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

超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上。

............
(2)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

失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下。

............
(3)如果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g的加速度加速下落
....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或减速上升
(4)注意:超重和失重现象中,地球对物体的实际作用力(重力)并没有变化
.........。

5、力学单位制:
在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
..的基本物理量有长度、质量和时间,对应的基本单位是m、Kg和s,除力学中的三个外,还有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这四个,对应的单位是A、K、mol、cd。

基本物理量根据物理公式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如力、速度、加速度等的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