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8年级上册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_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范文《长征组歌》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欣赏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重点难点】1、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欣赏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自主导学】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乘胜( ) 雪皑皑( ) 敌重兵( ) 重飞渡( ) 泥毡( ) .....草(tǎn) 压(qián)镜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调虎离山袭金沙 ....(2)千锤百炼不怕难 ....4.按课文填空。
(1) ,野菜充饥志更坚。
(2)《四渡赤水出奇兵》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3)《过雪山草地》中渲染自然环境恶劣的句子是,,。
(4)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请在下列横线上写上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
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雪山草地》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就歌词内容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一乐章除了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外,还表现了________,赞扬了________;《过雪山草地》这一乐章描写了红军过雪山草地遇到的极大困难和红军________________的顽强斗志。
【自主合作探究】6.阅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1)“横断山,路难行”这两句反复出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品味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①兵临贵阳逼昆明 .②调虎离山袭金沙 .(3)“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这句歌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4)《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这两个乐章的开头几句歌词用的都是三字短句。
想一想,为什么?(5)下列歌词中,不能揭示红军长征胜利原因的句子是( )和( )A.毛主席用兵真如神B.雪皑皑,野茫茫C.军民鱼水一家人D.官兵一致同甘苦E.敌人弃甲丢烟枪F.野菜充饥志越坚【反馈检测】(2O分)7.下列各组中读音不同的一项分别是( )和( )(4分)(1)横断山 A.横眉 B.横蛮 C.横贯 D.横直 .(2)亲人送水来解渴 A.押解 B.解嘲 C.解冻 D.解剖 .8.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含答案
参考答案预习案预习·导学:1、tán tuílín yù2、①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②交相辉映。
③四季。
④都。
⑤消散。
⑥太阳快要落山了。
欲:将要。
颓:坠落。
⑦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
⑧参与,这里指欣赏。
3、①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②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③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⑤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⑥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4、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②清流见底高峰入云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③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⑤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⑦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合作探究案1、示例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
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示例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胜收。
示例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2、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
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2019八年级上册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全册.doc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导学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课《新闻二则》学案教师寄语: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毛泽东学习目标1.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学习重点1、语言的学习与训练。
2、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来源:学#科#网]学习难点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负隅.( )顽抗撰.( )写区域.( ) 芜.( )湖歼.( )灭要塞.( ) 溃.( )退荻.( )港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负隅.顽抗:悍然..拒绝:锐不可当.:业已..:二、自主探究3.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4. 回顾历史,把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一)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2.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3.文章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4.三路大军为什么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二)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三)通过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突破”“渡至”能否换成“越过”“到达”?去掉“二十四小时即已”,换成“共”好不好?)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加点的句子换成“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好不好?)3.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b.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
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导学案及配套教案.doc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导学案及配套教案《愚公移山》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重点词句。
2、反复诵读,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3、感受愚公的英雄气概,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重点难点预测:重点:对愚公人物的分析。
难点:本文的寓意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理解重点字词,分析人物形象,认识愚公的精神。
2、讨论交流,在研讨探究中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文章寓意。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
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
古书中有他卸风而行的记载,这是他潇洒的一面。
然而现实中的列子则时常处于困顿之中。
《庄子》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但他穷得非常有骨气。
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坚决地辞而不受。
2、关于寓言: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
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短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3、关于神话: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神话不同于迷信。
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自学指导1、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列子及《列子》一书。
2、诵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荷担孀妻始龀一厝朔东高万仞箕畚指通3、对照注释,翻译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划出来,准备交流。
4、自我检测,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1)、通假字。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
甚矣,汝之不惠通,。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人教版2019年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美丽的颜色导学案
《美丽的颜色》导学案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学习传记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的方法。
2.了解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3.揣摩文中关键语句,感受本文语言风格,品味语言中的情味。
4.学习居里夫妇在科学研究上刻苦钻研、坚韧执着、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重点难点1.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2.体会叙事中引用的作用和镜头式描述的好处。
课前准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课前搜集关于居里夫人的资料和传记文学的相关资料。
学习方法探究法:调动学习积极性,探究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查1.文学知识填空。
(1)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研究放射性现象,先后获得和。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镭和钋。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4日因白血病逝世。
(2)关于《居里夫人传》。
是居里夫人的次女在母亲去世三年后写成的。
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比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
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的年表,是一本很翔实的个人记录。
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
(3)文体链接。
本文是一篇。
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一类是。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作品要求,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吹嘘.()简陋.()炽.热()沥.青()骤.雨()猝.至()镭.()钋.()酸渍.()窒.息()踱.着()气氛.()嘎.嘎地响()荧.光()轮廓.()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1.《富贵不能淫》导学案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1.《富贵不能淫》导学案原文和译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书下注释解词诚大丈夫天下熄焉丈夫之冠父命之戒女家夫子正与民由之独行其道淫移屈背景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时期。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王道”主张。
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
他极力主张“()”,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
常识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字(),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学说。
(一)古今异义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母命之3.以顺为正者4.富贵不能淫(二)词类活用1.富贵不能淫2.贫贱不能移3.威武不能屈(三)特殊句式1.省略句戒之曰。
省去主语“()”2.判断句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者,……也”,表判断)*“大丈夫”的标准。
(1)(2)(3)主旨《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于“大()”的不同解释,明确了孟子关于真正的“大丈夫”的()。
激励人们要坚持()、()。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新人教版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诺贝尔的贡献及人们对他的评价。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品析简洁语言。
3.感触伟学家的伟大之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自信心。
(二)学习重点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触伟学家的伟大之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自信心。
(三)预习导学1.资料链接★作者简介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背景透视1860年诺贝尔开始研究硝化甘油,但在1864年工厂爆炸。
为了防止以后再发生意外,诺贝尔将硝化甘油吸收在惰性物质中,使用比较安全。
诺贝尔称它为达纳炸药,后获得专利。
1875年诺贝尔将火棉(纤维素硝酸酯)与硝化甘油混合起来,得到胶状物质,称为炸胶,比达纳炸药有更强的爆炸力,他的这项发明也获得专利。
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发明,在橡胶合成、皮革及人造丝的制造方面都获有专利。
诺贝尔经营油田和炸药生产,积累了巨大财富。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他逝世后将遗产大部分作为基金,每年以其利息(约20万美元)奖给前一年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士。
这就是诺贝尔奖,于1901年第一次颁发。
★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现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经济学六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颁发()仲裁()遗嘱()巨额()渗透()钞票()3.形近字辨析。
授()颁()抄()援()频()钞()4.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导学案及配套教案
第一单元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学习目标1.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
2.学习作者抓现场特写,铺排有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知识链接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着.()陆凛.()冽默契.()殚.()精竭虑镌.()刻桅.()杆娴.()熟3.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1~4段)第二部分(第5~19段)第三部分(第20~25段)4.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5.本文以为序,围绕着中心事件,重点叙述了、、、、五个方面。
二、探究案6.品析下面句子的含义。
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7.探究质疑(1)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2)课文第三、四段,作者为什么说“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请结合这两段内容简要分析。
(提示: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作答。
)(3)为什么辽宁舰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让人们如此激动?(提示:结合课文内容和历史回答。
)(4)有人说,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三、达标案8.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着.(zháo)陆凛.(lǐn)冽B.默契.(qì)殚.(dān)精竭虑C.镌.(juān)刻桅.(wéi)杆D.娴.(xián)熟浩瀚.(hàn)9.根据意思填上合适的词语。
():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安顺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龙宫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2019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新人教版
14 白杨礼赞第1课时一、基础驿站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折.磨(zhé)折.本(zhé)折.腾(zhē)B.参.天(cān)参.差(shēn)参.考(cān)C.纵横.(héng)横.行(héng)蛮横.(hèng)D.倔强.(jiàng)强.壮(qiǎng) 强.迫(qiǎng)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主宰.( ) 倦怠.( ) 地壳.( )恹恹.( ) 晕.圈( ) 婆suō()qiú()枝秀qí()3.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 )(2)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 )(3)暗暗地生长。
( )(4)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 )4.文学常识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原名,字,现代作家。
他著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等。
本文体裁是,选自。
“礼赞”含有之意。
5.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用“√”标出来。
(1)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结果),是麦田。
(2)我那时是(惊奇、惊讶)地叫了一声的!二、综合园地6.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2)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 )7.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3)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有声。
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
人教版2019年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第二课时)导学案
《写作学写传记》导学案
一、写作指导
(1)自传类
内容:用具体的事例展示自我独特的个性和成长历程。
文章结构:①基本情况介绍。
②成长中的主要经历及典型事例。
③明确自己的态度及看法。
(2)评传类
内容:展示人生经历及人格魅力、人生觉悟,对家庭、社会的贡献,闪光的思想,高贵的品质等。
文章结构:①基本情况介绍及主要经历介绍。
②重要时间段或重点事例叙述。
③简要的评论。
(3)写作注意事项
内容真切。
材料典型。
详略得当。
线索清晰。
语言灵活。
二、当堂写作
运用收集的资料,根据写作指导当堂写作传记。
三、作文评改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请你对照写法指导,评改自己的作文,注意以下几点:
1.所选的材料是否典型、真实。
2.线索是否清晰、详略是否得当。
3.是否有恰当的评价。
四、小组展评
组内同学互批、交流、完善。
五、布置作业
给自己写一篇小传。
六、学习反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2019新教材)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1.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
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
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
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
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
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
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
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导学案及配套教案.doc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导学案及配套教案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这则特写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学习本文妙用修辞、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3.学习运动员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重点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学习运动员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预习导学 1.资料链接★背景透视 1982 年 11 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 9 届亚运会,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
女子 10 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夺魁不成问题,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
于是作者独辟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捕捉、截取新秀吕伟比赛中的几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方式,精雕细刻,徐徐写来,从高、险、难、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欣赏飞天凌空的美丽画面。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凌( )空翘( )首酷( )似屏( )息敛( )声眼花缭( )乱悄()然 3.解释下列词语。
悄然:轻盈:潇洒: 4.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吕伟站在 10 米高台,准备跳水第二部分:()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二、探究案 1.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的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这段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2.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这句中托字有何表达效果?3. 记者在撰写本则新闻时,重点采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三、达标检测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A.她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word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目录一《新闻两则》 (1)二芦花荡 (10)三蜡烛 (19)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25)五亲爱的爸爸妈妈 (31)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37)单元达标训练题 (38)六阿长与《山海经》 (45)七背影 (52)八台阶 (60)九老王 (67)十信客 (75)第二单元复习课 (82)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88)十一中国石拱桥 (93)十二桥之美 (99)十三苏州园林 (105)十六大自然的语言 (112)十七奇妙的克隆 (119)十八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25)十九生物入侵者 (132)二十落日的幻觉 (137)第四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144)二一《桃花源记》 (151)二二短文两篇 (155)二三核舟记 (160)二四大道之行也 (164)二五杜甫诗三首 (169)第五单元复习课 (174)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179)二六三峡 (185)二七短文两篇 (195)二七记承天寺夜游 (200)二八观潮 (206)二九湖心亭看雪 (214)三十诗四首 (222)第六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233)参考答案 (242)第一课 (242)第二课 (244)第三课 (248)第四课 (251)第五课 (252)单元达标答案 (254)第六课 (254)第七课 (256)第八课 (257)第九课 (258)第十课 (260)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261)第十一课 (262)第十二课 (262)第十三课 (264)第十六课 (265)第十七课 (267)第十八课 (269)第十九课 (271)第二十课 (272)第二十一课 (275)第二十二课 (277)第二十三课 (278)第二十四课 (278)第二十五课 (280)单元复习参考答案 (281)单元过关检测试题答案 (282)第二十六课 (283)第二十八课 (289)第三十课 (293)第六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 (295)一《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019人教版八年级上册:41交通运输导学案语文
查汗淖尔学校师生共用教学案4.1交通运输(1)【学习人】【班级】53 【学习日期】【学习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2.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3.培养学生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注意交通安全的观念。
学习重难点: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温故互查:1.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3.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学习探究:设问导读:读84页文字部分和图4.1、图4.2、图4.3,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呢?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哪些?3.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应考虑哪些因素?4.各种运输方式相比较各有哪些优势?完成表格:自学检测:1.交通运Array输做为经济发展的生产部门之一,它可以把和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2.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的比喻为经济发展的“”。
3.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
巩固练习:1.2019年8月3日我国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8级地震,一批急救药品欲从北京运往该地,应选择的合理运输方式是()A.水运 B.铁路 C.公路 D.航空2.有一种运输方式,它具有运量小,运费高,速度快的特点。
这是哪一种运输方式呢?()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D.水路运输3.由于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人们形象地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的是()A.农业 B.工业 C.旅游业D.交通运输4. 下列货物适宜由汽车运输的是 ( )A.1000吨钢材从包头运往北京B.10千克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往拉萨C.1000吨煤从秦皇岛运往广州D.2吨苹果从郊区运往城区5. 交通运输自古有之。
在现代,人们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就更多了。
下面四种交通运输工具中,有一种不属于现代交通运输工具,你知道是哪一种吗?()A.飞机B.轮船C.马车D.汽车6.我国西部开发中的“西气东输”工程是利用把西部的天然气运输到东部各地区的。
部编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4.1 饮酒(其五) 导学案(精选)
饮酒(其五)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感悟诗歌精美的语言。
2.领会诗歌内涵,积累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二)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三)预习导学1.资料链接★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兮辞》《桃花记》《归园田居》《饮酒》。
★背景透视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词义解释。
(1)结,庐,。
(2)尔:(3)日夕:(4)相与:(5)辨:(6)心远:(7)山气:(8)真意:(9)言:4.理解诗句(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探究案1.读完全诗你知道全诗写了什么内容吗?2. 从“在人境”“无车马喧”到“心远”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3. “采菊”“见南山”和“飞鸟还”这几个细节描述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此中”与“真意”分别指的是什么?5.飞鸟的生活方式与诗人的生活方式有何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蕴涵着一种怎样的文化精神?三、课堂小结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
2019-2020学年[附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导学案+人教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桃花源记【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重点文言实词,特别是古今异义词。
2、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作者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世外桃源。
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2、走近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3、相关资料陶渊明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避世的因素。
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
【自主学习】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 ) 黄发垂髫 ( ) 便要还家( )及郡下( ) 刘子骥( ) 诣太守( ) 与外人间隔( )2、古今异义词:鲜美古义: 今义:交通古义: 今义:妻子古义: 今义:绝境古义: 今义:无论古义: 今义:不足古义: 今义:开朗: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舍: 便舍船( ) 屋舍俨然 ( )寻: 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志: 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乃悟前狼假寐();遂:遂与外人间隔();遂迷()4、通假字便要还家通 , 。
人教版2019年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采访与写作的关系、采访前的准备和采访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
2.通过模拟采访,了解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学习,掌握新闻写作的方法。
3.通过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培养自己关心国家时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世界观。
课前准备
自主学习课本13~16页。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思考
1.什么是新闻写作?
2.采访与写作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小组交流
采访前的准备有哪些?
三、模拟采访
我校的小记者要采访清洁工阿姨。
采访目的是报道清洁工作的辛苦,呼吁人们不要乱扔垃圾。
你需要事先拟定怎样的采访提纲?
四、实况演练
学生相互采访,5分钟内采访身边的同学。
每个小组推选2名同学讲述采访内容,每位同学限时3分钟。
(以介绍采访对象为主。
)
五、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召开新闻采访选题会,确定报道题材,制定小组采访方案。
六、学习反思。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导学目标】1.理解本文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了解“世外桃源”的故事,并能加以复述。
3.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体会文章语言简洁而内涵丰富的特点,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4.发挥想象,改写文章,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课时计划】2课时,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授课,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在茂盛的桃林中,一位诗人迎面走来,满怀愁绪、愤慨与无奈,曾经满怀豪情,心系天下,不料社会动乱,一片污浊。
于是他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不逍遥自在;于是他归隐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好不悠闲惬意;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用旷达的胸襟去包容命运的不济与悲哀。
今天,让我们循着这位诗人的足迹,走进桃花源,聆听诗人对理想的诉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 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 阡陌..交通(qiān mò) 无人问津.(jīn)间.隔(jiàn) 诣.太守(yì) 刘子骥.(jì)此中人语.云(yù)2.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一《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学习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关于消息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通讯社: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
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
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
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相关资料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
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
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kuì)歼.灭(jiün )督.战(dū)芜.湖(w ú)签.订(qiün )取缔.(dì)对峙.(zhì)要塞.(sài )2. 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 B )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
C约数,指百万左右。
D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
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
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
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
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万人都渡过了长江。
4、’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这里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形象地表明了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合作探究】阅读’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等句,回答问题。
5、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裁是___________,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对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是,其作用是( ) (多项选择)A补充说明战役背景 B点明我军胜利原因 C补充叙述战役侧面情况 D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8、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甚为微弱‚的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广大官兵的___________情绪。
9、文中写两个方面情况,后者详前者略的理由是( ) (多项选择)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敌人的愤慨 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皆知,故可略过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我军发动进攻是正义的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10、中国开始研制原子弹前,对于要不要接受外国技术的支援发生了争论。
A派认为,中国的技术水平相当落后,无法独立完成核弹研究,必须首先接受技术支援,然后自己再发展;B派认为,要搞就自己独立搞,不要别人的支援。
两种意见最后拿到了毛主席的案头。
毛主席看后,大笔一挥,写了这么一个批语:先练好楷书,再练草书。
聪明的你认为毛主席支持哪种意见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关系复杂的长句,会使语意晦涩难懂。
读下面一句译文,完成⑪⑫两题。
(分)也许因为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不准备激化同中国的关系,对于北京就华盛顿对其施加压力所采取的坚定立场作惊人的让步。
⑪根据文意判断,谁对谁作出让步?⑫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不得改变原意。
【精读精练】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12、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13、’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15、’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16、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17、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18、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主题阅读】英雄救人不留名受奖反遭人妒嫉本报讯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曾被《人民日报》等新闻宣传媒体宣传过的不计个人安危、奋勇救人不留名的英雄——河南省新野县航远公司’新机85号‚船船长冯安义,最近遇到了尴尬事。
1997年7月24日下午3时左右,冯安义驾驶的’新机85号‚船正在湖北宜昌市青滩码头卸大米,突遇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客轮与一货轮在江心发生碰撞。
冯安义顾不上再卸货物,亲自操舵,向事故现场驶去,并指挥家人站在船舷边,接应从失控客轮上跳下来的旅客。
半小时过去了,’新机85号‚船随客轮下漂三四公里,救下了200多名乘客。
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经过一个多月的查访,终于找到了英雄。
为此,南阳市交通局奖给他1万元,新野县委、县政府奖励他5000元,新野县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他2000元,共计1.7万元。
谁知就在这时,一件令英雄尴尬的事出现了:’新机85号‚救险’东轮‚的时候,此船正被湖北省科委宜昌岩崩滑坡研究所下属的劳动服务公司赵某租赁。
赵得知冯安义得到奖励1.7万元,以抢险时他在租船,停港耽误生产等为由,将原欠冯安义的2.62万元租金不给了,而冯安义应得的1.7万元奖金,又全都捐给了福利院。
《北京青年报》刘东林18、这是一篇()。
A.消息B.通讯C.小说D.议论文19、’英雄救人不留名‚从新闻知识角度说,这句话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用新闻消息知识的写法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三个部分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我军横渡长江情景(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
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
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
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驶而去。
北岸的江边,站满了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们,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
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
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
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
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
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
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原载1949年4月25日《东北日报》22、相同点:23、不同点:【教(学)后记】第二课时【自主学习】1. 生字词阌.乡()潢.川()鄂豫皖()绥靖()阻遏.()管辖()襄阳()逃窜()2、找出本文的六要素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与结果:3. 划分层次,了解结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合作探究】4、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5、作者为什么写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战争?6、我南线人民解放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哪些伟大的胜利?7、如何理解’我们在所有江淮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