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促学 学以致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导促学学以致用

作者:夏传江禚玉文

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年第04期

[教材分析与设想]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人物专访式的记叙文。文章通过“客人”拜访失聪后的贝多芬,真实地展现了贝多芬作为一代音乐巨人,在遭遇不幸时内心的痛苦和顽强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意志。文章线索清晰,语言蕴涵丰富,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仔细揣摩、品味。肖像描写是本文的一处亮点,作者描写人物的外表特征,不仅次序井然,而且通过外貌特征,去展示人物的内在气质,达到“以形传神”的效果。在阅读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并应用于写作。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言,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2. 学习本文高超的肖像描写的技巧。

3. 学习贝多芬献身音乐,敢于抗争不幸命运的精神。

[学习重点]

1. 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言,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

2. 学习肖像描写的技巧。

[学习方法]

①品读法:文中深奥的语句,应反复朗读,揣摩品味。

②讲座法: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组织学生研讨。真正做到“我思考,我解疑,我们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曲子?作者是谁?

生: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师:你对贝多芬了解多少?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所搜集的资料。

生1:他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后来,在他创作激情最旺盛的时刻,他的耳朵聋了。这给他带来沉重的打击,但是,他没有倒下去,而是以更大的热情投入音乐创作。

师:很好,从哪里知道的?

生1:从学习资料上看的。

生2:他一生创作了九部交响曲,代表作有《命运交响曲》和《田园交响曲》。

生3:贝多芬长得很丑。(见过贝多芬的画像)

生4:贝多芬耳聋后脾气很暴躁。(从一篇文章中看出来)

师: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对贝多芬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再随着一位“客人”,一起去拜访这位音乐巨人,看看失聪后的贝多芬,到底是怎样生活的。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三课,题目是:

生齐:音乐巨人贝多芬(师板书课题)

作者是——

生齐:何为

2. 简介作者:

①指二生介绍作者

②师出示大屏幕补充:

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记者、编辑,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

(师指一名学生读,其他同学听读)

[这一环节,重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确定目标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你觉得这一课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生1:我觉得有些句子不容易理解,需要弄明白。

生2:贝多芬耳聋了仍坚持音乐创作,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和3:这一课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你们说的这些问题老师也认为是学习的重点。但是我觉得本课写作方法中有一项特别突出,看看是什么?

生(齐):肖像描写。

师:对。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主要有三项。(出示大屏幕,显示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把你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划出来,然后再小组交流。

[基础知识落实到位。学生听读认真,边听边勾画,之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认真,字词积累,落到实处]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字词?

生:“深邃”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他解决?

……

[本课生字词不多,学生通过预习、查字典、小组交流等方式自己解决。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预习能学会的不教,通过小组交流能学会的不教……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减少对老师的依赖]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思考并概括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交流:

生1:贝多芬是个生活的强者,在困难和不幸面前没有屈服,而是勇于抗争。

生2:贝多芬性格孤僻,使人不易接近。

生3:贝多芬虽然脾气暴躁,但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

生4:贝多芬耳聋之后心里很苦闷。

师:嗯,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谁能把这几个同学的发言综合一下?

生:孤僻而骄傲,坚强不屈,困苦而不失追求,是个热爱音乐,献身音乐的诗人。(学生自动鼓掌)

[通过听读、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贝多芬的主观看法。学生思维活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即可,教师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这样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使他们能够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是学生为主体的充分体现]

四、研读与赏析

(一)品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贝多芬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揣摩本文的一些优美的语言,进一步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把不理解的地方或意义深刻的句子划出来,小组交流、探讨。

[学生自主学习:读、勾划、思考。之后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师巡视其中,适时指导。既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又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的课改新理念]

成果交流展示:

生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狮子的毛。”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贝多芬一向性格暴躁,不易接近的特点。

生2:“你们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这个比喻很好,用“大熔岩”比喻自己头脑中的创作激情,说明创作欲望势不可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