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与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信息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规定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信息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规定

XXXX有限公司信息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XXXX有限公司信息系统备份与恢复行为,根据《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08),结合XXXX有限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由信息化管理部门系统备份管理人员负责执行:(一)对主机系统进行备份、恢复;(二)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备份、恢复;(三)对应用系统进行备份、恢复;(四)对网络系统进行备份、恢复。

第二章备份管理第三条业务系统备份采取定期备份与动态备份相结合的原则。

定期备份按一定周期有计划进行;动态备份是指当操作系统、应用系统发生较大变动后,实时进行的备份。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数据定期进行备份,在系统变更或较大应用调整前进行一次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备份,并同时同步备份机上相关内容;对系统和应用的配置备份定期进行。

第四条业务系统管理人员或其授权人员应填写《系统备份数据清单》(详见附件1),并由业务系统主管审批签字,以确保业务系统的所有网络设备、操作系统的系统配置数据及核心业务数据定期进行备份,备份策略正确。

第五条数据备份策略的制定应综合系统性能、存储容量、数据量增长速度、业务需求、备份方式、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型号、有效期等因素。

备份策略的制定应考虑在特殊日、版本升级日增加备份。

第六条数据备份应采用性能可靠、不宜损坏的介质,如磁带、光盘等。

备份数据的物理介质应注明数据的来源、备份日期、恢复步骤等信息,并置于安全环境保管。

第七条数据备份时,要仔细检查备份作业或备份程序的执行结果,核实目标备份与源备份内容一致,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第八条数据备份时,应及时记录备份情况,包括备份作业,备份周期、时间、内容、数据保存期限,介质型号、介质容量、业务种类、转存情况、异地备份记录、相关变更记录等信息,并进行当日备份的问题记录。

第九条操作系统备份要求:(一)操作系统层的备份范围包括操作系统和系统运行所产生的登录和操作日志文件;(二)操作系统应每半年至少备份一次;(三)操作系统运行所产生的登录和操作日志文件应每月至少备份一次;(四)在操作系统安装系统补丁,进行系统升级,修改系统配置或其它可导致系统改变的情况发生前后必须进行操作系统备份;(五)操作系统层的备份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实施;(六)所有操作系统层的备份完成后应至少保留三个月。

会计信息系统备份制度(3篇)

会计信息系统备份制度(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防止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数据丢失或损坏,根据《会计法》、《会计信息化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备份原则1. 完整性原则:备份的数据应包含会计信息系统的全部数据,确保数据完整性。

2. 可用性原则:备份的数据应能够随时恢复,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3. 安全性原则:备份的数据应采取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损坏。

4. 定期性原则:根据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定期进行数据备份。

5. 管理性原则:备份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建立备份管理制度,确保备份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三、备份范围1. 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

2. 系统配置文件、操作日志、用户权限等系统数据。

3. 与会计信息系统相关的其他数据,如电子文档、扫描件等。

四、备份方式1. 磁盘备份:将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定期备份到硬盘或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

2. 磁带备份:对于大量数据,可采用磁带备份方式。

3. 网络备份:将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定期备份到远程服务器。

4. 云备份:将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定期备份到云存储平台。

五、备份周期1. 基础数据备份:每天进行一次。

2. 系统配置文件、操作日志、用户权限等系统数据备份:每月进行一次。

3. 大量数据备份:根据实际情况,每季度或每半年进行一次。

4. 需要特别关注的数据备份:如重大业务变更、系统升级等,应随时进行备份。

六、备份流程1. 备份前准备:检查备份设备是否正常,备份介质是否完好。

2. 备份操作:按照备份方式,将数据备份到指定存储设备。

3. 备份验证:备份完成后,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数据可用。

4. 备份记录:记录备份时间、备份内容、备份设备等信息。

5. 备份存储:将备份介质妥善保管,确保数据安全。

七、备份管理1. 备份工作由专人负责,负责备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2. 备份人员应定期接受备份知识培训,提高备份技能。

信息安全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1.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使得在计算机系统失效或数据丢失时,能依靠备份尽快地恢复系统和数据,保护关键应用和数据的安全,保证数据不丢失,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于信息系统涉及到的网络设备、网络线路、加密设备、计算机设备、应用系统、数据库、维护人员,采取备份措施,确保在需要时有备用资源可供调配和恢复。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中涉及到的设备主要指运行在信息技术部主机房中的网络设备、加密设备及计算机设备。

第四条信息系统备份手段根据不同信息的重要程度及恢复时间要求分为实时热备份和冷备份等。

同一平台的系统应尽量使用同样的备份手段,便于管理和使用。

信息技术部负责信息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并制定数据备份计划,对数据备份的时间、内容、级别、人员、保管期限、异地存取和销毁手续等进行明确规定。

第五条信息技术部应根据各系统的重要程度、恢复要求及有关规定要求制定系统配置、操作系统、各应用系统及数据库和数据文件的备份周期和保存期限。

第六条对于重要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周期及备份保存期限应遵循以下原则:(一) 至少要保留一份全系统备份。

(二) 每日运行中发生变更的文件,都应进行备份。

(三) 生产系统程序库要定期做备份,每月至少做一次。

(四) 生产系统有变更时,须对变更前后的程序库进行备份。

(五) 批加工若有对主文件的更新操作,则应进行批加工前备份。

(六) 每天批加工结束后都要对数据文件进行批后备份,对核心数据须进行第二备份。

(七) 对批加工生成的报表也要有相应的备份手段,并按规定的保留期限进行保留。

(八) 用于制作给用户数据盘的文件应有备份。

(九) 各重要业务系统的月末、半年末、年末以及计息日等特殊日的数据备份须永久保留。

(十) 定期将生产系统的数据进行删减压缩,并将删减的数据备份上磁带,永久保留。

(十一) 以上未明确保存期限的各项备份的保存至少应保存一周。

2.设备备份第七条信息系统电源设备应尽量保证有两套电源来源。

信息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对各类存储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管理,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部。

第二章备份恢复管理第三条由系统组根据信息系统的资产价值以及系统故障造成的影响进行相应的备份需求分析,确保系统恢复的目标,如:关键业务功能、恢复的优先顺序、恢复的时间范围等。

第四条安全组应根据()部的要求对需要备份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形成备份清单。

第五条系统组负责服务器端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的备份。

第六条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文档,由安全组与系统组共同起草,并上报信息安全工作小组审核确认。

第七条系统组每年检查一次备份介质,保证在紧急情况时可以使用。

第八条系统组每年执行一次恢复程序,检查和测试备份介质的有效性,确保可以在恢复程序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备份的恢复。

第九条系统组对所有备份恢复活动进行文档记录,其内容包括备份时间、备份内容、备份操作、备份介质存放、操作人等。

第三章附则第十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部。

附件附件1 定期备份清单附件2 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文档数据备份有不同方式(如下所述)。

根据这些方式的不同特点和应用范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数据备份应用需求选择不同的备份方式(比如对于重要的、需要持续运作的业务系统可以采用双机热备份或SAN备份方式)。

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备份数据的存放场所:备份存储介质必须放置于安全位置,防止因异常事故发生而导致备份数据与业务数据被同时破坏。

文件命名规则:“应用系统名称+备份日期+备份方式(如全备、增备)”备份介质替换频率:3个月数据离站传输方法:由专人负责备份介质的离站传输,确保传输过程的安全。

备份方式:根据系统数据的重要程度以及数据量的大小,采用不同的备份方式相结合,如全备份、增量备份。

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和更新频率设定备份周期。

建议备份周期如下:1)应用系统每次修改后备份1次,并保留最新的版本;2)每周备份服务器上的相关文档;3)每周完全备份数据库系统上的数据.;4)每月将主要数据刻录一张光盘作为历史数据保存;5)信息系统有重大改版时备份原系统信息;6)如遇系统有重大改动或更新,需要在改动之后当日进行备份。

数据的各类操作、数据备份介质的存放、转移和销毁的管理办法

数据的各类操作、数据备份介质的存放、转移和销毁的管理办法

数据备份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建立有效的数据备份及恢复机制,确保公司现有系统各项备份工作按照预定计划正常完成,保障各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所有数据备份管理。

三、职责(一)信息部负责本规定的制订和修订。

(二)信息部负责根据本规定制定各自的数据备份管理规定。

(三)信息部负责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四、信息部负责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

五、管理内容(一)备份的基本要求1、正式使用的应用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等的业务数据和系统数据必须定期进行有效备份且具备可复原性。

2、备份数据必须定期、完整、真实、准确地转储到永久性介质上,并明显标识。

3、应定时检查备份文件中是否存在备份失败的记录,如发现有备份任务失败的记录,需要检查故障原因,并进行排除。

4、备份人员必须认真、如实、详细填写《数据备份记录表》以备后查。

(二)备份介质1、备份介质要由专人负责保管工作,备份介质要严格管理、妥善保存,必要时可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

2、备份介质应在指定的数据保险室或指定的场所保管,保存地点应有防火、防热、防潮、防尘、防磁、防盗设施。

3、备份介质要集中和异地保存,按照各系统规定的保存期限存放。

4、备份介质要根据其存贮数据的最高密级,确定介质密级,涉密介质和普通介质应分别管理,涉密介质按照密级纸质文件的管理要求,进行登记、审批、收发、传递、存放,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存储过涉密信息的媒体不能降低密级使用。

不再使用的相关介质应按有关规定在指定单位及时消磁、销毁。

涉密介质遗失,应立即向本单位及上级保密部门报告,并组织查处。

(三)数据恢复1、一旦发生系统故障或数据破坏等情况,要由相关的管理员进行备份数据的恢复,迅速恢复系统,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 、定期进行备份数据恢复测试,测试应在测试环境中进行,严禁在正式使用的系统中进行恢复测试。

3、恢复测试内容包括备份数据恢复、系统恢复、故障排除等内容。

信息中心数据保密及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信息中心数据保密及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信息中心数据保密及安全管理制度范文1.背景和目的信息中心是企业内部重要的数据处理和储存中心,为了保护企业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和丢失,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信息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员工和外部合作伙伴。

3.保密责任3.1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保守企业内部的商业秘密和敏感信息,不得泄露给未获授权的人员。

3.2 未经授权,禁止将企业信息以任何形式传递给外部机构或个人。

3.3 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公司的保密协议和保密协定,如有违反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数据安全管理4.1 所有存储在信息中心的数据必须经过加密和备份。

4.2 禁止存储和传输包含病毒、恶意软件或非法内容的数据。

4.3 数据备份必须按照公司的备份策略进行,并定期测试恢复数据的有效性。

4.4 管理员必须定期检查和更新信息中心的防火墙和安全设施。

5.设备和网络安全5.1 信息中心的设备和网络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更新。

5.2 禁止将未授权的设备接入信息中心的网络。

5.3 管理员必须定期审核和更新员工的网络权限。

6.访问控制6.1 信息中心的物理访问必须进行身份验证并记录。

6.2 严格控制员工的访问权限,按需分配,并定期审查和更新权限列表。

6.3 禁止未授权的员工和外部人员进入信息中心。

7.数据处理控制7.1 所有数据处理必须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并严格遵守公司的数据处理规范和政策。

7.2 使用公共或非安全网络的情况下,禁止处理敏感数据。

7.3 严格控制外部人员的数据处理权限,必要时签署保密协定。

8.安全培训和意识8.1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培训活动,并定期更新安全意识知识。

8.2 定期组织模拟安全演习,评估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8.3 对于违反保密和安全规定的人员,将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和法律追究。

9.监督和检查9.1 信息中心的安全管理必须由专门的安全团队或委员会负责监督。

9.2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信息安全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1.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使得在计算机系统失效或数据丢失时,能依靠备份尽快地恢复系统和数据,保护关键应用和数据的安全,保证数据不丢失,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于信息系统涉及到的网络设备、网络线路、加密设备、计算机设备、应用系统、数据库、维护人员,采取备份措施,确保在需要时有备用资源可供调配和恢复。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中涉及到的设备主要指运行在信息技术部主机房中的网络设备、加密设备及计算机设备。

第四条信息系统备份手段根据不同信息的重要程度及恢复时间要求分为实时热备份和冷备份等。

同一平台的系统应尽量使用同样的备份手段,便于管理和使用。

信息技术部负责信息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并制定数据备份计划,对数据备份的时间、内容、级别、人员、保管期限、异地存取和销毁手续等进行明确规定。

第五条信息技术部应根据各系统的重要程度、恢复要求及有关规定要求制定系统配置、操作系统、各应用系统及数据库和数据文件的备份周期和保存期限。

第六条对于重要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周期及备份保存期限应遵循以下原则:(一) 至少要保留一份全系统备份。

(二) 每日运行中发生变更的文件,都应进行备份。

(三) 生产系统程序库要定期做备份,每月至少做一次。

(四) 生产系统有变更时,须对变更前后的程序库进行备份。

(五) 批加工若有对主文件的更新操作,则应进行批加工前备份。

(六) 每天批加工结束后都要对数据文件进行批后备份,对核心数据须进行第二备份。

(七) 对批加工生成的报表也要有相应的备份手段,并按规定的保留期限进行保留。

(八) 用于制作给用户数据盘的文件应有备份。

(九) 各重要业务系统的月末、半年末、年末以及计息日等特殊日的数据备份须永久保留。

(十) 定期将生产系统的数据进行删减压缩,并将删减的数据备份上磁带,永久保留。

(十一) 以上未明确保存期限的各项备份的保存至少应保存一周。

2.设备备份第七条信息系统电源设备应尽量保证有两套电源来源。

数据备份管理规定(3篇)

数据备份管理规定(3篇)

数据备份管理规定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院内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数据的备份与管理。

第二条我院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备份工作由信息技术管理中心管理,负责全院计算机信息数据备份的检查和督促。

第三条提高数据备份的自动化运行管理水平,做好本地数据冷备份,减少人的操作与干预,或制定严格的管理规范,避免误操作。

第四条计算机信息数据备份的基本原则是“谁使用,谁备份”。

具体包括: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医学影像传输管理系统系(PACS)、病案管理系统(MHIS)、检验管理系统(LIS)等服务器全部数据及相关服务器数据的备份工作,各工作站上的数据库及其它数据文件。

第五条信息数据的备份包括定期备份和临时备份两种。

定期备份指按照规定的日期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临时备份指在特殊情况(如软件升级、设备更换、感染病毒等)下,临时对信息数据进行备份。

第六条信息数据根据系统情况和备份内容,可以采取以下备份方式:(一)完全备份:对备份的内容进行整体备份。

(二)增量备份:仅对备份相对于上一次备份后新增加和修改过的数据。

(三)差分备份:仅备份相对于上一次完全备份之后新增加和修改过的数据。

(四)按需备份:仅备份应用系统需要的部分数据。

第七条为保证所备份的内容可再现系统运行环境,数据备份内容应包括网络系统的所有关键数据。

具体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和应用数据。

第八条数据备份可选择硬盘、软盘、光盘、磁带等存储介质,要确保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

存储介质应存放在无磁性、辐射性的安全环境。

第九条数据备份时必须建立备份文件档案及档案库,详细记录备份数据的信息。

要做好数据备份的文卷管理,所有备份要有明确的标识,具体包括:卷名、运行环境、备份人。

(一)卷名按统一的规则来命名。

卷名由“应用系统名称—(数据类型+备份方式+存储介质)—备份时间—序号”组成,参数含义详见下表。

(二)运行环境:操作系统名称、版本号,数据库名称、版本号等。

(三)备份人及所在单位:某某(署单位名称和备份人姓名)。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案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案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案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保障学校数据的安全和稳定,学校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案。

本文将针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备份与恢复进行详细阐述。

一、数据备份方案1. 确定数据备份频率首先,学校需要确定数据备份的频率。

一般来说,每天备份一次是较为合理的选择,以确保数据的更新及时备份。

然而,备份频率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2. 选择备份设备备份设备的选择对于数据备份至关重要。

常见的备份设备包括硬盘、磁带、云存储等。

硬盘备份速度快,但存在易损坏的风险;磁带备份安全可靠,但备份速度相对较慢;云存储备份无需额外设备,但需要考虑数据的隐私和网络稳定性。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备份设备。

3. 制定备份计划学校需要制定详细的备份计划,包括备份时间、备份位置、备份策略等。

备份时间一般选择在非使用高峰期,以免影响学校正常的信息管理工作。

备份位置应选择安全可靠的地方,避免备份数据受到意外事件的损坏。

备份策略可以采取增量备份和全量备份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备份效率和节约存储空间。

4. 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读性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读性对于恢复数据至关重要。

学校应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验证和测试,以确保备份数据没有损坏或丢失,并且可以正常读取恢复。

二、数据恢复方案1. 确定数据恢复流程当学校需要恢复数据时,应该制定明确的数据恢复流程。

流程包括申请恢复、验证数据完整性、数据恢复等。

这些步骤的明确规定有助于提高数据恢复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恢复数据备份验证在进行数据恢复之前,学校应对备份数据进行验证。

验证的目的是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读性,以避免在恢复过程中出现问题。

3. 按需恢复数据有时,在出现故障或数据损坏时,学校只需要恢复特定的数据,而不是整个数据库。

因此,学校应该具备选择性恢复数据的能力,以便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恢复。

5.12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与管理办法

5.12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与管理办法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修订记录审核记录为加强公司信息系统数据的备份与管理,避免信息系统数据的丢失,确保生产、经营、管理等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历史数据的有效保存,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数据是信息系统的基础,是企业的重要资源。

数据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的有效技术手段,是信息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

数据备份的内容应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中的所有关键数据,具体是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和应用数据。

数据备份与管理应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

本管理办法合用于公司所有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

信息中心负责公司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运行维护与管理。

信息中心是数据备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

信息中心设立数据备份岗位,并实行主、副岗制度,具体负责本单位数据备份工作的日常管理,包括检查、监督、考核和统计等工作。

公司应明确各种信息系统业务主管部门和运行管理部门的责任,已正式投运的信息系统,其数据备份与管理工作由信息中心负责;正在建设但未经正式验收投运的信息系统,其数据备份与管理工作原则上由该信息系统的业务主管部门委托开辟商进行,信息中心赋予必要的配合。

数据备份技术及相关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培训,具备必要的技能。

设备或者技术更新,或者备份策略和恢复预案发生变化后,要及时进行培训。

数据备份应根据系统情况和备份内容,采用不同的备份方式:1. 彻底备份:对备份的内容进行整体备份。

2. 增量备份:仅备份相对于上一次备份后新增加和修改过的数据。

3. 差分备份: 仅备份相对于上一次彻底备份之后新增加和修改过的数据。

4. 按需备份:仅备份应用系统需要的部份数据。

具体所采取的备份方式,应能确保真实重现被备份系统的运行环境和数据。

在规划设计以及新建信息系统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备份需求,填写《数据备份需求登记表》 (附录 1,)在系统投运前完成备份策略(附录 2)和恢复预案的制定并在系统投运后同时开始执行;已投运的信息系统备份需求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数据备份策略和恢复预案。

信息中心数据保密及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信息中心数据保密及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信息中心数据保密及安全管理制度范本1. 介绍本制度是为了加强信息中心数据的保密和安全管理,确保信息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护用户隐私,降低信息泄露和数据安全风险,制定的管理规定。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信息中心全体员工,包括所有处理和接触信息中心数据的员工,以及对信息中心设备和系统有管理权限的人员。

3. 数据保密原则3.1 最小化原则在进行信息处理时,应采取最小化原则,只处理必要的数据,并尽量减少数据的使用和存储。

3.2 合法性原则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只在合法授权和合规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处理。

3.3 保密原则所有处理信息中心数据的员工都应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擅自泄露、复制或传播数据。

3.4 完整性原则处理信息中心数据的员工应确保数据的完整性,避免对数据进行未授权的修改、篡改或破坏。

3.5 可用性原则处理信息中心数据的员工应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合理保护数据,并及时进行备份和恢复。

4. 数据安全管理措施4.1 密码安全所有员工在使用信息中心系统时,应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不得将密码泄露给他人,不得使用弱密码或与个人信息相关的密码。

4.2 访问控制根据岗位职责和权限,对信息中心的系统和数据进行访问控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相应的系统和数据。

4.3 防病毒措施在所有信息中心的设备上安装有效的防病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和软件版本。

4.4 数据备份与恢复对重要的信息数据进行定期备份,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存储与备份之间的安全。

同时,定期测试数据恢复,确保数据能够正常恢复。

4.5 网络安全对信息中心的网络进行安全加固,包括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防止未授权的网络访问和攻击行为。

4.6 安全培训定期组织针对信息中心数据保密和安全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并定期进行安全演练。

4.7 安全审计定期对信息中心的数据处理和安全控制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对违反规定者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XXX公司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管理办法

XXX公司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公司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管理,建立数据强制备份机制,保障信息系统数据安全,提高计算机系统抗风险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总部生产运行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管理。

第三条非生产运行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名词解释:常规备份是指在指定时间进行、具有固定备份内容和操作流程的数据备份,包括日备份、月备份、年备份等。

特殊备份是指不定期进行、具有特定备份目的的数据备份,包括应用系统软件备份、数据清档备份和指定数据备份等。

全量备份是指备份生产系统当前所有的数据。

增量备份是指备份自从上次备份操作以来新产生或更新的数据。

全系统备份是指备份整个系统的所有关键数据,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应用数据、数据库数据等保障系统恢复的必要数据。

第二章数据备份分类和保存期限第五条数据备份分为常规备份和特殊备份。

第六条各生产系统应根据业务连续性、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及系统数据安全等级要求制定备份策略,日备份可采取全量备份或增量备份方式,定期进行一次全量备份,最长间隔不超过1个月。

第七条各生产系统须每天进行日备份。

日备份内容包括每天业务操作或批处理影响到的文件、能保障系统快速恢复所需的其它参数文件和数据文件。

第八条各生产系统日备份一式两份,保存期限不少于一个月。

第九条各生产系统须根据业务和系统运行要求,每月完成一次月备份,月备份采用全量备份方式,具体备份时间须在备份策略中明确。

备份内容应包括恢复生产所需的应用程序、数据库、数据库日志及相关目标程序。

生产系统月备份一式两份,长期保存或按业务要求时间保存。

第十条下列情况须进行全系统备份:1、根据业务和系统运行要求,每年至少完成一次年备份,具体备份时间在备份策略中明确。

2、进行操作系统升级、安装系统补丁程序、系统配置重大修改前,进行全系统备份。

3、新系统上线、系统退出服务或改变用途、系统发生故障需保留故障现场数据时,进行全系统备份。

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管理制度.txt 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管理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有效备份和恢复,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可用性,防止数据丢失和意外灾害对系统运行造成的影响。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的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系统等。

数据备份策略1. 定期备份: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动频率,制定合理的备份周期,确保数据能够及时备份。

2. 完整备份:每次备份应包含信息系统中所有数据的完整副本,以便能够恢复任何丢失或损坏的数据。

3. 多重备份:备份数据应存储在不同的地点和介质上,以防止单一点故障导致数据无法恢复。

4. 数据验证:备份后应进行数据验证,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5. 版本管理:对于重要的数据,应保留多个备份版本,便于选择合适的备份进行恢复。

数据备份流程1. 确定备份策略: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动频率,制定合理的备份周期和备份类型。

2. 执行备份操作:按照备份策略和流程执行数据备份操作,并确保备份过程完整、准确。

3. 验证备份数据:备份完成后,进行数据验证,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4. 存储备份数据: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介质和地点,确保数据不会被损坏或丢失。

5. 定期检查备份数据:定期检查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及时修复备份故障或数据损坏问题。

数据恢复流程1. 确认恢复需求:根据需要恢复的数据类型和版本,确定恢复策略和优先级。

2. 准备恢复环境:恢复前需要准备好恢复环境,包括恢复设备、恢复软件等。

3. 恢复数据:按照恢复策略和流程进行数据恢复操作,并确保数据恢复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验证恢复数据:恢复完成后,进行数据验证,确保恢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5. 恢复后处理:恢复完成后,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后续处理和数据同步操作。

数据备份管理责任1. 系统管理员负责制定和实施数据备份策略,监督备份操作和数据验证工作。

2. 业务部门负责提供备份需求和数据恢复优先级,协助执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

(完整word版)备份管理制度

(完整word版)备份管理制度

备份管理制度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备份管理工作,合理存储历史数据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备份管理工作应由信息技术部门安排专人负责。

备份管理人员负责制订备份、恢复策略,组织实施备份、恢复操作,指导备份介质的取放、更换和登记工作。

日常备份操作可由备份管理人员或机房值班人员完成。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范围为信息技术部所有关键系统的备份管理工作。

第二节备份策略第四条备份频率:一.对于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各种业务和财务系统数据须每天进行备份;二.数据被大规模更新前后,须对数据进行备份;三.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发生重大改变前后,须对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备份。

四.具体备份策略请参见附件一。

第五条备份数据保留时间: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各种业务数据须保存十年。

第六条备份存储和备份介质管理:一.对数据、操作系统以及程序的备份,须保存在两份介质中,一份存放在本地,另一份存放在异地;二.备份介质,无论是存放在本地还是异地,须确保存放场所的安全,保证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三.在备份介质上,须有唯一标识,标明备份的内容和日期;四.在本地和异地建立一份备份介质目录清单,用以记录备份介质的位置、内容和数据保留期限等。

第七条备份恢复测试:备份介质中的数据须至少每个月进行恢复测试,以确保备份的有效性和备份恢复的可行性。

备份截至销毁:一.备份介质销毁必须经过相关管理人员授权后才可执行,并由专人对该销毁行为进行记录;二. 若备份介质中存放机密数据,在销毁之前,须对备份介质进行处理,使备份介质中的数据处于不可读取状态;三. 备份介质销毁后,须在《备份介质登记表》中注明已销毁。

第三节备份操作管理备份申请及备份策略的制定需要经过申请部门填写《数据备份申请表》,提出具体的备份要求,包括备份内容、备份周期等,交由申请部门负责人及信息技术部门相关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执行。

信息技术部如需下属各站点配合备份工作,需要填写《数据备份通知表》,提出具体的备份要求,包括备份内容、备份周期等,在信息技术部门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以通知形式下发至个站点数据备份负责人执行操作。

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规定

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规定

某某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某某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工作,防止信息数据丢失,确保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历史数据的保存,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某某医院。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三条系统平台管理员负责某某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工作。

第四条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应严格按照以该项数据信息应用管理部门为主要责任部门的原则。

第三章数据备份方式第五条数据备份应根据系统情况和备份内容,采用不同的备份方式:1、完全备份:对备份的内容进行整体备份。

2、增量备份:仅备份相对于上一次备份后新增加和修改过的数据。

3、差分备份:仅备份相对于上一次完全备份之后新增加和修改过的数据。

4、按需备份:仅备份应用系统需要的部分数据。

第六条为确保所备份的内容可再现系统的运行环境,数据备份内容应包括所有关键业务数据。

第七条备份数据可选择硬盘、光盘、磁带等存储介质,要确保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

存储介质应存放在远离磁性、辐射性的安全环境。

第四章数据备份与恢复的管理第八条应建立健全数据备份与恢复的管理制度,明确备份与恢复的工作流程,完善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技术措施,采取有效的安全运行技术方案,保证数据安全。

第九条应根据各种数据的重要性及其容量,制订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确定应用系统的备份内容、备份的方式、备份存储介质、备份周期和保留周期等内容。

第十条各办公终端数据备份由该办公终端使用者负责,定期使用备份介质进行数据备份。

第十一条建立备份文件档案及档案库,详细记录备份数据的信息。

要做好数据备份的文卷管理,所有备份应有明确标识,包括卷包、运行环境、备份人。

第十二条数据备份至少应保留两份拷贝,一份在现办公地址保存,以保证数据的正常快速恢复和数据查询,另一份异地保存,避免灾难发生后数据无法恢复。

第十三条定期对长期保存的备份进行校验,以防止在需要时备份不可用的情况发生。

校验应使用专业的校验工具进行。

第十四条对备份磁带要进行有效安全的保护。

信息中心数据保密及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中心数据保密及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中心数据保密及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信息中心数据的安全和保密,规范信息中心数据的管理,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数据分类与标识1.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和保密等级,将信息分为公开信息、内部信息和机密信息三类。

2.对不同级别的信息,分别采取不同的存储和传输方式,标识不同的保密标志。

如公开信息以“公开”标识,内部信息以“内部使用”标识,机密信息以“机密”标识。

三、数据存储管理1.信息中心应建立合理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布局,确保数据的存储安全。

2.对于机密信息,应采用密钥加密方式存储,以防止非法获取。

3.定期备份数据,并进行跨地备份,以便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恢复数据。

四、数据传输管理1.信息中心应建立安全的网络传输通道,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

2.对于涉密数据的传输,应采用银行级别的加密算法保护数据的安全。

3.对于外部通讯中心,应签订严格的数据传输协议,明确数据传输的流程和安全要求。

五、用户权限管理1.为每个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限制用户访问和修改数据的权力。

2.对于敏感信息,应设置严格的访问权限,只有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

3.定期审核用户权限,确保权限的及时调整和权限的内外部审计。

六、物理安全管理1.信息中心应采取严密的物理安全措施,如视频监控、门禁系统等,防止非法入侵和物品损失。

2.对于机密信息的存储设备,应设置密码锁和指纹识别等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

七、应急预案1.信息中心应编制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八、安全培训1.信息中心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信息保密能力。

2.新员工入职前,应进行信息安全培训,了解并遵守信息中心的安全规定。

九、违规处理1.对于违反数据保密规定的人员,将进行相应的违规处理,包括警告、禁用账号等。

2.对于故意泄露或盗取机密信息的人员,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十、附则本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信息中心所有,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应用

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应用

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应用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企业对数据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数据备份与恢复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护企业的重要数据资产和业务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建立和应用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方法。

二、建立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 数据安全保障:数据备份是预防数据丢失和损坏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应对各种意外事件和安全威胁,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业务连续性:在系统遭受故障或灾难性事件时,数据备份能够快速恢复数据,缩短系统停机时间,减少业务中断,确保业务连续性。

3. 法规合规要求:许多行业的法规和标准都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敏感信息。

4. 经济效益和信誉保护:合理使用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能够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从而节约组织的成本和维护企业的声誉。

三、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的建立1. 制定备份策略: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重要性,制定备份频率、存储介质、容量规划等备份策略,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和可用性。

2. 确定备份机制:选择合适的备份方式,例如完全备份、增量备份或差异备份,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最优备份机制,并进行周期性的备份测试和验证。

3. 制定备份计划:明确备份操作流程和责任人,建立备份计划表,确保备份任务按时执行,并建立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备份故障。

4. 存储管理和加密保护:对备份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和加密保护,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5. 多地备份和异地备份:建议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多个地点,以应对地域性灾害,并进行定期的异地备份以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四、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的应用1. 定期备份与恢复演练:根据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备份与恢复演练,检验备份策略和恢复机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及时调整和改进备份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动研所”)信息系统数据的备份与管理,避免信息系统数据的丢失,确保生产、经营、管理等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历史数据的有效保存,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数据是信息系统的基础,是企业的重要资源。

数据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的有效技术手段,是信息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备份的内容应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中的所有关键数据,具体是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和应用数据。

第三条数据备份与管理应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动研所所有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负责动研所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运行维护与管理。

第六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是数据备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动研所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

第七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设立数据备份岗位,并实行主、副岗制度,具体负责本单位数据备份工作的日常管理,包括检查、监督、考核和统计等工作。

第八条动研所应明确各种信息系统业务主管部门和运行管理部门的责任,已正式投运的信息系统,其数据备份与管理工作由信息化技术研究部负责;正在建设但未经正式验收投运的信息系统,其数据备份与管理工作原则上由该信息系统的业务主管部门委托开发商进行,信息化技术研究部给予必要的配合。

第九条数据备份技术及相关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培训,具备必要的技能。

设备或技术更新,或者备份策略和恢复预案发生变化后,要及时进行培训。

第三章数据备份第十条数据备份应根据系统情况和备份内容,采用不同的备份方式:1.完全备份:对备份的内容进行整体备份。

2.增量备份:仅备份相对于上一次备份后新增加和修改过的数据。

3.差分备份:仅备份相对于上一次完全备份之后新增加和修改过的数据。

4.按需备份:仅备份应用系统需要的部分数据。

具体所采取的备份方式,应能确保真实重现被备份系统的运行环境和数据。

第十一条在规划设计以及新建信息系统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备份需求,填写《数据备份需求登记表》(附录1,)在系统投运前完成备份策略(附录2)和恢复预案的制定并在系统投运后同时开始执行;已投运的信息系统备份需求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数据备份策略和恢复预案。

备份策略和恢复预案的制定与调整需报主管领导批准。

第十二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在对计算机和设备进行软件安装、系统升级改造或更改配置时,应进行系统、数据和设备参数的完全备份;系统更新后,应实现数据的迁移或转换,确保历史数据的完整性,并对原系统及其数据进行完全备份。

第十三条数据备份系统的建设应统一纳入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按分层分级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数据备份系统及介质的选型要满足各系统的备份策略及保存要求,包括安全可靠性、性能和服务质量、冗余等,确保通过数据备份能及时恢复各种故障情况下造成的数据丢失。

第十五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应制定相关运行和维护管理制度,加强对数据备份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管理,确保数据备份系统可靠运行。

第十六条应对数据备份操作进行记录,填写《数据备份记录表》(附录3),操作可能影响到信息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报该信息系统业务主管部门和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审查,并经主管领导批准。

第十七条数据备份工作人员要认真做好数据备份的文档工作,完整地记录备份系统的配置和备份数据源的系统配置;做好备份工作的运行日志和维护日志;建立备份文件档案及档案库,详细记录备份数据的信息。

要做好数据备份的文卷管理,所有备份应有明确标识,包括卷名、运行环境、备份人。

卷名按统一的规则来命名,即由“系统名称-(数据类型+备份方式+存储介质)-备份时间-序号”组成。

系统名称数据类型备份方式存储介质备份时间序号ABC 0操作系统0完全备份1光盘YYYYMMDDXXX1应用软件1增量备份2硬盘2应用数据2差分备份3其它3其它3按需备份4其它如某备份资料文卷管理中记录的信息为:运行环境:操作系统名称、版本号,数据库名称、版本号等。

其所在部门及备份人:(部署部门名称和备份人姓名)。

第十八条重要信息系统数据备份应保留两份拷贝,一份在现使用场所保存,以保证数据的正常快速恢复和数据查询,另一份异地保存,避免发生灾难事件后数据无法恢复。

第十九条保留周期在一年以内的数据完全备份拷贝由信息化技术研究部自行保管,保留周期超过一年的数据完全备份拷贝,应按照有关规定移交至本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统一保管。

第二十条加强对存储介质的管理,建立介质的管理制度和废弃介质的处理制度,并符合有关保密管理规定。

存储介质应存放在适于保存的安全环境(如防盗、防潮、防鼠害、磁性介质远离磁场、辐射性物质等),并有严格的存取控制。

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对备份了数据的存储介质要进行定期检查,确认所备份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数据恢复第二十一条当出现故障而导致系统或数据损坏并无法修复时,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应根据恢复预案和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恢复实施方案,报信息系统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并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对系统进行恢复操作。

恢复操作不得影响对故障原因的追查和故障的处理。

第二十二条恢复操作前,信息化技术研究部须通知所有相关信息系统的管理员到场,并经其同意后,方可进行操作。

操作时,应先备份现场系统、数据和运行环境,再按照恢复方案的要求进行恢复操作。

第二十三条系统恢复后,应由相关信息系统的管理员进行测试,同时再进行一次备份,恢复的情况应报告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及相关信息系统的业务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对于重要业务系统,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备份数据的恢复演练。

第五章备份系统巡检第二十五条巡检员每周一对备份系统进行巡检。

第二十六条巡检员必须对巡检结果进行记录,特别要详细记录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第二十七条巡检内容主要是检查备份日志,查看备份介质池,是否存在备份异常等情况。

备份数据有效性检测:1.每年按2%的比例对离线备份介质抽查检测,发现备份介质有问题时,继续按2%的比例抽查检测。

检测方法:2.检验备份介质是否可正常读取,包括检查readme.txt是否可正常打开,压缩文件能否正常解压,并填写《离线备份介质抽检登记表》。

3.将备份数据还原至测试系统中进行恢复验证,并填写《业务数据导入测试环境操作记录表》。

4.根据介质使用期限及时迁移数据,并填写《离线备份介质迁移登记表》。

第六章统计和考核第二十八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应加强对数据备份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建立相应的管理和考核制度。

如因未严格遵守本规定造成备份系统等发生故障,或数据丢失、泄密,或导致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应核实造成的损失,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人,按照有关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进行处理。

第二十九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负责将本单位每月的数据备份工作情况写入信息化工作简报,并抄报业务系统主管部门。

第七章附则第三十条本管理办法由信息化技术研究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录1:数据备份需求登记表数据备份需求登记表附录2《备份策略》一、数据库备份1. 自动备份采用工具:SQLServer自动备份备份方式:完全备份备份介质:分别备份至服务器本地硬盘和移动硬盘备份路径:备份文件名:备份频率:每周2次备份时间:每天早晨上班前一小时执行人:总部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备份管理人员、站点备份管理人员检查人:总部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备份管理人员、站点备份管理人员2. 手动备份采用工具:CEM2008备份菜单备份方式:完全备份备份介质:分别备份至服务器本地硬盘和移动硬盘备份路径:备份文件名:备份频率:每周1次备份时间:在系统负载量较小时间段内完成执行人:总部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备份管理人员、站点备份管理人员检查人:总部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备份管理人员、站点备份管理人员3. 异地备份采用工具:CEM2008备份菜单备份方式:完全备份备份介质:各站点数据备份至总部服务器硬盘,总部数据备份保存在锦绣大地办公区备份路径:备份文件名:备份频率:每7-15天一次备份时间:下班后执行人:总部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备份管理人员检查人:总部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备份管理人员4. 备份恢复测试针对系统自动备份,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备份管理人员每月对其进行恢复测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针对手动备份,在每次备份结束后,备份操作人员负责进行恢复测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备份1. 操作系统备份日常备份: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备份管理人员每三个月对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进行Ghost备份,备份至服务器本地硬盘或移动硬盘。

特殊日期备份: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备份管理人员在操作系统发生重大变更之前,对原操作系统进行Ghost备份,备份至服务器本地硬盘或移动硬盘。

2. 应用程序备份(包括应用程序以及站点自定义文件,例如系统配置文件和自定义报表)日常备份: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备份管理人员每三个月对应用程序及站点自定义文件进行手动备份,备份至服务器本地硬盘或移动硬盘。

特殊日期备份: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备份管理人员在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发生重大变更之前,对原应用程序及站点自定义文件进行手动备份,备份至服务器本地硬盘或移动硬盘。

附录1:数据备份记录表数据备份记录表编号: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