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探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探析1. 引言1.1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智慧和忠诚并存的人物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智慧和忠诚并存的人物。
他作为刘备的重要谋士,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忠诚。
诸葛亮凭借他卓越的智谋和谋略,多次在战争中取得重大胜利,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
他始终忠诚于刘备,无私无求,全心全意为刘备效力,体现出极高的忠诚度。
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三国演义中备受人们敬仰的英雄之一。
他的形象深深地影响了后人,被誉为忠孝仁爱的楷模。
在整个三国演义的故事中,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无疑是其中最令人钦佩的品质,也是他成为传世英雄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他以出色的智谋和忠诚于刘备而著称于世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智慧和忠诚并存的人物,他以出色的智谋和忠诚于刘备而著称于世。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绘为一个智谋过人、机智敏锐的谋士,他能够深谙兵法、善于谋略,常常能够化险为夷,扭转乾坤。
与此诸葛亮也是一个忠诚于刘备的臣子,始终将刘备的利益放在首位,无私无求,全心全意为刘备效力。
这种智谋与忠诚并存的特点使得诸葛亮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后人誉为忠孝仁爱的楷模。
诸葛亮以他出色的智谋和对刘备的忠诚赢得了人们的敬佩与尊重,成为了三国演义中备受人们爱戴的英雄之一。
他的形象深刻地影响了后人,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忠诚、智慧并存的典范。
1.3 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智慧和忠诚并存的人物。
他以出色的智谋和忠诚于刘备而著称于世。
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的历史小说中,诸葛亮被塑造成一个兼具智慧和忠诚的形象,成为许多读者心中的楷模和英雄人物。
诸葛亮的智慧无疑是他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他在战争中善于谋略,深谋远虑,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以智取胜。
在赤壁之战中,他巧妙利用风火之计,一举破曹操大军,展现了他非凡的智慧和军事才能。
而在定军山一役中,他更是用空城计化解了司马懿的围剿,让敌人望风而逃,展现了他高超的智谋和军事战略。
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
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形象的塑造非常成功。
政治上他高瞻远瞩,军事上他运筹帷幄,思想上他深谋远虑,文学上他才华横溢。
他的思想、品格、才干在今天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一、志存高远自比管乐一个人如果想有所成就,那么首先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即理想。
诸葛亮年轻的时候,中原豪强并起,诸侯割据。
他经常和当时的青年才俊,如博陵的崔州平、颖州的徐庶、石广元、汝南的孟公威等,交往甚密,畅谈古今,研究学问,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一次他们谈到军阀割据,董卓作乱时,诸葛亮曾尖锐地指出:像董卓、袁绍这些人和颠覆秦国的赵高、篡权窃位的王莽是一丘之貉,不消除这些家伙、国家就不得安宁。
诸葛亮“每自比管仲、乐毅”,表达了它改变国家割据混战局面的政治抱负。
正是以这种理想为动力,才使诸葛亮成长为“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
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中,刘、关、张三人跟童子进诸葛草庐,至中门,刘备见门上大书一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通过此联揭示了诸葛亮的高尚德操。
精炼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在品德操守方面追求的最高境界。
刘备未见其人,而先观其行,不免感慨:“此行不枉然”,而亮从出世至死,一生不慕虚荣,不求富贵,安贫乐道,朴素严谨,克己奉公,知恩必报,忠贞不二,鞠躬尽瘁,严于律己。
这些高贵的品格着实令人佩服。
“淡泊”、“宁静”从一种境界、一种要求来看,乃是一种道家清心寡欲,修身养性,顺其自然的表现,但并非消极避世,求一生安乐。
正因为如此,所以诸葛亮在一生军旅生涯中。
时刻以此为戒,提倡俭朴,别无所求。
再则,他至始至终一身素缟,初出场时,“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似神仙之概”,在入世以后,虽出将入相,但他每次出战几乎都是同一装束:端坐四轮车,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拿羽扇,一幅高人逸士的形象,而不喜达官贵族的华服丝袍、金银饰物。
【语文知识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
【语文知识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1.谦虚谨慎,严于责已的优秀品质:诸葛亮不恃才自傲,为维护汉室天下,他做到对内实行法制,赏罚严明,对犯法人不管其地位高低,功劳大小和自己关系亲疏都要依法惩治。
2.鞠躬尽瘁,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诸葛亮是被作为忠贞和智慧的典型来塑造的,作为封建社会理想的贤相,小说突出描写了他对刘备的忠贞,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竭忠尽智,赴汤蹈火,为蜀汉的霸业立下了巨大功勋。
3.卓越的军事、政治、外交才能:诸葛亮作为一个贤相,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备,为共图霸业奋斗了一生。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于蜀建兴十二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三国演义中的智者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的智者诸葛亮在经典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是一位智慧过人、谋略出众的智者。
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计谋,帮助势弱的刘备一方逐步壮大,并对抗强大的曹操势力。
在整个故事中,诸葛亮的智谋无疑成为了故事的重要推动力和亮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者形象以及他所施展的智谋。
从《三国演义》的开始,诸葛亮就以他过人的智慧和深思熟虑的计划成为了刘备军中的重要顾问。
他不仅善于观察,还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洞察出关键的因素,并准确预测事态的发展。
他的智慧往往能够为刘备军带来战略的胜利。
例如,当刘备发愁没有草料供给时,诸葛亮通过仔细观察地理局势,走遍山水之间,奇思妙想地提出了“借草人马”之计,将隔离的草料资源与刘备一方连接起来,成功解决了草料问题,为刘备的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诸葛亮还以其卓越的智谋和伟大的胸怀,与曹操展开了多次较量。
他的才智在与曹操的对决中显露无疑。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通过精密的计划和巧妙的谋略,成功地将敌人分割,以势压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而在火烧连营的计策中,他则充分利用了风向的变化和敌人的谨慎心态,使得曹操大军遭到重创。
这一连串的胜利赢得了刘备军的时间和空间,为其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军事方面的谋略,诸葛亮在治理和政务方面也展示出了卓越的才能。
他不仅善于制定合理的政策,还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学识,能够很好地处理政务事宜。
在刘备建立了蜀国之后,诸葛亮在政务方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为刘备治理蜀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完善了各项制度,并注重选拔人才,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行政团队。
在他的治理下,蜀国逐渐繁荣强盛,成为了与曹魏和东吴齐名的三国之一。
诸葛亮的智者形象也体现在对待敌对势力的独特方式上。
他往往通过心理和谈判手段来化敌为友,将敌人变成自己的盟友或辅佐者。
比如,在刘备刚刚夺得益州时,一位名叫诸葛亮的军事家勇奋无畏地抵抗蜀军。
而诸葛亮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洞察改变了他的态度,最终争取到了他的支持,并将其招揽为自己的副将。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人物形象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几乎处于神化状态,在文学作品中,诸葛亮有勇有谋、运筹帷幄,还可以借天时地利人和呼风唤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很相似,都是作者通过一个角色来表达文化思想的引子,作者对诸葛亮的形象理解通过整本书表达出来,但我们想要得到更深的理解就必须全面分析文本中的形象,掌握作者的深刻意图,理解更多的思想智慧。
一、忠诚的代表《三国演义》全书一百二十回,书中近半文字都涉及诸葛亮,仅诸葛亮个人描写就有三十多回,占到全书的1/4,我们可以看到全书虽然人物众多,但是对于诸葛亮的人物描写却非常多,描绘出一个栩栩如生的诸葛亮,一个始终如一的忠臣代表。
诸葛亮身上最大的亮点就是忠诚,忠心君主、忠心国家。
忠君体现在诸葛亮对刘备的追随上,诸葛亮的代表作《隆中对》,其中体现最多的便是对刘备的知遇之恩,多年来始终如一、不离不弃,体现出的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
刘备善待诸葛亮,三顾茅庐才请得其出山,诸葛亮亦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在刘备死后又尽心辅佐刘禅,白帝托孤后,诸葛亮的忠君思想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费心费力地辅佐刘禅,把自己的一生贡献在国事上,北伐之前还竭尽全力地嘱托刘禅要处理好国事。
《出师表》一文中把蜀国的治理之道和臣子的任用描写得非常详细,并一直劝诫刘禅不要妄自菲薄,做事一定要依法依理而行、内外统一,希望可以壮大蜀国,完成刘备的遗愿。
不论发生什么事,诸葛亮始终坚持的都是最初跟随刘备的初心——匡扶汉室。
诸葛亮之所以肯出山帮助刘备,笔者认为他有一个目标——匡扶汉室,而且一辈子都为这个目标而奔走。
为了完成匡扶汉室的愿望,他一生竭尽全力、视死如归,诸葛亮一直都把自己的生死放在蜀国的安危之后,为蜀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刘备在世时,无论发生任何事,诸葛亮都一直陪伴在他左右,为他出谋划策;刘备死后又尽心尽力辅佐刘禅,一直把匡复汉室作为自己的终身目标而坚持,即便是最后病逝于五丈原,他也是死在了战场上,为自己的目标而牺牲。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分析
三国演义诸葛亮⼈物分析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应该是⼤家最熟悉的⼈物之⼀了,即便是没看过《三国演义》的⼈也早就听说过和他有关的⼀些故事,如:三顾茅庐,⾚壁之战。
杜甫在《蜀相》中是这样写诸葛亮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下⾯,我就来分析⼀下诸葛亮的⼈物形象。
⾸先,诸葛亮是个⾮常智慧的⼈。
⾜智多谋,助他⼈之霸业,成⾃⼰之威名。
智慧超群,⼤智有隆中对;中智⾚壁之战;⼩智有借东风,⽊⽜流马,缩地法等,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壁之战⼤败曹军。
形成三国⿍⾜之势,夺占荆州。
建安⼗六年,攻取益州。
继⼜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他还在书法,绘画,⾳乐等⽅⾯有独特造诣。
其次,诸葛亮是个很忠⼼的⼈。
⼀颗忠⼼,两朝元⽼,鞠躬尽瘁死⽽后已。
他辅助刘备处理⽇常事务。
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皆由诸葛亮决定,赏罚严明。
对外与东吴联盟,对内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屯⽥,加强战备。
诸葛亮忠于主君,备受后世推崇。
在受刘备托孤后,他⼀直对刘禅尽⼼尽⼒,做事都亲⼒亲为,《出师表》中表明⼼迹,古话说:“读出师表不落泪者,其⼈必不忠。
”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情感真挚。
可惜最后却⾃⼰⾷少事烦,病死军中。
诸葛亮⼗余年间⼀⼈独揽⼤权,可他既不敛财,也不谋任何私利或名位,⼀直只以兴复汉室为任。
他开始独掌蜀汉军政⼤权以后,则以“ 法”为根本,到后来在朝内作⼋务、七戒、六恐、五惧训诫各⾂,⽽朝外亦民风朴实,赏罚分明,突出法制的作⽤,在中国古代极为罕见。
诸葛亮还是⼀个有德的⼈,误⽤马谡,失街亭,⾃贬三级。
⼤公⽆私,⽣活朴素,诸葛亮曾上表说⾃⼰没有多余财产,只有⼋百株桑树、⼗五顷⽥地,⽽⾃⼰穿的都是朝廷给的,就算⼉⼦都是⾃给⾃⾜,⾃⼰没有⼀点多余的财产。
果然,诸葛亮直⾄死也是如此,甚⾄在临死前,也吩咐下葬时挖⼀个洞,只要棺⽊能放进去便够,⾃⼰则只须穿平常的服装,不须其他配葬物。
这就是诸葛亮,⼀⼼只为⾃⼰的国家,诸他的忠⼼着实让我⾮常的感动,他的有谋有德更是着实让我敬佩。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解读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解读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对于诸葛亮的形象描写是最为深刻的,他被描绘成了一位智谋过人、博古通今、严谨治军、涵养德行的辅国良才。
下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进行解读。
第一,诸葛亮的才学超群,智计无双。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表现出的智谋和才气是无人可比的。
他广泛涉猎神仙道士、史书经典,是当时的博学大才子,与汉代阮籍、杨修齐名。
诸葛亮的才华不仅仅只是博学多闻,更是体现在了治国方略和军事谋略上。
他曾留下名言“人算不如天算”,他主张依靠天时地利和人和的优势来决定战争的胜负,而不是光凭人力而战。
第二,诸葛亮是一位极为严谨治军的将领。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主持军务极有条理和严谨性。
他强调备足军粮、精心筹划作战计划,并对军队的训练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确保将士们的素质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另外,他在管理军队时,更是关爱部下,善待士兵,深得军队的爱戴和信任。
第三,诸葛亮是一位“仁者之师”。
他在《三国演义》的形象中不仅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学和严谨的治军才干,更是以温和、仁爱、严谨的态度获得了众人的尊重。
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推崇仁道,人际关系处理得当,并常被战友赞誉为“百姓之父”。
第四,诸葛亮的形象还体现出了中国古代道德思想的精神价值。
他的德行和修养是中国道德思想的体现,敦睦周围现代世界,在矛盾重重的沉浸校园深造。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作为理想典范和正义代表,他不仅是一个谋士、将领,更是一个父亲、老师和慈善家,他用自己的行动体现着仁爱之道。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杰出人物的全面形象。
其才学超群、智计无双、治军严谨、仁者之师,以及精神道德至高无上的品行,使得他不仅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高度代表,也为后世人们树立了伟大的精神楷模。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诸葛亮的性格特点一、不贪权势他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努役。
以他的才能智慧和崇高威望,拿掉昏聩无能缺德无才的阿斗,自己称王称帝,可以说上合天理,下顺民心。
但是,他对后主坚持执君臣之礼,决不摆相父架子。
在一系列问题上都是以礼规劝、得后主同意才进行的。
二、不谋私利他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
在《诫子书》中,他提出了自己严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处世。
他对后主说:'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他死时确实如其所言。
他择妇摆脱了郎才女貌的陋习,选择了黄承彦的丑女。
黄承彦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
'关于这桩婚事和黄氏的才美,《三国演义》在描述诸葛瞻战死绵竹时曾有简要的介绍,其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位丑女给予了热情的赞美。
三、严于律己街亭之役,马谡违节,造成败局,但他主动承担责任:'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
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他几次发布鼓励将士直言极谏的文告,要求大家批评自己过失和缺漏。
在他执政期间,如果出现失误,他都决不委过他人,而自省自律。
来敏、李严等人罪责虽然深重,但他都引咎自责,检讨自己的失损。
四、知人善任他从蜀汉大业出发,以宽广的胸怀,纯正的心灵,选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
他取士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
对那引起忠于蜀汉政权,又有真正才学的人,他不讲门第、资历,破格用人,大胆地授以要职,委以重任。
何祗原为蜀郡太守杨洪手下的一个书佐小吏,杨洪亦是犍为郡太守李严之功曹小吏,何、杨都先后被诸葛亮擢为太守与李严同列。
因此事他被誉为'是以西士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也。
'诸葛亮任蜀相时,为了广揽俊才,曾在成都南郊筑招贤台。
刘备死后,他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人事调整,重用了一批德才俱佳的卓越人才。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辨析——兼论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
第三章
小说与历史中诸 葛亮形象的比较
小说与历史中诸葛亮形象的异同点
小说中诸葛亮形象:智慧、忠诚、谋略过人,善于用兵,能预知未来。 历史中诸葛亮形象: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善于治理国家,长于战略规划。 异同点:小说中诸葛亮形象更加神秘和传奇,历史中诸葛亮形象更加真实和全面。 原因:小说创作需要塑造英雄形象来吸引读者,历史记录则更加注重客观事实。
文学技巧:小说作者通过运用文学技巧,如描写、叙述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创作意图:小说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目的,会影响其对历史人物的塑造。 读者接受:读者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会影响小说的创作和传播。
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小说人物通过艺 术手法展现历史 人物的性格特点 和行为逻辑,使 读者更深入地理
第四章
小说人物与历史 人物的辨析
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的联系与区别
添加标题
联系:小说人物和历史人物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小说人物往往以历史人物为原型,通 过艺术加工来塑造形象。
添加标题
区别:小说人物是虚构的,其形象和故事情节往往取决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审美标准,而历史人物是真 实存在的,其形象和事迹通过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得以流传。
解历史。
小说人物在文化 传承中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能够 传递民族文化和 价值观,影响读 者的思想和行为。
历史人物是文化传 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 研究和传播,可以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 文化,增强民族认
同感和凝聚力。
小说人物与历史 人物的辨析有助 于我们更好地认 识和理解历史, 从而更好地传承 和发展民族文化。
智慧和谋略的代表 对忠诚和信义的坚守 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对后世的启示和影响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
《二国演义》中的诸葛晃形象郑振铎在《三国志演义的演化》中说:“一部《三国演义》虽说的是叙述三国故事,其实只是一部诸葛孔明传记。
”显然,诸葛亮是罗贯中所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
小说中的诸葛亮是一个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无所不能的人物,带着浓厚的传奇色彩。
其形象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一. 忠君尽义、鞠躬尽瘁诸葛亮是蜀汉忠臣,也是千古忠君的典型。
无论对先君刘备还是后主刘禅,他都忠心耿耿。
诸葛亮之忠心,处处可见。
他自己曾言: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儒有君子小人之别。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道出了自己的耿耿忠心。
他受刘备三顾之恩,“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
在三国所有“顾命”大臣中,诸葛亮的担子最重,困难最多。
为了克服各方面的困难,改变蜀国不利的局面,寻找发展的出路,诸葛亮日夜思索,绞尽脑汁,施展计谋。
他对各方面工作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终日操劳,不得休息。
除全面担负全国的军政事务外,他还大事小事都抓,明弓自校簿书,流汗竟日”。
诸葛亮不怕劳苦和染上疾病,亲自领兵南征,深入不毛之地。
在他领兵出发前,王连诚恳地劝谏说:“此不毛之地,疫厉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
”诸葛亮认为平定南中,事关重要,不考虑个人安危,没有接受这一劝阻。
在长期北伐过程中,诸葛亮更是日理万机、兢兢业业,终于积劳成疾, 最后病死于军中。
可谓“鞠躬尽瘁”。
诸葛亮的一生忠于国家的统一事业,义于高尚纯净的友谊,忠得一心不贰不掺半点杂质。
二. 神机妙算、智慧超群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上面。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超群出众,已演化为智慧的化身。
这首先体现在其用兵为政,注重谋略上。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既能理政,乂能带兵打仗,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可“兵不钝而利可全”。
统摄全局,审敌情,料敌势,识进取之缓急。
临阵对敌,能运奇谋,出奇兵。
如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赤壁一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解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解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诸葛亮是一个备受尊敬的人物。
他是智者、谋士,更是一个耿直、忠诚的人。
在小说中,诸葛亮的形象被作者塑造得十分完美,许多人把他当作偶像,对他的故事和行为深感钦佩。
在本文中,我将解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揭示其中的深层次含义。
仁者无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最让人赞叹的一点就是其仁德之轻世所难及。
他时常为民伸张正义,对待百姓宽容和善。
在《三国演义》中,每当黄巾军作乱或是魏蜀之间斗争的时候,他总是首先考虑的是百姓安危。
为了保障百姓的安全,他也不顾个人安危,经常冒着生命之险去执行任务。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句名言:“仁者无敌”。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最大的缺点就是他缺乏实际的执行力。
虽然他有着卓越的智慧,但有时候他的计谋并不一定能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要么因为其他人的错误判断,要么因为时机不对,要么因为自身能力不足等原因。
这说明,即使再高明的策略也存在着失败和错误的可能。
因此,我们应该从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吸取教训,不只要依靠智慧谋略,还要有实际的行动力和执行力。
谦虚谨慎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还体现出了他很强的谦虚谨慎精神。
他一生中经历了许多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但他却一直深深地明白,人常在舞台高处,要守护自己的不骄不躁,钦佩他的人敬重他的精神。
在他的行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试图减少对自己的炫耀,试图用不起眼的方式取得胜利,用中庸而不出奇的手段获得胜利。
这表明了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有所谓的“微不足道的英雄”存在。
忠诚坚定诸葛亮的忠诚度十分高,在故事中他始终是刘备的忠实军师。
即便是在生命最后的时候,他依然把对我主的忠诚放在心中最高的地位上,为了不负赤壁之约一战之约,他坚定地挂好了锦囊,依然坚信着战争的胜利,为刘备的事业前进的路上扼守着关键的节点。
他的人物形象在此时显然表现出了忠诚和坚定,没有后悔,也不怕胜利,相信历史上的人物都深深爱着他们的国家和人民。
奇谋妙策——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分析
奇谋妙策——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说,其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一。
小说描绘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和统治者,如刘备、孙权和曹操。
但是,小说中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也是最有头脑的策略家,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以其精妙的计谋和创新的武器打造使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深入分析诸葛亮这个角色,探究他的背景和演义中的形象。
一、背景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他活动的历史时期是公元三国时期,隋朝末年,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时期之一。
在他的一生中,他由一名贫穷的读书人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个政治、军事和文化伟人。
他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在中国历史上闪耀了巨大的一束光芒,为后世的多个领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诸葛亮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创造了很多关于他的故事和传说。
其中,三国演义是最为著名的。
三国演义描绘了这个人物的战争和谋略,使得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在演义中,诸葛亮是刘备的得力干将和谋士,用他的料事如神、计策无穷以及仁厚的品德,为刘备的统一中国的梦想贡献了许多。
二、形象分析1. 初登场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在第七回。
在这一章节中,诸葛亮出现在草庐中。
他穿着朴素,却显得安逸自在。
这个画面清晰地展示了诸葛亮的形象特点:朴实无华。
诸葛亮没有那种锦衣玉食的气质,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轻盈的出场方式,这些特质极大地吸引了人们对于他的注意力。
2. 徂徕山在演义中,徂徕山是诸葛亮最出色的一个战术了。
当曹军进攻南中时,诸葛亮派遣木牛东去欺骗,曹操信以为真,出兵往徂徕山而去,但一路上各种奇战计耗去曹操的粮草,使其无法支持,最终败下阵来。
这种打法,运用假情报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机会,但又不战而屈人之兵,展示了乘势而为、计谋精深的一面。
3. 七星伏魔阵《演义》中的“七星伏魔阵”是诸葛亮策划的一种已过时的军事枕阵,能够强制敌方武将进入阵中,自行受制被通路抓住并分割。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评价800字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评价800字《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极富智慧、谋略和胆识的人物,他的形象深入人心,广受赞誉。
以下是对他的评价:一、卓越的谋略家诸葛亮以谋略著称,他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迅速找到最佳的策略。
无论是草船借箭、空城计,还是七擒孟获、智取汉中,都展现了他高超的智慧和策略。
在危难之中,他能够冷静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忠诚的辅臣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扶持是显而易见的。
他始终把刘备的利益放在首位,尽心尽力地为其谋划。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承担了辅佐后主刘禅的重任,对国家大事尽心尽力,丝毫不懈怠。
他的忠诚和付出为蜀汉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知人善任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有着独到的眼光和经验。
他能够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才能和特点,并根据其优点分配任务。
例如,他重用关羽、张飞等猛将,让他们在战场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又如,他发掘并重用姜维、马谡等人才,为蜀汉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后继者。
四、卓越的政治家诸葛亮不仅在军事谋略上有着过人之处,他在政治治理上也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
他重视农业,发展经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效率。
通过一系列政治改革,蜀汉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五、外交家诸葛亮以机智、敏锐的外交手腕著称。
他多次出使魏、吴等国,与各方进行外交谈判,成功化解了许多危机。
在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时,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高超的谈判技巧,为蜀汉争取了最大的利益。
然而,人无完人,诸葛亮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例如在对待马谡的问题上,他没有听取刘备的意见,对马谡委以重任,最终导致街亭失守,给蜀汉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此外,他在处理与魏延的关系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两人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充满智慧、谋略和胆识的人物。
他的忠诚、付出和才能为蜀汉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他的形象是历史长河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特征在《三国演义》名著中,诸葛亮人物形象是忠心不二,其个人能力较为突出,足智多谋是人们对诸葛亮的普遍印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诸葛亮的形象特征,欢迎阅读。
忠臣形象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以忠臣的形象出现在书中,无论是对刘备,还是对刘婵,此人物均是忠心耿耿,未作出逾越臣子关系的行为。
从白帝城托孤典故中,刘备临终前,将蜀国和刘婵托付给诸葛亮,并言道“刘婵不行则取而代之”,刘备听罢手足无措,立即表忠心。
有人解读刘备行为说此举是试探诸葛亮,但从某种角度来说,以刘备对诸葛亮为人的了解,或许仅仅是在交代后事。
从刘备后期的种.种行为来看,包括平定南蛮与北伐曹魏等,其是替刘备实施未完的战略,为蜀汉生存打基础。
《三国演义》在初中课本中就已经出现,初读时觉得诸葛亮如同神一般,再读时则被诸葛亮之忠心所感染,不禁赞叹此人之大义。
事功形象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事功形象,主要表现在足智多谋方面。
世人给诸葛亮贴的标签包括运筹帷幄、足智多谋、能谋善断等,诸葛亮善用计谋,和司马懿、鲁肃、姜维等用计高手相比,诸葛亮更胜一筹,可以说是技压群雄。
通过对《三国演义》的解读,认为正是由于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使得蜀汉维持多年。
从文章中能够看出诸葛亮的军师形象,以第36回为例,从“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1]。
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
”等语段中能够看出,诸葛亮之智慧备受称道,当刘备知晓后,隧即前往求才,便有了“三顾茅庐”之说。
当诸葛亮听过刘备简单陈述后,能够清晰并且简明扼要为刘备理清大局,并且提出联吴抗曹之策,不难看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刚毅形象通过学习《三国演义》,能够解读出诸葛亮不仅能文,而且善武。
与电视荧屏中诸葛亮的文弱形象不同,在文学作品中,诸葛亮既是文人志士,也是刚毅勇猛的代表。
虽然在作者笔下诸葛亮没有张飞和关羽等武将那般勇猛,但诸葛亮刚毅勇猛之气十足,是由内而发的,伴随着才智表现出来的。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描写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描写
答: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绘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以下是对诸葛亮的一些具体描写:
1. 外貌描述:诸葛亮被描绘为一位身材高大,容貌英俊的人物。
他身着长袍,头戴纶巾,形象飘逸。
2. 性格特点:诸葛亮性格沉稳,善于思考,富有智慧。
他对待事情总是深思熟虑,善于分析形势,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3. 政治才能:诸葛亮在政治上有着极高的才能。
他协助刘备建立蜀汉王朝,制定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
他善于治理国家,关心百姓疾苦,深受人民爱戴。
4. 军事才能:诸葛亮在军事上也有着卓越的才能。
他善于运用兵法,善于分析敌情,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战略。
他指挥的战役往往能够以少胜多,展现出他的军事智慧。
5. 文化素养:诸葛亮也是一位文化素养很高的学者。
他精通诗词歌赋,善于书法绘画,是一位杰出的文化名人。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描绘为一位智慧、勇敢、忠诚、有远见的英雄人物。
他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特点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其中,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被塑造成一个智谋卓越、忠诚义气的形象。
本文将从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特点展开探讨,通过分析其才智、人格魅力以及影响力等方面,以全面解读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
1. 才智卓越诸葛亮以其深厚的学识和高超的智谋成为三国时期备受尊敬的人物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述为“出谋划策,决胜千里”的形象。
他善于用兵、善于治国,对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在赤壁之战、定军山大战等战役中,诸葛亮的智谋和谋略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了蜀国的重要支撑力量。
2. 忠诚义气诸葛亮对刘备和蜀国的忠诚和拯救,成为他形象的一大特点。
他在刘备生前,一直全力辅佐刘备维护蜀国的利益,尽心竭力地为刘备出谋划策;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则竭尽全力继承刘备遗志,励精图治,不畏艰险,对抗吴国和曹魏的侵略,坚定地维护蜀国的领土和利益。
3. 仁德风范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他高尚的品德和仁德风范上。
他是一个有着高尚人格的君子,对待部下、百姓都十分宽厚仁慈。
他在治国时,提倡“法令淑于志,刑罚省于事”,倡导仁政,深得蜀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在文人墨客和百姓眼中,诸葛亮更是具备儒家仁德风范的代表人物。
4. 影响力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他的智谋和忠诚义气为蜀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成为蜀国在三国时期的一大支柱。
他的形象也在后世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历史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符号。
在文学、戏剧、影视作品中,诸葛亮的形象一直备受推崇,并且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位伟大的始终受尊敬的人物。
总结起来,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他的才智卓越、忠诚义气、仁德风范以及巨大的影响力,塑造了他在我国历史与文化中的不朽形象。
他的形象不仅在小说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也在后世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历史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符号。
5. 谋国策略诸葛亮以其出色的谋略和治国策略,使得蜀汉在他的治理下获得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特征《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人物形象中最突出的一位。
他被赞誉为“卧龙先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他不但在政治和军事上表现出色,而且他的优秀品质和思想也使他成为了真正的智者。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首先,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非常突出。
他的形象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他的聪明睿智。
作为智者的代表之一,诸葛亮被描绘成一个具有惊人智慧和深刻道德的人物。
他经常使用诡计和谋略加强蜀国的地位,保持其与魏国和吴国之间相对的平衡。
他的智慧被广泛地赞誉,被称为“卧龙计”。
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都表现得非常出色。
”其次,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体格特征也非常突出。
据说他的身高超过两米,并且他的胸部和肩膀非常魁梧,这使他成为了一位令人畏惧的战士。
他有着一张非常刻板的脸,刻板面孔和沉着而睿智的眼神都成为了他的标志性特征。
最后,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格特征也非常突出。
他的智慧、聪明和卓越的谋略与他的高尚品格、诚实和正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他成为了历史上伟大智者的典范。
他的荣誉、正义和忠诚给他的生命赋予了真正的意义。
因此,扮演诸葛亮的演员也被要求具有一种高尚的品格和激情。
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一个巨大的诸葛亮像出现在演出中,正乘着一尊巨龙雕像。
“卧龙先生”诸葛亮的形象既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个标志,也是一种民族自豪感的表现。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以其高超的智慧和激情,以及高尚的品格和行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智者,他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很高的价值和影响。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特征包括聪明、坚定、谦虚等方面。
他不仅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高尚的品格表现者。
他的形象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简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简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塑造的诸葛亮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是一直被大家所传颂和喜爱的人物,被人称为智慧的化身。
特别是蜀汉的兴衰,三国之间的每一次重大军事、政治斗争,几乎都与诸葛亮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充分显示了诸葛亮不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在军事上有卓越的才能,在技术发明上有巧妙的构想,而且在文学素养上也无不体现着他的高尚情操。
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对诸葛亮的形象进行扼要的分析:一、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诸葛亮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在辅助刘备建立蜀国之后,他采取了打击豪强、任人唯贤、改善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等方针政策,这些方针对于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向刘备分析了当时形势,帮助刘备确定联孙抗曹的方案。
联孙抗曹是诸葛亮一贯的主张,所以诸葛亮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这层关系,建立起了联盟从而在赤壁大战中打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的初步形势。
在赤壁之战时,诸葛亮从政治利益角度向孙权说出了各方面的利害关系,为联刘抗曹奠定了基础从而取得了战役胜利。
在赤壁之战以后,刘备总算有了荆州作为立足之地,诸葛亮又开始将眼光投向了益州,益州的谋取将会进一步巩固赤壁之战后的成果。
蜀国建立之后诸葛亮做为蜀国的丞相,更是以吸引人才、团结内部、激励群臣、搞好民族关系为主要政治手段。
其中选贤任能是诸葛亮治国的首要措施,他坚决摈除用人唯亲的做法,为了招纳贤士,他在成都筑起了招贤台,广揽人才,他先后提拔了杨洪、何祗等人,当时是最受老百姓称道的。
诸葛亮也把严明法令、整顿吏治放在首位,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政治局面。
经过诸葛亮大力整治,蜀汉朝廷法威大振,政令严明,官吏不敢作恶,百姓人人向善,“道不拾遗,风化肃然” ,从而提高了各级官吏的积极性。
诸葛亮死后,蜀汉的人民思念他,几十年不曾稍减,史家说:犹如西周人民思念召公。
诸葛亮的品质作风,无疑在政治上产生了极其良好的作用和影响。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解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解析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的诸葛亮是一个备受人们敬仰和赞赏的人物。
他以卓越的智慧、深思熟虑的决策和高尚的品德,成为了汉族智者的代表。
首先,诸葛亮的智慧是他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
他精通兵法、政治、治国之道,能够在复杂的战争和政治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他熟知天文地理,善于运用兵器,曾多次以少胜多,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其次,诸葛亮充满爱国之心,忠诚于蜀国。
他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尽心尽力为蜀国效力,为保护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断努力。
他不仅具备高尚的品德,还深得人民的爱戴。
此外,诸葛亮的谦虚和勤奋也是他的突出特点。
他对自己的能力有着清醒的认识,常常以身作则,努力学习和实践,从不骄傲自满。
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总体而言,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智者。
他的人物形象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得十分丰满。
他的智慧、爱国之心、谦虚和勤奋等特点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传世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分析
魏月琴
(大同市新荣区教师进修学校,
山西大同037002)
!
摘
要:诸葛亮是
《三国演义》中着笔较多的人物之一,作者以其独到精彩的笔墨,为我们塑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具有忠、智、勇性格特征的传奇人物。
关键词:诸葛亮;忠君;睿智;刚勇中图分类号:I207.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353(2006)04-0038-02
收稿日期:2006-04-10
作者简介:魏月琴(1964-),女,山西大同人,中专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作者通过魏、蜀、吴三国之间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外交的种种斗争,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并且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作者着笔较多的人物之一,在120回的
《三国演义》中,几乎有一半的文字涉及到诸葛亮,其中专门描写诸葛亮的事迹就达30余回。
作者以其独道精彩的笔墨,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忠贞不渝的操节,匡世不凡的智慧,有口皆碑的刚勇。
纵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言行,无论是草船借箭和三气周瑜,还是巧摆八阵图、智取成都、空城计等等,无不体现了他忠心不二的为国之心,出神入化的奇才大略和坚韧不拔勇于进取的奋斗精神。
诸葛亮形象特征之一是“忠”。
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刘备的忠贞不渝,二是对匡复汉室的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即是对国家的忠诚不二。
诸葛亮自出山之后,表现最多的是感谢刘备的知遇之恩,竭尽全力辅佐刘备实现自己的战略思想。
这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旷世才学和对刘备的知恩图报,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立志兴汉的理想,在刘备犭虎亭失败,驻扎白帝城时,托孤于诸葛亮时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
”短短几行字,让读者一看就见诸葛亮之忠。
孔明言出必行,至死殚精竭虑辅佐刘备幼子刘禅,一片耿耿忠心全寄于后主之身。
这在其《出师表》中更加明确地表现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亮深知幼主不谙国事,深恐辜负了刘备,详尽地叙述了治国之道,并且周密地安排了内外文武官僚管理蜀中之事,苦口婆心之意溢于言表。
诸葛亮之“忠”还表现在对国家,也就是当时的蜀汉王朝方面。
他庶竭驽钝,亲自带兵深入蛮荒之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报答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
刘备死后,仍忠心耿耿扶佐后主。
在第101回中,描写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上表奏请伐魏,了却自己
“克复中原,重兴汉室”的愿望。
再次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
正如其言:“誓竭力尽心,剿灭汉贼,恢复中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尽管诸葛亮匡复汉室的雄心没有实现,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却赢得了千百年来后人的无限敬仰。
诸葛亮形象特征之二是“智”。
诸葛亮不仅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而且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从隆中决策起,诸葛亮体现更多的是智慧。
诸葛亮出任刘备的军师后,充满斗争的信心,对未来的胜利坚信不移。
此时的诸葛亮敢藐视任何敌人,处处表现着无穷的智慧。
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熟谙兵法,料事如神。
他隐居隆中时,对天下大势已了如指掌,初见刘备就提出了据蜀、联吴、抗曹的战略思想。
赤壁鏖兵,可以说是诸葛亮智慧的集中表现。
他孤身入吴,和东吴上下各方面进行了复杂曲折的斗争,最终实现了联吴抗曹的战略。
我读《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的“智”分为睿智、机智和奇智三种类型。
诸葛亮的睿智首先表现在他凭着自己的博学,为刘备集团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即著名的
“隆中对”。
其次是他善分析对手的心理,新野城从地势来看,不宜用火,曹操亦认为诸葛亮不可能连番采用火攻,但诸葛亮又一次采用火攻而大获全胜。
后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的赤壁之战,诸葛亮又一次采用了火攻的战术。
这一切,都是他第20卷第4期2006年12月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DATONGVOCATIONALCOLLEGE
VOL.20NO.4DEC.2006
38--
睿智的表现。
诸葛亮的睿智还表现在后来的“计捉张任”、“智取三城”、“陇上妆神”等章节中,尤其是鱼腹浦“巧摆八阵图”,更是令后人叹为观止,不能不被诸葛亮的超世智慧所折服。
综上所述,可见诸葛亮的用兵智谋,都与他的渊博的学识是分不开的,正所谓“广闻而博学、博学而智才”,这正是诸葛亮睿智出奇兵的真实写照。
《三国演义》是一部封建统治时的战争史,因为那个时候作战首先讲究的是排兵布阵,讲究“兵不厌诈”,所以带兵者的智谋就显得尤为重要。
诸葛亮的机智在小说中有很精彩的描述,这在第43回中的诸葛亮“舌战君儒”一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这一情节中,先是孙权谋士张昭发难说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但是辅佐刘备之前,“备尚能纵横寰宇,割据城池”,然而辅佐刘备后“众不无拭目而待”,而曹兵一出就“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备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
及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即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初了。
”张昭的问题很尖刻,也很实际,说明了当时诸葛亮辅佐刘备时的真实情况。
但诸葛亮用一比喻答复张昭:“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
”然后具体分析刘备所处的形势就像染沉疴之病人,自已就是按照这种方式去治疗的,所以敢比管仲、乐毅,说得张昭无言以对。
此后虞翻、步骘、薛琮、陆绩等争先恐后发难,言语颇为不敬,但诸葛亮都一一从容以对,最后又计激孙权,达到了联吴的目的。
这些精妙绝伦的问答,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足见诸葛亮的口才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读来为之动容。
诸葛亮的机智不仅在他生前辅佐刘备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且在身后又用计谋保证了蜀汉军队安全撤退。
诸葛亮分析了司马懿的心理,深知司马懿虽善于用兵,但性格多疑,所以诸葛亮临死时刻了一幅木偶象载于车中,利用树林的遮掩,吓退了司马懿的追兵。
诸葛亮还善用奇谋妙计,解决一些常人难以解决,看似扑朔迷离的问题。
用奇智最突出的就是第95回的“武候弹
琴退仲达”的故事。
诸葛亮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鹿尾。
”看似悠闲雅致,但却充满杀机。
当司马懿退兵之后,诸葛亮向部下道出其中奥妙,部下无不叹奇。
还有一例就是第46回中的草船借箭。
诸葛亮明知周瑜想置自己于死地,他之所以敢答应周瑜造箭的要求,是因为他知道三天后江上会有大雾,有成功的先决条件,于是用奇智向曹操“骗”箭。
这里之所以不用“骗”字而用“借”,是有用意的,因为几天后在孙刘联军发动的总攻中,诸葛亮又让周瑜将这些箭悉数奉还曹操,此计可谓奇绝。
诸葛亮形象特征之三是“勇”。
诸葛亮不权有无穷的智慧,而且在他的智慧中包含着无限的刚勇,这种“勇”大多是通过他对刘备的忠城和匡复汉室的信心表现出来的。
如第41回、42回和43回中,刘备带领数十万民众和数千残兵缓慢地向江陵进发的时候,诸葛亮不顾个人安危,只身随鲁肃前去东吴劝说孙权共同破曹,达到了联吴抗曹的目的。
之后,诸葛亮身居虎穴而处之泰然,一次又一次勇敢地用计谋使自己化险为夷。
在第57回,周瑜死后,诸葛亮为巩固孙刘联盟,只身前往柴桑口吊孝,用自己的勇敢和真诚打动了东吴的上上下下,从而使摇摇欲堕的孙刘联盟得到重新巩固。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不忘匡复汉室的夙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地,凭着无限的刚勇,七擒孟获,致使孟获心服口服地归降蜀汉,这一切非大勇之人是做不到的。
最扣人心弦的是众人皆知的“空城计”。
诸葛亮在失利的情况下,表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敢,最终使司马懿大军后撤,保全了自己和主动后撤的蜀汉军队。
总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渗透着广大民众理想中的忠、义、勇的内容。
正因为如此,劳动大众才深爱这一艺术形象,尤其是对施行那些计谋的细节描写,给读者一种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感觉,符合人民群众崇尚的那种“大智”、“大勇”、“大忠”的性格特征。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2]罗贯中.三国演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钱念孙.中国文学史演义(修订版)[M].合肥:安微教育出版社,2004.
AnAnalysisonZhuGelianginThreeKingdoms
WeiYue-qin
(XinrongDistrictTeachersTrainingSchool,Datong,Shanxi,China037002)
Abstract:ZhuGeliangisanimportantcharacterinThreeKingdoms.Thewritercreatesavividlegendarycharacterwithloyalty,wisdomandbraveryinauniquewritingstyle.
Keywords:ZhuGeliangFloyaltyFwisdomFbravery
〔责任编辑蒙丽静〕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