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特征.

合集下载

诱发电位地形图

诱发电位地形图

诱发电位地形图佚名【期刊名称】《现代电生理学杂志》【年(卷),期】2017(024)001【总页数】21页(P38-58)【正文语种】中文一、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概念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Visual evoked potential mapping)是视觉诱发电位曲线图经快速付立叶转换而成为的地形图。

是研究被检查者在给予外界特定条件视觉的刺激下皮层电位的分布状态。

二、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基本方法和原理(一)基本方法1.按做视觉诱发电位曲线图的方法做出视觉诱发电位曲线图(方法附后);2.将视觉诱发电位曲线图经快速付立叶(FFT)技术转变为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

(二)基本原理将视觉诱发电位的曲线图进行快速付立叶转换(FFT),变为地形图。

附视觉诱发电位的曲线图方法简介:目前常用的光刺激方法:1.棋盘格翻转式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Shift-VEP,Ps-VEP);2.闪光视觉诱发电位(Photic VEP,P-VEP)。

检查方法:1.视屏和受试者眼距为60~70cm;2.记录电极按10~20系统Oz处(如区别双枕情况,可用O1,O2);3.参考电极:Fz;两乳突;双耳垂;4.接地:Fpz;右腕;两眉中点处;5.刺激间隔时间:1次/秒;1次/2秒;1次/5秒;1次/10秒,每秒1次波幅低,每5 秒1次波幅高。

三、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临床应用价值(一)可协助大脑器质性疾病的诊断。

1.大脑肿瘤的诊断;2.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3.脱髓鞘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等。

(二)可协助眼科疾病的诊断。

(三)可协助判断上述疾病的疗效和预后等。

四、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诊断原则(一)结合临床资料,如病史和临床表现等。

(二)诱发电位地形图的改变特征。

1.病变部位电位下降或电位消失;2.病变出现时相延迟(传导慢,潜伏期延长);3.正常电位和极性变化发生紊乱。

五、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Visual evoked potential mapping)其表现特点为:在P100波峰处显示双侧枕部出现对称性正相电位升高,其空间电位分布特点为:由枕区向前电位逐渐下降,极性由正相转为负相,由中线向外侧电位下降的改变。

肌电图专辑【七】视觉诱发电位解读

肌电图专辑【七】视觉诱发电位解读

肌电图专辑【七】视觉诱发电位解读VEP检查是神经科和眼科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原理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是对视神经进行光刺激时,从头皮记录到(枕叶皮层接受视觉刺激后产生)的电活动。

VEP的解剖基础是基于视觉传导通路的完整与否:视觉通路由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层(视中枢)组成。

二.检查方法VEP常用检测方法有:闪光刺激VEP(flash VEP,FVEP)和模式翻转刺激VEP(pattern reversal VEP,PRVEP)。

闪光VEP受视敏度影响小,主要不足是波形及潜伏期变异较大(仅供参考),主要用于不能配合PRVEP检查的患者。

PRVEP的优点是:波形简单易于分析、阳性率高、容易记录、可重复性好,因此临床应用最广泛。

最常用的是黑白棋盘格PRVEP,分为全视野、半视野两种。

本文主要介绍单眼全视野黑白棋盘格PRVEP。

记录方法:通常在光线较暗的条件下进行,检测前应粗测视力并行矫正。

a.记录电极:可置于O1、Oz、O2的位置;b.参考电极:通常置于Fpz(也有Fz说)。

c.刺激方式:单眼全视野or半视野刺激。

受试者必须密切配合,注视视屏固定亮点(特别是半视野刺激时,常易引起视觉疲劳)。

三.正常VEP的识别正常VEP在枕区可以记录到一个NPN三相复合波,此复合波中的正向波(向下的波)波形清晰稳定、容易识别,此波为P波,其通常在接受刺激后约100ms左右出现,故又称为P100,是评价VEP的主要指标。

在P100之前和之后分别有两个负向波(向上的波),二者通常在接受刺激后75ms和145ms出现,故分别称为N75、N145。

由于N75难以辨认、N145潜伏期及波幅变异大,故临床将P100作为唯一可靠的波成分。

四.异常VEP的病理生理基础P100潜伏时反映的是眼睛接受到刺激以及刺激经视觉传导通路传导至枕叶皮质所需时间。

事件诱发电位p300正常值

事件诱发电位p300正常值

事件诱发电位p300正常值P300事件诱发电位是一种在脑电图中观察到的特殊波形,通常在刺激出现后300毫秒左右出现。

P300波形通常呈现为一个较大的正波峰,代表了大脑对于特定刺激的认知和注意力反应。

通过分析P300波形的特征,我们可以了解个体对于刺激的感知和加工过程。

P300事件诱发电位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

通过对P300正常值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人群在认知功能和信息处理方面的差异。

一般来说,P300波形的振幅和潜伏期可以用来评估个体的认知能力和注意力水平。

正常情况下,P300波形的振幅较大,潜伏期较短。

而在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或认知障碍的情况下,P300波形的特征可能发生改变。

研究表明,P300正常值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个体因素有关。

例如,年轻人的P300波形通常比老年人的振幅更大。

此外,男性在P300波形的振幅和潜伏期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教育程度也可能对P300波形的特征产生影响。

除了个体因素外,P300正常值还受到刺激类型和任务复杂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P300波形对于不同类型的刺激具有不同的响应。

例如,对于听觉刺激,P300波形通常在听觉皮层中生成;而对于视觉刺激,P300波形则在视觉皮层中生成。

此外,P300波形对于刺激的预测性和注意力要求也具有敏感性。

在任务复杂性较高、需要较高注意力的情况下,P300波形的振幅可能更大,潜伏期可能更短。

通过对P300正常值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认知功能和信息处理的正常范围,并为临床诊断和神经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例如,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医生可以通过对患者P300波形的分析,评估其注意力和认知功能的损害程度。

此外,通过对不同人群P300波形特征的比较,我们可以了解不同个体在认知功能和信息处理方面的差异,为个体差异的研究提供基础。

P300事件诱发电位的研究对于了解个体的认知功能和信息处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P300正常值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个体在P300波形特征方面的差异,并为临床诊断和神经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视觉诱发电位(VEP)

视觉诱发电位(VEP)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EVP)是大脑皮质枕叶区对视刺激发生的电反应,是代表视网膜接受刺激,经视路传导至枕叶皮层而引起的电位变化。

实际应用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指给予神经系统某一部位适宜刺激,在神经系统相应部位所记录到的电位变化。

通常把与刺激信号有严格关系的特定反应电位称为特异性诱发电位,这种特异性诱发电位是诱发信息以神经发放形式,在神经通路不同水平上不断组合形成的一系列神经电活动。

由于诱发反应与诱发刺激之间在时间上有恒定的关系,因此根据神经冲动传导时间便可以判定诱发电位中不同的反应所代表神经通路的水平。

如果某一水平发生病变或功能障碍时,诱发电位的相应部分就会出现潜伏期、波幅及波形的改变。

一般地说:(1)F-VEP异常提示视网膜至视皮层之间的病变,异常程度与视功能障碍程度相一致,视网膜病变通过ERG 可以识别;(2)F-VEP正常、P-VEP异常提示屈光系统的病变,屈光系统的病变通过眼科常规检查可以验证;(3)F-VEP正常、P-VEP正常表示视功能正常;(4)F-VEP 正常、P-VEP检查不配合或眼科常规检查正常提示自诉的视功能障碍情况不真实。

眼球钝挫伤致眼部毁损,符合重伤第十条的评定为重伤。

造成视力障碍的,按障碍程度进行评定。

VEP除对视功能障碍可以进行定量评定外,对于各种视功能障碍的病变也有一定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虽然VEP是一种客观评定视功能的方法,但在法医学鉴定中应用还注意以下问题:(1)VEP属于皮层电位,精神状态对VEP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测试中应保持被试者处于清醒、安静的状态。

(2)对于P- VEP的测试结果判定,要特别注意被试者的注视程度,注视不良可以造成P-VEP的潜伏时间延长,波幅降低甚至消失,对此不要误认为视功能的障碍;(3) 个别视野严重损伤的患者,虽然有时视力较好(0.1~0.3),但也可以造成VEP的无波,因此在分析VEP结果的同时要注意中心视功能和周边视功能情况。

临床视觉诱发电位 标准

临床视觉诱发电位 标准

临床视觉诱发电位标准
临床视觉诱发电位(VEP)的标准可能因不同的医疗设施、实验条件、测试者技能等因素而略有不同。

然而,一般来说,以下是临床视觉诱发电位(VEP)的一些常见标准:
1. 刺激模式:临床视觉诱发电位的刺激模式通常采用棋盘格、条形、闪烁等刺激模式。

其中,棋盘格和条形模式是最常用的刺激模式。

2. 刺激频率:刺激频率是临床视觉诱发电位测试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通常来说,刺激频率在1-2Hz之间是比较常见的。

3. 刺激亮度:刺激亮度也是临床视觉诱发电位测试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一般来说,刺激亮度需要在患者能够舒适接受且不影响测试结果的前提下进行调节。

4. 潜伏期:潜伏期是指从刺激开始到诱发脑电波的时间。

在临床视觉诱发电位测试中,潜伏期的正常范围通常在60-100ms之间。

5. 波幅:波幅是指诱发脑电波的振幅。

在临床视觉诱发电位测试中,波幅的参考值通常根据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来确定。

6. 波形:波形是临床视觉诱发电位测试中观察到的脑电波形状。

正常的波形应该是清晰、规则且无异常波形的。

临床视觉诱发电位标准

临床视觉诱发电位标准

临床规定



(3)图形给一撤VEP 图形给一撤VEP由3个主要成分组成。 公认的成分为C1(正向,大约75ms)、 C2(负向,大约125ms)和C3(正向, 大约150ms)(下图)。每个波的振幅 也是相对于前一波峰测量。使用半野刺 激时,反应出现在刺激野的对侧大脑半 球。 (4)对检测结果的解释 应相对于进行检查的实验室建立或确认 的正常值来陈述结果的正常或异常,并 应包括同一病人结果的自身比较情况 (比如相对于另一眼或另一大脑半球)。 应描述反应异常的类型,而这应该结合 临床资料及其他电生理诊断结果相进行。 VEP的异常是非特异性的,应结合眼科 的、神经科的问题来考虑。如果结果可 疑,则应重复检测。
基本技术




(四)记录参数 (1)放大与平均系统 模拟信号的高通滤波(低频截止)设为小于或等于1Hz(时间常数大于或等于0.16S),低通滤波(高频截止)设为 大于或等于100Hz。 国际标准建议不要使用陷波或梳状滤波器。 模拟滤波在低频不要超过每倍频 12db,在高频不要超过每倍频24db。在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应用其它的滤波设置, 但应该认识到所有的模拟滤波都会对VEP成分的潜伏期产生明显的影响,特别在使用低于100Hz的低通滤波时。 对于VEP记录,通常对输人信号比较合适的放大倍数为20,000-50,000倍,设备的每个通道对信号的放大应相匹配 以降低通道间的差别,使其达到少于1%的水平。 前置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必须大于或等于10MΩ。 放大器必须与病人电隔离,而且应该遵守应用于人的生物记录系统安全性的国际标准。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采样频率最小应为每通道每秒500次,最小分辨率至少8位。 对于幅度超过模数转换范围90%以上的信号,应自动进行伪迹剔除。在接受到伪迹信号后,放大器应迅速回到基线。 平均次数取决于VEP与背景之间的信噪比。在大部分的临床检查设置中,每次测试的最小平均次数应为64,但多一 些可能是需要的,这取决于每个病人的噪音水平。至少应进行两次测试,以验证结果的可重复性。在儿科应用中, 特别对于婴儿,每次测试时,平均次数较少一点可能可以产生比较清晰的反应。 所有瞬态VEP的分析时间应大于或等于250ms。 (2)刺激的时间频率(重复率) VEP波形取决于刺激的时间频率,在低时间频率(小于每秒2次)可以得到瞬态VEP。国际标准建议使用瞬)刺激参数 通常使用如下3种类型的视觉刺激:闪光、图形翻转和图形给/撤。 (1) 闪光 国际标准还提议使用闪光刺激的主要原因是它需要病人的配合最少。闪光刺激器至少 应有20º 视角。闪光最长持续时间应为5ms。光刺激器应产生弥散的闪光,其强度约为 3cd m-2 S。闪光VEP可以由ERG标准中规定的标准闪光诱发。 (2)图形翻转 图形翻转刺激由相互交替的黑白方格或黑自光栅组成,屏幕总的亮度必须保持不变。 一般来说这要求显示屏上有数量相等的黑白元素。视标按照每个方格的视角或光栅的 空间频率来描述。至少应该使用两种大小的图形视标:1º 和15’方格(即1 cycle/度.和4 cycle/度的光栅)。刺激野应大于15º 视角。 (3)图形给-撤 为了形成图形的给-撤,图形与等亮度的漫射背景以突变形式相交替。对于图形给-撤刺 激,除了需进一步测量刺激之间的漫射空白屏幕的亮度外,其余参数与图形翻转的一 样。图形出现或消失(给或撤)时,平均亮度必须保持不变。国际标准推荐图形显示 200ms,中间以持续400ms的空白屏幕相间隔,以这作为标准的图形/空白屏幕交换次 序。分析时间应足够长以包括完整的给反应和撤反应。

诱发电位肌电图临床知识简介

诱发电位肌电图临床知识简介

a
30
a
31
2.异常NCV及临床意义 MCV和SCV的主 要异常所见是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降低,前 者主要反映髓鞘损害,后者轴索损害,严重的 髓鞘脱失也可继发轴索损害。NCV的测定 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结合EMG可 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源
性疾病等。F波的异常表现为出现率低、 潜伏期延长或传导速度减慢及无反应等;通 常提示周围神经近端病变,补充MCV的不 足。
①单纯相和混合相:前者指肌肉大力
收缩时,参加发放的运动单位数量明显减少,
肌电图表现为单个独立的电位;后者是运动
单位数量部分减少,表现为单个独立的电位
和部分难以分辨的电位同时存在,见于神经
源性损害;
②病理干扰相:肌纤维变性坏死使运动
单位变小,在大力收缩时参与的募集的运动
单位数量明显增加,表现为低波幅干扰相,又
被称为病理干扰相
a
22
a
23
三、EMG测定的临床意义 主要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神经源性损害、
肌源性损害和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发现临 床下病灶或容易被忽略的病灶,如早期运 动神经元病、深部肌肉萎缩、肥胖儿童的 肌肉萎缩,以及对病变节段进行定位诊断。
a
24
临床神经传导速度 和重复神经电刺激知识简介
一、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传导速度是用于评定周围运动神
a
10
(2)波形命名:正常BAEP通常 由5个波组成,依次以罗马数 字命名为Ⅰ、Ⅱ、Ⅲ、Ⅳ和Ⅴ。 特别是Ⅰ、Ⅲ和Ⅴ波更有价值。 BAEP异常的主要表现为:① 各波潜伏期延长;②波间期延 长;③波形消失
(3)BAEP各波的起源:Ⅰ波起
于听神经;Ⅱ波耳蜗核,部分
为听神经颅内段;Ⅲ波上橄榄

第一章(诱发电位概论) 第二章(体感诱发电位)()

第一章(诱发电位概论) 第二章(体感诱发电位)()
第二部分
诱发电位学原理和临床应用
第一章 诱发电位概论
•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
• 是对周围神经、外周感觉器官或中枢 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给以适宜刺激, 在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相应部位记录 发电位(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后者称为运动诱发电位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感觉诱发电位
• 定义:分别采用脉冲电流、闪光或变化的图象、 连续声音作为刺激源诱发的神经动作电位或突触 后电位。
• 感觉诱发电位特征 ①有一定潜伏期,潜伏期长短 取决于刺激部位与记录部位的距离、神经冲动传 导速度、传导通路中神经元突触的数目等。②由 于感觉特异性投射系统有特定的传入通路和皮层 代表区,不同种类的诱发电位有特定的局限性空 间分布。③不同种类的诱发电位有一定的反应形 式,并具有可重复性。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 (体感诱 发电位)
第一节 体感诱发电位的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系统基本感觉通路
第二节 体感诱发电位
一、基本原理(上肢)
上肢SEP成分与神经发生源
N13 (第7或5颈椎棘突-Fz导联 )——颈 髓后角突触后电位。
脑电性质 脑电强度 波形特征 波形含义 记录条件 与刺激相关性 分析内容
脑电图 自发脑电 30~100 µV 连续性 生理性 无需刺激 无时相关系 频率、幅度、相位
诱发电位 诱发脑电 0.2~20 µV 限程性(刺激后一段时间) 生理性、解剖性、心理性 必需刺激 有时相关系 潜伏期、波幅、相位
第二章
• P22波潜伏期正常参考值: 19.70±1.10ms;
• P14-P22 IPL正常参考值: 6.90±0.89ms;

视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神经发生源

② 下肢:

腘窝(PF)电位为胫后神经电位 腰髓电位(LP)为腰髓后角突触后电位 P40为同侧头皮中央后回(S1)电位 N50为顶叶S1后方电位 P60为顶叶偏后凸面电位
神经发生源

③N9潜伏期延长提示周围神经病损, N9-N13峰间潜伏期延长提示颈神经根
在臂丛近髓段至髓间的病损。 N13—
正态分布,故变异较大,其客观性较差。
但有时可预示病变早期变化

④ 左右侧差:包括左右潜伏期及波幅差, 在正常情况下,双侧应基本对称
指标及分析

⑤ 性别:女性短于男性
⑥ 年龄:50岁前峰潜伏期无大差异,但在 50岁后则各年龄组较前者有统计意义的延 迟;波幅亦有所下降。故各实验室最好应 有自身各年龄组的正常值,则评估结果较
检查方法
刺激电极:
上肢主要以刺激正中神经为标准,下肢
以刺激胫神经或腓神经为标准。刺激正 中神经时电极置于腕部,刺激胫神经时 电极置于内踝后2-3cm
检查方法
记录电极:
安装按 EEG 国际 10/20 系统法,可用针或盘
形电极;记录上肢电极为C3’、C4’( Cz后2cm
向左右旁开 7cm处 )、颈 7及 Erb's点 (锁骨上
凹中点)

参考电极Fz
检查方法

刺激采用脉冲电流或电压刺激,刺
激程度以拇指或小趾肌收缩为宜
SEP的正常波形
SEP的分析主要从潜伏期、波幅、波 形分化来进行分析
SEP潜伏期

潜伏期:系指刺激开始到波峰的时间,
以毫秒计算。通常把向下的波称为阳
性波,用 P(positive) 代表;向上的 波称为阴性波,用 N(negative)代 表

视觉诱发电位(VEP)

视觉诱发电位(VEP)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EVP)是大脑皮质枕叶区对视刺激发生的电反应,是代表视网膜接受刺激,经视路传导至枕叶皮层而引起的电位变化。

实际应用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指给予神经系统某一部位适宜刺激,在神经系统相应部位所记录到的电位变化。

通常把与刺激信号有严格关系的特定反应电位称为特异性诱发电位,这种特异性诱发电位是诱发信息以神经发放形式,在神经通路不同水平上不断组合形成的一系列神经电活动。

由于诱发反应与诱发刺激之间在时间上有恒定的关系,因此根据神经冲动传导时间便可以判定诱发电位中不同的反应所代表神经通路的水平。

如果某一水平发生病变或功能障碍时,诱发电位的相应部分就会出现潜伏期、波幅及波形的改变。

一般地说:(1)F-VEP异常提示视网膜至视皮层之间的病变,异常程度与视功能障碍程度相一致,视网膜病变通过ERG 可以识别;(2)F-VEP正常、P-VEP异常提示屈光系统的病变,屈光系统的病变通过眼科常规检查可以验证;(3)F-VEP正常、P-VEP正常表示视功能正常;(4)F-VEP 正常、P-VEP检查不配合或眼科常规检查正常提示自诉的视功能障碍情况不真实。

眼球钝挫伤致眼部毁损,符合重伤第十条的评定为重伤。

造成视力障碍的,按障碍程度进行评定。

VEP除对视功能障碍可以进行定量评定外,对于各种视功能障碍的病变也有一定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虽然VEP是一种客观评定视功能的方法,但在法医学鉴定中应用还注意以下问题:(1)VEP属于皮层电位,精神状态对VEP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测试中应保持被试者处于清醒、安静的状态。

(2)对于P- VEP的测试结果判定,要特别注意被试者的注视程度,注视不良可以造成P-VEP的潜伏时间延长,波幅降低甚至消失,对此不要误认为视功能的障碍;(3) 个别视野严重损伤的患者,虽然有时视力较好(0.1~0.3),但也可以造成VEP的无波,因此在分析VEP结果的同时要注意中心视功能和周边视功能情况。

(完整版)视觉诱发电位

(完整版)视觉诱发电位

SEP解剖基础
SLSEP的主要解剖基础为周围Ia类感觉纤 维→后索→内侧丘索→丘脑(VPL)→大脑 皮层S1区(和4区)

体感诱发电位各成分---可能的 神经发生源
① 上肢: ▪ N9为臂丛电位 ▪ N13为颈髓后角突触后电位 ▪ P15为内侧丘系的电位 ▪ N20为顶叶后中央回SPR电位 ▪ P25为 顶叶后中央回S1电位
受累,SEP波幅降低,潜伏期正常 (三) 胞体病变 不论原发或继发性改变,SLSEP特征为突
触后电位发生变化
异常体感诱发电位的病理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疾病时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往往是 复合性的,既可引起节段性脱髓鞘,又可 产生不同程度的轴索变性,因而对SEP产生 混合性影响
SEP临床应用
① 周围神经病损评定及神经再生和再生速率 的判断
上肢SEP正常图
下肢SEP正常图
指标及分析
① 峰潜伏期(PL):自刺激开始到各波波 峰的传导时间。因参量近正态分布,故 较为恒定,均值大于2.5-3 SD标准差为 异常
② 峰间潜伏期(IPL):为两峰间距, 亦反应中枢神经传导时间,较为稳定
指标及分析
③ 波幅(μV):由波峰到基线,或前一波 谷到后一波峰的垂直高度,由于参量属非 正态分布,故变异较大,其客观性较差。 但有时可预示病变早期变化
④ 左右侧差:包括左右潜伏期及波幅差, 在正常情况下,双侧应基本对称
指标及分析
⑤ 性别:女性短于男性 ⑥ 年龄:50岁前峰潜伏期无大差异,但在
50岁后则各年龄组较前者有统计意义的延 迟;波幅亦有所下降。故各实验室最好应 有自身各年龄组的正常值,则评估结果较 为客观
异常判定标准
①PL、IPL延长超过正常均值加2.5 个标准差; ②波形离散、缺失; ③两侧波幅差>50%。

听觉和视觉诱发电位

听觉和视觉诱发电位
• 波Ⅰ:蜗神经。反映耳蜗到脑干耳蜗核听神经 颅外段的动作电位 • 波Ⅱ:听神经颅内段及蜗神经核(延髓)。 • 波Ⅲ:上橄榄核群(脑桥)。 • 波Ⅳ:外侧丘系腹核(脑桥)。 • 波Ⅴ:下丘(下丘部大的中央核团区) (中脑)。反映双耳的交互作用。 • 波Ⅵ:内侧膝状体(丘脑)。 • 波Ⅶ:丘脑皮层投射区(听放射)。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听觉的传导
Corti器—内耳螺旋神经节—蜗N ↓ 桥小脑角延髓耳蜗N核 ↓ 双侧在斜方体交叉到对侧上橄榄核 双外侧丘系 ↓ 内侧膝状体 ↓ 内囊—听放射— 颞横回(皮质听觉中枢)
听觉的一般过程
• 听觉过程包括 声电化学电神经冲动 中 枢信息加工等环节
听觉诱发电位的神经发生源
产生原理: 脑诱发电位是神经细胞群体突触后电位 的综合,各种脑脑诱发电位 有空间特性,必须在特定的部位被检测。 神经发生源在有的脑诱发电位是多源性 的,单源性的诱发电位当该神经源受损时, 则可有潜伏期及波幅等的异常。 目前较为明确的神经发生源有:BAEP 的3个主波; SEP的N9、N13---;VEP的 P100等。
视诱发电位分类
• 闪光VEP (FVEP) • 棋盘格翻转VEP (PRVEP) 全视野刺激 半视野刺激 ¼视野刺激 方格 / 条栅VEP
3、多灶性脑干脱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 桥脑中 央髓鞘溶解症、白质营养不良): MS表现:波Ⅴ波幅降低或消失(87%); Ⅲ~Ⅴ IPL延长(28%); Ⅲ~Ⅴ IPL / Ⅰ~Ⅴ IPL大于1; Ⅲ波消失且Ⅰ~Ⅴ IPL延长等。 BAEP可以提供MS亚临床病灶依据,异常的 检出率和病程及严重程度有关。 严重病例异常率92%;亚临床42%; 2年病程44%;20年病程88%。
• 临床上以Ⅰ、Ⅲ、Ⅴ波为主要指标。 • 一般听阈应在阈上60~70 dBSL声刺激条 件下可引出BAEP,严重高频听力下降达 1000~40000Hz,纯音听力区损失大于60 dBnHL,则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差。

医学-康复资料-诱发电位

医学-康复资料-诱发电位

一、诱发电位(一)定义及概述1、定义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 EP)是指对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包括•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给予适宜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大脑的相应部位产生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相位的生物电反应。

从定义可以看出,诱发电位有其空间、时间和相位特征,即EP必须在特定的部位才能检测出来,其潜伏期与刺激之间有较严格的锁时(time-locked)关系,并且各种EP有其特定的波形和电位分布。

在临床实践中,EP常用来评价感觉和运动系统的传导功能以及高级神经活动(如认知功能)。

2、诱发电位的检岀(1)EP跟其它临床神经电生理测试一样,包括刺激系统、记录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

其主要不同点是在信号处理系统中应用了平均叠加技术,原因是EP尤其是短潜伏期EP的波幅较低。

平均叠加次数视EP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2)平均叠加技术有其技术和理论上的不足,在实际应用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噪声源。

例如,测试时一般要求皮肤和电极间的极间阻抗小于5kQo(3)为保证检出结果的可靠,EP测试要求至少重复一次,必要时需重复测试多次。

(4)需利用各种滤波技术以排除伪迹。

(5)记录导联标准采用国际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10~20 系统电极安放法。

3、分类及命名(1)从临床实用角度我们将EP分为两大类,即外源性的与感觉或运动功能有关的刺激相关电位(stimulus-related potential, SRP)和内源性的与认知功能有关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 o SRP根据刺激的类型和模式一般分为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EP)、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四类。

医学-康复资料-诱发电位

医学-康复资料-诱发电位

一、诱发电位(一)定义及概述1、定义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指对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包括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给予适宜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大脑的相应部位产生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相位的生物电反应。

从定义可以看出,诱发电位有其空间、时间和相位特征,即EP必须在特定的部位才能检测出来,其潜伏期与刺激之间有较严格的锁时(time-locked)关系,并且各种EP有其特定的波形和电位分布。

在临床实践中,EP常用来评价感觉和运动系统的传导功能以及高级神经活动(如认知功能)。

2、诱发电位的检出(1)EP跟其它临床神经电生理测试一样,包括刺激系统、记录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

其主要不同点是在信号处理系统中应用了平均叠加技术,原因是EP尤其是短潜伏期EP的波幅较低。

平均叠加次数视EP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2)平均叠加技术有其技术和理论上的不足,在实际应用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噪声源。

例如,测试时一般要求皮肤和电极间的极间阻抗小于5kΩ。

(3)为保证检出结果的可靠,EP测试要求至少重复一次,必要时需重复测试多次。

(4)需利用各种滤波技术以排除伪迹。

(5)记录导联标准采用国际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10-20系统电极安放法。

3、分类及命名(1)从临床实用角度我们将EP分为两大类,即外源性的与感觉或运动功能有关的刺激相关电位(stimulus-related potential,SRP)和内源性的与认知功能有关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

SRP根据刺激的类型和模式一般分为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AEP)、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四类。

正常人听觉诱发电位p50的特征

正常人听觉诱发电位p50的特征

正常人听觉诱发电位p50的特征
正常人听觉诱发电位P50是一种脑电生理学指标,通常用于研
究听觉信息处理和感知。

P50电位是指在听觉刺激后,大约50毫秒
时出现的正向电位。

它通常在听觉诱发电位中的N1波之后出现。

P50电位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成和分布,P50电位主要由大脑皮层的初级听觉区域产生,主要分布在颞叶区域。

这意味着P50电位可以提供关于大脑对听觉
刺激的早期处理信息。

2. 反应特性,P50电位通常显示为在听觉刺激后50毫秒左右
出现的正向波,其振幅和波形可以反映大脑对于重复性听觉刺激的
抑制和适应能力。

这种抑制和适应能力对于大脑对于重复性刺激的
处理方式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3. 与认知功能的关联,P50电位的异常变化与一些认知功能障
碍相关,比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精神分裂症等。

因此,
研究P50电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4. 影响因素,P50电位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因素、年龄、
性别等。

研究表明,P50电位在不同人群中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
异可能与个体的认知和听觉加工能力有关。

总的来说,正常人听觉诱发电位P50的特征包括其生成和分布、反应特性、与认知功能的关联以及受到的影响因素。

通过研究P50
电位的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脑对于听觉刺激的处理方式,
以及与认知功能和神经疾病的关联。

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特点

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特点

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特点【摘要】探讨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的特点,以取得正常参考值。

方式:应用法国Metrovision 公司生产的Vision Monitor 视觉诱发系统对正常人60例(73眼)在白色、红色和蓝色闪光刺激下进行闪光VEP检查,按年龄不同分成4组:A组(5~14岁)19眼,B组(15~29岁)17眼,C组(30~49岁)21眼,D组(50~65岁)16眼;对正常人62例(77眼)在15,30和60min视角黑白棋盘格翻转图形刺激下进行图形VEP检查。

按年龄不同分成4组:A组(5~14岁)20眼,B组(15~29岁)20眼,C 组(30~49岁)22眼,D组(50~65岁)15眼。

结果:在白色、红色、蓝色闪光刺激下P2波的暗藏期别离为±,±,±;在白光刺激下D组P2波的暗藏期与其他各年龄组相较,均有不同(P <)。

其他各年龄组彼此比较,均无显著意义。

在红光和蓝光刺激下A组与D组比较,A组、D组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均延长,有显著意义(P<),其他各年龄组彼此比较,均无显著意义。

在15',30'和60'视角黑白棋盘格翻转图形刺激下 P100波的暗藏期别离为±,±,±。

各年龄组图形VEP相较较均无显著意义(P >)。

结论:在白色、红色和蓝色闪光刺激下14岁以下年龄组和50岁以上年龄组闪光VEP P2波的暗藏期较其他组延长,图形VEP P100波的暗藏期各年龄组比较无显著不同。

【关键词】正常人0引言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是通过对视网膜进行刺激,通过视路传送在枕叶视皮层的电活动。

反映了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到视皮层的功能状态,是对视通路的客观检测方式[1-3]。

该技术作为一种检测视路功能的灵敏方式已普遍应用于临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特征
[ 08-04-05 16:56:00 ] 作者:宋伟琼,谭浅,夏朝华编辑:studa20
【摘要】探讨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的特征,以获得正常参考值。

方法:应用法国Metrovision 公司生产的Vision Monitor 视觉诱发系统对正常人60例(73眼)在白色、红色和蓝色闪光刺激下进行闪光VEP检查,按年龄不同分成4组:A组(5~14岁)19眼,B组(15~29岁)17眼,C组(30~49岁)21眼,D组(50~65岁)16眼;对正常人62例(77眼)在15,30和60min视角黑白棋盘格翻转图形刺激下进行图形VEP检查。

按年龄不同分成4组:A组(5~14岁)20眼,B组(15~29岁)20眼,C组(30~49岁)22眼,D组(50~65岁)15眼。

结果:在白色、红色、蓝色闪光刺激下P2波的潜伏期分别为122.2±8.3,122.5±11.7,124.1±8.5ms;在白光刺激下D组P2波的潜伏期与其他各年龄组相比,均有差异(P <0.05)。

其他各年龄组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意义。

在红光和蓝光刺激下A组与D组比较,A组、D组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均延长,有显著意义(P<0.05),其他各年龄组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意义。

在15',30'和60'视角黑白棋盘格翻转图形刺激下 P100波的潜伏期分别为111.6±6.0,105.9±5.3,105.1±3.8ms。

各年龄组图形VEP相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 >0.05)。

结论:在白色、红色和蓝色闪光刺激下14岁以下年龄组和50岁以上年龄组闪光VEP P2波的潜伏期较其他组延长,图形VEP P100波的潜伏期各年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正常人
0引言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是通过对视网膜进行刺激,经过视路传送在枕叶视皮层的电活动。

反映了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到视皮层的功能状态,是对视通路的客观检测方法[1-3]。

该技术作为一种检测视路功能的敏感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VEP按刺激方式分为2型:闪光VEP (flash VEP,FVEP)和图形VEP(pattern VEP,PVEP)。

我们探讨正常人VEP 特征,为临床提供参考数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正常人60例(73眼)分别在白色、红色和蓝色闪光刺激下进行FVEP检查,男31例,女29例;年龄5~65(平均29.8)岁;右眼40只,左眼33只,按年龄不同分成4组:A组(5~14岁)19眼,B组(15~29岁)17眼,C组(30~49岁)21眼,D组(50~65岁)16眼;正常人62例(77眼)分别在15',30',60'图形刺激下进行PVEP检查,男37例,女25例;年龄9~62(平均30.0)岁;右眼41只,左眼36只。

按年龄不同分成4组:A组(5~14岁)20眼,B组(15~29岁)20眼,C组(30~49岁)22
眼,D组(50~65岁)15眼。

裸眼或矫正视力均≥1.0,屈光度在+1.00~-
2.00D之间,经裂隙灯和检眼镜检查,无屈光间质和眼底病变,无全身性疾病。

1.2方法应用法国Metrovision 公司生产的Vision Monitor 视觉诱发系统,该仪器包括4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刺激器、放大器、计算机和打印机。

刺激条件:选用高亮度、高分辨率、高刷新率的50cm彩色光电刺激器。

屏幕最大亮度为300cd/m2,最小亮度<0.001cd/m2,对比度为100%。

FVEP的刺激光为无背景下均匀无图像的闪光,以中央红点为固视点,同时配有红外摄像系统,以监视眼球的固视情况。

PVEP的刺激图形为黑白棋盘格翻转图形,以中央红点为固视点。

记录参数: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100K,低频截止为1Hz, 高频截止为35Hz,两次反应的间隔时间916ms。

使用的电极包括记录电极(针式电极)、参考电极(针式电极)和地电极(盘状电极),分别置于枕骨隆凸上方1cm与水平方向左右各2cm交点处,左右耳垂连线与头正中线交点左右各2cm 交点处和正前额处。

受检者取端坐位,面对刺激屏,矫正刺激眼屈光状态,保持自然瞳孔,用不透光眼罩将非刺激眼完全遮住,安放电极部皮肤消毒后,安放电极。

FVEP检查距离为30cm, 给予白色、红色和蓝色闪光刺激叠加各60次。

PVEP检查距离为100cm,给予15',30'和60'视角黑白棋盘格翻转图形刺激叠加各60次。

Marmor等[3]认为FVEP是一组始于大约30ms和终止于300ms 附近的负相和正相的波形。

命名成分中的数字是表示负相或正相的先后顺序。

由漫射光所诱发的FVEP最常见的成分是分别位于90ms和120ms的N2和P2。

PVEP波形呈NPN型,由一个负向N75波,一个正向P100波和一个负向N135波组成。

统计学处理:将原始数据输入SPSS12.0软件,应用统计学进行频数分布分析和配对t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