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合集下载

地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范文

地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形成原因。

2. 使学生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介绍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方,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2.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讲述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将中亚、蒙古高原的黄土颗粒搬运到中国北方,堆积形成了黄土高原。

3.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貌分为丘陵、沟壑和高原三种类型,其中沟壑地貌是黄土高原的代表性地貌。

4.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5. 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讲述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如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生态环境等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例,分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治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兴趣。

2. 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3. 分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治理措施。

4. 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黄土高原的治理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位置、范围、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黄土高原治理方法的分析、评价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参与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对比黄土高原与其他地貌类型的区别和特点。

2. 探讨黄土高原的治理对我国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篇: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第3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课标要求】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的第一节,是本册教材中重点分析的我国的一个地形区,非常具有典型性。

教材主要是让学生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而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及解决措施,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能力。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原因,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4、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懂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教学难点】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地理区域,假如从飞机上看这一区域,只能看到零星的几丝绿色,那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窑洞居住。

黄河也流经其中,因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这区域就是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引导读图:黄土高原在哪儿呢?请同学们P24“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明确其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人教版地理八下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下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案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学习目标】1.运用地形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阅读图文资料,说出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点及对民俗的影响。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

4.通过实验、材料及小组探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概括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及经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说出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点及对民俗的影响。

难点: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及经验。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航拍中国——陕西》黄土高原片段。

教师: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内陆腹地,该地有多厚的黄土就有多深的奥秘。

今天,我们跟随航拍中国摄影团队,一起飞越黄土高原,去探访高原上的窑洞,见识该地深处的别样生活,开启我们的寻根之旅。

新课讲授:(一)高原之魂——中华文明的摇篮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观察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

学生观察黄土高原的地形图,得出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结合中国的行政区划图得出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大部分。

2.为什么黄土高原能成为文明的发源地?讨论:为什么黄河流域能成为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学生发言,教师总结: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3.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点观察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总结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

学生观察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得出“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二)高原之情——多彩的风土民情1.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讨论:举例说说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生活及民俗,以及这些“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发言,教师补充总结: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且不易崩塌,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冬冷夏热,且黄土土层深厚,具有直立性,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等方面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探讨黄土高原的相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PPT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好教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独特的地形地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吗?”2.呈现(15分钟)利用PPT呈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地貌特征。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关于黄土高原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共21页)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共21页)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篇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

但也有不少学生没兴趣,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希望能通过各种方法改善这种情况。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

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和。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

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播放黄土高原视频)看一看这是哪个地区?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讲授新课]教师播放——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知识,对于中国的地理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和生态环境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进行地理现象的解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其成因,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怀,增强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分析其地貌特征、生态环境及其成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准备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案例,用于分析。

3.准备课堂提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特殊的地理区域。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形成原因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和学生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多媒体资源、实地考察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黄土高原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例,分析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资源:收集黄土高原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制作课件。

2.实地考察:学生进行黄土高原的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

3.学习资料: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黄土高原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等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教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教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严峻的水土流失〕)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并概括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和读图分析,锻炼和提高读图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学习,养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延续开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造成黄土高原支离破碎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水土流失原因分析教师呈现资料“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峻的地区。

以黄河为例,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多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堆成一米宽、一米高的堤坝,它的长度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三倍。

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什么这么严峻呢〞播放录像,学生观看,结合教材P28图6.32,学生思考,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角度去思考,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植被、土壤,人为因素包含毁林开荒、采矿、开垦放牧等方面)。

(问题)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学生答复)(1)自然原因①地形方面:黄土高原平地少,斜坡多,地面破碎。

②土质方面: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③降水方面: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④植被方面:植被被严峻破坏,大多数地区地表裸露。

(2)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开矿、毁林开荒)①毁坏植被,陡坡耕种。

②过度放牧,减少植被覆盖率。

③各项工程建设中的不合理利用土地。

2.原因探究(过渡)为什么降水、植被、土质等会引发水土流失呢结合教材P29活动,学生小组商量探究:a.水土流失和地表植被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b.商量不同土质、不同坡度、不同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学生答复)a.植被有修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被破坏——简单造成水土流失。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学习目标1.能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

2.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举例说明“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认识塬、梁、岇、川等黄土地貌,了解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知道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4.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说明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5.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培养正确人地观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征和独特的民族风情、黄土高原成因、严重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成因、严重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教学用具PPT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出示黄土高原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引入新课。

【揭示目标】1.能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

2.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举例说明“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认识塬、梁、岇、川等黄土地貌,了解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知道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P23-27,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自学课文,搜集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将重点内容在书上画记号)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2.地形特征: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地表形成塬、梁、峁、川等黄土地貌景观3.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4.主要河流:黄河5.文明摇篮:六七千年前出现原始农耕文明;四五千年前出现华夏文明;革命圣地6.黄土风情:窑洞、信天游……7.黄土成因:【预习反馈】(略)【合作探究】一、了解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思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P25活动)1.窑洞:黄土特性:直立性,不易崩塌,较干燥,易开挖。

气候特征:属于_____气候,降水集中在___月份,降水较南方__(多或少)2.信天游:(提示:与黄土高原的特征有关)信天游的传唱之境,是一片广漠无限的黄色高原,这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教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学科领域:地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初中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难点: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方法。

四、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方法。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教师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让学生认识我国的地形地貌。

2. 黄土高原的特点教师介绍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等,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独特景观。

第二课时:3. 水土流失的原因教师讲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水土流失的危害教师通过实例介绍水土流失对农业、水资源、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危害,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 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教师讲解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如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草等,引导学生了解环保政策。

6. 实践活动:考察当地水土流失状况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的水土流失状况,并提出治理建议。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片独特的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以及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章:黄土高原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掌握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

3. 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保护意义。

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位于中国北方,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2. 黄土高原的特点:地势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少,土壤贫瘠。

3.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风力沉积作用,水力侵蚀作用,地壳运动等。

4.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5. 黄土高原的保护意义: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障水资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 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

4. 分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保护意义。

5. 开展实践活动,如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提出防治措施。

第二章: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 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3. 了解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现状和成效。

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地表破碎,植被覆盖率低,土壤抗侵蚀能力弱。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地资源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下降。

4.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现状: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产业结构调整。

5.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成效:生态环境逐渐恢复,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 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3. 分析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现状和成效。

4.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成果。

第三章:黄土高原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资源种类和分布。

2. 掌握黄土高原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 了解黄土高原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

地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范文

地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地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八年级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形成原因。

2. 使学生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形成原因、地表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独特的地理区域。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形成原因。

3. 课堂讲解:讲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形成原因,引导学生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

4. 案例分析: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等,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3. 课堂讲解:讲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和效果,分享各自的观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黄土高原治理的重要性。

三、课后作业1. 根据教材,总结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形成原因、地表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黄土高原治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意义,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位置、范围、形成原因、地表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的合理性。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认识黄土高原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使用,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关注和保护黄土高原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

2.难点: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等,包括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形成原因的资料。

3.活动准备:学生小组活动的座位排列。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黄土高原是什么地方吗?它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回答,引入本课的主题。

2.学习(30分钟)(1)学生观看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图片或视频,并请其中一名学生进行描述。

(2)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以及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地貌。

3.拓展(20分钟)(1)揭示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教师讲解黄土堆积的过程和原理。

(2)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展示,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对农业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4.小组活动(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式(海报、PPT等),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详细的展示。

5.总结(10分钟)学生代表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互动讨论。

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观点,强调黄土高原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鼓励学生关注和保护环境。

五、教学反思通过多媒体的使用,本节课能够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

通过小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黄土高原的保护工作。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教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教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 教学难点: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生态环境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水土流失的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黄土高原相关资料及案例。

3. 小组讨论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讲授新课:(1)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地理特点。

(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如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3)阐述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3. 案例分析:展示水土流失的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危害。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5. 总结课程:总结黄土高原的特点、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强调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位置、范围、特点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水土流失原因、危害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当地环保部门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及防治成果。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了解水土流失现象。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内容补充1.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变迁: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从古至今的生态环境变化,以加深对水土流失问题的认识。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章:黄土高原的地理概况1.1 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的中部,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起长城,南抵秦岭。

掌握黄土高原的总面积,约为50万平方公里。

1.2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认识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类型,如黄土丘陵、黄土塬、黄土茆等。

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形成原因,包括风力堆积、水力侵蚀等自然因素。

第二章:黄土的成因与特性2.1 黄土的成因学习黄土的来源,了解黄土主要由风力从中亚、蒙古高原等地搬运而来。

掌握黄土的风化过程,以及它在搬运和堆积过程中的变化。

2.2 黄土的特性描述黄土的主要物理和化学特性,如颗粒细小、质地疏松、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等。

分析黄土的工程性质,如强度低、抗冲性差、易侵蚀等。

第三章: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3.1 黄土高原的植被了解黄土高原的植被类型,如草原、灌木丛、落叶阔叶林等。

认识植被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保持水土、减缓侵蚀等。

3.2 黄土高原的水资源学习黄土高原的水文地质特征,了解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分布。

掌握水资源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以及水资源短缺对当地农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4.1 黄土高原的农业生产了解黄土高原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旱地农业、梯田农业等。

分析农业生产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

4.2 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学习黄土高原治理的主要措施,如退耕还林、植树造林、草地建设等。

理解治理措施在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方面的作用。

第五章:黄土高原的文化与旅游5.1 黄土高原的民俗文化了解黄土高原的民俗文化特点,如民居建筑、饮食习惯、民间艺术等。

分析民俗文化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潜力。

5.2 黄土高原的旅游资源认识黄土高原的旅游资源,如壶口瀑布、华山、延安等。

探讨旅游资源在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旅游开发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的影响。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预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要求学生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并对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有一个初步的熟悉。

2、要求学生结合相关资料熟悉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并能举例说明富有地址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要求学生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照片等,熟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和黄土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

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点,并能说明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培育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给出的图片和材料分辨不同的黄土地貌类型,培育学生的读图、辨图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到黄土高原那个具有特殊性和不同性的地理区域,明白得特殊的地理环境对一个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阻碍,从而培育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进展观。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的主腹地貌类型。

(二)教学难点1、识别黄土高原的主腹地貌类型。

2、黄土高原的形成缘故。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进程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引入新课。

提问:歌曲里所描述的是中国哪个地形区板书:第三节黄土高原学习一个地址第一要明白它在哪里引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的内容。

板书:一、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提问:1、黄土高原的位置2、黄土高原的范围检查学生画图情形,引入黄土高原要紧跨了哪些省级行政区对回答正确的同窗加分提问:在你方才圈好的黄土高原的范围里要紧有哪些省级行政区啊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出这4个省级行政区,提问在图中除有省级行政区还有哪条河流啊对回答正确的同窗加分通过黄河流域的古老文化引出黄土高原的丰硕多彩的文化。

板书:二、文明的摇篮通过图片、视频、教具等介绍黄土高原的名胜古迹、文化遗存、特色民居、特色民歌和特色工艺等。

过渡:咱们明白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又了解了黄土高原的古老文明,此刻咱们走进黄土高原,继续深切熟悉那个特殊的高原地域。

《黄土高原》教案1

《黄土高原》教案1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水平。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原因,初步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及成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合分析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特征教学难点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成因和黄土层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以阿宝的家乡黄土高原导入本节课。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三、前置学习:请同学们欣赏图片,然后谈谈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媒体出示图片)四、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1、找出黄土高原的四至点;2、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3、找出黄土高原附近的主要地形区。

合作探究二黄土高原有哪些特征呢?合作探究三黄土高原有哪些地貌景观?这些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借助图片讲解四种地貌的成因合作探究四这么多的黄土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⑴让学生读课本P26阅读材料“风成说”的内容。

⑵教师借助黄土形成示意图讲解黄土高原黄土层的形成过程。

⑶出示“风成说”的证据,让学生讨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地理知识?学生回答后,教师多媒体出示板书设计并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理解了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明白了黄土高原的特征及地貌景观和成因;理解了黄土高原黄土层的形成过程。

板书设计:华夏文明的摇篮位置、范围地貌类型及成因黄土的形成过程六、当堂检测:1 . 黄土高原东起______西至_______ 南至_____北至_______,跨越了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 等省级行政区。

教学设计9: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9: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三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目标】1.阅读图片或查找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悠久的文明史和“黄土风情”。

2.读黄土高原地形图,掌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

3.欣赏图片,了解黄土高原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内部存在的关系。

4.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并能用证据解释。

5.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6.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读地形图描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包括的省份。

2.探究、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难点:解释黄土高原的成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组反映黄土高原风情的图片)以下景观图片反映了哪个地区人们的学生活面貌?(1)(2)(3)(4)学生:黄土高原。

教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1:我知道肉夹馍是陕西省的名吃,陕西大部分就位于黄土高原上。

学生2:图2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代表建筑。

学生3:图4反映的是黄土高原的地貌。

教师:第三幅图呢?学生:好像是安塞腰鼓。

教师:非常正确。

安塞腰鼓在陕西北部的安塞县非常有名,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并且《安塞腰鼓》已经入选语文课本。

黄土高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独特的“黄土风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那苍凉的黄土,感受那古老的黄土文化。

二、推进新课教师:一般来说,要想了解一个区域,先从哪儿开始呢?学生:地理位置。

教师:很好。

那我们就先来学习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多媒体出示黄土高原地形图)请同学们读图及课本P24的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重要知识点在图上做好标记。

然后请同学到黑板前面指图描述。

1.描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在图上做好标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一一黄土高原
学习目标
1. 能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

2. 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举例说明“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
关系。

3. 认识塬、梁、岇、川等黄土地貌,了解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知道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 原的形成。

4. 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说明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 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5.
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培养正确人地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征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黄土高原成因、严重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成因、严重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教学用具 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出示黄土高原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引入新课。

【揭示目标】
1. 能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

2. 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举例说明“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
关系。

3.
认识塬、梁、岇、川等黄土地貌,了解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知道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 原的形成。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P23— 27,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自学课文,搜集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将重点
内容在书上画记号)
1. 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 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一
2. 地形特征: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地表 形成塬、梁、峁、川
等黄土地貌景观
3.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4. 主要河流:黄河
5. 文明摇篮:六七千年前出现原始农耕文明;四五千年前出现华夏文明;革命圣地
6. 黄土风情:窑洞、信天游……
7. 黄土成因:
【预习反馈】(略) 【合作探究】
一、了解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
,思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P25活动)
1.
窑洞:
黄—高匣

边界
二、运用“风成说”解释地理现象(P27活动)
证据1黄土就象冬季积雪以差不多的厚
度覆盖在各种地形上。

(风积)
证据2:自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
细。

(物质来向)
证据3:黄土成份与基岩不同。

(非本地)黄土高原一一
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黄土地貌:文明的揺篮•
对占£文川1及民风圉俗的绥响
(风成说
凤吹來的黄土
黄上高廉的地貌特初疑成因
黄土特性:直立性,不易崩塌,较干燥,易开挖。

气候特征:属于____________ 气候,降水集中在_________月份,降水较南方—(多或少)
2. 信天游:(提示:与黄土高原的特征有关)
信天游的传唱之境,是一片广漠无限的黄色高原,这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

千百年来,黄色高原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苍凉、宏壮
而沉郁的信天游。

【归纳小结】
师生共同梳理本节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深化。

【当堂检测】地理填充图册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复习黄土高原自然特征,自然引入水土流失,进入新课。

【揭示目标】
1. 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说明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
水土流失的影响。

2. 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培养正确人地观念。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P27- 31,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_ 自学课文,搜集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将重点内容在书上画记号)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质特征:黄土多为风积物,土质疏松,多孔隙,易溶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被特征: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地面坡度陡,易发生水土流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降雨特征: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_
(二)人为原因
(1)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

—(2)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危害
【预习反馈】
(见上面
横线,
略)
【合作
探究】
一、分
析黄土高
原水土流
失的自然
原因及其
危害
(P29
活动)
1. 水土流失与
地表植被
的关系
2. 水梳理归纳
位科范憎
宜明的蜕篮,
对占老玄明及呢风民幡的幣响
「风诚说
风吹来的黄土
I黄上高廉的地貌特征朋威冈
[造斶水七藏先严廈的主要囚索产重的水上碱先
丨水土说先的后浪
[水匕肚持的方法
水土滋拌
萸卜一鬲廉阶理的虫效
(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肥沃的土壤,使土壤肥力下降,加剧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化。

—(2)大量泥沙下泄,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对策
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_____________
生物措施:_________ 、____________
工程措施:_________ 、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