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公开课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要求学生熟悉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根底。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动身,敏捷处理教材,先熟悉克,再熟悉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学问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试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熟悉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肯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展简洁的质量计算。

2、连续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鼓舞共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熟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熟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奇怪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奇怪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根底。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拟轻的用克作单位,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克和千克 省赛一等奖 公开课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 省赛一等奖 公开课教学设计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

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计物体的质量2.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1、教师准备:袋装 1 千克洗衣粉、 1 台盘秤、两包 500 克的盐、2、小组准备:一袋 1 千克的洗衣粉; 1 千克的鸡精、 1 千克的水果、一筒 1 千克的面、一包比 1 千克轻的绿豆、一包2 千克的大米;二分的硬币、 1 克的药包、 1 克的茶包、 10 克的板兰根冲剂、 100 克的肥皂。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普通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探索体验:1.认识质量单位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平时我们所说的分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认识感知 1 千克(1) 1 千克有多重呢? 1 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 1 千克。

(2)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 1 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拿出洗衣粉,开始吧。

二年级数学教案克与千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二年级数学教案克与千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二年级数学教案克与千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克与千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01-102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与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教学过程:一、创境引趣,激思迁移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看,小动物们正在玩跷跷板呢!课件出示师:小老虎和小松鼠怎么呢?生:小老虎太重了,小松鼠又太轻了,小松鼠怎样也把小老虎翘不动!师:那小乌龟和小刺猬呢?生:他们差未几重,玩得可好呢师:其实不仅小动物们有轻有重,所有的物体都有轻有重,让我们到超市看看吧课件出示师: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5个苹果1千克生:玉米高钙饼干110克生:大瓶洗衣液5千克。

……师:物体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质量,这里用到了哪些质量单位生:克与千克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质量单位吗?生:两,斤,公斤师:对,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用到斤、两、公斤,为了便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XXX 与千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教师板书“克与千克”师:关于克与千克,你们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师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整理学生的问题1:1克与1千克分别有多重?2、1克与1千克的关系?3、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克做单位,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4、称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工具,如何称物体的重量?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出发,去展开今天的研究。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小动物跷跷板的活动场景很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小老虎和小松鼠跷跷板怎么也翘不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因为小老虎太重小松鼠太轻,从而它们无法玩跷跷板的游戏,而小刺猬和小乌龟重量差不多所以可以很好的玩游戏,从而揭示不仅动物有轻有重,所有的物品都有重量。

《克和千克》教案公开课

《克和千克》教案公开课

《克和千克》教案精品公开课第一章:认识重量单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克和千克进行基本的质量计量。

1.2 教学内容: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通过实际物品,让学生感受克和千克的大小。

1.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物感受重量单位。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对重量单位的理解。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重量的物品,引发学生对重量单位的兴趣。

1.4.2 讲解: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及换算关系,例如1千克=1000克。

解释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4.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些物品,用克和千克进行称量,并记录结果。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克和千克的大小。

1.4.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重量单位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重量单位换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换算。

2.2 教学内容:介绍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通过实例,让学生练习克和千克的换算。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换算的方法。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换算练习。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重量单位换算的关注。

2.4.2 讲解:介绍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例如1千克=1000克。

解释换算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4.3 练习: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些物品和重量,要求学生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克和千克的换算。

2.4.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换算的心得和方法。

第三章:重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物品的重量计量和换算。

3.2 教学内容:介绍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物品的重量计量和换算。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克和千克的定义及转换关系。

2.掌握克和千克的测量方法。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和换算。

二、教学重点:
1.克和千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探究教学法。

2.讲解示范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5分钟)
通过投影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实际应用。

2.概念讲解(10分钟)
通过讲解示范法,向学生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及转换关系。

采用问题解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在实验室中给学生提供计算机控制的电子秤和误差控制的砝码,让他们通过实际测量掌握克和千克的测量方法,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学会克和千克的正确使用方法。

4.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
通过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应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和换算,并且发挥创造力,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

5.总结评价(5分钟)
在总结阶段中,让学生再次重温克和千克的定义及相互转换的关系,让他们深入理解相关术语并且总结学习经验。

六、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对本次公开课的认真准备和精心安排,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概念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实验操作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并且在操作和计算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

在总结和评估中,学生们集思广益,形成了很好的互动氛围,进一步促进了他们不断学习、自我反思和提高的能力。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和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及计量工具,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研究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如盐、口香糖等。

学生每人准备一枚2分硬币。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

4教学进程教学活动1【导入】导入(一)了解质量单位1.课件出示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要突出标签上的钱数和500克、1千克等。

小朋友,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吗?瞧,XXX、XXX和妈妈正在超市买水果呢?2.结合自己买东西的经验,说一说在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3.师生交流:我们在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

像图中的水果,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钱来标价的。

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4.今天咋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活动】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一)认识XXX1.借助实物感知XXX。

(1)课件出示以下图片。

请小朋友认真观察(2)观察交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

(3)小组活动:每一位同学用手掂一掂你们准备的以克为单位的东西。

(4)全班汇报:说一说掂量后的感受,轻还是重。

(5)师生小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克和千克》教案公开课

《克和千克》教案公开课

《克和千克》教案精品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含义;2. 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3. 让学生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 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克和千克的含义1. 克: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符号为g,1克等于1克的质量;2. 千克:千克是质量的高级单位,符号为kg,1千克等于1000克的质量。

2.2 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 1千克= 1000克;2. 1克= 0.001千克。

2.3 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1. 运用克和千克对日常生活中的质量进行计量,如水果、蔬菜、药品等;2. 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换算,如将200克转换为千克,或将5千克转换为克。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直观演示法1. 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克和千克的含义;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克和千克的换算过程。

3.2 小组讨论法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3 问题解决法1. 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解决;2.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1. 利用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质量的计量单位;2. 引出克和千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克和千克的含义和换算关系1.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克和千克的含义;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克和千克的换算过程。

4.3 小组讨论和分享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克与千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人教版

克与千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人教版

克与千克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克和千克单位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克和千克的区别和应用,能够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关题目。

三、教学准备黑板、粉笔、课件、试题、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克和千克是什么意思?在哪些情况下我们会使用克和千克?2. 学生回答问题,并由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使用课件或黑板上的图示,教师解释克和千克的概念和单位符号。

2. 通过实际例子和生活中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具体含义。

步骤三:实验活动(20分钟)1.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克和千克的计量和称重过程。

2. 教师提供一些物品,让学生利用天平和测量工具对物品进行称重,并记录结果。

3. 引导学生发现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步骤四:相关练习(15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对答案,并进行讲解。

步骤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要求学生根据重量进行分类,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2. 学生进行分类和计量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克和千克的使用方法。

步骤六:归纳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复习。

2. 学生与教师一起完成课堂笔记,整理并归纳关键知识点。

五、教学扩展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答案。

2.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或上网搜索更多有关克和千克的知识,提高他们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克和千克》教案公开课

《克和千克》教案公开课

《克和千克》教案精品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质量的概念。

使学生能够区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1.2 教学内容质量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举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的概念。

采用小组讨论和互动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

第二章:质量的概念与单位2.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定义,并能够用质量单位来描述物体的重量。

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2.2 教学内容质量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举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的概念。

采用小组讨论和互动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

第三章:质量的测量与工具3.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了解质量的测量工具,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让学生能够通过质量测量工具来获取物体的质量。

3.2 教学内容常见质量测量工具:电子秤、台秤、磅秤等。

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实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质量测量工具,提高其操作技能。

第四章:质量的应用与实践4.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将质量的概念和单位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

让学生能够利用质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质量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利用质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3 教学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的应用。

设计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质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应用能力。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回顾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质量概念、单位和应用。

激发学生对质量知识的学习兴趣,拓展其知识视野。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质量概念、单位和应用。

引入质量的其他相关知识,如克、毫克、吨等。

5.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游戏,帮助学生巩固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质量知识。

《克和千克》公开课ppt课件人教版

《克和千克》公开课ppt课件人教版

巩固练习
4.一杯水,连杯共重900克,倒出水的一半后,连 杯共重500克,求这杯水净重多少克?
倒出一半水后
900克
水重+杯重 重
500克 半杯水重+杯
半杯水重
解答:
900-500=400(克) 400+400=800(克)
称量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克”用
字母“g”来表示。
克和千克是常用的质量单位,1千克=1000克,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由“千克”转化为“克”时, 在数的后面添上3个0,由“克”转化成“千克”时,把 数末尾的3个0去掉。
用秤称量物体的质量时,指针指向几,就表示 所称的物体有多重。
1克糖
探究新知 指针
托盘
比较轻的物品常 用天平来称。
g
o
天平
砝码
探究新知
操作步骤:
1.调节天平,使其平衡 2.左边托盘放黄豆
3.右边托盘放砝码 4. 指针指向正中央,
天平平衡,
此时: 砝码的质量=物品的
质量
探究新知
“净含量 ”是什么 意思?
25kg
“净含量”指 桶里、箱里的
物品实际有多
“千克”用字母 “kg” 来表示。 重。
教材做一做
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
教材P105T1、2
1.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
25g
3kg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用 “克”作单位,计量 比较重的物品用“千 克”作单位。
2. 计量下面的物品有多重,用哪个单位合适?圈 一 圈。
千克) ( 克
千克)
3.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连一连。
克和干克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千克和克的概念,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难点: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千克和克。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思考,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质量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实例讲解: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烹饪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6.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问题。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千克和克的知识。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掌握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如超市购物、厨房烹饪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千克和克。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解答,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实际操作活动,如称重游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千克和克。

4. 辅助工具:使用教具和电子白板等辅助教学工具,直观展示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过程。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千克和克概念及换算关系的理解程度。

3. 问题解决: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年级克与千克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二年级克与千克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二年级克与千克的教案引言:在学习物质的性质和测量时,对于重量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克和千克是常用的重量单位,二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和理解这两个单位,并学会将其相互转换。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克与千克的概念和转换方法,本教案将通过启发式教学和互动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能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2. 学会将克和千克相互转换,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和重量的单位换算方法。

2. 学会应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计量和换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 重物、天平、克和千克的标志卡片等。

2. 教学环境: 教室内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天平和重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互动的方式问学生一些问题,例如:(1) 你知道重量是什么吗?(2) 你能说出一些常见的重量单位吗?(3) 你觉得克和千克是怎么来的?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克与千克的概念和转换。

2. 概念讲解:(1) 准备一些重物,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观察和比较这些物体的重量。

(2) 制作克和千克的标志卡片,向学生展示克和千克的标志,并解释其含义。

(3) 通过示范,教导学生使用天平对物品进行称重,并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3. 启发式学习:(1) 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让他们通过比较和称重,找出一个物品的重量是多少克或千克。

(2) 随机选择几个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称量出的物品的重量,并与全班讨论答案的正确性。

(3) 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能找到一种较简单的方式,将克和千克相互转换。

4. 深化学习:(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分别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2) 让学生用千克计算自己的体重,并与小组成员一起比较。

(3) 每组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呈现给全班,展示他们计量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商场上任选一种物品调查数据,并填好调查表。

2.将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准备8个1角硬币,一些苹果, 若干袋盐,实验卡(1)和实验卡(2)。

3.准备天平,盘称。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糖果,请你们猜一猜它们是一样重,还是哪一袋重一些?生1:我认为左边那袋重一些。

生2:我认为右边那袋重一些。

生3:我认为它们是一样重的。

师:谁想上来掂一掂?(找几位学生来掂一掂,一致认为是左边那袋重一些)师:刚才大家用眼睛观察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但通过掂一掂大家的意见就统一了。

看来比较两件物品的轻与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

那么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办法知道吗?生1:用秤来称。

生2: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

昨天老师请大家回去任选两件物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你们完成了吗?谁想上来汇报?(找几位学生上来汇报) 生1:一块香皂100克。

生2:一支牙膏105克。

生3:一袋大米25千克。

生4:一袋洗衣粉1.7千克。

师: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

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板书:克和千克)二、认识秤1.提出问题。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你们桌上所摆的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重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千克和克的概念,换算关系。

2. 难点:千克和克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天平、砝码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定数量的实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面积单位,为新课学习重量单位做铺垫。

2. 千克和克的概念: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个重量单位。

3. 换算关系:讲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1千克=1000克。

4. 实物操作:让学生分组操作,用天平称量实物,体会千克和克在实际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物,讨论如何用千克和克描述物体的重量。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五、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千克和克的知识,描述家庭中的物品重量。

2. 请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千克和克的实践活动,如制作重量卡片、举办重量知识竞赛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重量单位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开展“重量单位猜猜看”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猜测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表述。

2.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庭中运用千克和克描述物品重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

克与千克教案(通用6篇)

克与千克教案(通用6篇)

克与千克教案(通用6篇)克与千克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有多重(认识千克、克)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 掌握“1千克=101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2. 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二)探索新知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认识秤。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

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台秤:把物品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品放入盘内,会自动显示物品的质量。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质量计量和计算的能力。

3. 通过对千克和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千克和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千克和克的概念,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

2. 难点:千克和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千克和克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发现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千克和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千克和克的图片、换算关系表格等。

2. 教学道具:称重工具(如电子秤)、质量物品(如水果、蔬菜等)。

3. 练习题:有关千克和克的计算题和应用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质量场景(如购物称重),引发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关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千克和克。

2. 讲解: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称重实验,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质量计量和计算。

4. 总结: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千克和克的特点和应用。

七、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讲解正确答案和解题思路。

八、拓展与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需要用到千克和克?2.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九、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2. 学生反馈学习体会,提出意见和建议。

十、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计算题和应用题。

2. 观察生活中的质量场景,记录下需要用到千克和克的情景。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五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五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各种秤、各种实物教学过程:(一) 趣味引入、初步感知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欢吃糖醋排骨,你们喜欢吃吗?老师刚才从一位有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样配料的?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愿意来说一说?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4、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愿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 充分感受、自主探究A、感知1克的重量(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

(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帮助边讲解称的方法)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流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判断的正确吗 ?B、感知1千克的重量(1)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对了,还有千克,下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
牟定县天台中心小学教师:施继朝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100~104页。

设计理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1、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认识常见的秤,知道用秤称物品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估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2、了解用秤的方法。

3、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几枚2分的硬币,1袋食盐,两袋500克的砂糖。

情景设置:
同学们和你们的爸爸、妈妈到过商场买过物品了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鸡蛋等物品,是怎么买的?大家想和老师一起去购物吗?(让学生明白,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电脑播放主题图。

老师问:从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学生会七嘴八舌的说,我知道6个苹果重1千克,1桶豆油重5千克,一袋饼干重110克,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老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并且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回答得很精彩。

日常生活中表示物品有多重,我们通常用克和千克来表示。

(边说边板书:克和千克)
老师:1克,1千克分别有多重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学生齐答:想知道。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掂一掂,初步感知,比一比,找出关系,找一找,加深印象。

教师出示几枚两分硬币,让学生都轮流掂一掂它有多重,亲自感知一下一枚两分硬币的重量。

教师再出示1袋1千克的食盐,让每位学生都轮流掂一掂它有多重,亲自感知一袋1千克的食盐的重量。

最后,教师再出示2袋500克的砂糖,让学生轮流掂一掂,感知一下2袋砂糖的重量。

教师告诉学生,并让学生明白,一枚两分硬币约重1克,1袋食盐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

请学生比一比,2袋砂糖和1袋食盐有什么不同?
从而得出:1千克=1000克。

然后,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找一找日常生活中重1克和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

小组学习讨论完毕,各小组汇报交流成果,必要时,教师给予点拨,引导。

2、认识常见的秤。

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103页的实物秤:(磅秤、天平、盘秤、电子秤、台秤、弹簧秤等)
教师:要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来称一称,老师刚才出示的这些秤,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秤。

(1)教师提问: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有的学生说:我在食品店中见过台秤。

有的学生说:我在超市里见过电子秤。

有的学生说:在我的家里就有磅秤。

还有的学生说:我在水果滩上看见过盘秤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激烈,老师非常满意,看来,大家平时还是注意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2)学习认识常用秤上的数值。

(3)课件出示李奶奶从市场买了鸡蛋,苹果和鱼的图,引导学生读取数值后问: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有的小组说:苹果和鸡蛋一共重多少千克?
有的小组说:苹果和鱼一共重多少千克?
还有的小组说:鸡蛋比鱼重多少千克?
教师引导,与学生一起分析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课堂作业设计
1、说一说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或1千克。

2、填空。

1千克=()克1000克=()千克
5千克=()克8000克=()千克3、算一算。

420千克-60千克=1000克-1千克=
610克+300克=78千克-62千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知道了所有物品都有质量。

要知道一个物品有多重,需要用秤来称一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