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教案--第一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掌握经济地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特点及其在本世纪的理论研究重点,明确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认识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难点:经济地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特点,不同学者和学派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表述。

重点:经济地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特点及其在本世纪的理论研究重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习指导:提前预习,上课用心听讲,勤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多读一些经济地理学导论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教学方法:以以教师讲授为主为主。

时间安排:3课时。

推荐的参考文献和阅读材料:

1.吴传钧等.现代经济地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杨吾扬等.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杨万钟等.经济地理学导论(第四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陆大道.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地理学报,2003年1月第58卷第1期.

5. 郑度. 21世纪人地关系研究前瞻.地理研究,2001,21(1):9-14.

6.Nigel Thrift.The future of geography. Geoforum, 2002,33: 291–298.

7.“新经济地理学”在哪里?--克鲁格曼 (Paul Krugman)《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5-6月出版.

8. An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 Geography.

/showarticle.php?id=500&class=6

9.顾朝林王恩儒.“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

/showarticle.php?id=51&class=6

10.吕拉昌,魏也华.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制度转向与区域发展.2005,25(4):437-442.

11.Caterina Marchionni.Geographical economics versus economic geography:towards a clarification of the disput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2004, 36: 1737 -1753.

12.《经济地理》杂志,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所.

13.Economic Geography.

14.The Progress of Human Geography.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一)史志描述

1.时期 17世纪以前。

2.特点 (1) 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

(2) 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

(3) 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3.代表性著作

◆中国:《山海经》、《禹贡》、《史记》、《汉书》。

◆欧洲:斯特拉波的《地理学》。

(二)商业地理研究

1.时期 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2.特点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商业地理著作的体系开始形成,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3.代表性著作

◆ 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

◆奇泽姆的《商业地理手册》。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

1.概念的提出

◆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

个学科名称。

2.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

◆1882年,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二、 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特点之一: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环境决定论(1900年—20世纪30年代

早期)、区域差异研究(30年代—50年代中期) 、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

间系统演化(50年代中期以来)、行为主义方法、生态方法(70年代以来)。

◆特点之二:研究区域尺度变化,研究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一)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1.区位研究

◆代表理论: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

廖什区位经济论。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体企业的微观分析。

2.区域研究

(1)区域科学

◆代表理论:艾萨德创立的区域科学。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

(2)其它区域研究

◆代表理论:皮鲁的增长极理论,默戴尔的“循环积累论”,赫希曼的“极

化-涓滴”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模式等。

◆特点:研究的地理尺度进一步拓宽,从区域内转向区域之间,从一个区域转

向多个区域。

3.全球化研究

近20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增强,经济地理学家对此的研究也日益升温。国际地理联合会中的工业、商业、交通地理专门研究组织,均设专题对此加以讨论。英语国家的一些经济地理教科书也冠以“全球经济”、“世界经济”、“国际经济”之类的书名。

(二)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研究客体的变化:企业组织向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

◆导致变化的原因:以单部门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古典区位论,逐渐暴露出研

究的局限性,已不能揭示企业的区位原因,更不能揭示“公司帝国”的空间格局及演变。

◆公司地理、企业地理等研究领域形成。

(三)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1.规范性分析(normative analysis)

◆时期:20世纪前期的区位论研究。

◆特点: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2.实证主义分析

◆时期: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

◆特点: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3.行为主义分析

◆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

◆特点:行为主义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

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4.结构主义分析

◆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

◆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强调社

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5.文化转向

◆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

◆特点: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制度等因素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