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制度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节水高效灌溉制度专题系列技术讲座

节水高效灌溉制度专题系列技术讲座

节水高效灌溉制度专题系列技术讲座第一期水稻的节水高效灌溉制度2、水稻的需水规律(1)水稻的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1)水稻的生理需水:生理需水是指供给水稻本身生长发育、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分。

维持水稻正常生理功能所消耗的水量,绝大部分是通过植株蒸腾而散发到大气中去,因此这部分水量称为水稻的蒸腾量。

蒸腾强度是随着绿色叶面积和植株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到了成熟期,又随着绿色叶面积逐渐减少而递减。

水稻的生理需水在水稻一生中的变化规律是从小到大,再由大到小。

2)水稻的生态需水:生态需水是指为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需的水分,这部分水量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

水稻生态需水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作用是以水调温、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及淋洗有毒物质等。

棵间蒸发是物理性的扩散汽化作用,受到植株荫蔽的影响,在水稻全生育期的变化规律是从大到小,再从小到大。

在有水层和没有水层的条件下,棵间蒸发量可相差好几倍。

稻田渗漏分为田硬渗漏和底层渗漏,与稻田的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地下水位、田面水层深浅以及边界出流条件等密切相关。

田面有水层的稻田比田面无水层的稻田,因受水的重力作用,其渗漏量大得多。

(2)各生育期需水量与棵间蒸发、叶面蒸腾的变化根据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一些灌溉试验站的试验成果统计,水稻各生育期需水量与棵间蒸发、叶面蒸腾的变化有以下一些规律:1)各生育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比例(又称阶段需水模系数),如表1所示:表1:水稻各生育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比例2)各生育期的叶面蒸腾量占全生育期蒸腾量的比例,如表2所示:表2:水稻各生育期叶面蒸腾量占全生育期蒸腾量的比例3)各生育期棵间蒸发量占全生育期蒸发量的比例,如表3所示:表3:水稻各生育期棵间蒸发量占全生育期蒸发量的比例(3)水稻需水临界期水稻需水临界期是指水稻生长期间对水分最敏感的生育阶段。

水稻的需水临界期多在孕穗期,即稻穗形成的阶段。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感谢观看
01
二.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各地群众都积 累了不少确定灌溉制度的经验与方法。调查经 验范围内水文年份的不同生育前的作物田间耗 水强度及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及灌 溉定额,并由此确定灌溉制度。
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确定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的灌溉试验站已进行 了多年的灌溉试验工作,试验项目一般包括作 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技术等,积累了一 大批相关的试验观测资料,这些资料为制定灌 溉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灌溉制度.灌溉制度的定义
二.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 1.群众丰产灌水经验 2.试验资料 3.生理、生态指标 4.水量平衡原理分析
一.灌溉制度的定义
灌溉制度是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 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 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制定 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它包括作物灌水 次数、每次灌水的日期、定额及灌溉定额。
3.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指标确定
作物的生理指标包括叶水势、气孔阻力、细 胞液浓度、冠层-空气(冠层)温度差等。利用 作物各种水分生理特征和变化规律作为灌溉的指 标,能更合理地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它对 水分的需要
4.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确定 水量平衡法以作物各发育期内水层变化(水 田)或作物主要根系层内土壤水分变化(旱田) 为依据,要求在作物各发育期内水层变化(水田 )或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含水量维持在作物适宜水 层深度或土壤含水量的上限和下限之间,降至下 限时灌水,以保作物充分供水

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

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

水的重要依据。
2 )灌溉制度关系到灌区内作物产量(效益)
和品质的提高,及灌区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
和灌溉工程设施效益的发挥。
(三)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各地群众都 积累了不少确定灌溉制度的经验与方法。 这些经验是制定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应 成为制定灌溉制度最宝贵的资料。
m hmax hmin
水稻生育期内任一时段 农田水分变化图解法
(一)农田水量平衡方程
旱作物的生育期任一时段内,土壤计划湿润层(根系层)H内 的水量平衡可表示为: W W W P K M ET
t 0 r 0
K=kt,k为t时段内平均每
昼夜地下水补给量 (mm 或
m3/hm2);ET=et,e为t时段 内平均每昼夜的作物田间
本田灌溉
生育期内灌溉
1、泡田定额 M1 M1 = (h0 + s1 + e1 t1 -P1) =0.667(h0 + s1 + e1t1-P1) (mm) (m3/亩)
M1 : 泡 田 定 额 ; h0 : 插 秧 时 田 面 所 需 水 层 深 度 (mm);s1:泡田期的渗漏量,即开始泡田到插秧 期间的总渗漏量(mm);e1:泡田期水田田面平均蒸 发强度(mm/d),可用水面蒸发强度代替; t1:泡田 期日数(d); P1:泡田期内的降雨量。
W0 Wmin t ek
m Wmax Wmin 667nH(max min )
' ' m Wmax Wmin 667H (max min )
(三)水量平衡法资料的确定
1、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实施灌水时计划调节、 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

古代灌溉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灌溉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灌溉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灌溉的起源与发展古代灌溉是指古代人类利用各种方法,为农田、果园、园林等作物提供必需的水分,保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灌溉技术也逐渐发展完善,并逐步形成了不同的灌溉方法和体系。

1.灌溉的起源古代灌溉起源于对农业水利的实践和总结。

最早的灌溉是人们利用自然水源,通过挖渠引水灌溉作物。

古代人们发现,利用水资源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因此,他们开始尝试各种方法来改良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

2.灌溉的发展古代各个文明古国在灌溉技术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

例如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泛滥来进行灌溉,建立了庞大而完善的灌溉系统;古印度的莫亚哈丹罗文明在河流地带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古中国人也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利用水利工程进行灌溉,形成了著名的灌溉体系。

二、古代灌溉技术及其方法古代灌溉技术主要包括引水灌溉、抽水灌溉、临时灌溉和固定灌溉等。

不同的灌溉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灌溉需求,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劣势。

1.引水灌溉引水灌溉是利用自然水源或人工水渠将水引入农田进行灌溉的方法。

这种灌溉方法适用于水源丰富的地区,通常采用的是重力流水的方法,通过挖渠和引水坝把水引到需要灌溉的地方。

引水灌溉可以分为表灌和渗灌两种方式,表灌是把水引入田地的表层进行灌溉,而渗灌则是通过在根区的土壤上浇水,让水自然渗入土壤,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水分。

2.抽水灌溉抽水灌溉是通过使用机械设备或人力等方式抽取地下水或地表水进行灌溉的方法。

古代人们利用风车、水轮、水车等机械设备抽水灌溉,也有利用挑水、灌沟等方法进行抽水灌溉。

抽水灌溉适用于缺水地区或无法直接利用自然水源的地方,可以有效地为农田提供充足的水源。

3.临时灌溉临时灌溉是指在播种、栽培期间,临时派工人员进行的灌溉活动。

古代人们通常在播种或干旱季节时,利用灌溉水车、挑水工具等手工方式进行临时灌溉,以补充作物所需的水分。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讲解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讲解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讲解作物需水量是指水分需求与作物生长发育阶段、气候环境和土壤类型等因素相结合的结果。

农作物对水分有不同的需求,在其生命周期中分为不同的生长阶段,每个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也不同。

在农业生产中,作物需水量的准确测定对农业灌溉具有重要意义。

1.土壤水分平衡法:通过测定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水分的变化,从而计算出作物需水量。

2.蒸散发法:通过测定作物蒸腾量和蒸发量,计算作物需水量。

3.植株生理法:通过测定作物的生理指标,如根系水势、叶片蒸腾速率等,计算出作物需水量。

4.气象数据法:根据气象数据和作物需水系数,计算出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量的测算结果,通常以作物耗水量(ETc)来表示。

作物耗水量包括作物蒸腾量和作物蒸发量两部分。

其中,作物蒸腾量是指作物根系经过气孔排出的水汽量,是作物所需的有效灌溉水量;作物蒸发量是指作物表面水分的排出量,主要受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素的影响。

灌溉制度是根据作物需水量的测算结果,制定的合理灌溉方案。

灌溉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分的浪费。

其中,灌溉定额是灌溉制度的核心部分,指在一定的灌溉面积上,向作物供给的灌溉水量。

灌溉定额的制定应综合考虑作物需水量、土壤水分状况、水源供给能力等因素。

常用的灌溉制度有以下几种:1.定时定量灌溉制度:按照一定的时间和数量进行灌溉,如按照一周定时定量地进行灌溉。

2.枯水轮灌制度:根据土壤水分不足的程度,适时进行灌溉,以保证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3.土壤水分监测灌溉制度:通过监测土壤水分状况,根据不同的需水量进行灌溉,实现精确灌溉。

4.下垂管灌溉制度:采用下垂式输水管灌溉的方式,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损失。

在具体实施灌溉制度时,还需要考虑水源供给能力、灌溉设施条件、作物的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灌溉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综上所述,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内容。

准确测定作物需水量,并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可以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灌溉排水知识点总结大全

灌溉排水知识点总结大全

灌溉排水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灌溉知识点总结1. 灌溉方法(1)地面灌溉:是通过人工的方法将水直接引入到农田中,通过地面流动或滴流浸渗到土壤中,使土壤充分吸收水分。

常见的地面灌溉包括渠道灌溉、洼地灌溉和埋深灌溉等。

(2)滴灌:是通过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植物的根部,通过滴水器滴水的方式将水渗透到土壤中,实现节水、高效、精准供水的灌溉方法。

(3)喷灌:是通过管道将水喷洒到农田中,可以靠气压或水力实现,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灌溉方法。

(4)微喷灌:是将水以微小的水滴喷洒到农田中,通过微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到植物上,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湿度的均匀度。

2. 灌溉设施(1)引水设施:主要包括取水渠、泵站、水库等设施,用于将水资源引入到灌溉系统中。

(2)输水设施:主要包括输水管道、输水渠等设施,用于将引入的水资源输送到各个农田中。

(3)灌溉设施:主要包括地下渠、灌溉管道、喷灌器、滴灌器、微喷头等设施,用于将水资源均匀地输送到植物的根部。

3. 灌溉技术要点(1)合理的灌溉水量:要根据作物的需要和土壤的吸水能力确定合理的灌溉水量,避免因水分过量或不足导致作物生长异常。

(2)灌溉的时机:要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时机,避免在作物对水分需求最大的阶段缺水,也要避免在雨季过多灌溉导致水分过剩。

(3)灌溉的方式:要根据地理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既要注重节水,又要保证作物获得充足的水分供应。

4. 灌溉管理(1)水资源节约:要采用低耗水的灌溉技术和设备,避免浪费水资源。

(2)土壤保护:要注意灌溉时避免过渡浇水导致水分蒸发过快和土壤沉淀,破坏土壤结构。

(3)农作物需水量预测:要适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水特点,合理安排灌溉计划。

二、排水知识点总结1. 排水方法(1)地表排水:是通过排水沟、排水渠等设施将农田中积聚的水排出,以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和适度湿度,避免因积水导致土壤中缺氧和器官腐烂。

(2)地下排水:是通过排水管道、蓄水池等设施将农田中过剩的地下水排出,防止土壤中盐分的积聚和土壤盐碱化的发生。

灌溉排水知识点总结

灌溉排水知识点总结

灌溉排水知识点总结一、灌溉的基本概念1. 灌溉是指在自然降水不足或不适时,通过人工手段将水引入农田,以满足农作物的需水量。

灌溉分为表面灌溉、滴灌、喷灌和地下灌溉等方式。

根据灌溉水的来源,又可分为地表水灌溉和地下水灌溉。

2. 灌溉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水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田的持续利用,保障农业生产。

3. 灌溉的原则有合理用水、科学施水、节约用水和提高效率等。

二、灌溉的方式和方法1. 表面灌溉:是指将水直接从渠道或河湖等地表入渗到土壤中,包括沟灌、田间灌溉、冲洗灌、滩田灌溉等。

2. 滴灌:是指通过输水管道和滴灌带,将精确计量的水滴直接滴到植物根部进行灌溉,适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的灌溉。

3. 喷灌:是通过喷头将水以一定速度和压力喷洒到作物上,适用于大田作物、果园等的灌溉。

4. 地下灌溉:是通过地下管道将水引入土壤根带进行灌溉,适用于土壤墒情要求较高的作物。

5. 梯田灌溉:是指将水引入梯田,通过水流层层滑下进行灌溉,适用于山区农田。

6. 溉水方式:包括定量灌溉、固定时间灌溉、自由排灌、压力灌溉等。

三、灌溉水质要求1. 灌溉水的化学性质:灌溉水的化学性质直接影响到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和地下水的质量。

水中的含盐量、重金属、硫酸盐和氯化物等成分对土壤和植物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选择灌溉水源时需要进行水质分析,保证灌溉水质量符合植物的需求并不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不良影响。

2. 灌溉水的适用性:灌溉水的适用性包括含盐量、PH值、含矿物质种类和浓度、微量元素含量等,一般土壤较强的耐盐碱,对水质有很高的要求,而土壤较低的耐盐碱,对水质要求就较低。

四、灌溉技术1. 灌溉设施:包括水源设施、引水渠、输水管道、滴灌带、喷灌设备等。

2. 灌溉管理:包括定量施水、测土定水、节水灌溉等。

3. 灌溉制度:包括定时灌溉、间歇灌溉、地膜灌溉等。

4. 灌溉调度:包括施水时机、施水量、施水频率、施水方法等。

五、排水技术1. 排水系统:包括土垄排水、基槽排水、排渣渠、排水沟等。

农田灌溉原理-灌溉制度

农田灌溉原理-灌溉制度
选取单位面积农 田,以作物最大 根系活动层深度 为边界,分析某 一时段内所有的 来水量及去水量。
来去水水量量: :WWI0==PE+TI++DG++RRSI++RR’’Io
19
河南农业大学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式中: WI、W。分别为来水量与去水量;
P为t时段内降雨量; I为灌水量; G 为地下水补给量; RI为地面流入量; R’I为地下流入量。
h1
10
hmax h2 hmin
河南农业大学
3、算例:
基本资料如下: (1)早稻生育期各阶段耗水强度。见前表; (2)生育期降雨量。见表中第5栏; (3)各生育期适宜水层深度。见下表。 根据灌区具体条件,采取浅灌深蓄方式灌 溉,黄熟期自然落干。
计算过程列于表中。
11
河南农业大学
此表可由实验获得,也可以 查有关当地资料整理得到。
6
河南农业大学
泡田定额按土壤、地势、地下水埋深和耕犁深 度相类似田块上的实测资料决定。
一般在h0=30~50mm条件下,泡田定额大 约等于以下数值:
粘土和粘壤土为50~80m3/亩;
中壤土和沙壤土为80~120m3/亩(地下水 埋深大于2m时)或70~100m3/亩(地下 水埋深小于2m时);
轻沙壤土为100~160m3/亩(地下水埋深 大于2m时)或80~130m3/亩(地下水埋 深小于2m时)。
=ET+D+Rs+R’o+ΔSw
式中: ΔSw为时段t内土壤储水量的变
化量。
21
河南农业大学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加强田间管理,且在农田 四周修筑田埂,可防止 地面流入、流出量,即 Ri=0,Rs=0,另由于 地 下 流 入 , 流 出 量 R’i 和 R’O很小,在实际应用时 往往予以忽略,因而上 式可简化为:

2 作物灌溉制度

2 作物灌溉制度

§2 作物灌溉制度天然降雨可满足作物的部分需水要求,但降水不强能完全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更是如此,因此为实现农业的高产稳产,必须进行灌溉。

要灌溉就牵涉到什么时候灌、灌多少等问题。

本节讨论的作物灌溉制度就是解决上述问题。

一、概述1.什么是灌溉制度灌溉制度:为了保证作物适时播种(或栽秧)和正常生长,通过灌溉向田间补充水量的灌溉方案。

灌溉制度的内容:灌水定额、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在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单位:水田可用mm,旱田用m3/亩。

换算:1mm= 0.667m3/亩灌溉定额:生育期各次灌水的灌水定额之和。

总灌溉定额:播前灌水定额(或泡田定额)+ 灌溉定额2.为什么要制定灌溉制度(1)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为灌区用水管理提供依据。

3.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1)总结群众丰产经验;(2)进行灌溉试验;(3)按水量平衡原理进行计算。

在生产实践中,常把上述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具体做法是:根据设计年份的气象资料和作物的需水要求,参照群众丰产经验和灌溉试验资料,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拟定作物灌溉制度。

二、水稻的灌溉制度水稻种植一般采取育秧移栽的方法。

育秧的田块叫秧田。

移栽的田块叫本田或大田。

秧田育秧时间短,田块面积小,灌水量较少,因此下面主要讨论的是大田的灌溉制度。

秧田的灌溉:先灌浅水,水深10~20mm,苗高3cm后,增加水深至20~40mm,苗高10cm 后,排水落干,促进根系生长,拔秧前为便于拔秧,再深水浸泡。

本田插秧前需要泡田整田,便于插秧,并为秧苗返青创造条件。

所以本田分为泡田期和插秧后的生育期。

泡田期灌水定额称为泡田定额。

(一)泡田定额泡田额一般为80~110m3/亩。

江苏昭关灌区多年平均M饱=98.7m3/亩。

(二)生育期灌溉制度1.水田水量平衡方程某时段水量耗损:蒸发E、渗漏S、排水C水量补给:降雨P、灌溉M设时段初水层深为h1,时段末水层深h2,则2.计算灌溉制度计算原理见下图:3、计算方法(1)列表逐日计算(2)编写电算程序,利用计算机计算三、旱作物的灌溉制度(一)播前灌水定额播前灌水的作用:保证种子发芽出苗;储水。

期末灌溉知识点总结

期末灌溉知识点总结

期末灌溉知识点总结一、灌溉的分类1. 按灌水方式分类:(1)表面灌溉:是通过渠道、沟渠,将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覆盖整个田地进行灌溉,适用于浅层根系作物和不易积水的土壤。

(2)滴灌:是在水管末端设置水滴头,将水逐滴缓缓滴到植物根系,节约水资源,适用于大棚蔬菜等作物。

(3)喷灌:是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到田地上,适用于地势平坦、流速较慢的土壤。

2. 按灌水时间分类:(1)定量灌溉:按一定的标准,确定每次施灌的水量和次数。

(2)定时灌溉: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灌溉。

(3)定位灌溉: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将水直接定准确地送到植物根系下面。

二、灌溉的原则1. 水肥统筹原则:在灌溉过程中,应当根据作物需要和土壤条件,合理施用水肥,达到节水和增产的双重目的。

2. 自然条件原则:在选择灌溉方式、确定灌溉量和时间等方面,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类型等因素。

3. 经济合理原则:在进行灌溉时,应当根据经济实际和作物生长需要,合理分配水资源,避免浪费。

4. 适时灌溉原则: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和水分需要,选择最适宜的灌溉时间,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三、常见的灌溉技术1. 表面灌溉技术(1)泵站的选址:应当选择离引水渠道较近的地方,以降低能耗。

(2)渠道和塘堰的养护:渠道和塘堰的疏浚和养护工作应当定期进行,以防止渠道堵塞和漏水。

(3)渠道的设计:在设计渠道时应当根据地形和水流速度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确保水能均匀流向田地。

2. 滴灌技术(1)滴头的安装:滴头应当安装在地势低洼处,确保水能均匀滴到植物根部。

(2)水肥一体化施用:在滴灌过程中,水与肥料可以混合在一起施用,以提高施肥的效果。

(3)设施的维护:滴灌管道等设施应当定期进行维护,以防止漏水和堵塞等问题。

3. 喷灌技术(1)喷头的选择:应当根据田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喷头,以保证水能均匀喷洒到植物上。

(2)土壤的保护:喷灌过程中应当避免水流速度过快,避免对土壤的侵蚀。

灌区灌溉管理制度

灌区灌溉管理制度

灌区灌溉管理制度灌区灌溉管理制度是针对农业灌溉领域的制度,旨在保障灌溉系统的合理使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民收益,同时防止过度开采水资源、避免环境恶化等问题。

以下是对灌区灌溉管理制度的详细介绍。

一、灌溉制度的重要性灌溉制度是农业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解决农民饮水、增加农作物产量、保护水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在全球水资源供应持续紧张的形势下,建立一套合理的、可持续利用的灌溉管理制度尤为重要。

二、灌溉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灌溉制度管理机构:设立灌区灌溉管理机构,负责管理、维护灌溉系统设施、安排灌溉用水计划等,在此基础上保证农民农作物灌溉需求,并查询、收集灌溉系统对环境的影响数据。

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结合本地水资源状况,建立合理的用水计划,逐步实现节水用水,保证灌溉用水不过度开采,使水资源得到尽可能的保护和维护。

3、设定价格政策:制定水价政策以确保灌溉系统质量的提高和良好的维护,同时满足农民的需求,保证灌溉用水收益能大致平衡。

4、环境保护:在灌区内严禁乱倒废水、乱扔垃圾等行为,保证水质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确保环境健康与生产安全。

5、科学技术的应用:研发新的灌溉技术与机械设施,提高用水效率,减少用水浪费,同时用科技协助进行相关环境调控监测。

6、管理的公开性:定期公开灌区的灌溉计划、用水计划与相关数据,同时建立和完善灌溉发展的信息化系统,向农民开展信息服务,方便农民及时规避农业生产中的风险,以提高灌溉水平和作物生产效益。

三、总结基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灌溉制度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建立完整的灌溉管理制度,能够可以保证生产效益的提升,水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卫生与优化,防止农业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因此,我们不能缺乏对农业灌溉制度的建议与改进,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喷灌的灌溉制度和工作制度

喷灌的灌溉制度和工作制度

喷灌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通过喷洒水雾到作物上,实现对农田的灌溉。

喷灌具有节水、节能、提高灌溉效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喷灌的灌溉制度和工作制度是喷灌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下面将从喷灌的灌溉制度和工作制度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喷灌的灌溉制度1. 灌溉制度的概念灌溉制度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特性、气象条件等因素,对农田进行灌溉的时间、次数、水量等安排。

合理的灌溉制度可以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灌溉制度的原则(1)根据作物需水规律进行灌溉。

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应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合理安排灌溉时间。

(2)考虑土壤特性。

不同土壤的保水能力、透水性等特性不同,应根据土壤特性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

(3)结合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对灌溉影响较大,应根据气温、降水、蒸发等气象因素制定灌溉计划。

(4)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在保证作物生长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 灌溉制度的制定(1)收集资料。

收集作物种类、生长周期、需水规律、土壤类型、气象数据等资料。

(2)计算灌溉需求。

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特性、气象条件等因素,计算农田的灌溉需求。

(3)确定灌溉时间。

根据灌溉需求和作物生长周期,确定灌溉时间。

(4)计算灌溉水量。

根据农田面积、土壤类型、灌溉水利用系数等因素,计算灌溉水量。

(5)制定灌溉计划。

根据灌溉需求和灌溉水量,制定灌溉计划,包括灌溉时间、次数、水量等。

二、喷灌的工作制度1. 工作制度的概念工作制度是指喷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设备操作、维护、检查等方面的规定。

合理的工作制度可以保证喷灌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灌溉效率。

2. 工作制度的原则(1)操作简便。

喷灌系统的操作应简单方便,便于农民掌握。

(2)安全可靠。

喷灌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应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3)易于维护。

喷灌系统的设计应便于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4)高效节能。

喷灌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应提高水利用效率,降低能耗。

灌溉制度

灌溉制度
下面就对此 式进行研究
2.基本资料的收集与确定
1)土壤储水量的变化量ΔSw
受计划湿润层深度变化的影响,也受含水 量变化的影响。
Pe+In+G=ET +ΔSw
(1)计划湿润层对ΔSw的影响
ΔSw=H*A(θt – θ0)
H 为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指在 旱田进行灌溉时,计划调节控 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
(3)灌溉制度
经计算得,灌水次数为10次,灌溉定额为340mm,即227立方米/亩;若泡田 定额为80立方米/亩,则总灌溉定额为M=227+80=307m3/亩。由计算表可得 到灌水时间和每次灌水量。由此得到灌溉制度的全部四个要素。
(二)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降水、灌溉、入渗、 土壤水分再分布,植 株根系吸水和蒸腾, 以及土壤蒸发等一系 列水量转化过程在连 续不断地进行着,形 成了农田水分循环过 程。
第二章
农田灌溉原理
(三)作物灌溉制度
第三节:灌溉制度的确定
灌溉制度概述: 它是新建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也是已成灌区
编制和执行用水计划、合理用水的重要依据,也关系到灌区农 业生产的发展,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灌溉工程设施效益的发 挥。
灌溉制度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下和一定 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获得高产稳产所制定的的一整套向田间 灌水的制度。它包括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 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即灌溉制 度四要素。
土壤含水率应控制在 允许最大和允许最小 含水率之间变化。允 许最大含水率(θmax ) 一般以不致造成深层 渗漏为原则,所以采 用θmax=θ田,θ田为土 壤田间持水率。
ΔSw θ =H*A(θt – θ0)

灌溉制度知识讲解

灌溉制度知识讲解

2.6.2.1作物灌溉定额的确定参照项目涉及村目前的种植制度和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中稻典型作物来确定灌溉定额。

2.6.2.1.1中稻灌溉制度的确定(1)水稻的泡田定额的确定:根据当地群众的耕作经验,划定中稻的泡田时间为5月11日~5月25日,历时15天。

M1=0.667 (h0+S1+e1t1-P1)式中M1-水稻的泡田定额,m3/亩h0-插秧时田面所需的水层深度,mm,取30mm;S1-泡田期的渗漏量,mm;e1-泡田期内水田的田面平均蒸发量,mm/d;t1-泡田期的日数,d;P1-泡田期的降雨量,mm。

根据彭水县国土局提供的资料,项目区土壤为小黄泥和大土黄泥,土壤中含沙,属中粘含沙土,取其渗漏强度为 1.4mm/d(《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P136)。

项目区紧邻武隆县,两地气象条件基本相同,本项目设计所用资料采用武隆县的气象资料。

根据武隆县气象局1950年-1980年的实测降水资料,75%设计频率年为1974年,由1974年的逐日降雨资料,可得泡田期的有效降水量为38mm。

泡田期的田面平均了蒸发量由下表选取:表2- 多年平均蒸发量统计表月份 1 2 3 4 5 6 全年拆算系数年蒸发量(mm)蒸发量(mm)42.1 38.0 63.4 98.7 125.0 123.4月份7 8 9 10 11 12蒸发量(mm)90.8 160.5 125.0 69.0 47.7 37.2 1120.8 0.8 896.6 资料来源:《四川省涪陵地区水资源调查与水利区划(附表)》,涪陵地区水利电力局编制,1993年4月,附表4、蒸发资料采用折算后(60cm蒸发皿)的数值计算。

计算得中稻的泡田定额为M1=50.4m3/亩。

(2)中稻生育期灌溉制度的确定利用水量平衡方程确定中稻的灌溉制度。

h1+P+m-WC-d=h2式中h1-时段初田面水层深度,mm;h2-时段末田面水层深度,mm;P-时段内降雨量,mm;d-时段内的排水量,mm;m-时段内的灌水量,mm;WC-时段内的田间耗水量,mm。

农业知识科普如何进行灌溉管理

农业知识科普如何进行灌溉管理

农业知识科普如何进行灌溉管理灌溉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环境并节约水资源。

下面将介绍农业知识科普如何进行灌溉管理。

一、灌溉水源选择在进行灌溉管理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灌溉水源。

可以利用地下水、河流水或者人工水体等作为灌溉水源。

在选择时,要考虑水质是否适宜农作物生长,水源是否充足稳定,以及水源的利用成本等因素。

二、土壤水分监测灌溉管理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土壤水分状况,以便及时作出灌溉决策。

常见的土壤水分监测方法有土壤湿度计、土壤剖面采样和土壤质地分析等。

通过监测土壤水分,可以确保农作物根系获得足够的水分,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灌溉。

三、合理制定灌溉计划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土壤水分状况和灌溉水源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计划。

灌溉计划应包括灌溉时间、灌溉量和灌溉频率等内容。

合理制定灌溉计划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减少灌溉成本。

四、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灌溉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滴灌、喷灌、旱田灌溉等。

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可以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特点和土壤条件来确定。

比如,对于果树和蔬菜等,适合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可以精确供水量和水分的分配;而对于稻田等,可采用旱田灌溉方式,适应水稻的生长特点。

五、灌溉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灌溉水的质量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避免使用污水或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水源进行灌溉。

2. 避免灌溉过量或不足,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进行合理灌溉。

3. 注意灌溉的均匀性,避免局部地区过湿或过干,以免影响农作物生长。

4. 定期检查灌溉设施的运行状况,及时修复故障,确保灌溉设施的正常运转。

5. 着重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灌溉计划,确保作物得到充分的水分供应。

综上所述,农业知识科普中的灌溉管理是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环境和节约水资源的重要环节。

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应包括灌溉水源选择、土壤水分监测、灌溉计划制定、适宜的灌溉方式选择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灌溉制度名词解释

灌溉制度名词解释

灌溉制度名词解释灌溉制度名词解释:灌溉制度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水资源有效地补充土壤中的水分而促进作物生长发展的一种技术措施。

它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水资源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提高土壤的供水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有效微生物数量,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灌溉制度包括灌溉条件、灌溉方式、灌溉工具和灌溉管理等四大部分。

1. 灌溉条件:灌溉条件是指在做灌溉时,要求被灌溉分布土壤的水分条件,以及土壤的渗透性、流动性、吸水性、蓄水性等因素,也就是说,灌溉条件是指在被灌溉的土壤上,要求它具备的水分条件。

2. 灌溉方式:灌溉方式是指灌溉的方法,即以何种方式将水资源引入农田,使土壤中的水分达到要求的水平,以达到灌溉的目的。

一般来说,灌溉方式可分为河流灌溉法、人工灌溉法和雨水灌溉法三种。

3. 灌溉工具:灌溉工具是指用来引水和实施灌溉的机械设备,一般来说,常见的灌溉工具有拖拉机、小型汽车、摩托车、滚筒灌溉机、洒水机等。

4. 灌溉管理:灌溉管理是指对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对灌溉工具的维护、管理和灌溉技术的改进,以及如何确保灌溉安全等问题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上述内容就是灌溉制度名词解释,总体来说,灌溉制度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水资源有效地补充土壤中的水分而促进作物生长发展的一种技术措施,它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灌溉条件、灌溉方式、灌溉工具和灌溉管理等四部分。

灌溉制度的正确实施,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提高土壤的供水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有效微生物数量,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灌溉制度的正确实施,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而且还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提高作物的产量,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此外,灌溉制度的正确实施还可以减少农田灌溉时发生的水污染,减少农田因土壤水分不足或渗透性差而导致的水涝灾害,保护水资源,提高农田灌溉的安全性。

总之,灌溉制度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确实施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提高土壤的供水能力,而且还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有效微生物数量,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减少农田灌溉时发生的水污染,减少农田因土壤水分不足或渗透性差而导致的水涝灾害,保护水资源,提高农田灌溉的安全性。

农作物的灌溉制度ppt课件

农作物的灌溉制度ppt课件
25
灌水量的计算(M)
P0+M+K=E +⊿W
M
一次灌水量(M)计 算公式:
M =Wmax- W实
=667 H(θmax-θ实)
一次灌水最大量计算式:
M =Wmax- Wmin
=667 H(θmax-θmin)
在解决以上各种数据之后,可以进 行编程计算求得灌溉制度,也可以
用图解法进行灌溉制度的制定。
将图中每次灌水量,即灌水定额相加,即得到作物 生育期的灌溉定额M2,即
M2=m1+m2+….+mn
31

育 起止日期
H

(日期-日期)
m

Wmax m3/亩
Wmin m3/亩
21/4-30/4
1/5-10/5

11/5-20/5 21/5-31/5
1/6-10/6
11/6-20/6
0.5
117.3
21
③有效降雨量P0:蓄存在土壤计划湿润层内可供作物利用的雨量。 指天然降雨量排除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量后的雨量。 P0=σP=P-P径流-P渗漏 σ:降雨有效利用系数,其值与一次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延 续时间、土壤性质、地面覆盖及地形等因素有关。 一般根据资料确定:一般认为一次降雨量小于5mm时,α为0; 当一次降雨量在5~50mm时,α约为1.0;当次降雨量大于50mm 小于100mm时,α=1.0~0.8;100-150时,α=0.8 ~ 0.7;大于150 时为0.7。 安徽:淮北平原 >0.65 江淮丘陵 0.55-0.65 皖南山区 0.45-0.55 陕西:小麦 春季 0.95 夏秋 0.9 棉花夏季 0.799-0.924 玉米夏季 0.671 河南、山西:0.7-0.8 黑龙江:P<5mm 0 P=5-50mm 0.8-1.0 P>50mm 0.7-0.8

作物的灌溉制度

作物的灌溉制度

作物的灌溉制度作物的灌溉制度是进行作物合理灌溉、计算灌溉用水量、编制和执行灌区甩水计划的基本依据,也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以及区域水利规划的基本资料。

合理的灌溉制度对充分利用水资源,扩大灌溉面积,提高作物产量,降低工程造价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1.灌漑制度的内容灌概制度是指根据作物需水特性和当地气候、土壤、农业技术及灌水技术等条件,为作物髙产及节约用水面制定的适时适量的灌水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灌水定额、灌溉定额、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

灌水定额是指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灌溉定额是播种前和全生育期内单位面积上的总灌水量,即各次灌水定额之和;灌水时间是指各次灌水的具体日期;灌水次觳是指播种前和全生育期内灌水的总次数。

灌溉制度随作物种类、品种等作物因素和土壤、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以及农业技术措施、灌水技术、土地平整等人为因素的不同而变化。

因此,必须从当地的具体条件出发,全面分析研究,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灌溉制度,2.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生产实践中常用以下三种方法制定灌概制度:(1)总结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灌溉用水经验。

他们提出的“三看”(看天、看地、看庄稼)、“三情”(雨情、墒情、苗情)诊断法,把天气、土壤和作物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作物的需水特性和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灌水,具有切合实际、直观可靠、简便易行的特点,也有一定的科学性。

总结这些经验,对制定灌溉制度有重要参考价值。

对于小型灌区也可直接拿来应用。

但是,群众经验是在小面积上、某一具体条件下得出来的,有一定的局限性, 定量不大准确,水文年份不够明确。

(2)运用灌溉试验资料我国各地先后建立了许多灌溉试验站,积累了大量的灌溉制度试验资料,分析研究这些资料,从中找出些规律,获得一些数据,是制定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

但要注意试验条件,不能肓目搬用。

(3)根据农田水量平衡原班分析计算这种方法是根据设计年份的气象资料和作物需水要求,并参照群众丰产灌水经验和灌概试验资料,逐时段地进行农田水量平衡计算,拟定出作物灌溉制度。

灌溉制度图的制作.

灌溉制度图的制作.
4、地下水补给量。
地下水补给量是指地下 水借助毛细管作用上 升至作物根系活动层 而被作物吸收利用的 水量。在一定条件下, 地下水利用量大小
(二)水量平衡法资料的确定
与地下水埋藏深度、 土壤性质、作物种类、 作物需水强度、气象 条件、根系层土壤含 水量等有关。
5、由于计划土壤湿润 层深度增加而增加的 可利用水量。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3、旱作物播前 的灌水定额( M1)的确定。
播前灌水的目的 在于保证作物种 子发芽和出苗所 必须的土壤含水 量或储水于土壤 中以供作物生育 后期之用。
5、图解法拟定灌溉制度
(1)以旬为时段,根据计划湿润深度H和作物所要求的计 划湿润层内土壤含水率上限θmax和下限θmin,求出允许 储水上限Wmax和下限Wmin,绘在图上
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在实验站进行多 方案试验比较, 根据实验结果确 定灌溉制度。
总结群众 经验
群众长期生产中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按照这些 经验可以确定t、m、 M、n
根据实验 确定
作物灌溉制度 根据作物 的制定方法 生理和生
态指标确

根据水量平衡分析 制作灌溉制度,是 目前主要的确定方 法。本节主要介绍 本方法。
灌溉制度图的制作
一:灌溉制度的定义
灌溉制度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下和一定 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获得高产稳产所制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 灌水方案。它包括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 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即灌溉制度 四要素。
灌水定额(m):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 灌溉定额(M):单位面积上各次灌水量之和 灌水次数:农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实施灌溉的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2.1作物灌溉定额的确定参照项目涉及村目前的种植制度和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中稻典型作物来确定灌溉定额。

2.6.2.1.1中稻灌溉制度的确定(1)水稻的泡田定额的确定:根据当地群众的耕作经验,划定中稻的泡田时间为5月11日~5月25日,历时15天。

M1=0.667 (h0+S1+e1t1-P1)式中M1-水稻的泡田定额,m3/亩h0-插秧时田面所需的水层深度,mm,取30mm;S1-泡田期的渗漏量,mm;e1-泡田期内水田的田面平均蒸发量,mm/d;t1-泡田期的日数,d;P1-泡田期的降雨量,mm。

根据彭水县国土局提供的资料,项目区土壤为小黄泥和大土黄泥,土壤中含沙,属中粘含沙土,取其渗漏强度为 1.4mm/d(《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P136)。

项目区紧邻武隆县,两地气象条件基本相同,本项目设计所用资料采用武隆县的气象资料。

根据武隆县气象局1950年-1980年的实测降水资料,75%设计频率年为1974年,由1974年的逐日降雨资料,可得泡田期的有效降水量为38mm。

泡田期的田面平均了蒸发量由下表选取:表2- 多年平均蒸发量统计表月份 1 2 3 4 5 6 全年拆算系数年蒸发量(mm)蒸发量(mm)42.1 38.0 63.4 98.7 125.0 123.4月份7 8 9 10 11 12蒸发量(mm)90.8 160.5 125.0 69.0 47.7 37.2 1120.8 0.8 896.6 资料来源:《四川省涪陵地区水资源调查与水利区划(附表)》,涪陵地区水利电力局编制,1993年4月,附表4、蒸发资料采用折算后(60cm蒸发皿)的数值计算。

计算得中稻的泡田定额为M1=50.4m3/亩。

(2)中稻生育期灌溉制度的确定利用水量平衡方程确定中稻的灌溉制度。

h1+P+m-WC-d=h2式中h1-时段初田面水层深度,mm;h2-时段末田面水层深度,mm;P-时段内降雨量,mm;d-时段内的排水量,mm;m-时段内的灌水量,mm;WC-时段内的田间耗水量,mm。

时段内的降雨量根据武隆县气象局提供的1974年逐日降雨资料计算。

田间耗水量的计算采用参考作物系数法,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适合于我国情况的修正彭曼公式,四川省采用境内155个县1951年~1989年的39年气象资料,计算出参考作物需水量和作物系数,本规划采用原四川省重庆地区的参考作物需水量和作物系数:中稻田间耗水强度计算表时段 5.26~5.31 6.1~6.307.1~7.318.1~8.319.1~9.10合计天数(d)530313110107参考作物需水量(mm) 2.23 2.43 3.62 3.65 1.8作物系数K c 1.1 1.3 1.4 1.4 1.3中稻的需水量(mm)12.2794.77157.11158.4123.4445.95 75%年中稻需水量(mm)13.25102.35169.68171.0825.27481.63渗漏强度(mm/d) 1.4 1.4 1.4 1.4 1.4渗漏量(mm)74243.443.414149.8中稻耗水量(mm)20.25144.35213.08214.4839.27631.43中稻耗水强度(mm/d) 4.05 4.81 6.87 6.92 4.05参考作物需水量和需水系数资料来源:《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和灌溉》,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在水稻生长的任何一个时段内,农田水分的变化决定于该时段内的来和耗水之间的消长,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水量平衡方程表示。

如果时段初的农田水分处于适宜水层的上限(h max),经过一个时段的消耗,田面水层降到适宜水层的下限(h min),这时没有降雨,则进行灌溉,灌水定额为:m=h max-h min当中稻生育期内某次降雨量超过水稻的耐淹深度时,就要排水。

中稻各生育阶段淹灌水层深度生育阶段时段淹水层深度(mm)返青 5.26 ~6.410~30~50分孽前期6.5~6.22 20~50~70分孽后期 6.23~7.930~60~90拔节孕穗7.10~8.14 30~60~120抽穗开花8.15~8.21 10~30~100乳熟8.22~9.2 10~20~60黄熟9.2~9.10 落干注:生育期时段的划定参考彭水县农业局提供的资料,运用水量平衡方程,根据逐日降雨资料、中稻各时段日耗水强度、设计淹水层进行逐日计算,计算过程见下表:中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表单位:mm 日期生育期设计逐日逐日淹水层灌水量排水量(月.日)淹水层耗水量降雨变化5.25 305.26返青期10-30-50 4.0525.955.2742.85014.7 5.2845.955.2941.95.3037.855.3133.86.14.81 28.996.224.186.339.37206.434.566.5分蘖前期20-50-7029.756.6597013.946.860.386.955.576.1151.766.1146.956.1242.146.1337.336.1432.526.1527.716.1622.96.1733.09156.1819.347.586.1945.969.67 19 6.264.866.2160.056.22 5.360.546.23分蘖末期30-60-906.962.636.24 2.960.72 6.2555.91 6.2651.1 6.27 1.447.69 6.2842.88 6.2938.07 6.30 1.634.867.16.8757.99307.251.12 7.344.25 7.437.38 7.5 6.637.11 7.630.24 7.713.136.47 7.858.187.7 7.9 1.582.337.1拔节抽穗期30-60-12075.467.1168.59 7.12 2.163.82 7.1356.95 7.1450.08 7.15 4.547.71 7.1640.84 7.1733.97 7.18734.17.250.367.21750.497.2243.627.2336.757.2459.8830 7.2553.017.2646.147.2739.277.2832.47.2955.5330 7.3048.667.3141.798.18.42 7.440.778.210.442.758.3 4.138.438.424.954.918.524.270.698.63193.278.784.858.876.438.935.5103.518.198.712073.79 8.1110.5120 2.08 8.12111.588.13103.168.1494.748.15抽穗开花期10-30-10086.328.1677.98.1731.8100 1.28 8.189.11000.68 8.19 1.392.888.284.468.2176.048.22乳熟期10-20-60607.628.23 4.956.48 8.24 4.752.76 8.2544.34 8.2635.92 8.2727.5 8.2819.08 8.2916.226.868.31 10.02 9.1 3.936.09 9.2 2.16 9.3 黄熟期落干9.4 9.5 9.6 9.7 9.8 9.9 9.10根据计算得出中稻生育期内的各次灌水定额和灌水时间,作为中稻的灌溉制度。

中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表灌水次数 灌水日期(月/日) 灌水定额(m3/亩) 灌水次数 灌水日期(月/日) 灌水定额(m3/亩) 1 6.3 20 6 7.29 30 2 6.17 15 3 7.1 30 4 7.19 30 57.2430确定中稻生育期的灌溉定额M2=155m3/亩。

(3)中稻灌溉定额的确定中稻的灌溉定额 M=M1+M2=50.4+155=205.4m3/亩。

2.6.2.1.2冬小麦的灌溉制度的确定(1)冬小麦播前灌水定额的确定: 冬小麦播前灌水定额的确定用下式计算:)n -667H(0max 0θθ=M式中:0M —设计播前灌水定额,m 3/亩; H —计划湿润层深度,取0.8m ;m ax θ—一般为田间持水率,以占孔隙的百分数计,土壤为中粘含沙,取60%;0θ—播前计划湿润土层内的平均含水率,以占孔隙的百分率计,取40%;n —相应于H 土层内的土壤空隙率,以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计,取48%;计算得出冬小麦的播前灌水定额为51.2m 3/亩。

(2)冬小麦生育期灌溉制度的确定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制定冬小麦生育期的灌溉制度: W t =W 0+W T +P 0+K+M-ET式中 W t -t 时段末计划湿润层中的储水量,m 3/亩; W 0-时段初土壤计划湿润层中的储水量,m 3/亩; W T -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m 3/亩; P 0-土壤计划湿润层内保存的有效降雨量,m 3/亩; K -时段t 内的地下水补给量,m 3/亩; M -时段t 内的灌溉水量,m 3/亩; ET -时段t 内的作物需水量,m 3/亩。

为了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作物某一时段内的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必须经常保持在一定的适宜范围以内,即通常要求不小于作物的最小储水量(W min)和不大于允许的最大储水量(W max)。

由于各时段作物的需水量是一种经常的消耗,而降雨则是一种间断的补给,因此在某时段内,土壤计划湿润层的储水量降低到或接近于作物的最小储水量时,就需要灌溉,反之就需要排水。

计划湿润层允许的最大储水量:W max=667nHmax计划湿润层允许的最大储水量:W max=667nHθminθmax取田间持水率,θmin取田间持水率的45%。

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由下式计算:W T=667θn(H2-H1)式中:H1-计算时段初的计划湿润层深度,m;H2-计算时段末的计划湿润层深度,m。

根据设计频率年的逐日降雨资料,计算冬小麦生育期内的逐日有效降雨量。

小于5mm降雨量,不考虑有效利用量。

1974年冬小麦生育期有效降雨量表日期(月.日)11.8 2.23 3.26 3.31 4.1 4.18 4.19 4.20 5.4 5.5 5.7 5.9 5.13 雨量(mm)7.4 6.2 8.8 13.1 11.9 5.3 37.9 9.7 7.5 19.7 8.6 10.7 5.4 利用系数(%)80 80 80 80 80 80 60 80 80 80 80 80 80 有效雨量(mm) 5.9 5.0 7.0 10.5 9.5 4.2 22.7 7.8 6.0 15.8 6.9 8.7 4.3 注:1974年逐日降雨资料由武隆县气象局提供查由修正彭曼公式计算而绘制的《中国冬小麦多年平均需水量等值线图》(《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及灌溉》,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年,P79),重庆地区冬小麦多年平均需水量为35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