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耳聋鉴定标准
噪音聋职业病鉴定标准
![噪音聋职业病鉴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8ba101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8.png)
噪音聋职业病鉴定标准
噪音聋是一种由于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中而导致的职业病,其对人体听
觉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为了准确鉴定噪音聋,制定了一系列的鉴定标准,以便对患者进行科学评估和诊断。
下面将介绍噪音聋职业病鉴定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噪音聋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噪音暴露史,二是听力损失情况。
噪音暴露史是指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中长期接触高强度噪音的情况,通常通过工作史和生活环境来进行调查和记录。
而听力损失情况则是通过听力测试和听觉功能检查来评估患者的听力水平,包括听力损失的程度和频率范围等。
其次,根据《职业病诊断标准》的相关规定,噪音聋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患者有长期暴露于85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且听力损失符合特定的标准。
在进行
职业病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噪音暴露史和听力损失情况,以确定是否符合噪音聋的诊断标准。
此外,噪音聋的鉴定标准还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和职业暴露情况的复杂性。
不
同人群对噪音的耐受能力有所不同,而不同的职业环境也会对噪音聋的发生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噪音聋的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特点和职业暴露情况,以避免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发生。
总的来说,噪音聋职业病鉴定标准是根据患者的噪音暴露史和听力损失情况来
进行评估和诊断的。
在进行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职业暴露情况,以确保对患者的科学评估和诊断。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对噪音聋职业病鉴定标准的了解,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c614b77915f804d2a16c107.png)
度、中度、重度噪声聋三级。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及处理原 则。 本标准适用于长期接触职业性噪声所致劳动者 听力下降的诊断及处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因压力容器、反应 釜等爆炸导致的爆震聋的诊断及处理。
双耳高频平均听阈:
dB(HL)= [左耳(3000+4000+6000)+右耳(3000+4000+6000)]/6
附录A
单耳语频平均听阈:
dB(HL)= 单耳(500Hz+1000Hz+2000Hz)/3
职业性听力保护纯音电测听检查记录表 体检序号
姓名
性别 男 女
出生 年 月(年龄 ) 工种
附录A
A.3 职业性噪声聋的听力评定以纯 音听阈测试结果为依据,纯音听阈 重复性测试结果各频率阈值偏差 ≤10dB,听力损失应符合噪声性听 力损失的特点。
附录A
A.4 鉴于职业性听力损失有暂时性 阈移,故应将受试者脱离噪声环境 12~48h后作为测定听力的筛选时间。 若筛选测听结果已达观察对象或噪 声聋水平,应进行复查,复查时间 定为脱离噪声环境后一周。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 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 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 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
出重点设施和作业、重点危害因素、重点接 触人群,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减少 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 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 素、生物因素,在作业场所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有:
职业病噪声分级标准
![职业病噪声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833760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5.png)
职业病噪声分级标准
职业性噪声聋的分级标准通常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进行划分。
一般来说,轻度、中度和重度是职业性噪声聋的三个等级。
1. 轻度:听力损失在26\~40分贝(dB),患者感到听阈提高,听低声谈
话有困难,但经对方提高嗓音或靠近耳边可听到。
2. 中度:听力损失在41\~55分贝(dB),患者自己说话稍感困难,需稍
加注意才能听清,与对方交谈感到有些困难。
3. 重度:听力损失在56\~70分贝(dB),患者感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很大,外界较大的声音很难听到。
4. 极重度:听力损失≥71分贝(dB),患者感到外界声音很小,仅能听到
很近人的说话声,耳语声或较大的声音。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劳动者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以确定是否存在听力损失,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为了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控制噪声源、噪声的工程防护、减少暴露时间、个人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等。
轻松看懂职业病噪声聋保障健康权益
![轻松看懂职业病噪声聋保障健康权益](https://img.taocdn.com/s3/m/1f1b17b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3.png)
轻松看懂职业病噪声聋保障健康权益发布时间:2021-04-15T07:24:59.395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20年第8期作者:刘洪[导读]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障碍。
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依据为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本文从七个方面对《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讲述,读者可以看懂纯音测听的听力图,学会自己计算听力损失,知晓噪声聋等级。
刘洪会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15100职业性噪声聋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障碍。
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依据为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本文从七个方面对《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讲述,读者可以看懂纯音测听的听力图,学会自己计算听力损失,知晓噪声聋等级。
特别说明职业噪声聋的诊断是需要通过专业机构的职业病诊断专家组进行鉴别诊断。
一、关于职业性噪声聋的几个基础概念?(一)听阈:在规定条件下,受试者对测试中给予的多次刺激信号,能察觉一半以上的最小听音强度,也就是指,即最小可听强度(minimal audible level),人耳刚好能听到的最小声音强度,听阈提高则说明听力下降。
(二)骨导与气导声音通过空气经过外耳、中耳传到内耳的过程我们称为气导。
这是正常的听觉途径。
而声波直接经颅骨途径使外淋巴发生相应波动,并激动耳蜗的螺旋器产生听觉的方式我们称为骨导,骨导其实是因为颅骨传声。
如果声导发生障碍,最常见的是鼓膜严重受伤或完全破裂,便须靠骨导来改善听力。
(三)听力损失的分类根据骨气导的关系可以将听力损失分为传导性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以及混合性听力损失。
图一为正常听力图,我们用符号”C”表示骨导听力,用符号“O”表示气导体力,可以看出正常听力图骨导曲线与气导曲线走势是基本一致的,气导和骨导曲线均应在25dB以内。
耳聋眼瞎是几级工伤
![耳聋眼瞎是几级工伤](https://img.taocdn.com/s3/m/42a2c19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2.png)
耳聋眼瞎是几级工伤
耳聋眼瞎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被归类为工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中的规定,将工伤分为十级,不同级别的工伤可以享受不同程度的工伤待遇。
耳聋眼瞎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伤,通常处于五级工伤或者特级工伤的范畴。
下面来分别介绍这两级工伤的相关内容。
五级工伤是指工人因工致残,使失去一个眼睛或者听力残废丧失,含义比较明显。
根据伤残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五级工伤可以分为两类待遇:一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月收入100%的工伤保险金;二是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但尚能继
续工作的,享受月收入60%的工伤保险金。
特级工伤是指工伤导致工人全身丧失劳动能力,即除眼聋、眼瞎之外,还存在其他严重残疾。
此类工伤需要满足严苛的条件,通常需要经过专门审核并经医院或相关机构的评定认定。
特级工伤享受月收入100%的工伤保险金,同时还可以享受相关的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除了工伤保险金以外,职业病职工还有权利享受相应的医疗、康复、就业转岗等一系列的待遇和帮助。
总之,耳聋眼瞎被归类为五级工伤或特级工伤,工人可以依法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金和其他相关待遇。
但是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工人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申报和报道工伤,并按照规定参
加相关的评定和复查工作。
此外,工人在从事高风险职业时,应该加强安全防护意识,做好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发生职业病。
耳聋职业病标准
![耳聋职业病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5a2c43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c.png)
耳聋职业病标准近年来,由于职业性噪声引起的耳聋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国家颁布了耳聋职业病标准,对职业性耳聋的诊断和评估做出规定。
耳聋职业病标准是指工人从事某种职业所致的聋病,经工伤认定委员会认定,被列为工伤保险待遇的范畴。
1. 职业史:劳动者从事职业性噪声作业年限需超过3年。
2. 聆听阈值:劳动者存在咳嗽、感冒、发热、中耳炎等影响听力的全身性疾病的情况下,应在恢复听力稳定后1-2月再行检查。
聆听阈值按照500Hz、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8000Hz7个频率检查。
职业致聋标准:聋度在一个或多个频率中超过40dB,且劳动者与同样受体量耳噪声暴露量相同或较少的正常人相比,聋度值高于25dB。
3. 诊断结论:符合上述职业史、聆听阈值以及聋度等标准则可以得出职业性耳聋诊断结论,需经确诊后向工伤认定委员会提交申请。
根据劳动者的职业史和耳聋程度等因素,将其耳聋分为5个等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
等级越高,劳动者职业性耳聋损失程度越严重,享受到的工伤保险待遇也越高。
评估标准如下:1. Ⅰ级:聋度在25dB~40dB之间。
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性耳聋,必须从源头进行控制,即从降低噪声的产生量和噪声的传播量入手。
具体措施包括:1. 选用低噪声发动机、低噪声机器设备。
2. 对机器设备及噪声源进行隔音、减振处理。
3. 组织噪声源巡视,定期进行噪声测量。
4. 实行个人防护,派发防噪耳塞或防噪耳罩等防护耳具,提高劳动者的防护意识。
5. 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性耳聋病例,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
以上控制措施是预防和控制职业性耳聋的主要方法,公司和企业应该落实这些措施,并向员工普及噪声职业病的相关知识和防护方法,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职业病噪声聋诊断标准
![职业病噪声聋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eb536b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5.png)
职业病噪声聋诊断标准主要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诊断标准》进行。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诊断标准:
1. 职业暴露史:患者必须有明确的职业暴露史,即长期或频繁接触噪声环境。
2. 听力损失:听力损失的程度和范围是诊断噪声聋的重要依据。
听力损失通常在噪声暴露后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发展,早期可能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影响到语言频率的听力。
3. 听力测试:听力测试是诊断噪声聋的主要手段。
常用的听力测试包括纯音测听、言语测听等。
4. 排除其他原因:在诊断噪声聋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的原因,如耳部疾病、药物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等。
5. 职业病鉴定:如果患者满足上述所有条件,且其听力损失与职业暴露有关,那么可以诊断为职业病噪声聋。
需要注意的是,噪声聋的诊断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患者不能自行判断和诊断。
同时,预防噪声聋也非常重要,应尽量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噪声暴露,并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职业噪声聋鉴定
![职业噪声聋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d8a3ffd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8.png)
职业噪声聋鉴定
职业噪声聋鉴定是根据劳动者接触噪声的职业史、连续3年以上职业性噪声作业史、出现渐行性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以及纯音测听为感音性神经性聋等综合考虑的。
此外,还需要结合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觉损害,方可诊断。
对于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分级,主要有以下标准:
1.轻度噪声聋:26dB~40dB HL;
2.中度噪声聋:41dB~55dB HL;
3.重度噪声聋:≥56dB HL。
听力保护计划是预防噪声聋的重要措施,当劳动者职业暴露的噪声强度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dB(A)时,用人单位应建立有效的听力保护计划。
这包括工程控制、组织管理、听力保护培训、职业健康监护、噪声监测、护听器、对噪声危害持续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记录保存、计划评价等方面。
如果劳动者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需要在诊断机构进行耳科常规检查、至少3次纯音测听(两次检查间隔至少3天)以及相关的听力客观检查以鉴别诊断。
同时,需要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者接触噪声的职业史证明。
上述材料提交后,诊断机构完成职业病诊断,出具诊断证明书。
驾驶员职业病鉴定标准
![驾驶员职业病鉴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cd36ac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5.png)
驾驶员职业病鉴定标准驾驶员职业病鉴定标准一、概述本标准适用于驾驶员职业病鉴定,旨在明确驾驶员职业病的症状、体征、诊断及鉴定等方面的标准,保障驾驶员的合法权益。
二、职业病的诊断标准1. 职业性眼疾:指在长时间驾驶过程中,由于风沙、强光等因素导致的眼部损伤。
常见症状为眼干涩、畏光、视力下降等。
诊断标准为符合《职业病诊断标准》中职业性眼疾的诊断标准。
2. 职业性耳聋:指由于长时间驾驶车辆,听力器官受到噪音的损伤。
常见症状为听力下降,耳鸣等。
诊断标准为符合《职业病诊断标准》中职业性耳聋的诊断标准。
3. 颈椎病:指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造成颈椎损伤。
常见症状为颈部疼痛、僵硬等。
诊断标准为符合《职业病诊断标准》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4. 腰椎病:指由于长时间驾驶车辆,腰部受到多次振动和受力,造成腰椎损伤。
常见症状为腰痛、下肢麻木等。
诊断标准为符合《职业病诊断标准》中腰椎病的诊断标准。
5. 交通工具震动性白内障:长期驾驶机动车辆造成的白内障,常见症状为视力模糊,夜间视力差,散光等。
诊断标准为符合《职业病诊断标准》中交通工具震动性白内障的诊断标准。
三、鉴定流程若驾驶员患有上述职业病的症状,应及时向所属单位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病鉴定。
鉴定机构应严格根据职业病诊断标准,综合驾驶员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和职业病症状等因素,进行职业病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
四、鉴定结果若鉴定结果为驾驶员患有职业病,所属单位应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及时给予职业病认定和赔偿。
同时,鉴定机构应及时将鉴定结果报送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用于职业病统计和管理。
若鉴定结果为驾驶员未患有职业病,相关部门应告知驾驶员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五、鉴定机构的要求职业病鉴定机构应符合相关资质要求,并具有独立性、客观性、专业性等特点,可进行驾驶员职业病鉴定工作。
同时,鉴定机构应保护驾驶员的隐私,遵守保密制度。
六、鉴定费用职业病鉴定的费用应由所属单位承担。
七、结语职业病的鉴定对驾驶员的身体健康保护十分重要,是维护驾驶员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
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标准
![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900e32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1d.png)
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标准
噪声聋是指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下所引起的一种职业性耳聋疾病。
职业病鉴定标准是根据国际通用的职业病定义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各行各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用于评估和鉴定职业病的一套标准。
噪声聋的职业病鉴定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数据:鉴定人员需要对被评估人员的工作场所进行噪声测量,并获得相应的监测数据。
2. 暴露时间:根据监测数据以及被评估人员工作的时间和频率,对其噪声暴露时间进行评估。
通常要求连续暴露时间超过3年。
3. 聋程度:根据被评估人员的听力检测结果,评估其耳聋的程度。
常使用聋级来评估,通常要求聋级在3级以上。
4. 职业接触史:需要获取被评估人员的职业接触史,以确定其聋病与工作环境的因果关系。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鉴定人员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以确定是否符合噪声聋的职业病鉴定条件。
最终的鉴定结果将作为职业病赔偿和防控措施的依据。
职业性噪声耳聋基本知识
![职业性噪声耳聋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84c7fbccaaedd3382c4d3ac.png)
生命的红线–听不见的钢琴一、噪声引起的法定职业病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为:《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GBZ 49—2014)职业性爆震聋,诊断标准为:《职业性爆震聋的诊断》(GBZ/T 238-2011)二、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影响是一个从生理移行至病理的过程,造成病理性听力损伤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接触时间。
长期接触较强烈的噪声引起听觉器官损伤的变化一般是从暂时性听阈位移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一)暂时性听阈位移。
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暂时性的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1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脱离接触后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10~15dB,离开噪声环境1min之内可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
2听觉疲劳:较长时间持续暴露于强噪声环境或多次接受脉冲噪声,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后,听阈提高超过15~30dB,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称为听觉疲劳。
一般在十几小时内可以完全恢复的属于生理性听觉疲劳。
随着接触噪声的时间继续延长,可使听觉疲劳逐渐加重,最终听力不能恢复而变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均属于可逆性听力损伤,可以被视为生理性保护效应。
(二)永久性听阈位移。
永久性听阈位移指噪声或其他有害因素导致的听阈升高,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
出现这种情况是听觉器官具有器质性的变化。
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可分为听力损失、噪声性耳聋以及爆震性声损伤。
1高频听力损失:主要表现在高频(3000Hz、4000Hz、6000Hz)任一频段出现永久性听阈位移大于40dB,但无语言听力障碍,又称高频听力损失。
高频听力损失(特别是在3000~6000Hz)可作为噪声性耳聋的早期指标,是健康监护的重点管理对象。
2噪声性耳聋(法定职业病):当高频听力损失扩展至语言频率三频段(500Hz、1000Hz、2000Hz),造成平均听阈位移大于25dB,伴有主观听力障碍感,称噪声性耳聋。
噪音聋诊断标准
![噪音聋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1b7951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4.png)
噪音聋诊断标准
噪音聋是一种职业病,主要由于长时间接触高强度噪音造成的听
力损伤。
噪音聋在临床上的诊断通常基于听力损伤程度和声音频率方
面的度量。
以下是噪音聋的诊断标准:
一、听力损伤程度的度量
1.听力损失程度分类:根据耳聋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和极重度耳聋。
2.听力损失的分类:将患者耳聋的程度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先天性
耳聋、感音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其中,先天性耳聋是指患者出生时
就存在的耳聋状况;感音性耳聋是指接触噪音等有害物质所导致的耳聋;神经性耳聋则是由于听神经失调而导致的耳聋。
二、声音频率方面的度量
1.纯音听力阈值:是指在特定频率下,使被检测者不到50%的时间能够清晰听到声响的最低声响级。
2.平均听力损失dB值:是通过将纯音听力阈值平均计算出来的值,可
精确反映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
3.语音频率听力指数(SII):是一种表征听力损失程度的指数,通常
用来检测患者在正常通话中的听力状况。
以上是噪音聋的主要诊断标准。
当患者出现听力下降、听力丧失、听力感觉异常等类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按照以上标准进行诊断。
同时,在向外界噪音的环境中,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噪
音性聋发生。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的修订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的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0eedac4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9.png)
%
暴露年限(年)
dB(A)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80
a
0
0
0
0
0
0
0
0
0
0
b
1
2
3
5
7
10
14
21
33
50
85
a
0
1
3
5
6
7
8
9
10
7
b
1
3
6
10
13
17
22
30
43
57
90
a
0
4
10
14
16
16
18
20
21
15
b
1
6
13
19
23
26
32
41
54
65
95
a
0
7
17
24
28
29
修订后的诊断分级为:轻、中、重三级。取消原标准中最后一档。
职业噪声接触引起的听力损失是一渐进过程,前10年发展较快,但听力损失主要发生在高频段,这就是临床耳鼻喉科习惯称谓的“噪声聋”,随后进入一个缓慢的平台期,如在没有个人防护措施下继续暴露接触,听力损失将逐渐累及语言频率,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性听力损失——噪声性耳聋。但是,工业噪声暴露不同于军事噪声暴露会出现重度聋。
本次修订还增加了下列内容:
若双耳为混合性聋,其骨导听阈符合职业性噪声聋的特点,可按骨导听阈进行计算评定,但骨导听阈同样要进行性别和年龄校正。此要求亦在正确使用说明中进行了强调。 若语言频率听力损失大于高频听力损失时,应考虑有其他致聋原因。 若纯音听力测定听力曲线为水平样或近似直线应考虑功能性聋。 听力损失虽以高频为主,但语言频率听力损失超过中度以上,应进行客观测听检查,排除伪聋和夸大性听力损失。
噪声聋职业病致残等级
![噪声聋职业病致残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8ad7181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b.png)
噪声聋职业病致残等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职业禁忌证:①除噪声外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Hz、1000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②任一耳传导性耳聋,平均语频听力损失≥41dB③噪音敏感者(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纯音听力检查各频率听力损失均≤25dB,但噪声作业1年内,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z中任一耳,任一频率听阈≥65dB)复查,下列情况需要进行听力复查:1.初测纯音听力结果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者;2.听力损失以高频为主,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25dB者,听力损失可能与噪声接触有关时;3.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40dB者,怀疑听力损失中耳疾患所致;4.听力损失曲线为水平样或近似直线者。
《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GBZ49-2014)1)符合双耳高频(3000Hz、4000Hz、6000Hz)平均听阈≥40dB者,2)根据较好耳语频(500Hz、1000Hz、2000Hz)和高频4000Hz听阈加权值进行诊断和诊断分级:a)轻度噪声聋:26dB~40dB;b)中度噪声聋:41dB~55d B;c)重度噪声聋:≥56d B。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14)十级:双耳听力损失≥26dB,或一耳听力损失≥56dB九级:双耳听力损失≥31dB,或一耳听力损失≥71dB八级:双耳听力损失≥41dB,或一耳听力损失≥91dB七级:双耳听力损失≥56dB六级:双耳听力损失≥71dB五级:双耳听力损失≥81dB四级:双耳听力损失≥91dB单耳昕力损失计算法:取该耳语频500Hz、1000Hz及2000Hz纯音气导听阈值相加取其均值,若听阈超过100dB,仍按100dB计算。
如所得均值不是整数,则小数点后之尾数采用四舍五入法进为整数。
双耳昕力损失计算法:听力较好一耳的语频纯音气导听阈均值(PTA)乘以4加听力较差耳的均值,其和除以5。
耳聋职业病听力检查表
![耳聋职业病听力检查表](https://img.taocdn.com/s3/m/0bfc522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c.png)
耳聋职业病听力检查表摘要:1.耳聋职业病听力检查表的背景和意义2.耳聋职业病的定义和危害3.耳聋职业病听力检查表的内容和特点4.如何正确使用和解读耳聋职业病听力检查表5.耳聋职业病听力检查表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展望正文:一、耳聋职业病听力检查表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噪声污染成为了影响人们听力健康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千万人受到耳聋职业病的威胁。
为了加强对耳聋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听力健康,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耳聋职业病听力检查表,对于预防和控制耳聋职业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耳聋职业病的定义和危害耳聋职业病是指因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导致听力损失、耳鸣、耳聋等症状的一种职业病。
耳聋职业病不仅会影响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听力丧失、语言障碍等,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三、耳聋职业病听力检查表的内容和特点耳聋职业病听力检查表主要包括纯音听阈测试、耳鸣测试、言语识别率测试等内容,用于评估劳动者的听力状况。
其特点如下:1.纯音听阈测试:通过测试不同频率纯音的听阈值,了解受试者的听力损失程度。
2.耳鸣测试:评估受试者是否存在耳鸣现象及其严重程度。
3.言语识别率测试:测试受试者在不同噪声环境下识别言语的能力,评估其语言功能。
四、如何正确使用和解读耳聋职业病听力检查表在使用耳聋职业病听力检查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前应确保测试环境安静,避免干扰。
2.测试过程中,受试者需保持放松,按照测试人员的指示进行操作。
3.测试结果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解读,结合临床表现、工作环境等因素综合评估受试者的听力状况。
五、耳聋职业病听力检查表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展望目前,耳聋职业病听力检查表已在我国各地广泛应用,对于预防和控制耳聋职业病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检查普及率不高、部分劳动者对听力保护意识不足等。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07c45aa2e3f5727a4e96235.png)
2007年11月22日电测听:左耳极重度耳聋,右耳语频 平均听阈70.3dB (HL)
2007年12月3日电测听:左耳平均听阈95.2dB (HL) ,
右耳平均听阈67dB (HL)
.
39
2007年11月22日声阻抗:双侧中耳功能 正常
2007年11月22日脑干诱发电位:右耳ⅠⅤ间期延长,左耳ABR未引出波形
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 早期表现为暂时性听阈位移 晚期表现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早期高频听力下降,听力曲线在3000~6000Hz(多在
4000Hz)出现“V”型下陷,逐渐出现语频(500~ 2000Hz)下降,听力损失是缓慢的、进行性的下降 无气骨导差距 一般双耳听力对称 重复性好,同一频率阈值偏差≤10dB 听力损害的临界暴露年限与噪声强度有关
.
18
测听时机
鉴于职业性噪声听力损失有暂时性阈移, 故应将受试者脱离噪声环境后12~48h作 为测定听力的筛选时间。
若筛选测听所得的结果已达听力损伤及 噪声聋水平者,应进行复查,复查时间 定为脱离噪声环境后一周。
.
19
噪声听力损伤发病机制
机械学说 高强度噪声可引起强烈的迷路内液体流动, 螺旋器剪式运动的范围加大,造成不同程度的盖膜- 毛细胞的机械性损伤及前庭窗破裂、毛细血管出血、 甚至螺旋器从基底膜上剥离
血管学说 强噪声可使内耳血管痉挛,损害耳蜗微循 环,导致耳蜗缺血、缺氧,造成毛细胞和螺旋器的退 行性变
代谢学说 强噪声可引起毛细胞,支持细胞酶系统严 重紊乱,导致氧和能量代谢障碍,致细胞变性、死亡
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听毛倒伏、稀疏、脱落,听毛 细胞出现肿胀、变性或消失
.
20
噪声听力损失的特点
Lp=2lg(/0)
离职体检听力不合格赔偿标准
![离职体检听力不合格赔偿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6a42d8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0.png)
离职体检听力不合格赔偿标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多数人都会在工作中接触到各种噪音和声音,这些声音可能会对我们的听力造成损害。
因此,在离职体检中,听力检查也成为了一项必要的检查项目。
如果在离职体检中被发现听力不合格,那么就需要考虑相应的赔偿标准。
一、听力不合格的定义听力不合格是指在离职体检中,听力检查的结果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诊断标准》,职业性耳聋是一种职业病,其诊断标准是:在噪声环境中工作10年以上,双耳高频纯音平均听阈值≥40dB,或者单耳高频纯音听阈值≥50dB。
因此,如果在离职体检中被诊断为职业性耳聋,就可以认定为听力不合格。
二、赔偿标准的确定听力不合格的赔偿标准应当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确定:1.工龄工龄是决定赔偿标准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性耳聋是一种职业病,其诊断标准是在噪声环境中工作10年以上。
因此,如果在离职体检中被诊断为职业性耳聋,那么就需要根据工龄来确定赔偿标准。
2.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程度也是决定赔偿标准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诊断标准》,职业性耳聋的诊断标准是双耳高频纯音平均听阈值≥40dB,或者单耳高频纯音听阈值≥50dB。
因此,在确定赔偿标准时,需要根据听力损失程度来确定。
3.工资水平工资水平也是决定赔偿标准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因此,在确定赔偿标准时,也需要根据工资水平来确定。
三、赔偿标准的具体计算方法赔偿标准的具体计算方法应当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确定:1.赔偿金的计算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性耳聋的工伤赔偿标准为:双耳高频纯音平均听阈值≥40dB,或者单耳高频纯音听阈值≥50dB,按照一级伤残赔偿标准计算。
一级伤残赔偿标准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资的12个月的总和,乘以伤残等级的相应比例,支付一次性伤残赔偿金。
听力残疾等级评定标准
![听力残疾等级评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d17e5d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e.png)
听力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导致个体听觉功能受损,无法通过正常听觉途径获取语言和声音信息。
根据《听力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听力残疾可以分为四个等级,轻度听力残疾、中度听力残疾、重度听力残疾和极重度听力残疾。
下面将对各个等级的评定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轻度听力残疾。
轻度听力残疾是指在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四个频率中,最佳听阈在25-40dB之间。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在安静环境下可以通过正常的交流方式进行沟通,但在嘈杂环境下可能会出现困难。
轻度听力残疾对个体的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小。
二、中度听力残疾。
中度听力残疾是指在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四个频率中,最佳听阈在41-70dB之间。
患者在正常交流环境下需要借助助听设备才能进行有效沟通,对语言和声音信息的获取有一定困难。
中度听力残疾对个体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重度听力残疾。
重度听力残疾是指在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四个频率中,最佳听阈在71-90dB之间。
患者需要依靠助听设备或手语等方式进行沟通,对语言和声音信息的获取存在较大障碍。
重度听力残疾对个体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四、极重度听力残疾。
极重度听力残疾是指在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四个频率中,最佳听阈超过90dB。
患者几乎无法通过听觉途径获取语言和声音信息,需要依靠手语、唇语等方式进行沟通。
极重度听力残疾对个体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根据《听力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对听力残疾的评定主要根据患者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来确定。
不同等级的听力残疾对个体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评定合理的听力残疾等级有利于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和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希望通过本标准的贯彻执行,能够更好地帮助听力残疾患者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耳聋鉴定标准
职业病耳聋鉴定标准
第一、鉴定原则
职业病耳聋的诊断标准是连续3年以上职业性噪声作业史,出现渐进性听
力下降、耳鸣等症状,纯音测听检查为感音神经性聋,结合职业健康监护资料
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觉损害,方可诊断。
第二、诊断及诊断分级
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以上者,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失呈高
频下降型,根据较好耳语频(5000 Hz,1000 Hz,2000 Hz)平均听阈作出诊断分级。
1、轻度噪声聋:25dB-40dB(HL)。
2、中度噪声聋:40dB-55dB(HL)。
3、重度噪声聋:≥56Db(HL)
4、噪声聋:71-90dB
第三、职业病耳聋鉴定需要的材料
劳动者申请职业病鉴定应提交申请书、本人健康损害证明、用人单位提供
的职业史证明等。
职业史证明的内容应从开始接触噪声作业的时间算起,尽可
能包括工种、工龄、接触噪声方式或操作特点、每日或每月的接触时间、是否
连续接触噪声、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降噪设施及其效果、历年作业场所噪声
检测数据、个体防护等。
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
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监督检查和督促用人单位提供上述资料;劳动者和有关机构也应当提供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的资料。